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集团总发行多少股票
A. 华夏集团以哪两个部族为核心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东方大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灿烂的华夏文化。她那辽阔的疆域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历经了沧桑与变迁。
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古时神州大地的广袤地域内,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天我们祖国的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长期的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在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进行了一场大战。这场大战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较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据说蚩尤部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当时已经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牛氐,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部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后世所谓的“九州”。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部族求援。黄帝部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答应炎帝部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部族在涿鹿地区相遭遇了。当时蚩尤部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一说72族),在力量上占据某种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部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部族发起攻击。黄帝部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部族,并让“应龙蓄水”,即利用位处上流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部族的进攻。
这场“战争”,黄帝族虽经九战而九败(九为虚数,形容次数之多),但最后在玄女部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尤部族发动反击,终于一举击败蚩尤部族,并在冀州之野(冀州,即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战后,黄帝部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并举行了“封泰山”仪式,“命少清正司马鸟师”,即在东夷集团中选择一位能附众的氏族首领少清,统领九夷部众,强迫东夷集团同自己的华夏集团结为同盟,然后凯旋西归。
这场“战争”的大致经过情况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索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实的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为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
涿鹿之战的结果,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起来。
涿鹿之战后,我们的祖先,在华夏这块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后,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这时,原始公社被彻底解体,阶级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正式出现了。到商朝,开始有了文字和历法,历史离开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期,“国家”的形成也更加完备,随之便自然产生了国家的疆域和边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家版图。此后,从秦朝到清朝(前221年~1911年)的2000余年,共经历了16个主要朝代。这期间,中国出现过全国多民族大统一,国家版图广阔的“热胀”时代,也出现过地方割据,民族分裂和被外敌割占领土的“冷缩”局面,疆域时有变更。
国家版图的变迁,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与各个时代的国际环境和一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所奉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政策,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综观历史,大凡在政治修明,国家实力强大,经济发展并勇于面向世界的时代,民族便呈现统一和兴旺,国家版图便十分辽阔和巩固。反之,在政治腐败,经济萎缩,轻视武备的历史时期,就必然出现民族分裂,甚至遭到外敌欺凌,主权遭践踏,领土被割占。这种版图时大时小的情况,就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我国历史上的秦、汉、隋、唐、元、明、清等王朝,基本上都是全国多民族统一的政权。这些封建王朝的疆域,是历史上中国版图的重要标志。
B. 东夷集团曾向周王朝发动了一场战略进攻,但很少有记载,这是为何
依照《竹书纪年》的有关记述,新都的“成周”直到称王十四年冬方始竣工。而在这段时间,姬诵不但取得成功地从堂叔周公旦手上拿回了本应归属于自身的皇权,更取得成功启动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战事。成王八年,姬诵运用唐国内战,一举吞并了这一听说传自“尧帝”放勋的历史悠久帝国,并将其的册立给了自身的小弟唐叔虞。
南宫氏仅为嬴姓旁支便有这般厚赏,这些与姬钊更加亲密接触的赢姓公侯,个人所得当然更加丰富,也怪不得楚君熊绎看到与自身一同服侍姬钊的齐丁公吕伋、卫康伯姬髦、晋侯姬燮、鲁公伯禽获得册封,却唯有没有自身的时候会造成明显的心理状态不平衡,以至于楚人几百年后还对本次忘不掉。
根据对外开放战事获得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以将生日蛋糕越干越大的方式来迁移列侯、皇室中间由分派不均匀所引起的矛盾激化,最后促使了“成、康之治”的鼎盛。可是这类看起来能够不断循环的方式,却最后在所难免因前线的持续变长而展现坐以待毙的发展趋势。遗憾这时周王朝的执政者仍沉醉于获胜欢乐当中,仍未发觉那将要造成极大国防灾祸的困境。
C. 东夷新集团
中国东夷国际财富集团,是一家跨行业经营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在香港注册,运营总部位于世界国际风筝都山东潍坊,拥有中国银捷国际能源发展集团,中国东夷电商联盟集团,美国银捷电力工程公司,中国原创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股权信用资产交易中心(董事单位),中国郑玄历史文化研究院,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协会,中华佛商联合会,中国道教文化艺术协会,山东泰夷影视有限公司,山东圣商之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六家全资子公司,总注册资本近7亿元人民币;另有山东东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曲阜市儒释道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硒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参股公司;东夷集团还是中国城乡建设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事业编制的新能源生态环保发展中心的核心成员,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高新科技产业委员会骨干单位,集团旗下有两家致力于研究尖端、前沿高新科学技术的太空能源工程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工程实验室,科研成果受到中国科学院和国内量子能源研究机构的特别关注,并在进行联合研发的探索。
D. 东夷集团是央企企业吗
这家集团公司并不属于央企企业。
央企企业都有相应的名单和目录。
E. 商朝和夏朝如何和东夷作斗争
夏朝是从东夷人大舜手中夺取政权的,因为东夷族势力强大,夏禹不得不立东夷人皋陶为帝位继承人。皋陶先大禹而死,大禹就再立皋陶之子伯益为嗣君。大禹死后,夏启害死伯益,从而登上王位。但东夷人并没有停止斗争。夏启的儿子太康不修善政,东夷集团有个叫有穷氏的部族,其首领后羿乘虚而入,把太康赶走,扶立其弟仲康为傀儡,后来又将其处死,自立为君。后羿同样纵情声色,他的心腹寒浞发动叛乱,后羿身死,寒浞篡位。40年后,仲康之孙少康复国。一直到少康之子后杼才消灭有穷氏,使夏朝得以巩固。
商人与东夷的同源联系,确对商朝与东夷的关系影响极为深刻。商代人殉、人祭之风渊源于东夷。到商的晚叶,卜辞中颇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东夷与商朝也兵戎相见,而且有的记录说明商对东夷的征伐时间延续较长,规模也较大,远涉淮河流域。“商人服象,为虐东夷”,“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甚至认为商纣与东夷大规模的战争是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然而从西周初叶,东夷与商遗裔联合起来反对周王的情况看,商与东夷的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
F. 谁给我讲讲中国的历史大神们帮帮忙
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两岸中原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而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称雄于中原。追本溯源,汉族世称“炎黄世胄”、“黄帝子孙”,其源盖出于此。其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民族--夏民族与黄帝部落有直接的族源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更是明言夏民族与黄帝部落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其云:“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颛顼之孙也。”不仅如此,后来崛起的周民族与留居渭水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黄部落也有着族源关系。如周民族的女祖,《诗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亦即《史记周本纪》所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炎帝就是一个姜姓部落,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周民族的外祖世系就姓的炎帝部落。关于周民族的男祖,就是姜嫄所生的弃,《史记周本纪》说:“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黄帝就是一个姬姓部落,这又明确地告诉我们周民族的祖父世系就是姬姓的黄帝部落。 正是因为炎黄集团与汉族有族源关系,如毛泽东、朱德在《祭黄帝文》中所说:“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渭衍社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毛泽东、朱德:《祭黄帝文》,《新中华报》1937年4月5日。)汉族世代尊黄帝为鼻祖,称之为“人文初祖”。至今位在陕西中部的黄陵县,传说为黄帝之墓的黄帝陵,在数万株千年古柏的簇拥中耸立在桥山上,成为汉族起源的象征。 东夷集团是汉族的另一个主源。在汉族起源的时代,与炎黄部落联盟并居黄河流域的是东夷。东夷集团主要分为蚩尤、帝俊、徐夷、莱夷和淮夷五大部分。他们的地理分布情况是:蚩尤部居今山东西南一带,帝俊部居今山东和河南交界的地区,莱夷居今山东东部地区,徐夷居今苏北淮河以北徐州一带,淮夷居今淮河以南的苏南、皖南地区。其间还有一些小的氏族或部落。从这个分布中可以看出东夷集团主要分布在包括淮河流域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在汉族与东夷集团的族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和帝俊部经过激烈的分化、互动和融合,在夏民族之后,也一举冲破了原始社会的网络,跨进了文明的大门,形成为商民族。《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说商原来是一个以鸟为图腾的部落,表明其与以鸟为图腾的蚩尤部的少昊部落有着血缘关系。《国语鲁语》说:“商人礻帝舜”。又表明商与舜,即帝俊部有着血缘关系。《史记殷本纪》所载:“殷契,母日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后之,因孕,生契。”把商部落与蚩尤部和帝俊部的关系糅到了一起。具体分析起来,就是说蚩尤部与商部落有母系血缘关系,帝俊部则与商部落有着父系血缘关系。商王朝是中国奴隶制发展时期,商民族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深远的渊源关系,决定了东夷集团是汉族又一个主源的历史地位。 不仅如此,在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周代曾不断反周的徐夷、淮夷以及地处僻远的莱夷,先后都无一例外地被卷进了春秋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之中,整个的东夷集团几乎都成了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这种深厚的渊源关系,从另一个方面又决定了东夷集团是汉族又一个主源的历史地位。 苗蛮集团是汉族的一个支源。苗蛮是远古时代中国南方诸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泛称。它最早的活动范围在西北达丹江流域,川东及鄂、湘、赣、皖的沿长江流域,东抵淮河流域,集结在彭蠡(今鄱阳湖)和洞庭之间。 苗蛮集团与炎黄、东夷不同,它在向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一方面苗蛮集团的一部分成为后来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至今苗、瑶、畲等民族中还盛传着关于盘瓠的传说。另一方面,苗蛮集团的某些氏族、部落,后来发展形成为楚民族,成为华夏民族的族源之一,从而成为汉族的支源之一。 百越集团是汉族的第二个支源。远古之时,中国南方的另一支土著--百越也早活跃于长江下游的东南沿海以及岭南一带。 百越集团的种类很多,史称“越有百种”。与苗蛮集团发展的情况一样,百越集团在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情况,其中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多次分化和聚合,逐步形成为中国南方壮侗语族中的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另一部分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融合于华夏民族,或同化于汉族,如于春秋战国时融合于华夏民族之中,而南越、东越、闽越则于西汉之时逐渐同化于汉族。 而百越集团中以其它一些部落或部落联盟,虽在三国魏晋以后发展演变为俚人、僚人,但经南北朝的民族大同化,俚人、僚人中的一部分也被同化于汉族之中,这个问题已涉及到汉族的发展问题,但仅此也可看出百越集团是汉族的又一支源。 戎、狄集团是汉族的第三个支源。戎、狄是中国古代典籍对中原之西、之北各氏族、部落的泛称。其实,戎、狄之称冠以方位,始见于西周,在此之前戎、狄是互通的。当时,中原西部和北部的氏族、部落主要分为三大集团,即狁、鬼方、羌方。 戎、狄与汉族的族源关系主要表现在远古的黄帝之时,白狄之先世狁就与黄帝有不可分之关系。相传黄帝在同炎帝作战之时,曾教练熊、罴、貔、貅、豸区、虎六个氏族或部落参加战斗,取得胜利。这六个以北方野兽为图腾的氏族或部落很可能就有属于狁的氏族或部落。因此,黄帝之时,可能就有部分狁的氏族或部落参加了黄帝部落联盟。相传为黄帝衣冠冢所在地的陕西黄陵县,正是狁出没的地方,此其一。其二,在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融合了羌方中重要的一支--姜部落。据《史记周本纪》记载,传说周人先妣名姜嫄,是姜部落之女。《诗经大雅生民》中干脆把姜嫄当做了周人的始祖,古公亶父时姜与周建立了牢固的婚姻联盟,其后周王均娶姜女为后,直到周王朝末年。其三,在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融合之时,大部分戎、狄通过被晋、秦征服而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如秦与诸戎的关系十分密切,秦的先世本为戎人,因保平王东迁有功而复封。当时平王即对秦襄公宣布:“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史记秦本纪》)。于是,从秦武公伐邽、冀戎开始,直到秦穆公“遂霸西戎”《后汉书西羌传》。时止,秦之西的诸戎均融合于华夏民族在西方的主要支系--秦之中了,“自是中国无戎寇”。《后汉书西羌传》。其四,汉族形成后,白狄之后裔匈奴,历经五六百年的历史,除北匈奴远遁以外,南匈奴全部被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同化的洪流所吞没,而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但是戎狄仍有相当一部分。 以上所述,迫于军事压力而向更远的地域迁徙,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下,正如《后汉羽西羌传》所说:“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后汉书西羌传》。成为今日中国西南、西北藏族、羌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的族源之一。因此之故,戎、狄也仅是汉族的支源之一。 总之,历史上的炎黄、东夷是汉族的主源,而苗蛮、百越和戎狄是汉族的支源。
G. 尧舜时期的东夷龙山是现在哪里
这个问题涉及尧舜时期,东夷,龙山,试一一列举
东夷集团是汉族的另一个主源。在汉族起源的时代,与炎黄部落联盟并居黄河流域的是东夷。东夷集团主要分为蚩尤、帝俊、徐夷、莱夷和淮夷五大部分。他们的地理分布情况是:蚩尤部居今山东西南一带,帝俊部居今山东和河南交界的地区,莱夷居今山东东部地区,徐夷居今苏北淮河以北徐州一带,淮夷居今淮河以南的苏南、皖南地区。其间还有一些小的氏族或部落。从这个分布中可以看出东夷集团主要分布在包括淮河流域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而夏商周朝时的东夷则变成古汉族对东方非华夏民族的泛称,《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到距今5300-4600年前,龙山黑陶文化兴起并进入鼎盛时期,黑陶文化的兴盛,在长江以北找不到渊源,是得益于良渚黑陶文化向北传播,到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几乎覆盖了海岱地区。
尧的祖先来自良渚平民,随着良渚文化北上,经江苏高邮到达冀豫鲁交界之地,最后在古冀州一带生活下。尧最后成长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政治领袖。舜为东夷人,来自有虞氏集团。这个集团存在了一千六百余年,舜在这个集团中担任过首领。尧的晚年,部落联盟的权力转移到了来自山东有虞氏集团舜的手里。这就是倍受先秦诸子称道的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第一次“禅让”。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创始者。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大禹的出生地在西方羌人之地(即今天的甘青川交界处)的,孟子。子夏与荀子也表示过大致相同的观点。到汉晋时期,禹兴于西羌差不多成为共识。舜老了以后,又让位于禹。这就是古史传说时代的第二次“禅让”。
1928年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靠他们聪颖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乐骨刻文字;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综上所述:
尧舜时期的东夷龙山 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济南市章丘龙山镇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
H. 东夷和 九黎是什么关系
九黎指是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也就是蚩尤部落,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合称九黎,里面包含有九夷部族,每个夷部族里又含有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但苗蛮集团和东夷集团应属于不同时期的集团,因为原先三苗其实属东夷集团九夷(九黎)中赤夷的一个氏族,后来蚩尤战败三苗南下才形成啦众多苗族支系,也就形成啦后来的苗蛮集团。而九黎(九夷)中还包括另一个小的氏族九黎,也就是说九黎(九夷)中还包括另一个小的氏族九黎。
I. 东夷集团曾向周王朝发动了一场战略进攻,但很少有记载,这是为什么
东夷集团曾向周王朝发动了一场战略进攻,但很少有记载,这是为什么?据《朱书纪年》的相关记载,新都城于成州王14年冬建成。在此期间,季松不仅成功地从叔父周公丹手中夺回了皇位,而且还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第八年的皇帝统治Cheng朴智星利用内部动荡唐(今山西省翼城县)和吞并了古老的王国,据说被传下来的”方么迪”,并授予他的弟弟唐淑玉商量。
“东夷、伯茂父亲带殷八师进兵东夷,只差十、二月,派人从师、蜀东、割哈梅、于爵归来,在田牧,伯茂父亲从义正五弹中,奉王命……”“博毛府”一词通常被认为是指魏康博吉毛,魏国的第二任君主。JiZhao委托,带领他们进入周“阴八”,除了军事可以信任她的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可能是进攻太快,周朝的包中心气,lu霁承受国家组装二线的爱国,“阴”八个部队如果必要的。
J. (五)伯而不王的青阳时代
1.青阳是黄帝的儿子,怎么就成了少昊氏?
2.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是以什么方式合作的?
3.凤图腾和鸟图腾是怎么结合起来形成了凤鸟崇拜?
4.为什么黄帝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青阳和昌意降居到江水和若水?
据传说,黄帝之一生,有四妃十嫔。正妃是西陵氏嫘祖,西陵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第三个妃子是彤鱼氏。居于妃子最末位则是嫫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 [1]
正妃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后来被历代王朝追封为蚕神。作为黄帝的正妃,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
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今四川岷江); [2] 青阳之子蟜极,蟜极生帝喾;为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五帝之一。嫘祖的另一个儿子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今四川雅砻江)。昌意娶了蜀山氏之女名昌濮,生下高阳,高阳即颛顼,为黄帝王朝第三任君主。 [3] 昌意和青阳两人,在黄帝众多儿子中,只有他们两位得到姬姓。
什么叫做降居呢?就是将自己的儿子下放到外地锻炼,看看谁有出息。青阳和昌意到底谁是老大,没有依据,不敢胡说。可能青阳比较干练一些,不久就被黄帝调到少昊氏统治的地方。黄帝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对刚刚臣服的东夷集团不放心,让自己的儿子担起监视的重任。
后世之周武王灭商之后,也有类似的做法,就是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到殷商故地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名为三监。
涿鹿大地震和黄帝之死,让整个黄帝王朝的北方失控,由于黄帝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而青阳和昌意下放锻炼的时间可能还不够长,人望不足。是故,黄帝王朝的大臣元老们,在没有取得一致的情况下,谁也不服谁。于是形成了政治僵局。
民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后世的概念。在黄帝王朝始创之期,国族概念只是模模糊糊的形成。几千年来,人们的心中一直以本氏族为重,而国族概念之形成,首先就是破除各氏族之间的隔阂。以华夏集团而论,各氏族彼此取得认同,构成一个华夏文化圈,都花了几千年。东夷集团之历史,也是如此。
经过涿鹿之战,黄帝虽然表面上平定天下,可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各自部族的联盟依旧强大,要维持表面上平衡已经很难了。要想两大集团的关系缓和,进而友好,稳固下来,彼此认同,需要的时间仅仅靠一代人是不够的。至于要做到彼此不分你我,即便是几代人的彼此通婚,还是远远的不够。
总之,在黄帝王朝初期,两大集团彼此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虽有融汇,但尚达不到水乳交融的地步。一直到两千年后的西周中晚期,东夷集团还在徐偃王的领导下,再次挑战华夏集团的统治权。在那场斗争中,当时华夏集团的领袖周穆王还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汉民族之诞生,其前奏乃是黄帝王朝多民族大混血、大融合的结果。
今天之中国人,既以“龙”的传人自居,但是也完全认同自己“凤”的苗裔。所花的时间,上溯起来,实有五千年之历史。
对于处理政治僵局,中国人向来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智慧,黄帝王朝的接班人既然推不出来,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呢,已经打过一场恶战,彼此也没有力气再重复一次。
华夏集团在黄帝王朝虽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首都涿鹿在大地震之后,本根之地摇撼,威信大减,当前的第一要务,肯定是放在救灾重建上。
怎么办呢?黄帝王朝的一位大臣左彻提出了一个方案,用木头削出一个黄帝之像,大家有什么问题就请示这个叼出来的偶像。两大集团各自做出了妥协,最终认可了这个方案。 [4]
青阳前往东夷集团本根之地穷桑(今山东曲阜),医治蚩尤所发动之战争后的创伤,终其一生,没有赢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同认可,得以像父亲一样被尊为天下共主。所以,在黄帝王朝的五帝之中,他虽名列第二任,却有点站立不牢。也许是他对少昊之地的统治,太过于仁慈,被东夷集团接纳的同时,反而被自身所出之华夏集团所排斥。
后世的儒家总是称美黄帝王朝,自黄帝创始一直到尧舜禹时代,皆能选贤任能,以民主禅让之制,传承君主大位。而究其实,则无非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势力一直保持微妙平衡,一直到大禹治水时期,大禹借治水之机,行独裁之实,才把权力牢牢的攒在自己手心上,才得以开“家天下”之专制新局。
青阳施治的少昊之地,前因蚩尤的整合,其地域颇为广阔,北自今山东半部,西至于今河南东部,西南至于河南的极南部,南至于安徽的中部,东至于东海。
前面提到过,春秋时代郯子(东夷集团中一个小国的元首,子爵国)在追溯本国历史的时候,讲述少昊氏的第一任君主帝挚被东夷集团各部族拥立为天子的时候,因为凤凰刚好飞到。
是以,少昊氏决定以鸟的吉兆治理天下,所以专设鸟官,而全用鸟替官职命名。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个很不靠谱的说法。因为帝挚就是五帝中第四任君主帝喾之子。
挚,就是鸷。就是最凶猛的飞禽的统称,如鹰、雕、枭等。换言之,即是百鸟之王。因此帝挚当是尊号,意即东夷集团所有部族的首领,以势力而论,虽不为共主,也是霸王。
而少昊氏族对于鸟图腾的崇拜的历史,当远在帝挚统治时代之前,早已经东夷集团各氏族生活的一部分了。
【2、少昊之国】
少昊氏之势力范围
《山海经》甘肃放马滩汉墓:最早的纸地图
冰河期第四纪人类发源地——西藏及其扩散路线。
古老的农具骨耜。
出土自河姆渡文化遗址。其功能类似于今日的锹。
稻谷:贾湖遗址出土大量已经炭化的稻米,表明中国人在公元前6000年前农业水平已经很高了。
论起少昊氏之历史至为久远。越是久远,越是资料少。在青阳前往少昊之地施治的历史,文献唯有《山海经》一书,略有记载。
山海经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自成书以来,一直都因为书中所记载的内容离奇怪诞而难以让人接受,《史记》作者司马迁也不敢贸然运用《山海经》里头的资料。 [5] 《山海经》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可谓包罗万象。
单纯就地域而言,就目前考古的资料与之相验证: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
《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
《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
《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是以《山海经》的内容虽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著名的神话,但是同时也是一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志书”。 [6]
作者的志向似乎也颇为雄起,自称——
大地所负载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经历,又有春夏秋冬分别季节,还有太岁正天时。
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灵造化所生成,故万物各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夭折而有的长寿,只有圣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7]
那么山海经笔下的少昊之国又是从何处兴起的呢?
《山海经·山经·长留山》上说:
由积石山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长留山。
西方之神少昊(又称白帝)住在此山。
这座山上的兽都长有彩色的尾巴,鸟类都长着五颜六色的脑袋。
山上有很多有花纹的玉石。这山实际上是员神磈氏的宫殿。
员神是主管日落时向东方反照晚霞情况的神。 [8]
这个长留山,今地不详了,有说是今天山之南侧,是少昊族先民的神山。他们崇拜的神灵白帝少昊。大约是因为山多野兽飞禽,他们选择了鸟作为本族的图腾。这座长留山上,又有员神磈氏的宫殿。员神磈氏即是少昊氏。 [9]
员神的主要职责就是察看沉没到西天去的太阳,看它反射到东边的光辉是不是正常。可见少昊氏在此时似乎已经通过观察日出日落,拟定历法。
当第四个冰河期的后期 [10] ,世界各地的冰川开始融解。原本的平原变为高原,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就都从高原往下跑。 当时是全世界都一样,中国人也不例外,少昊氏也是一样。
当少昊氏族东迁至今山东半岛,历法的水平又有了提升。除了本部族专研之外,估计也向太昊氏族学了不少。少昊氏族所选择的根据地最初在今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后来迁至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少昊氏族为什么要迁移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定居呢,
从自然条件上来看,山东半岛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丰沛,具有多春旱、夏季多雨、秋季干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境内百余座山头绵亘在东、北、南三面边境线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而就水源来说,则有泗、沂两条主干河流自东向西横贯全境。也就是说,山东半岛是块发展农牧业非常理想的地区。
《尚书》中有一篇表扬大禹的文章《禹贡》上写的很明白——
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
……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这里的土质又黑又肥,这里的草是茂盛的,这里的树是修长的。
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
……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用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从汶水通到济水。
黄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是徐州:
……蒙山、羽山一带已经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经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这 里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 [11]
也就说,山东半岛的莱——野生麦子可以饲养牲畜,解决了食物问题。这里又盛产桑蚕,衣服问题也解决了。
【3、凤鸟崇拜】
少昊氏族未迁入山东半岛之前,早就已经形成了鸟图腾崇拜。而进入了山东半岛之后,此地位于东方沿海一带,当地沼泽林立,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侯鸟到此栖息,鸟类肉质鲜美。
一般而言候鸟的体积都不算太小,一两只就可以裹腹,也不像大型猎物那样有着保存食物的麻烦,所以先民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理想的食物来源。
本来嘛,人类许多图腾的产生最初都和“食物来源”有关,例如鸟、鱼、蛇、牛、羊、猪、马、熊等最初都是原始人的食物来源,人类仰赖它们才得以温饱。于是,少昊氏族为首的东夷集团,对于鸟图腾的崇拜就更加虔诚了。他们中甚至有一只被称为“鸟夷”。
在伏羲王朝太昊时代,太昊氏除了龙图腾崇拜外,尚有“风”图腾崇拜。太昊氏本身就姓“风”。因为古人认为风能滋生万物。 [12] 所以族长以风为氏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太昊氏族和少昊氏族产生文化上的交集时,这种风图腾崇拜也被少昊氏族吸收,并与鸟图腾崇拜神秘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凤鸟崇拜。
关于凤与风的关系,古代人观察鸟飞过时会产生风。 [13] 很自然的,凤鸟为百鸟之王,经过之时,更是狂风大起,于是又坚信凤居于风穴 [14] 。
而在商代甲骨文的卜辞中,我们也往往看到卜辞上以凤为风。所以我们回来再来看少昊氏族描述他们先祖帝挚开国的情形,说是“凤鸟适至”。
最可能的情形呢?凤鸟那是谁也没看到,估计是在开国典礼上,突然出现了一场狂风。这种情形,后世以为是不好的兆头,对于少昊氏族来说,却是莫大的吉兆。
当神农王朝兴起时,少昊氏族很快的也学会了农耕。 [15] 由渔猎社会进入农耕社会,历法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就大大提高了。
他们因鸟图腾崇拜而生发出一套奇特的“鸟历”——
具体的做法呢?就是用玉石雕刻成鸠鸟的形态,装饰在表上。表,就是标竿。当风起之时,观察风的大小,去向,确定候鸟出现的时间。 [16]
这是通过观察各种候鸟的来去、鸣叫以确定季节,从而安排播种、收获等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自然物候历法。 [17] 因此上,鸟崇拜除了最初的凤鸟崇拜,又派生出玄鸟崇拜。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候鸟,它们的习性是春来秋去及往复有序,故称为物候时令的标志。 [18]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少昊氏族最出名的两支后裔:商王朝的始祖契、秦王朝和赵王朝的共同始祖大业,根据后世子孙的自我神话,都被认定是玄鸟之卵所生,而非胎生。 [19] 秦人氏族之姓为嬴。嬴,就是燕子。
此外,鸟图腾崇拜还和太阳神崇拜结合而成的乌崇拜,即乌鸦崇拜。乌鸦在近世为不祥之鸟,而在上古时期的少昊氏族中,则是非常之神圣。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乌鸦,太阳就不运行了。
《山海经》是这样记载的——
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孽摇頵羝。
山上有棵扶桑树,高耸三百里,叶子的形状像芥菜叶。
有一道山谷叫做温源谷。汤谷上面也长了棵扶桑树,一个太阳刚刚回到汤谷,另一个太阳刚刚从扶桑树上出去,都负载于三足乌的背上。 [20]
也就是说,每一天的日升日落,都取决于乌鸦的工作。这种乌鸦崇拜到了战国时期,兀自流行,著名的诗人屈原在他楚辞中就追问过一个问题。
神射手后羿如何射日?而乌鸦的羽毛又是如何散失? [21]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汉王朝,哲学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中也理所当然的写道——
太阳之中,住着三足乌。 [22]
(近代学者甚至以为中国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太阳黑子,这个就有点太牵强附会了。)
然而,图腾崇拜的力量强大,乃在于人类自身意愿的注入。
比如华夏集团的龙似乎是何等虚无飘渺,论起来,其源头则是蛇图腾崇拜,最终和多种动物结合,演进成了无所不能的龙。
少昊氏族也一样,玄鸟、乌鸦这些有着真实形象的鸟,最终敌不过多种鸟特征结合而成凤。
一切的宗教如此。
一切的艺术也如此。
【4、妥协的智慧】
玉猪龙,属于龙山文化,前部乃是猪首,獠牙外露,躯干则为龙的形态。显示信仰猪图腾的氏族之族长,在信仰龙图腾氏族中的身份地位至为崇高,乃是天启者、大祭司。
凌家滩的玉鹰,胸腹刻有大小两圆,两圆之间刻有八角星纹,鹰首侧视,双翼展翅,神彩飞扬。
鸟是东夷人的图腾,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是想让百鸟之王的雄鹰飞上天把牲品带给太阳神,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河姆渡文化的双凤朝阳纹牙雕饰件,可见东夷集团的太阳图腾崇拜和凤鸟崇拜是如何完美的结合在一处的。
此时北方的涿鹿在地震多年之后,还没有缓过劲来。青阳施治的少昊之地远离黄帝王朝的权力中枢——涿鹿,父亲的去世也许让他感到悲伤和难过,但他似乎并不是权力欲望特别重的人,有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超脱。
当他的父亲黄帝命令他到那里,他就到那里。在父亲巨大功业的笼罩下,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渺小。现在父亲离开了,对他可能是一种解脱。他和东夷集团的各氏族族长相处愉快,各氏族认可了他作为少昊氏族的领袖位置。
最初,东夷集团也许是震慑于他父亲黄帝的威压。多年之后,在他宽仁的治理下,东夷集团认同了这位空降而来的领导人。青阳呢?入乡随俗,在这里愉快的生活,比东夷人更像东夷人了。
也许他努力过,想象他父亲一样成功,成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主,但是没有成功。更也许他根本没有努力,他只希望偏安一隅,作为一方之霸主,已经意满志得了。
因此,后世的史学家在讲述上古时代的时候,对于他的地位,并不是那么有信心,至少在战国时期,他甚至没能挤入五帝的名单之中。因为再怎么看,他也没有得到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同认可,没有取得共主的名号。
当然,中国历史书对于处理这样的人物,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给了他四个字的评价——
“伯而不王”。
和他有着类似评价的还有我们在下文将要谈到的共工氏,共工氏虽然统领的地域广大,在某段时期和黄帝王朝分庭抗礼,却一直没能取得共主的名号。
不过共工氏可不像青阳那么柔和,而是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欲望,在不得行其志的情况下,毅然起兵,成为黄帝王朝第三任君主颛顼统治时代的最大挑战。 [23]
幽默的是,到两汉王朝,由于五德论的盛行,在儒家主导的对阴阳学说的改造运动中,少昊氏因为符合政治需要,位置被大大的提高。以至于近代很多的史学家甚至要为重新定位少昊氏青阳的身份地位,而写上一本书。 [24]
又一个话题结束,也意味着下一个话题的开启:
颛顼的家世之谜和他统治之下的势力范围到底有多大?
[1]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国语·晋语》
此外,根据《山海经》之记载,黄帝之苗裔尚有两支,都属于游牧民族——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民,弄民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可能是后世之中国人老被游牧民族欺负,没办法,只好编出一些聊以自慰的话来。
[2] 一说青阳乃是女节之子,“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以金承土,《帝图讠韱》所谓白帝朱宣者也。故称少昊,号金天氏。在位百年而崩。” ——《帝王世纪》
[3] 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颛顼生獾头,獾头生苗民。——《山海经·大荒北经》,如果《山海经》此段记载属实,则《史记》漏记了韩流一代。
[4] “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汲郡冢中竹书》
“黄帝仙去,其臣思恋罔极,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庙而四时祠之。” ——张华《博物志》
[5]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史记》
[6] 关于这本书,目前有很多的说法,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地域涉及今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这个就有点过于夸张了。
[7]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山海经·海外南经》
[8]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山海经?山经》
[9] 清郝懿行云:“是神,员神,盖即少昊也。”
[10] 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我们的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在4.1亿到4.7亿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
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
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
[11] 济、河惟兖州 :九河既道 ,雷夏既泽 ,澭、沮会同 。桑土既蚕 ,是降丘宅土 。厥土黑坟 ,厥草惟繇 ,厥木惟条 。厥土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 。厥贡漆丝 ,厥篚织文 。浮于济、漯,达于河 。
海、岱惟青州 :嵎夷既略 ,潍、淄其道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 ,海物惟错 。岱畎丝、枲、 铅、松、怪石 。莱夷作牧 。厥篚檿丝 。浮于汶 ,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沂其乂 ,蒙、羽其艺 ,大野既猪 , 东原厎平 。厥土赤埴坟 ,草木渐包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 土五色 ,羽畎夏翟 ,峄阳孤桐 ,泗滨浮磬 ,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纤缟 。浮于淮、泗,达于河 。——《尚书·禹贡》
[12] 「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曰凯风。 」——李巡注《尔雅·释天》
[13] 「凤翔则风 」——《禽经》
[14] 《说文》上的说法。
[15] 此一时期,即现在考古学上所定的大汶口文化结束,龙山文化兴起时期。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则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通过对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在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
单独看O3,各地汉族中至少60%-70%来自龙山文化,今天的中国各地的汉族,从东北到广东,从东南的客家到西北兰州,其主体就和5000年的古代中原人无异,今天的汉族,就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后代,在汉族中父系的O3一直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5000年一直没有变化。
[16] “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和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拾遗记?少昊》
[17] 这种“鸟历”,日本弥生时代就有,现在还流传的鸟竿。至于玉鸟(鸠),日本绳文时代遗迹也有不少出土,两者的关联也是明显的。
日本的这种“鸟历”,也许是上古时代,少昊氏族通过海路传到与山东半岛一衣带水的日本。
[18] 「仲春之月,玄鸟至……仲秋之月,玄鸟归。 」——《礼记.月令》
「社燕,巢于梁门,春社来,秋社去,故谓之社燕。 」——《广雅》
[19]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史记》
[20]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21]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楚辞.天问》
[22] 「日中有三足乌。 」——《论衡.说日》
[23] 《祭典》 曰:“共工氏伯九域。”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其非序也。任知刑以强,
故伯而不王。——《汉书·律历志》
[24] 比如 顾颉刚的《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便很认真的讨论的这个问题,读者有空的话,不妨翻阅,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