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利率
Ⅰ 货币金融学,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吗这算个结论吗
不是,因为货币金融学有一个名河叫做流动性陷阱:是指因为当利率低至最低点时,人们会一致认为利率将迅速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人们在此时普遍要以货币形式来持有全部资产,而不以债券形式持有全部资产。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为利率已经低到极点,预期利率会上涨。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犹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Ⅱ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为什么会降低
宏观上是这样解释的货币供给量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货币需求曲线交与新的一点,在这一点上利率降低。
也可以这样理解,供给量增加,货币供大于求,多出来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2)增加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利率扩展阅读: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它的斜率为正值。
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网络-LM曲线
Ⅲ 为什么增加货币供应量会使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
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在国家的政策调整上。
通常央行会关注流通中货币、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来看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是不是合适。
进而调整货币政策,比如,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等等,以求经济的平稳,物价的稳定等等。
(3)增加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利率扩展阅读:
影响利率的因素。
1、政策。
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央行统一管理。
因此,在利率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然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如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等部门或某些企业实行差别利率,来体现政策性的引导或限制。
2、汇率。
汇率变动间接影响利率的变动。汇率对利率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在经常账户方面,汇率变动通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国际收支而影响利率。
如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增加贸易顺差;而贸易顺差的增加会加大外汇储备,进而增加本币投放,最终导致利率下降。
在资本账户方面,汇率变动会通过影响投资者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影响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
如在本币贬值预期的背景之下,会引起短期的投资资本外逃,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从而将推动本币利率的上升。
Ⅳ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跟资金供求状况有关,在货币供给一定时,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导致利率下降。而在货币需求一定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利率下降,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
因此在存在未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收入水平。
(4)增加货币供给如何影响利率扩展阅读
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MS)与一般物价指数(P)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
利息是转让货币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因而利率是借贷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借贷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普通商品一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其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实际货币供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