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股票估值和目标价多少
『壹』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三家公司的区别与比较
我们期待太保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寿险公司和第二大财险公司。
报告摘要: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
而国寿、平安和太保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从销售渠道看,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与国寿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从险种结构看,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比国寿和平安高。从区域上看,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在保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55.49元。询价区间确定根据2007年预计EPS0.91元,结合按内含价值发计算的2007年目标价,再考虑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得到询价区间为23-27元。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1.效率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1.1.效率提升曲线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
平安上一轮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经过2004年上市之后的内部架构完善和产品结构调整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的进入又一轮的发展高峰。国寿的效率改善是从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开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结束了这一过程,今年以来开始进入调整期。人保是从年初开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综合成本率以及投资收益方面都开始有明显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由于和同业比较起来人均保费等指标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判断未来提升的空间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据上面的定性判断,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我们认为各公司所处的效率提升状态。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从目前来看,平安是唯一一家具备长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后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续改善还有待证明。
1.2.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
我们认为太保寿险业务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正如我们在效率提升曲线中所说的那样。
2006年,国寿个人代理人65万人,平安21万人、太保18万人、新华14万人、泰康13万人、太平2.4万人,六大公司合计132万人。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图2)。而2006年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计为512亿元,其中国寿、平安和太保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图3)。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贡献了9%的保费收入,人均月度新单保费收入(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代理人数量*12))同业界有较大差距(图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国寿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图5)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如果太保将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那也至少会有超越行业平均水平50%的增长。
1.3.国寿上市后效率大为改善
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够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寿上市之后的效率改善情况。
1.3.1.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上市之后,国寿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基本稳定,甚至在2006年的时候,市场份额还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后,国寿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鸿鑫"等产品,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1.3.3.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
由于个险渠道在新单保费收入占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后产品利润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标准保费利润率)从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项业务分析
2.1.寿险业务
2.1.1.增长情况
自从1996年以来,公司就一直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0%。
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378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24%。
2.1.2.渠道结构
静态的比较2006年各公司数据,平安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是最高的,达到了80%,其次是国寿的51%,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最低,是35%。个险渠道占比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银保渠道业务量相对较大。
动态的比较太保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占比从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银保渠道占比基本未变,个险侵占的主要是团险的占比。
2.1.3.产品结构
从总保费收入来看,国寿最大的险种是分红险,占比67%,其次是传统险,占比25%;平安最大的险种也是分红险,但占比仅为34%,意外和健康险的占比是23%,传统险占比15%;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的高,占比达到了42%,和分红险几乎平分秋色,这是各大公司中绝无仅有的。
从新单保费收入来看,国寿85%的保费来自于分红险,而平安来自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与分红险相当,太保新单保费收入中传统险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了21%。
2.1.4.区域结构
太保拥有仅次于国寿的分支机构,比平安更多。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在县域保险市场,几乎只有国寿和太保两家机构,国寿的市场份额大致是70%,而太保则享有剩余的市场。
从分省数据来看,江苏、山东、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居于太保系统内的首位,达到接近20%,其次是宁波、江苏、贵州和河南。而国寿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分别是江西、内蒙、广西、甘肃和河北,平安的是大连、宁夏、厦门、青岛、深圳。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太保与国寿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有较高的共同点,而平安作为一个城市公司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
2.1.5.关于利差损
太保与平安一样,均没有将高利率保单进行剥离。由于平安在利差损形成时期,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其利差损保单规模要更大。从准备金余额占比上来看,2006年平安的占比是37%,太保是24%。从有效业务价值来看,2007年中期,利差损保单的有效业务价值为-164亿元,而太保这一数据为-28.73亿元。与平安一样的是,在近年利润比较好的时候,公司均花费了一些力量来消化利差损,具体方式是调低利差损保单的评估利率。经过几次调整,目前太保利差损保单的负债成本已下调至了6.53%,与平安相当。预计两家公司在今年底都会继续下调评估利率。总体来讲,两家公司均具备消化利差损的能力。
2.2.财险业务
2.2.1.增长情况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181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16%。
2.2.2.险种结构
由于车险发展速度快于其它险种发展速度,太保的车险比重与市场一样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56%提升至68%。
与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车险比例在历史上较低,但由于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车险占比较为接近,甚至还略为高了一些。
2.2.3.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且有望下降
虽然车险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还保持了稳定。其中赔付率呈下降趋势,而费用率的提升抵销了赔付率的下降,使得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正像我们在《中国财险:承保业务处于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图23),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2.3.投资业务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同期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是7,663亿元,中国平安的投资资产是3,318亿元,中国财险是770亿元,太保的投资资产在行业中排名第三。
2.3.1.投资资产构成
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定期存款与债券相比,优势在于其主要形式协议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条款,在加息时段更为有利;劣势在于其流动性较差,而且期限最长5年。与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相比,协议存款收益率并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个月协议存款加权利率为5.28%,而同期国债收益率一般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权益类资产中42%是股票投资,30%是开放式基金,28%是封闭式基金。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从金融工具分类来看,太保的交易性资产比例最低,只有8%,而国寿、平安和人保分别为18%、28%和40%。
2.3.2.投资收益率
2007年中期,国寿的总投资收益率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别为15.81%和15.2%。投资收益率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人寿收益率是包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会计政策对投资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可供出售类资产浮盈兑现比例以及交易性资产的占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标只能作为一项参考而已,并不一定代表实际的投资业绩。我们认为10大重仓股是一个很好的跟踪标的,因为其表现不受管理层态度的影响,能公允地反映其权益类资产的表现。遗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仓股。
中国人寿中期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是因为在债券市场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公司提取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3.估值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
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业务价值21.76亿元(12%的贴现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业务价值29.18亿元,同时在内含价值变动表中还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8.42亿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1亿元。今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至少会有50%的增长,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公司由于效率的提高,新业务价值仍将会有快速的发展,未来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会有30%和20%。同时考虑明年H股发行9亿股。
按照以上假设,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总的目标价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历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险业务部。经过3年的运作,1991年交行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过两轮增资,太保的注册资本达到了20亿元。由于太保的业务最初主要来自交行信贷相关的财产保险业务,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视财险业务,财险业务的相关经验积累也较为丰富。直到后来随着平安凭借个人营销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太保才开始跟随性的发展寿险业务。
1999年,由于监管的要求,交行将其股份转让给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随后逐步转让给其下属企业,太保的控制人随即也从交行转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独立之后,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寿险业务的"利差损"问题,而同时财险业务盈利能力却要好很多,这也在公司内部引发了究竟要不要发展寿险业务的争论,市场份额也因此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平安借"投联险"继续攻城拔寨。
2001年,同样也是由于监管的要求,太保发起成立了寿险和产险公司。由于寿险公司独立经营,有了自己独立的财务资源,因此寿险开始快速发展,个人代理人数量由2001年底的14万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万人。由于大规模发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计亏损,而同时业务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资本金,两方面因素导致公司寿险业务在2004年存在115亿元的偿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机构的开设和业务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太保集团与凯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资66亿元(其中凯雷出资4.1亿美元)对寿险进行注资。在这一阶段的2002年,公司还进行了一次增资,引进了宝钢集团和大连实德作为股东,管理层对公司的话语权加大。
2007年4月份,为了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经与凯雷磋商,将凯雷对太平洋人寿的股权转为对太保集团的股权,为上市铺平了道路。
4.2.组织架构
公司发行前的最大股东为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占比20%,是由宝钢集团及下属企业合并股份转让给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是其第二大股东,占比19%。凯雷通过两个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权。
太保同平安一样也是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对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寿险、财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别是97.83%、98.14%和90%。同时还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权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权。估值基本相同下买保险还是买平安
『贰』 中国太保股票哪年最高价
中国太保股票是2007年最高价。
中国太保股票最高价是:51.79元,出现在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保上市的第一个交易日。
简介: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
公司投资设立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太平洋(香港)有限公司等海外机构,还投资了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就市场份额而言,太平洋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太平洋寿险为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
『叁』 大家帮忙推荐几只好的股票
工商银行,宝钢股份,中国石化,国电电力,这些都是蓝筹股,赚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要耐心持有
『肆』 保险的投资机会逐渐显现!
保险是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投资保险股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在准备投资保险股之前,要搞明白几个问题:1.保险行业的发展2.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3.如何对保险公司估值。对于保险行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同等重要,如果搞不懂什么是保险,不明白这门生意的本质,而去看保险公司复杂的财务报表和繁杂的专业术语,不仅看不明白,而且很容易陷入误区,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目前市场对保险股存在比较大的认知偏差,本文试图从投资的角度拨开迷雾,认识保险业的真相。
第一部分:认识保险行业
保险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一个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现金。保险做的事情就是规避和弥补未来不可知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变不确定为确定,确定在某种条件或某个时刻,一定有一大笔现金等着你,以防止正常的生活被改变。
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张先生,男性,40岁,三口之家,孩子8岁,孩子未来计划出国留学,教育金预算300万。个人年收入80万,家有价值1000万的自住房一套(银行贷款400万,20年还清)。张先生喜欢投资,是一个价值投资爱好者,投资三年录得15%的复合收益率,股票账户从100万本金涨到150万。单位有社保,本人无商业保险。张先生看似幸福的小家庭实际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假如张先生不幸罹患大病同时失去了工作,对这个家庭将是灾难性的,将会面临收入中断、卖房卖股票给自己治病和供孩子上学的窘境。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了风险,但风险却是客观存在的。张先生可以通过保险来规避风险,所买保险要能覆盖张先生的风险敞口:大病治疗及康复费100万、银行贷款400万、孩子教育金300万(或者因为大病让孩子放弃出国的机会),另外还有不能工作了之后20年的收入损失——。张先生至少要为自己购买500万—800万保额的 健康 险才能防止生活被改变。否则,张先生将面临的是:卖股票,复利滚雪球被迫终止;无力继续供房而选择把自住房卖出;因为收入中断家庭生活受到影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买保险,更不知道应该买什么保险、需要买多少。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无法提前感知,人们的购买需求相对被动。中国的大众富裕群体普遍的问题是对保险的认知不够,很多人没有买保险或者买的额度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做个调研,从自己和身边人接受和购买保险的程度大概可以感受到保险的空间有多大。中国老百姓的保险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和满足,在面对个体风险和公共卫生风险时常常显得非常脆弱。
从这次新冠疫情来看,国家在医疗支出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截止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总医疗费用13.5亿;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15万,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过百万,而这些医疗费用主要靠政府财政解决。疫情中保险业产生的赔付非常有限,面对公共卫生管理,以商业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市场化解决手段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中国的感染人数是美国的数据,总医疗费用将要放大30—40倍。从 历史 上来看,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从98年洪水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3年的非典疫情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救灾形式是“举国体制”,自上而下,在强调政府和财政作用的同时辅之以 社会 捐助。在历次巨灾损失中,商业保险的补偿比例均不足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步入“后土地财政”时代,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剧增将对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 社会 治理的现代化已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政府,保险都是刚性需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已成为政府和 社会 的共识。
中国保险业在过去几十年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截止2019年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为4.3%,保险密度为3046元,与发达保险市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同期日本的保险深度约为8.5%,保险密度3700美元;台湾的保险深度逼近20%,保险密度4900美元。国际上统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7500美金-25000美金时,保险需求井喷带动保费高速增长。中国的人均GDP已经站上了1万美金,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保险业的保费增速大概可以取得2倍于GDP的增速。
从中国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正处在第二个浪潮即 健康 险的浪潮。2019年全年 健康 险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2020年1月,银保监会《关于促进 社会 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 健康 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几年 健康 市场的复合增速将会达到25%。总的来看,中国保险业未来保持10%以上的保费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部分:保险业的商业模式
保险是金融三驾马车,其经营核心是基于简单的“价差模式”,在银行是“存贷差”,在寿险是“三差”,即死差费差和利差。保险公司的经营逻辑是收保费形成保险负债,用保险负债投资形成投资资产,投资资产产生投资收益。对于保险公司,实际就是做两端,即负债端和资产端,负债端把保费拿进来,资产端去投资以期取得合理的回报。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一家寿险公司拆解成三个子公司,销售公司、营运公司以及投资公司。销售公司专门负责营销新业务,年终销售公司将这一年营销的所有新业务保单转让给营运公司;营运公司负责过往年份积累的所有存量保单的维护与理赔;同时营运公司又将所有保费收入交由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增值。
销售公司每年创造的价值,叫“一年新业务价值”。营运公司运行维护的所有存量保单的价值就叫“有效业务价值”。营运公司维护的存量保单每年在不断创造价值,同时销售公司又不断拓展业务产生新的“一年新业务价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式:
寿险公司总价值=“寿险总内含价值”+“一年新业务价值”*n。
其中内含价值等于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与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后的有效业务价值之和。
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的清算价值,就是把公司解散,销售队伍遣散,公司净资产和存量保单的价值。
有效业务价值是存量保单的现金流的折现价值,是寿险公司可投资资产未来总投资收益减去未来需要支付给投保人的应付负债。其中有两个重要假设:投资收益率假设5%,风险贴现率假设11%。个别公司如新华保险假设更加保守,风险贴现率假设11.5%,除投连险外的其他险种投资假设均为4.5%。
销售公司销售保单,公司收入保费形成负债。寿险公司有三种保费收入:原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对应三种负债:保险合同准备金、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独立账户负债。
那么保险公司的利润从哪来呢?我们把寿险公司的利源进行拆解:
(1)原保费业务的利润贡献=承保利润+保险负债形成的投资收益。
(2)保户投资款的利润贡献=保户投资款的投资收益-保户投资款的资金成本。
(3)独立账户的利润贡献=独立账户业务收费-保户投资款的资金成本。
(4)其他业务的利润贡献。
寿险公司承保利润=承保收入-承保支出。现实中,寿险公司绝大多数首年业务会出现承保亏损,首年的保费收入不足以覆盖向客户和销售队伍付出的利息和佣金支出以及业务推动费用,当年保费收入对当年业绩并非成正相关关系。我们以太保为例,今年一季度太保首年保费负增长-1%,利润却增长了53.1%,其原因一是续期保费拉动剩余边际摊销,二是投资收益4.5%保持稳定,三是太保一季度比较保守没有搞大增员,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节约了大量费用。寿险公司当年业绩更多受剩余边际摊销和投资收益的影响,当年业务拉升过猛可能会冲减当年利润。
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是经营的前提和基础,要尽可能的控制负债成本在合理区间。目前主体上市保险公司 健康 险的成本大概在1.5%-2%之间,传统分红险的预定利率2.5%,年金险预定利率3.5%,个别保险公司在某一时段销售了部分4.025%的产品,体量不大,且都已经不再销售。总体来看,上市险企整体负债成本不高于3%。
谈完负债再看投资。
市场对平安等保险公司的投资诟病较多,客观地说平安历年来的投资表现中规中矩。保险资金的资金性质决定了投资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投资对象等。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了预定利率或保底利率,保险客户基本不承担投资风险,但要求投资收益必须兑现。这样的资金来源造就了保险投资资产的风险厌恶特征,投资风格保守,投资方向以固收类的债券债权为主,以权益类投资为辅。保险的资金性质决定了保险投资必须要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负债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越高越稳定,股东回报越高越稳定。
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具体投向哪里了呢?
按持有意图进行分类,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贷款类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按投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债权型金融资产、股权型金融资产、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物业等其他投资。
我们选取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2019年年报作为案例,分析各类型投资资产的占比。
中国平安:债权型金融资产70.1%股权型金融资产14%
定期存款6.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0%
长期股权投资3.8%投资性物业及其他2.5%
总投资资产32088.36亿,总投资收益率6.9%。
新华保险:债权型金融资产65.6%股权型金融资产18.7%
定期存款7.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
长期股权投资0.6%其他投资6.1%
总投资资产8394.47亿,总投资收益率4.9%。
从平安和新华的投资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债权资产和股权资产构成了保险公司投资资产的基本盘,债权和股权资产平安占比84.1%,新华占比84.3%。对于股权型金融资产投资,虽然监管要求的上限是30%,但上市保险公司大多都控制在了20%以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交易制度的完善,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用一个公式总结,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等于“股的股利+债的利息+投资资产买卖价差-资产减值”,其核心就是债的利息、股的股利以及股和债的买卖价差,因此,理解保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高低的关键在于理解债市和股市的变化规律。
股市的走势受政治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债券类资产,保险公司主要是持有至到期,到期实际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水平即债券的票面利率,媒体和市场炒作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的实际收益率影响要比行业外人士预计的小得多。利率下行对新增保单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影响更大,这部分保险公司会同步传递到负债端,即降低预定利率,降低负债成本。
存量保单都相应匹配了对应的资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抗利率下行的风险。但由于保险负债的久期较长,对应的资产久期较短,负债与资产之间往往存在久期缺口,这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要压力。保险公司要做的是,尽可能使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等方面匹配。理论上讲,如果资产和负债完全匹配,到期负债由预先安排好的到期资产来支付,就不会有任何利率风险。
但现实是,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久期普遍低于长期寿险的负债久期。从资产久期来看,平安约8年、国寿6-7年、太保6-7年、新华5-6年;从负债久期来看,平安约14-15年、国寿11-12年、太保15-16年、新华11-12年;则久期缺口分别为平安6-7年、国寿5-6年、太保10-11年、新华6-7年左右。其中,国寿负债久期较短,因此同等资产久期下,久期缺口较小。太保资产久期与同业类似,但负债久期较长,导致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较大,也因此决定了其固收资产占比高于同业。固收类资产占比分别为平安75%、国寿76%、太保83%、新华76%。(数据来自方正证券,不同报告期数据会有变动)
而资产与负债的久期缺口需要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进行平滑。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考虑到长端利率以及权益市场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保持震荡,在中性情况下,我们假设债券收益率2.8%、非标收益率5.5%、股票+股基收益率5%,则上市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依然可达5%,仍高于目前负债资金成本(不足3%),从而获得利差益。在极度悲观假设下,协议存款和债券收益率长期为2.8%、非标收益率长期为5.5%,只要股票收益率-2%以上,险企长期综合投资收益率便可维持高于负债资金成本(也即3%)以上,潜在利差损风险不大,无需过分担忧。
对于市场比较担心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根据海通证券的分析,基于未来中国GDP增速预测,未来十五年10年期国债利率均值或可维持在3.18%左右。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可以保持在十年期国债收益高出2个点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主流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大概在3%以内,投资收益可以做到接近5%,利差风险无需过度担忧;
2.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对保险公司总体不利,但整体风险可控,且中国经济不具备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基础。
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对复杂。那么,如何评价一家保险公司是否优秀呢?保险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寿险公司的三个子公司销售公司、营运公司、投资公司都要强。负债端保单成本够低,运营端效率要高,资产端投资收益优秀。从而实现死差、费差、利差三差收益最大化。
以龙头公司中国平安为例,强大的品牌价值让平安获取保单的成本更低, 科技 赋能让运营效率遥遥领先同业,专业的投资团队确保投资收益长期稳健高于投资假设。
第三部分:如何给保险公司估值
给公司准确估值是困难的,给保险公司估值则尤其困难。
传统的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包括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的两个基准指标。
由于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市场普遍用内含价值对保险公司进行估值,内含价值反映了截止评估日的、包含所有未到期保单未来利润的价值,符合寿险业特有的长期业务的特点。
内含价值=经调整的净资产价值+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后的有效业务价值。其中有效业务价值是指目前所有保单在未来所能形成利润用一定贴现率贴现到现在的总和。内含价值实际就是保险公司的清算价值。
新业务价值,是指某一报告期所有新保单在签单时的归属于股东的价值之和,是保单未来利润的现值。
我们以新华保险为例,对其进行估值分析。
1.绝对估值法
寿险公司价值=内含价值+未来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现值之和
新华保险2019年报告期内,内含价值2025亿,一年新业务价值97亿。假定新华保险未来永续经营,未来每年的新业务价值保持零增长,均为97亿,风险折现率按11.5%,则用绝对估值法,新华保险的估值为:
新华保险估值=内含价值+未来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现值之和
=2025+97/11.5%=2025+843=2868亿。
而目前新华保险在A股市值是1421亿,按港股结算总市值只有856亿。
2.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是采用股价与内含价值的比率(P/EV)进行估值。
P/EV=每股价格/每股内含价值
我们按2020年6月10日新华保险港股收盘价27.45以及当日的汇率记算:
新华保险的估值P/EV=27.45/71.82=0.38(当日股价对应股息率6.3%)
显然,从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来看,新华保险都严重低估。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港股市场除了中国平安PEV1.1之外,中国太平PEV0.28,中国人寿PEV0.41,中国太保0.46,普遍估值较低。
第四部分:保险业当前问题与未来展望
当前保险业在负债端和资产端承受双重压力,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过去行之有效的人海战术模式已经终结,保费的驱动因素将从过去的人力驱动转换为人力和产能双驱动,而产能驱动将是重点提升的方向。寿险代理人的平均人均收入长期停滞不前,约为4000元左右,从而造成增员难、留存难。通过产能提升进而拉动销售队伍的收入增长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保险公司必须转变增员模式,严格管控、高质量增员。近期银保监会连发两个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招聘选材流程,强化代理人管理,加强培训强度(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以实现“提素质、促转变、树形象”的目标。未来人力增长将趋缓,各保险公司必须在产能提升上做文章。
二是资产端利率下行的风险。由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久期的不匹配,利率下行对利差形成较大压力。就利源而言,上市险企利差占比高达70%,因此利率风险是价值和利润增长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当前市场对利差风险反应过度,极度悲观预期下估值已被压到 历史 最低位。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企稳回升,股市的预期也在回升,预计保险公司年度可以取得5%左右的收益,利差风险无需过于担心。市场拿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和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来比,可比性不大。日本保险业在当时销售了大量预定利率6%的产品,但1991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市崩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位的8.2%一直跌到1.8%,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平均不到3%,从而造成了保险公司严重的利差损。日本发生危机的九十年代,日经指数从39000点一路下跌到8000点,跌幅达到80%,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当时日本人均GDP已达28717美元,保险深度达到了9.6%。反观中国 社会 经济和保险业发展的阶段,和同期日本不在一个发展阶段,因此没有可比性。而中国银保监会在控制保险公司利差风险上,监管力度大,有效管控了风险。
三是负债端产品结构以及业务增长的压力。
利率下行资产端的压力必然传导到负债端,产品预定利率将调低,同时要求各保险公司更加坚定地聚焦保障型产品。
今年受疫情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疫情结束后保险需求复苏,保险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宗需求商品,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吃紧,这为产品销售带来了压力。
今年部分险企新业务价值可能出现负增长。
展望未来,保险业正处在变革的关口。传统寿险经营主要是简单的“价差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为核心的新技术将会深刻影响人类 社会 ,也必将会驱动保险业被动变革。传统保险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产品导向,忽视客户感受,客户体验较差。而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加持下,以 科技 赋能和服务创新,倒逼保险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及人文关怀。大数据为保险的精准定价提供了可能,而客户服务将成为竞争的核心。用王和博士的话说,未来保险业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
新形势下,在互联网和 科技 领域布局较深的金融企业将会占得相对竞争优势。中国平安无疑走在了所有金融公司的前面。平安在以“ 科技 赋能金融, 科技 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战略指引下,构建了金融服务、房产服务、 汽车 服务、医疗 健康 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建立各种生活场景,获取客户流量,客户交互转化,从而产生价值。 科技 赋能下的生态圈搭建最终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目标。从过去的直接卖产品转向服务提供者,先让客户感受平安的各种服务,形成流量,再对平安的生态圈产生黏性和认同感,最后销售产品变现。客户很难跑出这个圈,这形成了平安区别于同业的强大竞争壁垒。
除了应用 科技 ,在基础 科技 方面,平安成立了8大研究院,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金融 科技 研究院、医疗 科技 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云计算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8大研究院,60个相关实验室,10万名IT 科技 人员, 科技 布局令人叹为观止。下个十年,平安 科技 的利润要达到集团总利润的一半。
第五部分:总结
价值投资的理论并不复杂,但知易行难。
巴菲特说,投资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知道如何对企业进行估值,第二是正确对待市场波动。
对保险公司的估值很难做到100%精准,因为估值的基础建立在各种精算假设之下,保险业的经营又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目前的内含价值估值法已经包含了对未来盈利的保守假设。内含价值是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价值,而现在的估值是在清算价值基础上再打三折四折出售,包含了对未来预期的极度悲观。从 历史 看,优秀保险公司的合理估值可以给到1.5-2倍,普通保险公司正常估值1.0-1.5倍。保险公司股价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危机杀杠杆,地产金融首当其冲。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资金选择第一时间逃离地产和银行保险类股票,机构很多是被动卖出,股价形成踩踏式下跌。个人投资者最大的优势是钱是自己的,完全不必要选择被动卖出。忽视波动,长期持有,方能成为赢家。
市场往往会悲观过头,也总是会乐观过头,人性亘古不变。我们需要在大众普遍悲观时保有一些乐观,在大众普遍乐观时保有一些悲观。只要中国经济不崩盘,保险业就没有大风险。如果对中国经济没信心,那什么股票也不要投。
市场短期的噪音和扰动比较多,投资者容易受影响。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上各种专业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一头雾水,大多数投资者往往会陷入季度报表中的个别指标以及市场短期的噪音而心绪烦乱。保险公司财务报表利润可调节空间较大,季度报表不足以做参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保险股定性比定量更重要。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投资是认知的博弈。认知偏差越大,潜在的收益越大。当然背后也潜藏着风险。当前这个时点投资保险股,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潜藏着我们不知道的风险。
巴菲特说,如果市场总是理性的,我只能沿街乞讨。市场经常定错价,这给了价值投资者绝佳的以低价买入好股票的机会。其代价是,要延迟满足,而这个延迟,有时候可能时间很长。
『伍』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这三支股票目前价格是多少
依次是23.25 ,25.59 ,31.2.
『陆』 互联网保险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互联网保险概念股龙头概念:
焦点科技:信息技术与教育新融合,打开互联网教育新空间
公司借助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春风,以及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先发优势,将充分享受千亿级别的互联网教育蓝海,“云+数据+终端+应用”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望逐步落地。我们预计公司业绩加速释放概率较大,维持2015-2016年EPS为1.39/1.68元的预测,给予2015年150倍市盈率,目标价从139元上调至208.5元,维持“增持”评级。
高鸿股份:仍处战略投入期,看好互联网业务板块潜力
(一)IT连锁零售业务收入立足减收增效;面向未来战略投入的企业信息化业务板块、信息服务业务板块(互联网业务)大幅增长。
公司在面向未来战略投入的新业务领域增长明显,完成了从传统IT销售业务向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服务提供商转型;传统的IT销售业务收入略有下降,业务结构调整,逐步压缩毛利较小的业务板块,向高毛利板块倾斜。
(二)互联网业务布局初有成效,潜力大。
三泰控股:速递易社区O2O战略布局优势突显
今年速递易业务已经进入加速成长期,而庞大的用户基础,较大的用户价值也为公司速递易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如一季度实现收入3297万元,公司预计2015年将实现收入4亿元,其中,基本收入方面,包含收件占速递易业务收入的一半,而我们认为考虑到以下原因,速递易今年底收入超过4亿元也将是大概率事件:随着速递易业务的便捷性、高效性更多为快递和用户所熟识,智能柜子的周转率也会不断提高,由此会带来更多的收件费收入;而未来随着速递易业务快速发展带动的用户使用次数以及频率增加,公司智能柜的屏幕广告价值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腾邦国际:参与发起设立相互人寿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布局更加完善
腾邦国际于2015年6月10日发布公告:为优化经营结构、拓宽业务领域,推进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相互制保险组织领域的战略布局,参与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提升综合竞争力,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公司出借自有资金5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相互人寿保险公司(或组织),出借资金后拟占相互人寿保险公司初始运营资金10亿元的5%。
京天利201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全面开拓互联网保险新场景
业绩符合预期。201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2.25万元,同比下降7.2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86.37万元,同比下降12.64%;每股收益0.14元,符合预期。
传统业务收入下降主要因MAS业务受运营商加强管控影响。2015年一季度,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正常开展,但是受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严格控制通道资源配臵,以及结算延迟及合同续签等情况的影响,导致MAS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0.37%。
众安保险高估值彰显互联网保险业务巨大前景。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具有互联网保险业务牌照的公司,众安保险2014年实现收入7.9亿元,净利润3300万元,目前估值达到640亿元。众安保险超高的市盈率背后彰显互联网保险的广阔前景:第一,众安保险成立仅1年多便实现盈利,在传统保险行业极为罕见;第二,众安保险每个季度业绩都是高速增长,2015年预计现有产品的保费将增加220%以上。
『柒』 中国太保股票价格多少
你好,中国太保股票最近的股价还是比较稳定,你现在去购买的话,一股的价格是38.64元,仅供参考!
『捌』 601601中国太保日后走势谢谢!
太保10元附近买 有长期上升空间
申万建议:太保在多种估值方法下都处于明显折价状态,其中内含价值法下的合理价值为20.5元,国际上通常熊市中保险股有35-50%的折价,目前中国太保折价接近下限,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给予增持投资评级,建议利用小非时机,寻机积极配置。
市场对于太保08年个险业务的缓慢增长感到担心。由于3、4月起公司进行了业务结构调整,控制万能规模,并向长期期缴产品倾斜资源,其结果是个险增速的低迷,而业务结构的积极变化在通常数据中得不到体现。我们预计08年个险期缴新单微幅增长,但是个险新业务价值增长15%,09年增速将提高到18%。
太保寿险业务结构并不输于竞争对手,但是人均产能和佣金水平明显低于同行的水平,这与其偏重县域市场有关,但是也反映出其业务方面尚需提高。随着资源继续向个险倾斜,我们估计寿险竞争力将提高,但其效果还需要观察。
银保正在进行期缴化转变,预计09年总规模下降,但价值贡献应该上升,我们估计太保的银行保险业务对评估价值的贡献为13%(采用2007年数据),影响并非太大。
08年采取防御策略,大力配置固定收益,权益配置比例4季度还在继续下降。由于大量债权收益率被锁定,太保09年和10年的投资收益率预期为4.82%和4.5%。需要注意的是09年保险公司的配置策略可能变化方向,预计债权投资计划和权益投资将成为重要的考虑,成为导致收益率超预期的变量。
利差是主要利润来源,未来业绩对于股票市场高度敏感。预计08年每股收益为0.21,浮亏为0.48元,未来实际业绩对于08年存在路径依赖,在不考虑浮亏摊销的前提下,预计09和10年的真实每股收益为0.49元和0.44元。
小非量大,平均成本较低,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将有较大流通需要,由于太保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坚定看好的投资者可能偏少,可能出现短期失衡,建议寻机积极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