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规模股票市值
『壹』 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新基金认购户数反映了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而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募集数据表明,散户正在远离公募基金。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今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67只偏股基金,仅有126万户投资者(不考虑重复因素,以下同)参与了新基金的认购。
同样在放开产品的2010年,公募基金共计发行了100只偏股基金,获得了291万户投资者参与认购,在2009年的牛市中,共计571万户参与了这些偏股基金的认购中。
散户远离基金的程度甚至比2008年严重。
即便是大跌中的2008年,公募基金发行了115只偏股基金,共计171万户投资者参与了新发产品的申购。
显然,按照目前的偏股基金募集势头,2011年公募基金要实现或者超越2008年171万户参与认购仍具有不小的挑战。
这一数字,与2007年更是相形见绌。是年,“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共计吸引了179万户投资者的认购,“中邮核心成长”、“华夏蓝筹核心”分别以159万户、108万户紧随其后。
按照这样的数据,2011年以来所有新发基金的认购户数,尚不及2007年个别发行较好的单只基金。
而在散户广泛参与的2007年,共计1825万户投资者参与了公募基金的认购,这些新基金首发募集了4485亿份,而随后的熊市让这些没有逃脱的基金投资者损失惨重。
目前新基金这种困顿的局面,让基金销售人员回到了似曾相识的2004年。在宏观紧缩和A股市场低迷的双重打击下,公募基金募集出现低量,但此后2005年启动的大牛市改变了这一格局,公募基金资产在两年后超过3万亿元的规模。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募基金的净赎回仍在继续。在偏股基金一季度出现626亿份净赎回的情况下,偏股基金在二季度又出现了142亿份的赎回额,今年上半年共计出现了768亿份的净赎回。
而从持续营销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不足200只基金出现了净申购,接近500只出现了净赎回,后者远大于前者。
“买来的”高度机构化
在散户抛弃的同时,公募新发产品也呈现高度机构化的特点。
以67只基金募集了849亿份,以及126万户的投资者计算,每户平均认购数接近7万元,在目前股市尚不见好转情况下,这已经是较高的数值了。
即便是在最差的2008年,公募基金共计募集907亿偏股基金,户均认购量只有5万元左右,相对于2011年公募基金的数字,这依然比2011年的平均数低出不少。
此前,证监会曾出台政策,要求基金公司在基金销售中不得采取“一次性奖励”的方式,但市场上不时传出基金公司违规支付丰厚奖励以谋取扩大规模的故事。
“上海有的公司给予渠道千分之二的一次性奖励,把基金当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卖,自然量就上去了。”上述深圳基金公司营销负责人对此愤愤不平。
我国现状
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贰』 中国的公募基金发展史
1.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叁』 公募基金指的是什么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第一阶段:1998-2000,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 亿、510 亿、610 亿。第二阶段:2001 年,引入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 亿。第三阶段:2002-2006,规模扩张达到巅峰。第四阶段:2007起,基金发展规模波动发展,2003 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 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 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 年起由于市场调整 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截至2005 年10 月20 日,中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 只,开放式基金159 只,基金份额已达3200 亿。回顾过去十年,整个基金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基金公司从2001 年的14 家增长到2013的 61 家; 基金数目从2001年的59只到746 只; 基金的在管资产也从2001 年时的837 亿增长到了2011 年3 月31 日时的25564.32 亿元。中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中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起,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肆』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了吗
基金业协会官方微信1月29日发布的去年12月份公募基金规模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11.6万亿元,比11月底增加了1916.63亿元,增幅达到1.68%;公募基金份额规模为11.019万亿份,比11月增加了1434.36亿份,增幅为1.32%。
除了这两类基金外,其他类型基金规模均上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权益类基金,其中,混合型基金成为助推基金总规模增长的主力。数据显示,去年12月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1406.17亿元,去年底此类产品规模达到1.94万亿元,环比大增7.82%。股票型基金规模在去年12月也增长139.71亿元,去年底总规模为7602.4亿元,环比增长了1.87%。此外,债券基金总规模也迅速攀升,去年12月增长1012.38亿元,环比增幅高达7.42%,去年底债券类基金规模为1.46万亿元。
『伍』 科创板基金有哪些
科技创新板个人投资者的门槛,比如50万元人民币和两年的证券交易经验,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利用公共基金参与科技创新板是普通投资者的一个很好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明确指出,不符合适宜性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募基金的方式参与科技创新板。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预计可参与科技创新板的公募基金规模为3000亿元,其中新发行的科技创新板基金规模为1000亿元,战略配售基金规模为1000亿元,以及1000亿元的股票市值调整。
这类基金分为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如“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富国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这类基金不仅可以投资于科技创新板股票,还可以投资于A股其他板块的科技股票,投资于科技创新板股票的比例相对低于前者。其中,混合型基金的灵活配置可以使很大比例的基金在股票等主要资产类型之间灵活切换,具体的股票配置比例需要根据基金合同中公布的策略进行区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混合型基金名称中有“科技创新板”字样,如“广发科技创新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与上述混合型基金相比,科技创新板的股票投资比例可能更高。
『陆』 公募基金是什么意思
一、公募 基金是什么 意思 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例如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属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和 私募基金 各有千秋,它们的健康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公募基金的现状 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 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三、公募基金的特点 享受市场整体的回报,基金的超额收益不可能长期脱离业绩基准,规模越大,基金获取市场平均利润的可能越大;概括就是:四权分立、信息透明、风险分担。 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 募集的对象不同。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资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区别。 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投资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业绩报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不收管理费。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别以外,在投资理念、机制、风险承担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首先,投资目标不一样。公募基金投资目标是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追求同行业的排名。而私募基金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但同时,私募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其次,两者的业绩激励机制不一样。公募基金公司的收益就是每日提取的基金管理费,与基金的盈利亏损无关。而私募的收益主要是收益分享,私募产品单位净值是正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取管理费,如果其管理的基金是亏损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收益。一般私募基金按业绩利润提取的业绩报酬是20%。 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资上有严格的流程和严格的政策上的限制措施,包括持股比例、投资比例的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投资时,因为牵扯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募的操作受到了严格的监管。而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除了不能违反《 证券法 》操纵市场的 法规 以外,在投资方式、持股比例、仓位等方面都比较灵活。 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区别是激励机制、盈利模式、监管、规模等方面,具体的投资手法,尤其是选股标准在同一风格下都没有什么不同。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其设立之初已明确了投资风格,比如有的专做小盘股,有的以大盘蓝筹为主,有的遵循成长型投资策略,有的则挖掘价值型机会,品种很丰富,可以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产品。 对于私募基金,大多数规模很小,国内很少有上1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基金,他们不是以追求规模挣管理费为商业模式,而是追求绝对的投资回报。 《证券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司法 》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柒』 公募资金可以买50亿市值以下的股票吗
公募资金可以买50亿市值以下的股票。但是公募资金一般不买50亿市值以下的股票。因为市值太小大资金进出都不方便,一有风春草动股价就会快速上涨后下跌,不利于大资金操作。
『捌』 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区别
我们常常听别人说公募、私募,那么在选择购买基金时,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1、募集方式。公募基金以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基金,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基金公司网站、银行代售等方式公开发行,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只能向特定的机构或个人发行。
2、产品规模不同。公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通常为几亿至几百亿元,股票池通常有几十至几百只股票。而私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仅有几千万至几十亿元。
3、投资限制。公募基金在股票投资上受限较多,如持股最低仓位为6成,不能参与股指期货对冲等。而私募基金的仓位非常灵活,既可空仓也可满仓,且可参与股票、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多种金融品种的投资。
4、费用。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管理费,由于公募基金规模庞大,每年的固定管理费便足以维持公募基金公司的正常运作。而私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为浮动管理费,该费用的收取规则是私募公司在基金净值每创新高的利润中提取20%作为提成,这就意味着私募公司必须在给投资人持续赚钱的前提下才能盈利。
5、流动性。公募基金的流动性非常好,而私募基金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差,且有部分私募基金在购买后有6个月至1年不得赎回的限制。
『玖』 基金规模多少亿合适
选基金,我们有很多窍门,看费率、看规模、看基金经理……
不少新手觉得,基金规模越大越好,这代表基金受市场欢迎。
对于基金规模,到底多少才合适呢?
其实,我们还得分开看。
01 不要选规模小于5000万的基金
不管怎么选,不要选规模过小的基金。这样的基金的清盘风险比较大。之前我们写过文章,基金清盘不是血本无归,该是投资人的钱终究是投资人的钱。但是,清盘流程麻烦呀,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自己买的基金“歇菜”了。
为了防止买到清盘的基金,我们尽量不要选择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基金。
02 这些费用,会分摊到单位份额上
基金运作过程中,有些费用和基金规模关系不大,比如信息披露费、审计费、律师费、会计师费等。这些费用,不太受规模影响。
然而,这部分费用会分摊到单位份额上。也就是说,规模越大,分摊到单位份额的费用就越小,反之亦然。
不过,大家好像对这部分费用没啥感觉。因为,这些都按费用实际支出金额列入当期费用,直接从基金财产中支付了。
投二随意点开了某只指数基金的2018年年度报告,里面关于这些费用,都有详细记录,这只基金当年的审计费为7万元,信息披露费为8万元。17年的审计费便宜1万元,信息披露费相同。
但是,这只基金,18年规模为9.16亿元,17年规模为4.35亿元。
03 被动型基金规模越大越好
指数基金是跟踪指数的被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不需要主动操作。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首要考虑的是申赎对基金净值带来的影响。
当基金规模越大,单笔申赎对基金的影响就越小。
举个例子,一只基金规模为5000万元,其中有个机构投资者持有1000万元。假如某天,这个机构投资者赎回了,赎回金额占基金净资产的20%,该基金大约需要卖掉20%的股票,对这只基金的影响很大。
假如,另一只基金的规模为50亿元,那么同样被赎回1000万元,只占基金净资产的0.2%,基本不会影响基金的操作。
所以,选指数基金,先看跟踪误差,再看费用。这两个都差不多,选规模大的那一只。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增强指数基金,有一定主动管理的动作,这类基金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哦。
04 主动型基金规模适中为好
主动型基金,如何受规模影响,应该是最复杂的了。规模不能过小,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原因了。同时,规模也不能过大。
公募基金有“双十规则”: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10%,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该股票市值的10%。
基金规模过大,那么必定要配置更多只数的股票,对基金经理的要求很高。
假如,一只规模10亿元的基金可能配置30只股票就够了。那么,一只规模100亿元的基金,可能就需要配置100只甚至更多的股票。
基金经理哪有能力和精力,同时去跟踪那么多股票呢?
另外,有句话叫做“船大难掉头”。基金规模过大,操作的灵活性将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