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股份 » 为什么没有实控人东软集团股票

为什么没有实控人东软集团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9-17 17:44:16

㈠ 因检测系统异常引发关注的东软,被“骂上”热搜的东软能担当民生大任吗

因为检测系统异常,所以东软集团引发网友的关注并且被骂上热搜,很多人认为东软是不能够担当民族大任的。

根据一些了解东软集团创立的集团在1991年,而我国的软件公司是第1股,现在在60多个城市研发已经形成的大面积的覆盖,无论是销售还是服务网络,在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等地方都会有子公司的部署。因为东软获得的赞誉是比较多的,其实故障与应用层面是没有关系的。

㈡ 东软医疗港股上市能过吗

应该可以的。
11月24日,贝多财经了解到,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软医疗”)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这意味着,东软医科通过境外发行股份,并将在港交所上市。 目前,东软医疗暂未通过港交所聆讯。信息显示,东软医疗于2021年5月31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至今已有接近6个月的时间。按照进度,东软医疗或将在近期举行聆讯。
拓展资料
1、此前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为全球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提供商,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医疗服务提供商开发、制造和分销各种先进的技术化影像、治疗和诊断产品。 据了解,东软医疗的背后为东软集团(600718.SH)。本次赴港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东软集团持股29.94%,威志环球持股26.52%,东软控股持股15.51%,大连康睿道持股8.92%,员工持股平台天津麦旺持股5.00%。
2、其中,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通过大连康睿道实际控制东软控股40.47%的股份。同时,东软控股也是东软集团的最大股东,持有后者12.97%的股份。这代表着,刘积仁为该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
3、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19年的已安装系统总数和总收入计,东软医疗是中国CT系统的最大制造商。按2019年的销量计,东软医疗亦是中国CT系统的最大出口商。
4、而此前东软医疗在科创板递交的招股书则显示,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称,截至2019年底,东软医疗在中国市场的CT设备保有量为2573台,占中国市场保有量的10.4%,位列国产品牌第一,仅次于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跨国公司。
5、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东软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12亿元、19.08亿元和24.59亿元,均保持增长态势;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8204.0万元和9275.8万元,其中2019年、2020年均低于2018年。
6、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5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同期为7.76亿元,而截至2018年12月31日则为11.57亿元,逐年减少。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东软医疗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70亿元、1.81亿元和2.2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1%、9.47%和9.02%;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3.35亿元、3.33亿元和3.61亿元,约为同期研发费用的两倍。
7、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的全球研发团队聘用了865名研发专业人员。根据招股书,其研发团队成员在医学影像器械设计及制造以及软件工程、AI、云计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广博。
8、据智慧芽数据显示,东软医疗的专利申请量高达283件,最早专利申请是2002年,近3年专利增长率为48.49%。其中,非外观专利1241件,占比96.73%,包含发明专利1150件,实用新型91件。
9、在技术领域布局方面,东软医疗的专利专注在探测器、CT扫描、图像重建、医疗设备、扫描床等技术领域。从研发团队情况来看,东软医疗有839个发明人,其中发明数量最多的发明人为楼珊珊。
10、值得一提的是,东软医疗曾有多条专利转让信息。据了解,核心专利的转出可能会导致原有业务的业绩下降。不过,智慧芽数据显示,东软医疗共有205条专利转让记录,多数为其关联公司,部分和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


㈢ 无实际控制人股票好吗

公司无实际控制人一般是一种不好的事情,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可能遭敌意收购导致控股权不稳定,主要股东意见分歧则会影响公司经营、决策效率延缓等,因此构成“无实际控制人风险”。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往往依赖于掌握核心技术的核心人物,如果公司股权并未集中在该核心人物手中,则公司未来发展可能会面临风险。
上市公司无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过于分散,则易引起发审委对公司控制权是否稳定以至于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股权分散且无实际控制人,管理层面容易动荡,投资风险也更大。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尽量远离这些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股票。
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意味着2点:1,原股东已经不看好公司成长,决定抛弃公司了,所以原先说看好公司发展的股友们要醒醒了,股东都不看好了,还有钱途?2,暂时没有人看好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如果有人看好公司,立马会借壳会重组,而现在,空挡期,只能说是暂时无人看好,那么,就是乱兵天下,散户搏杀,故,安静的离开或观望就好了,等有人看好,或者公司直接死掉。再说一句,公司盈利为什么股东不看好,说明有猫腻,是在打着看好的旗子掩护撤退
拓展资料:
1.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实际控制人 :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关联关系 :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

㈣ 无实际控股人无最终控股人的股票为什么都不大涨

没有管理的股东。
这股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控人,意味着股权太分散了,做市值管理的人都没有,所以没法涨。

㈤ “九条命”的东软集团,刘积仁的资本野望

寻瑕以“寻瑕伺隙”的初心写过许多上市公司,本意是要在繁杂的公开信息中,弄清楚资本运作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要害。

比如东旭集团的财务公司;英雄互娱的“融资-对赌-关联方收购”;天风证券的无实控人状态及关键时点的大笔融资;亿阳信通的上市公司保壳与集团破产强裁。

成败只是商战风云的表象,背后的核心逻辑才是资本运作的精髓。

曾经的校企“东软集团”,自1991年成立,至2020年,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东软集团(SH.600718)、东软教育(HK.9616),并成功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准备科创板上市的控股集团。而实际控制人也从东北大学变为刘积仁领导下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东软”资本运作的核心逻辑,正是分拆和MBO,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分拆推动创新业务发展,通过MBO促成对东软集团的控制。


刘积仁,中国第一位计算机专业博士,3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建设中国第一个软件园,一手打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软件帝国。

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成立,全部的家底是一间半的研究室,三台286电脑,三万元的研究经费。

从美国国家标准局学成归国,被破格提拔为教授的刘积仁就是在这样的研究环境里,搭建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

1989年和1991年,主要生产 汽车 音响和 汽车 通信系统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两度到访东北大学,寻求 汽车 内部系统的研究合作,最终刘积仁的团队打动了阿尔派,获得了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和阿尔派合资成立了沈阳东工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后来又合并为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东软集团的起点,也是后来的上市主体。

东软的发展,以2011年为界,从2011年之前的“合”,走向2011年之后的“分”。

1993年至1995年,IPO还施行额度制的遥远时代,沈阳东大阿尔派因为背靠东北大学,属于冶金工业部部属院校企业,1995年获批取得上市额度,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占发行前总股本10%的内部职工股400万股,分批上市流通。

上市之初,东大阿尔派的控股股东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利益主要体现为400万内部职工股,但团队的诉求明显不止于此。

1998年,东北大学由冶金部部属变更为教育部直属,5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东北软件集团,11月,宝钢集团对东北软件集团增资,公司更名为宝钢东软。1年后,宝钢集团、东北大学软件中心等向宝钢东软工会转让21%的股份,员工利益通过工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2001年,宝钢东软更名为东软集团,出于合规考量,宝钢东软工会最终量化为137名员工的持股平台沈阳慧旭 科技 。直至2008年,沈阳慧旭 科技 持有东软集团23.42%的股份,为仅次于东北大学的第二大股东。

2008年,证监会批准东软集团和东软股份合并,上市公司更名为“东软集团”。

一直并行发展的东软股份和东软集团合并,各方主体均获益颇丰。截至2010年底,大股东东北大学产业集团持有市值34.70亿元,员工持股平台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市值33.81亿元,阿尔派持有市值27.47亿元,宝钢持有市值19.54亿元。

2011年,东软集团第一阶段的发展,以员工持股平台的清算落幕,137名自然人股东均获得了不菲的财富。

2011年3月,持股平台转移至成都,更名为成都慧旭 科技 ,并通过法院裁定强制清算,将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分配给137名股东。白手起家创业,带领东北大学、阿尔派、宝钢、137名员工发家致富的刘积仁,落实股份后,共计持有上市公司716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0.58%。

东软控股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台前。

对于依靠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起步的东软控股而言,东软教育的意义非比寻常。东软控股的第一仗,就是拿下东软教育。

2011年11月,东软控股由大连康睿道联合东北大学和亿达投资共同组建。大连康睿道的背后,是刘积仁及另外22名自然人股东。

东软集团的教育业务起步于2001年,2007年起实现盈利,当年收入3.05亿元,盈利168万元。

2008年,在东软集团和东软控股合并后,教育板块以大连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2011年12月,上市公司公告,东软控股以4.24亿元的对价,受让东软集团的教育资产,这个对价仅在合并净资产基础上,计入了10.43%的房屋土地增值。

2020年,东软教育申请香港联交所上市,2017年至2019年净利润为1.15亿元、1.32亿元和1.39亿元。上市前夜成为“暗盘之王”,大涨超过25%,市值40亿元。

在剥离东软教育的同时,2012年,东软控股与亿达集团共同成立天津东软睿道,面向高校提供IT培训和人才服务,当年即实现利润3497万元。

东软教育的利润构成中,除了占比近80%的高等教育学费及住宿费之外,还包括依托东软控股实现的“产教融合”业务收入。

2012-2014年,东软集团向天津东软睿道支付服务费分别为3250万元、1.21亿元和1.33亿元。2015年以后,东软集团以合并方式披露关联交易金额,当年支付服务费1.78亿元,2019年,东软集团向东软控股支付的服务费高达3.9亿元。

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剥离教育板块,并委托东软控股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外包毛利率13%,可谓一石二鸟,东软教育实现了稳定利润,东软控股及其股东获得了可观收益。

而当年,教育板块从上市公司剥离时,对价仅为净资产加上区区10.43%的评估增值,发展壮大直至独立上市的东软教育并没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收益。

一边是原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减持,一边是管理团队及引入股东对东软控股的增资,东软控股通过两次增持上市公司,逐步巩固了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2015年起,一直跟随东软集团的主要股东东北大学、阿尔派、宝钢减持陆续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2015年3月,宝钢集团公告累计减持5.2%的股份,减持后持有股份占东软集团总股本4.72%。

2015年7月,阿尔派向东软控股转让东软集团5%股份,总对价10.66亿元。

2016年12月,东北大学产业集团公告,累计减持比例达到东软集团总股本的5%。

此同时,管理团队和引入的股东对东软控股增资,东软控股对上市公司则两次增持,最终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5年9月,中国人保向东软控股增资10.12亿元。

2015年12月,阿尔派向东软控股增资5.77亿元。

增资后,东软控股估值达到55.74亿元。但根据东软控股2014年年报,净资产3.7亿,净利润仅为3278.34万元。

2016年11月,大连康睿道控股子公司大连东软思维对东软控股增资,按照2015年的55.74亿估值,此番增资至10.82%,耗资超过6.76亿元,而大连东软思维2013年净资产仅为948万元。

东软控股能够按照40-50亿的估值先后三次融资超过22亿元,与2011年收购东软教育,实现外包服务收入密不可分,也因此获得了进一步控制东软集团的筹码。

2016年12月,东软控股对上市公司增持至10%,交易对价11.93亿元。

2017年1月,东软控股再度增持至11.37%,交易对价3.25亿元。

至此,伴随着原大股东东北大学和二股东阿尔派的相继减持,让出控股地位;东软控股以总计约25.84亿的对价,成为东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国人保、阿尔派和大连康睿道的增资款。2017年3月,东软控股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悉数质押。

2014年至2017年,通过增资和股权转让的方式,东软集团相继失去了对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的控制。

东软大 健康 板块旗下,东软医疗,源于东北大学影像中心的CT设备;东软熙康是云医院板块的运营主体;东软望海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

2014年12月,东软集团公告,东软医疗拟引入投资者,弘毅投资、高盛、通和、东软控股采用受让老股和增资的方式,出资27.33亿元(其中增资16亿元),对东软医疗战略投资,投前估值25亿元。其中,东软控股出资9亿元,增资后持有东软医疗22.2%的股权。

2016年7月,经过两轮交割协议,东软集团失去对东软医疗的控制。

2017年9月,大连康睿道继续对东软医疗以42.54亿的估值,增资4.22亿元。

东软控股及大连康睿道,以总计约13.22亿的对价,获得了东软医疗约24.4%的股份。

2020年7月,东软医疗申请科创板上市,2019年末,东软医疗营业收入19亿元,而可比公司万东医疗营业收入9.8亿,市值73.8亿元。

与东软医疗的引战如出一辙,东软熙康引入弘毅、高盛、东软控股等投资者1.7亿美元的融资,随后又引入中国人保和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的6400万美元融资,直至2016年7月,东软集团失去对东软熙康的控制。

东软控股则通过对东软熙康两次增资4300万美元及9400万人民币,获得总计23.4%的股份。目前,东软熙康也在积极筹备科创板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分拆时间恰恰横跨了中国人保和阿尔派对东软控股的增资:

2014年12月,东软集团公告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分拆计划。

2015年9月和12月,中国人保和阿尔派按照40亿的投前估值对东软控股增资。

2016年4月,东软控股完成对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增资。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国人保和阿尔派对东软控股增资时的估值,是否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纳入考量。否则,难以解释对于净资产3.7亿,净利润3278万的公司,给出40亿估值的合理性。

东软望海的上市计划也在运筹之中。

2015年12月,平安健腾和东软控股通过增资和受让股份,对东软望海战略入股,其中,东软控股出资2.06亿元,总计获得14.07%股份。

2017年11月,平安人寿、泰康、东软控股以15.04亿元对东软望海进行增资,东软集团持有东软望海的股权比例降至29.3%,对东软望海不再控股。东软控股两轮出资总计2.23亿元,持股8.23%。

纵观东软发展史,用刘积仁的话来说,“以退为进, 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

2011年以前,以“合并”为主线,上市公司收购东北大学影像中心进军医疗板块,东软集团与东软股份合并,教育板块并入上市公司。

在“合并”的过程中,东软集团员工持股平台赚得第一桶金。

2011年以后,以“分拆”为主线,出售东软教育,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

在“分拆”的过程中,东软控股受让东软教育的控股权,其软件外包业务获得支撑,并最终通过东软教育的独立上市,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东软教育的股权增值,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分拆方案,又为东软控股2015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高估值提供了支撑。“分拆”再次成就了东软控股和员工持股平台。

东软控股借“蛋”引“鸡”的资本运作模式,可谓精巧,实现了十年间的爆发式增长。但这一过程中,作为“孵化器”的上市公司,并没有获益:

收购教育资产后,上市公司和东软控股每年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关联交易,支撑了东软控股的估值和东软教育的部分利润来源;

分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过程中,上市公司都承诺了回购责任,如果成功上市,包括东软控股在内的股东将获得巨额收益,一旦无法上市,则上市公司可能面临回购股份的或有负债风险;

分拆大 健康 板块的过程中,通过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成功规避了证监会分拆上市的要求,

但2017年10月至今的三年间,东软集团市值跌去了50亿元,一路持续的分拆模式,真的是对上市公司最有利的选择吗?

刘积仁喜欢用“猫有九条命”来说东软每5年就换一个活法,对于刘积仁而言,股权投资大时代的春风,或将成就东软系企业悉数上市后,广阔的资本版图。

㈥ 东软集团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东软集团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样,东软集团是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

东软集团是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属于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0718。公司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

公司开发的各种软件已被广泛运用于工程、电力、电信、房地产、工厂设计等行业,软件的商品化率是国内最高的。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与服务。

2018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

(6)为什么没有实控人东软集团股票扩展阅读:

产品服务

面向行业客户,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以及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提供车载信息产品、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和IT产品等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服务。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开发并提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1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IT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

㈦ 上市公司没实际控股人是好还是坏

这个不好,002112重组的时候开始就是没有实际控制人,这个方案就没有通过,后来改为有实际控制人就好了,没有实际控制,会发生不能预知的问题

㈧ 股票无实际控制人是什么意思

股票无实际控制人,多数情况是因为大股东持股比例太低,比如不到15%,比如说平安,伊利和格力等知名公司。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可以分为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绝对持股是指持股50%以上,相对持股一般在20-50%之间。

拓展资料:

控股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份,以控制公司的业务。是指通过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而对该公司进行控制的公司。控股公司按控股方式,分为纯粹控股公司和混合控股公司。

纯粹控股公司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业务,只是凭借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进行资本营运。混合控股公司除通过控股进行资本营运外,也从事一些生产经营业务。

控股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某一机构持有股份达到50%以上或足以控制该股份公司的经营活动。

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的区别如下:

1.控股股东不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实际控制人一般为自然人。

2.实际控制人不得与被控制企业存在直接的资金债券关系,即不得为被控制企业的股东;而控股股东必须是股东。

3.实际控制人不是公司股东,而是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控制公司行为的人。

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股东即为“控股股东”:

(一)个人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行动时,可以选举半数以上董事;

(二)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该人能够行使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表决权或者能够控制行使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表决权的;

(三)单独或者与他人合伙持有公司百分之三十以上股份的;

(四)当与他人一致行动或者自己单独行动时,他实际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公司;两人以上通过协议达成一致,其中任何一方取得对公司的表决权,以达到或巩固控制公司目的的行为就是上述所说的一致行动。

㈨ 核酸风波背后的“东软系”,它到底啥来头

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东软集团是成都核酸检测系统的软件提供方,前几天成都市的核酸系统崩溃了,导致核酸检测迟迟没办法展开

㈩ 12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抓,为何近几年股市频频爆出黑料

我认为就是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了,能发录像视频的东西太多了,而且网络也发达了,传播速度非常快。爆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这些投入身家性命的人就只能选择自杀,因为欠下的钱实在太多,真的还不上啊。股票真的会让你一夜暴富,一夜陷入绝境。这只是瞬间的事情,在股市中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我个人建议大家慎重投入,因为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在里面了,而且现在大行情都不稳定,我觉得基本上都没有人有慧眼对辨别哪股挣钱。

现在国家对这个股市控制,我觉得一是为了国家安定考虑。能让大家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下炒股。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至少那些不法分子能收敛一下,免得一些无辜大众受到到伤害。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有时候这种打击都是致命的。

热点内容
股票交易软件b 发布:2024-11-27 10:37:40 浏览:634
期货开盘跳水怎么快速卖 发布:2024-11-27 10:33:28 浏览:947
股市行情字的大小怎么设置 发布:2024-11-27 10:09:02 浏览:597
如何看数字货币保有量 发布:2024-11-27 10:03:07 浏览:390
期货盘面怎么算现货 发布:2024-11-27 09:42:48 浏览:477
什么是篮子货币的比重 发布:2024-11-27 09:42:40 浏览:391
股票分红前后股价影响 发布:2024-11-27 09:41:59 浏览:403
怎么看大宗商品价格煤炭期货价格 发布:2024-11-27 09:35:02 浏览:132
市净率1的股票退市 发布:2024-11-27 09:27:49 浏览:41
现行股票退市条件 发布:2024-11-27 09:17:23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