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中国股票市场到底部没有为什么
Ⅰ 为什么中国股市就像死尸一样走势
A股市场今年4月初启动了一轮牛市,上证指数从2646.8点上行至8月18日3456点,形成了双顶形态,而后股指一路下行,连破30日、60日均线。进入9月后,A股更是颓势难改,目前上证指数已来到3283点,无论从技术面还是从基本面,以及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状况看,基本上可以确定一轮牛市基本就此结束。
若真是如此,那么中国股市的又一记录——“最短牛市”就此诞生了,短短4个月的牛市,也的确配得上A股“奇葩”的称号。
今年,为了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增加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解决中小微企业人的问题,证券会和管理层推出了注册制、调整上证指数的编制和成分股等改革措施,对推动股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A股市场也由此迎来了久违的一场牛市。
然而,A股市场的痼疾难以改变,牛市一来,大家一拥而上,转眼股市呈现出疯牛走势,最后管理层出手,一篇《坚决遏制炒小炒差》的文章发表后,当日380多家公司跌停,牛市也就此戛然而止,一拥而上的结果必然是一哄而散。
许多人将牛市终结的原因归咎于管理层,这也是片面不理智的想法,试想在当时市场处于极度疯狂的状态下,如果不采取措施给市场降温,那么A股很可能会重现2015年股灾时的场景。
事实证明,中国股市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市场的命脉和根基,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处于边缘化地位,毫无任何规律,在全球股市中,跟跌不跟涨,走不出属于自己独立的行情,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大起大落,牛短熊长,既不具备“晴雨表”的功能,又起不到“发动机”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中国股市始终摆脱不了“牛短熊长”的宿命呢?笔者认为中国股市问题较多,已处于积重难返的状态,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定位不准确,重融资,轻投资
A股市场从建立的一开始就将重心放在融资上,重融资而轻投资、重投资而轻回报。只考虑并关注企业的上市融资情况,而忽略投资者的利益。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导致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股票市场的资产增值功能和保值功能无法得以体现,众多股民成为“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一个市场过度地重视融资而轻视投资,那么这个市场的基本制度一定是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样的市场肯定不会成为有效市场。希望管理层从股市的市场定位和顶层设计入手,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将如何更好发挥股市的投资功能和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重点并列入议事日程。
二、目前的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太少
即便是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一上市时股价就被炒得很高,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N年的收益。如中石油一上市股价就被炒高到48.62元,目前中石油的股价为4.39元。那些当年在此价格买入中石油的股民恐怕此生是没有解套的机会了,正如网上流传段子的形象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美国股市依靠科技公司引领股市发展,形成长期牛市,而中国股市发展则仍依靠传统上市公司。
横向比较一下美国股市,几十年前美国股市市值前几位的上市公司是沃尔玛、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公司,但现在已变为前5位为苹果、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为首的5大科技公司,排名第一的苹果公司市值约10.4亿人民币,相当于A股市值的1/6,美国前5大上市公司相当于A股市值的65%。
美国股市已发生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革,而这5大巨头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带来了美股长达十年的牛市。反观中国股市市值排名前5位的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变化,仍是银行、石油、电力等大型国企。我想,待我国股市中科技公司市值占据A股市场前5位之时,中国股市也将迎来真正属于自己大牛市。
三、交易机制中缺乏做空机制
做空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你认为股票会下跌,你就先在高价卖出,然后在低价买回,从中赚取差价的过程。目前我国股市没有建立完整健全的做空机制,现阶段股民只能通过融券和股指期货参与做空。
做空机制对于股票市场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它有利于投资者主动规避风险和市场流动性的增加,维持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降低市场风险。在只能做多的单边市场上,不可能形成做多与做空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股市难以达到自身平衡,致使股票市场的风险不断聚集。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做空机制。中国股市之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做空机制,是因为中国股市本来就是参照欧美股市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因为起步晚,效仿总有些顾虑,由于市场对于做空机构资金和水平的要求都很高,要达到比做多水平高N倍的水平才行。国内目前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水平的机构。
四、控股股东一股独大、上市后大量减持并从中获利的问题
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其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其对股东的义务几乎没有,根本不去考虑对股东的投资回报,而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元没有任何约束能力,市场监管也处于缺失状态。正是在此情况下,许多人将中国股市形容为赌场的比喻,却也并不为过。
A股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过大、通过上市从股市获利过高的问题。这是目前中国股市迫切亟需解决的问题。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双方在利益分配上极度不公平。
上市前,大股东持有股票的成本非常低,与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成本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公司上市后,这些大股东可以在任何时间,大盘的任何点位,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去考虑大盘走势,随时随地任意减持。
这个问题不解决,A股市场就犹如这些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提款机,而众多上市公司都将被掏空。
五、必须尽快推出严格的退市制度,将退市落实到实处,清除A股市场大量的“垃圾”股票
目前,A股已在创业板先行推出了注册制,但与注册制相匹配严格的退市制度并未出台,只有形成一个有进有出、优胜劣汰、良好的市场环境,最终将好的上市公司留在股市中,将垃圾股票淘汰出局。
试想一下,为什么国内那些不好的股票、有问题的上市公司不敢去美国上市?就是因为美国股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即便这些股票能够上市,也马上就会被强制退市。
一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形成了:好公司不愿在国内上市,不好的公司不敢去国外上市的局面。
在过去几十年A股市场大跃进式的上市过程中,大潮之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许多质地很差的问题公司,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但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不惜花重金包装上市。结果导致目前A股市场存在大量的“垃圾”股票。
A股市场为何频频暴雷,黑天鹅事件不断曝光,就是由于这些数量众多的“垃圾”股票的存在所导致的。他们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埋藏在市场中,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如不将其全部清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将得不到保障,并将会对A股市场失去投资信心。目前A股市场长期持续低迷乏力的走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所导致的。
目前,迅速清理这些垃圾股票,使股市形成一个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模式,已成为A股市场的当务之急。然而退市工作进展缓慢,不尽人意,2019年A股共有201家公司上市,而退市的仅有18家公司,完全不成比例。
综上所述,回顾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股市始终走不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即一放松监管股市就暴涨,一暴涨就政策打压,实施监管,一监管就暴跌进入熊市的怪圈。管理层对股市的监管一直没有走出这个误区。
而整个中国股市也就随着股市暴涨-牛市(很短暂)-监管(政策调控)-熊市(时间漫长)而循环往复,起起伏伏,度过一个又一个周期,显著特点是“熊长牛短”。而到最终投资者会发现,即使不做任何操作,不买卖股票,到头来股市中的资产并没有因此而增值。
只有认真总结中国股市几十年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证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解决目前股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股市才能迎来一个长久的牛市。
Ⅱ 中国股市的长期大熊市是什么原因
特征之一,政策市。市场唯政策是瞻。十多年来,每次市场重大的拐点及行情产生的背后,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影响中国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们注意到,无论新股发行速度、红筹股回归、股指期货的推出、货币政策出台以及国有股的减持比例、包括新基金发行节奏等都有可能成为政策调控股市的筹码。当此轮牛市股指不断攀上新高峰时,估值过高还不是市场最担心的,恐惧政策的打压才是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改变了市场固有的运行规律,而大盘的变幻无常也都能从政策调控中找到最终解释,构成了“中国式牛市”的主要特征。政策不仅可以产生行情,而且能够制造拐点,同样也可以改变股市的运行节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变过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场人士热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构成了市场股指运行的“脊梁”。我们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股市依然难以摆脱政策的调控阴影。中国股市常常处于一种既害怕政策调控,又离不开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为市场依赖自身调节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碍。
特征之二,博弈市。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场所。公司经过IPO后,一级市场的募资流入到了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来,而二级市场如果不考虑分红派息,那么市场利益的重新瓜分仅能看成资本利得带来的一场“零和游戏”。统计显示,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赚取了3892亿元的净利润,但以0.3%的印花税计算的话,如果按2000亿元平均日交易量考虑,每年将有2880亿元收归国库,如券商平均佣金按0.2%计算,全年产生1920亿元佣金收入,两项之和共计4800亿元,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达1000亿元之多,使得二级市场沦为了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戏”。这场游戏的背后隐藏着管理层与市场、禁售股与流通股、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多重博弈关系,这里边既包含政策与市场的较量,也有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博弈。在这种博弈关系下,散户战胜市场的前提是先要战胜机构,机构战胜市场先要规避政策风险。“5·30”印花税的意外出台是此轮股市调整的导火索,从防范市场急剧上涨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来看,是管理层与市场的一次成功博弈。
特征之三,全民市。投资渠道狭窄使得股票投资成为居民投资的主要渠道。在社会保障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财富积累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标,而多年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反衬了人们对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费用不断增长以及未来通胀的担忧,资产增值成了人们摆脱贫困、追求资产安全的必然选择。而股市由于流动性强、投资门槛低、在人们意识中赚钱快成为国内居民致富的首选,上半年市场呈现了储蓄搬家、股市结构散户化的特征,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炒股运动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但由于投资者缺乏对股市本质的认知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建立,上半年市场出现了低价股和垃圾股鸡犬升天状况,随后在5·30中引发了题材股、绩差股的一场暴跌,为投资者追逐短期财富敲响了警钟。
特征之四,过渡市。由于上市公司处于非流通股禁售期,市场步入了一个特殊阶段,这阶段上市公司成为自身市值增长的拥戴者。首先反映在因股权激励必须做出未来公司盈利或市值增长承诺。其次,大股东由过去的“掏空”转为“注入”,但由于“优质”资产的“注入”往往是一次性的,盈利持续增长缺乏相应的保障。第三,反映在上市公司既是投资对象又是市场参与者,上市公司热衷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制造盈利轰动效应,从而有可能偏离原来主业,放大了公司经营风险。第四,大非寻找有利的套现机会进一步透支公司盈利。上市公司有可能制造短期盈利增长、拉高股价,透支未来,制造最佳出逃机会。过渡市加大了研究机构对市场趋势与公司盈利的预测难度。
特征之五,震荡市。其一,研究机构推介品种与观点高度趋同。由于研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直接影响到市场主流资金流向,也容易成为市场助涨助跌的影响因素。其二,全民参与,散户机构一哄而上,行情发展与散户开户数高度相关。容易诱发市场的盲目跟风。其三,海外资金流入股市暗潮涌动,加剧了市场的动荡。其四,基金交叉持股增加了股市风险。尽管扎营绩优股与大盘蓝筹股,客观上可能起到了稳定市场作用,但由于交叉持股现象严重,一旦市场出现暴跌,持有人大量赎回,基金仍难以摆脱“囚徒困境”,有可能成为市场崩盘、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五,上市公司盈利波动加大。由于上市公司盈利不仅受经济本身影响,也受资产注入的影响,盈利出现大起大落可能性加大,加之在两税合并、新会计准则以及股权激励的背景下,迎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虚假繁荣,相应地,基于盈利分析的基本面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本质上看,“新兴加转轨”的国内证券市场造就了“中国式牛市”的主要特征,也不断引发价值估值争论的升级,加大了基本面研究的难度,放大了市场风险。“中国式牛市”特征提醒投资者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场所,如果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难以为继,市场会沦为“零和游戏”,此外,基本面研究要特别注重政策走向研读,要充分认识全民参与带来的市场风险,理性对待过渡阶段上市公司盈利的非正常波动,从而防范股市高位震荡运行的风险。
Ⅲ 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涨不起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股市过去13年时间不涨反跌,而且大盘指数还倒跌了近一半,13年前大盘最高点在6124点,13年之后大盘指数还在3200多点奄奄一息;
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不涨,必然是已经出现很多自身重大问题,当然这些重大问题是由内因、外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问题1:新股发行太多
新股发行是A股最大问题,要知道每发行一只新股发行一只新股就会从股市抽一定的资金,这么多年股民投资进入股市的资金都被新股抽完了。
股市都是靠资金堆起来的,股市缺乏了资金绝对涨不起来,这就是为什么A股市场其中涨不起来的最主要因素。
问题6:圈钱套现太严重
A股市场很多上市公司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圈钱而上市,首先是IPO融资,再次增发融资,最后大股东口袋没钱了,再次减持套现。
所以A股市场完全成了圈钱的市场,等上市公司圈钱完毕之后,股票一落千丈,最终股票走向退市了。
总之A股市场这么多年始终涨不起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以上6个问题是主要因素,除了这6大问题外还包括交易制度、分红制度、披露制度、定价机制等等,这些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涨不起来的次要问题。
生活中有句话这样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A股非常适合,A股涨不起来必然是有A股的问题,必然是有A股的可恨之处。
Ⅳ 为什么中国经济形势非常好,A股却始终涨不起来,阴跌不止
据我所知:中国经济形势非常好,A股却始终涨不起来,阴跌不止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新股高价发行,已经透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股票市场上涨,一股涨幅有限,但股票市场下跌,这些高估值股票价值回升。
二是股票市场牛逼,新股发行、再融资、定向增发节奏加快,对a股市场大采血,遇到牛市一定会妨碍股票市场上升,熊市会加快股票市场采血进程,加速a股市场下跌。 现在,管理层决定即使股票市场再次下跌,a股的融资功能也不会中断。
第三,a股市场成立了20多年,至今“没能进入”,因为没有退市制度,a股没能获胜。 这种情况下,坏股无法清除,整个a股市场的股票质量不高,股票市场的坏股也上升了,但股票市场一离开熊市,坏股就下跌了。
开盘时比虽然比指标值大很多,但之后有连续下跌的倾向,正如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看到的那样,分时线呈狼牙的形状,表示资金已经发货。
比选股五步曲
第一步,9 :
25竞价结束后,对量比进行排名,看前30名,涨幅在4%以下的情况。
第二步,选择流通股票数量少的,3亿以下,中小板特别好。
第三步,选择前交换率连续多天在3%以下或连续几天平均交换率在3%以下的股票。
第四步,选择前多天成交量平衡良好,或者有上升停止未释放量现象的股票【除了迄今为止无限制上升停止的股票】;
第五步最好是选择个人操作的比较熟悉的股票进行干预操作。
量比选择股的使用原则:
1 .每次处于振荡时期的大盘大幅下跌,一定会连续暴涨1股。 此时,请注意观察量比是否扩大。
如果是底部位置阶段性一齐涨价的现象,可以看作入场的信号。
2 .股价上涨停止后的量应该迅速向下方弯曲,如果股价上涨停止量依然有趋势,就说明主力的上涨停止发货。
3、收缩量上升:
即使价格上涨,比指标下降也意味着价格下降,可以看一会儿。
4、放量下跌:
如果量比指标持续上升,价格会下跌,市场现在的资金流失很明显,建议避免短线召回风险。
5、缩量横盘:
如果市场价格显示横盘整理,则量比指标持续下降,关注时分平均线,关注不破裂或小幅度裂纹平均线,可以暂时持有,等待量比指标再次扩大,如果放量持续上升,则放量下降,短线松鼠。
量比选择法的图解例子
1 .如果量比为2.5-5倍,则是明显的放量,如果股价相应地突破重要的支持和阻力位置,则突破有效的概率较高,可以相应地行动。
2、量比达到5-10倍时,释放量很大。 如果一股处于长期低位时剧烈的释放量被突破,涨水的后续空间巨大,是“金钱”难以置信的象征,但如果一股已经有巨大的涨幅,出现这样剧烈的释放量,就值得高度警惕。
Ⅳ 中国股市为什么天天下跌,难道没有投资价值
导致熊市根本原因首先是,涨得高,跌得惨。如2015年6月股市快速涨至5176点,主要是监管部门默许居民加杠杆,允许场外配资等资金进入股市,于是股市才会站上5000多点,而既然股市涨得这么疯狂,其下跌也是必然疯狂的。
而监管部门一直在出利好救市,所以股市调整的进程出现波折,熊市周期也被人为的拉长。股市走熊是“果”,而2015年上半年疯狂是“因”。
再者,中国股市整体估值偏高,需要挤泡沫。其实新股发行主要并不在于节奏,而是在于价格高与不高。
如果新股发行价格都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成长性,除非有大量资金推动股价上涨,否则A股长期走熊是必然的。比如,2008年中石油发行价16元,开盘当天涨到48元,之后就一直向下跌,现在只有7.45元。
(5)预测中国股票市场到底部没有为什么扩展阅读
国内经济目前处于下行趋势,由之前的两位数的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特别是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4%,而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首次跌破了枯荣线以下。
如果经济上行,可以有牛市,也可以有熊市(因为估值偏高)。但经济下行时,肯定不会有牛市,因为股市估值已经偏高,再加上经济下行,上市公司都是周期性的企业,业绩也不会特别靓丽,股市总体估值难以上行。
导致A股市场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整体估值偏高、前期牛市涨得太凶这几大因素,而大小非套现、新股带病发行、过度发行新股都是股市下跌的催化剂。
这些因素在牛市行情中可以完全忽略,而在熊市下跌行情中却被人为扩大。所以,真正导致股市下跌不是这三样,而是有更大的趋势和规律。
Ⅵ 中国股票市场跌多涨少的根源是什么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Ⅶ 你对未来1-2年内中国股市如何预测,基本走向分析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国引发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不同的结论会产生不同的对策,不同的对策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对正处经济崛起关键时刻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国比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机遇而不是灾难
1、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美国的危机使得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中国是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置身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由于中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及商业银行体系上都相对独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并不直接相关,这使得我们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未受到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过多的影响,从而免受“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2、中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尚好。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衰退受到影响。即使是在美国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内企业微观面的业绩增长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3、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从银行的资产状况看,我们有4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总资产,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今年以来,虽然企业的资金普遍紧张,但那是由于双紧的宏观政策决定的。一旦我们为应付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政策,就会具备流动性充足的特点。同时,经过2005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比较好的。
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国家财政收入看,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
Ⅷ 中国股市未来20年真的不会有牛市吗
中国股市20年不会有牛市这种观点太悲观了,也是一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我敢肯定的说,不用20年,未来1~2年A股市场一定有牛市。
至于为什么有人会感觉中国股市20年没有牛市,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其一:已经对A股绝望了,在A股看不到希望,炒股亏怕了,伤心欲绝。
其二:这类股民根本没经历过牛市,根本不知道股市牛市行情是怎么样的,完全就是股市小白,对股市没有概念。
未来中国股市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在未来20年都会处于熊市的,这一点是绝对保证。最起码未来20年时间有2~3轮的牛市行情,绝对不会实现中国股市在20年不会有牛市的观点,拭目以待。
股票市场有牛市,也有熊市,类似股票有上涨,也有下跌,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也是任何一个国家股票市场的规律。所以从这里可以断定,未来20年中国股市不会来牛市这是危言耸听,这观点不可信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盲目听信各种观点只会伤害自己。
Ⅸ 中国股票为什么总是涨不动,真正的病根在哪里
中国股市涨不动的原因非常多,并非只有某个原因就会导致中国股市涨不起来;当然众多原因当中最主要一点就是“增量资金供不上扩容资金”,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股市想不涨都难。
首先撇开其他原因之外,重点分析一下A股为什么会有由于“增量资金赶不上扩容资金”导致中国股市涨不起来呢?下面分步进行解答:
1、什么是增量资金?
股市增量资金就是指往股票市场进入的资金,比如有1亿资金从房地产进入股市炒股,这1亿就是增量资金。
第一,股市制度不完善,退市制度、交易制度、披露制度等等;
第二,投机性太强,中国股市喜欢追求短期利益,不会追求长期利益,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回来的,甚至倒跌;
第三,牛短熊长,中国股市大部分时间都是熊市,牛市时间非常短;一年牛市要换来5年熊市。
总之中国股市涨不起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真正想要中国股市强势起来,必须要把这些各种原因一一排查,都处理好之后,中国股市必然会雄起来,必然会引领全球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