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权重指数etf的股票市值
❶ 等权重指数基金是什么意思,难道每个股票的权重都是一样的
等权重指数基金,是指标的指数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赋予每个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单个成份股保持权重的相等。以往指数基金的标的指数多采用市值加权的指数编制方法,即以上市公司市值计算成份股权重。 等权重指数基金或成为未来指数基金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方向。
等权重指数基金的优势:
与市值加权编制方法相比,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有两大优势:一是规避了市值加权指数编制方法中,成份股市值越大,权重越高的现象。市值加权指数以成份股市值为加权因子,成份股市值越大,其在指数中权重越高。而股票市值又等于股本乘以股票价格,也就是股票价格越高,该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也越大。这有悖于价值投资原则。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则赋予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机制,对指数成份股进行高抛低吸,将一段时间涨幅过高的股票卖出,从而规避了上述风险。
从实证研究来看,中小市值公司中长期的表现往往优于大市值公司。因而,在一定时期内,等权重指数的表现也能够超过市值加权指数。
❷ etf股票是指哪些股票
一、什么是ETF
ETF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简称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开放式基金。
根据投资方法的不同,ETF可以分为指数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
二、ETF指数基金
ETF指数基金代表一篮子股票的所有权,是指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指数基金,其以特定的指数为标的指数,交易价格、基金份额净值走势与所跟踪的指数基本一致,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标的指数有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等。
投资者买卖一只ETF指数基金,就等同于买卖了它所跟踪的指数,可取得与该指数基本一致的收益。通常采用完全被动式的管理方法,以拟合某一指数为目标,兼具股票和指数基金的特色。
三、代表性的ETF指数基金
1、上证50ETF
上证50ETF是上海市场最具代表性的蓝筹指数之一,是一种创新型基金。
同时,上证50指数是境内首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跟踪标的。
2、沪深300ETF
沪深300ETF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和申购/赎回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中国市场的重量级ETF基金。
投资者可以在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单位净值之间存在差价时进行套利交易。
3、中小板ETF
中小板ETF,即中小企业板指数基金,其标的为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的A股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股票。
中小板指数是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为样本股的综合指数,其选样指标为一段时期(一般为前六个月)平均流通市值的比重和平均成交金额的比重。
4、创业板ETF
创业板ETF,是按照创业板指数的成份股组成及权重构建股票投资组合的指数基金。
创业板指数从创业板股票中选取100只组成样本股,以反映创业板市场层次的运行情况,是反映深交所上市股票运行情况的核心指数之一。
❸ 指数基金 一、比如沪深300 上证50 ETF中 那50个股票的占比重 是怎样的呢 不是平均的吧
当然不是平均的,是按50只股票在沪市里的市值比例做个相对的比例配置,其他基金公司按照大致的算法来配置股票的市值比例,基本上大同小异。
❹ wind 全A指数的成分股是全部A股吗怎么得来的是等权重的吗
wind 全A指数的成分股是由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的股票作为样本股,以流通股本作为权重进行计算得来的
等权重指数,是指标的指数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赋予每个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单个成份股保持权重的相等
(4)等权重指数etf的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部分人担心等权重指数存在定期调整带来交易成本问题以及小股票的流动性问题。但等权重指数对成份股权重的定期调整机制,其带来的超额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交易成本,另外,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通常会运用在大盘股指数上,例如标普500指数,其成份股的流动性非常高,一般不会存在流动性问题。
从沪深300(3245.907,-2.62,-0.08%)、上证50、上证180到中证100(2945.237,-7.39,-0.25%),均采用市值加权指数编制,因此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金融股权重过大
以上证50为例,成份股中权重最大的10只股票有7只为金融股,而金融股占整个权重比例就达到51%,这将导致投资者的收益与金融股相关度过大。尽管2010年中小盘基金发行增多,但市场中仍是大盘基金占主角。指数产品看似数目繁多,实则差异度并不大。
事实上,在2009年底,基金公司已经尝试发行等权重的指数型产品,2009年12月29日,国内第一只等权重指数基金博时超大盘ETF成立,该基金以上证超大盘指数为跟踪标的,每只成份股股票占5%的权重,
“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当时发行时的初衷——等权重可以避免单一股票权重过大的情况。由于指数半年调整一次,20只股票中权重最大的股票不超过7.2%
而且通过每半年的调整,会将一些涨幅高的股票权重减少,并提高一些相对涨幅较低的股票的权重,也就相当于将估值较高的股票卖出,买入估值较低的股票,这其中蕴含了价值投资的操作
❺ 求教 股票指数中权重股的权重的具体计算方法
确实是指数样本券计算用市值(即总股本*股价或分级靠档后自由流通股本*股价)除以全部样本券计算用市值。
股市指数可以说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指数是各个股票市场涨跌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指数,我们可以对当前整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有直观的认识。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其实还是比较难懂的,那学姐就不在这里细讲了,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会对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它的性质来进行一个分类,股票指数可以被划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这五个里,规模指数是大家最常见到的,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沪深300”指数,它反映的整个沪深市场中代表性好、流动性好、交易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股票的整体状况。
还有类似的,“上证50 ”指数的性质也是规模指数,指的是上海证券市场机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代表则是某个行业的整体情况。比如说“沪深300医药”就算是一个行业指数,由沪深300中的17个医药卫生行业股票所构成,这也对该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作出了一个小小的反映。
像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主题的整体状况就是通过主题指数来反映,相关指数是“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根据前文内容可得,市场上有代表性的股票,是指数所选取的,所以,如果我们就可以通过指数比较迅速的获得市场整体涨跌状况的信息,进而了解市场的热度,甚至能够了解到未来的走势。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❻ 市场指数的计算价格加权指数、市值加权指数、等权重指数和价值线指数分别计算 的重要是什么
价格加权指数是由所有成份股价格的平均值计算出来。采纳这种方法的包括道指及日经225指数。 市值加权指数中,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与其市值是成正比的。恒生指数、所有普通股指数及创业板指数都是使用这个计算方法。 价值线指数也称价值线混合指数。美国证券交易所价值线混合指数是美国阿诺德·伯恩哈德公司编制的用以反映美国股票市场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包括1700种成分股﹐分为工业﹑铁路﹑公用事业及综合指数等4类。该指数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设成分股的数目为n,计算时以n种股票的价格乘积,再算出其n次平方根,即为当天的几何平均数,再乘以前一天的混合指数,乘积即为当天的混合指数。
❼ 什么等权基金
应该是“等权重基金”。
等权重是指数编制采用的一种权重方法,就是赋予每个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定期调整。而传统的指数则一般是市值权重,以成份股市值大小来决定其在指数中的权重。
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等权重指数基金只有博时超大盘ETF,该基金以上证超大盘指数为跟踪标的,每只成份股股票占5%的权重。
❽ 指数基金投资解惑:同一类指数基金收益为何差异巨大
不少投资者会问,为何同一类指数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有天壤之别,有时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异能达到30个百分点,有时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也超过5个百分点,甚至跟踪同一指数的指数基金存在1~2个百分点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哪里来,为什么产生?下面从五个可能吞掉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方面,给你分析分析指数基金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异。
套利资金过多影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套利资金过多而影响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这是两年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投资者忽略的一个方面。
港股火爆,一众投资港股的指数基金表现突出,但其实仔细来看,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存在差异。港股指数型产品大概有14只(分级基金分开算),主要是跟踪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其中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达到6只,而4月8日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首尾差异达到4个百分点。同样跟踪恒生指数的8只基金,4月8日的单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首尾差异也超过4个百分点。类似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异4月7日也出现,到9日、10日逐渐收窄。而在二三月份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基本步调一致。
为何会出现这一差异?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投资者上周二级市场上抢购港股基金,导致二级市场价格飙升,港股基金普遍呈现超20%的大幅溢价,不少套利资金涌入这些基金,可能摊薄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
其实,这一情况经常出现在分级基金溢价套利上。在去年11月、12月期间,一批分级指数基金溢价率超20%,也导致套利资金涌入,也引发不少指数基金单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巨大。
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这类套利资金所带来的“踏空”风险。短期内资金大幅套利,会影响基金仓位。假设本身是1个亿规模的基金,若当天新申购的资金有1亿元,这些资金往往需要T+2或者T+3才能完全建仓。若建仓过程跟踪指数上涨3%,可能因为这只基金仓位下滑,导致净值涨幅仅2%左右,跑输指数,这也会影响最后的套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因此,最好选择相对规模稳定,以及因巨量限购而让套利资金入场密集程度不太高的产品,或者选择较大规模的分级基金。
同一主题不同指数差异或近30个百分点
同样是医药行业指数基金,怎么最高业绩差异逼近30个百分点?这其实是同一主题下跟踪不同指数所导致的差异。
以ETF产品为例,名字有“医药”的ETF达到8只,而业绩最好的是500医药卫生ETF,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58.28%,表现略显逊色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28.47%,两者差异达到29.8个百分点。
出现这一差异,其实主要是因为跟踪指数不同,南方中证500医药卫生ETF跟踪标的为中证500医药卫生指数,聚集了沪深两市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型医药卫生企业,成长优势明显。而后者跟踪沪深300医药,代表了行业里相对强大的优势医药企业。今年中小盘风格占优,因此南方中证500医药卫生ETF表现更为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同样名为“医药”的8只ETF,其中跟踪6种不同指数,因此这些基金业绩差异较大。
同样,名称中带“消费”的ETF产品达到5只,均跟踪不同的指数,今年表现最好和表现最差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也达到17个百分点。这一情况也出现在名称中含有“金融地产”字样的ETF上:5只带有该字样的ETF今年最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差异也超过1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指数基金日益增多,虽然跟踪的是同一类行业,但是跟踪不同指数也会导致最后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出现较大差异。投资者在选择之前要辨别标的指数的成分股、权重股、以及风格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跟踪同样的指数,若投资者特别看好的话,可以选择有杠杆的B级基金来投资。
增强型是“双刃剑”
今年积极效果多
虽然跟踪同一指数,但也存在纯被动和增强型区别,而增强型是把“双刃剑”,可能增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也可能吞噬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所谓增强型基金,是指“被动投资为主、主动投资为辅”,一般80%仓位按照指数进行配置,剩余20%的仓位进行主动管理以期增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基金。而从实际运作看,两年更多为正效果。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增强型指数基金区间净值超越基准的产品达到25只,而低于基准的产品为15只。去年也有22只产品跑赢了业绩基准,只有13只产品未能超越基准。
这也是同一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以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为例,去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57.162%,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51.66%,很多纯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涨幅则在50%左右。不过,也有一只跟踪创业板的增强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68%,而同期创业板涨幅为75.15%,同样跟踪创业板的ETF则上涨70.55%,出现了较大偏差。
投资者需要注意,从历史数据看,牛市中一般增强型指数基金不敌纯指数基金,而熊市中增强型指数基金表现更好。此外,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的和深入应用,增强型指数基金有了更多的投资策略和增强手段,有望增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投资者最好选择量化投研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
此外,基金管理费率方面,增强指数型基金一般为1%,标准指数型基金平均为0.6%。
等权重也有影响
跟踪同一指数,是否“等权重”也影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而且影响很大。
数据显示,全部指数基金“等权重”的品种大概有23只(A、B算两只),主要是沪深300等权、180等权、上证50等权、中小板等权等。
何为“等权重”?以博时标普500ETF和大成标普500等权重为例,前者跟踪的是标普500,采取市值加权法;而后者跟踪的是标普500等权重,同样是标普500,但赋予每个指数成分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单个成分股权重相等。
“等权重”有啥好处?等权重指数相对提高了中小市值股票的权重,通常波动幅度要大于市值加权指数。若市场偏向中小盘股,等权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较高。
以中银沪深300等权重为例,该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达到31.037%,而沪深300涨幅为22.94%,一只普通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今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22%左右,两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达到10个百分点。同样景顺长城180等权ETF涨幅为28.27%,而一只同样跟踪上证180的普通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仅为18.68%,也存在较大差异。
不过,若是去年下半年偏大盘蓝筹股市场环境,则“等权重”类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要低于普通指数基金。海外市场来看,“等权重”也往往有这一表现。若看好中小市值的蓝筹股的投资者,可以在同等情况下选择“等权重”类基金。
跟踪误差大小体现管理能力
考察指数基金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考察其跟踪误差,这是管理能力的体现,投资者最好选择长期跟踪误差较小的品种。特别是做定投的投资者,更要注意,长期而言,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差距会被放大。
上海一位指数基金经理曾表示,控制跟踪误差是指数基金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指数基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如果在规定的区间设置区间 过大,可能是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较差。数据显示,一般指数基金契约要求跟踪误差在3%~4%以内,也有要求指数基金日平均跟踪误差不超过0.35%。投资者最好选择日跟踪误差控制在0.2%以内或者年跟踪误差在1.5%以内的纯指数基金,若是年跟踪误差在1%以内的品种更优。
而从实际运作上看:
第一,大型基金公司或者某些量化方面有优势的基金公司旗下指数基金跟踪误差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费、托管费等固定费用也是影响跟踪误差的一个原因,而大型基金公司谈判能力更强,往往费率上突破。同为沪深300指数基金,如大成、广发、华夏等基金持有一年,总费率约为1.2%,另有一部分基金则为1.5%。
第二,定期调整指数成分股,也对跟踪误差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体现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第三,指数基金组合也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资产以应对赎回,相对来说采取实物申赎方式进行一级市场交易的ETF基金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从跟踪误差来看,ETF这一品种最好。
此外,基金会遭遇一些投资限制,导致不同基金的组合有所差别。比如某基金不能投资托管行、管理人股东等关系方股票,而这些股票恰好是基金所跟踪指数的成分股,这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会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投资者在买入指数基金之前,对以下五点进行考虑,这五点是影响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关键因素:
一、汹涌而来的套利资金,可能让基金经理短期内因建仓速度慢而产生跟踪误差。
二、同一行业不同编制方法的指数成分股差别很大,由于行业内也有风格差异,重仓小盘与重仓大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同。
三、不当的指数增强管理方式,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能不如不做增强。
四、指数成分股买入权重不同,等权重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与非等权重指数基金大不同。
五、基金经理的量化管理能力,费用也会影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介绍阅读
百发100指数基金今日起分红并恢复申购
2015年指数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排名一览表
如何购买指数基金 指数型基金哪个好?
❾ 等权重指数的等权重指数优势
与市值加权编制方法相比,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有两大优势:一是规避了市值加权指数编制方法中,成份股市值越大,权重越高的现象。市值加权指数以成份股市值为加权因子,成份股市值越大,其在指数中权重越高。而股票市值又等于股本乘以股票价格,也就是股票价格越高,该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也越大。这有悖于价值投资原则。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则赋予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机制,对指数成份股进行高抛低吸,将一段时间涨幅过高的股票卖出,从而规避了上述风险。
从实证研究来看,中小市值公司中长期的表现往往优于大市值公司。因而,在一定时期内,等权重指数的表现也能够超过市值加权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