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 怎么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这个转化的实现,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货币和资本有着本质的区别。货币一旦具有了价值增殖的功能,它就转化成了资本。因此,货币要转化成资本就必须找到价值增殖的载体,马克思在经过一系列考察论证之后,最终在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身上找到了这个载体,即劳动。因此,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即资本家,要想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劳动力。这里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而且必须维持这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在商品市场上永远存在。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商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占有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力能够在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同时为了不断的补充这种特殊的商品以及提高劳动者的必要技能,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总和,就必须包括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和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劳动力才能作为一种商品而存在,必且通过劳动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劳动本身就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过程就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面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为人类活动的一切形式所共有。作为劳动过程与即将谈到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消费劳动力的资本家而言,他就是要不断的生产具有的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要生产可以交换的商品,而且他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大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总和。他要通过一系列的生产活动最终获得剩余价值。然而商品本身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光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够的,因为商品最终是用来交换的,只有在交换过程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该商品的资本家才能最终获得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的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延长雇佣劳动力的工作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在生产率一定的前提下,资本家只能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用马克思描述价值增殖过程的语言来说,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之持续到这样一点,即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恰好为新的等价物所补偿,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一点而持续下去,那就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在商品流通领域实现的,即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终实现环节是在商品流通领域。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样就得到一个双重的结果。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资本家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卖出商品的价值必须大于它投入的成本。所以,它必须既在流通领域中,又不在流通领域中。
② 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
4,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2)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扩展阅读: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