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股市风云股票怎么样

股市风云股票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6-15 09:17:07

⑴ 股市风云

股市风云二十年(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中国股市发展全纪录:股市风云二十年(上) 作者:肖宾股市风云20年 开场的话股市二十周年了,千万的人、万亿的钱,在股市里游走着;有人赚了,有人赔了,有人笑了,有人哭了,有人离开,有人来了,有人在这里获得重生,有人死了……什么是股票?只是一张入股证明,一个领取股息、红利的证明吗?什么是股市?一个交换股票和金钱的场所?股市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股市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一双双渴望的眼,一颗颗躁动的心,红绿数字飞舞,财富起落,影响的、改变的,是人,是生活,是心。什么是股票?什么是股市?都是人,在数字背后都是人影闪动、人心浮现。二十年股市,二十年万千身影血泪厮杀;二十年股市,二十年生命流淌;二十年股市,二十年无数人生活起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上还有庙堂,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高处不胜寒,远方在何方?本书选取了14位样本人物,并尽力描摹了这14位人物20年的股海江湖经历,这14位人物可以说是股市20年发展历程中各纬度的典型样本,折射了政策面、操作层面,机构、散户,实业、资本层面,庄家、阳光投资者,国际的、国内的成功者、失败者等。周小川、尚福林这20年主导并参与了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无数重大决策,正是在他们以及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等几代人的前仆后继下,强大的国家意志才为境……

⑵ 十部必看股市电视剧

1、《猎护》:

故事背景在2008年股灾中,散户被套。荐股的分析师因为让别人亏钱了,被人四处追债。后来,这个荐股师帮助一家处于困难的时期的上市公司坐庄操盘,拯救股价。他的方法呢,简单来说,就是操纵股价。散布虚假消息,建老鼠仓,内幕交易。

2、《股疯》:

1994年上映。这是内地香港合拍的现实题材电影,用轻喜剧形式善意地描绘了1990年代全民炒股的疯狂热潮。当年公映时盛况空前,算国内股市题材之一。

3、《坐庄》:

2004年上映。这是一部20集电视剧,讲述了刚毕业的研究生当上操盘手,屈服于金钱,设计出一个个骗局和赌局,在金融警察的打击下,走向灭亡。

4、《绝对打击》:

孔亮通过炒股成就了自己“百万富翁”的梦想,却又转瞬即逝。刘梦走出婚姻,感情的桎梏,却又被股市“套牢”;周文昌在迷离自我之际,终于悔悟。

5、《欲望旅程》:

剧中讲述了股民与股市朋大盘、上市公司的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纠缠。天高科的股价从高位迅速跌落,一个股民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跳楼自杀。股民的指责给了年轻美丽的股评人徐珊很大的压力......

6、《操盘手》:

该剧以九十年代后,我国证券业的发展为背景,描绘了中原地区一家证券公司与政府个别领导相互勾结,操纵股市,获取巨额不义之财的重大内幕,揭露了证券市场中的不规范操作与贪污腐败的内在关系。

7、《欲望华尔街》:

展示了美国年轻一代金融精英的风貌,深入探讨了一群华尔街精英对爱与性、生活与工作、文化与政治等领域的观念,他们在努力工作、参与激烈商战的同时,又不断地探索着个人生活品质的问题。

8、《股市情潮 》:

黄玉玲为了报复丈夫在外养妾,在股市中高买低卖,将丈夫的钱大把大把的扔进股市,在遇到单身的吴仁后,象是换了个人,整天泡在吴仁身边学习炒股,最终成了“心狠手黑”的股市杀手。

9、《大时代》:

这部电视剧,以香港早期股市为背景,围绕丁蟹一家和方进新一家的恩怨情仇展开了一系列融合股市操盘、黑帮争斗、小人物的挣扎的故事。

10、《创世纪》:

这部电影以商业为背景,不少商战和股权之争方面还是很精彩的。这两部经典之作,名字也取得非常好不是炒几只股票,而是体验一个时代,不是盖几栋楼,而是创造一个新世纪。

⑶ 从股市里我们能够有哪些人生感悟

进入股市半年,随着里面的盈亏起起落落,我的心态也有了一些磨炼。我总结了一下这段时间,我炒股等到的一些炒股体验。对于心境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我对于炒股的短期化视野过于盲目,特别是对于投机的操作,操作过于频繁。过于相信那句话,终于的故事就是投机的天下。反而把自己搁在了里面。

⑷ 股票目前的规模(数量、市值、与其他产品相比情况)

(一)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现状及其评价
市场是按照一定规则正常运行的,不规范的股市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重新认识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会、投资者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管理者中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从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场是筹资的重要场所,发展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积极推荐本地区的企业上市,这种认识使得一些企业上市后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表现在一些企业在上市之后,经营观念和管理机制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很快就出现了亏损。
因此,政府应把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资本流入有更大赢利可能的公司。
从投资者角度上看,由于股市存在着投机行为,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投资就是炒股票,寻求买卖价差,改为应当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通过投资企业靠企业发展和资产的增值使自己获得较高的长远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成为真正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力,可以从企业获得应有的红利。
从企业角度上看,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已经开始实施,随着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临着退市风险,市场已经按优胜劣汰的机制重新配置资本资源,靠”圈钱”和包装上市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乃到国际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是否上市筹集资金或通过其它途径筹集资金需要认真思考,特别是现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想上市必然会泄露一些商业秘密,所以应从企业根本利益考虑,上市并不是惟一的途径。
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
改革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尽快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我国现行股票发行是核准制,证券管理部门对证券发行公司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取消证券发行实行计划管理,规模控制方式,放开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国有、民营、合资企业均可以申请发行上市;股票发行价格改革以定价为主向竞价方向发展,逐步让市场决定具体发行价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决国有股,法人股问题,可以以各种方式,如根据市场容量,继续实行国有股配售减持,引入优先股方式,将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扩大各种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在股票市场投资的范围,通过网上交易,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扩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国有股与法人股比重,增加个人股数量。因为,国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个人股比较不能实现同股同权,企业资产的优化组合也很难实现,既不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和市场机制,也不利于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
再另一方面,我国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场内交易的,和我国经济改革的现状相背。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场内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场畅通,也有利于退出机制实施后,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顺利退出场内交易,以及不愿上市的企业股票参与流通问题。
培养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机行为,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着重培养我国股票市场的坐市商。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游资会大量进军证券市场,规范投资理念,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也显得愈加重要。
证券投资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居多。开放式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所以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扩大投资基金规模,培育发展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同时,吸引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的经验大力培育我国专家经纪人——坐市商。
在美国,坐市商大约占会员总数的25%左右,大约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佣金经纪商之间成交的。坐市商在稳定股市,防止股价暴涨暴跌,以维持股票市场的连续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发挥作用,不仅要有雄厚的资本,而且还要持有相当数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价格暴涨暴跌时趋于平缓。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
逐步完善《证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大监管力度。为了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应的税收政策和适应证券市场需要的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资产可信度,增加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杜绝不法市场行为,加大对操纵股价的查处力度。
(二)我国股票市场宜采取的对策,以及未来的出路
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
1、 从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现状谈起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发挥着经济增长“晴雨表”的功能,而从我国的股票市场情况看,股价指数与GDP走势出现了双向背离、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过低的状况 。因此,如何实现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出现背离的原因
【1】股权分裂造成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投入产出的严重差异; 股权分裂是我国股市特有的现象,造成了中国股市对非流通股东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而对流通股东投资价值较小。
【2】股权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东对股市与国际接轨的恐惧; 股权分裂扭曲了中国股市,造成了过高的股价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无投资价值。股民害怕管理层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价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资者认为有投资价值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无法在国内市场赢利的机构投资者抽离资金投向境外。
【3】我国股票市场参与各方弄虚作假,缺乏诚信; 股民害怕弄虚作假。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对大股东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侵占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如信息批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过度圈钱、过度投资和忽视小股东权益。管理层对责任和诚信义务的意识淡薄,甚至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过失问题。市场股评人士素质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损失而丧失信心。
【4】上市公司热衷于圈钱,不思回报; 高市盈率的发行价和上市价,各上市公司无节制的高价增发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资金后,当年就陷入亏损。募集来的资金有的用于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给广大股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5】全球经济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股市有不小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与国的经济联系空前紧密。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表现杂微观上市公司来说,就是公司业绩的下滑。
3、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股票市场
【1】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11年,宏观经济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长,主要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股票市场处于试点阶段 ,境内股票市场筹资所占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不能再靠过去的近乎单一的融资方式,必须大力发展股市等资本市场,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资本市场是联结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纽带。发展资本市场,才会把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不仅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金融风险,而且会使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使资本市场继扩大内需、外贸出口、引进外资后,成为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
【3】 发展股票市场,既要扩大股市规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扩大股市规模,是要使股票市场的市值与GDP保持一个合理比例,扩大直接融资。
【4】 按目前全球新兴市场股市占GDP比例和直接融资比例的平均水平计算,我国股市市值规模需要有一个大发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须调整股市结构(股权结构、股价结构、投资者结构等),优化资源配置,股市的投资应重点流向业绩好、成长性好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成为广大投资者可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
4、当前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过低
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多数年份里,股指走势与GDP走势一直相背离,宏观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股指走势却是高低互现,波动运行其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不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股票市场规模过小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比较,规模太小,两者很不相称 ,我国流通市值相当于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兴市场这一比例平均约是70%,成熟市场是100—130%。股市相对宏观经济规模过小,妨碍了二者的有效互动,有时宏观经济增幅下滑没有妨碍股指大幅走强,有时宏观经济走强,也没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体素质差。 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关联,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业绩实现的。从理论上说,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走势向好,是因为微观经济(公司)业绩好,股价指数自然强劲。但实际上,我国股指走势与上市公司业绩、上市公司业绩与宏观经济发展这三者没有太大的关联。
【3】股票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股票市场规模小和上市公司整体素质差这两个问题,是由股票市场所处的阶段决定的。 (1)从监管体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国证监会才被正式确认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2)从股票发行体制来看:2000年3月16日 ,我国股票发行体制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 (3)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我国股票市场散户投资者所占比重较大,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过低; (4)从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看 ,多数为中小券商; (5)从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目前该法还在重新修订之中。
从上述基本架构看,中国股市确处于由试点阶段向正常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如这个过渡期能与我国入世过渡期同时结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宏观经济部门都应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宏观经济要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关乎宏观经济全局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2】要加强股票市场基础建设。 当前,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都可归因于股市的不成熟。应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础建设。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丰富股票市场产品,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强化信息披露,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加强对股市运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健全股市法律体系。
【3】要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上市公司的高素质是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国家收取的印花税、中介机构的佣金、投资者的回报等,都应是上市公司创造的,这才谈得上股市具有投资价值。 可以说,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是股市建设基础的基础。
【4】要解决好全流通问题。 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既要加强市场基础建设,也要重视解决股市试点中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5】 要重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在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增强后,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会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来。回顾近百年来国际股市风云,各国股市大盘遭遇重创,大多是因为宏观经济出了问题。我们应重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强的优势,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适时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国股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实体经济环境。

⑸ 十部必看股市电视剧

一、《股疯》

90年代初期大陆和香港合拍的《股疯》给许多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这部由潘虹、刘青云主演的这部现实题材的喜剧电影,描绘了90年代全民炒股的疯狂热潮下,人们的生活受到股票影响产生的变化。潘虹在该片中塑造了一个有投机心理,泼辣但绝对不坏的女人形象。

那时候股票还是中国经济的新生事物,炒股热潮席卷全国。 股票疯涨造成的百姓扭曲的心理、投机失败后的沮丧、全社会的癫狂,在这部电影里一一展现出来,《股疯》作为一部接地气的电影,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

二、《窃听风云2》

相比较《窃听风云1》,《窃听风云2》则更像股市风云,不仅回溯了香港股票的历史,许多情节也需要一点金融知识才能看懂。影片开头是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牵出了窃听事件:

香港知名证券商罗敏生的座驾被发现遭人窃听,警方调查所得,窃听器属军事用途,保安科介入案件,经总督察何智强查出,窃听者为一名退伍军人司马念祖,警匪双方展开了连场追逐。

三、《锅炉房》(又名《抢钱大作战》)

美国沃顿商学院常年排名第一的金融电影,这部电影发行于互联网泡沫末期,很可能是对未来金融世界问题的一种预见。电影中,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辍学到“锅炉房”做起了股票经纪人,他贪婪而昧心地赚着客户的钱,但最终迷途知返,认清了公司的腐败氛围。

这部电影是贪婪狂妄的金融世界一瞥,电影揭露了做市商内幕,但贯穿电影的主人公父子从作对到释嫌的感情演变,让影片弥漫着淡淡的温情。

四、《魔鬼营业员》

上榜理由:人们常说生活往往比剧本更离奇,这句话用在尼克·里森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个二十多岁的交易员搞垮了英国最古老的投资银行。

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交易所进行期货交易,并损失14亿美元,比巴林银行全部的营运资金还多。这个真实的故事在1999年被改编成电影,本片中伊万?麦格雷戈饰演里森并演绎了他戏剧性崛起和垮台的人生桥段。

五、《金钱作战》

上榜理由: 韩国影史上第一部真正以股票诈欺作为题材的韩国电影,片名是证券专家们内部表示有组织操作股票行情的术语。讲述了充满野心的男人张贤洙多年来一直自学股票知识,并熟知股票投资技巧,终于成为实力和胆量兼备的股票战略家,与暴力组织出身的黄钟久展开价值600亿韩元的股票争夺战的故事。

六、《当幸福来敲门》

这部励志电影带给更多人的是感动,幸福从来不会自己到来,只有经历过挫折与失败才能看到幸福的曙光,此时要做的就是怀抱一颗坚信幸福终会到来的心,如同主角克里斯·加德纳所说: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

七、《屋内聪明人》

上榜理由:该影片记录了安然公司的丑闻,深刻的揭露了一群绝顶聪明的高层经理人是如何利用自己的阴谋轻松的将美国第七大企业搞垮,从而卷走大量资金,让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八、《华尔街之狼》

上榜理由:《华尔街之狼》讲述了由小李子饰演的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贝尔福特这位股票经纪人曾经在三分钟内赚取1200万美元,31岁时便拥有了上亿资产。

无论是股票经纪人、基金经理人还是其他,无时无刻不受到金钱的诱惑,挑战着他们道德的底线。如何分辨他们的真假,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九、《大时代》

反应中国股市的最经典力作,该剧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香港金融市场为背景,透过两个家庭,两代情仇,展现名利与人性的纠缠,时至今日,“丁蟹效应”仍在中国股市特别是香港市场,发挥着十分特殊的作用。

十、《华尔街》

在所有金融电影中,这部1987年拍摄的金融电影时至今日仍被许多金融人士奉为圣经,其也是哈佛大学常年推荐给学生排名第一位的金融电影。

⑹ 揭开神秘面纱:新浪9大博主谁的股评比较靠谱

这9大新浪博客博主每天点击量以亿万计,每人半天报告会门票为数千元不等。股民收看收听大牌博主分析行情、研判板块与个股走势,提高炒股技能无可非议,但经过实践检验这9大名博确实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忽悠散户的黑嘴,听了看了信了反而受害不浅。

⑺ 藏富于民的股市风云

近日,在新华社上海分社举办的“大亚——新华企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吴晓求教授为当前的股改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前景。吴晓求教授称,国家花大力气和大代价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体现,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带来的投资回报,形成最终的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笔者不能不佩服吴晓求教授的妙笔生花之功。不过,或许是因为自己置身于股市之中,见过股市里太多的人与事的缘故,以至于不论笔者怎么看这幅股改的图画,但始终都看不出“藏富于民”的美好未来。以至于笔者不能不对吴晓求教授的观点表示质疑。
应该说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形成最终的藏富于民,这应是股市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如郎咸平所认为的那样,让股民盈利这是股市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使命。同时它也确实应该是当前股改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对于股权分置改革来说,投资者确实也存在着这样的要求。其实早在若干年前的时候,笔者就提出过国有股减持要让利于民的观点。而且在此次股改之初,笔者也还是对股改寄予了厚望,并积极地为股改的进行而摇旗呐喊。然而,伴随着当前股改的进行,笔者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当前进行的股改与广大投资者心目中的股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是南辕北辙。这样的股改甚至根本就不能体现“国九条”所提出的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精神,而要实现吴晓求教授所提出的“藏富于民”的目标,那更是一种空想,一种天方夜谭。
首先,当前的股改采取的是“低对价”的方式,给予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明显不足。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不公平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可以这样认为,在目前非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增值过程中,通过流通股的高价发行、增发、配股而带来非流通股的增值超过了目前非流通股所拥有的每股净资产值的一半以上。因此,给予流通股股东以补偿,非流通股股东的送出率应达到50%以上才行,但实际上,在当前的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的送出率只有15%左右,象氯碱化工非流通股股东的送出率甚至只有1.33%。因此,面对这样的送出率,流通股股东连自身的利益都没有得到,又何来的“藏富于民”呢?不仅如此,就是面对流通股股东每10股得到3股这样的对价率,有关主管部门也不乐意,还要求有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要减少对价支出,而更多地采用其他忽悠投资者的方式,比如承诺、权证等等,以至给予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更加缺少应有的保障。正是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不足,这不仅难以消除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不公平,难以使流通股股东得到应有的补偿,而且这种不公平的继续存在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以至股市的投资功能很难得到真正的体现。
其次,在当前的股改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意图借股改之名再捞一把好处。这一点最明显地体现在以股抵债股改公司的股改过程中。不过否认,在大股东确实缺少还款能力、缺少优质资产的情况下,以股抵债确实是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有款不还,有优质资产却不拿来抵债,相反通过不合理的以股抵债定价方式,来达到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特别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目的。如电广传媒的以股抵债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而在当前股改的背景下,郑州煤电在股改中推出的回购,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以股抵债,根据该公司的股改方案,郑州煤电非流通股股东将向流通股东每10股支付3.3股对价;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郑州煤电将通过定向回购控股股东郑煤集团最高不超过2亿股股份,拟一次性解决郑煤集团的占款金额为4.65亿元,然后依法注销以达到缩股的目的,从而解决大股东长期占款问题。在股改方案里,郑州煤电模拟计算的回购价格为2.9元/股,回购股数16,000万股。而实际上,郑煤集团目前所持股票的每股实际成本仅为0.40元,按此计算,郑煤集团只有6400万元的付出就还清了4.65亿元的欠款。换句话来说,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到归还欠款这个过程,郑煤集团可得到近4亿元实惠。因此,正是面对如此诱人的利益诱惑,一些占有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们均希望推出以股抵债的股改方式。比如最近就有媒体报道称,国资委方面就力挺以股抵债的股改方式,并且本年度内预计将有近30家公司会上报“以股抵债”式的股改方案。看来,借股改之机,再来捞取一笔利益,大股东早就形成了共识。而面对这样的股改,投资者的利益只有受损的份儿,又何来的“藏富于民”呢?
其三,从股改的目的来看,还是为了融资,为了上市公司更好地“圈钱”。中国股市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公司圈钱的需要。一直以来融资也是中国股市惟一的功能所在。而目前管理层之所以要花大力气来股改,这实际上也与股权分置背景下的融资已引起投资者的强烈不满有关。而从股改中管理层把融资与股改挂钩的一系列做法来看,融资与再融资不仅是上市公司股改的动力,同样也是管理层当前股改的目的之一。比如当前管理层要求股改加速,实际上就是为了新老划断服务的,以便股市早日推出融资与再融资措施。并且,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称,在当前证监会开在酝酿之中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新政里,放宽条件是主基调。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公司能够从股市里融资。由此可见,股市虽然在进行股改,但管理层为融资服务的宗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融资仍然还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也正因如此,面对即将到来的上市公司“圈钱热”,这股改还能“藏富于民”吗?这投资者又如何能从股市里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呢?只怕又是一场黄粱美梦吧?
藏富于民正应了依据古话:“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热点内容
什么是基金申购是多少钱 发布:2025-02-05 15:49:20 浏览:325
互联网理财有什么坏处 发布:2025-02-05 15:30:13 浏览:703
郑源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2-05 15:30:12 浏览:414
东软集团股票历史最高 发布:2025-02-05 15:29:58 浏览:454
嘉实邵健管理哪个基金 发布:2025-02-05 15:28:35 浏览:211
期货怎么算浮价 发布:2025-02-05 15:05:35 浏览:258
大东方投资了什么股票 发布:2025-02-05 15:05:32 浏览:711
鸿鸿特科技股票 发布:2025-02-05 15:00:39 浏览:22
股票投资方式的特点是 发布:2025-02-05 14:55:39 浏览:825
怎么设置股票交易系统 发布:2025-02-05 14:55:26 浏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