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剔除中国股票
Ⅰ 标普道琼斯指数将剔除“小米”等公司,此举对小米公司股票有影响吗
这是对小米公司的股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股票一开盘小米的股价就遭到了严重的影响,小米集团港股开盘就跌了1.38%。
但是从长远利益来讲,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逼迫小米公司就此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自己公司的芯片来能够让自己的手机换上自己的芯片,从此以后就可以投向自主研发的道路,不但需要看这些发达国家的脸色,就不需要再过度担心芯片问题,导致手机生产能力跟不上去了,所以说对于我们国家的高科技企业来说,我们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上来,只有把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以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硬实力,才能使自己的股价变得更加坚挺。
Ⅱ 美国大选对中国股市影响,利好中国股票有哪些
美国大选结果对股市的影响
就大选结果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而言,首先从短期对股市的影响来看,若希拉里当选则对风险资产相对偏中性;若特朗普上台,由于其“特立独行”的政策主张令政策的不确定性提升,并且从历史上股市对政党的变更在短期内持谨慎态度,因此短期避险情绪升温对风险资产负面影响更大。而从长期角度来讲,两位候选人不同的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会对未来4-8年的美国政治、经济、外交产生较大影响,但竞选时的政策承诺到最终的政策实施还需要未来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博弈,能否落地仍有待观察。
我们在下文梳理分析了历史上大选年的股市表现供投资者参考。
大选年与非大选年股市表现差异不大,资本市场更青睐政党延续
我们统计了二战以来历次美国总统大选年和非大选年的标普500指数表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统计结果供投资者参考:
1)剔除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总统大选年和非大选年的股市年均涨幅并无差异。1944年至2015年期间,总统换届大选当年的标普500指数年平均涨幅为9.43%,而非大选年的标普500指数年平均涨幅为9.46%,表明从长期来看股市的涨跌由企业盈利和宏观流动性决定,当年是否进行总统选举对股市影响中性。
2)短期来看,尽管选举前一个月大选年的股市表现弱于非大选年,但是在选举当月和选举至换届完成期间,大选年和非大选年的股市表现差异不大。从短期来看,总统大选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在选举之前要大于选举之后。从历史数据看,标普500指数在大选年的10月份的平均涨幅为0.68%(剔除2008年),而非大选年为1.57%;在大选年的11月份,即投票选举之月,平均涨幅为1.34%,和非大选年的1.45%相差不大;在选举结束至换届完成,即一般为11月至次年1月,大选年的股市平均涨幅为1.29%,而非大选年的股市平均涨幅为1.40%。从逻辑上讲,大选年的10月份为大选冲刺之月,双方候选人展开电视辩论,民调支持率也容易受事件影响产生波动,市场规避风险的情绪校对较高;而在选举结束之后,市场逐渐将关注的焦点回归到宏观环境和公司基本面。
3)股市表现在同一政党继续执政的情况下优于政党更替。从政党延续与变更对股市影响的角度看,不考虑其他因素,二战以来,同一政党继续执政的情况下,标普500指数在换届后的第一年平均涨幅为11.30%,而在政党变更的情况下,平均涨幅仅为0.17%。
4)单纯从历史数据看,似乎资本市场更偏爱民主党。从二战以来的样本数据看,在民主党延续执政或者由共和党变更为民主党的当年(即换届后的第一年),年均涨幅分别为22.17%和10.53%;而在共和党延续执政或者由民主党变更为共和党的当年,年均跌幅分别为-0.36%和-10.19%。尽管从数据上看,似乎民主党执政期间股市表现更佳,但是从国外学者的学术研究结果看,民主党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较优的表现主要来自于温和的石油冲击、更高的生产率和国防支出等经济因素,以上三个因素的解释力达到70% 。
Ⅲ 标普道琼斯指数将剔除小米等公司是怎么回事
近日,标普全球评级在官网宣布,将于3月15日开盘前将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小米和箩筐技术公司从标普道琼斯指数中剔除。
据此前报道,富时罗素于3月5日宣布将小米从富时全球全盘指数(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及富时全球含A股指数系列(FTSE Global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中剔除。决定自3月12日开始生效。
(3)标普剔除中国股票扩展阅读
美国将小米列入制裁名单
今年1月,美国官方将中国公司小米列入“与中国军方有关的中国企业”制裁名单。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在5日报道,小米此前被美国以“涉军”名义“拉黑”,居然在一定程度是基于这样一个荒诞的理由。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国防部的一份资料显示,美国当时对小米做出这一认定,部分是由于小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曾于2019年受到中国政府的表彰。
从报道给出的信息,这个被美国认定为“涉军”的奖项,是由我国工信部等多部门颁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人选名单”。这一奖项的评选和颁布,均没有解放军有关单位的参与,且从该奖项的评选要求看,雷军也是因为“科技创新”这一理由入选的,和“国防”没有什么关系。
但美媒报道提到,美国国防部在文件中称,在这个奖项的基础上,考虑到小米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正在展开“投资计划”,因此,美国“有充分的理由将小米集团列入制裁”。
Ⅳ 全球股债遭“血洗”,标普500或陷入熊市区间,对A股影响几何
这个情况对A股的影响并不大,A股市场反而走出了独立行情。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资本市场一路暴跌的时候,很多人判断美股已经陷入到了熊市区间。在此过程当中,我们的A股市场竟然一路走高,当A股市场从2800点左右触底反弹的时候, A股市场已经走到了3200点左右,并且有继续向上的趋势。
标普500已经陷入到了熊市区间。
因为美股市场的一路下跌,纳斯达克指数的单日跌幅达到了4.68%,标普500的单日跌幅也达到了3.8%左右。在此之后,美股市场的指数已经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这也意味着美股市场已经正式陷入到了熊市区间。对于美股的投资人来说,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卖出股票避险,也有些人会选择投资A股市场。
Ⅳ 关于关闭中国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历史,这样记录了这场闹剧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5月27日,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至1051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由终点到起点,虽然极富戏剧性,但远远不是“519”闹剧的全部。在这一场近乎“完美”的市场崩溃背后,一场时代的正剧已然安全地谢幕。这个正剧,才是中国股市六年来眼花缭乱的演出背后,最值得观赏的部分。最近的一则新闻提示了这个正剧的本质。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之巨。这些巨额资金悉数落入私人之手,已经无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牛气最盛的时候,而绝非巧合的是,南方证券也是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最为卖力也最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证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为,透露了“519”行情一个难以与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谓“519”牛市,不过是一场财富转移游戏的代名词。它既不是出自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也不是源于市场力量所制造出的那种投机性波动,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代主题:财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市场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勃兴而鼎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草根市场阶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开始变得日益狭小,市场利润也开始急剧摊薄。值此之际,通过体制提供的寻租空间开拓“政治利润”,就成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这种“政治利润”不仅意味着对增量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也同样意味着对前20年改革所创造的存量财富进行一次总体的再分配。而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实现这种“政治利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因而可以控制财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样是因为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这个市场中,巨额的财富转移在转瞬之间就可以完成。这样,90年代后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实际上就变成了当时如火如荼的财富再分配运动的一个道具。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519”行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中国股市的一个公认的显著特征是畸高的换手率,但在我看来,这反映的并不是中国人有多么强的投机心理,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更加隐秘的事实: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地已经沦为一个洗钱场所。交投越是频密,洗钱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于中国转轨体制中长期积累起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冲动。我愿意指出,起始于90年代后期的这场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没有止步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熊市,它其实也是推动中国今天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动力。
理解中国证券市场90年代后期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一个重要的合法性来源。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的改革几乎一天也难以维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依赖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市场化进程所激发的自主经济增长动力开始逐渐削弱,而1997年之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增长于不坠,就必须倾全力调动要素资源以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还未从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过热所造成的坏账深渊中恢复元气,为这种强制性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肩上。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1997年,金融监管当局还在拼命打压证券市场,并将这个成绩抬高到“预防了金融危机”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两年之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个中原因正在于,有人开始意识到,强制性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中国证券市场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于是,一场不加掩饰的阳谋被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受到恭维和引诱的投资者像羊群一般鱼贯而入。然而,一旦证券市场承担了政策性的目标,证券市场的严重扭曲和资源错配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还是为社保基金筹资,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顺的经济增长。事实上,这种低级错误,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早就不止一次地犯过。不幸的是,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辙。从中国金融体系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所显示的“固执”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体制力量在起作用。虽然近一年多来,政府在重建中国股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国九条”之中,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承担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承担的是为国企解困、为拉动内需服务等政策性功能的话,那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正在承担起为央企服务、为国有银行解套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国九条”之中委婉传达出的一种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没有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国证券市场,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中国证券市场更贴切地反映转轨中国的基本面了。通过权力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通过金融支持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是90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经济领域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说最具有压倒性的时代任务,而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所服从、所服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面。我们当下目睹的这个证券市场,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来强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蛮的财富再分配掏空之后的一个空壳。当大量的财富已经顺利出局的时候,留给中国股市的惟一结局就只能是熊市。显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那种狭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成为我们观测中国转轨动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先指标。透过这个指标,我们的确观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有“政策市”的绰号。这表达的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又爱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投资者怕之极,1999年6月15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又让投资者爱之极,这种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政策市的心理基础,也以漫画的形式凸现了政府政策在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过,观察近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政策效力递减的曲线,及至“国九条”出台后的一年多的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政府政策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资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后面藏着某种更深的“阴谋”。这固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危机: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熊市产生的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副产品。它与熊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破坏力,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股市中发酵。
统计表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到14.6倍,如果考虑到30%左右的对价,市盈率将进一步降至11.5倍,这远远低于标普500的19倍,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8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8倍,它甚至也远远低于被公认为市盈率水平极低的恒生指数的15倍。但就是在这种市盈率水平下,沪深股市仍然狂泻不止。对这个现象,许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们从政府信用的角度看问题,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在一个政策反复、流弊丛生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出现“负”的信用溢价,换句话说,与信用较好的证券市场相比,具有同样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上会出现向下的修正,会低于那些信用较好的市场。道理非常简单,人们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须提高保险系数。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状况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日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治理将更加艰难。信用不存,市场经济就如无根之草,遑论资本市场这种完全靠信用维系的市场体系。
在转轨国家,由于市场本身无法产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场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化的迅速扩展。中国证券市场前十几年的发展就是靠政府不断注入信用而被推动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扩展,可以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严重透支和滥用。如果将政府信用看做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在中国证券市场显然已经看到了一场典型的公共品的灾难。在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灾难正在迅速转换为政府治理的灾难,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最为凶险的敌人之一。其实,今天这种灾难我们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一轮煽人的牛市之后,毁灭的将不仅仅是虚拟的市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财富……资产的损失还可以计算,但政府信用的丧失却很难挽回。正是在这里,政府为此轮牛市付出了最为昂贵的代价。”我一直将现在的行情叫做 “还债行情”,现在的熊市只是在还以前的债务。“519”在历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会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处境将会异常艰难。从股市作为中国转轨的先行指标的角度看,这种治理灾难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种灰暗的预示?股市,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先败露的一个秘密。
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础设施,是证券市场得以存续及发展的根本,如果监管部门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上采取机会主义式的相机决策,那么,我就要坦率地说,中国股市的熊市可能还远远没有到头。所幸的是,在股权分置的试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部门正在表现出某种战略家的品格。这种迹象可能是中国监管部门决意在资本市场上重建信用的一个起点。重建中国股市,必须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须首先从监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切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加以配合。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绝大多数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者都喜欢带着显微镜去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内部的制度缺陷,但实际上,扭曲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干扰因素来自外部。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可以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的系统,而是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现在,不少人都开始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的。即便强行建立起来,也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我们不知道熊市何时可以终止,但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还没有任何一个法治匮乏的国家建立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在此之前,我们还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涨,甚至看到牛市,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来源IP:
Ⅵ 美股大跌标普500进入熊市,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美股大跌标普500进入熊市,大型科技股票全线下跌,这是受首先全球疫情的影响,其次是受到世界局部战争的影响,再者是受到全球经济消费疲软的影响,另外是美国科技公司在网络发展方面受到中国企业的竞争,还有就是美国目前的失业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状态,然后就是很多的美国民众对于美国科技板块股票失去了足够的信心。需要从以下六方面来阐述分析美股大跌标普500进入熊市,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具体是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
首先是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这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是渗透到方方面面的对于很多行业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创,这样子是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的,会进一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增长水平。
美国证券市场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研究背后延伸出来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