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经济萧条时如何制定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时如何制定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 2023-07-03 12:09:50

㈠ 经济萧条时怎样采用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来影响宏观经济

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采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货币供给和准备金率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式:

  • 利率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短期和长期市场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就会刺激借贷和投资需求,提高消费支出,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如果中央银行升高利率,则会抑制借贷,缩小投资规模,从而减少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压力。

  • 货币供给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扩大或收缩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时,将提高市场上流通的资金总量,引导银行放贷增多,也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过度扩张货币供应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危机。相反,减少货币供给量则会增加借贷成本和金融秩序稳定,但同时也会减少投资和促进经济的效果。

  • 准备金率工具:通过设置商业银行准备金保持要求的比例,中央银行可以调节银行体系内流动性,对抗通货膨胀和通缩政策。当需要抑制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准备金率;而在经济放缓时,则可以降低准备金率以刺激贷款,从而促进市场活跃。

  •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虽然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但是影响力也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包括资本市场、国际市场状况,以及实体经济运作的特殊性等。

㈡ 当经济出现萧条情况或严重通货紧缩时,适宜采取什么政策

当经济出现萧条情况或严重通货紧缩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也称双松的经济政策。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央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反。
拓展资料:主要具体措施
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央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央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央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央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直接信用管制:它是央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㈢ 当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治理

你好!当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治理。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通过减少收入、扩大支出来增加总需求。采用的政策措施是:降低税率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财政补贴、实行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等。财政政策是政府针对一定时期的经济目标,依据特定的财政理论,为指导财政工作和调节财政关系,所制定的基本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相比,其主要特征:较强的法治性、相对的稳定性、关联的系统性。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价相对稳定;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3.收入合理分配;4.资源合理配置;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二、在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的措施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如下:1.稳定物价;2. 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4平衡国际收支。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1.概念不同: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财政政策是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制定者不同;3.采用工具不同;4.内容不同:货币政策与利率、信贷相关,财政政策与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关。

㈣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一、财政政策方面:

1、减少民营企业税收,提高央企红利比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保证普通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3、对房地产市场开征房产税,调节房地产市场投机;

二、货币政策方面: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通过货币乘数流入市场的M2

2、提高居民存款准备金利率,保证居民实际储蓄利率为正;

3、央行发行债券,回收过多货币,保证流入市场的货币达到一个稍微稳定的数量;

4、加大对农副产品等市场的管理,防止投机引起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4)经济萧条时如何制定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㈤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实施什么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热点内容
股权增资不投怎么办 发布:2025-02-04 21:35:32 浏览:717
劲胜精密股票历史价格 发布:2025-02-04 21:17:43 浏览:669
大庆怎么查原业主有多少大修基金 发布:2025-02-04 21:15:07 浏览:88
股票软件右上角窗口没了 发布:2025-02-04 21:11:16 浏览:659
红什么股票软件 发布:2025-02-04 20:30:18 浏览:151
北方华创股票历史行情数据 发布:2025-02-04 19:51:18 浏览:165
怎样在股票软件上标记 发布:2025-02-04 19:04:27 浏览:926
股票软件上怎么看所以股票 发布:2025-02-04 19:02:45 浏览:943
开发炒股票软件 发布:2025-02-04 19:01:06 浏览:779
支付宝里存多少理财 发布:2025-02-04 18:59:34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