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股票市值
A. 车企最新市值:蔚来超奔驰,比亚迪国内第一!特斯拉破5200亿美元
日前,和讯汽车从股市中了解到,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股集体走高,不少国内造车新势力市值甚至已经超越传统汽车巨头。
中国车业占据7席,上汽集团全球排名第52名,总营收达到了122,071万美元,位列中国汽车企业第一,超过宝马、日产、现代等全球著名汽车集团。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均未进入世界前500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汽车市值排名全球2022
第一,特斯拉,8029亿(美元,下同)#$特斯拉(TSLA)$
第二,丰田汽车,2777亿$丰田汽车(TM)$
第三,大众汽车,1376亿
第四,比亚迪,1315亿,$比亚迪(SZ002594)$
第五,戴姆勒奔驰,720亿
第六,通用汽车,566亿
第七,福特汽车,558亿
第八,宝马集团,534亿$
第九,本田汽车,442亿
第十,菲亚特-克莱斯勒,416亿
C. 亨利·福特的公司衰落
2005年福特公司创造了103年的亏损记录,全球业务亏损高达127亿美元,平均每销售一辆车亏损1925美元。在此背景下,福特家族的第四代传人比尔·福特(WilliamClayFord)自动交出执掌了五年的福特公司帅印,黯然离去。有统计显示,在小福特任职期间,裁员7.3万人,股票市值下跌180亿美元。2006年9月,壮志未酬的小福特终于下定决心,钦命从波音公司来的艾伦·穆拉利接替自己担任福特汽车CEO。
尽管福特公司仍然控制在福特家族的手中,但是已经今非昔比,公司百病缠身,麻烦不断。在历史上,福特公司也曾经历过巨大的危机,后来都涉险过关。这一次,福特家族的由盛转衰是否已无可挽回?
亨利·福特晚年的时候,福特开始走下坡路,公司陷入亏损之中。上世纪40年代,福特已经排在了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后面。
1943年,亨利福特把在海军中服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召回,令其继承祖业。受过高等教育的福特二世清醒地认识到:要挽救福特公司,就得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革。第一步就是延揽人才。经过一番努力,原通用公司副总经理布里奇,后来担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世界银行行长桑顿等10位被誉为“神童”的管理人才,都被他召至麾下。
第二步,在这10位“神童”的协助下,亨利·福特二世随后对公司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改革的第一年,公司就扭亏为盈。经过几年的努力,福特公司终于保住了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地位。
比尔·福特接手,六年时间钱缩水一半
对于福特家族的现有成员来说,光荣与梦想已经成了历史。他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步履维艰、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或者被蚕食的企业。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特公司开始和一系列知名的国际汽车公司合作,在国外进行本地化生产。全球扩张把福特带入了最佳的境界。对于福特来说,取代通用汽车而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商,似乎是唾手可得了。但从1999年开始,危机再度降临在福特身上。
1999年,雅克斯·纳塞尔被任命为福特的CEO。同年,比尔·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孙成为董事会主席。福特家族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在纳塞尔的带领下,迅速跌落坑中。纳塞尔掏出了上百亿资金投资到豪华品牌上,如沃尔沃和陆虎。其他的投资还包括了一些汽车维修企业和因特网公司。这是一次金融上的冒险行为。一些媒体批评纳塞尔偏离业务重点——汽车制造和销售,而将精力过多地放在电子商务、循环利用废料及福特快速服务运作上。到2001年秋天,福特亏损已经高达540亿美元了,纳塞尔不得不黯然离去。
随后,比尔·福特临危受命,出任CEO。比尔说:“福特的历史上有很多次的艰难险境,我们都一次次地过来了。这一次我们还会渡过难关。”
上任之后,比尔提出了详细的福特复兴计划。不过他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外乎两点:关闭工厂,大幅裁员。与他的曾祖父和叔父相比,比尔·福特的改革方案实在是缺乏想象力。
2003年,福特百年华诞,10月17日北京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比尔·福特说:“福特不仅仅要庆祝历史,更要创造历史。”
福特现在确实在创造历史。
在美国市场,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了15。6%,是该公司从1920年以来的最低市场占有率。其占据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位置,也在今年拱手让给丰田。另外,由于受到亚洲汽车制造商的冲击,福特在欧洲以及亚洲等其他新兴市场开始陷入泥潭,从而使福特公司的整体亏损变得无法避免。
福特家族占有公司5%的股份和40%的投票权(B股)。福特家族目前有46位持股成员。2001年比尔·福特接任CEO时,福特家族的B股市值11。4亿美元,不到六年的时间里,这些钱已经缩水了一半多。更糟糕的是,家族过去比较稳定的红利收入现在已经基本上断了。
猜疑和妒忌,人才流失严重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企业的命运与这个家族的领导者息息相关。
对于福特来说,亨利·福特、亨利·福特二世和比尔·福特是三个最关键的家族领导者。他们都经历了企业的辉煌,也都遭遇过困境。
亨利·福特缔造了这个伟大的企业,也曾经几乎只手将其毁掉。晚年的老福特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开始变得独断专行。公司的一切决定都由他一人说了算。这种家长式的领导体制造成公司管理的极度混乱。由于任人唯亲,在公司担任高级职员的500余人中竟没有一名大学毕业生;设备、厂房陈旧,无人过问技术更新;财务报表像杂货店账本一样原始;没有预决算;甚至早已死亡的职工名字还列在工资单上。
在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管理上,老福特更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T型车问世的19年里,他一直以这单一的车型维持市场。就在福特公司停滞不前时,通用汽车公司迅速赶超了上来。1928年,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让出了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1929年,福特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31。3%。到1940年,竟跌至18。9%。
当福特公司的发展再次处于高峰时,亨利·福特二世又犯了他祖父曾经犯过的错误,甚至走得更远:专横和猜疑。
他认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诸环节已经理顺,自己已经“毕业”了,若再留用公司复兴的功臣,他们迟早有一天会“功高盖主”。1960年,他对布里奇说:“尼恩尼,我已毕业了。”布里奇很识相,趁机引退,不久就离开了福特公司。为福特公司的兴旺立下汗马功劳的10位“神童”,后来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一人。
1968年,福特二世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把公司里一直干得很好,且很有威望的总经理米勒给解雇了,由被他延揽过来的通用公司副经理诺森接替。诺森在福特公司才上任19个月,也如前任一样,被炒了鱿鱼,由艾科卡取代。然而,艾科卡也遭到了福特二世的猜疑和妒忌,后来被无情地解雇。
亨利·福特二世的所作所为给福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克莱斯勒正处于困境中,濒临破产的边缘。被福特解雇后第18天,艾科卡被聘为克莱斯勒的总经理,随后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亨利·福特二世就这样为福特公司造就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与曾祖父和叔父比起来,在某些方面,比尔·福特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他善于倾听,善于抛砖引玉,得到及时的意见和反馈。他全然没有上下级观念,单独会见基层管理人员,有时会不打招呼地参观某条生产线。他总是在公司餐厅里吃午饭,与员工们一道排队。
尽管此前他已经在福特公司工作了24年,在18个工种上证实过自己的能力,但他从未坐在公司运营和财务的最高职位上。一位熟知比尔·福特的部门主管说:‘’多数人接任后都是野心勃勃,摩拳擦掌,可他是用手捂住眼睛上来的,嘴里说着‘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是现在。”
比尔·福特已经别无选择,重振福特是他的使命。他说:“未来是不可选择的。我只想让公司成功,如果我们在路上跌倒了,我将会是哪怕指尖顶地也要坚持下去的那一个。”
D. 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黄昏时刻
在美国,以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为代表的老牌汽车巨头正在被特斯拉抢占风头。
由资本力量推动前行的美国汽车产业,股票市场的行情很能说明问题。截止美东时间2月7日收盘,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的市值为207亿美元,通用汽车为481亿美元,福特汽车为322亿美元,三者合在一起的总市值为1010亿美元。而后起之秀特斯拉的市值为1348亿美元,远超美国三大老牌汽车商的总市值。
特斯拉崛起的对立面,正是美国传统汽车巨头的式微。在以科技和创新为优势的美国社会里,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创新力度和对新领域的投入热情,显然很难跟得上只专注于少数领域的科技公司。更难缠的在于,冗余繁杂的大公司病和历史遗留问题正使得这些昔日的强者直挠头。
往后的路还得继续走下去,但怎么走,现如今还没有哪一家能给出一个清晰可见的方案。但是,我们也许可以在这些传统巨头最新公布的财报里找到一些答案。
比如,福特在2020年将对北美市场总量的75%的产品进行改款或更新为全新产品。2020年的换代和新车共计有7款,包括5款新产品。
福特还重申,2020年继续在中国组建一支拥有充足本地市场经验的新领导团队。福特中国的复兴大业仍在路上。
2019年,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四面楚歌,受到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感受到了转型中的阵痛,也体会到了科技企业给到的压力,更是看清了未来的大方向。
2020年,将是传统汽车巨头在新领域中有所作为的一年。也将是展现传统势力在新时代的命题下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股价都涨到500美金了,但特斯拉真值这么多钱吗
在中国市场,最便宜的落地接近30万的Model3,同样预算能买到宝马和奔驰里的中低配,奥迪A4L的高配。Model3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从这些车型手里一年抢走十几万订单?这相当于C、3系、A4L任一款车全年的销量。
从进口版Model3实际销售情况看,也并没有对豪华B级车市场造成足够大影响。这并不是价格的问题(毕竟进口版更强溢价能力,中国消费者是认的),而是因为电动车在很多人心目中,还是不方便、续航短、不稳定的代名词,在选车时根本不会考虑。更何况,从进口Model3来看,已经暴露出一些做工品质方面的问题。
中国市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盘子有多大?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看,201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规模89.5万辆。照此趋势,预计全年大约不超过100万辆。其中约2/3是纯电动乘用车。换句话说,纯电动乘用车总规模每年只有六七十万辆。
如果特斯拉一年就要拿走十五六万销量,相当于市场的20%-30%都归了特斯拉。这可能吗?
就算是如机构最乐观预测,2020年新能源车总盘子预计会上涨到150万辆。就算纯电车达到100万辆规模,特斯拉要实现15万辆以上规模,占比要达到15%-20%。
想想,这可能吗?强如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每家市场份额也不过在10%左右。有人说,特斯拉在美国纯电车市场已经占到了70%份额,但北美的情况不能套用中国。特斯拉在美国的对手是日产、宝马、奥迪、大众。这些品牌电动车在中国存在感也很低。特斯拉在中国想复制美国的神话,很难。
现在各种研究机构对特斯拉2020年中国市场的预期,非常不统一(反正观点也不用负责):有说预期在两万台规模的,有说在10万台规模的,有说在15万台规模的。至于相信谁,全看你愿意相信谁。
最后说说
其实笔者对特斯拉在中国的预期不乐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不难发现,即便是去年六七十万辆的电动乘用车销量,其中也约有60%-70%是卖给了非个人客户,流向了出租车、共享专车、公务用车等市场。此外去年纯电动车下滑,除了政府和企业采购饱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燃油车牌照政策的放开。所以私人用户对纯电动车的真实需求到底有多少?其实还真不好说。别忘了蔚来、小鹏、威马,有一个算一个,2019年的交付量普遍距离目标甚远,甚至只完成了20%-50%。这说明其实电动车企,对市场的预期普遍过于乐观,而且是乐观的太离谱!
放眼全球,其实电动车的市场也不大。2019年全球也就在150万辆规模,其中中国约占一半,美国约有二三十万辆。其他是欧洲、日韩等。而且中美两个主要市场今年增长都开始乏力。所以电动车还远远谈不上能颠覆谁。
有人说,Model3强就强在没有竞争对手。笔者认为这话也属于自我催眠。且不说BBA们正在加速进场,且不说一大堆互联网势力和国产品牌已经抢先布局。特斯拉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差,而时间差是怎么来的?就在于传统巨头们觉得“电动车市场还是太小”,还在为“赚燃油车的钱”还是“赚电动车的钱”犹豫不决,但关键的技术、制造、成本优势等壁垒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传统巨头一旦决定转型,一夜之间,特斯拉周围就可能站起一大堆竞争对手。
特斯拉在中国的唯一机会,也许就如某些分析所说,像美国一样,国产Model3能激活一大批中产阶层,使之成为一种消费风尚和圈层文化。换句话说,一半靠产品,一半靠情怀。
只是,经历了电动车骗补、自燃、充电难、续航虚标等多重风雨洗礼的中国市场,对电动车充满了复杂情感的中国消费者,能给Model3这样的机会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特斯拉市值首破2000亿美元,上市十年股价涨了40倍
7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截至当地时间周二美股收盘,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价报收于1079.81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使其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相当于蔚来(91.4亿美元)的21倍。
此前有分析师曾表示,根据最近的报告数据,特斯拉在6月份的销量将非常强劲,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可能将达到9-10万辆,在这9-10万辆的交付量中,将有3.1万辆左右来自中国,不到3.5万辆来自弗里蒙特,还有大约2.5万辆来自全球库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