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股票上市涨了多少倍
❶ 2020年是疫情最严重得一年,为何中国中免股票大涨
二零二二年是疫情最严重的一年,但中国中免在二零二零年股价表现亮眼,它作为免税概念股龙头,一马当先,短短几月股价翻了几倍,从最低的40多块钱最高涨到了400多。
❷ 中国中免为什么能涨百分之四十
这种股票能够涨百分之四十都是因为概念炒作,受到资金追捧程度高。
❸ 市值蒸发4000亿之后,免税龙头中国中免还能再起飞吗
市值蒸发4000亿之后,免税龙头中国中免还能再起飞吗? 相信很多股民都知道这支股票,中国中免,算是一个大牛股了,从刚开始上市的时候价格才几十块钱一股,到2021年6月份的时候股价最高的时候是420块钱一股,涨了多少倍。但是从2021年6月份到今天股价已经跌到了200块钱附近的位置,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从高点下跌了百分之五十,算是腰斩了。很多人关心中国中免还能不能起飞再创新高呢。个人觉得短期的话,肯定是起飞不了,要是把时间拉长到五年,十年那就不好说。
❹ 中国中免这支股票怎么样
中免集团一般指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唯一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公司。中免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分享购物的快乐、延伸旅游的享受”的企业使命,发展成为中国免税行业的代表和旗舰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奢侈品运营商。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应答时间:2021-02-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❺ 中国中免为啥股票狂涨
硬逻辑为王
2020-07-19 00:37:11 东方财富iPhone版
关注
中国中免,到底为什么这么牛逼?
买股票,一定要知道在买什么。最近中免换手率奇高,很多人都是看到免税股价爆发冲进来的。莫名其妙我们成了队友,那么下面我就和你们说说买中免需要知道的事。
我分析公司的框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角度,如果你只对其中一部分感兴趣,可以直接到相应的章节:
1. 公司大事录
2. 营收利润变化
3. 行业前景
4. 业务看点
公司大事录
公司原来叫中国国旅,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她是搞旅游的。其实不是,公司08年成立的时候确实是旅行社业务+免税业务的组合。并且以旅游业为主,免税为辅的结构业。
11年海南岛的离岛免税政策落地国旅在三亚的市内的免税店才开张。他那个时候呢,免税业务还没有开始发力。直到14年的时候,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项目开张,国旅的免税还是根本追不上他旅行社业务的。
但是17/18年的是个转折点,发生了一件大事! 国旅收购日上免税(中国)和日上免税(上海)51%的股权,那之后国旅的免税业务宣布正式爆发。这一年开始中国国旅就开始掌握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三大机场的免税店,同时,在国内的免税市场的份额占到80%,并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免税企业。18年的中国国国旅是今天的中国中免的前身,随着他免税业务的比重上升而持续走高。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免税是一个比旅游更好地一门生意。然后到了2019年的时候,公司已经完全剥离旅行社的业务了,你可以从下面这张图里看到到了2019年的时候,国旅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一个免税公司了他的旅游服务收入已经占比微不足道,所以2020年的时候,公司索性更名叫做中国中免,其实就相当于他和过去Say goodbye了。
从营收利润的电话来看,国旅的业绩是非常优秀的。09年到2019年10年间业绩变化。虽然他的主业已经从旅游变成免税。但是基本上从营收上/利润上看,没有断档。你看不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可以说,国旅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具体数字不赘述,中国中免得免税分为三大块:一块儿是机场免税店;第二块是离岛免税店;第三块是境内外的市内免税店。
我们把三块业务一块块拆开来看:
A. 机场免税店对他的营收贡献是60%。但是,利润贡献了只占30%。所以可以看得出机场免税店的生意明显是净利率比较薄的一个生意。只是现在来看国旅还是摆脱不了机场免税店的,因为毕竟营收占比在那儿嘛?未来机场免税也是中免必须拿下的一块生意,原因后面再说
B. 利润比较高的还是离岛免税店的生意,你看营收贡献30%利润贡献60%。很明显那是未来的重点
C. 市内免税不成气候
为啥机场免税店利薄,主要还是因为机场租赁费太贵了!机场租赁费用过高,其实已经碾压其他的费用导致公司净利润没有随着毛利率一起高速增长。同期毛利增长了20%,净利只增长了1%。
所以说免税是一个好生意,但是就是中国中免这样的免税龙头面对机场也要被剪羊毛。
行业前景:
免税行业是绝对的朝阳行业,因为不管是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还是国际的情况看免税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内免税还是很初级阶段,你看国人每年的免税消费2200亿中1800亿在境外,境内的只有400亿,随着中国免税行业的发展,境外的消费回流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同时纵观全球你去看国际的免税行业,也在保持稳定的增长。雪道很长,雪很厚。
同时的纵观国际整个免税有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强者恒强。中国中免已经占据了有利地位。
机构测算的国人境外免税可预期回流部分 700 亿元(占目前国人境外免税消费 38% )。我看了下算的还是蛮严谨的。但具体能回流多少,我不在意,业绩自然会给出答案。
业务看点:
1. 三亚离岛免税 ——> 支柱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
国旅现阶段的业务主要还是看他的三亚离岛免税。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是14年开的,然后三亚国际免税城二期是19年开业。因为疫情的原因其实三亚国际免税城二期可以看作是最近才刚刚开业。
三亚离岛主要就是看他的购物转化率和客单价能不能再往上。
进店率是稳定,购物人次提升,就能够带动购物转化率的提升。
那目前他购物人次的现状是什么呢?快速提升中
三亚国际免税城二期开张也是为了增加购物市场,提高转化率。
要想提升客单价。只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提高免税的额度,但这个方法在18年的政策已经显示出他的边际效用递减。第二个方法,也是目前看来最有效的是扩大免税品的种类。市场2020年6月海南新政后看好,主要是他扩大了商品的种类,这一点对可提高客单价还是很有帮助的。
2. 海口离岛免税 ——>未来有望成为支柱业务
海口离岛免税的话是未来有望成为支柱产业,但是目前还不成气候。海口一个机场店,刚刚由中免供货,下半年可能会并表,并进来的是盈利还是亏损不好说。同时现在还有一个市内的免税店,这个市内免税店了主要还是岛内的人在购买。2022年他才会搬迁到现在在建的海口国际免税城。这个海口国际免税城,将来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际免税城,这应该是中国中免一个中远期的核心增长点。
3. 北京上海机场日上免税 ——>力求保持现状
北京和上海的机场免税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其实中免在这一块儿的目标就是力求保持现状。因为事实上这两块业务成本确实挺难压缩的,他的开支主要是在机场租赁费用上。此路是我开,任何免税企业对于机场都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之前我们也看到了,机场免税净利润率不高为什么还要做呢,聚焦离岛免税不是更好?其实机场免税是一个很核心的竞争力,你可以把它看成护城河。
机场免税不是来盈利的,而是重在走量,渠道那儿进货的时候有规模优势成本就低。所以哪怕不赚钱,他也是一定要做,因为这样可以压低它的成本,让他的离岛免税店更赚钱。国内只要机场免税在中国中免手里就没人能挑战她的行业地位。
4. 市内免税店 ——>锦上添花
❻ 新三板上市公司原始股上市一般能涨多少
1、如果只是在新三板上市,多数公司不会马上扩股。如果你的公司马上扩股,那你的持股比例肯定是会减少的。
2、公司上市以后,分红是股份分红,不是按照比例分红。简单的说就是公司净利润除以总股数,然后乘以你持有的6万股,就是你拿到手的分红了。
❼ 中国中免股票明天继续跌吗
1、12月20日,中国中免下跌2.20%,收报212.50元,成交16.7亿元,换手率0.40%,波幅2.39%,成交量0.90。今日中国中免主力资金(超大单+大单)净流出2.08亿元,连续六天净流出。前一交易日主要资金净流出3.34亿元,环比增加37.56%。
根据过去一年的数据,该股主力连续六天净流出后,次日下跌概率为75.00%,平均跌幅为0.70%。该股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下跌7.29%,主要资金累计净流出13.12亿元,其中一个交易日为股价上涨时的净流出;近20天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5.63亿元,其中净流出天数为14天。该股主力净额占比0.05%(主力资金净额/当前市值),A股市场排名2221/4710。
1、此外,此前,中国免税与上海机场就免税业务运营费重新谈判,达成协议并签署了补充协议。因此,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为11.4亿元。剔除这两项一次性收入的影响,第三季度归属于中国免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为12.52亿元。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封出限价并不奇怪,因为其离岛免税等主营业务的表现不如市场预期。更令人担忧的是毛利率的大幅下滑。三季度,中国自由毛利率仅为31.27%,较上一季度的37.52%下降6.25个百分点。此前,毛利率也在二季度大幅下滑。
2、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写在太平洋的一份研究报告中。 1、消化存货,避免减值损失。为应对海南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2021q1库存较2020q4增加25.3%,Q2Q3库存达到190亿元198亿元。在国内疫情影响公司销售时,为避免大量库存减值,公司开展线上线下大型促销活动。 虽然三季度免税岛线下销售额有所下降,但线上业务增长明显,线上业务利润率相对较低,拉低了整体毛利率。四季度将是海南旅游旺季。去年四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9.76亿元,毛利率接近40%。
3、一般情况下,华夏自由实现这一盈利目标并不难。不过,按照目前的毛利率水平以及三季度营业收入的同比下滑,国行在全年业绩上难以“达标”。当然,这样的龙头股被高估了。 11月1日跌停前,中国5240亿元的市值对应2021年市盈率约47倍的估值。当业绩增速放缓时,市场情绪低迷,资金回笼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