中国外企市值多少
① 中日美三国 从2000年到09年GDP与他们股票市值之比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
年份 汇率(官方) GDP (亿人民币) GDP(亿美元)
2000 8.28 99215 11982
2001 8.28 109655 13243
2002 8.28 120333 14533
2003 8.28 135823 16404
2004 8.28 159878 19309
2005 8.07 183217 22703
2006 7.81 211923 27135
2007 7.30 257306 35247
2008 6.83 300670 44022
美国历年GDP
2000 9,817.0
2001 10,128.0
2002 10,469.6
2003 10,960.8
2004 11,685.9
2005 12,421.9
2006 13,178.4
2007 13,807.5
2008 14,264.6
二战后日本历年GDP绝对数
1956 9,422.2
1957 10,858.3
1958 11,538.3
1959 13,190.3
1960 16,009.7
1961 19,336.5
1962 21,942.7
1963 25,113.2
1964 29,541.3
1965 32,866.0
1966 38,170.0
1967 44,730.5
1968 52,974.9
1969 62,228.9
1970 73,344.9
1971 80,701.3
1972 92,394.4
1973 112,498.1
1974 134,243.8
1975 148,327.1
1976 166,573.3
1977 185,622.0
1978 204,404.1
1979 221,546.6
1980 240,175.9
1981 257,962.9
1982 270,600.7
1983 281,767.1
1984 300,543.0
1985 320,418.7
1986 335,457.2
1987 349,759.6
1988 373,973.2
1989 399,998.3
1990 430,039.8
1991 458,299.1
1992 471,020.7
1993 475,381.1
1994 479,260.1
1995 483,220.2
1996 500,309.7
1997 509,645.3
1998 498,499.3
关于股票市值你要下一个各个市场的交易软件自己算了,我没有,不好意思
一般而言,股价与GDP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GDP增长较快,股市会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会回落。但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在时间区间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为考察期)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好像狗如主人的关系,主人带着狗走路时,主人从A地走到B地,假设走了1公里。狗跟随主人也从A地走到B地,但期间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为它总是不停地前后走动。
如果机械地理解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则会导致荒谬的结果。比如说,2001年至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样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但股市却涨了5倍。
可见我国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动其实都不能用经济基本面来解释的,
② 药明康德李革的野心:手握万亿上市公司,想做制药界“阿里巴巴”
药明康德,被誉为“制药界富士康”,不过,作为创始人的李革,并不喜欢这个称号。
李革对药明康德的使命和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或许成为“医药界的阿里巴巴”更契合李革的想法。
作为经历过纽交所上市、海外并购、退市、子公司分拆上市的CRO(医药合同外包)龙头,药明康德市值已远超“医药一哥”恒瑞医药3934亿市值。截至7月23日收盘,药明康德每股报收于154元,总市值为4547亿。
不仅如此,除了药明康德,李革还拥有两家分拆在港股上市的药企药明生物与药明巨诺。截至2021年7月23日,药明生物市值为5497亿港元,药明巨诺市值为90.98亿港元。
至此,李革的“药明系”医药资本版图初具雏形,接连推动公司上市背后,李革的身家也随之暴涨。不久前,李革家族以710亿元的财富列入2021年胡润全球富豪榜。
一手CRO,一手资本,温州人李革还有更大的野心。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医药界,此言非虚。
不论是智飞生物的蒋仁生、廖晓明夫妇,还是恒瑞医药以及翰森制药的掌门人孙飘扬、钟慧娟夫妇,再到药明康德的李革、赵宁夫妇,他们个个身家百亿,不是药神,却胜似药神。
尤其是药明康德的李革、赵宁夫妇,被誉为药界“黄金夫妻档”,二人从大学时期就是学霸情侣。
1967年,李革出生在北京,现为美国国籍,父母祖籍温州平阳,他比妻子赵宁小一岁。从小,李革就是个学霸,高中就读于北大附中,本来他一心想学物理毁信,最后却阴差阳错地被北大化学系录取。不过,李革在化学中的天赋也异于常人,“反正有机化学我是把着门了”。
1989年,李革和赵宁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一同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临行前,李革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下“我相信我一定能乱滑征服美国”的豪言壮语。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高考到留学再到科研,李革都走得顺风顺水。在美深造的第三年,李革就与导师共同发明了“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
除了科研方面的天赋,商业运作上李革也毫不逊色。28岁,他在美国参与创办的公司登陆纳斯达克。
“想要征服美国”的李革,并不满足于此。1999年,李革应北大邀请回国访问,他发现中国的原研药大多掌握在外企手中,“为什么不自己做”的想法促使李革回到国内。
2000年,李革与妻子赵宁以及另外两个小伙伴在上海创立了药明康德。一开始,药明康德走得是制药这条路,不过从筹建化学实验室开始,李革他们碰了壁:实验室里的专用通风橱根本买不到,也找不到生产厂家,只能自己按照图纸动手做。
在一次机缘下,李革发现自己手中可以作为新药研发基础的模板分子技术,居然能帮助药企大幅提高研发速度并降低研发成本。
捕捉到商机的李革,开启了本土CRO之路。作为李革背后的女人,赵宁曾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等跨国药企工作。药明康德成立后,赵宁才回国,助力丈夫创业,主要负责公司的全球人力资源工作。
李革最初的初心不仅仅是做一家简单的医药外包企业。
在药明康德成立之初,国内新药研发并不积极,大多药企更多专注于仿制药,相反,大型跨国药企研发投入增长与研发回报率的降低,催生了更多外包需求。
彼时,国内廉价的人力成本,让李革嗅到商机,在国内聘用廉价又高学历的“劳动力”,然后为大型药企提供外包服务,这种模式与富士康并无二致。
药明康德成立早期,以早期药物发现和临床前CRO为主要业务。在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后,药明康德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
上市不是终点,李革并没有就此停步。此后,药明康德开展了一系列投资和业务拓展,一边向药物分子设计、生物分析服务、处方研究和制剂服务等上下游业务拓展;一边大手笔布局生物药及医疗器械领域。
不仅如此,在李革的推动下,2015年,药明康德从纳斯达克退市,分拆成3个上市公司,药明生物到港股上市,药明康德在A股上市,而主做小分子CDMO合全药业则到新三板上市(现已退市),后又送药明巨诺到港股上市。
药明康德想要做什么?李革相信,“哗余腊一体化平台正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想要建成一家平台型公司,成为“制药界阿里巴巴”。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告诉市界:“中国的创新药才刚开始,企业的研发需求非常大,医药行业的钱太多了,但是国内明确有研发需求的药企并不多,对于CRO企业来说就容易造成恶性竞争。”
虽然,药明康德目前不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市值体量,可谓医药外包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但当前行业格局未定,药明康德却在不断上演“减持套现”大戏。
2019年5月,药明康德部分股东禁售期满后,便选择了纷纷减持。截至2020年7月15日,药明康德8名原始股股东已累计套现203.7亿元。对于这部分股东的套现,药明康德曾表示上述减持方都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明确退出的时间。
不仅是股东,就连创始人李革也挥起了“镰刀”。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作为药明康德的股东WuXi AppTec (BVI) Inc.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套现金额累计达48.5亿元。
药明康德招股书显示,WuXi AppTec (BVI) Inc为公司实控人共同控制的企业。而药明康德的实控人为李革赵宁夫妇、刘晓钟、张朝晖。
除了药明康德,2021年7月21日,药明生物公布,大股东Biologics Holdings Limited以每股129港元(较昨日收市价138港元折让6.5%),配售8000万股,套现103.20亿港元。
完成后,Biologics Holdings持股量由17.22%降至15.34%。这是大股东Biologics Holdings今年第三度减持套现,前两次通过配售累计套现213亿港元。
港股市场上的配售,分为配旧和配新两种,配旧其实就是大股东定向减持,把原本持有的股份卖给特定的投资人。配旧并不增加公司股份数目。通过今年三次配股,Biologics Holdings共套现317.19亿港元。
同样,Biologics Holdings 背后也是由李革控股。诚然,减持只要合规,体量频次是个人自由,无可厚非。
根据2021年的业绩,药明康德预计2021年1月-6月的净利润为26.2亿元至26.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3%至55%。
虽然半年报业绩不错,但实际上,药明康德的营收同比增速也在降低,从2019年的33.89%下滑至2020年的28.46%,至165.4亿元,净利润为29.6亿元。
想要做制药界的“阿里巴巴”,药明康德要走的路还很长,已经54岁的李革并不轻松。
( 作者 | 市界 曾嘉艺 编辑丨方璐 )
③ 苏泊尔:被40亿贱卖外资,如今市值翻十倍不止,创始人却说不后悔
苏泊尔在2006年被40亿贱卖,被一家法国公司收购,从国产品牌变成了外资控股。国企一夜之间变成外企,现今市值高达689亿元!
被扣上“出卖民族资产”的苏泊尔创始人以及实际控股人苏增福却表示并不后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那么当初苏增福为何要将苏泊尔贱卖?
苏增福和他的苏泊尔又经历过哪些波折呢?本期子牙童趣商将锦囊就来带大家了解苏增福与苏泊尔的一路风雨历程。
苏增福出生于1941年的浙江省玉环县,少年时期的苏增福家境贫寒,他也因此格外吃苦努力,不负家人厚望得以在海军服役。
艰苦的少年生活和军旅生涯让苏增福学会了在困境中打磨心志,但命运对他来说似乎总是不公。
退役之后的苏增福在转业上并不顺利,他因此也只能回家务农,直到年近三十,才进入了玉环县的一个压力锅配件厂当了一名小员工。
进厂工作后,苏增福依然保持着军旅生活的吃苦耐劳的作风,工作时兢兢业业。出身农家,没有任何背景的苏增福在十年后就凭借个人努力当上了配件厂的厂长。
这本来应该是个令人高兴的事情,但苏增福接手的配件厂在当时却面临着经营不善的问题。
原来在当时高压锅的市场环境并不好,他们做压力锅配件的工厂业绩自然也不好看。向来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的苏增福,决心带领工厂走出困境。
所谓不破不立,苏增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高压锅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不行,那不如自己来做能让市场满意的高压锅产品。
面对这个惊人的决定,一些管理和员工都认为这个决定太过冒险,但苏增福还是力排众议,凑出了300万元来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压锅生产线,为曾经的老东家双喜高压锅贴牌代工。
苏增福凭借着自己扎实肯干的精神带领工厂员工辛勤生产着,他们生产的高压锅质量可靠,生产效率还很高。
此时还适逢国家宣布取消价格双轨制,这使得工厂的生产成本再次降低,并且销售的收入得到提高,这使得苏增福的高压锅厂利润大幅增加。
在努力和机遇下,苏增福的高压锅厂很快有了8000万元的年净利润,甚至比他的东家双喜还要高出好几倍,这天下哪有贴牌代工比正品工厂赚的还多的道理。
双喜很快就因为商标问题和苏增福闹起了分家。苏增福和他的工厂就这样被双喜赶了出去,不再允许代工他们的产品,但恰恰是这次分家,让苏增福下定了创立自己品牌的决心。
苏增福想,既然给人代工高压锅能在市场上卖出好成绩,那自己生产高压锅,用自己的品牌去卖,也没有卖不出去的道理。
苏增福说干就干,创立了苏泊尔。就这样,中国的第一个民营高压锅品牌诞生了。
分家单干以后,苏增福就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曾经他只需要生产高压锅并卖出去,但现在他需要对苏泊尔这个品牌负责。
一个品牌需要竞争力就需要有比别人优秀的地方,苏增福选择了在安全性上面下功夫。
我们在小时候肯定被家长告诫过不要乱动高压锅,里面的高温高压气体一旦泄露或者爆炸,都有可能让人严重受伤。
当年的中国高压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苏泊尔就希望打造出一款安全的高压锅产品,来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苏泊尔在高压锅的防堵罩和泄压窗上格外下了功夫,让高压锅的气体得以在泄压时及时排出,苏泊尔对此推出了“安全到家”的品牌诉求,很快就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
顾客们对苏泊尔高压锅的安全性非常满意,并且在其他方面也认可了苏泊尔的产品,就这样,苏泊尔在中国的高压锅市场打出了名堂,打响了名气。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与日俱增,苏泊尔也不再局限于生产高压锅产品,各种厨具和厨房用品也从苏泊尔的生产线出来,不断填补着市场。
苏泊尔的电磁炉、洗碗机等炊具和厨房用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苏泊尔的厨房用品,开始深入中国消费者的心中。
2004年,苏泊尔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厨房用品生产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苏增福打拼十年终于将苏泊尔做大做强,成为了中国的名企。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苏泊尔这个品牌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为此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谁又能想到,仅仅两年之后,苏增福就卖掉了苏泊尔的几乎全部股份。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能让苏增福将自己视为孩子的品牌一下子转手卖掉呢?
2006年,苏增福向法国seb增发4000万股,一年间套现40亿人民币,到了2007年初,苏增福手中仅有了0.01%的苏泊尔股份。
苏泊尔至此彻底变成外企。说起其中的原因,苏增福也只能表示,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苏泊尔在上市之后不仅利润没有明显增长,反而有所下滑,股价也在降低,苏泊尔的发展暂时停滞了。
苏增福也察觉到了,受限于资金和市场等条件,苏泊尔未来的发展可能十分艰难。此时法国seb集团向苏泊尔抛出了橄榄枝。
为苏泊尔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并且接收了很多订单。面对发展的困境,与40亿元的资金,苏增福选择了将苏泊尔这个品牌彻底出售。
苏泊尔就这样成为了外资品牌,苏增福也被扣上了“出卖民族资产”的帽子。苏泊尔当年也并没有被逼到绝境,现在的市值更是蒸蒸日上,达到了689亿人民币。
但当时那个市场还在摸索发展的时代,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民企,地方银行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全部支持。
苏泊尔的困境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这也是为何苏增福表示出售苏泊尔,他并不后悔。
苏增福其实也没有彻底卖掉苏泊尔这个品牌,将厨具领域出售给法国seb集团后,又创立了苏泊尔卫浴。
当今的苏泊尔在卫浴产品、个人护理用品和家用电器的领域也发展的有声有色,虽说未能达到当年登顶中国厨具市场的傲人成绩,但也为苏泊尔这个品牌继续延续着活力。
李嘉诚曾经说过:“企业要像儿子一样养,要像猪一样卖掉。”我们不能说这句话肯定是正确或者错误的。
但面临关键的决策时,大胆奋进是勇敢的做法,急流勇退也不失为一种智慧。苏增福曾经带领配件厂的工人们拉起旗帜单干,创立了苏泊尔。
在上市后面临经营危机时又将其出售,如今的苏泊尔也没有像部分人所说是出卖民族资产,苏泊尔的卫浴和家用电器等产业今天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
苏增福说的并不后悔,我们可以理解为并不是如果时光倒流,他依然会卖掉苏泊尔,而是面对决策,前进和后退都不失为一种策略。
④ 化工类外企有哪些
世界化工巨头16强企业名单及简介
1 巴斯夫 Basf
巴斯夫与大中华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从那时起巴斯夫就是中国的忠实合作伙伴。它是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国投资商之一,到2005年,巴斯夫在亚洲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6亿欧元。其大中华员工人数已超过2,600人,并且有望在今后的几年内增加一倍。目前巴斯夫拥有10个全资子公司和7个合资公司,分别位于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吉林、沈阳和新竹。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青岛和台北均设有办事处。2002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达14亿欧元。
巴斯夫是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产品,包括化学品、塑料品、特性产品、农用产品、精细化学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其别具特色的联合体战略(即德语中的“Verbund”)是公司的优势所在。它使巴斯夫实现了低成本优势,从而保证了极大竞争优势。巴斯夫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开展业务。2002年,巴斯夫的销售额达320亿欧元(约34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超过89,000名员工。巴斯夫公司的股票在法兰克福(BAS)、伦敦(BFA)、纽约(BF)、巴黎(BA)和苏黎士(BAS)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http://www.basf.com.cn
上海西藏中路18号港陆广场20层
电话:(021)6385 1630
传真:(021)6384 8477
2 拜尔 bayer
拜耳集团是化学及制药工业领域中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企业。拜耳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有一万多种,范围涉及药品、诊断技术设备、作物保护产品、塑料、合成橡胶、橡胶化学制品、纤维、染料、颜料以及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中间产品。
1863年8月1日,商人富黎德里希拜耳和颜料大师约翰富黎德里希威斯考特在今天德国乌珀塔尔市的巴门(Barmen)创建了一家染料企业“富黎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 Bayer et Comp)。1912 年公司迁往德国勒沃库森(Leverkusen)。现在,莱茵河畔的勒沃库森城依然是拜耳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拜耳的业务活动伸展至全球各地: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 拜耳早在 1882 年就开始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1958 年,拜耳在香港成立了其独立的贸易实体,即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从而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业务。1994 年拜耳在北京成立了控股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 从而完善了拜耳集团在中国的组织结构。
如今,拜耳在中国大陆拥有12家企业,其中5家为独资子公司,拥有员工2800余名。大中华区成了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单一市场,2004年,拜耳在该区域的销售额在14.5亿欧元左右。中国业已成为拜耳全球性投资的主要重心之一。
3 陶氏化学 Dow
陶氏化学公司是一家具领导地位的全球企业,以科学和技术见称,为各个主要消费市场提供创新的化学品、塑料、农用化工产品及服务,年总销售额达490亿美元。陶氏的客户遍布全球逾175个国家,所服务的多个市场、包括食品、运输、保健和医药、个人及家居护理、建造与工程等,均是对人类生活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陶氏于在2004年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104位,财富全美500强中排名第34位。
早在30年代,陶氏已通过代理商开展在大中华地区的业务往来。陶氏香港及台湾办事处分别在1957年和1968年成立。1979年,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陶氏在广州正式设立在华的第一个业务办事处。时至今日,陶氏在大中华地区在北京、上海、广州、台湾和香港设有5个办事处。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负责管理陶氏在华所有投资项目。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为陶氏大中华区的总部。
陶氏并积极在大中华地区拓展制造基地。陶氏现时在张家港、宁波、中山、南岗和青衣等地设有10家生产工厂和合资企业。
通过多年的经贸合作,陶氏与区内客户、分销商以及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和全球市场,陶氏的目标是掌握客户业务需求、紧贴市场变化及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陶氏及全球4万3千名员工深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并致力保护环境及为社会作出贡献。陶氏公开承诺,全力支持由化工业界自发倡导的“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致力实现化学品的安全处理。自2000年开始,陶氏均被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为全球化工业界中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
4 杜邦 Dupont
杜邦公司是一家基于科学创新的企业,在美国设有40个实验室,在其它11个国家和地区有35个研究发展机构。其中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杜邦中央实验室是全球工业界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
杜邦每年研发投入约13亿美元,拥有510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氯丁橡胶、Nomex?、Kevlar?高性能纤维、特卫强?无纺布、可丽耐?实体面材等都出于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杜邦公司拥有17000项有效专利,在2004年申请了近1700项专利。
迈入公司的第三个百年,杜邦公司的使命是通过整合科技,知识密集型解决方案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杜邦公司将和中国人民一起,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共同开创更美好、健康和安全的未来。
5 阿托菲纳 ATOFINA
2000年4月,阿托菲纳公司,道达尔集团的化学分部,随着道达尔.菲纳及埃尔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业务的合并正式成立。阿托菲纳于2001年全球拥有员工71,500人,营业额175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
公司的三个核心业务包括基础化工及聚合物(烯烃、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间体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强碱、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种化工(橡胶加工技术、油漆、胶粘剂、树脂及电镀产品)。
现在,阿托菲纳的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其中以欧洲、北美及亚洲为主,并在汽车工业与运输、包装、建筑及土木工程、体育休闲、保健美容、水处理、纸张、电子以至农业等众多行业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阿托菲纳公司在大中国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公司早于1970年就在台湾市场开始化学品销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开设办事处,向当地客户销售基础化工,并专注于特种化工的营销。香港办事处则于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与中国的商务贸易。直至90年代初,阿托菲纳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进口化学产品,以及基础化工、化肥、石化等相关产品的许可证转让。
从1990年到1994年,这项在中国的技术性方案逐渐被另一较为商业化的方案所取代。阿托菲纳先后在北京、上海及广州开设代表办事处,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并为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业发展计划作充分准备。
1995年,阿托菲纳公司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市场更加积极、更加全面地参与本地的工业发展。现在阿托菲纳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分布於北京、常熟、广州、昆明、上海、三水、苏州、十堰及武汉等地,总投资额已达3亿美元,为本地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机会。
阿托菲纳公司在中国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并得到了中国客户的熟知和认可。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北京阿托菲纳化学有限公司(简称阿托菲纳北京化学)的前身为中法合资的北京埃尔夫阿托化学综合稳定剂有限公司,企业已于2001年8月31日获得新的营业执照,变更为阿托菲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完全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
5 阿托菲纳 ATOFINA
2000年4月,阿托菲纳公司,道达尔集团的化学分部,随着道达尔.菲纳及埃尔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业务的合并正式成立。阿托菲纳于2001年全球拥有员工71,500人,营业额175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
公司的三个核心业务包括基础化工及聚合物(烯烃、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间体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强碱、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种化工(橡胶加工技术、油漆、胶粘剂、树脂及电镀产品)。
现在,阿托菲纳的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其中以欧洲、北美及亚洲为主,并在汽车工业与运输、包装、建筑及土木工程、体育休闲、保健美容、水处理、纸张、电子以至农业等众多行业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阿托菲纳公司在大中国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公司早于1970年就在台湾市场开始化学品销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开设办事处,向当地客户销售基础化工,并专注于特种化工的营销。香港办事处则于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与中国的商务贸易。直至90年代初,阿托菲纳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进口化学产品,以及基础化工、化肥、石化等相关产品的许可证转让。
从1990年到1994年,这项在中国的技术性方案逐渐被另一较为商业化的方案所取代。阿托菲纳先后在北京、上海及广州开设代表办事处,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并为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业发展计划作充分准备。
1995年,阿托菲纳公司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市场更加积极、更加全面地参与本地的工业发展。现在阿托菲纳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分布於北京、常熟、广州、昆明、上海、三水、苏州、十堰及武汉等地,总投资额已达3亿美元,为本地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机会。
阿托菲纳公司在中国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并得到了中国客户的熟知和认可。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北京阿托菲纳化学有限公司(简称阿托菲纳北京化学)的前身为中法合资的北京埃尔夫阿托化学综合稳定剂有限公司,企业已于2001年8月31日获得新的营业执照,变更为阿托菲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完全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
7 阿克苏·诺贝尔 Akzo Nobel
阿克苏· 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 N.V)是一家跨国化工和医药集团,1994年由荷兰阿克苏公司和瑞典诺贝尔公司合并而成。公司主要有药品、涂料和化学3个部门,共有员工8.6万人,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主要经营盐、碱、塑料、添加剂、工业及纺织用纤维、各种薄膜、医疗设备、药品及药品生产用原料等。总裁范雷德(Cees J.A. van Lede)。
8 三菱化学 Mitsubishi Chemical (MGC)
日本三菱化学ホ?`ムペ?`ジ http://www.m-kagaku.co.jp/
9 英国石油 BP
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此外,公司在太阳能发电方面的业务也在不断壮大。
BP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公司目前的资产市值约为2000亿美元,拥有愈百万股东。BP近十一万员工遍布全世界,在百余个国家拥有生产和经营活动。2003年,BP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排前五名,名列欧洲500强之首。
BP自1973年开始在华拓展业务,目前在一系列商业项目中累计投资超过40亿美元,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华投资额领先的外国企业之一。BP的四大核心业务从上游的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天然气及发电到下游的石油化工、油品营销等都在中国有广泛的开展。迄今,BP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生产企业,中国第一家液化天然气项目(LNG)中唯一外方合作伙伴,中国最大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和营销企业,唯一参与航空燃油服务的外方合作伙伴。
10 德固赛 Degussa
德固赛在全球特种化工领域位居世界之首,其创新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这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口号 —— “创新原动力”中。2005财年,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约44,000名员工,销售额达118亿欧元,息税前盈利(EBIT)达9.40亿欧元。
德固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中国生产特种化工产品,并于更早就与这个国家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贸易关系。今天,德固赛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多达19家公司,生产基地遍及安丘、长春、大连、济宁、辽阳、南宁、南平、青岛、日照、上海、营口等地。
德固赛产品品质卓越,种类繁多,包括碳黑、橡胶硅烷偶联剂、氨基酸、聚氨酯泡沫添加剂、涂料聚酯树脂、色浆、着色系统、高性能塑料以及塑料生产所需的引发剂等,客户遍及中国及整个亚洲。
目前, 德固赛在中国已有18个公司,生产基地分别设在安丘、北京、长春、广州、湖州、济宁、辽阳、南宁、南平、青岛、日照、上海、台湾、香港、营口等地;目前德固赛在中国已有4000多名员工,2005财年,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约3.2亿欧元;在2005年,德固赛在中国兴建了7个公司; 在今后几年里, 我们将保持每年在中国投资1亿欧元。
德固赛视中国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对于中国这个极具吸引力且快速增长市场,德固赛的目标是在2008实现销售额增长到8.2亿欧元(与2004财年相比)。
11 壳牌 Shell
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成立于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占60%股份。目前, 壳牌集团的业务已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雇员总数近10万人。壳牌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国际合作伙伴,为中国提供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至今大陆的投资已逾15亿美元, 拥有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雇员人数近千人。
壳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提供清洁能源。目前,集团有五大核心业务,分别是勘探和生产、油品、天然气和电力、化工、可再生能源。集团下属各公司都是独立运作,但是遵循相同的经营宗旨,这保证了它们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都达到同样的高水准。
12 帝国化工 ICI (已被阿克苏收购)
ICI(Imperial Chemical Instries)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集团的简称,其前身是英国卜内门公司(Brunner Mond&Co)是闻名的纯碱与肥料的制造厂商,是一个全球性的化工集团,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建筑装饰漆供应商之一,在全球化工行业名列前十。ICI成立于1926年,由当时英国4间最大的化工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英国。
作为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化学工业公司及制造商之一,ICI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油漆业务;粘胶剂,食品及工业淀粉,合成树脂业务;食品香料及调味品业务;个人卫生护理,树脂添加剂及催化剂业务;区域性业务等。
ICI目前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超过200间生产厂和办事处,雇员超过45,000人,经营50.000多个产品,产品行销120个国家,2000年的销售总额达64亿英镑。
ICI所生产的产品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为食品和个人护理品、电子产品、特制树脂、香料及调味料提供原料;同时,ICI还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油漆产品品牌多乐士。ICI一向致力于改革创新,在全球各地聘用了150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ICI这一国际品牌就是产品革新、庞大市场、高素质人才、商业科技和优质动作的同义词。
ICI油漆集团是ICI世界集团属下的ICI油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油漆生产商之一,每年全球有5,000万户家庭使用ICI油漆,如果把ICI油漆的罐子叠加起来将是珠穆朗玛峰的1300倍。ICI油漆在全球25个国家开设了49间油漆生产厂,产品行销全球120个国家,并且在多个国家雄踞市场领导地位。ICI油漆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建筑装饰漆及包装涂料,旗下拥有多个世界驰名的建筑装饰漆品牌,包括有“Dulux(多乐士)”、“Glidden(利登)”、“Devoe(迪威耳)”、“Cuprinol(卡普林诺)”、“Maxilite Plus(幻色家)”、“Maxilite(美时丽)”等国际著名品牌。
13 沙特基础工业 Sabic
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SABIC)成立于1976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沙特阿拉伯的自然碳氢化合物资源的价值。今天,无论在销售量还是产品多样性方面,我们都位于世界领先的石化公司之列。公司总部位于利雅得。我们还是中东最大的非石油工业公司之一。
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公司分为六个战略业务部,公司各部门和共享服务部均为战略业务部提供支持。战略业务部包括基础化学品战略业务部、中间体战略业务部、聚烯烃战略业务部、聚氯乙烯和聚酯战略业务部、化肥战略业务部和金属战略业务部。SABIC在沙特阿拉伯的生产网络拥有17个子公司。它们大部分位于坐落在波斯湾沿岸阿拉伯湾的阿尔-朱拜尔工业城,有两家位于红海海岸的延布工业城,一家位于东部省城达曼。SABIC还是巴林三家地区性公司的合作伙伴。
2002年7月,公司收购了荷兰DSM集团的石化业务,从而成立了SABIC欧洲公司(SEP)。SABIC欧洲公司拥有2300名员工,荷兰格林和德国盖尔森基兴的两处主要石化生产基地。
14 旭化成 Asahi http://www.zhongguohg.cn
拥有员工24000多名以及100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医药医疗,纤维,化学品,消费产品,住宅,建筑和电子。集团的运营主体由7个核心公司组成,每个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商业单元,他们专攻不同的商业领域。
15 住友化学 Sumitomo Chemical http://www.zhongguohg.cn
1915年从炼铜中发生的亚硫酸气生产化学肥料,这样,即防止了公害又可以资源再利用。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就是这样在为人类造福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现在,它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化学企业之一,又是住友集团的主要公司之一。现在,它拥有基础化学、石油化学、精密化学、农业化学4个部门和10家研究所,在5个工厂中生产和提供工业药品、合成纤维材料、铝、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染料、化成品、农药、饲料添加剂、化学肥料等约3000多种产品。
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需要充足和稳定的粮食供应,农业化学部门通过供应农药、肥料、饲养添加物、灌溉器材、种子等农用资材,综合性的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以完整的产品构成为目标,即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也有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新产品不断开发,向世界100多个国家提供农药,为世界农药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住友化学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农药产品。为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于1995年7月在北京设立了住友化学北京代表处,并于1997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住友化学(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设有农药、卫生杀虫剂、饲料添加剂和化学品4个销售和技术部门。今后住友化学还将不断地把高质量的农药产品介绍给中国的广大农民,同时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16 液化空气 AIR LIQUIDE
液化空气公司,世界工业气体的领导者,以其在工业领域的丰富应用经验及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前进中的中国工业。在中国。液化空气公司是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之一,她通过生产,销售,输送工业气体,高纯气体,医用气体,相关设备及服务,致力于电子,化工,冶金,玻璃,汽车工业及医疗保健。液化空气在杭州的子公司还能为中国和亚洲市场提供气体工厂的工程及安装服务。 20多家子公司分布于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天津,青岛,沈阳,广州,深圳和茂名。当地的技术和销售队伍正努力提供客户化的服务。
位于漕河泾开发区的液化空气上海有限公司,建立于1991年,是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的独资子公 司。专业从事工业用氮气、氧气、氢气、氦气及氩气等的生产与销售,其气体纯度范围可从95% 至 99.9999%,甚至于ppb 级。周边的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及贝岭微电子有限公司等都是液化空气上海有限公司管道高纯氧气,氮气及氢气的用户。今天,液化空气上海有限公司的客户已超过300家,遍及整个江浙沪大上海区域。
液化空气(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底,是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与日本住友集团共同投资3610万美元,设立在天津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全进口空分装置日产液氧、液氮、液氩200吨,储备能力近2000吨,此外还能提供高纯度的氢气、焊接/切割气、电子特气以及相关工程服务。我们的业务地域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山东等大部份华北地区。
液化空气(杭州)有限公司是由法国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和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出资 62% 和 38% 建立的一家专业从事空分设备和其他工业气体设备制造和销售的中法合资企业。
自 1995 年 1 月成立以来,液空杭州已为中国客户提供了10套大型空分装置,如淮南化工总厂、鞍山钢铁公司、首都钢铁公司、兖矿集团、金陵石化、上海金山石化和本溪钢铁公司等,并且产品已经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印尼以及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