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股票市值
A. 飞鹤奶粉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2019 年 11 月 13 日, 中国飞鹤有限公司 China Feihe Limited (以下简称“中国飞鹤 ”)(股票代号:06186.HK)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港交所历史上首发市值最大的乳品企业。2021年全年,飞鹤实现收入227.8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净利润(年内溢利)69.15亿元,同比下降7%。若剔除2020年收购原生态牧业所带来的购买收益,净利润同比增长21.2%。
B. 中国飞鹤为何国内基金都看不上
股价暴跌。因为中国飞鹤股价直线跳水,一度跌超8%,超百亿市值瞬间蒸发。没有投资价值。飞鹤乳业始建于1962年,从美丽的鹤斗梁城齐齐哈尔起飞,迄今已有50余年专业乳老销者品制造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奶粉生产企业侍薯之一。
C. 飞鹤奶粉吉林产和齐齐哈尔市产有什么区别
来源:市界
文 林夏淅 齐敏倩
编辑 刘肖迎
时隔不到8个月,中国飞鹤(6186.HK)(以下简称“飞鹤”)再次被做空机构盯上了。
跟上次的GMT相比,这次做空飞鹤的Blue Orca(杀人鲸资本)更加来势汹汹,它出具了详细的数据报告。不过,这次做空依旧没对飞鹤股价产生实质影响。
2016年以来,飞鹤发展迅猛,业绩好到经常遭到做空机构质疑。这次,Blue Orca和飞鹤到底谁更能站住脚,飞鹤到底有没有“鬼”?
01
“双杀”飞鹤
7月9日上午,飞鹤发公告对前一天Blue Orca做空报告中提出的质疑逐一回击。这是飞鹤上市短短8个月以来第二次遭到做空。
2019年11月21日晚间,飞鹤上市的第七个交易日,独立会计研究机构GMT Research就曾发布针对飞鹤的做空报告,直言公司盈利能力居于全球之首、手握大量现金却不分红,具备欺诈属性。
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
GMT对飞鹤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公司好到让人难以置信的业绩表现。
飞鹤1962年建厂,最早是黑龙江农垦建设兵团下面的企业,后来改名叫赵光农场。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在农场长大,大学毕业后回到农场,从技术员一直做到厂长。
2001年,冷友斌带着公司100多号人创业单干,在齐齐哈尔克东县成立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两年后,非典来袭,飞鹤渠道模式从原来的大经销商变成扁平化的一级经销模式,同年还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当时的飞鹤还只是一家东北地方企业,利润和盈利增长并不突出。2013年,飞鹤在美国退市,私有化成功,之后就启动“开挂”模式。
2016—2018财年,飞鹤收入增长了两倍,税前利润增长超过五倍。而公司超高端产品星飞帆销量更是在两年内增长了7倍。
上次的做空,GMT质疑飞鹤短时间内的异军突起,也不明白公司如何在短时间内转型成功并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中脱颖而出。但GMT并没拿出什么实质性证据,因此只是建议投资者规避这只股票。
不过,投资者完全没有理会GMT的警示,依旧看好飞鹤。2019年11月21日飞鹤收盘价为6.103元/股,11月25日恢复交易后达到6.855元/股,股价依旧平稳上涨。
跟GMT相比,这次的Blue Orca明显是有备而来。Blue Orca在报告中列出9个疑点,把GMT之前的质疑细化到多报婴幼儿配方奶粉收入、少报十亿元的运营成本、多报资本支出、夸大盈利能力等具体财务条目上。
虽然比上次的做空报告更加详细充实,但飞鹤的股价依旧和上次一样“坚挺”。7月8日,飞鹤股价上涨7.21%;9日,盘中一度创下18.2元/股的股价新高,不过收盘下跌5%。
被做空后,飞鹤发表公告否认Blue Orca指控,同时宣布得益于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快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超40%。
Blue Orca的指控到底能否站得住脚,飞鹤是不是真的会成为下一个瑞幸呢?
02
各说各话
Blue Orca的做空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飞鹤提出质疑并列举相关外部证据,我们依次列举了中国飞鹤最新给出的回应以及相关资料和采访结果。
1.Blue Orca认为,飞鹤的物流供应商瑞信达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信达)承担了公司大部分运输工作,但并非独立第三方,其执行董事似乎是飞鹤的员工。这将对报表的可信度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形成一个明显夸大销售的机制。
来源:中国飞鹤官网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Blue Orca所说的瑞信达,是飞鹤合作的物流公司之一,主要负责将其产品从工厂仓库运输至分仓仓库,属于内部调拨,不涉及收入确认,而真正涉及收入确认的是从工厂仓库到经销商的物流环节,瑞信达涉及得很少。同时,瑞信达的法人解德河、股东屈东均与飞鹤无其他关联。
市界认为:Blue Orca的质疑与飞鹤的回应并不在同一频道。Blue Orca强调的是瑞信达是否为独立第三方的问题,但证据有限;飞鹤则主要描述了瑞信达到底为公司提供什么服务,即内部调拨和外部流转的问题。
2.Blue Orca认为,飞鹤的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IMF)的全渠道零售额为179亿元,但尼尔森数据显示飞鹤2018年的线下IMF产品零售额仅为59亿元,有关部门通过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等渠道收集的零售数据则显示,飞鹤2018年和2019年的IMF产品营收分别为46亿元和65亿元,均较飞鹤自己公布的数据要少49%。
同时,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数据中,2017年-2019年给出的IMF市场规模比2014年-2016年给出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存在配合飞鹤造假的可能。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首先,尼尔森统计的数据可以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但未必能用于全面反映本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其次,飞鹤并未向中国商务部申报过运营数据,该报告中所谓的商务部数据并未提供明确来源或链接,可信度存疑;最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的变化,是由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口径在2017年发生了变化,相关基础数据仍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奶业协会访谈以及中国海关总署。
市界认为:一个问题,两个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尼尔森和弗若斯特沙利文两家公司都是知名的数据分析公司,你更相信谁?
3.Blue Orca认为,飞鹤董事长曾在2020年5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公司雇佣5万名导购员,但招股书中飞鹤仅有5422名全职员工,且对应的人均工资为99095元,此外,中国飞鹤在2019年成为央视第一大广告商,但当年上半年广告费用却下降了11%,两项费用存在少报的可能,从而夸大利润。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董事长曾提及的5万多名人员是包含了本集团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店的所有市场服务人员所得出的数字,并不属于公司员工。
此外,2019年飞鹤减少了在央视一套的广告投放时间,增加了央视九套和十四套的广告投放时间,由于不同频道广告投放单价不同,这种调整控制了整体广告成本。此外,电视广告只是飞鹤整体推广渠道中的一部分,飞鹤作为议价能力较强的供应商,在其他推广渠道能够通过折扣控制整体成本。
市界认为:关于“编制外”的导购等服务人员是否应该计入飞鹤的员工总数,这其实是一个相对模糊的问题。对飞鹤而言,其实只要体现了自己的销售成本即可(如在销售费用中反映),面对Blue Orca质疑其未披露的全职和兼职销售代表的成本至少为9.25亿元,飞鹤需要更加详细的说明。
人均工资方面,飞鹤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当地的工资水平确实不高,2018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6.37万元,Blue Orca也许没有考虑到地域性问题。
广告支出方面,市界综合在央视官网查询和得到的一份报价比较发现,央视一套的同时段广告价格确实比央视其他频道多。比如20点黄金档电视剧开播前,央视一套30秒广告售价为36万,央视14套20点左右的时段即使在周末,30秒广告的售价也不足30万。
从整体来看,近几年飞鹤销售费用的绝对值在行业内并不算低,但从其占收入比重来看,确实从2016年的36.61%降至2019年的27.95%。
4.Blue Orca认为,飞鹤子公司飞鹤泰来在2020年才获得生产配方奶粉的许可证,但2018年-2019年就产生了数十亿收入并缴纳了数亿元税款,这两者间存在矛盾。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飞鹤泰来确实在建设中,过去两年的收入是飞鹤泰来的贸易活动带来的,而非生产活动。同时飞鹤取得税务局出具的纳税证明,证实其在2020年1-6月的纳税总额为19.3亿元,同比增长34%。
市界认为:纳税确实不能证明收入或利润是100%真实的,但如果按照Blue Orca的说法,飞鹤相关的收入造假,意味着飞鹤为这部分虚增的收入缴纳了19.3亿元的税费,“化妆”成本那是相当高。
5.Blue Orca认为,飞鹤在招股书提出需募资三个项目,存在夸大资本投入的问题。其中克东工厂已经在2018年完工,2019年IPO招股书中却再次作为募资项目被提出;金斯顿工厂的募资金额为3.3亿加元,但海外新闻显示建造商宣布的投入成本为2.08亿加元;吉林工厂的建设在2019年IPO前已经基本完成,但仍被作为募资项目在招股书中出现。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克东工厂此前完工的是包装能力的扩展,招股书中的募资项目指的是配方乳粉智能化生产能力的扩展;宣布成本为2.08亿加元的海外建造商,承担的只是金斯顿工厂的主体工程建设而非全部;吉林工厂此前完成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再进行一系列许可证申请、政府验收、竣工备案等工作,已发生3.56亿元开支。
市界认为:Blue Orca单纯凭借克东工厂面积无变化推断前后项目重复,和通过主体建筑商公布的投资额推断整体投入,都缺少一些说服力,但在吉林工厂的问题上,飞鹤给出的回复稍显单薄。
其实,针对在建工程中的建筑物,这一肉眼可看的资产,通过实地查看就可予以验证。既然双方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证据,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请具有公信力的投资机构或者媒体去现场走一圈,就都清楚了。
6.Blue Orca认为,飞鹤旗下有5家子公司未经审计,负责飞鹤关键销售子公司审计工作的是黑龙江当地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非安永,且这家事务所近期因质量低劣受到当地咨询机构批评。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飞鹤及其子公司均已经过安永审计,且安永已出具相关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市界认为:飞鹤年度报告中体现的审计机构有且仅有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如果Blue Orca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那么飞鹤可能存在集团和组成部分(子公司)审计机构不同的情况。
理论上来讲,集团审计师(即安永)应对整体报表负责,并且参与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过程,如果对重要子公司审计机构专业能力有质疑的,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重点关注。
但业内人士告诉市界,现实中的情况并没有如此严谨。由于审计工作需要提前制定计划,人员安排十分紧凑,集团审计项目组通常只会根据预计的工作量规划时间,对于子公司的审计工作可能无法严格把关,需要“合理利用他人工作”,直接使用子公司审计机构提供的报表数字,成为一个业内的普遍现象。万一出现问题,集团审计师需要承担责任,子公司审计师也要负责。
7.Blue Orca认为,飞鹤多年前曾以“AMERICAN DAIRY(代码ADY)”作为一家美国上市公司进行长达10年的交易,之后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后,主要审计师离职,公司重申历史财务数据并承认一年内净利润被高估29%,之后更换了4家审计机构,最后在伪造财务业绩的传言中走向股价暴跌,2013年才进行了私有化。
对此,飞鹤方面无回应。
可查询到的是,飞鹤确实曾经以“飞鹤国际”的名称在2013年从美股退市。当时《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称,飞鹤国际作为中国赴美上市第一股,在美国股市跌宕近十年后终于出台“私有化”方案,但过低的收购价引起很多非议。
8.Blue Orca认为,在美国市场上,飞鹤的反向收购不仅失败了,收入也一直在下降,但在香港IPO时,飞鹤被认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净利率也高达29%,甚至超过了苹果、腾讯和阿里等企业,一反过去在美国上市时难以持续盈利的状态。
对此,飞鹤方面无回应。
飞鹤的盈利能力确实甩出同行好几条街,不过仅因盈利能力太好这一点出发去质疑一家公司,论据并不充分。要知道,涪陵榨菜的净利率超过30%。
9.Blue Orca认为,飞鹤的重要供应商原生态牧业是飞鹤最重要和最大的供应商,但二者的经营业绩却呈现相反发展态势,其中存在一种可能,即飞鹤实际控制着原生态牧业,并且将亏损和成本体现在供应商账面,从而提高自身利润。
对此,飞鹤方面回应称,招股书中已有详细披露。
市界查阅招股书信息发现,其中确实提及原生态牧业与其创始人冷友斌之间有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但仍将其列示为独立第三方。
某资深注会人士告诉市界,关于关联方与否,他们在审计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企业提供一份关联方清单,企业要对清单的准确性/完整性保证。
2020年7月9日,港股飞鹤收盘价为16港元/股,Blue Orca根据“大刀阔斧”的调整后,给出估值则为5.67港元/股。
在7月9日一大早飞鹤给出的澄清公告末尾,公司提示道,股东务需知悉,相关指控乃Blue Orca之意见,其利益未必与股东之利益相符一致,而其亦可能蓄意打击本公司及其管理层之信心,损害本公司的声誉。
那么这家名为Blue Orca的做空机构,真的来者不善吗?
03
杀人鲸图什么?
美国的做空机构,主要包括浑水(Muddy Water)、香橼(Citron)等。一般通过分析、尽职调查等出具研究报告,为市场提供企业的负面信息并举证,通过可以赚取股价差额的金融机制获取利润。
具体来说,比如浑水先向券商借来1股A公司的股票,约定1个月后归还,然后卖掉这1股股票,此时A公司股价为10元/股,那么浑水的兜里就有10元。然后浑水发布精心准备的做空报告,打压股价至2元/股,这时候浑水再花2元钱把股票买回来还给券商,那么一卖一买间,浑水就赚了8元。
相比之下,做多的机构可以理解为与企业共同成长,盈利角度来看虽然缓慢但可持续;反之,做空机构一旦成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盈利,但在行业内被认为是一种“没有信念”的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责任感,做空机构的动机更多来自于利益驱使。近两年美国的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做空和港股上市企业的做空屡见不鲜,但真正成功的也十分有限。
不得不承认的是,做空和做多都属于不可缺失的市场行为,虽然做空机构本意为逐利,但做空的过程中,有实力的企业能够给予有力的反击,同时让企业信息披露更为公开透明,倒下的企业则本身就存在腐坏。
回到飞鹤身上,公司之所以被做空机构盯上,是因为近年来的业绩表现。
跟同行业公司相比,2017年之后,飞鹤营收增速一直秒杀同行。其他同行营收增速一直低于40%,可飞鹤营收增速一度接近80%,2019年飞鹤营收增速回落至32%,但依旧比排名第二的澳优高出7个百分点。
因为太优秀而受到质疑的,还有飞鹤的毛利率。
2016年开始,飞鹤毛利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且和另三家公司的差距逐渐拉大。2019年,公司毛利率比排名第二的贝因美高出将近20个百分点。
飞鹤称,公司毛利率水平高得益于高端产品的快速发展。但乳业分析师宋亮向市界表示,由于疫情以及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奶粉消费更理性等因素,今年开始,婴幼儿配方奶粉会出现消费降级的趋势。
中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会上升,而高端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份额将会缩水。对走高端路线的飞鹤来说,一直保持如此高的毛利率水平将会很困难。
对于飞鹤来说,要在经受做空机构质疑的同时,在经济的冲击中维持靓丽的业绩,并非易事。
D. 信息时代的关键变量是什么
1998年,伊利的二把手牛根生跟老大哥闹掰了,遂在不惑之年惨遭驱逐。第二年,意难平的老牛变卖家产、拉拢旧部创立蒙牛,誓要跟伊利比个高低。在那个卖方为王的时代,靠着“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凶猛打法,蒙牛很快异军突起,一度奇迹般的坐上了中国乳业的头把交椅。
直到2019年,一个东北莽汉带着他的飞鹤奶粉(HK:06186)一飞冲天。港股上市不到半年,飞鹤的市值就超过了蒙牛,如今二者的差距更是已经拉开到百亿港元以上。一时间,中国乳业第二把交椅易主的说法甚嚣尘上。
投资者的偏爱,并非毫无根据。2019年,蒙牛营收791.64亿,净利润41.05亿;飞鹤营收137.69亿,净利润39.35亿。虽营收端蒙牛仍数倍于飞芹皮耐鹤,但利润端已相差无几。2020年上半年,飞鹤更进一步,以嫌春27.53亿的净利润大幅甩开蒙牛。单从PE看,蒙牛才是更被高估的那一个。
飞鹤的崛起,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品类更迭才是乳业座次涨落的主旋律。正如当年伊利、蒙牛通过常温奶逆袭光明一样,如今飞鹤也在以类似的方式重新定义自己在中国乳业的行业地位。
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县的倒闭工厂,到与蒙牛争雄的中国乳业巨头,品类是飞鹤腾飞的关键变量。与全面布局鲜奶、酸奶、奶粉、乳饮料、冰淇淋等多个品类,并进而推出多个系列N种产品的伊利、蒙牛不同,成立至今始终专注奶粉领域的飞鹤只取一瓢饮。
当蒙牛的各类产品还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跟伊利争相大搞促销的时候,飞鹤的产品却正以超高的价格在母婴店里被无数宝妈们带回家。飞鹤卖的有多贵?以其明星产品星飞帆2段为例,700g大盒装的零售价一般为269元,相当于384元/kg。这个价格不仅在国产奶粉里遥遥领先,跟国外大牌比亦不遑多让。
为什么飞鹤能卖的这么贵?答案也很简单,吃奶粉的是婴幼儿。那可是被称作“四脚吞金兽”的一个群体,单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帮小可爱们很能花钱。但买单的是父母,“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大概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共握做识,更不用说奶粉还是孩子成长发育初期最关键的一环。
所以,与本身并没有太多溢价能力的基础奶制品不同,奶粉对质量非常敏感,但对价格非常不敏感。这赋予了飞鹤无与伦比的盈利能力。2019年,飞鹤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高达70.03%和28.58%,除了略低于茅五泸等几大白酒龙头,几乎吊打一众消费股。要知道,蒙牛的净利率还只是个位数。这也是为什么,飞鹤的营收虽远不及蒙牛,但净利润却能与其相当的原因。
事实上,品类的选择,也是当初伊利、蒙牛崛起的关键。中国乳业座次的变迁,也皆源于此。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以及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光明才是中国乳业的霸主。
彼时,我们现在普遍喝的常温液态奶尚未出现,牛奶的销售主要还是以低温巴氏奶的形式呈现。但低温巴氏奶有个致命的缺点,保质期短,一般只有7天左右,且运输、保存均需要在低温的环境下进行。这就导致其销售半径也很短。
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各大乳企只能区域割据,华东大城市出身的光明可谓占尽地利。直到1993年,“乳业军火商”利乐进入国内,伊利、蒙牛先后与其达成合作,可以保存更久、更适合远距离运输的常温液态奶随之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E. 飞鹤这个品牌的奶粉如何信得过吗
最近一直有粉丝私信我,想让我评价一下现在的飞鹤奶粉,其实相比其他国产奶粉品牌,目前飞鹤奶粉属于国产奶粉中佼佼者,国产奶粉之光。而且飞鹤奶粉代言人选的妙,国际巨星章子怡的咖位直接秒杀其他国内奶粉品牌的代言人,比如国内著名乳企伊利的谢n,感觉不在一个起跑线。。
其次,广告营销做的好,“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专为中国宝宝体质设计”的广告文案,不仅让自己的品牌收割了很多用户的 。。。还为整个国产奶粉品牌市场做了巨大贡献,成功的广告营销文案成了国产奶粉品牌争相模仿的版本,国产奶粉品牌纷纷都加入了明星代言/卫视广告轮番播的套餐标配。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飞鹤奶粉,发现它的系列特别多,除了已经停产了,我挑选了目前市面上还存在的12个系列,给大家来个综合测评,想选择飞鹤奶粉的妈妈们可以参考一下。
品牌背景
网络资料显示:飞鹤始建于1962年,前身叫赵光农场乳品厂,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飞鹤从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起步,是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2001 年,飞鹤改制,时任厂长冷友斌重组创立了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并推出了星飞帆、超级飞帆等系列奶粉,请来国际巨星章子怡代言,加之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俘获了不少妈妈的心。
但从飞鹤近期发布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飞鹤乳业的研发成本分别为0.14亿元、0.15亿元和1.09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为0.3亿元。以飞鹤乳业最新的营收计算,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比例分别只有1.05%和1.09%。
奶源原料
飞鹤宣传的是北纬47度世界级黄金奶源,其实就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带,这个地区在国内也算不错的奶源地,但是相比全球黄金奶源地(荷兰、爱尔兰、澳新、瑞士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F. 飞鹤偷偷吃“回头奶”
做企业,就得有前瞻性。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漏拿服飞鹤。
三聚氰胺事件对国产乳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国产奶粉品牌的市占率从原先的65%一度下跌至30%以下。在漫长而又艰辛的行业恢复过程之中,飞鹤率先专注于高端奶粉市场,产品不断向一二线城市渗透,最终做到了19%的市占率。
而在前不久,飞鹤董事长冷友斌直指新冠疫苗接种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生育率的影响,并对国内奶粉市场的短期困难做出大胆判断。冷友斌此举,正是在为飞鹤的全生命周期战略做铺垫。
不过,近日有消息传出,飞鹤收购了陕西小羊妙可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羊妙可)的全部股权。
这个小羊妙可,是做羊奶粉的。
近些年,各大乳企都在布局羊奶粉赛道,像澳优乳业更是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
飞鹤这个时候才借收购小羊妙可冲击羊奶粉市场,或许是飞鹤打算靠这么一家曾出现过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连自己都不得不假装及时切割的企业,再次进击羊奶粉市场。飞鹤就不怕再次摊上大麻烦吗?有点迟了。
不过,这只是表象。
原来,小羊妙可的前身叫关山乳业。而早在2014年,飞鹤就曾收购过这个关山乳业。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飞鹤又将其甩卖了。
而此次飞鹤收购小羊妙可,说到底就是重新收购关山乳业,算是吃“回头奶”了。
那么,飞鹤究竟为什么要绕这个弯弯呢?
飞鹤最早于2014年2月开始布局羊奶粉业务。当时,飞鹤斥资3亿元收购关山乳业70%股权,实现了“牛羊一把抓”。
要知道,澳优乳业是在2011年将佳贝艾特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引入中国的,也不过比飞鹤布局羊奶粉业务早了三年。
如此看来,飞鹤做羊奶也是有前瞻性的。
彼时的飞鹤正打算在羊奶粉市场上施展拳脚,为了给关山乳业镀把金,还特意将其公司名变更为“陕西飞鹤关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飞鹤关山)。
不曾想,飞鹤关山给飞鹤惹了大麻烦。
2015年6月,飞鹤关山6批次产品国检不合格,其中有两批次为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超标8倍;其余四批次为硒含量不足。
彼时的中国奶粉市场刚刚从三聚氰胺事件缓过劲来,正走在行业复苏的道路之上。而飞鹤关山的羊奶粉产品竟然硝酸盐含量超标,这是非常严重的食品质量问题。
要知道,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无害或毒性相对较低,但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会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毒性较大,长期过量摄入还致癌。
停产、停售、召回、赔偿、罚款肯定是逃不了了。关键是,此事件对飞鹤的声誉影响太大了。
为了尽快摆脱这个拖累,2016年12月,飞鹤以8400万元飞鹤将其出售。
3亿元的收购,最后以8400万元的贱卖收场。里外里赔了2亿多,如此可见,飞鹤切割关山乳业的心情有多迫切。
2018年3月,关山乳业正式更名为小羊妙可,算是迎来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转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表面上圆姿飞鹤在与小羊妙可已经毫无瓜葛,但有消费者发现,母婴店内出售的小羊妙可羊奶粉上还清晰地标有“飞鹤”的logo。
要知道,如今的飞鹤可是国内奶粉市场妥妥的一哥,“飞鹤”这个商标相当于金字招牌,谁蹭上都会身价大涨。
而小羊妙可羊奶粉上公然标注“飞鹤”的logo,如果没有得到飞鹤方面的允许,显然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市场上一直存在怀疑的声音,认为飞鹤当年与关山乳业完成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切割。
关山乳业,一直是飞鹤的;后来的小羊妙可,同样也是飞鹤的。
为的保护自己家的声誉,飞鹤假装忍痛割爱;等到往事渐渐消散,飞鹤又迎回换了身份的关山乳业。
这波返腔搭操作,妙。
正所谓“在商言商”。
飞鹤如今彻底撕下伪装,将曾经犯过事儿的关山乳业、也就是今天的小羊妙可,再次收入旗下,反应的正是其迫切做羊奶粉的心理。
羊奶粉在中国市场起步晚,但增速快。
有报告显示,我国羊奶粉市场规模在2015年即已突破50亿元,预计2020年能达到100亿元 。
而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在飞鹤眼里都可能是一次继续做大做强的机遇。
在2020年年报中,飞鹤计划在2023年实现销售350亿元、2024至2028年实现集团销售额15%的复合年增长率。
然而,如此庞大的计划,光是靠婴幼儿牛奶粉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国内新生儿出生率持续降低的背景下,飞鹤必须拓展业务范围。
如此情况之下,不只是生命全周期战略被冷友斌提前做了番铺垫,连羊奶粉也被飞鹤正式抬上了日程。
羊奶粉还有个“优点”,是售价偏高。
据了解,市面上一罐婴儿配方羊奶粉产品的销售均价基本在300元以上,明显高于普通牛奶粉。
而飞鹤正是国内高端奶粉市场的霸主,追求的就是高售价、高毛利。羊奶粉如此高的售价,完全符合飞鹤的调性。
另外,飞鹤着急做羊奶粉的原因,或许还有做大市值的考量。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飞鹤只是做牛奶粉。而此次飞鹤正是借助小羊妙可布局羊奶粉赛道,这就相当于给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
就在上次冷友斌语出惊人之后,飞鹤股价已经从6月8日的20.6港元/股,一直跌到了今天的15.6港元/股,跌掉了仅四分之一。
如今飞鹤正式做羊奶粉,如果靠着飞鹤的品牌认知度和渠道优势,真要是做到了比肩澳优乳业的程度,不多说,怎么着也能增加个一二百亿港元的市值。
如此看来,飞鹤真的称得上“老谋深算”了。
只不过,飞鹤打算靠这么一家曾出现过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连自己都不得不假装及时切割的企业,再次进击羊奶粉市场。
飞鹤就不怕再次摊上大麻烦吗?
G. 中国飞鹤股吧
1.中国飞鹤(hk06186)股吧,股民朋友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分析讨论股票名的最新动态。
2.中国飞鹤(hk06186)股吧提供中国飞鹤(hk06186)股票的行情走势、五档盘口、逐笔交易等实时行情数据,及华设集团(603018)的资讯公告、研究报告、行业研报、F10资料、行业聚焦、资金流分析、阶段涨幅、所属板块、财务指标、机构观点、行业排名、估值水平、股吧互动等等。
拓展资料
一、公司业务
中国飞鹤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乳制品及销售营养补充剂的投资控股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成人奶粉、液态奶、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及少量豆粉、营养补充剂等。该公司的奶粉产品系列包括超高端星飞帆、超高端臻稚有机等。该公司于国内市场及美国等海外市场开展业务。
二、董事
高煜(非执行董事) 宋建武(独立非执行董事) 冷友斌(董事长) 冷友斌(执行董事) 刘华(副董事长) 刘华(执行董事) 蔡方良(执行董事) 涂芳而(执行董事) 陈国劲(非执行董事) 刘晋萍(独立非执行董事) 范勇宏(独立非执行董事) Jacques Maurice,LAFORGE(独立非执行董事) 张国华(非执行董事)
三、公司展望
坚持创新中国母乳和全_期营养健康相关研究,飞鹤将以科技创新及全新打造的飞鹤研究院为驱动,持续深化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为首的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全面加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究及消费者研究等版块,进一步建设引领中国母乳研究及全生命_期、更广人群覆盖的高水准营养健康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