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股票估值
1. 中国平安为什么还要对价26.92亿
中国平安对价26.92亿的目的为了进行银行收支的核算,核算出其营业额的收入情况,然后对今年的情况做出总结,同时也是对明年的提出计划。
2. 平安2020年年报
昨天晚上中国平安公布了2020年财报。
2020年,平安营收1.22万亿,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1430.99亿,同比下跌4.2%;基本每股收益8.10元,同比下跌3.7%;股东权益9879.05亿,同比增长15.9%。
因为机构对平安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最乐观的估计,也是同比下跌15%以上,所以这份财报公布后,被舆论普遍解读为超预期——没有预期中那么地坏,所以就算是超预期地好了。
腾腾爸此前也没有预料到平安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只有4.2%,我是按下降20%的幅度来进行预期和估算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份财报的确有些超预期。
但归母利润,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数据。
因为这个数据,扰动因素太大,经常并不能代表公司的真实经营成绩。
此前有网友问我对平安的2020年财报有何期待时,我曾回答,我最关心四方面数据:一是内含价值,二是营运利润,三是剩余边际,四是股息分配。
一看内含价值
图片
我之所以重视平安整个集团的内含价值数据,是因为这个数据是我们给平安估值的基础。
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EV),相当于其他普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
过去的10年,平安的PEV(股价除以每股内含价值所得倍数)估值在0.8-2.0间波动。
总体上1倍PEV买入,相当于在最底部区域投入。
只要公司还在正常经营,EV还在不停增长,底部区域的投资就会相当有保障。
2020年平安的内含价值增至1.33万亿,同比增长10.63%。
这个数据,基本符合我的预期——2019年底,我的预期是平安EV至少会增长20%,2020年初,瘟疫发生后,我降低了预期,但也处在10%-15%之间。
现在看,是落在了我预期的下限。
不是太好,但勉强达标,可以接受。
每股内含价值72.65元。
昨天收盘价76.54元,PEV估值1.05倍,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据。
2021年瘟疫至少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对保险公司来说,情况只会比2020年更好,不会更坏,再加上2020年的低基数,我对平安今年的内含价值增长非常乐观。
展业恢复常态,EV增长至少15-20%吧。
若此,则今年底,平安每股内含价值至少增长到84-87元间。
这就是我昨天在文章中喊出“80元下的中国平安,是市场在为大家送钱”的底气所在。
也是我前段时间判断“以一年为期,90元下的中国平安,值得投资”和“持有一年以上,100元下的中国平安也不贵”的根本原因。
腾腾爸经常对自己组合中的股票给出价格、估值的判断,但对外发布时,措辞、表达会相当谨慎——你光看表达价格的数据,不看价格数据的前置条件,这是要犯错误的。
昨天公众号里有几个朋友吐槽腾腾爸:你前几天还说90元、100元下的平安怎么怎么着来……
这几位朋友,犯的就是我上边讲的错误。
经常有朋友问:腾腾爸,平安的内含价值到底是怎么算的啊?
实际上,平安的财报对内含价值的计算,有着详细的展示——
2020年财报,P55-65页,你自己翻开看就可以了,何必求助腾腾爸?
二看营运利润
营运利润比归母净利润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成绩。
为什么呢?
以平安2020年财报为例——
图片
平安有3.7万亿的总投资资产。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以公允价值计价。
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公开市场的报价——在股市上,就是股票价格。
大家注意看一下,2019年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平安增加了476.66亿投资收益,而2020年这一数据,变成了负69.33亿。
一上一下,2020年仅此一项,投资收益就比2019年少了540余亿。
所以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对平安的归母净利润造成太大的扰动。
保守的保险公司,就发明了剔除掉各种一次性、暂时性损益影响因素的营运利润概念——
图片
这是平安2020年从归母净利润到营运利润的计算全过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心计算和学习一下。
2020年,平安归母营运利润1394.70亿,同比增加4.9%。
2019年归母利润,一是有资本市场抬轿,二是有税收利好因素加持,所以给2020年的归母利润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高的基数。
再加上2020年的瘟疫影响、权益市场波动,所以看归母利润,是严重变形的。
正因为如此,最近大半年来,我一再强调:平安2019年的利润没有归母利润表现得那样好,2020年的利润也没有归母利润表现得那样差。
同时一再提醒:以后看平安的业绩,要多看营运利润,尤其是2020年的业绩,更需要看营运利润,而不是归母利润。
总体上吧,平安的营运利润,更好地体现了公司的真实经营成绩——没有往年那样好,但是符合腾腾爸的预期。
最重要的是,它的增长还是正数,而且是真的正数。
三看剩余边际余额
剩余边际是公司寿险业务未来利润的折现值。
相当于保险公司的一个利润蓄水池——这个池子里的水越多,意味着未来可以往外释放的利润越多。
我们小时候做数学,常碰到这样的试题:一个池子,一个进水管,一个放水管;进水管进的水比放水管放的水多,则池子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多;反之,就会越来越少;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目,无外乎“什么时候水池放满水”或者“什么时候水池里的水被放干净”之类。
寿险公司的这个利润蓄水池,进水管主要是“新业务价值增长”,放水管主要是“剩余边际摊销”。
新业务价值增长,是公司新开展的业务对剩余边际的贡献。
剩余边际摊销是池子里的蓄水往外释放出来的利润。
搞懂上述基础知识了,下边这张图就好理解了——
图片
2019年,平安剩余边际摊销(即水池往外释放的利润)744.54亿,2020年往外释放了815.83亿,增长了9.56%。
而最终池里的水——剩余边际余额,2019年是9184.16亿,2020年是9601.83亿,增长4.55%。
今年往外放水(释放利润)比去年多了近10%,而池子里的水(剩余边际余额)比去年增长了不足5%。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司为了营运利润好看,加大了放水的力度,而稍微牺牲了一点“积水”的增长(未来业绩的厚度)。
剩余边际余额增长,稍微低于我的预期,但是符合常识和情理。
勉强可以接受。
四看股息分配
我比较重视股息收入。
企业什么都可以造假,就是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分红不好造假,尤其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现金分红。
平安的现金分红跟营运利润挂钩。
2020年平安的营运利润是增长的,所以它的分红也就是增长的——
图片
写到这里,小得瑟一下:腾腾爸对平安最初的一笔投资(2015年股灾期间买入),成本只有25元上下,以成本价计算,今年仅股息收益率就接近10%了。
呵呵,这就是长持的魅力!
总之吧,中国平安2020年的财报,从归母净利润看,好像并不算好;从营运利润看,表现并不算差——但从最近市场的预期角度看问题,表述起来又有变化:从归母净利润看,大超预期哦;从营运利润看,只是符合预期哦。
你看,这就是投资最好玩的地方——上边的总评,线性思维患者可能又没办法理解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上边我讲的那些道理,你自己悟。
下面我们再聊一个大家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既然平安2020年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差,那为什么最近平安的股价还会跌跌不休呢?
如上所述,平安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寿险,寿险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剩余边际,剩余边际主要来自于新业余价值的贡献。
而2020年的中国平安,最大的问题就出现在了新业务价值上——
图片
2019年,中国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是759.45亿,2020年495.75亿。
靠,下降幅度高达34.7%。
为什么这个数据下降这么大呢?
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用来计算新业务价值的首年保费,总量下降了——2019年是1604.78亿,2020年是1489.15亿,同比减少7.2%。
另一个方面是新业务价值率也大幅下降了——
图片
2019年的新业务价值率是47.3%,2020年是33.3%。
新业务保费,尤其是价值率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大呢?
很简单。
直接的原因是:去年瘟疫爆发,上半年,封城,隔离,代理人员线下展业受阻;经济增速下滑,居民收入不振,保险不好卖了——于是,总量降了;下半年为了冲业绩,公司被迫卖了一些低价值的产品——所以,价值率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平安主动进行了寿险改革,计划逐渐革除掉那些低水平的代理人员、迭代掉那些低价值率的产品线——改革期,本来就会带来一定量的阵痛,没想到又倒霉地碰到了这场不期而至的疫情……
2021年的中国平安,我们重点看什么呢?
就看上边提到的“1+2”数据:如果只看一个,就看新业务价值是否增长;如果再往下细分,就看新业务保费总量是否增长和新业务价值率是否提升。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可能还会疑问:瘟疫不期而遇,这个好说,抵抗过去了就完了;寿险改革可是平安主动而为的——搞了两年半了,搞不搞得成还不好说,平安为什么非得搞这场看起来出力不讨好的改革呢?
秘密实际上就是在新业务价值率上——平安这几年正常的年份,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也不过45%上下,而友邦在中国区的寿险新业务价值率却高达90%以上!
这样的差距,对雄心勃勃的马明哲来说,能忍受得了吗?
平安的这场改革,极具引领意义。
成,则中国的保险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败,则中国的保险业就还得在低端世界再徘徊游荡不知多久。
产业升级换代,在保险业也是当务之急啊。
平安的这场改革,到底前景如何呢?
对我来说,仓位就是态度——昨天市场开盘,我看到平安股价再次下挫,略微思索后,马上以76.00元的价格再次动用“过桥资金”加仓了一笔中国平安。
之所以如此坚定,原因主要就两个:
第一,目前的中国平安,用最坏的预期分析,也已经处在了历史性的底部估值区域;
第二,它目前的寿险改革,既有深厚的社会经济环境,又为企业深化发展所必须。
也就是说,它的方向是对的,外在环境又比较优越。
所以,我认为它成功的概率非常之大。
这一年多来,只是迭加了瘟疫的影响,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而已。
瘟疫过去之后,寿险改革的成效,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推断和猜测。
所以,对平安——下注吧!
3. 中国平安股价为什么暴跌
中国平安股价为什么暴跌?
投资暴雷导致平安遭受巨大损失,使得市场信心下降。
一、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
在今年的6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大额不动产投资的信息披露公告,拟投资不超过330亿元人民币从新加坡凯德置地集团及私募基金收购来福士广场等六个商业办公不动产项目60%-70%的股份,交易预计在2021年三季度正式完成。
而这次收购中,平安收购项目出现了严重溢价。市场上甚至有了,平安收购的资产总价不超100亿的论断,这也就是说,有高达200多亿的溢价之嫌。虽然实际上本次交易价格对应六个项目的估值约为467亿元,较2020年末的评估价值溢价6.7%,但这仍使得市场信心出现下降。随着收购消息的公布,平安A股下跌6.57%,港股下跌4.53%。
二、收购北大方正
同时就在1月29日,中国平安公告称,为了推动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同意本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参与北大方正及四家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
而北大方正集团早在2019三季度财务报告便显示显示:截至2019年底方正集团负债率达到了82.84%,正由于债务问题,北大方正集团2020年开始走上重整之路。截至2021年1月18日,北大方正、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736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合计2347.34亿。
从长远意义上讲,北大方正医疗的加入,是对对平安线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对平安大健康生态圈的完善有着深远影响。但从短期来讲,方正集团可能需要其投入370.5—507.5亿,这对任何一个企业似乎都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三、收购华夏幸福
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彼时,平安分别以23.65元/股和24.597元/股的价格,从华夏幸福大股东华夏控股手中合计获得7.5亿股股份,前后共花了180亿,持股比例达到25.25%的股份。
但2020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总负债超过4000亿。其中,有息负债规模为2185亿元,主要为短期负债,其中短期借款约3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近598亿元、应付债券逾525亿元。2月1日,华夏幸福发公告,首度承认暴雷,债务逾期本息合计高达52.55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综上平安这三项投资共计超过1300亿,如果全都亏损的话,落到任何一个公司头上都将是一场灾难,虽然平安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99亿元,完全扛得起,但媒体抓住了平安的三个坑大作文章。
在投资者看来,像平安这样的企业,市场已经把它从成长股的估值逻辑转变为传统蓝筹股的估值逻辑。此外,在通胀抬升以及全球大放水延续的背景下,利率环境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大资金更重视持股的时间成本,在企业经历阵痛期阶段,他们不愿意耐心等待企业改革阵痛期的结束,而是选择一些赛道好或者盈利前景明朗的资产进行配置,这也是大资金接连抛售造成股价暴跌的原因。
4. 中国平安的股票趋势怎么样
中国平安股票在之前一段时间呈下跌趋势,目前股票上涨趋势比较明显。
1.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于1988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其经营范围包括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等。曾入选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六。2021年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6名。这家企业在我们国家是拥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的,而且最近中国平安股票的上涨趋势比较明显,我觉得我们就可以适当的买入。
2.目前新业务价值NBV增长被认为是影响短期估值的重要因素,这个指标确实有参考价值,比如平安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虽然盈利大增,但是市场以大跌回应,主要原因就是第三季度新业务价值NBV增长放缓,而市场对平安利润增长越来越不敏感。此外,剩余边际增长和营运利润增长有一定参考价值,平安以前是不公布剩余价值和营运利润这些指标的,这些指标主要是表明保单利润是如何分配的。
3.总体来说,保险公司短期估值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对于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说,当牛市来临,市场利率上升,资本市场上涨,保险公司保费和利润大幅增加,估值也大幅提升,熊市来临时,股价快速回落,估值又回到原点,只有极少数负债优良的保险公司估值才能长期提升。因此,对于投资大部分保险股来说,选时非常重要,在市场较好的时候投资保险股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是大部分保险股不适合长期持有,只有负债优良的保险公司才适合长期持有,而平安就是A股仅有的这样一只保险股。
4从估值方法来看,保险公司股价=每股内含价值*PEV,平安值得投资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未来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而且其内含价值也有望继续保持20%左右速度增长。这里我们先分析寿险内含价值,寿险内含价值增长主要来自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内含价值预期增长,这个指标是固定的10%,只要是每年投资收益、死亡率和费用率等假设完全符合假设预期,那么每年都会增长10%,通常保险公司比较保守,最后出来营运经验差异都会优于假设,因此收益率会更高。第二部分主要来自于新业务价值,就算新业务价值不增长,2018年新业务价值占寿险内含价值比例为14.5%,如果新业务价值恢复增长,那么增速将会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平安寿险业务内含价值未来有望保持25%的速度增长。根据2018年数据,平安寿险内含价值占总内含价值的比例大概为60%,按照除寿险以外的净资产增长15%的速度来算,保守估计,平安总的内含价值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
拓展资料:
中国平安股票可以长期持有;推荐使用以下原则进行长线股票的捕捉:
1、快速成长型、稳健成长型企业。
2、公司产品简单、易懂、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历史,最少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经营历史。
4、管理层理性、忠诚,以股东的利益为先。
5、财务稳健,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现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每股收益每年增长的公司肯定是一家好公司。
7、资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严控三项管理费用和成本支出的公司,无疑是一家盈利的高手。
8、流通盘较小的中小盘股。
9、市盈率较低。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买进股票的最佳时机,而是耐心等待市盈率很低的时候买进,然后中长线持有。
5. 中国平安股价创9年新高是怎么回事
今日中国平安(601318,SH)大涨3.57%,并以47.62元报收,创出9年来的新高。此前在5月31日,中国平安盘中涨至47.13元就首次站上2008年来的新高。
6. 中国平安股价多少
中国平安的股价是50.10元一股。
【拓展资料】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长为本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10位;在美国《财富》世界500强名列第29位。中国平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庆坦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截至2017年年底,集团总市值在全球扮晌金融集团中排名第6位。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坚持“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的理念,以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为发展模式,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郑缺困业,并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为客户创造“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体验,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向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
经营范围: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誉晌桐” ,“平安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谨樱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喊念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02318和601318。
7. 平安证券估值有多少
平安的业务主要有几个:
1、平安银行:目前持有权重大约58%不到,对应估值1230亿。
2、平安证券:按照15倍市盈率,对应估值为180亿。
3、寿险产险业务:按照15倍市盈率,对应估值为4650亿。
4、信托业务:按照30倍市盈率,对应估值为810亿。
5、互联网金融:按照25倍市盈率,对应估值为350亿。
合计:7220亿,对应每股为:40元左右
8. 中国股票估值多少算合理
我觉得30-40元才是中国平安股票的合理估值, 但中国A股目前除了那些大盘的蓝筹股以外, 其它的股票基本上多数都是高估了,
9. 是时候重估保险股了
“寿险转型”,是近几年保险公司出现的高频词。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各家险企都在往“保险姓保”这条路上迈进。
这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随着转型深入,险企减少对“利差”的依赖,不仅抗风险能力更强,就连“商业模式”都变化了。
以前,保险公司靠赚利差为主,和投资公司没什么区别。投资靠天,利润不稳定,甚至“入不敷出”也有可能,风险不小;
而“保险姓保”,只赚死差、费差的利润,意味着经营会变的稳定。一张保单卖出的时候,已经锁定了未来的利润。
所颤没虚以,转型之后,险企的风险会大幅降低,经营更加稳健。一家经营更稳健的保险公司,无疑能在资本市场享受更高的估值。
这在当下已经得到体现。相较于国内其他保险公司,中国平安是目前转型最成功的头部险企,对“利差”依赖最小,估值自然最高。2019年底,其PEV高达1.28倍,同期新华保险的PEV却只有0.73倍。
因为寿险转型进度不一样,不同险企之间有差异是短期现象。察虚长远看,国内险企随着产品结构不断深化转型,整个保险行业都将发生彻底改变。
所以,是时候重估保险股了!
/ 01 /
头部险企估值差距的背后
各家险企业务看似相近,茄燃盈利能力也都差不多,但估值水平却差异巨大。
这与险企的业务模式有关。险企主要收入来自寿险业务,你知道,寿险保单存续期普遍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这些保单价值的释放,也需要十年或十年以上的时间。这导致,保险公司当下的净资产,并不能客观反应实时清算价值。当下经营业绩越亮眼、新增保费规模和价值越高的险企,净资产其实越失真。
那么,保险公司该用什么指标估值呢?读懂君认为,“PEV”指标更合适。
读懂君解释一下PEV指标。P指的是险企的市值,EV指的是险企的内涵价值,也就是净资产加有效业务价值以适当的贴现率折现后的利润。所以,PEV指标,相当于险企独特的“市净率”,能更合理的反应险企价值。
言归正传,不同企业之间的PEV值,差别究竟有多大?截至2019年底,中国平安的PEV约为1.28倍,同属于头部险企新华保险PEV约0.73倍,接近一倍的差距!
除新华保险外,上市的头部险企中,中国太保PEV约0.89倍,与中国平安估值差距也不小。
这背后,会有什么秘密?
/ 02 /
寿险转型,重新定义了险企商业模式
答案是,转型进度不同,让不同险企的估值产生了差异。险企的利润来源主要为“利差、死差和费差”。
利差,就是险企吸收资金成本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例如,卖出的保险利率定价3.5%,而险企根据评估,预计未来投资收益率可达4.0%,赚取中间0.5%的利差。
本质上,“利差”产品就是保险公司在卖理财产品。只要产品收益率可观,并不愁卖。也正因此,“利差”一直是我国保险行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相比之下,赚取死差和费差的难度就要高出不少。
死差,险企通过精算确定被保人真实死亡率和预定死亡率,赚取中间的差价。由于该类产品保单时间长、年限久,且大部分人的保费可能都会打水漂,极度考验销售能力;
费差,预计运营费用和真实运营费用之间的偏差,这块收益取决于险企业整体的运营能力。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利差”更容易销售,风险也更大。投资收益受管理人水平、利率变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不可抗拒因素影响,险企出现利差损是常有的事。
例如,2000年前后,保险行业卖出的保单普遍利率10%,而十年后随着基准利率下滑,险企投资收益达不到10%,造成险企当时卖出的保单出现利差损。
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利差损给险企带来的影响不会太明显,一旦行业增速放缓或者停滞,这种影响则会加强。也正因此,近年来监管层一直推动保险行业转型,赚死差和费差的利润。
目前,转型进度最快的是中国平安。2019年,平安新增保费价值的死差、费差占比大幅高于利差,占比接近65%。深度转型,会带来两大影响。
一是利润率更高。死差、费差产品属于高价值保障性产品,利润比利差产品更可观。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平安新业务价值率高达47.32%,而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率为30.3%、中国太保为43.7%。
二是经营更加稳健。从三差来源看,死差来源最稳定,且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率;费差依赖公司整体的运营能力,利润来源也相对可控;而影响利差的因素险企完全不可控,这也意味对利差依赖越严重的险企,经营风险越大。不同险企之间看似只是利润构成不同,实则是“商业模式”的区别。
利润率更高,经营更加稳健,也难怪中国平安会享有更高的估值。
/ 03 /
是时候重估保险股了
能够享受高估值的,不仅是平安。成功转型的险企,投资者会愿意给其更高的估值。
以友邦保险为例。经过多年寿险转型,友邦保险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末,友邦保险运营利润中“利差”占比仅22%。
友邦保险运营利润中“利差”的占比趋于合理,新增保费价值率也随之提升。2012年公司新增业务的价值率从43.6%,提升至2019年的62.9%,和国内险企远远拉开了距离。
转型带来业务结构优化,确实提高了友邦保险的估值。
具体看,对应2012年底数据,友邦保险的PEV只有1倍出头;到了2019年末的数据友邦的PEV高达1.94倍。而国内经营较好的险企,PEV也才只有1倍出头,大部分险企PEV不到1倍。
转型,不仅发生在友邦保险身上,也是整个保险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
拉长周期来看,保险行业的转型是不可逆的,一方面由于监管层的限制,险企不得不推动转型;另一方面,险企为了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企业也有动力推动产品转型。
随着寿险业务转型不断推进,整个保险行业的估值中枢有望提高。所以,是时候重估保险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