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股票市场财富掠夺

股票市场财富掠夺

发布时间: 2023-01-30 17:03:09

中国股票怎么看都像是在掠夺民众财富

想法客观点对自己有好处。
其实不光中国人如此,如果哦人们难以克服自己的心理因素,永远只是从众而为,出现所谓的羊群效应后,不管哪国人都不会幸免的,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面面俱到,股市的所谓"庄家",也就是机构,才是关键,再有,你的运气也会为你带来很多收益啊。
大盘从6000点下跌后,人们几乎谈股色变,真正做到像巴菲特一样逆向思维的又有几人呢?
也许A股现在还不太完善,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至于过程就各有不同了,互联网发展初期不也淘汰了一大批人嘛,不参与的人静观其变,参与的人苦乐自知

Ⅱ 金融巨鳄只怎么通过股票掠夺他国财富的

一般是通过货币市场来掠夺,股票只有低价买入炒高后卖出,而货币市场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一旦大幅度波动,对国家影响极大。

Ⅲ 在当下,为何股票会突然爆跌

股票市场是一个资本流动市场,不仅是股票市场,而且在几乎所有的市场上都是一样的。当市场资本没有流动时,就无法推动市场经济的繁荣,市场陷入僵局,导致股跌。股票暴跌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与主力之间的智慧、知识、性格和思维差距。

通常,暴跌将在三五天内结束,但跌幅将超过30%或五十%。总之,股市暴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系统性、个股本身的技术需求、坏消息的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股市暴跌或个股暴跌。此时,最好的应对策略是在暴跌前早点停止盈利,或者及时停止亏损。不要携带它,以免陷入困境。你暂时无法收回资本,获利,甚至造成严重损失。为什么股票会下跌?简单地说,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和市场本身的运作规律。有时基本因素会更有影响力,而规律更有效。

Ⅳ 股市风险的探析

股市风险探析
观察中国股市风险,需要从结构上来把握,对风险的实际分布状态进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轮大跌之前,特别是当上证综指上摸4000点之后,各种恐高的声音再次响起。其中担忧风险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的人有两大理由:一是股指涨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冲动,甚至有媒体把民工入市也当作股市过热的证据来调侃。这难道是判断风险的依据?股市风险固然可以从指数上看出一二,但那只是表象,在这表象后面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风险,是信息不对称、信息缺损与信息操纵风险。

中国股市本轮近20%的暴跌,经过十来天的反弹整理,似乎就这么过去了。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现在还只是看到数百家公司股票连续跌停、市值损失上万亿元,如果我们还简单地认为,这是股票交易印花税惹的祸,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来的毛病,甚至还在暗自庆幸这是对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风险教育,而不作系统、深入、贴近实际的思考,那就有点不知教训,甚至白付学费了。从各类市场参与者在这场风波前后的表现,以及管理层与媒体的作为看,潜藏在中国股市中的内在与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么这个市场的中长期风险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风险更大,更危险,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内在风险。从结构上看,除了系统性风险外,在资本市场上最直接的风险是来自投资品自身的信息风险,也就是由投资品的信息残缺、延宕、非对称传布,或信息虚假、欺诈、操弄等造成的风险。以股票为例,股票作为投资品,其风险主要有公司治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而所有这些风险都表现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风险。尤其是那些与经营情况和盈利预期直接相关的信息,以违规或违法的方式在市场上做选择性传播,更是导致市场异动与投资者行为异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萧钢构(19.59,-0.45,-2.25%)股价异动就典型地反映了这种信息非对称传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股权分置问题虽然在短期内在股权制度上有了重大变革,并由此引发了市场由熊转牛的突变,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习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彻底改变。大股东无视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与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权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权利益之后,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带来的利益变现机会,这种一次性制度红利很可能扭曲大股东的行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恶果,比如大股东会尽可能地把短期业绩做好,或者制造利好题材,以配合大小非高价减持等等,若是这样一种结局,那么这样的股权分置改革将是可悲的,而中国股市的中长期风险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市场层面看,相对于其他风险,市场操作风险也许是最容易被投资者所感受的。因为随着股指的涨跌,股价的波动,操作风险也跟着起伏。如果我们撇开其他因素,单就市场操作来讲,通常有三大风险会直接呈现在所有投资人面前:一是估值风险,二是资金流量与流向信息风险,三是投资者博弈风险。从实际操作尤其是短线操作看,由于市场是凭实力说话的,因此拥有资金话语权的主力机构永远是市场的主导者,而中小散户多半都是群羊效应中的尾随者,根本无法与主力抗衡,因而市场操作风险主要取决于主力机构。

比如,前两年上证综指只有1000多点,主力对当时的市场不认可,股市照样走熊。而现在的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股市却已判若两人。可见对市场的估值,主要取决于主力的赢利预期。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对股市打压越低,吸筹越多,日后赢利才越高。而市场的这种估值风险,不仅表现在大盘上,更直接地表现为主力对个股与板块的操控上。这是其一。其二,对市场操作影响更大的是有关资金流量与流向的信息也受控于主力。因为主力资金不仅会影响股价,而且能隐蔽地把握与操弄资金流量与流向。这便构成了资金信息的不对称风险。另外,再从博弈关系看,市场上尽管散户很多,但能够动用各种交易手段来影响股价的,主要还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机构才是市场的麻烦制造者,才是市场风险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关系着市场的中短期交易风险。

除了这两种内在风险之外,还有一种比较隐晦的风险,那就是中介与资讯服务风险。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残缺与隐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服务对象实施差别化服务。比如,对主力资金提供各种买卖便利,而对中小散户则缺乏包括理财指导与风险提示等在内的起码的市场服务;还有一种是对资讯产品实施差别化供给。比如,一些中介机构将其调研报告分不同时间和详略文本,向不同对象发布,造成信息不对称,进而为不同对象的买卖时点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这种非对称性信息服务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散户的影响与伤害往往更大、更直接,并由此构成了对股市的短期扰动。

股市的内在风险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但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由于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在博弈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所处的位置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市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由此触发的市场风险也有很大差别。从主导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类机构,最后才是散户。而散户由于其投资偏好千差万别,不可能形成一股影响市场的合力,因此拿散户说事,其实是一种误导。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结果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以强凌弱,用竭泽而渔的方式进行财富掠夺,最后造成市场生态整体恶化,酿成巨大风险;还有一种是共生共荣,形成有合理投资预期的市场生态。就目前而言,特别要警惕的是前一种结果,那是一种危险的游戏,需要从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内在风险,在观察股市风险构成时,还有两个外在因素,也会对股市造成局部系统性伤害,一个是舆论误导风险,还有一个是监管不当风险。

舆论误导风险主要是由媒体或其他机构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当而引发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有些可能是由于不懂市场经济规律或不能公正地对待不同市场主体而造成的;有些却有可能是出于商业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将财经报道娱乐化,为吸引“眼球”,故意将极小概率事件极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真相,以博取耸人听闻的效果;又如,有些传媒热衷于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话”、“怪话”,操弄话语权,以谋求卖点;再如,有些证券机构及其代言人出于商业考虑,在不同时点对股市作诱导性评价,等等。

凡此种种,舆论误导风险,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占有舆论优势的利益相关方,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响舆论导向,在财经信息传播的系统、完整、对称、均衡性上有违“三公”原则,由此误导公众,并酿成人为的市场风险。其结果一是造成市场短期波动加大、效率降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减弱;二对投资者来说,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上升、投资判断力降低,操作失误增加。在以信息为主导的虚拟市场中,这是一种容易酿成局部性系统风险的人为隐患。

至于监管风险,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监管不到位风险,比如对影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如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各类机构合法合规经营的监管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基础和整体质量,对券商等中介机构在对散户服务特别是风险提示方面的督导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市场心态直至社会舆论;还有一个是监管不当风险,包括政策措施内容不当和出台时机不当的风险,也将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观察中国股市风险,需要从结构上来把握,对风险的实际分布状态进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轮大跌之前,特别是当上证综指上摸4000点之后,各种恐高的声音再次响起。其中担忧风险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的人有两大理由:一是股指涨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冲动,甚至有媒体把民工入市也当作股市过热的证据来调侃。这难道是我们判断风险的依据?

更为奇怪的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过洋面包的专业人士与财经媒体,比如有媒体称,中国股民正在抢乘泰坦尼克号这艘冰海沉船,等等。这种用极具煽情色彩的语言不做量化分析的报道出自专业媒体,实在匪夷所思。

如果说股指背离基本面,涨得太快太过,有价值回归的要求、有市场调整的风险,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资理财知识与风险防范意识,需要时时加以提醒和告知,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仅凭指数高低或股民开户多少来判断股市风险,那也太简单、太教条、太离谱了。

股市风险固然可以从指数上看出一二,但那只是表象,在这表象后面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风险,是信息不对称、信息缺损与信息操纵风险。而对于股市风险信息的误导,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为风险。

从宏观基本面和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的各项近期指标看,短期内都有喜人的业绩,也就是说短期内并没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够改变股指持续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担心的则是上述中长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酿成市场未来风险。这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基本状况。因此,唯股指是论,仅凭指数高低来评论股市风险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愿本轮大跌付出的代价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点。在对股市风险的评价中,能够拿出有充分说服力的事实与量化指标来,而不是一叶障目,或者为了别有用心的商业目的,在那里忽悠人。

Ⅳ 欧洲股票市场的起源是什么,简单说下就行

股票市场的起源----郎咸平

1720年,英国、法国等国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三次欧洲金融危机拟定了一个《泡沫法案》。所谓三次金融危机,是连续发生了三次股票市场大崩盘。各位可以上网查一下,包括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国的“南海泡沫”。我们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一两百年间,是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为了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国营企业——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噩梦)。东印度公司是国有企业,是以炮舰为前导、以盈利为目的一家公司。欧洲各国,为了掠夺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穷财尽。不得已只有发行战争债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债券。但问题出来了,战争债券到期得还钱啊。如果还不起怎么办呢?那只有“打白条”了。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个英文单字-----把这些还不了款的“白条”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么讲?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stock”。也就是说,利用国有企业掠夺财富,而还不起的债务就叫做“存量”。控制着一大堆还不起钱的债券,或者叫“白条”,到最后还是要还嘛,那怎么还呢?当时就有几个聪明的人说,要还掉“白条”就得搞个“市场”来骗。市场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个stock market——“白条市场”(我们翻译成“股票市场”)。如果你要搞个市场来骗,就不能搞个脏脏乱乱的菜市场,不好看嘛。那你要怎么骗呢,就要搞的富丽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伟之极,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样。(笑声、掌声)。当时国王就说,好啊,这我可以做到,没问题。但我怎么骗人去买白条呢?聪明人说,“白条”现在千万不能卖,因为它没价值。那么国王说我怎么创造出白条的价值呢?聪明人就说白条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你就告诉他们这个“白条”的价值是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国王说,这个未来的现金流用什么做担保呢?聪明人就说用“东印度公司”未来掠夺的金银财宝来做担保。所以你们今天读财务管理,你发现股票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这个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然后,就劝告老百姓买“白条”,因为它代表的是未来的财富,就是东印度公司从亚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而这就是“白条”未来现金流的保证。将白条卖给第一批傻瓜。(笑声)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样理由卖给第二批傻瓜,然后卖给第三批傻瓜。到最后把“白条”的价格炒得无比之高。可是这么细小而不成熟的市场所寄托的只是未来不可预测的现金流。终于发生了三次金融危机。

到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才理解了股票市场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借钱炒股的本质。我们今天在中国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发生过,只是我们不了解这段历史。欧洲三次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个《泡沫法案》。英国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达一百年之久。而法国禁止了银行这个名词达到了150年之久。

Ⅵ 股票期货对于财富本身的增长

这是一种投机行为,对社会的财富增长并没有做什么贡献。
但是,由于市场需要投机,我们也不能取消市场的投机性,不能否定这一点。正是由于市场的投机性,才会有这么多的散户投资者,他们才会真正将钱投在股市里面,给企业带来所需要的融资资金。
但是如果不是通过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的,也不属于变相掠夺他人的行为,股市有风险,大家炒的时候自己要担负责任的。
所以投机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合法行为。贡献有那么一点,但是如果真要为社会做真正意义上的贡献,我想这就不属于了。

Ⅶ 股票配股后股价开始一路下跌是为什么

根据我的个人了解给大家说说股票配股后股价开始一路下跌的原因。

股市是资金流动市场,不仅是股市,几乎在所有市场上都是一样,当市场资金没有流动,拉动不起市场经济的繁荣,市场死水一潭,拖致造成带来股票一路下跌。

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巨大风险的市场,即使在大牛市,也可能出现暴跌的股票。选择股票本身是一门很高的学问,慎重交易,慎重持有,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Ⅷ 当股票市场迎来牛市的时候,股票中赚的钱从哪里来

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股市遇到牛市的时候,作为投资者赚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带大家一起来揭秘一下当股市遇到牛市的时候,钱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一种就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在股市里投钱目的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但他们的操作性很强,是可以跑赢大盘的,站在风口上也赚到了不少钱。

三、总结

总之股票市场是永远不缺钱的,而股票市场最缺的是拉动市场的赚钱效应,当股市出现牛市之后,以上这四个资金来源方就会大量地投钱进入股市,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时候就可以跟风行动,股市被推高之后,自然每个人都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Ⅸ 最可怕的是波动波动纯粹是一个骗子这句话是哪个股市名人说的

[已重置]
一位20年老股民的自述:年轻人请远离股市,炒股损失的不仅是钱
76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9 分钟
我的观点很简单:股票市场不是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对年轻人来说,玩股票就跟爱上赌博一样,是在浪费生命。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自己,一旦把自己有限的积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会被行情的波动死死的抓住,然后在里面虚度光阴:原本应该学英语的时间,却拿来研究波浪理论;原本计划去听一场学术讲座的,却跑到证券公司去被各种股票大师洗脑;原本可以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却敷衍了事然后偷偷打开行情软件看股票;原本可以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的,却跟成千上万的“股民”一样天天守在电脑前面想着一夜暴富,沦为庸碌之辈。

总之,炒股,你损失的不仅是钱,最重要的是会耽误你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个人才干的价值提升。而后者才是你可靠而长远的财富来源。

我进入股市的时间是2006年7月,也就是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几个月前中国股市跌破了1000点,许小年吴敬琏等人炮轰中国股市还不如赌场,应该推倒重来。我却觉得被他们轰到1000点的中国股市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到处找人推销我的观点,但是没有人相信,所以就自己找人借了10万块钱去炒股。本来打算早点进去的,但是因为硕士论文的事情折腾了好久,答辩通过的第二天我就去银行开户了,这时大盘已经涨到了1500点了。

总之,就是这么误打误撞,不经意间,竟然闯进了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之中。那个时候挣钱真好挣啊,不管买什么股票都在涨。每隔几天就能撞见一次涨停。但是我并不满足于跟着大盘涨,还想赚的更多。就开始买书来看,把什么《股票作手回忆录》《波浪理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等有关股票投资的“名著”都翻出来看了一遍。

那个时候就有了一种幻想,觉得股票赚钱很容易,以后就可以靠这个吃饭了。也就懒得去找工作,此前还打算自己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的,那10万块钱既然被我用来炒股了,创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2007年股市到6000点的时候,我大概赚了有20万。上证指数涨了300%,我挣了200%,没有跑过大盘,但是也很令人满意了。毕竟那是借来的10万块钱啊。我大概在40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把钱还给别人了,所以剩下的钱就都是纯利润。而且这一年的吃喝也都是从股市里出的。如果从这个时间点来看,我一年零三个月挣了20多万,对一个硕士毕业第一年的人来说是很不错了。

但是当大盘指数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时候,我这过去一年多挣的钱就开始一点一点往回吐了。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曾经非常得意的那种“炒股技术”,没有一个是真正有用的,买什么股票都在跌。吐啊吐,吐啊吐,一直回吐到3600点,亏得还剩不到十万块钱了,终于受不了,斩仓出局,把剩下的钱全部转回到了银行卡上。退出股市。这个时候算下来,我接近两年的时间,实际上只挣了大约10万块钱。即使纯粹算一个收入帐,也变得非常不划算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我再去找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同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已经工作了一年多快两年了。一般很好的大公司大企业会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些很好的岗位,一旦不是应届生,就会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我既不是应届毕业生,又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连续给一些大企业投了一轮简历,没有收到一个回复。那个时候真的好惨啊,别说面试什么的了,连面试通知都没有一个。只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公司给了我面试机会,我跑过去一看,好多都是骗子公司,有做传销的,还有忽悠人炒外汇的……当时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渺茫,本来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毕业,混了两年变成这个鸟样,哎,有何面目再见人呢?

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才想起来重新回学校去读书。还好我考试的功力还是在的,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终于考上了博士。后来突然就一帆风顺起来了,去了剑桥、去了哈佛、去麦肯锡、……瞬间整个人都变了,从一个到传销公司找工作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一个集各种高大上于一身的学者。

这一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珍惜生命,远离股市”。

人的一生,从20岁到30岁之间这一段时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话,是比较难熬的。包括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刘强东这些白手起家的大牛人,他们在这个年龄也是生活比较黯淡的。因为这一段时间,从学校这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走进社会了,要自食其力了,但是资历、经验、关系网络什么的都不够,付出和收获很不成比例。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其实都很难。你的个人期许和社会对你的承认程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这段时期其实不是一个学习了很多年以后,开始收获的时期。应该是一个一半工作、一半学习的时期。就是说你即使去机关企业工作,你这种工作也带有学习的性质。所以机关企业并不会按照你的付出程度支付“足够”的报酬,因为你的工作能力各方面还很不成熟,他们同时也在为你提供一个学习进步的环境。严格来说只能叫做“半工半读”。通过一段很长时期的“半工半读”之后,等你对于本职工作十分擅长了,人际管理的资源网络也比较健全了,才能度过这一段考验期,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如果不考虑家庭因素,同龄人之间在20岁到30岁这段时间并不会拉开很大的差距,都差不多,工资高点低点也就是那么一点,农民工和硕士毕业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没有飞来横财的话,大家都过着一样平凡的日子,默默的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努力着。但是过了30岁以后,差距就会拉大了,成功的人可能非常成功,变身土豪名流,而没有进步的人可能会原地踏步,还是原来那样的地位或收入。这种差距可以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正因为如此,年轻人如果把时间放到炒股票上去,每天被行情的波动折腾得对本职工作心不在焉,最大的损失不是钱,而是耽误自己能力素质的积累。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值钱的东西是自己的学识和才干。

股票上挣的钱能够立竿见影的看到:行情最火爆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翻一倍,刺激的很。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根本不挣钱、挣到的还会赔回去,得不偿失;

在工作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短期内很难挣到什么钱,你做工作努力一点、还是敷衍一点,上班时间是在有空就看看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还是偷偷摸摸的打开电脑看股票,每个月都是那么一点工资收入,并不会增加。但是,长远来看,平时的一点一点的积累,最终会在关键时刻让你脱颖而出,并因此而受益终身。这种回报,比股票市场上能够挣到的钱,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不知道要可靠多少倍。

这里边的利害计算,我们一定要想清楚。更何况,我们的理想,难道是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面看股票行情的人吗?

我觉得,这不仅是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的事情。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他还没有对自己的事业失去信心,还想着取得比现在更大的进步,那么就不应该去玩什么股票。股票,要么是专业人士玩,要么是退休了没事干的老爷爷老奶奶去玩,除此以外的其他人都不应该去玩。

股票市场这种制度的设计,本来就不是给普通人赚钱的。我提过一个理论,就是:一个人,要想稳定的获得任何形式的收入,都要对应一种这个人所能掌握的资源。他要么掌握生产性要素进行创造获利,要么掌握破坏性要素进行破坏获利。

比如,你精通计算机软件,那么就可以从编程中赚到工资;如果你精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些都是你利用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你能掌握的生产性要素参与社会分工,获得的合理的报酬。

还有一种相反的,就是你身强力壮,可以晚上找个偏僻的地方拦路抢劫,或者精通攀沿技术,晚上可以入室盗窃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这些就是你个人掌握的破坏性资源,从别人手里掠夺财富来获得收入,这叫“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破坏性要素,你总得占有一样。如果你一样都不占有,纯粹就是去赌钱玩,那么最后一定是得到一个平局:一会儿输钱,一会儿赢钱,最后不输不赢。

但是在真正的赌场里边,输钱的总是赌徒,赚钱的总是庄家。这是因为庄家掌握了“破坏性要素”,就是可以通过操纵规则和作弊来掠夺赌徒的钱。

那么到了股市里,这个不停波动的市场里面,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掌握了什么资源可以参与股票市场的财富分配呢?有生产性要素吗?没有。那些能够经营企业上市的企业家才有。有破坏性要素吗?还是没有,那些操作股市的庄家才有。那这些我们普通的年轻人,凭什么能赚到比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更多的钱呢?相信什么波浪理论、什么趋势线,你能玩的过那些金融、数学专业毕业的研究团队吗?

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去股市赚钱,最好的结果,就是不亏本,能够不被别人掠夺,挣点跟银行利息加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差不多的收入就到头了,有时候看起来一夜暴富,其实很快又会吐回去去;但大部分结果是,被那些掌握了“破坏性要素”的人掠夺,浪费了时间还亏了本。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们的时间都耽误不起。有人会听信关于“价值投资”的谎言,说我就长期投资,学习巴菲特,放在那里不动,又能挣钱又不耽误本职工作。这种想法是同样行不通的:如果你只用很少的一点钱去炒股,比如收入的10%,这点长期“价值投资”的收益其实对你没有影响,那么为什么要花那个时间呢?如果你投入大钱去炒股,股票的波动会影响你的生活,那么你虽然心里想着价值投资,但还是会变成一个赌博一样,每天除了关注股市行情以外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而这就会毁掉你的生活。不管是那一种,你都应该远离股市。所以,与其“价值投资”,还不如把钱存银行,旱涝保收。

总之,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我们的钱安安稳稳的放在那里,别去想什么理财之类的事情。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够掌握的那一点点资金,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理财”。最需要“理”的“财”,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如果我们真的要玩股票,学习巴菲特、索罗斯,那应该做的不是拿着自己的钱去玩,而是像他们一样,学一个金融或者数学的学位,然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争取成为基金经理,然后拿着别人的钱去玩,赚了提成,亏了不管。这样,你就可以掌握“生产性要素”——也就是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组织专业研究队伍来进行价值判断,真的为企业发展融资,促进企业成长;或者掌握“破坏性要素”,就是具备影响股票走势的能力,玩死那些小散户。

如果你不打算这么干,那么,请远离股市,最好是碰都不要去碰一下;如果你已经进入了股市,最好是马上清仓,把所有的钱转回到银行卡里面。然后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把它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如果你还是对股市恋恋不舍,还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那么,你生活的价值,无非就是花一些时间在电脑屏幕上观察布朗运动罢了。

现在大盘正在蠢蠢欲动,很有可能再现2006年、2007年的盛况,又会有一大波还在校园里或者刚刚工作的年轻人会面对我当年面对的那种诱惑了。我写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助一些看到它的人,不要再走一次我当年走过的弯路。

时闲暇之余与股友们交流学习“双龙短线战法″“涨停复制擒牛战法”“中线主力高控盘战法”“资金复利解套战法”等实战操盘技巧,有兴趣自愿学习的股友欢迎找我交流学习,定当鼎力相助。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大家可以关注本人,直接私信回复“战法”免费领取战法!

编辑于 2019-04-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申请转载
分享到



股市分析
炒股
股票
评论

王振


5
很后悔没有早点看到。人啊,不能闲,一闲就生是非。疫情期间,进入股市,开始赚钱,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把自己一点私房钱赔光了,还把从银行借了低利贷款。。。现在赔了四万多,,真的能让人荒废!!现在就想怎么把钱还上,还不敢和媳妇说,也不敢找媳妇要钱。哎,自己扛着吧。。这两天还在琢磨,股票肯定玩不过了,想着玩…

小杨


2
非常中肯
查看全部 (15)

添加评论...
推荐阅读
中国“捡钱时代”已来临:如果手中只有5万,不妨死啃这九张图
股悟人生的文章 · 3,449 赞同
60岁老股民告诉你:那些炒了一辈子股的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股悟人生的文章 · 1,731 赞同
“中国式”炒股,到底有多可怕?我整整读了十遍,太透彻了
飞跃A股的文章 · 24 赞同
1.5亿股民活在幻想:炒股成功的人到底有多艰难?看完如梦初醒
赢家论坛的文章 · 16 赞同
中国股市31岁少年股神曝: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反复做T,值得珍藏
千左忆的文章 · 1,472 赞同
炒股成功的人到底多可怕?写给处于严重亏损的股民,此文无价
财经大护...的文章 · 30 赞同
炒股的人都是孤独的!仅分享这一次(建议收藏)
飞跃A股的文章 · 12 赞同

Ⅹ 2007年中国股市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幅度的牛行情呢

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 追问: 请问有什么依据吗?能详细点说说吗? 回答: 你看以下跨国公司07年的举措 一些金融巨头的投资 产生了泡沫温床 世界银行 又怎么样 只是金融大鳄推出来冠冕弹簧的旗帜 追问: 不好意思,我理解不了你说的这句话。 你能不能从各各方面详细的讲讲,我问的是07年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会如此的疯狂。到底是因为什么?我想知道的是详细的,真实的,有证据证明等等,或者是数据什么的。如果跟我说是 庄家 ,也许1,2 个股 是有这个可能。可是,那是 大行情 ,是整个股市在发疯,不是一两个。。 回答: 国际热钱 在本国涉嫌 洗钱 嫌疑,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潜力行业和 热门行业 投资,不容置疑07年中国的热门是能源, 房地产 ,金融 ,07年房地产很火,火的不得了一方面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一方面与大量的金钱涌入有关,据有关统计现在的商品房可以支持中国50年的购买量,能源进出口贸易 钢铁行业 07年也很火,大量的钱这个数字可能是10万 亿美 元,怎么尽快的消耗这笔钱?进入国家支持的行业,股市是什么?持股的股民往往看不出哪只股赚钱哪只股不赚钱?而知道的是谁: 操盘手 幕后一般是大的 金融公司 其中来自 华尔街 的不少。华尔街可以说是世界金融的聚集地,一些策略的制 定远 远快于股市的反映,纵观07年行情 1国家政策影响 2国家 热钱 的大量涌入 3三大行业产生的 金融泡沫 (泡沫有多大,大到买了赚钱)所以大部分人没有抛售,而是买进,到一定的高度(高度是07年末期,此时一部分已经预料到手中的 股票 不可能在涨了 他们是谁 是大盘 开始抛售 他们怎么知道不会涨了 1金融巨头之间的商议2一些安插在政府的 线人 )后来呢 ?大股都撤了 股市没后劲了 但是他们已经转了足够的钱 所以信息对于股民很重要 而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掌握那些及时信息的

热点内容
什么是金融许可证 发布:2025-02-06 04:11:08 浏览:626
金融风暴是怎么解决的 发布:2025-02-06 04:11:05 浏览:65
万得股票软件打不开 发布:2025-02-06 03:58:48 浏览:522
为什么要帮韩国人换货币 发布:2025-02-06 03:48:04 浏览:531
002512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2-06 03:43:36 浏览:762
1万炒股养家怎么样 发布:2025-02-06 02:14:37 浏览:186
看股票软件有哪些内容 发布:2025-02-06 02:14:34 浏览:702
铁矿石期货影响股票 发布:2025-02-06 02:13:01 浏览:173
股票涨停卖单被谁买了 发布:2025-02-06 01:54:02 浏览:116
股市5000点是什么时候 发布:2025-02-06 01:48:10 浏览: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