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股票董事
简介: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沈阳市体改委体改发[1993]47号文批准,于1993年6月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东北大学下属的两家公司:沈阳东大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6月进行股份制改造,于1996年6月18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8年3月11日,公司办理完成了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股份登记手续。合并完成后,东软集团法人资格注销,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并入本公司,本公司作为合并方依法存续。 2008年5月30日,公司200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名称由"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月8日,公司名称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28日,公司名称由“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积仁
成立时间:1991-06-17
注册资本:124266.825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10100402001491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公司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新秀街2号
『贰』 刘积仁的介绍
刘积仁,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缔造者与见证者之一,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也是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的创办者。作为东软集团董事长,他领导着2万名员工,2007年营收达到33.5亿元,其国际业务已经占公司整体业务的30%,其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占中国离岸外包总收入的6.7%。
『叁』 东软集团的管理层
刘积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王勇峰总裁
Klaus Michael Zimmer(克劳斯·迈克尔·西曼)高级副总裁
陈锡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卢朝霞高级副总裁
张霞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
王经锡高级副总裁
张晓鸥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李军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王楠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肆』 东软集团股票代码多少
600718,你是新手吗找个代码都不知道?
『伍』 东软集团的发展历程
从在大学校园教室里开始创业到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东软来自于大学,为了寻求“架设软件 研究与应用桥梁”的梦想开始创业。
1991年,东软创立于中国东北大学;
1996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2001年,在中国众多的行业领域获得领先的市场份额,向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发展;
200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
2008年,东软集团整体上市计划完成。经过17年的努力,如今,东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1988年年初,东北工学院教授刘积仁博士与两名青年教师,以3万元科研经费,3台286计算机创建了“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室”。
1989年,以研究室为依托,与日本ALPINE株式会社开展业务合作,尝试技术出口和软件委托开发业务(软件外包),日本ALPINE株式会社也成为东软第一个国际客户。
1990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成立,并提出 “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桥梁”的口号。
1991年,“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OPENSOFT)系统开发公司”成立;与日本ALPINE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
1992年,“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合并,成立“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工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更名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该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5年,中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东大软件园”正式奠基和投入建设,并被批准为第一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入东软,东软开始进入CT等医疗系统领域。
1996年,东软与东芝合资成立“东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6月18日,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1998年,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东软集团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宝钢东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东软软件园(大连园区)投入建设。
1999年,东大软件园(大连园区)投入使用;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T-C2000系列CT机通过CE认证。
2000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开始投入建设;东软香港公司成立;东软美国公司成立;东软通过ISO9001:2000版认证。
2001年,东软实施品牌整合战略,统一“东软/Neusoft”品牌;“东大阿尔派”更名为“东软股份”;东软日本公司成立;东软股份成为中国首家通过CMM 3级评估的软件企业。
2002年,东软信息学院南海学院、成都学院先后投入建设和运营;东软通过CMM5级评估,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CMM5评估的软件企业。
2003年,东软集团完成战略重组;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东软磁共振产品通过CE认证。
2004年,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东软通过CMMI5评估,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CMMI5级评估的软件企业;东北大学独立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成立;飞利浦投资东软集团,成为东软集团的战略投资者。
2005年,东软集团公布新标识,倡导Beyond Technology的品牌主张;东软与飞利浦联合东北大学和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共同投资成立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6年,SAP、Intel先后投资东软,成为东软战略投资者。“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进入BPO业务领域。
2007年,东软第四次入围“全球IT服务100强”榜单,并荣登“亚洲新兴外包十强”榜首;在IAOP公布的“2007年全球外包100强”名单中,东软首次进入前25强行列,成为全球25家最优秀的外包提供商中唯一的中国公司;东软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在沈阳东软软件园奠基;东软被CCTV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佳雇主。东软股份关于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有限公司的方案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组委员会有条件审核通过,这意味着东软集团整体上市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并开始实施。
2008年,东软集团完成整体上市计划,并发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通过PCMM ML3评估,成为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中国软件公司;东软软件园大连河口园区、南京研发基地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9年,东软欧洲公司成立;东软正式向全球发布其三款旗舰新品NeuViz 16多层螺旋CT、Sparkler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Neulife直线加速器治疗系统。PET,NeuViz 16、Sparkler 1.5T填补中国空白;东软上海软件研发基地在上海奠基。东软广州、天津软件研发基地,相继开工建设;东软与芬兰Sesca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收购其拥有的从事高端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业务;东软推出“熙康”健康管理服务业务,正式进军健康管理服务领域;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当选“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0年东软获"2010年度上市公司董事会奖"(上海证券交易所)
东软成为新认定方法下首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东软跻身"全球软件提供商100强"榜单并荣登"中国软件提供商100强"榜首(普华永道)
东软入选2010年全球最受赏识的知识型企业(MAKE)报告中信息技术--外包行业排名
2011年东软第五次入围"全球外包100强”排名,并成为榜单中最领先的中国公司(IAOP)
2011年东软第七次入围“全球服务100强”排名以及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排名(Global Services杂志)
2011年东软荣获“2011年中国最佳雇主”奖和“2011年亚太地区最佳雇主”奖(怡安翰威特)
『陆』 东软集团的主要荣誉
东软获得“2006CCTV年度雇主”称号(中央电视台)东软连续获得“中国杰出创新企业奖”和“中国IT创新企业奖”(《计算机世界》、《IT经理世界》杂志)
东软获得“2008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公益企业奖”、“2008中国信息产业年度高成长性企业”称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
东软入选“2008年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和《环球企业家》杂志)
东软连续进入“全球外包100强”榜单,并于2007年进入25强,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外包公司之一。2009年,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作为首位中国人入选“外包名人堂”名单(国际外包专业委员会)
东软连续进入“全球IT服务100强”榜单,蝉联“亚洲新兴市场外包十强”榜首,并于2009年入围全球“最佳表现IT服务提供商10强”和“人力资本发展10强”榜单(美国《全球外包》杂志和“全球外包服务咨询公司”)
东软入选“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百强”榜单(证券时报)
东软入选央视评选的”60年60品牌”榜单(CCTV)
东软获得“2009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称号(前程无忧)
东软获得“中国最佳客户服务”和“中国最佳外包服务商”称号(中国服务贸易协会)
东软入选“Chinasourcing 2009年度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最佳实践TOP50” 榜单(中国外包网)
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成功入选“2009年度10位全球外包杰出人物”称号(亚太总裁协会)
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入选“200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CCTV)
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财富》(中文版))
东软获得 “辉煌十年卓越企业”奖;东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获得“辉煌十年领袖人物”奖
东软入选由Teleos和The KNOW Network联合发起的2010年全球最受赏识的知识型企业,并在2010年亚洲最受赏识的知识型企业研究报告中被提名。
『柒』 东软集团董事长是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 ,1955年8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80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1986年赴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计算机系统国家实验室留学,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33岁时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并购,全球并购,不同行业并购,这是东软在今年干的最多的事情。刘积仁,东软的董事长,这个喜欢下属称呼自己为“刘老师”的大学教授,其儒雅的气质为人所津津乐道,却在今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扮演的是中国软件行业全球化进程当中“凶猛”的并购者。也许正因为此,刘积仁入围了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奖——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潜伏从3万元做成市值200亿12月16日,北京,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年度人物录制现场。刘积仁前一天刚从国外飞回来,在美国的三天时间里签订了三份并购协议,略显憔悴。在主持人对前四位企业家轮番访谈的近一个小时时间里,压轴的刘积仁一直站着候场。作为国内最大的IT解决方案和离岸软件服务外包提供商,东软在软件外包行业的头把交椅上已经做了很多年,去年实现整体上市后更是成为中国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专业化软件企业,截至今年,全国共有2亿人在使用东软的社保结算系统,1.2亿人在使用东软的电信计费系统,用刘积仁的话来说就是,“你在北京打一下手机有30%的可能用到了我们的软件,缴纳社保则有50%的可能”。刘积仁是在1991年在一片“教授应不应该下海”的争议声中创办东软。“当时我们租用了东北大学工学院一间半教室作为研究室,全部家当只有3台电脑3个人和3万块钱。”刘积仁在回忆东软创业初期的时候反复提及那时自己并不想把东软当做一家企业来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头衔都是研究所的所长,也不想把东软叫做公司”,教授出身的刘积仁“本能”地抗拒着“经理”、“利润”这些企业化的用词。所以,从当初的3万元到2008年市值200亿元的上市公司,18年间万倍的增长,而这期间东软和刘积仁却有意无意地保持了低调。对于东软经常被媒体拿来跟微软做比较,刘积仁认为两家公司是行驶在两条轨道上的火车,“而且在我退休之前也没有这个信心去赶上微软”。转型由做软件转向“软硬兼施”东软与微软虽有类似,但确实不同,尤其是在2004年之后。在那之前,东软专注“写软件”,与微软的差别只是把软件写给谁用。2004年,东软与飞利浦对半出资设立医疗器械公司,开始“造硬件”。刘积仁也一度被外界归为“机会主义者”。刘积仁倒也乐得承认,“企业家要是眼前的好机会都不去抓住,那怎么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技术和创新以及对质量的苛求始终是我们的一套主线,无论是软件产品还是硬件产品。”刘积仁举了个例子,当时东软生产出第一台国产CT机的时候,一家跨国医械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诫山东一家医院的黄姓院长,“不要做民族品牌的受害者”。不过刘积仁拍着胸脯的保证让黄院长决定一试,结果没有“受害者”,只有“受益者”。就在医械仪器打开国内医疗市场的同时,东软的软件也迅速跟进,“我们的软件让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通过一整套系统管理你自己的健康”。在8月底沈阳东软总部的一次技术大会上,刘积仁站在一块大屏幕前向台下的专家、员工和记者叙述东软今后“软硬兼施”的未来,40分钟的演讲完全脱稿,只是描绘一幅炫目的技术蓝图,恍惚间让人想起比尔·盖茨或是乔布斯。并购中国制造有优势与这些世界IT巨头相同的是,刘积仁也在带领着自己的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东软的全球化第一步就是并购。当被问到这一年之中哪一天最值得纪念时,刘积仁脱口而出,2009年10月8日,“我们在这一天一口气收购了芬兰的三家手机软件设计公司”。在刘积仁看来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并购,而是预示着东软全球化整合拉开序幕。“经济危机为我们的海外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今年是企业全球化的关键窗口期”,刘积仁对东软的全球化进程显得信心十足,“与印度等其它国家的软件公司比起来,我们的软件企业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中国制造,东软就是要把软件和制造业相结合,就像我们在医疗业务这块做的这样。”也因此,12月16日在经济年度人物录制过程的结尾,当被要求写下心目中三位中国近十年来的商业领袖时,刘积仁写下了海尔的张瑞敏,“是他树起了中国制造的好名声”,另外两位刘积仁写的是柳传志和马云,联想和阿里巴巴都堪称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典范,这也表明刘积仁内心对东软全球化的急迫与愿景。“在东软沈阳园区当中有个湖,看上去正好是个中国地图的形状”,刘积仁跟记者开玩笑,“当初要是有点远见,就应该改成世界地图的形状。”
『捌』 东软集团 所有人 归属
股份制集团企业,没有属不属谁的,谁股份多谁说了算呗~
董事长:刘积仁
东北大学、宝钢、阿尔派、东芝、飞利浦都有股份。
『玖』 东软集团股吧
一、东软集团是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是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0718。公司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开发的各种软件已被广泛运用于工程、电力、电信、房地产、工厂设计等行业,软件的商品化率是国内最高的。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与服务。
二、2018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
三、公司业务 面向行业客户,我们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业务快速发展的不同需求。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以及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四、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提供车载信息产品、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和IT产品等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服务。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我们开发并提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1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其中CT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生产CT的国家。
五、我们不仅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其主要产品CT、MRI、X-ray、超声及多参数监护仪等产品系列相继通过了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产品销往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设备安装,拥有客户5000余家。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IT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 其中,在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东软面向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CallCenter、ITHelpDesk、ApplicationSupport以及HRoutsourcing、Webcontentsmanagement等Back-office外包服务。涉及IT、教育、政府、通信、互联网、制造、个人消费品等众多行业领域。
六、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我们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人力资源构成 围绕客户和市场需求,东软构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人力资源队伍,东软拥有员工20000多人,分布于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与平台及服务等各专业领域。 持续的人力资源发展 为了推动软件产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享IT人力资源,东软先后于2000-2003年在大连、南海和成都建立了3所IT大学。三所学校在校学生25000人。
七、这为东软及其客户、合作伙伴持续性地获得专业化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为高校、学生、企业等提供全面的IT培训解决方案,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IT人才为目标、以助力I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东软在沈阳、大连、南京等地建立了分布式的实训基地,现有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余人培训。
『拾』 东软集团老总刘积仁的简介!
以前是东北大学的一个教授 计算机的博士 后来带领学生创业
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也是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的创办者。作为东软集团董事长
1955年8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80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1986年赴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计算机系统国家实验室留学。他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33岁时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他如今身兼多职:全国政协委员,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东北大学副校长,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
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成立,刘积仁刚从国外回来满怀雄心加入研究室,但现实令人绝望:一间半的研究室房间,三台破电脑,经费是一穷二白。当时刘积仁还拉不下脸来做企业,所以刘积仁的第一个目标不是做商业,而是试图做一个技术转移中心,口号是“架设学校研究与社会应用的桥梁”。结果在一段时间之后,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企业活得好的都没有几个,自己都没有钱,谁还能给刘积仁钱花。而且都拼命做短线,所以后来就迫使刘积仁自己试图成立这样一家有长远理想的公司,把刘积仁自己的技术转移给这家公司,然后自己慢慢做起来。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钱,做了一段时间刘积仁很沮丧。尽管刘积仁是留美博士,33岁从讲师直接提升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但刘积仁还是没有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天,学校通知刘积仁开会,说是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到中国考
人物近照(12张)察,希望找到一个研究团体承接汽车内部的软件系统,与东北大学在机电一体化方面进行合作。刘积仁作为其中一个代表像其他人一样做了发言。刘积仁谈了对这个研究计划的一些看法,当时让日本人为之一振,他们认为刘积仁的发言是前所未闻的。会谈之后,日本人就说想和刘积仁合作,想让刘积仁去日本讲讲这个题目。刘积仁很尴尬地告诉他没有钱,连机票钱都没有。于是,他们全程买单,请刘积仁到日本讲这个课题。这次日本之行促成了东北大学与阿尔派的合作。这是刘积仁们东软迈出的第一步。当看到阿尔派有合作意向时,谈到开发经费,刘积仁咬着牙开了一个天价──30万美元。没想到对方一口答应,倒让刘积仁有些措手不及。其实那时刘积仁们公司设备不行,人也没有几个,能表现的就是刘积仁们的科研能力;其次是创业的饥饿感与激情,一群教授被人骂做不正经,还没日没夜地干。刘积仁坚持要诚实。刘积仁跟日本人合作的时候,没有钱就是没有钱,哪里不行就是不行。阿尔派的人质疑刘积仁们,说刘积仁们不会经营,刘积仁很坦白地说,刘积仁们是大学教授,确实不行。刘积仁不喜欢过分地夸张。
出席活动会议(20张)学者和搞企业的人本质上是没有大的不同的。比如说成就感,你要当教授就要想你怎么最快地当上教授;如果对照企业来说,就是你经营成长的速度和营业额。其实刘积仁开始并不是很情愿做企业,心理上还是很排斥的。这种心理体现在最初成立的实体叫东大阿尔派软件研究所,而不称其为公司。但在注册时,不是公司就不能注册,这时刘积仁才很不情愿地在研究所后面加了一个括号──加上“有限公司”。但真正用的时候却很少把那个括号加上去。 而刘积仁一直是做学术,做研究的,现在为赚钱而开公司,坦白讲自责的心理很重。而且创业之初,刘积仁除了研发之外几乎什么都不懂。比如不懂财务,会计说“这台设备今年值一万,明年只能当五千算”的折旧道理,刘积仁总是不明白。为了搞明白那五千元到底哪儿去了,刘积仁翻了很多本财务书籍。刘积仁当时的想法是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吃饱。当时没有人相信东北大学、沈阳人可以搞软件。为了建立形象,刘积仁不得不在北京、上海建立办事处。别人问刘积仁们是哪里的公司,刘积仁吞吞吐吐地说刘积仁们是北京或上海来的。 员工大多数都刚刚大学毕业,训练时间很短。刘积仁对这些年轻人没有什么要求,唯一的要求是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浪费。刘积仁给每个人发几千元,让他们住三星级以下的宾馆,买辆自行车从早到晚拜访客户。并将客户的名单制成表单,哪些是拜访过的、哪些是有潜力的需要公关,都一一标注。这个经验很快在这些年轻人中自发复制并形成标准。 东软集团现在的市值大概在150亿左右,高的时候可能是200多亿,东北大学在其中至少拥有30亿的资产。大学投资一个企业能够拿到这么多资产是相当罕见的一件事情。当现在有几十亿的财富贡献给东北大学的时候,当初指责刘积仁的声音一点都没有了。几年前,学校让长期“不务正业”的刘积仁回去述职的时候,热讽冷嘲都不见了,他意外地获得中层以上干部几十次经久不息的掌声。
编辑本段投身教育
当人们都开始做外包的时候,刘积仁决定重返校园,投身教育领域。2000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立,2001年东软又在广东南海、两年后在四川成都分别成立了软件学院,完成了全国的布局。到2004年,这3所学院已经拥有2万名学生,除了满足东软自身的需要之外,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软件人才。 刘积仁参加“解决方案的融合之道”会议
表面上看,教育虽然被单列为东软的一大业务部门,但是短期内并不能给东软带来多少利润。而且,东软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非常之大:以大连信息学院为例,校园建筑面积多达35万平方米,30多个专职的外教,所有的楼都装有空调,90%的教室都有投影,校园内遍布的3万多个无线热点,所有这些条件即使与重点大学相比也毫不逊色。公司内部很多人对刘积仁的决定感到不解,甚至说他陷入了“校园情结”当中。 实际上早在1995年以前,刘积仁陪国家领导人到印度和爱尔兰考察了一圈之后,就已经对中国软件人才的缺乏有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为了保证人才的充足供应,东软就曾经采取与东北大学合作定制毕业生的方式。因此,他觉得教育是打通整个中国软件产业链的关键所在,如今软件外包行业出现的“人才荒”也证实了他当初的判断。在这里,艺术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单个颜色好看或者不好看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整体的最终效果。而办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别人办教育就是为了教书育人,而刘积仁办教育的思路则有所不同——办教育本身虽然赚钱有限,但是如果和东软的业务核心软件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东软的品牌,还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刘积仁认为把学校看成是客户,是跟客户之间搭建的一个更好的桥梁。通过这种途径,刘积仁把教育作为东软搭建的一个平台,成为公司整个业务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与东软合作也都是看重了东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能力。在他看来,搞教育是自己的理想,但现在也绝对是个商业意义上的重大的机会。数字医疗和教育这两块看似与软件不相关的东西,已经成为东软的两大新业务和未来的重要竞争力。2004年6月,东软就要迎来自己的15岁生日,这家曾经被人们说成不知道“我是谁”的公司,却极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员工超万人的国内软件企业。他觉得今天的东软依旧不能做微软,但是至少可以向IBM学习,做一个SolutionProvider(解决方案提供商)。 2005年,由于与东软的解决方案定位冲突,刘积仁将6年前收购的财务软件公司金算盘出售。在刘积仁看来,做什么不做什么,抓什么机会放弃什么诱惑,在执著和投机之间,关键还是看自己的整体感。
的确,过去18年,刘积仁领导下的东软走的是一条非常独特的道路:在软件还卖不出价钱的年代,即提出了将软件与产品工程相结合的概念,将东软的软件植入全球各大品牌的汽车音响、手机乃至医院的CT机中;很早就打入了日本市场,实现了中国软件企业的跨国经营;很早预见到中国软件业的人才瓶颈,率先在大连、成都和北海开办东软信息工程学院培养软件人才......刘积仁的这些行动,在当时都让人看不懂,也无法理解,但是在几年后却让人恍然大悟。
出席活动(8张)作为刘积仁的好朋友,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见证了东软的成长过程,他每次来中国,或者刘积仁去日本,两人都会做深入的交流。大前研一对刘积仁提出的“超越技术”的理念颇为欣赏:“正如刘积仁所说,超越技术,就是营造一个能达到共赢的‘生态系统’,这是我从事管理咨询35年来在任何一本商业书籍中都不曾见到过的创新理念。”据说每次刘积仁出去见客户的时候,他都会很直接地说:“你看,我能给你带来这些价值,你能给我带来哪些价值?” 在经济危机肆虐、企业抱团过冬的2009年,刘积仁却做了几件大事:东软成立了欧洲公司,加大了在美国的拓展力度。在尝试收购国内软件外包领域排名第二的大连华信未果之后,东软果断地收购了芬兰Sesca公司旗下的3家手机软件公司100%的股份,预计最多耗资1200万欧元。 东软在大连新建的软件园坐落在两座小山上,中间由一座桥梁相连,灰褐色的石头外墙,加上圆顶的建筑群,就像一座座城堡,这也是刘积仁的创意。在过去的岁月里,他没有走过寻常路;未来,他还将带领东软继续这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