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集团股票
1. 都说粟裕大将带出来的部队在华野中是绝对的主力,事实究竟如何
粟裕大将带出来的部队确实是华野中的主力。
华东野战军是新四军和山东留守的部队整合所形成的一支部队,是五大野战军中,人数仅次东北野战军的存在,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歼敌245万,处于第一;歼灭国民党正规军775万,华野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国民党正规军基本是精锐部队,华东野战军为新中国建立是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解放战争初,华东有华中与山东野战军,1947年,华中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共有14个主力步兵军,有4大主力军,是绝对主力,历次都表现的很出色。
24军(第六纵队),前身是新四军第2团,团长是王必成,抗日战争胜利,改称华中第六纵队,1947年,华野成立,依然是第六纵队。在围歼国民党74军的战斗中,发挥亮眼,攻占74师师部,击毙张灵甫。
2. 华野鲁中南纵队
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
1948年7月,华东军区将鲁中南军区各分区基干团组成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傅秋涛兼任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归山东兵团指挥。
1948年9月,鲁中南纵队主力部队参加济南战役,4个团加入攻城西集团,协同兄弟部队攻克商埠。另4个团加入打援集团,于官桥至滕县间打援,保障了济南战役的胜利。
10月,鲁中南纵队所属部队进行整编,钱钧任司令员,张雄任政治委员,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第46、第47师,共6个团1.4万人。属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建制。
在淮海战役中,鲁中南纵队先在郊城歼灭国军山东省保安旅3000余人;继而又在徐州东南、徐州南会同兄弟部队,阻击徐州国军东援黄百韬兵团、南援黄维兵团以及追击合围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先后歼灭国军2万余人。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鲁中南纵队与济南起义的国民党吴化文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治委员,杨友伯、胡大荣任副军长,张雄任副政治委员,孔繁彬任政治部主任。
3. 华东野战军十三纵战史
13纵(31军)。13纵作为一个华野最后成立的野战纵队(那些无数字番号的纵队不算的话),能够挤进前十名,与其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中的表现是离不开的。本来13纵是大家最看不上的小弟弟,结果却一仗成名,到后来的战斗力绝对超过2纵和7纵,只不过成名太晚,综合排十大主力最后却绝对不是战斗力排最后。
从历史看,13纵和同野战军的9纵以及东野4纵是亲兄弟,9纵老大,4纵老二,13纵就是老三小弟弟了。作为华野成军最晚的部队,骨干别说红军底子了,就是胶东的精华经过41军和27军的先后两轮扩军,也基本都吸纳了,到13纵第三次扩编的胶东5、6师究竟还能有多少骨干只有天知道。但是我们的13纵就靠这么点王牌们剩下的兵,硬是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真是不简单啊。
客观的说,应该承认解放军中最能打的东北兵和山东兵,而山东兵中最玩命的莫过于胶东兵。胶东一共出了三个军,27军是名扬全军的王牌军,41军是名扬四野的王牌。作为胶东子弟兵,13纵自然也不甘落后,不愿意给胶东人民,给两个王牌老大哥丢脸。从战史看,13纵也是很不错的。从47年8月成军后,先是在胶东给大哥9纵打下手,然后在兖州牛刀小试一下,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攻坚天赋。接着济南城下和主力3、10纵一个方向却让那两个主力纵队劳而无功,差点集体气死!要不是后续部队没跟上,13纵就不是“济南第二团”了,绝对标准的“济南第一团”,连老大哥9纵都比不了了。济南战役一战成名,在野司乃至军委心目中的地位都一路直升,淮海战役前和9纵一样是华野唯一两个人数过3万的纵队。大家看过《大决战》的话一定会记住其中粟总的一句台词: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那么这个心愿是谁达成的?13纵!接着打碾庄,13纵是“华野五个攻坚力量最强的纵队”(陈毅语)之一,将大老虎3纵排挤到徐州以西牵制邱清泉去了,可见野司对13纵的攻坚能力已经非常认可,吃完7兵团接着就去啃12 兵团,然后追击刘李兵团,好象13纵总是有用不完的劲。
49年整编为31军,在10兵团坐第二把交椅。然后渡江,郎广除了25军外31军也一样火了一把。再后来打上海,同是一个兵团的一线部队,31军就没象 28军和29军那样两天损失8000,运气啊。打金门,10兵团3个军,两个军中招(倒霉的29军硬是被28军骗去一个头号主力团垫背),可31军因为刚刚攻克厦门,任务是下一阶段的,所以毫发无损(否则要是军委亲自命名的“济南第二团”全军覆没,就不仅仅是31军的耻辱了,那就是全解放军的耻辱了)。这也是31军的运气啊!要不31军名列三野运气最好的三个军之一呢。所以31军50多年来一直稳居台海一线,驻地从建国后就没有大变(全军也只还有个14军是这样),历次裁军皆不降反升,逐渐在解放军中甚至有了主力的味道。1985年,13军改编为集团军,除了原来的三个师外还编入29军的86师,这是原 76师,也是一个主力师,一下子实力大增。96年93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98年92师缩编为旅。03年裁军没听说有31军什么事,除非军委想金门的国军反攻大陆!31军的某些装备尤其炮兵装备据说是解放军中唯一可以与38军媲美的,可见作为台海一线部队,军委还是很重视的。不过也由于这个缘故,31军的部队在南京军区内部被戏称为“炮灰”,我的那些南京军校的朋友最怕的就是毕业后被分配到31军去了,纷纷在毕业前先偷偷的千方百计的找女朋友,然后嘿嘿,以防万一分到31军去就可能绝后,呵呵!所以MM们要是在南京看见穿军装的(尤其是军区司令部的,一色帅哥)千万绕着走啊,别说哥哥我没提醒你!
31军军长周志坚中将,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四方面军出身,然后当李先念王树声的手下,中原突围时又单枪匹马的跑华东去了,最后做了31军军长。解放后又得了一个陈世美的恶名,最后总算得善终,不过运气就不如自己的部队了。
4. 淮海战役中华野与国军各兵团兵力各有多少!
解放军方面
1.中原人民解放军(中野):
司令员:刘伯承
下辖:第一纵队 杨勇
第二纵队 陈载道
第三纵队 陈锡联
四 陈赓
五 暂不详
八 孙定国
九 秦基伟
总兵力约20万人,各个纵队兵力分布不详。
2.华东人民解放军(华野):
司令员:陈毅 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一兵团 叶飞
下辖:第一纵队 叶飞
四 陶勇
六 王必成
第二兵团 何以详
下辖: 何以详
王建安
刘本善
管文蔚
第三兵团 韦国清
下辖: 韦国清
暂不详
陈庆元
王明章(待研究)
第四兵团 许世友
下辖: 聂凡明
周治坚
第五兵团: 粟裕
下辖:快运纵队 陈锐霆
两广纵队 曾生
3.华野还包括,张光中纵队,金绍山旅,魏凤楼旅,淮海独立师。
总兵力约40万人,具体分布不详。基本上每个纵队由一两万人,大的纵队2万人以上。
以上共计23个纵队,三个独立旅。参战总兵力约六十万人。
国民党军方面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 杜聿明
下辖:
李延年 第9绥靖区:辖44军 (后归黄百韬兵团)
冯治安 第3绥靖区:辖59军,77军
刘汝明 第4绥靖区:辖55军,68军
邱清泉 第2兵团:辖5军(人数4万余),70军,74军,12军1个师,米文和师 。总兵力十万人以上。
黄百韬 第7兵团:辖44军(1.5万人左右),25军,63军,64军,100军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不足10万人,到碾庄圩是只有7万人左右。
李弥 第13兵团:辖8军,9军 。全兵团约6万人。
孙元良 第16兵团:辖41军,47军,99军 。总兵力5万人左右。
黄维 第12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以及1个快速纵队 。号称12万人,实际兵力十万左右。
直属部队:72军,107军,115军(刚空运到徐州来,编入13兵团)
共计25个军,以及工兵,炮兵若干。
有些兵力分布是模糊的,我知道文字上有记载的,确切的兵力人数是,黄百韬兵团12万人,李弥兵团6万人,黄维兵团12万人。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共30万人。
国民党实际兵力,60-70万人,号称80万人,实际能打的兵力40万人左右,其他兵力不堪一击。
我军号称60万人,实际支前民兵,有100-200万人。
5. 海世金融公司
你要看他们以前的经营历史长不长,华野的财务报表能不能达到美国的纳斯达克的标准,而且我记得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必须至少要有3个交易商当这个股票的造市商,如果他们公司不清楚这点或者说不出三家交易商,呵呵,那肯定是骗子公司。
6. 为什么说四大野战军中军事实力最强只能是粟裕所在的华野
一只部队的军事能力的强弱,看他负担的敌人的大小和强弱。解放战争中,徐州顾祝同集团是国军的绝对主力所在。国军的主力所在证明了粟裕华野的绝对主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