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市值最高多少
⑴ 玩命举牌的安邦保险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4年10月6日,玛丽莲·梦露曾短暂居住过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宣布易主,新主人是中国的安邦保险集团。
安邦保险用19.5亿美元从希尔顿手中买下了这座纽约地标。其收购价格也是美国酒店业史上最高成交纪录。据计算,该酒店每间客房成交单价高达130万美元。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核心地段,是纽约的主流社交活动中心,始建以来就是纽约的地标建筑之一。该酒店曾经多次出现在电影屏幕上,已故的著名影星马丽莲·梦露离开好莱坞之后曾短暂在此居住,很多国家领导人亦曾在此下榻。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遗孀、美国总统胡佛曾将此选为永久居所。阿里巴巴的首场路演也在该酒店举行。该酒店的基本房型价格在329美元/晚。
资料显示,二战结束后,1946年,美英法苏4个战胜国代表在该饭店签订了《世界和平协议》,盟军代表曾在此签署有关战后协议。19世纪末,中国清代直隶总督李鸿章来访时也曾下榻于此。
对于这次收购,安邦的官方解释是:
“通过投资北美优质不动产,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全球资产配置的比重,尤其是将欧洲地区和北美作为重点。”
2015年10月,复星也曾动用7.25亿美元买下纽约的另一地标,位于Liberty大街16-48号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打开美元指数走势图,你看看2014年10美元指数是什么位置:
美元指数2014年10月末收盘价是86.9,现在破百了。人民币对美元这1年多来,贬值了超过11%,这背后的大逻辑不是大多数人能看清的。
作为研究跟踪美元指数10年经验的我老师,相信安邦保险背后定有高人!
相比卖方希尔顿,出手阔绰的买方安邦保险似乎不那么有名,尽管安邦保险已经是一家总资产规模达7000亿人民币的中国保险行业综合性集团公司了。
2004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仅5亿元,这10年间,安邦保险经历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迅猛发展。
安邦保险前身为安邦财险,成立于2004年,由上汽集团联合中石化等数家央企设立,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因股东雄厚的资本实力,成立之后的安邦财险接连增资,2009时已至51亿元。
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安邦从2010年开始进入行业皆知的扩张岁月:
2010年1月,经保监会批准,安邦财险和中乒投资集团将当时经营不善、健康险保费收入排名倒数第一的瑞福德健康保险公司纳入囊中,后者改名为“和谐健康保险”。其中,安邦财险持股比例为99%,安邦系由此获得健康险牌照。
在拥有了健康险的仅仅5个月后,注册资本5亿元的安邦人寿开业。7个月后,安邦人寿注册金即增至37.9亿元。2010年6月底,安邦保险集团成立,成为全国第八个保险集团,由当时的安邦财险董事长胡茂元担任集团总经理。
2011年10月,安邦将扩张的手伸到了银行业。安邦以50亿元获得成都农商银行35%股权,成为后者控股股东。根据成都农商银行官网公布的2013年年度报告,至2013年末,成都农商行总资产已达4293亿元,安邦保险所占股份仍为35%。
2013年底,因举牌金地集团、招商银行两家上市公司,传闻将收购世纪证券、香港永亨银行,此前并不广为人知的安邦浮出水面,并被业界视为2013年底横空出世的保险业“土豪”。
在公开信息中安邦保险集团披露了对中国建筑过往6个月的交易记录,其中包括每次交易的股数和价格区间,因而不难估算出安邦保险大致的持股成本和浮盈情况。
以每笔交易记录的均价运行估算,安邦保险投资中国建筑共用了108.51亿元,平均持股成本为7.23元,相较于当前8.2元的股价,安邦保险的盈利幅度达到13.35%,浮盈规模达到14.49亿元。
就交易区间来看,安邦保险最低交易价格为每股5.36元,最高为8.29元。
在交易时间上,安邦保险是在今年5月份开始买入中国建筑,当时似乎并无意愿深度介入,动用的资金规模不过百万级别,直到10月份才开始大举杀入,其中在10月份投入资金约78亿元、11月投入资金30亿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安邦保险集团是在11月17日对中国建筑发起举牌,但权益变动公告显示,安邦保险在举牌前的持股数量已经达到1,499,520,715股。
这意味着,安邦保险此前已完成建仓,11月17日当日买入47.93万股后触发举牌,当日投入资金规模或不超过400万元。
安邦保险重仓市值超1700亿元
由于中国建筑是有名的“中字投”个股,在安邦保险举牌中国建筑后,引发一些投资对于超级大盘股尤其是央企投资价值的重新思考,认为这代表安邦保险等机构资金看好大盘股的当前估值和盈利能力。
事实上,安邦保险一直偏好银行地产板块个股,举牌的个股中并不缺乏超级大盘股的身影。
参照三季报持股数据,安邦保险集团(包括和谐健康)在9月底时至少持有了15只个股,加上日前举牌的中国建筑,公开持股股数共16只,共计持有144.45亿股,以最新股价计算,安邦保险集团持股市值达到1726.49亿元。
在安邦保险曾举牌个股中,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万科A都是千亿市值规模的大盘股,现在市值分别达到4473.24 亿元、3251.9亿元和2951.53亿元。
在三季报中,安邦保险对上述3只个股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达到13.11%、19.20%和5.17%(仅三季报公开数据,非全部持股),以现在股价计算,涉及市值分别达到489.53 亿元、522.01 亿元和139.11亿元。
相较之下,中国建筑的公司总市值为2460亿元,安邦保险的持股市值为123亿元。
而这么一家土豪级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作为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为人极为低调。他的毕业院校、在进入安邦保险集团之前的工作履历在互联网上均无迹可寻。
我们仅从2008年7月30日保监会公布的对安邦保险集团前身——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亦可发现安邦保险集团背后股东实力雄厚。
该批复显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标准基础设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通租赁集团有限公司、旅行者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标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安邦财险16.478%的股份,安邦财险的其他股东还有中石化等公司。
而在最近保监会对吴小晖等人任职的批复中仍可看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胡茂元、标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鲁担任安邦保险集团的董事。
⑵ 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个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较一些大企业的市值:
1、苹果6200亿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亿美元。
3、微软2600亿美元。
4、沃尔玛2400亿美元。
5、Google 2200亿美元。
6、制药商辉瑞1800亿美元。
7、英特尔1300亿美元。
8、高通1060亿美元。
9、卡夫食品720亿美元。
10、美国运通640亿美元。
11、高盛520亿美元。
12、Facebook 420亿美元。
13、惠普400亿美元。
14、博通200亿美元。
15、达乐公司170亿美元。
16、Sandisk 100亿美元。
17、Netflix 40亿美元。
企业价值与市值并不同,因为市值只关注企业的股票价值。看看苹果,要考虑它有1000亿美元现金,换句话说,它的市值中20%来自现金,如果要衡量企业的价值,包括债务,最好要将这些现金剔除。
另外,随着股票的变化市值变化极大。2005年时,苹果的市值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微软则与今天的苹果相当。当时苹果的市值只有英特尔的一半,现在却是它的五倍。
⑶ 安邦保险出过哪些负面新闻
”安邦保险负面新闻,1.质疑安邦存在虚假注资问题;2.保监会关于安邦人寿两款新产品不准上市和三个月不准申报新产品的监管函;3.质疑安邦现金流问题的;4.说安邦购买的股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从 2014 年开始,随着企业突然呈现爆发式的发展,更以其凌厉的国内外收购,成为并购界的明星。高调的并购,巨额的增资,使得安邦备受争议。”
据保监会官网披露,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中国保监会决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为保持安邦集团照常经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有关规定进行接管。
接管安邦集团也向所有保险机构释放了强烈的监管信号:唯有守法合规经营,坚守监管底线和行业操守,才不会碰触监管红线,自身发展才有保障;否则随时有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被监管机构接管的严厉处罚措施也将为期不远。接管安邦集团既彰显了保险监管当局严惩保险乱象的决心,也体现了保险监管当局安抚人心、确保保险业稳健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高度负责的监管态度。
以总资产计算的话,安邦是中国人寿、平安之后的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业务领域涵盖寿险、财产险和意外险、健康险、养老险、银行和资产管理。
安邦在 2014 年突然呈现的爆发式的发展和原保费流入的井喷,分析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其抓住了当时的监管空子,安邦在当时的主要渠道为银保渠道,也就是说,保费收入的大部分是以万能险理财险的形式,理财险的退保率是高于传统保障险的。而当时万能险的监管还不够严格,安邦以长险短做的形式,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从偿付风险上看,这有可能在未来导致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触碰红线。
另一方面:因为费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其产品的优化能力,从后来设计的几款保险产品来看,安邦在这边上也一样具备足够的活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安邦一边是吸收了大量不那么稳定的资金,另一边又是高调的到处出资收购。
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直接影响到未来偿付能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增资。
只要关系到偿付能力的问题,保监会肯定会重点关注的,再结合这增资被吴小晖这么玩了去,能不怕安邦出问题吗?所以,理所当然的被接管了。
五点分析安邦保险的负面:
1、安邦现金流问题,一家公司出问题,尤其是金融机构出问题,一定出在现金流问题上,安邦这几年的现金流入太充沛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现金流入更加凶猛,安邦不是缺钱,而是缺好的投资项目,是需要将很多的钱有效地投资出去,而不是向别人借款。
2、安邦偿付能力问题,客户利益保障来看,虚假注资只能说明安邦人寿、安邦财险的偿付能力没有其偿付能力报告声称的那么高,安邦财险的注册资本真如财新杂志所说有200亿存在虚假注资,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会降低至324%。
3、保监会监管函对安邦保险的影响,该监管函是针对安邦人寿的,主要是两个结果:一是禁止两个产品上市销售,一个是年金保险、一个两全保险(万能型);二是三个月之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4、安邦概念股的股价下跌对安邦经营影响“重仓的民生银行已大跌21%”为题,想说明安邦经营出现了问题。安邦保险最新持有24只股票,持股市值1884亿元。高度集中于银行和地产基建,持有银行1018亿元,持有地产基建741亿元。
5、保户利益受到保险法的保护,安邦一旦出了问题,保户利益也受到保险法的保护。从资金安全来说,国债、政府债是最安全的,接下来就是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了,其次是其他金融产品。负面归负面,保险产品还是安全,因为,第一,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有严格的资本管理制度,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监管,保险公司有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第二,都有相应的保险机制,银行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险公司有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而且保险保障基金的保障范围要高于存款保险。
⑷ 安邦500亿元万能险
近期,安邦保险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5月5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禁止安邦人寿3月内发布新产品,一时间,引发部分人士对安邦经营风险的担忧,同时对其产源搏品的安全性也产生了疑虑。那么安邦的保险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我们来听听保险专家是怎么说的。
本文作者郭振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风险管理与保险方向),金融管理学院保险专业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顾问,上海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
近期,对安邦保险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高潮有两个:一是财新的《穿透安邦魔术》,质疑安邦存在敏衡虚假注资问题;二是保监会关于安邦人寿两款新产品不准上市和三个月不准申报新产品的监管函;此外还有,一是质疑安邦现金流问题的;二是说安邦购买的股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上述报道的广泛传播使得安邦客户心中有些不安,担心安邦一旦有啥问题会影响到自己的保单利益!我的同事和学生中就有安邦的客户,也在咨询同样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安邦的客户可以放心,尽管有上述负面消息,但客户的保单利益不会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报道,我谈五点原因:
1、安邦不会存在现金流问题
一家公司出问题,尤其是金融机构出问题,一定出在现金流问题上,就是指无法应对必须的现金流出。所以,有消息说安邦缺钱200亿,从民生银行(7.900,-0.10,-1.25%)贷款千亿,这是要命的问题。
但说实话,说“安邦缺钱、从民生银行贷款千亿”,一看就是假的!因为,安邦这几年的现金流入太充沛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现金流入更加凶猛,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上升到了行业第二位,超越平安,直逼中国人寿(27.500,-0.61,-2.17%),怎么可能缺钱呢?
确实,安邦的业务的实际期限相对老牌寿险公司较短,但只要保费在增长,流入大于流出,就不可能出现现金流问题,而现在安邦的流入远大于流出,这一点可以从安邦的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中看的出来。
其实安邦不是缺钱,而是缺好的投资项目,是需要将很多的钱有效地投资出去,而不是向别人借款。
在金融市场上,保险公司历来是投资方,而不是借款方。
为这事,安邦专门出了声明,说旗下安邦寿险现金储备2000多亿,安邦财险现金储备3000多亿元,共有5000多亿现金储备。我的直觉是,这样的现金储备过多了!
其实媒体记者不能像看待实体经济企业一样看待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并不是现金储备越多越好,因为现金储备创造的投资收益很低,现金储备越多,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越低,反过来影响和降低客户收益。
或者说,保险公司应该保留尽可能低的现金储备,以便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率!
实在不行,也可以通过卖出回购等方式借点钱,但是,即便借了也不能说保险公司现金流有问题!
2、安邦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
(针对循环注资)
财新说安邦可能桥裂做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了300亿元。首先,这一情况是否属实还须查证。
如果真的属实,应该是违法行为!
客户利益保障来看,虚假注资只能说明安邦人寿、安邦财险的偿付能力没有其偿付能力报告声称的那么高,但不能说明两家公司一定存在偿付能力问题!
财新主要指责的是安邦财险的循环注资问题。我查了安邦财险的数据,其2016年底拥有的实际资本为783亿元,保监会要求的最低资本是180亿元,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是434%,远超保监会的偿付能力要求。
假定安邦财险的注册资本真如财新杂志所说有200亿存在虚假注资,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会降低至324%,仍远高于保监会的大于100%的要求。
我查了安邦人寿的数据,其2016年底拥有的实际资本为730亿元,保监会要求的最低资本是487亿元,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是150%。
假定安邦人寿的注册资本也有100亿存在虚假注资,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会降低至140%,仍满足保监会的大于100%的要求。
也就是说,即便安邦真的存在300亿的循环注资、虚假注资问题,其偿付能力也是没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近年来盈利丰厚,而盈利基本留在公司支持公司发展,这就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资本或偿付能力。
实际上,财新主要指责的是安邦财险的注资问题,其实,安邦财险的偿付能力非常充足:其注册股本370亿元,但未分配利润达321亿元,还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达80亿元,导致其偿付能力非常充沛。
3、保监会监管函对安邦人寿影响有限
该监管函是针对安邦人寿的,主要是两个结果:一是禁止两个产品上市销售,一个是年金保险、一个两全保险(万能型);二是三个月之内禁止申报新产品。
现在无法获得这两款产品的销量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一季度,安邦人寿已经全面调整产品策略,从万能险转到了普通寿险,这才导致其原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因此,后面这款万能险产品基本不会对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
从时间点来看,现在早就过了4月1日这一调整产品设计的关键是点,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从今年4月1日开始,所有人身险公司的产品都需要提升保障水平,大致需要将风险保额从原来的“最低占保费的5%”提高到“最低占保费的40%”以上。
现在已经是5月初了,因此,可以推测,安邦人寿应该已经在3月份报批好了新的保险产品,应该不存在产品不足、没有产品可卖的问题。
所以,从保费流入来看,保监会的这一监管函不会对安邦人寿的保费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4、安邦概念股的股价下跌对安邦经营影响不大
最近一篇文章以“重仓的民生银行已大跌21%”为题,想说明安邦经营出现了问题。
确实,安邦保险最新持有24只股票,持股市值1884亿元。高度集中于银行和地产基建,持有银行1018亿元,持有地产基建741亿元。
但是,该作者不清楚的是,安邦持股中,多数股票都计入了长期股权投资,少量计入可供出售。根据安邦报表,2016年底,安邦人寿和安邦财险的长期股权投资合计2000亿元左右。
而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后,股价下跌既不会对安邦的资产负债表造成影响,也不影响安邦的利润表,更不影响安邦的现金流量表。
因为,这些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权益法”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买入价+投资收益,不论股价如何波动,都不会对安邦的资产价值造成影响。投资收益是按照被投资对象的净利润来分成的,与股价无关。而且,安邦是长期持有,不着急卖,也与现金流量表无关。
当然,股市不好,会影响安邦的证券买卖价差收入,主要是在可供出售资产中的部分股票,但数量不大,所有保险机构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也就是说,股价涨落,并不像某些记着想的那样,会对安邦的经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5、保户利益受到保险法的保护
最后,退几步来说,即便安邦真出了问题,保户利益也受到保险法的保护。
从资金安全来说,国债、政府债是最安全的,接下来就是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了,其次是其他金融产品。
为啥保险产品和银行存款那么安全呢,因为,第一,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有严格的资本管理制度,银行有资本充足率监管,保险公司有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第二,都有相应的保险机制,银行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险公司有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而且保险保障基金的保障范围要高于存款保险。
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在保证收益率以内,购买保险基本是无风险投资,比银行存款还要安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