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教育股票市场
A. 新东方股价为什么会爆跌你是如何看待股价的跌涨的
之所以新东方的股价在此时会出现暴跌,是因为很多持股的大股东都对其持有的股份进行了抛售,所以导致其股份突然下跌。之所以在此时新东方的股份出现暴跌,我觉得这和整个资本市场对新东方未来的评估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前段时间新东方由于直播间的爆火,所以股市也是一片大好。在直播间人气居高不下之时,股价从低到高一路猛涨,那么在整个股价涨势达到鼎盛之时像腾讯,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一众持股的股东,都对手上持有的新东方股份进行了大幅度的抛售。
因为目前直播间所给新东方带来的红利是无法长期存在的,那么在它的股价上涨达到一个不错数值的时候,将手上的股份抛售出去可以最大程度的套现。所以从此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于新东方目前的未来走势还是不那么看好的。
B. 职业教育改革落地 相关概念股应声走强
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受此影响,A股和港股市场上的职业教育相关概念股集体大涨,各有精彩表现。其中A股的开元股份强势涨停,洪涛股份也一度涨停,而港股的中国新华教育、希望教育、民生教育、21世纪教育等也涨超6%。
A股教育板块涨幅居前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方案总体要求提出,经过5-10年,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并在方案第十三条提出,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受此影响,昨日A股的职业教育指数(880915)涨1.19%,在各大概念板块中涨幅居前,相关个股也高开高走,吸引了不少资金的目光。其中开元股份一马当先,开盘即被放量拉升封住涨停板;而洪涛股份盘中一度涨停,尾盘打开涨停,收涨9.84%。
开元股份2017年3月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收购上海恒企教育培训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中大英才(北京)网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在原来单一的煤质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业务基础上增加了面向教育的职业教育培训业务。2018年1-9月,其职业教育业务板块营业收入的占比达到86.40%。
洪涛股份旗下有跨考教育、学尔森等职业教育平台,通过收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进入前端学历职业教育领域。目前以建筑装饰为第一主业,以职业教育为第二主业,双主业协同发展。
此外,世纪鼎利、华媒控股均大涨超过7%,亚夏汽车也于盘中拉升,收盘报涨3.85%。亚夏汽车去年被职教龙头中公教育借壳,一度升势凶猛。中公教育是国内领先的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商,主要领域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
港股教育股表现出色
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支持的政策也密集出台,政府、企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在逐渐提升。近年来,港股市场上迎来一批教育公司的密集上市,2017年在港上市的教育股有5只,2018年更是达到8只,包括卓越教育、希望教育、天立教育、21世纪教育、博骏教育等。
昨日,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影响,港股市场上相关概念股继续异动。其中中国新华教育大涨10.71%,其为长三角最大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
希望教育、民生教育、21世纪教育、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团等也纷纷走强,涨幅超过5%。瑞信发表研究报告称,最近的政策表明政府支持以职业为导向的私立高等教育。国务院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整体目标包括,未来五至十年由政府管理下从主要公立职业学校,过渡至多元形式的社会参与,预期政府将会鼓励私人资金进一步渗透至职业教育范围。
花旗则认为,民生教育受惠于政府对高等教育政策放宽,其预期,民生教育旗下主要学校(4家在重庆,1家在内蒙古)2018至2020年收生复合年增长率可达约9%,其中学士学生有单位数增长,职业学校学生有双位数增长,期内学费复合年增长率或达2.5%。
事实上,今年以来香港教育股表现良好,1月份天立教育累计涨约28%,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团、希望教育、民生教育等也涨超10%。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C. 高途将裁员30%这一消息引发热议,该公司到底为何裁员
三、裁员可能与亏损有关引言:2021年5月28日,在线教育股普遍跌盘。在港股市场,新东方在线跌了7.64%,希望教育跌了4.17%,天立教育跌了8.76%。很多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类企业在股市一开盘就开始下跌,其中高途集团的股票下跌幅度超过了6%。
有专业人士推测,高途课堂裁员30%可能与公司的上一季大幅度亏损有关系。高度课堂官方表示,该公司的亏损主要是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过多。其实在线教育机构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除了大量广告导致公司的业务亏损,教育机构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问题,已经引发了有关部门的重要引进一些有关部门的重视。对于高途课堂的大幅度裁员,也应该引起高途课堂员工的重视。
D. “双减”政策落地,新东方盘中大跌近50%,教育股还值得投资吗
我觉得一样值得投资,因为教育股一般都非常重要,部分人对于教育的投资非常多。在如今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当中,大家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多也是教育方面的追求,自己已经中年时期没什么指望,所以希望孩子能有个更好的出息。孩子出息,大部分的道路就是进行考大学,所以教育方面大家还是非常重视的。自古以来,穷人出身就是不断读书,然后考取功名,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穷人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份高端工作告别穷人的生活,这也是大部分家庭所希望的那样。所以我个人认为教育股还是可以值得投资,毕竟教育永远不会成为冷门的一个产品。关于新东方股份大跌这件事,教育股是否还值得投资这个问题,我有下列看法。
一、教育股大跌只是暂时性的,可能以后还会涨回来。
没有人能够确定一只股票永远是跌的状态,因为股市动荡,可能今天跌了,明天就涨回来,后天就会大涨,所以对于股票来说,还是不要太早下结论,所以教育股大跌,我认为只是暂时性的,可能再过几天就会立马涨回来。
如果大家对于教育股是否还值得投资这件事情有其他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E. 目前教育行业环境分析
一、公司简介
希望教育(01765.HK)集团成立于2007年10月,在校生人数达14万余人,是中国第二大高教集团。2018年8月3日,希望教育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集团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先后进行了六次并购;目前,集团下属院校达14所,大多位于西南地区:
5所本科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银川能源学院;
7所高职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所技师学院:四川希望汽车技师学院、贵州应用技术技师学院。
公司股权结构
希望学院最早是由实控人王辉武家族牵头设立,由于最初影响力有限,于是由希望集团出面,与西南交大联合成立了集团第一所独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公司的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希望集团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上市之前,光大控股作为基石投资者入股了希望教育。
上市之初学院分布
目前公司主战场位于云贵川。在四川、贵州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位列第一,在山西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位列第十。
在上市之前,希望教育便具备了强大的并购经验,先后收购了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独立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独立学院)、四川天一学院(专科)、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上市之前希望教育学校运营情况
公司股价历史表现
从股价的历史表现来看,由于希望教育上市之初,迎面赶上《民促法》送审稿的出台,当时几乎所有的教育股——无论是K12还是民办高教都出现了巨幅下跌,市场情绪相当悲观。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演,市场对于《送审稿》的理解不断加深,投资者逐步改变了认识,教育股的估值逐渐回升。
本次疫情期间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后来证明:住宿餐饮收费的减少对于高校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目前希望教育的估值也来到了历史高位。
雪球:截至2020年8月19日收盘
二、行业分析
高等教育主要分为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永远面临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平衡问题。高教的盈利增长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
对于内生增长来说,无非就是通过涨学费和增加学生人数来增加收入。民办高校学费的增长一般呈稳步上升态势,但由于各省份教育厅的政策限制,学费的涨幅存在天花板;民办高校也可以通过扩建以及招收更多学生来扩大收费基数,不过也会很快遇到瓶颈。
因此外延扩张成为了高校教育集团最快的成长方式,这就需要依靠自身的资金能力以及并购团队的整合能力。
高等教育及民办高教概况
中国学历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包括由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包括大专和本科学校的高等教育,学生可通过学历教育体制取得中国政府颁发的正式学历文凭,非学历教育体制可提供有关培训及学习课程的结业证,结业证并不获中国政府官方认可。
中国高教行业需求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局及教育部的统计: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总收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8,510亿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12,013亿元,预期将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17,682亿元。增速相对比较稳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由2014年的2730万人稳定增至2018年的3100万人,预计2023年将增至3220万人,2030年将接近4000万。目前来说,行业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大学入学率偏低
2016年“十三五”规划,目标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20年提升至50%,较 2016 年 42.7%的毛入学率提升了 7.3 个百分点(毛入学率是由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除以 18-22 岁适龄人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止2018年,适龄的1640万人中,仅48.1%获高等教育机构录取,获大学录取的人数仅占25.7%。跟发达国家比,差距相当大。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对标发达地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科录取率相对较低。
2018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8.1%,比上年提高 2.4 个百分点,处于中等收入国家 36%和中上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2%的中间水平。欧洲/北美洲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71%/87%,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019年入学率提前达标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51.6%,也意味着“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已提前完成。但与世界发达国家 60%-9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水平相比,我们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预计“十四五”规划中,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目标值将进一步提高,在 2030年达到 77.6%。
高教供给存扩张需求
2021年前后,高考适龄人口就基本上见底(1599万人);2021-2035年,高考适龄人口是增长的趋势,叠加高考参加率的增长,预计未来15年左右,高考人数将持续增长,高等教育供给存在不足,有扩张需求。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于1980年10月在湖南省诞生,即现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前身;1982年新《宪法》中进一步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以后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萌芽期;
早期民办高教依旧以技能培训为主,这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1992年达到了近500所的规模;
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普通高校增长缓慢,1992年仅有10 所;1993 年起,中央加速推进改革开放,民办高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2002年民办普通高校数量已发展至133所;
2003年,中央正式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教市场逐步规范,同时发展进一步提速;2017年新《民促法》落地,行业规模初步稳定在745所左右,诞生了15家上市公司。
从市值来看,截止于2020年7月29日收盘,中教控股以299亿港元成为行业最大的公司,宇华教育紧随其后,市值达到243亿港元。
民办高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总收益由2014年的人民币829亿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1,1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预计2023年将增至人民币1,6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
民办高校人数增长迅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在校总人数由2014年的590万人增长到了2018年的650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2.6%,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至670百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0.5%。(本预测基于18年情况,未考虑19年开始的扩招)19年国家针对职业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提出了第一个100万高职扩招计划,今年又提出200万的扩招计划。总共300万的高职扩招名额预计90%都会被民办高校收入囊中,由此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将会快速增长。
民办高校在校人数增长预测
民办职业教育收益和招生人数预测
高等教育平均学费稳步提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同期人均GDP的增长,每名学生每学年的高等教育平均学费由2014年的人民币7,557元增至2018年的人民币8,005元。高等教育收入(学费)的增幅远远超过学生人数的增幅。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且人均GDP不断增长,预计中国高等教育平均学费水平会继续上升。2018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平均学费水平约为人民币13,530元,远高于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的7,052元。
民办教育渗透率不断提高
希望教育招股说明书(2018年)中显示,民办高教的渗透率在21年将达到24%,实际2020年就已经达到了25%。民办高校增长速度远远超出教育部等权威机构的预测。目前高等院校的专科学生大部分由民办院校招收。
民办高校种类
国家致力制订监管架构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迅速发展。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即发本科文凭的学校;
第二类是民办普通专科学校,即发放专科文凭的学校;
第三类是独立学院,是指没有本科办学资格的学校,与有资格颁发本科学历的公立大学合作办学,挂公立大学的名字并由民办教育集团独立运作,学费的30-50%交给大校作为管理费用。
民办高教进入门槛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始终存在极高的准入门槛,这里复制粘贴了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主要为以下六大门槛:
• 监管批文:中国民办学校的营运商须获得及持有一系列批文、牌照及许可证,并遵守特定注册及备案规定。申请手续繁琐复杂且有不确定因素,乃该行业(尤其是新学校营运商)固有的门槛;
• 营运经验及管理能力:营运及管理经验对于营办学校及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新入行者的重大进入门槛;
• 品牌知名度及生源:中国学生倾向于入读经营历史悠久且声誉良好的学校,而经营历史及声誉需要时间实现,导致新入行者难以吸引充足学生;
• 可用土地及相关设施:中国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取得相关设施,加上租金成本上涨,导致创办新校及既有学校于新地点建立分校需较高资金与时间成本;
• 资本要求 :在中国开办新学校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兴建校园及设施以及应付其他相关开支,因此学校营运商能否取得充足资金至关重要;
• 能否聘用优秀教学人员 :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架构调整使具备相关实践行业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更短缺,可能会阻碍缺乏师资的新参与者进入市场。
民办高教进入门槛
民办高教上市公司复盘
上市高教回报率
我们为高教集团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做一下统计,发现在 15 家上市公司中,有 10 家自上市以来获得了累计超额
F. “高教概念股”持续下跌,中教控股两日跌逾42%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至今,高教股在一夜变天的教培市场面前瑟瑟发抖,股价纷纷跟跌,市场一片萧条。
当市场上部分投资者认为高教概念股利空已逐步出尽,经不住行业高成长性和低估值的“诱惑”而建仓时,却被近日的一条传言泼了一盆冷水。
惨!一条条大阴线给高教股雪上加霜
本周开始,在港股市场上市的高教概念企业迎来了一波剧烈跌幅,无一企业能幸免。
作为业务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教企业,中教控股(00839.HK)成为“最受伤”的一家企业。1月25日-26日,中教控股股价突然放量暴跌,两日累计跌逾42%,创下2018年初以来新低。相较于“双减政策”前股价最高点20.8港元/股,中教控股26日收盘价低至6.46港元,蒸发掉300多亿港元市值。
宇华教育(06169.HK)则遭连续三个交易日的大阴线冲击,股价累计跌近3成,创下2017年3月以来新低。
而新高教集团(02001.HK)、希望教育(01765.HK)、民生教育(01569.HK)、东软教育(09616.HK)和中国科培(01890.HK)等民办高教企业亦连续几个交易日大跌,曾经百亿市值的多只股票,目前市值只剩下20-40亿港元。
券商:市场传言真实性存疑
此次引发高教股集体大跌的传闻是什么?
近日,有传闻称,在上周末(1月22及23日),一封匿名邮件发到多家教育股相关投资方,称监管部门约谈美港股上市学校教育公司,并在三方面收紧监管。
根据传闻,此邮件要求上市公司做到如下几点并签署会议纪要:
1、对于学校资产,VIE结构将不再合法;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不能再有任何学校资产。
2、不能再以任何形式进行收购并购学校资产,也不能以任何形式扩大办学规模。
3、不能随意涨学费。
以上三点可简单概括为:禁止各类民办学校(包括高等和职业学校)的上市、收购、扩张和上调学费。 这一规定,不免让人联想到去年导致K12教育培训市场一夜雪崩的场景,因为“双减政策”对K12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与此次高教行业传闻的政策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
近日的市场恐慌情绪之所以在高教板块盛行,是因为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或许是高教行业的另一个“双减政策”,毕竟“双减政策”和民促法刚生效不久,市场担心高教行业不排除也会遇到同样的黑天鹅事件。
财华社留意到,在去年“双减政策”出台前一天(2021年7月23日),市场有消息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将发布。虽然新东方(09901.HK)和好未来(TAL)等多家教育机构当时回应表示并未收到通知,但资本市场的情绪已跌落谷底,导致当日大部分中概在线教育股纷纷大跌,跌幅在20-40%之间。
由此看来,作为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去年以来教育行业神经紧绷,一则负面传闻就能击穿投资者的心理防线,以至于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到高教和职教等细分领域,这种情绪至今依然未消散。
对于此次高教市场的黑天鹅事件,有券商发表了看法。
1月26日,国元国际在晨报中称,2021年以来受教育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干扰(尤其K12阶段),民办高教行业估值下行,当前估值处于 历史 低位。该券商认为,结合2021年落地的两份职业教育重磅政策,以及近期教育部官网的各类公示文件,该传言真实性存疑。
此外,安信证券旗下安信国际称,经与希望教育、中教控股、东软教育公司沟通后,多家上市公司管理层表示没有见过官方文件,亦没有参加官方会议或接到官方通知。
因此,安信国际认为传言资讯是假消息,文件格式不对,内容夸张。同时,安信国际仍坚持认为职教、高教是受政策鼓励,不会被打压。相信国家会对职教有更明确的发展规划,短期市场杀跌迎来布局良机。
数家企业紧急发公告,难挽股价颓势
没有哪家上市企业愿意看到股价无休止大跌,往往会紧急向市场披露澄清公告。
股价经历了连日重挫后,中教控股、希望教育和中国科培终于安耐不住了,接连发布了相关公告。
1月26日午间,中教控股在公告中表示,“集团遵守法律法规,业务运营正常”。同时,中教控股还提到国家多项对民办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意在指出近日市场传闻不可信。
中国科培和希望教育也分别在在1月25日及26日发布了公告,大意也是“公司尊法守法,业务运营正常,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然而,上述三家公司的公告也“扑不了火”。中教控股公告披露后的午盘,其股价依然持续走低,最终收跌33.4%;希望教育26日午间发布的公告亦未能支撑股价企稳回升,在午盘期间维持弱势震荡行情;中国科培亦是如此,26日股价大跌6.2%。
券商的“辟谣”和上市公司的“澄清”,都不能扭转高教股1月26日糟糕的走势。在教育行业风声鹤唳的今天,资本市场的投资情绪一直都非常低迷,至今依然在担心潜在的政策风险。
本文源自财华网
G. 沪市教育类股票有哪些
1. 沪市教育概念板块
清华大学:
600100同方股份
600624复旦复华
同济大学:
600846同济科技
2. 其他教育类股票
600880博瑞传播
0002253川大智胜
002230科大讯飞
30010立思辰
300359全通教育
002232启明信息
002261拓维信息
002315焦点科技
300235方直科技
600661新南洋
NYSE:XRS好未来(学而思)
3. 职业教育概念股
000812陕西金叶
002194武汉凡谷
300047天源迪科
000721西安饮食
000735罗牛山
002682龙洲股份
4. 传媒股票(也有教育概念)
000504赛迪传媒
600551时代出版
601801 皖新传媒
601999出版传媒
000719大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