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股票 » 中国平安股票跌的原因

中国平安股票跌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3-01-12 08:10:55

A. 市值蒸发6000多亿,遭大股东减持,成立33年的中国平安怎么了

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这与它的开放和创新分不开。40多年来,深圳诞生了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腾讯,中国最大的民企华为,还有顺丰、大疆、立讯、正威等一系列优秀的公司。

不过,说到深圳最赚钱的公司,不是华为,也不是腾讯,而是中国平安。创立30多年来,中国平安发展成为了一个超级金融集团,业绩和股价表现都非常优秀,是为数不多的A+H股双万亿市值的公司。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0年净利润为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已经是多年蝉联深圳最赚钱的企业。实际上,除了利润,中国平安也是深圳收入最高的企业,2020年达到1.32万亿,华为是8000多亿。不过,腾讯在利润上开始狂追,2020年达到1227.42亿元,同比增长30%,与中国平安的差距在缩小。

1988年,在深圳蛇口工业区 社会 保险经理马明哲的提议下,平安保险公司正式成立,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是一家国企,彼时只有12名员工。在马明哲的带领下,平安保险开启了狂奔猛进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从1992年引入保险代理人制度,通过人海战术,大举扩张。2002年后,中国平安又成为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拿到了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全牌照”,成为了一家综合性金融集团。2012年后,平安又扩展到了金融 科技 领域,平安医疗、陆金所、 汽车 之家,一个个品牌相继崛起。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安的股东也不断发生变化,原始股东工行和招商局相继退出,后来英国汇丰银行成为了最大股东,如今泰国卜蜂集团又是大股东。不过由于股东分散,并没有控股股东,中国平安成为了一家非国有企业,既不是国企,也不是民企。

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中国平安位列第21名。而在“2021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中国平安排第49位,六度蝉联全球保险业第一品牌。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金融保险集团。

创立30年来,随着业绩的持续优异表现,中国平安的股价也一路上涨,堪称“白马股”。然而,白马股似乎也不行了,股价持续下跌。

7月14日,中国平安跌破60元,收盘价57.91元,而去年12月1日,股价曾高达93.22元。也就是说2021年以来,平安跌幅超过30%,市值蒸发6000多亿。这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从资本市场来说,中国平安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每次转型都非常成功。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时,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金融,中国平安快速转型,在金融 科技 领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然而如今股价却大跌,就连大股东都两度减持。去年卜蜂集团减持了2.2亿股,今年6月16日又减持了1.83亿股,两次共套现290亿元,持股比例下降到6.85%。

股价下跌,市值蒸发,一般都是受业绩表现不佳的影响,中国平安也是一样。

据了解,寿险业务是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如果这块业务出现了问题,那公司业绩和利润必然受影响。2020年因为疫情,出现了下滑也正常,但进入到2021年,我国基本上全面恢复了生产生活,而中国平安的保费却下降了5.66%,保费收入为3610.8亿元。

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靠的是保险代理人制度,实际上就是“人海战术”,这些人和平安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一般都是自己先买份保险,然后拉亲朋好友来买保险。如今这种模式的效果越来越差,成交率下降,导致业绩下降。平安保险的代理人从2019年末的116.7万人下降到2020年末的102.4万人。

另外,中国平安也是一家投资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但却频繁踩坑,540亿拿下华夏幸福,370.5亿元—507.5亿元揽下方正集团烂摊子,还花费330亿元收购凯德集团的来福士项目,可以说每个都是大手笔,但能够给带来多少效益,还要打个问号。

还有就是中国平安这两年高管也是动荡不已,2019年11月联席首席执行官李源祥辞职,去年3月,被视为平安集团“太子”、马明哲接班人的副董事长任汇川也离开了,11月平安人寿副董事长毛伟标离职加盟京东。当然,马明哲自己也在7月辞去了集团CEO职位。

对于一家成立33年,总资产超9万亿的超级企业,想要业绩持续增长,就必须在战略上持续创新,走错了方向,那就会出大问题。

B. 中国平安怎么跌这么厉害

1.中国平安的股价下跌与保险行业前景有关:中国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在2018年为141.73万人,到2019年为116.69万人,同比下降近17.7%;再到2020年的102.38万人,同比又下降了12.3%。
2.公司投资事业不顺,频繁踩雷:从2020年以来,中国平安的屡次投资“滑铁卢”让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汇丰银行在2020年迎来业绩和股价双重下跌的重大危机,作为汇丰的二股东,平安资管曾于2020年9月23日“加仓”至持股比例8%,因此中国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投资一度浮亏达503亿港元。
3.机构资金出货而众小散接盘:据已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107.69亿股,累计占流通股比:58.9%,较上期减少1.09亿股。从这份公告的结果上看,有机构投资者减持或抛售该股。
4.市场具有纠错功能:从2020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营业总收入为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4.23%,归属净利润同比负增长4.22%,业绩表现一般。2020年在营收、利润没有大涨的情况下,中国平安的股价从年内最低的62元上涨到93元,涨幅近50%。

去年二、三季度,浮躁的“市场先生”疯狂地报高价,导致中国平安的股价频频升高。虽然市场先生会犯错,但他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股票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一铁律上。

C. 2015年8月中国平安的股票下跌的原因

一、中国平安股票跌的原因
1.止损盘蜂拥而出。
2019和2020年,80元上方堆积了大量的做多筹码,融资余额近280多亿。由于做多的投资者设置了止损价位,股价跌至70元一带时,成本在85元以上的筹码触及止损价位,止损盘蜂拥而出,80元一带几无抵抗,飞流直下。
2.融资合约到期选择卖股还钱。
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由于此前中国平安被强烈看好,大量投资者融资买进。进入3月份,大量融资合约到期,面临展期和平仓还钱的选择,就在这个时候,华夏幸福惊天暴雷、卜蜂集团大幅减持,知名私募彻底清仓,利空消息接踵而来,融资客只好卖股还钱,认亏出局。
3.部分融资盘爆仓被强行平仓。
自93元杀跌以来,中国平安融资客损失惨重,加之投资组合其他的股票同样暴跌,融资担保比例迅速下降,有的接近爆仓边缘,更有甚者被强行平仓。2015年7月股灾的悲惨局面再次出现。
二、中国平安为什么下跌:
很简单,因为机构的无情打压,疯狂打压,之前还打压到股折价,外资每天疯狂买入中国平安,卖出贵州茅台,机构想要散户去接盘他们的抱团股,这些垃圾抱团股他们已经无法完全出货,那么只能打压中国平安,没想到外资天天买入中国平安,卖出贵州茅台,坚定看好价值白马股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万科a,格力电器,兴业银行,伊利股份。机构其实持有一些中国平安,只能卖出以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万科a,格力电器,兴业银行,伊利股份为代表的大白马。目前行情是套机构行情,小盘价值股因为基本上机构已经跑完了,然后之后会开始疯狂的上涨,大盘成长因为有着大量的机构,会开启疯狂的套人行情,大盘价值因为机构也有不少,会和2015年蓝筹股下跌一样被机构砸下来,等机构卖完了,就是以价值白马股中国平安和小盘价值白马华侨城a真正得上涨,而且会涨到套在大盘成长股票里面的机构不敢相信。
内容来源于网络。

D. 中国平安为什么跌那么厉害

业绩低于预期、投资房地产、市场过于饱和。
1、中国平安业绩低于预期,市场估值比较高,下跌是为了挤泡沫。
2、中国平安投资了很多房地产企业,房地产公司股票价格出现了下滑,投资被套,损失很多。
3、.中国平安主营业务是保险,保险公司竞争激烈,买保险的人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发展很难。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 ,"平安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平安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02318和601318。

E. 平安新起航跌停原因

紧接着,平安又将斥资约500来亿接盘北大方正这个巨坑。

其实,即便这些投资选择存在巨大争议,但毕竟不伤及保险主业的根本,在货币超发的背景下,国内本来就存在巨大的资产荒,谁拿着上万亿资产需要投资都会很绝望。

二、平安的主业问题

平安的主业,还是要依托保险,而保险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现在数据上看到的,还有几个行业潜在的问题。

寿险面临众多行业问题:

1、虽然平安是从财产险起家,但毫无疑问,真正让他发展壮大的,是寿险代理人模式,然而近两年代理人队伍实际缩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饱和程度增高,另一方面是新时代的互联网企业,如淘宝、美团、饿了么、抖音等,提供了大量门槛更低且能获得稳定收益的就业机会,以前很多人因为缺乏专业技能,选择进入保险代理人队伍,现在时代不一样了,选择性更广了;

2、出生率持续下降,意味着新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保单开始进入需要产生赔付的阶段,一方面入口趋紧,另一方面出口却要放大,似乎很不乐观;

三、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

一般情况下,股票涨跌最主要的因素

F. 格力和平安这两只股票为什么会出现持续阴跌

白马股遭遇超大资金抛压,出现持续的阴跌,其中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等两只股票一路下跌,主要是由于以下三大原因所致。

原因一:因为A股市场在去估值,所谓去估值的意思就是涨被低估的股票,也就是内在价值高的股票,反之就是杀跌高估值股票,意思就是存在泡沫的股。

综合通过上面分析得知,以上这三点就是为什么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出现一路下跌的真正原因,这些原因仅供大家参考。

总之在股票市场永远记住一点,股票涨高了要跌,跌多了要涨,这是任何一只股票必须遵从的规律,类似中国平安和格力电器涨幅太大了,涨高后再来下跌都是非常正常的走势。

G. 中国平安暴跌四成 时隔14年马明哲增持 新三座大山压顶 寿险拐点将至

自8月底以来,中国平安连续开展市值管理操作,先是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新一轮回购,其次,高管们开始在二级市场集中增持,董事长马明哲也是14年来首次增持中国平安。

上市公司在某些价位上大幅回购自家股票,是想释放出股价已经见底的信号,从而提振投资者情绪并触发认购热情。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在过去半年的确中国平安的股价在大幅下挫,但这与大环境有关,多数判断只是暂时性低迷。

在与多位保险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交流之后,可以得到更为深刻的行业观点是,困扰寿险行业至少5年以上的新三座大山,即代理人流失、保险产品贵和险资回报率低,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尾大不、拉行业后腿的大问题。

中国平安受影响最甚,但改革勇气最大,两年前马明哲亲自启动寿险改革。其他头部公司亦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来加速自身改革,冀望能扭转寿险下滑的问题。

然而,从最近几年的改革举措来说,寿险行业遇到的并非内部小修小补可以挽救,如今重压在身的新三座大山反映的是一种范式的问题,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意即目前的寿险业务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市场的需求,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义保险本身,才能解决这一困惑全行业的问题。

从这一篇开始,我们会陆续聊聊新三座大山,希望给行业一些启发。

92元是最后的疯狂?

中国平安无论是PEV估值还是PE估值,都处在 历史 底部。

自8月27日开始,中国平安高管们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平安AH股票。其中引人注意的是,9月3日,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出现在增持名单中,买入4万股中国平安,耗资207万。这是中国平安2007年上市后,14年来马明哲股份首次变动。增持后,马明哲共持有平安184.32万股。

或许是管理层认为资本市场出现了不理性行为,悲观预期被过度演绎,导致目前的市值显著低于存量业务价值,从而开启大规模的回购及增持计划。

股价反应的是投资者们对企业未来业绩成长性的预期,预期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干扰因素让市场情绪阴晴不定,使得价格围绕价值左右摇摆。

归根结底,业绩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投资者最为看重的仍然是公司未来的业绩走势。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能够窥出平安股价拐点的端倪。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拥有金融全牌照,业务范围涉及到保险、银行、 科技 、互联网及医疗等多个领域,平安的根基所在仍然是寿险业,不仅在利润及价值上贡献最多,其百万代理人也是打通内部所有业务通道,连接线上及线下产业的核心力量。

今年平安股价的低迷表现,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风格向小盘成长股切换,大盘价值股遇到冷落;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寿险业务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开展已两年的寿险改革成效甚微,代理人队伍大幅萎缩、新单规模和新业务价值的超预期下滑,而投资华夏幸福导致的资产减值计提又让盈利能力出现下降。

平安目前遇到的问题,也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困境。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股价短期的走势不为人知,但长期的反弹却取决于困境的反转,只有解决横亘在面前的“三座大山“,才能断言保险业经营趋势出现明确拐点。

代理人时代已经结束

第一座大山是如何扭转目前代理人渠道的颓势,变革现有经营模式,重塑渠道优势。

寿险行业的商业模式高度雷同,龙头公司很难形成在品牌力和产品力等方面的优势,这使得渠道的触达范围和营销能力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寿险公司的经营重点均放置在渠道建设上,平安等大型寿险公司着力代理人渠道,利用运动式的增员快速壮大队伍和迅速渗透新客户,形成了等级严密,组织利益庞大的代理人体系。

这种体系和销售模式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证明是有效的,因为人口基数庞大,保险渗透率低,无论是代理人还是客户拓展空间均很广阔,规模和业绩导向下,寿险公司可以通过频繁的增员来沉淀队伍和壮大客户群,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而层层抽佣的组织利益又能让主管及绩优人员充分受益,确保了绩优团队的稳定。

但一旦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代理人模式的弊端就会被暴露无遗,人口红利的消退会让增员基数不断缩小,通过新人来渗透新客户也会越到瓶颈,人员的大进大出和行业军备竞赛般的费用投入又进一步透支了发展空间。所以自2018年开始,代理人渠道增长开始显示疲态,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崩塌的速度。

也就是从2018年开始,平安的寿险业务进入了下行通道,代理人渠道新单业绩以年均20%的速度下滑至今,代理人规模从最高的120万人左右降至现在的80余万人,寿险业改革被提上日程,传统的组织架构和增员模式成为主要变革对象,组织利益被削弱,队伍清虚速度在加快,更多资源正在向绩优代理人、有潜力的新人倾斜。

但目前的改革方向更多地还是往渠道结构身上动刀,反而忽略了最底层的逻辑变化,那就是代理人产品体系的崩塌。

在2016年之前,代理人渠道产品以分红和重疾为主,这些产品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代理人去进行大量的客户跟踪、产品分析及讲解等工作。同时,由于“养兵”成本要显著高于其他渠道,寿险行业倾向于在代理人渠道销售缴费期和保单持有年限较长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价值率更高,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只不过,随着消费者风险偏好的显著上升及对缴费期长产品的谨慎态度的加深,个险渠道的产品正在向着理财化、短期化的方向演变,分红险已基本被行业抛弃,形态简单、交费期短暂、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年金及万能险成为主流,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但问题就是,这些产品并不复杂,对销售员的展业能力要求并不高,银保等其他渠道反而会销售更大的规模。

而作为行业价值创造的主力产品之一的重疾险,也是遇到很大的发展瓶颈。一方面,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中小公司不断打造更加便宜的爆款产品来搅动市场格局,不仅大幅压缩了平安重疾险的溢价空间,销售难度也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近几年客单价较低的互联网医疗险、以及政府主推惠民保项目对客户造成了分流,进一步挤压了重疾险的发展。从近年来的表现来看,平安重疾险月规模平台已从巅峰时期的20多亿大幅下降至如今的10亿不到,业绩疲态可见一斑。

(未完待续)

H. 中国平安市值蒸发4000亿中国平安倒闭

中国平安市值蒸发4000亿
我对平安研究很久了,我认为平安完全会超越汇丰或者花旗,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我个人认为平安最多只需要10年的时间就可以进入世界500强前10名.
是真的,可以网络一下.平安总资产5万多亿,世界五百强排名41位. 人寿总资产2.7万亿左右.世界五百强排名92位.
记住,股市这东西,放出来的风,都是庄家要做什么了,小心,平常心对待了,对于中国平安传出关于富通的事,在2007年收购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平安已经计提了220亿的计提损失,也就是说,在当年就已经在纯利润里减去了,这都过去三年了,旧事重提,炒冷饭吧,还是自己多看看吧.

中国平安倒了 市值蒸发
第一:中央银行有的是外汇储备,反正美帝国主义高经济侵略,美元不断贬值.贷出一部分给平安到香港托市,好骗大陆股让平安顺利再融资.央行也做个顺水人情.第二:因为香港股是全世界的人在炒,老外以为中国人像他们一样看好保险,所以用他们的市盈率来对待.其实,百分之90以上的中国人根本不信什么人寿保险,要死保也没用,何况这个姓马的家伙一年就拿走6000万,那不是在喝投保人的血是什么?所以,马明哲不下台,平安不会有底.
应该补充一点:股票的市值是虚拟的,所以股市属于虚拟经济.虚到什么程度呢?沪深股市股票的发行价都是每股1元,特殊的像紫金矿业发行价是每股0.1元,这个发行价是股票的真实价值,超出发行价的都属于市场溢价.一旦股票上市,其原来的价值就和溢价混在一起了,都具有了溢价的属性.股票的真实价格没了,或者说是0,这就是教科书里说股票是“0和游戏”的依据.溢价是虚拟的价格,增加和减少都和钱库里的货币无关,所以它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简称蒸发.
股票市值只是简单的用股价乘以总股本 ,是有泡沫的.如果是在高位赚钱的,卖出股票后下跌了,就是把泡沫变成了钱;反之在高位买入股票后下跌了,钱就是蒸发了,.
中国平安倒闭
绝对同意第一条回答的看法 而且国际都有明确公示,保险公司是不可以倒闭的,这种可能性极微
保险法有规定,经营有人寿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需由其它保险公司接管,或国家指定其它保险公司接管.另外地震或者大的自然灾害是属于免赔的,所有保险的公司的条款都很明显的标明地震是不陪的.
保险公司是不得破产解散的.国家有保险保障基金,会协助经营不好的保险公司进行整顿的.
中国平安为什么跌
第一:中央银行有的是外汇储备,反正美帝国主义高经济侵略,美元不断贬值.贷出一部分给平安到香港托市,好骗大陆股让平安顺利再融资.央行也做个顺水人情.第二:因为香港股是全世界的人在炒,老外以为中国人像他们一样看好保险,所以用他们的市盈率来对待.其实,百分之90以上的中国人根本不信什么人寿保险,要死保也没用,何况这个姓马的家伙一年就拿走6000万,那不是在喝投保人的血是什么?所以,马明哲不下台,平安不会有底.
平安在国外投资的股票严重下跌,平安损失严重
调整尚未到位,平安年底不平安,大约再跌20%左右,可能见底,
平安福拒赔事件
作为平安的代理人. 很抱歉的告诉你.住院医疗是有一个月(30天)的等待期.在等待期内发生时不赔偿的. 重疾有90天的等待期.只有意外时办了后第2天就生效. 这个是保监委的规定.所有公司的住院医疗都是一个月才生效. 重疾是90到180天.我们公司是90就生效,部分的公司还有用180天的. 这个作为一个代理人给客户一个建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联系您保险的代理人. 很多事才可以处理的好.部分也可以进行操作. 你现在医院有存档.那就无能为力了.肯定是拒赔.
是有点在玩文字游戏,毕竟客户对保险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没有保险公司的多,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后来法院还是判保险公司陪了,因为当时班上同学包括我都很不理解,所以记得比较深刻,不过我觉得它那样判也有合理之处,毕竟“重大疾病”从字面理解很含糊,对客户明显不利,如果我是客户,我肯定会很生气.
您好,我是中国人寿的保险业务员,听到您的情况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保险公司在承保的时候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一般在投保险的时候的疾病都有一个观察期,像您的情况还在观察期内,所以,平安公司的做法是合法的.
热点内容
一万块买基金一年收益多少 发布:2025-02-06 20:47:37 浏览:528
股票软件上套利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06 20:37:43 浏览:550
月饼相关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2-06 20:32:56 浏览:207
奋达科技股票解禁后现在如何 发布:2025-02-06 20:32:02 浏览:924
9万基金多少手续费 发布:2025-02-06 20:24:58 浏览:184
近日股市大跌怎么办 发布:2025-02-06 20:10:23 浏览:298
理财中签率是多少 发布:2025-02-06 20:04:04 浏览:916
股票软件pc版下载软件 发布:2025-02-06 19:58:33 浏览:752
美好置业股票历史最高价格 发布:2025-02-06 19:42:40 浏览:659
中国以后用什么货币 发布:2025-02-06 19:42:31 浏览: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