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石集团股票
Ⅰ 真的有夏朝这一朝代吗,有什么证据
首先夏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但在关于夏是谁建立的问题上现在有两个观点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与颍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城——王城岗,是禹都阳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龙山时期的城,于是推断:“我们尊敬的大禹,当年很可能曾经在这里走来走去,而且住在这里。”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发现了一个夏代初期遗址,也具有都城规模。学者们用碳14测年法,得到了这两个遗址始建范围: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说,夏的初年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夏确切开始于何年,仍不知道。从考古推测,王城岗和禹州店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间,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考古发现只是推断了夏朝建立的时间,而确切的建立者是谁呢?断代工程并未考证和说明。
一、支持“夏”是由禹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朱绍侯先生认为:“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通过禅让继承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职位——天子。禹通过“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使居民“降丘宅土”,使物质生产大力发展,为其部落公有权力私有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孔子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通”。韩非子:“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禹得到民众拥护,称其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确立了王权。禹治水功绩也被夸大,其统治下的国土被称为“禹迹”,这充分说明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也反映了王权的烙印。
其后,大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有继续“征伐三苗”,取得“夏后”地位。在取得王权后,在嵩阳建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城)建都,之后,对不服从的部落进行了打击,杀防风氏。为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称之为“涂山之会”,是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大都转化为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死后,子启继位。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伯益与启争夺王位,《竹书纪年》中所说:“益干启位,启杀之。”西方的有扈氏更是起兵反抗,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海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要“剿绝其命”,双方大战于甘(河南洛阳市西),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至此,启排除干扰,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从此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为了使世袭制王权为众多诸侯所承认,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石之享”,这是继“涂山会盟”之后的又一重要朝会。这一朝会“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到此完全确定了。
而传统中的禹铸“九鼎”,划“九州”,由于缺乏可靠的文物证据,只能推测其为传说而已,在此,朱先生未把传说作为禹确立政权的象征或标志。
二、夏朝是启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中,(陕西人民出版社,赵文润主编)在“夏朝的建立”这部分内容里,作者赵文润先生对国家的概念作了三方面的概括:(一)国家赖以存在的地域规模大体稳定;(二)经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最高统治集团;(三)这一集团使赋予他权力的居民成为被统治者并向居民征收贡赋。
赵先生认为,“大禹治水”,“使黄河中下游形成一个先进的经济共同体雏形。”
在“禅让制”的权力交接过程中,“禹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卒,禹又以伯益为继承人。禹崩,禹子启贤,而益威望不够,于是诸部落酋长以启为天子。中原部落联盟酋长一职由禅让变为父死子继,这是把一国变成一家私有的开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诞生的标志。
显然,赵先生认为,禹传子位,并非禹本意,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仍未将一国据为己有,而推举的皋陶早卒,伯益威望才能又不及启,启才轻而易举取得王位,从此,原始社会“公天下”的历史结束,是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夏朝理应是“启”建立的。
而“涂山会盟”,划“九州”,铸“九鼎”,征讨三苗,杀防风氏,仍是处在公有权力、私有权力交接期,其部落权力代表的性质还未根本改变。但是,启大战有扈氏于甘,战前启召六卿誓师,威胁说:“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祭汝!”有扈氏战败,被降为奴隶。六卿之人,本为同盟者,此时被驱使参与镇压有扈,降为夏启臣仆。启又在阳翟之南钧台大享诸侯,史称“钧石之享”,其权力真正归私有,这正是私有制成熟的标志。为维护私有权力,启开始设代表国家的暴力工具:监狱、刑法等以维护巩固其私有权力,于是真正的私有制的国家便产生了。
在《中国通史》(第一册,范文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十月版)中,范文澜先生亦认为“夏朝”是从启开始的。
因为照《礼记·礼运篇》所说,禹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以后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禹不需废“禅让”制度,他是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小康时代应是从“启”开始。
《礼运篇》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因,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骂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从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瓦解,到世袭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说明,到禹时,私有财产制度已基本成熟。在《礼运篇》中说禹时财产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是比较可信的传说。但是,私有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发生的涂山会盟是禹借部落首领之位,把公有财产私有化的开始,但并不是私有制国家在此出现;而到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的“钧石之享”,则是确立私有权力的标志,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私有制国家出现的雏形,战有扈氏,传位太康等,使“家天下”制度完全确立。
在战国以前的史书中,从不称夏禹,只称禹,大禹,帝禹;而称启为“夏启、夏后启”。这种区别不是疏忽,正是古人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公有制、私有制)的真正含义的认识。开始居大夏的是启,子孙虽然迁居,但夏的名称仍沿袭不改。
Ⅱ 光伏下游龙头股票
光伏下游主要看两类企业,一是光伏设备,比如上机数控、晶盛机电、金博股份等。二是HJT设备,比如金辰股份、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等。对于下游的光伏设备,主要是技术与扩产双驱动,设备龙头企业最为受益。
1、光伏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从硅料,到硅片、到电池,到组件,最后到电站等环节,而光伏设备主要集中在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环节。
2、较长的产业链涉及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多,在行业降本提效诉求下,技术迭代和扩产节奏加速,设备端最为受益。
3、电池片设备,N 型产业化提速,需求迎来放量。 其中HJT 制作工艺流程大幅简化,目前国内试产及量产线基本实现了HJT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尤其通威股份是国产化设备的试金石。 4、从目前量产线的招标设备情况看,国内的捷佳伟创、迈为股份、钧石能源及理想万里晖等厂商的关键设备布局基本完善,成为入局的核心设备供应商。
拓展资料
光伏板块的下跌,一个主因素是近期组件价格出现小幅调整,引起市场对需求的担心。叠加短期光伏板块涨幅过多,导致获利盘有抛售的需求,就出现了一定的回调。 不过对光伏板块来说,即便短期有波动,但中长期的机会还是比较好的,值得重点关注。主要有三个原因:①是政策上,碳达峰碳中和线路图已经很明确了,国家规划有新能源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是必须要完成的。 ②是看执行上,国内主要以大基地、整县项目为核心,发展新能源,光伏需求增加。③是看国外,主要是经济性与双碳目标共同驱动,需求有望持续高速增长,这点多说两句。
Ⅲ 夏朝是谁建立的真有这个朝代吗有什么证据
首先夏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但在关于夏是谁建立的问题上现在有两个观点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与颍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城——王城岗,是禹都阳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龙山时期的城,于是推断:“我们尊敬的大禹,当年很可能曾经在这里走来走去,而且住在这里。”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发现了一个夏代初期遗址,也具有都城规模。学者们用碳14测年法,得到了这两个遗址始建范围: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说,夏的初年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夏确切开始于何年,仍不知道。从考古推测,王城岗和禹州店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间,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考古发现只是推断了夏朝建立的时间,而确切的建立者是谁呢?断代工程并未考证和说明。
一、支持“夏”是由禹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朱绍侯先生认为:“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通过禅让继承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职位——天子。禹通过“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使居民“降丘宅土”,使物质生产大力发展,为其部落公有权力私有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孔子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通”。韩非子:“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禹得到民众拥护,称其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确立了王权。禹治水功绩也被夸大,其统治下的国土被称为“禹迹”,这充分说明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也反映了王权的烙印。
其后,大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有继续“征伐三苗”,取得“夏后”地位。在取得王权后,在嵩阳建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城)建都,之后,对不服从的部落进行了打击,杀防风氏。为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称之为“涂山之会”,是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大都转化为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死后,子启继位。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伯益与启争夺王位,《竹书纪年》中所说:“益干启位,启杀之。”西方的有扈氏更是起兵反抗,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海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要“剿绝其命”,双方大战于甘(河南洛阳市西),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至此,启排除干扰,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从此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为了使世袭制王权为众多诸侯所承认,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石之享”,这是继“涂山会盟”之后的又一重要朝会。这一朝会“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到此完全确定了。
而传统中的禹铸“九鼎”,划“九州”,由于缺乏可靠的文物证据,只能推测其为传说而已,在此,朱先生未把传说作为禹确立政权的象征或标志。
二、夏朝是启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中,(陕西人民出版社,赵文润主编)在“夏朝的建立”这部分内容里,作者赵文润先生对国家的概念作了三方面的概括:(一)国家赖以存在的地域规模大体稳定;(二)经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最高统治集团;(三)这一集团使赋予他权力的居民成为被统治者并向居民征收贡赋。
赵先生认为,“大禹治水”,“使黄河中下游形成一个先进的经济共同体雏形。”
在“禅让制”的权力交接过程中,“禹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卒,禹又以伯益为继承人。禹崩,禹子启贤,而益威望不够,于是诸部落酋长以启为天子。中原部落联盟酋长一职由禅让变为父死子继,这是把一国变成一家私有的开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诞生的标志。
显然,赵先生认为,禹传子位,并非禹本意,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仍未将一国据为己有,而推举的皋陶早卒,伯益威望才能又不及启,启才轻而易举取得王位,从此,原始社会“公天下”的历史结束,是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夏朝理应是“启”建立的。
而“涂山会盟”,划“九州”,铸“九鼎”,征讨三苗,杀防风氏,仍是处在公有权力、私有权力交接期,其部落权力代表的性质还未根本改变。但是,启大战有扈氏于甘,战前启召六卿誓师,威胁说:“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祭汝!”有扈氏战败,被降为奴隶。六卿之人,本为同盟者,此时被驱使参与镇压有扈,降为夏启臣仆。启又在阳翟之南钧台大享诸侯,史称“钧石之享”,其权力真正归私有,这正是私有制成熟的标志。为维护私有权力,启开始设代表国家的暴力工具:监狱、刑法等以维护巩固其私有权力,于是真正的私有制的国家便产生了。
在《中国通史》(第一册,范文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十月版)中,范文澜先生亦认为“夏朝”是从启开始的。
因为照《礼记·礼运篇》所说,禹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以后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禹不需废“禅让”制度,他是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小康时代应是从“启”开始。
《礼运篇》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因,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骂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从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瓦解,到世袭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说明,到禹时,私有财产制度已基本成熟。在《礼运篇》中说禹时财产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是比较可信的传说。但是,私有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发生的涂山会盟是禹借部落首领之位,把公有财产私有化的开始,但并不是私有制国家在此出现;而到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的“钧石之享”,则是确立私有权力的标志,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私有制国家出现的雏形,战有扈氏,传位太康等,使“家天下”制度完全确立。
在战国以前的史书中,从不称夏禹,只称禹,大禹,帝禹;而称启为“夏启、夏后启”。这种区别不是疏忽,正是古人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公有制、私有制)的真正含义的认识。开始居大夏的是启,子孙虽然迁居,但夏的名称仍沿袭不改。
Ⅳ 司法部,司法局清理后的行政许可项目有哪些
首先夏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但在关于夏是谁建立的问题上现在有两个观点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与颍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城——王城岗,是禹都阳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龙山时期的城,于是推断:“我们尊敬的大禹,当年很可能曾经在这里走来走去,而且住在这里。”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发现了一个夏代初期遗址,也具有都城规模。学者们用碳14测年法,得到了这两个遗址始建范围: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说,夏的初年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夏确切开始于何年,仍不知道。从考古推测,王城岗和禹州店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间,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考古发现只是推断了夏朝建立的时间,而确切的建立者是谁呢?断代工程并未考证和说明。
一、支持“夏”是由禹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朱绍侯先生认为:“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通过禅让继承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职位——天子。禹通过“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使居民“降丘宅土”,使物质生产大力发展,为其部落公有权力私有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孔子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通”。韩非子:“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禹得到民众拥护,称其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确立了王权。禹治水功绩也被夸大,其统治下的国土被称为“禹迹”,这充分说明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也反映了王权的烙印。
其后,大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有继续“征伐三苗”,取得“夏后”地位。在取得王权后,在嵩阳建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城)建都,之后,对不服从的部落进行了打击,杀防风氏。为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称之为“涂山之会”,是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大都转化为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死后,子启继位。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伯益与启争夺王位,《竹书纪年》中所说:“益干启位,启杀之。”西方的有扈氏更是起兵反抗,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海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要“剿绝其命”,双方大战于甘(河南洛阳市西),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至此,启排除干扰,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从此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为了使世袭制王权为众多诸侯所承认,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石之享”,这是继“涂山会盟”之后的又一重要朝会。这一朝会“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到此完全确定了。
而传统中的禹铸“九鼎”,划“九州”,由于缺乏可靠的文物证据,只能推测其为传说而已,在此,朱先生未把传说作为禹确立政权的象征或标志。
二、夏朝是启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中,(陕西人民出版社,赵文润主编)在“夏朝的建立”这部分内容里,作者赵文润先生对国家的概念作了三方面的概括:(一)国家赖以存在的地域规模大体稳定;(二)经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最高统治集团;(三)这一集团使赋予他权力的居民成为被统治者并向居民征收贡赋。
赵先生认为,“大禹治水”,“使黄河中下游形成一个先进的经济共同体雏形。”
在“禅让制”的权力交接过程中,“禹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卒,禹又以伯益为继承人。禹崩,禹子启贤,而益威望不够,于是诸部落酋长以启为天子。中原部落联盟酋长一职由禅让变为父死子继,这是把一国变成一家私有的开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诞生的标志。
显然,赵先生认为,禹传子位,并非禹本意,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仍未将一国据为己有,而推举的皋陶早卒,伯益威望才能又不及启,启才轻而易举取得王位,从此,原始社会“公天下”的历史结束,是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夏朝理应是“启”建立的。
而“涂山会盟”,划“九州”,铸“九鼎”,征讨三苗,杀防风氏,仍是处在公有权力、私有权力交接期,其部落权力代表的性质还未根本改变。但是,启大战有扈氏于甘,战前启召六卿誓师,威胁说:“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祭汝!”有扈氏战败,被降为奴隶。六卿之人,本为同盟者,此时被驱使参与镇压有扈,降为夏启臣仆。启又在阳翟之南钧台大享诸侯,史称“钧石之享”,其权力真正归私有,这正是私有制成熟的标志。为维护私有权力,启开始设代表国家的暴力工具:监狱、刑法等以维护巩固其私有权力,于是真正的私有制的国家便产生了。
在《中国通史》(第一册,范文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十月版)中,范文澜先生亦认为“夏朝”是从启开始的。
因为照《礼记·礼运篇》所说,禹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以后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禹不需废“禅让”制度,他是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小康时代应是从“启”开始。
《礼运篇》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因,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骂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从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瓦解,到世袭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说明,到禹时,私有财产制度已基本成熟。在《礼运篇》中说禹时财产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是比较可信的传说。但是,私有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发生的涂山会盟是禹借部落首领之位,把公有财产私有化的开始,但并不是私有制国家在此出现;而到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的“钧石之享”,则是确立私有权力的标志,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私有制国家出现的雏形,战有扈氏,传位太康等,使“家天下”制度完全确立。
在战国以前的史书中,从不称夏禹,只称禹,大禹,帝禹;而称启为“夏启、夏后启”。这种区别不是疏忽,正是古人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公有制、私有制)的真正含义的认识。开始居大夏的是启,子孙虽然迁居,但夏的名称仍沿袭不改。
回答者:龙驾云裳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8-11 10:48
有的.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约400年,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禅让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Ⅳ 煤炭上市公司龙头有哪些
山煤国际600546:龙头股
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8.27亿,同比增长-29.52%,近五年复合增长为28.02%;每股收益0.4200元。公司是山煤集团唯一上市平台,山西省唯一一家拥有煤炭出口专营权的煤炭企业;公司与钧石(中国)合作投资异质结电池项目,拟共同建设总规模10GW的异质结电池生产线项目,布局光伏电池生产。
当前市值205.18亿。10月22日消息,山煤国际开盘报10.94元,截至15点收盘,该股跌5.91%报10.35元。
陕西黑猫601015:龙头股
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78亿,同比增长866.05%,近三年复合增长为-7.52%;每股收益0.1700元。公司“年产48万吨尿素项目”进一步利用焦炉煤气制LNG联产甲醇后剩余的氢气、烟道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生产尿素,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产品因较低的成本具有较大竞争优势。
10月22日消息,陕西黑猫开盘报价7.75元,收盘于7.65元,跌3.04%。当日最高价7.94元,最低达7.6元,总市值156.25亿。
中国神华601088:龙头股
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391.7亿,同比增长-9.43%,近五年复合增长为14.6%;每股收益1.9700元。全球第一大煤炭上市公司,拥有优质煤炭资源。
拓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章第五节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公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基本类型
股票型上市公司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5)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6)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债券型上市公司
(1)已经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2)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
(3)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4)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债券发行的条件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第八十一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
Ⅵ 谁建立了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首先夏在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但在关于夏是谁建立的问题上现在有两个观点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与颍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城——王城岗,是禹都阳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龙山时期的城,于是推断:“我们尊敬的大禹,当年很可能曾经在这里走来走去,而且住在这里。”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发现了一个夏代初期遗址,也具有都城规模。学者们用碳14测年法,得到了这两个遗址始建范围: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说,夏的初年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夏确切开始于何年,仍不知道。从考古推测,王城岗和禹州店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间,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考古发现只是推断了夏朝建立的时间,而确切的建立者是谁呢?断代工程并未考证和说明。 一、支持“夏”是由禹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朱绍侯先生认为:“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通过禅让继承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职位——天子。禹通过“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使居民“降丘宅土”,使物质生产大力发展,为其部落公有权力私有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孔子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通”。韩非子:“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禹得到民众拥护,称其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确立了王权。禹治水功绩也被夸大,其统治下的国土被称为“禹迹”,这充分说明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也反映了王权的烙印。 其后,大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有继续“征伐三苗”,取得“夏后”地位。在取得王权后,在嵩阳建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城)建都,之后,对不服从的部落进行了打击,杀防风氏。为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称之为“涂山之会”,是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大都转化为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死后,子启继位。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伯益与启争夺王位,《竹书纪年》中所说:“益干启位,启杀之。”西方的有扈氏更是起兵反抗,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海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要“剿绝其命”,双方大战于甘(河南洛阳市西),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至此,启排除干扰,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从此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为了使世袭制王权为众多诸侯所承认,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石之享”,这是继“涂山会盟”之后的又一重要朝会。这一朝会“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到此完全确定了。 而传统中的禹铸“九鼎”,划“九州”,由于缺乏可靠的文物证据,只能推测其为传说而已,在此,朱先生未把传说作为禹确立政权的象征或标志。 二、夏朝是启建立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中,(陕西人民出版社,赵文润主编)在“夏朝的建立”这部分内容里,作者赵文润先生对国家的概念作了三方面的概括:(一)国家赖以存在的地域规模大体稳定;(二)经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最高统治集团;(三)这一集团使赋予他权力的居民成为被统治者并向居民征收贡赋。 赵先生认为,“大禹治水”,“使黄河中下游形成一个先进的经济共同体雏形。” 在“禅让制”的权力交接过程中,“禹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卒,禹又以伯益为继承人。禹崩,禹子启贤,而益威望不够,于是诸部落酋长以启为天子。中原部落联盟酋长一职由禅让变为父死子继,这是把一国变成一家私有的开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诞生的标志。 显然,赵先生认为,禹传子位,并非禹本意,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仍未将一国据为己有,而推举的皋陶早卒,伯益威望才能又不及启,启才轻而易举取得王位,从此,原始社会“公天下”的历史结束,是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夏朝理应是“启”建立的。 而“涂山会盟”,划“九州”,铸“九鼎”,征讨三苗,杀防风氏,仍是处在公有权力、私有权力交接期,其部落权力代表的性质还未根本改变。但是,启大战有扈氏于甘,战前启召六卿誓师,威胁说:“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祭汝!”有扈氏战败,被降为奴隶。六卿之人,本为同盟者,此时被驱使参与镇压有扈,降为夏启臣仆。启又在阳翟之南钧台大享诸侯,史称“钧石之享”,其权力真正归私有,这正是私有制成熟的标志。为维护私有权力,启开始设代表国家的暴力工具:监狱、刑法等以维护巩固其私有权力,于是真正的私有制的国家便产生了。 在《中国通史》(第一册,范文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十月版)中,范文澜先生亦认为“夏朝”是从启开始的。 因为照《礼记·礼运篇》所说,禹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禹以后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禹不需废“禅让”制度,他是大同时代最后的大酋长。小康时代应是从“启”开始。 《礼运篇》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因,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骂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从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瓦解,到世袭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说明,到禹时,私有财产制度已基本成熟。在《礼运篇》中说禹时财产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是比较可信的传说。但是,私有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发生的涂山会盟是禹借部落首领之位,把公有财产私有化的开始,但并不是私有制国家在此出现;而到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的“钧石之享”,则是确立私有权力的标志,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私有制国家出现的雏形,战有扈氏,传位太康等,使“家天下”制度完全确立。 在战国以前的史书中,从不称夏禹,只称禹,大禹,帝禹;而称启为“夏启、夏后启”。这种区别不是疏忽,正是古人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公有制、私有制)的真正含义的认识。开始居大夏的是启,子孙虽然迁居,但夏的名称仍沿袭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