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股票之外近代中国第一
Ⅰ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第一个为变法流血的人:谭嗣同
第一个现代性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Ⅱ 除了股票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近代中国第一”对于近代出现的事物,你有怎样的理解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3、近代中国第一个创出铁模铸炮法的人:龚振麟。
4、近代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个清朝爱国将领:陈连升。
5、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人:李善兰。
6、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夏元瑮。
7、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人:邹容。
8、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
9、为宪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宋教仁。
10、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11、中华民国第一个选举产生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2、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徐寿和华蘅芳。
13、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
14、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
15、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
16、近代中国第一个创办职业教育的人:黄炎培。
17、近代第一个对我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做出科学评价的人:竺可桢。
18、中国近代提出破除封建史学进行“史学革命”的第一人:梁启超。
19、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
20、第一个采用资产阶级观点编写中国通史的人:夏曾佑。
21、中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理论的人:杨贤江
22、中国第一所工人夜校的创办者:毛泽东。
23、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24、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的人:吴兰陔。
25、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者:马占山
26、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英国。
27、第一个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也是第一个取得在中国开矿优先权的国家:法国。
28、第一个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国家:德国。
29、第一个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特权的国家:日本。
30、在“改订新约运动”中第一个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条约的国家:美国。
3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
32、列强第一次攻占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33、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34、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不久失败。
35、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爆发,直系军阀获胜。
36、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1925年2月,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
37、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顶点。
3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也叫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39、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1926年10月23日发动,因准备不足而失败。
40、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41、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至1931年1月。
42、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转兵贵州。
43、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44、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第一次大会战:淞沪会战。
45、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被解放区军民粉碎。
46、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47、中共中央指挥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决战的第一个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48、列强对中国和平居民进行的第一次野蛮的大屠杀:1894年日军在旅顺大屠杀。
49、近代中国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广州柏贵政府。
50、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
51、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52、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上海海关。
53、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荣县革命政府。
54、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1927年11月彭湃在海陆丰成立的苏维埃政
55、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
56、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学堂: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
57、中国第一个近代民族机器工业: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58、中国第一个近代轮船公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
59、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1890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60、中国第一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1937年侯德榜创建的南京永利氨厂。
61、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1897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62、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63、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1907年在北京成立的京师图书馆。
64、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强学会。
6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66、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67、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68、共产主义小组指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工会:1920年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
69、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4年7月3日至8月21日在广州由彭湃创办。
70、第一个民主党派:1925年10月成立的中国致公党。
71、中国近代第一次宫廷政变:1861年“辛酉政变”。
72、中国近代被迫割让的第一块领土:香港岛。
73、中国第一次出现对外正当贸易逆差:1865年。
74、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
75、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76、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成的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77、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78、中国近代第一次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地下考古发掘:1928年对殷墟的发掘。
79、近代第一次垂帘听政:1861年同治帝即位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80、近代第一次复 辟 帝制: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
81、苏 俄 政府发表第一次 对 华宣言:1919年7月25 日。
82、国 共 两 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83、中 共第一个农村 革 命根 据地:井 冈山根据 地。
84、中 国 工 农 红 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工农红 军第四军。
85、东北 抗 日 联 军 第一路军:1936年6月成立,杨靖宇任总司令。
86、八路 军建立的第一块敌 后抗 日 根据地:晋察冀抗 日根据地。
87、中 共 第一次整 风运动:1942年从延 安开始的整 风运动。
88、中 国共 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89、中国共 产 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 共“二大”。
90、中国国 党 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1924年初在广州召开。
91、中华 苏维 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冬在瑞 金召开。
92、中国 共 产 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 思主 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
93、第一次政 治 协 商会议:1946年重庆政 协会议。
94、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 京条约》。
95、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 本主 义的方案:洪仁玕的《资 政新篇》。
96、第一个宪 法性文件: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 法大纲》。
97、第一部资 产阶 级民 主宪 法:《中 华 民 国 临时约法》。
98、第一篇关于十月革 命的论文:李大钊的《法俄 革 命之比较观》。
99、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诞生于1905年。
100、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101、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
102、第一部写实主义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
103、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104、第一部介绍西方概率论的著作:华蘅芳的译著《决疑数学》。
105、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106、第一部马克 思 主义 史学概论:李大钊的《史学要论》。
107、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 思 主 义哲学教科书:李达的《社会学大纲》。
108、第一部运用马 克思 主义剖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学著作: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09、中国第一本通俗介绍马 克 思 主义哲学的著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110、在中 国比较全面地介绍马 克 思主义的第一篇文章:李大 钊的《我的马 克思主 义观》。
111、中 国共 产 党的第一个党刊:李达主编的《共 产 党》月刊。
112、第一部由中 国人自己撰写的建筑史著作: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
113、中 国第一部从秧歌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剧:1945年首演于延 安的歌剧《白毛女》。
Ⅲ 除了股票之外,还有那些''近代中国第一''对于近代出现的事物,你有怎样的理解
这些方面的多了,比如期货、银行纸黄金之类的
Ⅳ 除了股票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近代中国第一"对于这些近代出现的事物,你有怎样的理解
股票我还真不知道,但是人口肯定是第一,还有第一个制造出人工胰岛素
Ⅳ 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创办人身份揭秘
说到“轮船招商局”其实在当时是真的超级厉害的,话说简直可以和日本的三菱公司相提并论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么厉害的公司到底是谁创办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轮船招商局其实算是“李鸿章等人”创办的,当时在搞洋务运动了。
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背景
以清“师夷长技”是晚清变法求强的起点,其目标在于“制夷”。由此决定了晚清军工与国防建设优先的变革与建设路径。但洋务派官员很快开始调整,因为他们清楚民富才能国强,如果没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军工与国防建设不啻空中楼阁,难免如昙花一现。于是,李鸿章等人在重视“军用洋务”项目的同时,开始大力发展“民用洋务”事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就是其中之一。
该局初创之意在“轮船招商”,即将福州船政局所造官船招商承领。但后来因为“官造轮船内,无商船可领”,遂不得不因应时势,改为“招商轮船”,这与当时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外商战中华商资本的流向有很大关系。五口通商之后,随着西国轮船公司来华垄断沿海航运,“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向俱依附洋商名下”。在中外商战渐次推展之际,因本国制度缺位、机遇缺乏,致民族资本依附于洋商,这让李鸿章等人格外警觉,不得不思考凝聚华商、固结民心的办法。设立招商局,就是其中之一。用他的话说,“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张国体。”也就是说,李鸿章等创办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意在沟通官商关系,“为官商浃洽地步”(见李鸿章《试办招商轮船折》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二十),进而组织中国商界力量,在商战之中“共同御侮”。这也是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从求强”到“必先富而后能强”的策略转变的需要。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凭借其设施与技术优势,很快夺占了帆船生意,尽管有洋轮公司的竞争,也连年获得巨大利益,公司因而不断发展壮大,“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这一方面得益于李鸿章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也与该局高管“善为经理”有较大关系。以新式轮船装备的招商局不仅开拓了民族航运市场,而且对于清政府国防事业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辅助作用。载兵运饷是晚清招商局轮船的特殊业务之一,诚如时人所言,招商局是清政府军事与国防建设方面“最大便益之事”。
晚清第一大报《申报》,对轮船招商局的发展颇为关注,发表了一系列评论。其中,1876年11月25日的一篇题为《论招商轮船局事》,对该局的缘起及李鸿章的功劳多所评述,值得一读。
天下行一事立一法,但当问其事与法之是否利弊,不必问其事与法之是否中西。故以周公之元圣尚取用朝鲜之楷矢,收录越裳之白雉;前代如元世祖亦效铸红衣之大炮,学种印度之木棉;明末历法舛错,亦用西人汤若望、南怀仁诸君在京师推算历法。盖均遵商汤立贤无方之意也。
近年中外通商以来,于发、捻各逆之乱则购用西国军火,招募西国兵勇,以助中国之不逮。并延西国教师以训练各营之兵勇,西国工匠以制造各局之军火,以供各省之所用。又于京师、江苏、广东设立天文、储才、方言、同文诸馆,聘中西之师儒,选满汉之俊秀,聚集其中,翻译泰西格致书籍,教习泰西文字语言。复于苏之上海建机器厂、闽之福州开船政局,招中西匠人仿造轮船,以供载运饷需、缉捕盗贼之役。骎骎乎,中西各务已有同文共轨之体矣!而李伯相犹曰,“未也。凡若此者皆有益于国,非有益于民也。吾观夫西国火轮船之至中国者,以之载客运货,其行走之迅速,其装囤之广大、便益无过于此。若仿照其法以行之,则四民皆受其益。”于是筹巨款、择干员,仿西法以集公司,购轮船以行江海,遂创设招商轮船局焉。而在局之人亦能仰体李伯相之意,善为经理,初则不过二三船耳,今则日增月盛,其生意之兴隆几将与西船并驾齐驱。若非李伯相创始于上,局中人善承于下,乌能及此哉?其尚逊一筹者,惟无往返泰西之船耳。若东洋及中国各海口如汉口与宁波,均有数号来往,未及十年已能如此,实非易易矣!
其尤可贵者,万国规例,凡两国构兵,一经议封海口,即不准雇用他国之船;今有招商局之船,中外或有不睦,仍可行走,以供载兵运饷之用,此尤为最大便益之事也。所望者,刻下重庆将开通商口岸,若能预备行走浅滩之船为西人先,则为尤妙。再能将此种之船行走洞庭、鄱阳、太、焦等湖,其生意之兴隆更不可量。现闻又购“江宽”、“江汉”两船,均系船身坚固、机器灵活,足为西国有名之船,以为往来汉口之用,将来之贸易更必日多一日。且闻宁绍诸人谋生于此间者实属不少,彼出此归,习以为常,其往来皆须浮海,昔日均附帆船,自有轮船便益于帆船,均已改附轮船。因往来者甚众,故招商局之轮船亦如西船,无次不皆满载,是其局之获利较之昔日之帆船不啻三倍。
然说者犹谓招商局之船日盛一日,惜尚无西国铁甲之船以防海口,无西国上等兵船以练水师,此尤为中国美中不足之事也。但招商局之船已能如此,且近日欲附之人既多,则异日生意之隆可待,日后其船必能林立于江海之间,定可为之预庆。观乎此,亦足见李伯相益国益民之一端矣!(《申报》1876年11月25日,第1版)
不过,观乎招商局的创办及其发展,是否可以充分彰显李鸿章“益国益民”之心,后世评价者有不同意见。但有一点则是明确的: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仿西法以集公司”的企业,该局不仅开中国企业发行股票之先河,而且为此后各家“官督商办公司”,如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金矿等,提供了较多示范。虽然关于“官督商办”机制,尚有许多批评之声,但李鸿章在助推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则是不可否认的。
Ⅵ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什么时间发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2014-12-05讯:两市巨幅震荡,上证指数收报2937.65点,上涨38.19点,涨幅1.32%;深成指收报10067.28点,上涨37.45点,涨幅0.37%;中小板指数收报5697.71点。
下跌115.38点,跌幅1.98%;创业板指数收报1581.91点,下跌39.94点,跌幅2.46%。两市合计成交10740亿,与上一个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6)除股票之外近代中国第一扩展阅读:
现场开户流程:
办理上海、深圳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证券营业部或证券登记机构办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证券营业部开户
(1)所需证件:投资者提供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深、沪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2)填写开户资料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证券买卖委托合同》(或《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同时签订有关沪市的《指定交易协议书》;
(3)证券营业部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4)需开通证券营业部银证转账业务功能的投资者,注意查阅证券营业部有关此类业务功能的使用说明。
银证通开户
(1)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持本人有效身份证、银行同名储蓄存折(如无,可当场开立)及深沪股东代码卡到已开通“银证通”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
(2)填写表格:填写《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和《银券委托协议书》;
(3)设置密码:表格经过校验无误后,当场输入交易密码,并领取协议书客户联,即可查询和委托交易。
Ⅶ 李鸿章和中国第一支股票的故事
李鸿章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裱糊匠”的比喻道出了他的无奈与自责。
其中最能代表李鸿章成就的是留存至今的两个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局任命中国人为领导,聘请外国技师,主要任务是模仿生产西方的船只兵器,所以受国外的影响更大。
轮船招商局作为民用的服务企业,则是纯粹的华人企业,它的章程里特别规定,不接受外国资本,采取洋为中用的股份制形式,组织结构上更先进。这种模式,包括一些具体组织生产的方式,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
从细节和局部上看,李鸿章采取的措施是先进的,代表了清政府未来发展的方向。
李鸿章的是非功过,我们这里不作探讨,但作为一个从小饱读四书五经、在“君子耻于言财”的封建传统环境中成长的政治官僚,能大胆引入股票这一现代金融工具,比起1993年股票在中国登陆后,一些视之为洪水猛兽的经济学家们不知高明了多少。
1872年,同治皇帝批准李鸿章的奏折,正式同意成立招商局。此时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
这份引起朝廷上下,特别是满族王公非议的奏折已在慈禧太后案头搁了十年,若不是李鸿章“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议而为之”,恐怕要拖到猴年马月了。
奏折是批了,头疼的事还在后面,因为老佛爷“准奏”后面还有一句话,“朝廷手头上也紧,你自个儿想法子去吧。”
这叫政策照给,资金自筹。
当晚李鸿章找来造船界巨子朱共昂,即后来的招商局董事长,商量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两人先按官场习惯相互兜圈子,尽量摸清对方态度,最后不约而同提到一个人:容闳。容闳是清政府首批官费留学生,著有《西学东渐记》,他计划以股份制形式创办造船厂,并拟列《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这是中国最早模仿西方股份制筹组股份公司的设想,章程报到总理衙门后由于多方掣肘未能通过,但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着这份章程两人反复酝酿并形成一致意见:按此法进行。
于是,轮船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发行股票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号称“中华第一股”。
Ⅷ 除了股票以外,还有那些‘近代中国第一’对于近代出现的事物,你有怎样的理解
人口.......还有第一个制造出人工胰岛素
中国第一个近代民族机器工业发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汉阳铁厂
Ⅸ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Ⅹ 中国最早的股票是什么时间发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
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2014-12-05讯:两市巨幅震荡,上证指数收报2937.65点,上涨38.19点,涨幅1.32%;深成指收报10067.28点,上涨37.45点,涨幅0.37%;中小板指数收报5697.71点。
下跌115.38点,跌幅1.98%;创业板指数收报1581.91点,下跌39.94点,跌幅2.46%。两市合计成交10740亿,与上一个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10)除股票之外近代中国第一扩展阅读:
现场开户流程:
办理上海、深圳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证券营业部或证券登记机构办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证券营业部开户
(1)所需证件:投资者提供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深、沪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2)填写开户资料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证券买卖委托合同》(或《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同时签订有关沪市的《指定交易协议书》;
(3)证券营业部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4)需开通证券营业部银证转账业务功能的投资者,注意查阅证券营业部有关此类业务功能的使用说明。
银证通开户
(1)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持本人有效身份证、银行同名储蓄存折(如无,可当场开立)及深沪股东代码卡到已开通“银证通”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
(2)填写表格:填写《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和《银券委托协议书》;
(3)设置密码:表格经过校验无误后,当场输入交易密码,并领取协议书客户联,即可查询和委托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