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29 00:43:14

㈠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货币的功能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二、(1)货币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再追溯A的来源,甲的A从何而来呢?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我们不妨称呼这个交换对象为天干,那么甲与天干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㈡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特征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货币的功能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储存手段.

㈢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什么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即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职能: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3,储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因而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拓展资料:
产生和特点: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现金支付的。但是,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是不同的,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有的还带有季节性。
同时,各种商品销售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商品就地销售,销售时间短,有些商品需要运销外地,销售时间长。生产和销售时间上的差别,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自己的商品没有生产出来或尚未销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产者赊购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让渡同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即出现赊购的现象。
赊购以后到约定的日期清偿债务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开始是由商品的赊购、预付引起的,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商品交换和信用事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㈣ 货币的本质及其特点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最开始货币就是普通的商品}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 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由于货币根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单位则必须依赖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正是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货币本身作为商品也存在不同货币之间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为货币也制定了一个量的标准,即规定价格标准(有时亦称价格标度)。制的是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流通手段在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之后,使得商品的交换有了可能。而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有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 贮藏手段职能 含义:贮藏财富(财富的象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是足值的金银条(如金属条块等) 支付手段职能 作用: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需要现实的货币,是随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世界货币职能 作用: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需要现实的货币,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产生的

㈤ 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并试举例说明之。

【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中亩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①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②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③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④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⑤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世枣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卖返森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热点内容
股票一般几点涨停 发布:2025-02-05 01:41:39 浏览:710
股票软件下方的量是什么原因 发布:2025-02-05 01:30:44 浏览:272
基金配售比例多少合适 发布:2025-02-05 01:17:22 浏览:440
中国股票沪市历史市盈率 发布:2025-02-05 01:17:20 浏览:135
603032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2-05 01:09:35 浏览:981
润禾材料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2-05 01:06:44 浏览:182
上证红利指数基金购买至少多少份 发布:2025-02-05 00:28:54 浏览:870
辰华能源股权投资怎么样 发布:2025-02-05 00:20:21 浏览:296
公司冻结股权怎么解除 发布:2025-02-05 00:18:13 浏览:250
如何挑选长期基金 发布:2025-02-05 00:18:12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