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如何管理资金
A. 股票的资金管理
PS: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在牛市,把资金分为三个部分,选好一支股票,先用30%的资金买入一部分,等待升势确立,在深幅回调时买入全部资金的50%,其余的资金可以在调整过程中再买,等到预期收益后抛出。
另外就是熊市,建议只使用不超过50%的资金炒股,以策安全。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你对局势的把握程度来增加或减少仓位,总之,任何方法都不是绝对的,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B. 在股票投资中,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呢怎么控制好仓位
资金分配,仓位管理在股票投资中或是比较重要的,换句话说科学合理的控制仓位更适用许多的投资者,尤其是在股市熊市的环境中仓位管理至关重要,自然这里要清除有耐心的炒股高手和一些价值投资者,仓位管理能够更高效更直接的帮着许多的投资者绕开每一个小光波的调整,以达到利滚利状态。针对全仓平衡配备个股的投资者可以忽略此点。仓位管理首先要看经济环境。
假如,一段时间,一直错误操作,找不着觉得。管不手的人,早晨新房开盘,做第一件事就是把目前资产全都售出,开展国债逆回购一天期。逼迫自己做。那样,售出资产被锁住,绝对不会有出错。假如,股票买卖交易盈利,锁住盈利,还可以用此方法。手上拿个三万,五万的扫盘,找感觉,使自己理智,理智的应对所在销售市场。得到相对性正确的判断。一段时间后再巨额实际操作。
C. 关于资金管理(或仓位管理)的思考
我是个懒人,可能也是因为觉得自己投资想法不是很成熟,所以不会写什么,也怕写不好,不过突然想对资金管理或者是仓位管理的想法记录下来,可能这也是不成熟的想法,很多人对仓位管理有非常不同的意见。
这里说的资金管理主要是说可用于股票或者债券等投资的资金的管理,对不能及时变现的或者是不能带来现金的资产不做考虑。
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资金管理方面提出了“75—25”法则,即:持有普通股的资金比例控制在25%至75%的范围,现金及债券则控制在75%至25%的互补区间之中,当股票资产因占比超过75%时,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增加现金或债券比例,当因股票资产占比到低于25%时,则卖出一定的债权增加股票的比例。当然,股票资产与债券(现金)的比例并不是完全铁定的75%至25%,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高估或低估情况以及投资自身的特点设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如50%至50%等。格雷厄姆说,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克服人性的弱点;让投资者总是有点事情可做,不至于太单调。同时,格雷厄姆的投资组合非常分散,持有很多数量的证券,单只证券的占比很小。
巴菲特 在现金管理方面喜爱总是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在近10年以来,巴菲特总是保持至少200亿美元的现金,截止2011年6月30日,伯克希尔持有的现金是478.9亿美元。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通用电气和高盛后,巴菲特减持了部分股票,他减持的理由是:现金偏少,让他觉得不踏实。他对于保持大量现金的理由是:不希望命运掌握他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量的现金可以让人睡得踏实等。事实上,正是由于总是喜爱持有一定的现金,巴菲特才可以安然度过多次经济危机及金融危机,并能够在危机中优秀公司出现非常低估的价格时,还有能力买入,而大部分投资者此时已经失去买卡入能力。巴菲特在资金管理方面堪称完美,是最值得借鉴、学习的投资大师。
卡拉曼 投资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喜爱持有大量的现金。他在《晚上睡得着比什么都重要》的演讲说到:“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试图每天为客户做正确的事情,从不使用融资杠杆,且有时会持有大量现金”,他有时候会持有40%多的现金(如1999年4月30日投资组合现金比例为42.1%)。他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满仓投资简化了投资任务,投资者似乎只要找到的最好的投资就可以了。相对诱人成了唯一的投资准绳,而无需满足绝对的价值标准。此类投资顶多只会带来普通的回报,最糟糕的情就是会产生高昂的机会成本——指错过了下一个出色的投资机会——并承受了出现巨大损失的风险”。同时,卡拉曼的投资组合比较分散,单只证券投资比例不高。
以上都是比较成功的价值投资大师对于仓位管理的最重要和深刻的理解。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模仿和学习。
对于我们身边的人也有仓位管理独特理解和操作较为成功的投资者,仓位管理而投资成功的典型莫过于SOSME,最有代表的是他写的《动态再平衡带来价值投资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体现了SOSME前辈的保守的投资观,也是保证他持续获得收益的法宝。其中对于动态平衡SOSME是这么说的:在详细了解了资产配置理论以后,我对这套理论非常感兴趣。当然,我的动态再平衡理论比史云生(大卫-斯文森)的再平衡理论更为激进一些。他们的配置方法比较简单,举例来说,50%的股票+50%的债券,当股价下跌导致股票资产占比下降时,卖掉一部分债券买入股票,重新恢复各占50%的配比,这是所谓的“再平衡”策略。而我的方法是“动态再平衡”,仍以50%股票+50%债券的配置比例为例,当股票下跌以后,本来就需要卖出债券买入股票,但如果股票下跌越多其分配的比例还会越高。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就是65%的股票+35%的债券了。资产配置的平衡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市场波动越大,动态再平衡策略越有效。
还有比较成功的投资人 东博老股民 无疑,他是仓位最激进的投资者之一,而他投资的历史并不短也获得了很好的投资收益,最近甚至运行了融资买入的策略。详细见两篇博文:《融资融券的思考 》《关于融资的话题》老股民先生一直都是满仓操作,股票价值非常低估时满仓,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如果有相对大幅低估于自己投资股票的投资标的全仓换股。并且在熊市末期考虑融资买入。我说老股民仓位激进但并不代表老股民先生是一个激进的投资者,因为他买入时充分考虑了价格的因素,买入价格拥有绝对安全边际。他在他的《关于实验账户》博文中提到:实验帐户的原则是:不能空仓,不能做差价,不能频繁调换品种,现金分红当天买进,不能有现金,尽可能的长期持股。 对于融资他提出了十个禁忌,这十个禁忌我想应该把大部分人的人都排除在可融资人群之外了。
以上有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于仓位的理解,有过去的大师的理解也有现在的成功者的理解。但是这些仓位管理是否适合自己呢?我对于仓位的控制又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以上仓位管理方法虽然不大相同,但每个人的仓位管理都是结合自身现状决定的。对于三位大师级人物他们时刻手里保持大量现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需要掌握主动权,在最悲观的时候能有钱买入廉价的标的。而且对于他们的所有资产来说,他们的股票投资实在是太重了。
对于SOSME前辈来说,他保守的性格和投资策略还有成熟的年龄都决定了他需要保持大量的资金仓位。
对于老股民先生来说,全仓投入这只是一个实验账户,并不影响他自己整个资产的收益,而且属于实验性质,满仓实验账户对他的心态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我需要什么样的仓位管理呢?我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首先在年龄上,我比他们任何人都具有优势。其次我只是一个业余投资者,我有稳定的工作为未来投资供应可靠的现金流,这样仓位其实是动态变化的,这个动态变化是我和他们的主要区别。所以我认为我的仓位主要取决于现金的成本和股票的价值,记住是价值。也就是说股票收益能否覆盖现金成本。在熊市中,我持续满仓,但我的满仓和以上大师的满仓并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我投入10万元满仓,如果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可以用来投资,那么对于1年后,我现在并不是绝对满仓,因为如果这每个月5000元没有买入股票,其实我的仓位已经降至62.5%,所以对于一个业余投资人来说,在熊市满仓不断并不是激进策略。并没有违背大师们的教诲。但是满仓必须是熊市来说,因为没有更好,没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标的。比如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净资产收益率平均20%以上的股票,20%以上的年收益,哪有那么多的好事。巴菲特说过,要用桶来装金子,本来我们桶比较小,而且桶确定会慢慢长大,可不可以有金子的时候借点桶来装呢?于是在熊市,大熊市中,我也考虑融资了,首先是无利息的融资,这个最好,但是也存在风险。必须在绝对考虑投资标的安全的情况下融资。我给同事理财,保证4年以后保本,当然这笔资金不大,是可以承受的,即使亏损50%对我的生活和心理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个就属于无利息的融资。另外我向银行贷款融资8%左右的利息,分期还款,我认为2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就是有利可图,那我可以承担一定风险运行融资,这个贷款用未来收入且本来是用于投资的收入的一部分还款量不太大,不影响投资心理的稳定。另外对于融资融券的融资业务我也没有拒绝,因为融资的利息8.6%也是远远低于现在一些优质股票所带来的收益,至少股息能够覆盖大部分利息。净资产收益率持续稳定并高于20%,我为什么不能用8.6%的融资来做呢?但是融资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因为半年需要还款并重新买入,故得计算你最大能承受的风险,我在2000点一下用了全部的融资额度,这样即使跌倒1200点也不至于被清盘,而且还有后续的资金做保障,那么我在800点还活着。我想这就是我融资的底气。
仓位管理很重要,但是买股票,我更想把做买的一篮子股票看成一个企业,如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20%,那么以8%的利息贷款,而且保证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不至于现金流断裂而破产。但是如果所拥有资产只有5%的净资产收益率,以8%的利息贷款就没有任何理由。
所以我资金管理的思路就是以企业主的角度看待投资的资金管理。
D. 在炒股资金不足时怎么解决资金问题的呢
部分用户会考虑通过平台放大资金杠杆来补足资金缺口,也有的用户选择找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两者孰优孰劣,用户可以对比一下它们之间的优势劣势来自行评判。
E. 股票如何仓位管理
仓位的控制,即资金管理。短线交易切记重仓、全仓进出场,损失10%容易,但要回本,就需要盈利11%,我们都知道,股市涨得慢跌得快,合理的仓位管理能提高你的总体收益。
投资者A用50万分4个仓位,每个仓位即12.5万,通常建仓2-3只个股,使用资金25-37.5万;交易一段时间后,资金到了60万,依然分4个仓位,使用资金到了30-45万;如果交易亏损,资金到了40万,依然分4个仓位,使用资金到了20-30万。在每次建仓的时候,都要重新计算。
概念
所谓仓位管理,绝非平常我们说的是满仓还是70%仓位。通俗一点说,仓位管理就是在你决定做多某个投资对象时,决定如何分批入场,又如何止损/止盈离场的技术--是的,仓位管理不涉及选股选时技术,甚至有仓位管理专家试验过,通过抛硬币决定做多还是做空,在这样的随机决策下,依托好的仓位管理技术依旧可以赚到钱。
F. 炒股应当如何正确进行仓位管理
股票自身便是一种出资买卖的战略,在为出资者供给扩展盈余的时机的同时也扩展了出资操作的风险。有许多新进入股票范畴的出资者,还是依照之前单纯炒股的方法,看好某一只股票就全仓进出。这样的方法不只不能够扩展收益还会更进一步扩展风险,这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充沛的使用和领会股票买卖的特色和理念,没有发挥出股票买卖的优势。
一旦股票市场呈现单边行情或许出资者对于市场方向判别过错,那么就可能会呈现后的平仓风险,出资者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主张股票用户一定要提早做好买卖方案,在后更要做好风险操控,尤其是仓位管理。资金管理是股票买卖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判别方向是炒股盈余的根底,那么资金管理便是出资者生存的法宝。
股票用户能够依据资金定仓位。不管资金数额的大小,都需求注重仓位操控的问题。仅仅相较之下,资金量更大的出资者应当对仓位操控愈加注重,由于稍有不小心就可能会呈现较大损失。
股票用户能够依据点位定仓位。在确认股票仓位的大小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定依据便是大盘的点位,不涨不卖,不跌不买,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股票客户依据股价定仓位。除了以上两点要素,用户还需求考虑股票的价格,依据股票价格的大小来确认仓位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