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股票市场驱动并购

股票市场驱动并购

发布时间: 2023-02-13 18:19:36

⑴ 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哪几类

企业并购的动因有:
1、并购可以让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处于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业采取内部投资的方式,将会受到项目的建设周期、资源的获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并购的方式,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能力,将竞争对手击败。
2、并购可以突破进入壁垒和规模的限制,迅速实现发展。
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资金、技术、渠道、顾客、经验等,这些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难度,而且提高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先控制该行业的原有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某一行业。
3、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往往也要考虑并购这一特殊途径。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股票并购重组是好是坏

股票重组一般是好事。重组一般来说就是一个公司发展得较差甚至亏损,更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向该公司置入优质资产,而置换出不良资产,或者通过资产注入改善公司的资产结构,使公司的竞争力加强。重组成功一般意味著公司将脱胎换骨,完全从以前的微利甚至亏损中摆脱出来成为优质的公司,当然也有特例。
如果原股票资产重组后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变成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那么资产重组后该股票就会不断地出现涨停的现象。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
拓展资料: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上是取得控制权。行业萧条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可以在对方公司的二级市场进行低价股票收购。
1,横向收购。横向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收购行为。实际上,横向收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或销售相同、相似产品的公司间的收购,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购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2,纵向收购。纵向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公司之间的收购行为。实质上,纵向收购是处于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公司间的收购,收购双方往往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成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熟悉,有利于收购后的相互融合。
3,混合收购。混合收购又称复合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之间的收购行为。

⑶ 如何说明并购对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

值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一)市值与并购动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为经济学假说认为并购交易的主要驱动力是并购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该假说假定市场是非有效的,即市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价存在偏差。理性的管理者会以被市场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购买被低估了的相关公司的资产。并购的实质是并购企业价值被错误估价后,管理者为了获得错误估价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保值策略。按照其解释,在并购浪潮中一定会发生大量的换股并购(Stock Swap Merger)。Harford(2004)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说。
另外,为获取市值差额收益的投机心理,也是一些并购活动的重要动机。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市场的短期投机性较强,投资者热衷于炒作投资概念和题材。并购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会引起相关企业股价的上涨。一些投机资本家利用并购事件进行概念炒作,低买高卖,从中赚取超额收益。
(二)市值与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本公司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并购。良好的市值表现可以提高并购企业股票的支付能力。目标企业也更加容易接受换股并购的方案。同时,换股并购也会对并购企业的市值产生影响。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只有当管理层利用所拥有的私人信息意识到企业股价被高估时,并购企业才会选择换股并购。因此,换股并购会让投资者产生并购企业市值被高估的预期,当并购消息公布时,并购企业的股价会因投资者的预期回归而趋于下降。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的研究表明,换股并购的并购企业在事件宣告期前后会有显著的负面效应(-2%到-3%的非正常收益)。
三)市值与现金并购
现金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我国企业大多成长历史短暂,自有资金积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进行融资。市值规模直接反映并购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收能力。首先,在公司股本不变的情况下,市值越大意味着股价越高,从而股权融资的能力就越强;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融资成本也就越低。现金并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低成本融资,而市值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高低。
对于市场而言,现金并购通常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明并购企业的现金流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并购所形成的投资机会。选择现金并购的企业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使其股价上升、市值增加。
(四)市值与反收购
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在全流通条件下,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反收购能力的新标杆。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市值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股价,而是公司综合实力的象征。市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其他企业的能力越强,反收购能力也相对越强。

⑷ 股票形式的并购有什么特点

1.买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因而不会影响兼并公司的现金状况2.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的股东不会因此失去他们的所有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⑸ 资本运营的致富原理方法

资本运营的致富原理方法

现代生活中实业界有大量企业纷纷跨入金融行业,因为做金融“赚钱来得快”。当金融有这般魔力让人们放弃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专业技术和产品时,金融的现实与本质背道而驰了,这难道不是金融的悲哀?

资本市场的诱惑

金融的本源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放弃实业的真实财富创造而追求金融产业本身所代表的虚拟财富时,当我们越来越被自己所营造起来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时,经济的根基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企业也将在潮水退却时裸露一个原本赤贫的躯壳。

资本运营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是以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为预期的。资本运营通常在交易时就对这种预期进行了定价,所以会在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交易发生时出现财富的增值,但这种增值只是一种预期而已。

说到底,资本运营玩的就是预期。预期给人希望也给人激励。如果企业能够进行实质性的资产整合并获得所期望的协同效应,更多地在产业整合和企业经营中兑现这种预期,那么预期将会使虚拟财富的实体内核不断成长,企业的真实财富就会在这种预期中快速增长,资本运营产生的增值由真实财富创造所兑现。相反,如果资本运营是在不断进行股权交易、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中进行令人眼花缭乱的运作,热衷于在预期中不断构建虚拟财富帝国,而没有在更现实的层次上进行产业整合和生产经营,没有在实体领域实现足够的真实财富创造,那么,资本运营所营造的庞大财富增值就是由越来越多的预期所堆砌起来的财富泡沫,企业所构建的将是一个缺少足够的实业支撑的虚拟财富帝国。

资本运营的市盈率游戏

资本市场对公司 估值的偏离是诱使公司热衷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的动因。

上市是资本运营的第一步,上市公司因其融资便利和股权流动性使人们对其预期大幅提高。股票价格中的一部分代表公司的单位净资产,更大一部分是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市盈率”的实质是用每年的利润收回股票投资所需的时间,如30倍的市盈率就是30年的预期,即以当前价格买入股票的投资用目前的年利润水平需要30年才能收回。从市盈率角度看,上市运作既因为融资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又因为股权的流动性和对信息的敏感性使人们对公司的未来产生良好的预期,同时还为企业打通了资本市场的通道,通过变化无穷的资本运营创造了公司未来盈利的巨大想象空间。

其次,资本运营还受到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的驱动,相对价值的扭曲是驱动企业进行并购的重要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驱动型”购并。由于不同企业的市场估值存在差异,企业趋向于使用股票作为支付手段收购企业,价值被高估的公司可以进行防御式并购,即以高估的股票价格收购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股票市场驱动下的公司收购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价值的提升,从而诱使很多企业在自身价值被高估的时候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例如,假设一个总股本和年净利润均为10亿元的a公司(每股收益1元),欲收购总股本和年净利润都为1亿元的b公司(每股收益也为1元)。假设a公司的市盈率为20倍,股价为20元,而b公司的市盈率为10倍,股价为10元。我们来看一下市盈率是怎样推动并购的。假设a公司以25%的溢价收购b公司,需要的收购成本为1亿股×10元/股×(1+25%)=12.5亿元。如果a公司采用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换股收购,那么a公司需要增发的新股数:12.5/20=0.625亿股。收购以后a公司的总股本增加到10.625亿股,净利润增加到11亿元,则每股收益增加到1.035元。如果购并后a公司市盈率维持在20倍不变,则a公司股票价格变为:20×1.035=20.7元,收购行为使a公司股价从20元上升到20.7元。而市场往往对并购行为非常乐观,产生对并购后协同效应的乐观估计,对并购后的a公司赋予高成长的预期,如果市盈率被赋予25倍乃至30倍,则a公司的价格会从20元上升到25.88(25×1.035)元乃至31.05元(30×1.035),升值的比例高达29.4%和55.25%。事实上,市场的表现常常远比这更疯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为收购行为而使股价翻番。

由此看到,当市场对购并存在普遍的乐观预期时,人们对购并企业的升值想象使购并看上去非常有利可图,这就增加了购并的内在动机,因而属于市场驱动型并购。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增值都是建立在预期、而且常常是过度乐观的预期之上的,具有很大的虚拟性。如果公司购并未能产生期望的协同效应和预期的盈利,购并增值就会消失,股价就会跌回到它应有的位置。特别是当市场整体的乐观情绪消失时,不仅被高估部分的价值将化为泡影,而且接踵而来的非理性恐慌甚至将吞蚀公司的内在价值,剩下的就只是购并后不得不面对的复杂的整合困境和更大的不确定性。股票市场驱动下的并购仅仅是由市盈率导演的一场游戏而已。

潮水退却时

当潮水退却时,一切复归平静,谁还能继续弄潮?

实际上,财富泡沫诱惑下的市场时机是一种短视的市场时机,这种收购行为虽能直接带来财务收益,从而立刻提升公司的价值,但仅是一种不稳定的“财务性”市场时机。自身价值的高估通常出现在人们被乐观情绪笼罩,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繁荣的时期,其所造成的财富假象往往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因为购并以后的公司成长预期受到太多整合过程中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市盈率估算则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经济的循环往复往往会从非理性繁荣走向非理性恐慌,恐慌之下各种资产的价值都会被低估,由市场高估以及市盈率游戏推动的公司价值提升也就烟消云散了。

潮水退却时,企业的价值才能够得到真实的衡量。与市场 驱动型并购相反,在市场低迷、价值被低估时进行的并购更具有“战略性”。这种时机下的收购在短期内看不出明显的财务收益,但随着经济周期的回复,企业回归稳定的成长和收益,在其未来的经营中会不断提升公司 的价值。因此,理性的市场时机应该是在经济周期中等待市场价值普遍被低估的时机,以低廉的价格进行产业扩张和结构调整。巴菲特、李嘉诚等都是根据经济周期规律,在市场低迷,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纷纷退出市场时进行项目选择和价值投资的典型代表。纵观长江实业的发展史,正是一部利用经济周期的低迷市场时机进行资本运营 的扩张历史。

如果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过度地进行资本运营,将市盈率和预期运作到极致,而没有进行必要的现金储备,那么当低迷来临时,企业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战略性”资本运营了,当潮水退却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财富消退而无能为力。

我们的人性总是需要不断经受挑战和刺激,人们总是不甘于平平淡淡地经营,资本市场 的虚拟性和前瞻性为人们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挑战。人们将不断地期待或营造下一个泡沫,这是人性使然。但是,在未来的经济周期中,不管企业自身营造怎样的虚拟财富帝国,不管是哪个产业来担当起新一轮经济泡沫的引擎,当我们与泡沫共舞时,需要的是对金融及资本市场本质的理解,需要的是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个虚拟世界的实体内核是否能在乐观预期的推动下与泡沫共同成长?

;

⑹ 股票并购重组是什么解释

在股市最常见的事情就包括了公司重组,很多人就是喜欢买重组的股票,那么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可以使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发生显著改变。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进而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就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全新的公司。
2、兼并:也就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相,但是仍然保留住其中一个企业的名称。
3、收购:指一个企业以购买股票或资产的方式获取另一企业的所有权。
4、接管:说的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这样的情况。
5、破产:指的是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一种状态,并且不能扭亏为盈,结果没有能力偿还欠下的债务,从而导致企业失败。无论重组形式到底是什么样的,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反映,所以必须及时获取重组消息,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重组大多情况下都是好事,重组通常来说是一个公司发展得不好甚至赔本,经过实力更强的公司的优质资产置入,而置换出不良资产,或者采用资本注入的方式来改善公司的资产结构,不断强化公司的竞争力度。重组成功一般意味著公司将脱胎换骨,能够拯救出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公司,成为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
中国的股票市场,对于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其实也就是炒预期,赌它会不会成功,一旦有重组公司的消息传出来,在市场上普遍会爆炒。如果原股票资产重组后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又增加了,该股票的涨停现象从重组之后就会很常见了。反之,倘若没有新的大量资金在重组后注入,再者就是没有将公司经营改善,那么就是利空,股价的价格将会衰弱。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⑺ 股票并购重组是好是坏

一、股票并购重组是好是坏
股票的并购重组是指对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以及名称改变的行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进行股票重组会对其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个股重组成功,则是一种利好消息,特别是上市公司经过重组操作,引进一些优质机构投资,使企业的基本面有所提升,则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如果上市公司在重组期间,因某种原因导致其重组失败,则是一种利空消息,会引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抛出手中的筹码,增加市场上的空方力量,从而导致股价持续走低。

总之,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操作,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市场信息。

二、股票并购重组形式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般实践,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可以归纳为四种主要形式:并购、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

1、并购。俗称企业并购,既能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又能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降低经营风险。

2、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指的是并购公司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接受上市公司部分股权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甚至控股股东的行为。

3、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将上市公司主体中的非生产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与上市公司实体分离,一般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承担。这是提高上市公司利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剥离,转移到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

4、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进行资产交换,以提高资产质量。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种交易主要发生在关联方之间,这是上市公司的一种常见手段,尤其是一些主营业务亏损或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

⑻ 股票并购重组是好是坏事

对于股市而言,公司重组很正常,也有不少投资者喜欢买重组的股票,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一下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意思是说企业制定和控制的,能够将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显著改变。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意思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然后建立起一个新的公司。
2、兼并:就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不过将其中一个企业的名称保留。
3、收购:指通过购买股票或资产,一个企业得到了另一企业的所有权。
4、接管:所谓的接管就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况。
5、破产: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扭亏为盈,结果没有能力偿还欠下的债务,从而导致企业失败。不管是怎样的重组形式,都会对股价产生不小的影响,因而要及时的接收各种重组消息,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重组大多意味着是好事,一个公司发展得较差甚至亏损进行重组,实力更强的公司通过向这家公司置入优质资产,并置换不良资产,或者采用资本注入的方式来改善公司的资产结构,使公司的竞争力不断的加强。重组成功的话,就意味着公司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拯救出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公司,成为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
来看中国股市,给重组题材股的炒作也就是炒预期,赌它会不会成功,一旦传出了公司要重组的消息,市场上一般都会炒的特别猛。如果有新的生命活力注入原股票重组资产,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又有新内容了,重组之后,股票涨停的情况会不断发生。反之,倘若没有新的大量资金在重组后注入,再者就是没有使得公司经营措施更加完善,简单来说就是股票利空,股价的价格将会消减。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0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⑼ 关于股票并购重组问题

在股市中公司重组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人投资者喜欢买重组的股票,那么今天我就让大家对于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有个基本的认识。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那么再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一下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也就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从而将一个新的公司建立起来。
2、兼并:意思就是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企业仍然将它的原有名称保留。
3、收购:指通过购买股票或资产,一个企业得到了另一企业的所有权。
4、接管:所谓的接管就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况。
5、破产: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扭亏为盈,最终没有偿还债务的实力,故而企业失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重组,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反映,所以必须及时获取重组消息,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一般情况下,公司重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个公司发展得较差甚至亏损进行重组,经过实力更强的公司的优质资产置入,并将不良资产都置换掉,或者让资本注入从而让公司的资产结构得以改善,不断强化公司的竞争力度。重组成功一般意味著公司将脱胎换骨,能够拯救出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公司,成为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
从中国股市可以看出,对于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其实也就是炒预期,赌它能不能够成功,一旦公司要重组的消息传了出来,一般情况下市场会爆炒。一旦在原股票重组资产中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新增了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如果重组之后,这个股票就会不断出现涨停的情况。相反,如若重组之后又没有全新的资金大量投入,又或许没有让公司经营改善,那么就是利空,股票的价格将有所下跌。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8-2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⑽ 企业并购的动因

问题一:企业并购的动因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的动机,以及源于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效应在并购动因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提出许多具体的并购效应动因。主要有:⑴韦斯顿协同效应该理论认为并购会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常称为1+1〉2的效应。⑵市场份额效应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通过横向并购,达到由行业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规模,改善了行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使行业内的企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而纵向并购是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混合并购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是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并购后企业的绝对规模和充足的财力对其相关领域中的企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威胁。⑶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其中的经验包括企业在技术、市场、专利、产品、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特长,由于经验无法复制,通过并购可以分享目标企业的经验,减少企业为积累经验所付出的学习成本,节约企业发展费用,在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企业,经验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进入壁垒。⑷财务协同效应并购会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及证券交易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货币效益,主要有税收效应,即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股价预期效应,即并购使股票市场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并购方企业可以选择市盈率和价格收益比较低,但是有较高每股收益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一般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因有两个: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而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获取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⑵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⑶提高管理效率其一是企业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⑷获得规模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

问题二: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哪些 1.企业发展动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资本的自身积累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发展,两者相比,并购方式的效率更高。
(1)并购可以让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处于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尽可能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业采取内部投资的方式,将会受到项目的建设周期、资源的获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并购的方式,企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提高竞争能力,将竞争对手击败。尤其是在进入新行业的情况下,通过并购可以取得原材料、销售渠道、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内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2)并购可以突破进入壁垒和规模的限制,迅速实现发展。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包括:资金、技术、渠道、顾客、经验等,这些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难度,而且提高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先控制该行业的原有企业,则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迅速进入某一行业。另外,有些行业具有规模限制,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必将导致新的企业进入后产生生产能力过剩,加剧行业竞争,产品价格也可能会迅速降低。如果需求不能相应提高,企业的进入将会破坏这一行业原有的盈利能力,而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某一行业,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扩张,从而使企业进入后有利可图。
(3)并购可以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往往也要考虑并购这一特殊途径。企业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投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建立国际生产网,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抢占市场份额,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发挥协同效应
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
(1)经营协同。企业购并后,原来企业的营销网络、营销活动可以进行合并,节约营销费用;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由更多的产品分担,从而可以迅速采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并购后,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管理协同。在并购活动中,如果收购方具有高效而充足的管理资源,通过收购那些资产状况良好但仅仅因为管理不善造成低绩效的企业,收购方高效的管理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绩效得以改善,双方效率均得到提高。
(3)财务协同。并购后的企业可以对资金统一调度,增强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管理机构和人员可以精简,使管理费用由更多的产品分担,从而节省管理费用。由于规模和实力的扩大,企业筹资能力可以大大增强,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此外,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如果被并购企业存在未抵补亏损,而收购企业每年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利润,收购企业可以低价获取亏损公司的控制权,利用其亏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3.加强市场控制能力
在横向购并中,通过购并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外,由于减少了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市场竞争者不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增加议价能力,以更低的价格获取原材料,以更高的价格向市场出售产品,从而扩大盈利水平。
4.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证券市场中公司股票的市价总额应当等同于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信息对不对称和未来......>>

问题三:企业并购的动因有哪些 钱,利益,大股东,根据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阶段,企业有着不同的瓶径,企业间并购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四:并购动因理论的介绍 Brouther(1998)认为,并购动因可以分为经济动因、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 Weston等(1998)将现有文献中的并购动机分为战略驱动的并购、管理层无效驱动的并购、管理层利益驱动的并购以及股市无效驱动的并购四类。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企业并购动因归为:实现管理协同、追求市场控制能力、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应对市场失效、增加管理特权等。

问题五:并购动因理论的并购动因理论概述 现有理论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并购动因进行了分析,为正确认识企业并购动因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这些理论适用于理想状况下的并购,不能完全解释现实中越演越烈的并购浪潮。

问题六:并购动因理论的并购动因理论的类型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一般涉及到四种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理论、协同效应假说、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并购的理论,下面将分别加以综述。一、新古典综合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新古典综合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有规模效益理论、市场力假说及税赋效应理论。规模效益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并购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现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并购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周整:横向并购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并购,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并购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并购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的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市场力假说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并购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规模效益的达成,只有在横向或纵向并购中,优势企业既增加了市场占有率,又达成了规模经济,这一假说才能够成立。税赋效应理论认为并购是由于一个企业有过多的账面盈余,因而必须承担高额税收,为减轻税收负担而采取的行为。被兼并企业往往由于税收负担过重无法持续经营而出售。由于亏损可以在若干年内税前弥补,一个有高额盈余的企业并购一个亏损企业,无疑会带来税收的好处。二、协同效应假说由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这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要大,即2+2>4。对于并购公司而言,2+2>4的效应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该假说主要为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一)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并购方式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的生产范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在行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并且在企业并购活动之前,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规模都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范围经济指企业能够利用现有产品的生产销售经验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相关的附加产品。(二)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例如,合并公司的举债能力可能大于合并前各个公司之和,从而可带来税收上的节约,或者举债成本更低,从而可带来财务费用上的节约。该理论隐含的假设前提是,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税收减免大于并购成本,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三)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假设两个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高管理效率公司并购另一个公司之后,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可以改善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创造价值。三、委托―代理理论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两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决策或控制代理人)和所有者(风险承担者)之间的合约不可能无代价地签订和执行,由此而产生了代理成本。该理论对企业并购动因的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并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公司的代理问题可经由适当的组织设计解决,即当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时,决策的拟定和执行与决策的评估和控制应加以分离,前者是代理人的职权,后者归所有者管理,这是通过内部机制设计来控制代理问题。而Manne(1965)认为收购事实上可以提供一种控制代理问题的外部机制,当目标公司代理人有代理问题产生时,收购或代理权的竞争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另......>>

问题七:并购动因和并购效应之间是什么关系 呵呵 外面来一篇这方面的论文,看看对你有用没~~~~~ “ 1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模式及动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均呈上升趋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世界投资报告》称,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家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平均投资规模达1 000万美元。入世后掀起了一股更强烈的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浪潮,已经出现跨国公司在中国由合资转向独资的趋势。据统计,仅2002年上半年我国外资并购交易数量就有306件,涉及交易金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和150%。另外上海产权市场2005年外资并购金额135.02亿元,占全部交易额的1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将更多地采用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进而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 1.1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模式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商直接并购上市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现在尚不能从事A股交易,在主板市场难以占到一席之地;而在能够交易的B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发起人持有多数股份,而这一部分又多以国有股、法人股形式存在,因此从目前政策上看还存在难题。二是外商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如阿尔卡特并购上海贝尔50%+1的股权,通过这种方式,阿尔卡特公司不仅打破了电信领域外资不能控股的禁令,而且实现了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这种方式称为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主要模式。三是外商并购上市子公司,这种情况目前较多,例如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的合资企业)、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三家联手收购山东大宇整车部分(烟台车身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重组后成立的新合资公司中,上海通用成为最大的股东,占有50%的股份。 从产业重组角度看,主要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较少。所谓横向并购,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是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的销售商或服务商之间的并购。如可口可乐公司并购中国饮料行业“七军”,柯达公司对感光材料的全行业收购,达能公司成功收购我国本土最优秀的饮料企业(品牌)娃哈哈和乐百氏,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出资4.3亿美元购买中石化的股票,并与中石化合作,联手收购国内的500个加油站等。 1.2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动因 (1)抢占中国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中国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突破1 200美元,2005年达到1 500美元,今后将会进一步提高。根据经济学家林德的分析,一国的需求结构由其平均收入水平决定,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将使我国在高档次商品的需求和消费增加,加上中国13亿人口,今后中国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这些都是吸引外商不断加强在中国并购行为的动机。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并购,迅速占领市场,扩大规模,形成垄断,攫取高额利润。 (2)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目前中国成为了很多跨国公司的加工基地。据统计,中国的加工贸易已经占对外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了。通过并购将生产基地建立在中国,对于跨国公司本身来讲就等于获取了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 (3)获取现成的营销网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营销网络和渠道是否合理、畅通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大小。收购一家具有现成分销体系的企业要比在当地新建分销渠道与销售组织更为有利,跨国公司大手笔并购中国企业就可以获得中国本土企业经过多年铺就的网络和渠道资源,节省大量的销售成本。 (4)利用我国的人......>>

问题八:产业并购动因有哪些 产业并购动因有:
1、产业链的构建
如前所述,产业并购不仅包括行业内企业的整合性并购,还包括行业外企业的进入性并购。但无论选择哪些企业作为并购目标,都必须以价值最大化为前提构建产业链,即首先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 *** 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价值链,然后由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展开活动。构建产业链包括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两个层面。接通产业链是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已经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游延伸或下游拓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或技术研发环节, 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销售环节。
当前,我国的重点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规模不经济、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上下游产业脱节、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则表现为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整体质量也不高。构建产业链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使产业链得以拓展和延伸,一方面接通产业断环和孤环,使得整条产业链产生原来断环或者孤环所不具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面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链环, 通过形成产业链,进一步增加产业链的附加价值。
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都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以当前并购的热点在钢铁、电信和资源行业为例,这些行业并购一般在上下游产业之间,由于并购解决了产业链条上的供给和销售问题,使供应更加及时,成本得到控制,进而创造出更多现金流量,也使风险得到有效下降。
2、融资工具的创新
企业并购中,融资活动具有核心作用,如果没有便利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并购很难正常进行。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看,我国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并购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增发、配股等几种常用工具。而产业并购通常具有资金额度大和用资期限长的特点,同时,在整个并购流程中对资金需求的密度也随时间和进度而变化,相对单一的融资工具难以满足产业并购的资金需求。

热点内容
股市地量是什么预兆 发布:2025-02-05 05:01:01 浏览:140
文华财经螺纹期货保证金是多少 发布:2025-02-05 04:51:19 浏览:222
股市中的心态是什么 发布:2025-02-05 04:32:48 浏览:386
数字政通股票历史价 发布:2025-02-05 04:30:55 浏览:34
同花顺股票交易正版 发布:2025-02-05 04:27:06 浏览:618
股市怎么看量比跟k线图 发布:2025-02-05 04:09:10 浏览:460
如何下载股票历史成交数据下载 发布:2025-02-05 04:06:12 浏览:95
股票能在涨停板买进吗 发布:2025-02-05 03:54:52 浏览:154
怎么分析股市情绪面 发布:2025-02-05 03:39:06 浏览:962
青岛李村的长盛基金在哪里 发布:2025-02-05 03:35:24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