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为什么货币面值很大
⑴ 为什么第一套人民币面值怎么大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之初,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预料到它会在短短两三年内大幅度地贬值,所以最初只规划和发行了10、20、50元三种钞票,随后又发行了1、5、100元三种。按最初设想,这6种钞票已经可以满足需要了。但在实际流通使用中,由于战争动乱、物资缺乏、不法商家囤积炒作等原因,商品价格疯涨。粮食价格在1949年一年间涨了2000倍。人民币迅速贬值,即使最大的100元券,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商品的普遍价格都在千元、万元以上。人们买一件普通商品也要携带大叠的钞票,很不方便。所以新发行的人民币钞票面额越来越大,最后一直发行到5万元才满足了流通的需求。
到了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的1953和1954年,人们日常普遍使用的是1000元——50000元的钞票。面值百元以下的钞票早已买不到任何东西,基本从市面上绝迹了。
⑵ 五十年代(1950年)的1000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元
截至到2020年8月,五十年代(1950年)的10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15万。
因为1950年时人均GDP(美元),中国大陆29.2、中国台湾95.0,印度56.0,日本332.4,美国2412.0,世界平均为1487.0。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是印度近1/2,台湾的1/3,日本的1/11,美国的1/83,世界平均1/51。
建国初期的时候,曾经有段时间使用旧币,直到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后一元人民币相当于原来的旧币一万元,这是由于建国初期,受民国金融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面值大,而国家币值只有以元为单位。
(2)1950年为什么货币面值很大扩展阅读
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新中国的成立承担着双重的历史任务:
一是尽快地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摆脱出来,结束旧中国四分五裂、连年战乱的局面,使我国变为独立统一和强盛的国家;
二是改变所面临的整个国家一穷二白、国力衰退、积贫积弱的面貌,迅速发展生产,建立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为强大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⑶ 我国货币面值为什么越来越大
货币的发行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钱不如过去的钱值钱,有点类似通胀(即货币供给的增长)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吧。首先,根据马克思的货币观点,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市场应该是遵循等价交换的,这意味着一定的商品数量必然要求同一定的货币数量相对等。那么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客观上要求货币也要增多一些,如果国家不颁布新的法令,货币面值当然越来越大。其次,从现代西方货币供给决定理论看,据交易方程式 MV=PQ 如果国家不刻意调整物价P,那么随着商品Q的增加,货币供给M必然增加,通常在一定时期V是不变的。也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所谓“物以稀为贵”货币供给增加后,现在的钱当然不如过去的钱值钱了。再次,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更多的货币参与。严格上说,资本市场是不会创造任何新的财富的,他只是一个资金流通的场所,但在某一时刻,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场所又总会保留一笔相对稳定的资金,尽管资金在不断循环。这客观上也要求有一笔超过和商品相匹配的货币从商品经济中游离出来,独立存在,尽管他暂时不代表任何数量的商品。这样客观上又要求增加了一笔超过商品的货币,还是货币增发,购买力下降。并且随着经济越发展,虚拟市场越大这笔游离资金规模越大,现在的钱越不如过去值钱。此外,国家政策也会加速货币“贬值”,依据基本的经济理论轻微的通胀有利于刺激经济,所以实际货币发行总会略高于商品数量的增长,长此以往,货币贬值就会发生。还有外贸发展,这里面问题更复杂,我仅举例讲一个方面吧,我们知道美元是准世界货币,所以本次次贷危机很多人骂是世界人民为美国人买单,当然美元是世界货币,只要美国多印些钱,照样享受别国商品。所以随着美元印钞,通过国贸进入中国,央行把美元结汇买进去,就必然增发人民币,而我国商品并未增加,这就又增加了一笔超过商品的货币创造出来,人民币就进一步贬值,现在的钱就更不如以前的钱值钱。 当然上面所说的“通胀”“贬值”不是一种经济病态,而是商品丰富所带来的,只要控制的好,百姓能承受(加工资以增加名义收入)就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