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股票能抗通胀吗
1. 中国平安的股票怎么样
可以,但是现在不是买点。这种国家队外资公募为主力的大盘股票
上涨趋势确立后,合理买点在回六十日均线甚至跌破六十日均线的时候
然后这是中国平安的日K
紫色那条就是六十日均线 是不是这一轮上涨 每次到那附近买了就涨
2. 请问中国平安股票还有上涨的空间吗
1、中国平安股票是否上涨的空间,还需要看整体大盘环境是否良好,良好的话金融上涨也是很有可能的。
2、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的。
3. 中国平安的股票趋势怎么样
中国平安股票在之前一段时间呈下跌趋势,目前股票上涨趋势比较明显。
1.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于1988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其经营范围包括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等。曾入选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六。2021年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6名。这家企业在我们国家是拥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的,而且最近中国平安股票的上涨趋势比较明显,我觉得我们就可以适当的买入。
2.目前新业务价值NBV增长被认为是影响短期估值的重要因素,这个指标确实有参考价值,比如平安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虽然盈利大增,但是市场以大跌回应,主要原因就是第三季度新业务价值NBV增长放缓,而市场对平安利润增长越来越不敏感。此外,剩余边际增长和营运利润增长有一定参考价值,平安以前是不公布剩余价值和营运利润这些指标的,这些指标主要是表明保单利润是如何分配的。
3.总体来说,保险公司短期估值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对于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说,当牛市来临,市场利率上升,资本市场上涨,保险公司保费和利润大幅增加,估值也大幅提升,熊市来临时,股价快速回落,估值又回到原点,只有极少数负债优良的保险公司估值才能长期提升。因此,对于投资大部分保险股来说,选时非常重要,在市场较好的时候投资保险股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是大部分保险股不适合长期持有,只有负债优良的保险公司才适合长期持有,而平安就是A股仅有的这样一只保险股。
4从估值方法来看,保险公司股价=每股内含价值*PEV,平安值得投资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未来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而且其内含价值也有望继续保持20%左右速度增长。这里我们先分析寿险内含价值,寿险内含价值增长主要来自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内含价值预期增长,这个指标是固定的10%,只要是每年投资收益、死亡率和费用率等假设完全符合假设预期,那么每年都会增长10%,通常保险公司比较保守,最后出来营运经验差异都会优于假设,因此收益率会更高。第二部分主要来自于新业务价值,就算新业务价值不增长,2018年新业务价值占寿险内含价值比例为14.5%,如果新业务价值恢复增长,那么增速将会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平安寿险业务内含价值未来有望保持25%的速度增长。根据2018年数据,平安寿险内含价值占总内含价值的比例大概为60%,按照除寿险以外的净资产增长15%的速度来算,保守估计,平安总的内含价值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
拓展资料:
中国平安股票可以长期持有;推荐使用以下原则进行长线股票的捕捉:
1、快速成长型、稳健成长型企业。
2、公司产品简单、易懂、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历史,最少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经营历史。
4、管理层理性、忠诚,以股东的利益为先。
5、财务稳健,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现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每股收益每年增长的公司肯定是一家好公司。
7、资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严控三项管理费用和成本支出的公司,无疑是一家盈利的高手。
8、流通盘较小的中小盘股。
9、市盈率较低。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买进股票的最佳时机,而是耐心等待市盈率很低的时候买进,然后中长线持有。
4. 现在的中国平安股票值得买入吗
暂时不值。
中国平安是一只机构重仓股,那么长时间的阴跌说明明显是主力机构在抛盘,是什么让主力资金撤退呢?
绝对不是简单的调整。
从财报来看,2020年报营业收入增速在4%左右,净利润增速在-4%左右。暂且把增速降低归于疫情。
那么2021年一季报就已经明显说明了问题,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速也只有可怜的3.7%,相比于之前18,19年的快速增长,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增速明显放缓了。
换个角度理解,公司已经面临天花板了。预期降低导致的就是机构纷纷高位撤离。这才是根本原因。
至于目前来看,因为超跌的原因,中国平安可能会在底部震荡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再次选择方向。
投资收入的利空,主要有两个吧。
一个是内在的投资失误。
比如华夏幸福暴雷,亏的钱全都要计提减值,会减少收益利润。目前计提了182亿元减值,后续可能还要进一步减值。
一个是长期的无风险利率下行。
保险公司的投资内容,无非就是存款+债券+权益资产+其他,其中债券是大头,几乎占了一半。
长期利率下行,会压缩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赚的钱就更少了。
而且有一点,虽然利率下行,但是按照年金险的保单,比如说光明一生,活到90岁,年化利率3.8%(活的越久利率越高),保险公司依然要按照固定的3.8%的利率付息,这样一来利差就更小了(了解光明一生点这)。
不过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倒是很有利,如果我们买了年金险,锁定未来几十年的高利率,就能把利率下行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不必承担利率损失。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我很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现在大家的收入上来了,观念上来了,为了维持现有的经济地位,防止一夜返贫,更会利用保险这个风控工具转移风险,把全家的保险都做足。所以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是很大的,我的预购清单里就有保险基金。
但对中国平安,我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吧。
保险是个同质化的行业,风险相同,基于风险衍生出来的产品,也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买保险股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一看谁赚的钱最多(目前是中国平安),二看谁最创新(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都一般般)。
原本的保险时代是中国平安为王,但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越来越少,还有高性价比的互联网保险在打价格战,消费者也不是傻的,知道买啥最划算,中国平安的品牌优势在逐渐减少。
5. 抗通胀类股票有哪些
黄金股,有色股,煤炭股,医药股,农业股。其龙头分别是山东黄金、包钢稀土、广晟有色、国阳新能、兖州煤业、云南白药、敦煌种业、隆平高科
6. 凭股票抗通胀吗
2020年11月9日,美国制药公司辉瑞和德国医药公司BioNTech发布初期研究数据称,两家公司合作研制的新冠疫苗有效率高达90%。这个消息让全球股市感到振奋。接下来的三天内,美国标普500、英国富时100和日经225指数分别上涨了1.8%、8%和4.2%左右。深受疫情打击的航空、游轮、影业等公司的股价,更是由于看到了复苏希望而大涨。除了辉瑞之外,全球大概有近10款疫苗研发项目已经进入第三期试验阶段,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很有可能会有其他公司陆续公布其疫苗的有效率,这也让整个世界看到了战胜新冠,恢复秩序的希望。
这些因素,对于股市显然是利好消息。然而,一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在股市上涨的同时,债市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过去3个月,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持续攀升,从8月初的0.5%左右上升到了目前的1%左右。在短短3个月内上涨了一倍,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背后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活动的逐渐复苏,提高了市场对于通胀率的期望。
从政府和央行领导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乐见通胀率上升的。美国在9月份和10月份的通胀率分别为1.4%和1.2%,虽然比5月份的0.1%高出不少,但是距离央行2%的长期目标尚有差距。根据美联储之前的会议纪要和通稿,可以推断联储至少会将零利率保持到2022年年底,甚至更久。而从联邦政府的角度来说,由于之前的减税,加上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推出的财政刺激,造成政府赤字大增,债台高筑。因此如果可以靠更高的通胀率来降低未来实际的负债,何乐而不为?
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广大投资者们的问题就来了:股市能否抵御高通胀带来的威胁?如果通胀率持续上升,我手上的股票会不会开始贬值?
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通胀率上升对于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胀率上升,意味着原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上升,也就是推高了公司的销货成本和管理成本。如果公司无法把这些额外成本转嫁给买家的话,就会直接拉低其净利,拖累公司的估值。第二、通胀率如果持续上升,央行不太可能长时间坐视不理,迟早会通过升息来应对通胀。基准利率上升的话,意味着融资成本的提高,会拉低所有公司的股票估值。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通胀率和股市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基于美国过去约90年(1928~2019)的股市回报统计数据显示,通胀率对于股市回报的影响,取决于一个神奇的分水岭:3%。当通胀率低于3%时,对于股市来说是利好消息,标普500指数平均每年的回报为15.6%左右。但是当通胀率高于3%时,股市的回报大不如之前,平均回报仅为每年6.3%左右,不到低通胀环境下的一半。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低通胀对股市利好,但是高通胀对股市利空。
为什么在低通胀环境下,投资公司股票能够获得很不错的投资回报,但是当通胀率超过3%以后,股票的价格就开始下跌了呢?主要原因就是,在高通胀环境下,决定公司估值的主要因素,不再是账面上的盈利,而是公司是否能够保持购买力。1977年,投资传奇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通胀和股价的经典文章,他写道:
如果你需要花10个汉堡去做一个投资,然后你在交完税后拿到相当于2个汉堡的股息,然后你把投资卖掉,交完税后获得相当于8个汉堡的回报。那么到最后你其实没有赚到一分钱。你可能觉得自己变富了,但其实那是你的幻觉。
这段话点出了高通胀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那就是所有的生产材料和运营成本都在快速的涨价,到头来工厂发现自己卖完货,等了一段时间以后收回的应收账款,还不够去买新的原材料。同时,在高通胀环境下贷款利率通常也比较高,而且银行不敢放长期贷款,因此公司要想杠杆融资变得更困难,现金流也更容易出现问题。从1968年1978年的十年间,由于越战和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发生滞胀,每年的平均通胀率高达双位数。在那期间标普500指数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胀后)为负27%,年化回报负3%。无怪乎《商业周刊》在1979年发表题为《股票已死》的封面文章,可见当时的股市有多萧条。
回到现在,美国在10月份的通胀率为1.2%,还不足以引起通胀恐慌,但是也远非高枕无忧。基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来看,在经济发生衰退后,往往可能引发高通胀。比如1973年英国发生经济衰退,接下来几年通胀率上升到20%左右。1980年英国再次发生衰退,通胀率上升到15%。2008年主要经济体都由于次贷危机发生衰退,2011年英国和美国的通胀率分别上涨到3.8%和3.2%。这主要是因为,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公司倒闭和工人失业,政府一般都会增加开支,推出各种财政刺激和补贴方案。比如今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和由此产生的经济衰退,欧美各国政府推出的补贴政策都以千亿,甚至万亿美元计。政府的主要现金流来源就是税收和举债。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政府只会收到的更少的税,因此只能通过发更多的国债来完成刺激和补贴目标。到最后,债是要还的。通过高通胀来减少实际债务,是最“不痛苦”的一个选项。
目前来看,当投资者们看到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复苏的希望时,会把这种乐观情绪传导到股市中。生产活动的恢复,也会进一步推高通胀率。当通胀率还处于比较温和的状态时,对股市总体利好。但是当通胀率进一步上升,产生高通胀,甚至恶性通胀的苗头时,就会反过来成为一个压制股市的“大杀器”。广大投资者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将来可能会来临的通胀时代。
7. 中国平安的股票适合长期持有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平安这只股票是适合长期持有的。
类似之前有专业人士问中国平安总市值会成为A股最大市值的股票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中国平安的发展壮大,中国平安是可能成为A股市场最大市值的股票,从这里可以说明整个市场都是看好中国平安,间接性说明中国平安适合长线持有的。
(4)长期上涨趋势
中国平安自从上市之后在2008年之时见到低点4.48元,随后开始呈现震荡上扬的走出,尤其从2014年开始,中国平安走出加速上涨行情;截止本周中国平安再度创了92.47元的新高;11年时间已经走出了近20倍的涨幅,已经相当于每年都有1倍以上的收益率;从历史中国平安涨幅来看是适合长期投资的。
综合以上四个角度分析中国平安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当前中国平安是适合长线持有的,也是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股票。
8. 中国平安股票值得买吗
股票的波动性越大,其起伏越大。因此,交易者应定期检查股票的beta。Beta是衡量特定股票相对于市场标准的波动性的统计指标。国男性,也在美容上越来越能花钱了。是谁
9. 25年后中国平安万能险账户价值是我可用的钱吗
是的,账户价值就是最后你能取的钱,但是如果你不取出,也会每年被各种管理费和保障成本吃掉,当账户价值不够扣保障成本的时候,保单失效,你过去交的所有钱和保障都没了。可以看成是车险那样,消费掉了,交的钱保障了你那么多年的意外和重疾风险。
你想交几年都可以,没有强制的缴款年限,但是缴太久了也不见得划算。因为55岁以后,每年要扣几千至上午元的保障成本(保额10万) ,必须建议仔细了解可和规划自己60岁后要如何保障。
万能险是富人险,如果没有3-5万元的年缴费能力,建议不要买万能险,否则几千元的买法肯定赔本,而且老了会没保障又没钱。
假设30岁年缴6千,交10年,购买市场上主流的万能险。我没有速算表格,给个大概原理吧。
我没有速算表格,所以没法给你精确数据,我给个大概原理吧。
第一年30岁,交6千进账户扣掉初始费和当年保障成本后,保单账户余额有2800元。
第二年6千进账户扣掉初始费和保障成本后,账户余额有4300元,然后加上第一年的2800。
总之十年投入6万,扣掉初始费是近8千,扣掉保障成本是3600(10万重疾+10万身故),剩余4万8左右。这个总额,按3%的中档年收益算。10年后账户余额大概有5万来元。如果不再继续缴款,这5万加3%年利,大概可以保障到65岁左右(10万重疾+10万身故),然后保单账户余额归零,失去保障和存款。此时你交的所有钱和保障都消失。还有一点,如果考虑通胀,即使中途出险,几十年后的10万+保单价值的几万,真的有多大价值?
---
但是看终身分红重疾险,如果同样年交6千,交10年,购买10万的终身重疾分红险,保额会不断增长,到65岁的时候,可以得到20万以上重疾的身故保障,如果增长到85岁,大概是50万以上重疾和身故(红利演算不代表实际分红)。
这就是万能险和终身重疾分红险的区别。
人寿保险从消费形式可分为:消费型(不论是否出险都不退所交保费)和两全型(相当于储蓄+保险,出险赔保额,不出险退回所交保费或附加红利)
保费厘定方式分为:自然型(每年不同,越老风险越高时保费越贵)和均衡型(每年相同保费交一定年限),由于人越老越风险越大却越缺乏收入,因此均衡型保费是更科学和人性化的,也是目前大多数人寿险产品采用的方式。
常规的人身意外险属于“消费型”保费,一年缴费1-200元,即可能获得本年内10-20万的意外伤害赔付。
常规的重大疾病险属于“两全型”+“均衡型”,每年缴数千元(缴费期5-20年),获得10-30万的重疾保障,如到期或身故时都不发生规定重疾,还可退还所有保费。
常规的终身险(身故或全残可获赔)属于“两全型”+“均衡型”,每年缴数千元(缴费期5-20年),获得10-30万的生命及全残保障,赔偿金会超过所有保费。
“万能险”包含有“意外”、“重疾”、“投资分红”三个功能,其中关于意外和重疾的保障部分是属于“消费型”+“自然型”保费,就是本年交50-10000元(年龄越大时当年保费越高),可获得本年内5-20万的身故或重疾保障。
下面根据几种万能险常见条款,总结出一个大概的原理解读: 顾客的万能险保费交给保险公司,会被分成3笔钱
1、初始费用及其他费用:就是保险公司扣除的各种“手续费”,例如某款“万能险”年缴保费6000元,第一年初始费为50%(即被扣掉3000元初始费),第二年25%,第三年15%,第四年10%,第五年及以后年费扣5%。 每次缴费超过6千的钱属于额外追加,扣初始费3-5%。
2、年保障成本: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随年龄而变化,只保当年,消费型无返还。保障成本和保额可以根据顾客需要自由调整,根据合同中的“年保障成本表”计算得出。
3、保单账户:扣除初始费及保障成本后的余额进入所谓的保单账户,以每年1.8-4%的复利分红,即所谓的“投资”和“分红”,顾客最后可以支取的就是这部分钱。如果次年顾客未继续交保费,保险公司就从当时保单账户余额中扣除次年的保障成本,从而继续给顾客人身保障,直到账户余额扣完。
以顾客给来我看的几款“万能险”为例:
被保人为10岁男孩,年缴6000元(不限缴费年限,但销售员都会建议5-30年),身故10万+重疾险10万(保障可调)。
第一年10岁
交付的6千元,首先被初始费扣除50%(3000元);本年保障成本查表10岁时的千元保障成本为0.44(身故)和0.74(重疾)即(0.44+1.74)x10万/1千=118元,如果调成身故险20万重疾险20万,那就是236元,这几百元保费换来的保障是365天,就是说这个保障成本是当年消费掉的;最后是6千减去初始成本再减去保障成本余下的两千多元就进入了“保单账户”,年分红利率大概是1.8-4%,这是顾客可投资和可取出的钱。如果顾客来年不继续缴费,保险公司会从上年“保单账户”的余额里扣除当年保障成本。2000多元足够给付未来若干年的保障成本,所以理论上说,来年是可以不用再缴费了,直到投资账户余额被保障成本扣完为止,顾客才失去人身保障。
第二年10岁
交付6千,扣除初始费25%(1500元);本年保障成本为0.43(身故)和0.74(重疾),相加乘以100(10万保额)或200(20万保额),即117元(10万)或234元(20万)。6千元最后余下4千余元加入“保单账户”,加上上年余额及红利2000多,今年账户余额变成约6000余元。
略去数年。。。
第11年19岁
扣除初始费5%(300元)。本年保障成本为1.03(身故)和1.00(重疾),即203元(10万,相当于1:500风险杠杆)或406元(20万)。至此,这10年总累计投入的保障成本是1524元(10万)或3048元(20万)。
第20年2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0.93和1.59,即252元(10万)或504元(20万)。至此,这10年总累计投入的保障成本是2269元(10万)或4538元(20万)。
第30年3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1.87和3.02,即489元(10万,1:200杠杆)或978元(20万)。至此10年总累计保障成本是3577元(10万)或7154元(20万)。从10岁到40岁,30年的累计成本大概7300元(10万),还是相当划算的保险。
第40年4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4.78和8.32,即1310元(10万,1:75杠杆)或2620元(20万)。至此10年总累计保障成本8654元(10万)或17308元(20万)。从10岁到50岁,40年的累计成本大概1.6万(10万)。从45岁开始,风险杠杆已经开始偏低,
第50年5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12.33和21.99,即3432元(10万,1:30杠杆)或6864元(20万)。至此10年总累计保障成本23240元(10万)或46480元(20万)。
此年龄段买万能险成本偏高,已经开始失去保障意义了。建议万能险顾客在20-40岁时必须开始并行规划买其他的“ 终身险+重疾险”,作为终身和养老保障,越早买越划算(每晚买一年,每10万保额就要多支付2-5千总保费)。建议在50岁以后调低万能险的保障额和保障成本(降低至5万元保额以下并考虑逐渐到老后成本过高时可取消保障)。
第60年6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31.46.33和39.69,即7142元(10万,1:13杠杆)或14284元(20万)。至此10年总累计保障成本53248元(10万)或106496元(20万)。60岁以后保障成本急速升高。
第70年7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77.92和57.30,即13522元(10万,1:8杠杆)或27044元(20万)。至此10年总累计保障成本138070元(10万)或207740元(20万)。70岁阶段的保费超过了赔偿额,基本失去了保障意义。但中国人平均寿命超过70岁,70岁以后才是重疾和身故的高峰期,这与万能险的高额保费产生重大矛盾。
第80年89岁
本年保障成本为101.18和66.37,即16755元(10万,1:6杠杆)或33510元(20万)。至此10年总累计保障成本16万余元(10万)或32万余元(20万)。
89-99岁,10年的总累计保障成本18万余元(10万)或36万余元(20万)。
万能险的利弊
优点:40岁前的保障成本很低,适合给孩子和青年人保障。
缺点:中老年保障成本过高,不符合收入曲线和风险需求,无法给予养老保障。初始费用过高,短期无法回本。消费型保费,最后无法返还。
对策:缴费几年就可以不再缴费,因为账户余额已经够年轻时候十多二十年的保障了,五六十岁以后的万能险保障成本太高,失去了保障功能。所以在二三十岁最好同时考虑买一个普通的两全型终身重疾险,保障60岁以后的意外和重疾风险。
常见的“万能险”销售误导:
1、须长期缴费,至少5-30年
保障期限和缴费年限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实际每年的保障成本初期只有几十到几百元,顾客仅一次的缴费额就是保障成本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保险账户余额只要够来年保障成本,就可以有人身保障,所以理论上的万能险只需第一年一次缴费数百元即可有若干年人身保障。市场上多数万能险合同里也没有最低缴费年数限制,顾客几乎全凭销售员推荐的年数来缴费,根本不了解自己需要缴费多少金额和年限才有多少年的保障。一般来说1-2年的缴费就够上半辈子几十年的保障,但是却可能不够六七十岁以后一年的保障。
2、缴费几年,可“保终身”
万能险实际上是只保一年的消费型保险,每年都扣除当年的保障成本才会有人身保障,而50岁以后的保障成本急速增加,几年缴费额根本不够50岁以后若干年的保障成本。一般顾客到六七十岁就会因巨额保障成本而不得不放弃保障。
3、高额分红
实际合同规定的保底年利率是1.8-2.5%左右,各公司万能险多年来的分红水平也是2-4%之间,鲜有超过此水平的产品和年度。
4、支取自由,保本保息,和银行储蓄一样
顾客的保费扣除5-50%的初始费用后,再去掉人身保障成本,才最后进入“保单账户”,该账户越才是顾客实际能剩下或支取的钱,是无法保本或者说需要多年后才能回本的,所以和银行储蓄有本质的不同。
5、万能险可抗通胀
如果按目前4%的年通胀率算,万能险是不能抵御通胀,理由同第3与第4条。
6、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意调节
万能险采用自然型保费,年轻时健康且收入高--保费极低不需要调低保障成本,等到年老无收入且高风险时--保费极高而不可能调高保障,导致年老时根本无法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
7、业务员给顾客的计划书中没有提及初始费和每年的保障成本等细节,只有笼统的利益演示,而且不演示高龄下的保额和成本。甚至给顾客保单合同时也不解释如何计算当年的保障成本或初始费成本。
8、“重疾保障”可包治大病重病
国内目前所有单纯的重疾险条款都有病种和程度的局限,就是说不是规定的重疾不获赔,或者属规定的重疾种类但没有达到规定的方式或程度也不获赔,这也是过去很多重疾险被指“骗人”的原因。
目前最前沿保险产品解决“非重疾不获赔”问题的方法有3种:
1、把重疾和终身险合二为一:保障同时包含了重疾和身故,就算不发生重疾或重疾不符合获赔,意外与疾病的身故或全残同样全额获赔,保证顾客投入的保费连本带利都能回到手中,并可以小投入换来高额赔偿,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此类健康险产品,但建议找多家来比较参考。
2、加入“终末期非重疾关爱金”:这是国外较先进的重疾险理念,保证将来类似“萨斯”这样的未知致命疾病可以不断加入保障范围,太平人寿的产品就引入了此概念。
3、年金转换:如果缴费结束后,可以部分或全部转成年金,每年领取,保障至少领15年,直到终身,使得年金领取额绝对能高于投入的总保费,顾客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保险金应付养老和其他治疗的需要。已有几家公司的重疾终身产品可转换年金。
已经购买万能险顾客的操作建议:
1、认真阅读条款和费率表,了解初始费用和自己所处年度的保障成本。
2、如果保单账户余额足够,可暂停缴费,以免损失更多初始费,查询保单账户余额,对照保障成本表看余额还能保障多少年。
3、调整保障额,年轻顾客可以调高到10-20万保额甚至更高,但不要退保,直到四五十岁后觉得保障成本过高为止。中老年顾客如有其它保险就可适当调低万能险保额至5万以下甚至退保。
4、尽早去了解和选购其它多种“终身+重疾+分红”险种,这是目前比较科学和经济的保险品种,而且越早买收益越多保费越低,要是超过45岁后再想买也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