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准备率和货币供给
① 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话,中央银行增加准备金可能只是商业银行存款增加造成的结果,所以货币供给增加。但存款量不变,又提高准备金率,则货币供给会减少。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影响“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加可以导致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放大,反之亦然。
基础货币=通货+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通货+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1)什么是准备率和货币供给扩展阅读: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引起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规模变化,进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反之,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央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供自主运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② 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影响“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加可以导致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放大,反之亦然:
基础货币=通货+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通货+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中的“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可以经过存款创造机制派生出更多存款的。比如商业银行一开始有100万元的库存现金,它可以将这100万元贷出,获得贷款的企业一般不会全部提现,而是将这100万继续存在该企业所在银行的账户上,这是由于以后的支出大多是通过转账来支付的,那么100万存在新的银行账户上之后,这个银行需要从100万中提出一部分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并存放到该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这是国家的法律规定,目的是不允许商业银行过分放贷,从而保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周转,并且能够在某些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的时候用准备金来保护银行以免其破产。这里我们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借款企业所在的银行需要交10万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到央行,然后该银行还剩下90万元,又可以将其贷出,贷出后90万存放的银行又要将10%也就是9万元存入央行,再将剩下的81万元贷出……这样,原先100万的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经过存款创造机制,最多能派生出1000万元的存款(100除以10%)。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增为11%,那么最多能派生出的存款就是909万元(100除以11%)。这就是基础货币能够成倍放大货币供应量的原因,所以货币供应量是通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基础货币)在银行系统内部不断的存-贷-存-贷的过程中实现的,一旦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如被借款人提现、商业银行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等),这部分资金就退出了存款创造的过程,不能再派生出更多存款。
③ 法定准备金率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它与货币乘数是反向关系,当中央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货币乘数减小,在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供应减少。反之……我就不打了
其实说简单一点,你想啊,提高那个之后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就会减小的,那货币供给不就小了?当然,前面才是货币银行学的正统观点,后面那句只是便于你理解。
④ 准备金率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Reserverequirement,也译作存款准备金比率、现金准备比例、准备金比例、准备金要求、存款准备率),指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中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缴存在中央银行,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⑤ 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要计算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理解货币创造和准备金率的关系。
准备金率就是央行给商业银行规定的存贷之差的比率。比如准备金率10%时,A银行100的存款只能贷出90,贷款人拿了90还要存进其他银行B银行,那么B银行又可以贷出81,一次类推,此时100的货币实际上便成了1000,货币创造了900.货币创造与准备金率的关系就是1÷准备金率。
1. 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reserve requirement,也译作存款准备金比率、现金准备比例、准备金比例、准备金要求、存款准备率),指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中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银行机构不能将吸纳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缴存在中央银行,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这部分的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
2.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3.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准备金增加是指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例如央行增加100元存款,按准备金率20%,贷80元给下层银行,下层银行依次类推,最终派生出500元的货币供给量,其中400元是贷款,而另100元既是增加的存款,也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因而创造货币的就是全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准备金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多。
你所说的贷款越多,准备金越少是相对于单个银行而言,1银行的准备金减少,贷款增多了,2银行的存款就增多了,接着2银行的准备金增加,放到银行总体而言会有一个稳定的货币创造乘数,与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现金存款比率有关。最终还是得出相同的结论,准备金越多,货币供给越多。
⑥ 什么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