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泡沫
❶ 什么是股市泡沫大泡沫来袭时的严重性有多大
通常用气泡来描述那些虚幻而不切实际的人和事。股票市场泡沫是指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远远高于其投资价值的现象。简单地说,在短时间内,股票价格上涨迅速,甚至大幅上涨,其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这种情况下,股市将出现泡沫。如前所述,股票市场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价格的形成与市场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密切相关。如果在后市的投资者对其更有信心和热情,价格就会高于价值,泡沫就会产生。后市场的投资者对此漠不关心,价值会高于价格,泡沫不会出现。
人们总是用市盈率来衡量股市泡沫的大小是不科学的。市盈率是一个动态的、滞后的指标,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标准,世界各地也没有统一的市盈率水平。市盈率与股价也不是正相关的。高市盈率并不一定意味着股票价格高;市盈率低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低。反之,股价低,市盈率不一定低;高市盈率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股价。事实上,股市泡沫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呈单边上升趋势。业绩的上升会让投资者认为有可能继续向上的趋势,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人去投资,直到股价远离其内在价值。
❷ 股票里的泡沫是什么意思
泡沫就是股价超过其正常估值。价格越高泡沫越大,也就是越危险,大盘4000点以上泡沫是非常大的,从今年的走势就可以看出,既然是泡沫它早晚要破灭的,价值的回归是必然的。有没有泡沫从市盈率可以看出来,一般市盈率20-30是正常的,去年大盘最高大60倍左右,现在大盘市盈率15倍左右,也就是说很多股票都被低估了,有些股可以进行中线投资了。
❸ 股市泡沫是如何产生的
股市短期疯涨,市盈利急剧攀升,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即产生股市泡沫。泡沫在词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或幻想。经济学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机交易极度活跃,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的市场价格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
何为泡沫:一般的看法是,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涨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赢利的能力不感兴趣。涨价之后便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的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对泡沫的定义,理论界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对它是否可能发生,也没有一致的看法。何为泡沫,目前来说还没有较为明确的数量化标准。
此外,演化证券学理论认为股市是一个“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股市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运行规律,是一种周而复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
产生原因:
证券市场本身的系统特性是根源
证券市场交易对象的虚拟化、符号化,使得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投资者有了自由和充分的理由去根据自己的需要理解股票的价值。当股票市场的某些权威机构和人士对某只股票做出了某种价值理解后,很容易得到市场的响应和认同,从而产生市场一致认同的偏离真实价值的理解价值,泡沫便产生了。
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人民币升值以及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国外资金流入股市,导致股价攀升。油价持续高涨,石油美元一直在全球范围及新兴市场寻觅投资机会,部分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日元利率低,日元的利差交易带来了大量流动资金。中国国内储蓄率居高不下,A股市场流通部分市值仅占储蓄总额的10%。此外,由于经常账户顺差不断增加,中国的财富亦以每月超过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官方外汇储备总额现已超过1 5万亿美元。拥有如此巨额的流动性资金,股票市场存在出现泡沫的风险。
股票市场的体制不完善
首先,政府行为发生扭曲。一是政府对股票发行上市的严格管制取代了市场机制;二是股票交易管制不合理。其次,监管部门行为发生扭曲。一是监管行为扭曲,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活动的行政化、短期化、随意化造成了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加大了市场的泡沫;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监管制度执行不力使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使中小投资者行为取向短期化,加大市场主体的投机动机。
股票市场可供交易品种少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股票、债券的现货市场,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其结果是资本市场只有做多机制而没有做空机制,远没有期货市场中特有的价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
机构投资者扮演庄家角色
大量的庄家充斥股市,人为地放大了市场中的“博傻”机制。庄家利用资金、人力、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把自己控制的股票价格拉起来,使它的价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人为地制造泡沫。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占据着股市波澜的主导地位。中小投资者有贪婪与恐惧等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又表现出“羊群效应”和“博傻心理”。伴随着这些因素,股价在短期内震荡不止,长期内又泡沫堆积。
❹ 股市泡沫是什么意思
股市泡沫,一般来说,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它的价值的偏离程度。我们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的定价形式和实体经济是不同的。虚拟经济价格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对其后市的预期。对后市,如果信心较强,则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产生泡沫。反之,则价格低于价值,泡沫也消失。
目前股市泡沫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是上市公司造假。猛一看是一支绩优股,再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支绩差股。上市公司的造假过程是泡沫的制造过程,由假绩优变为真绩差的的过程,是泡沫的增值过程。
二是该退市的不退市。近来的一大传闻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要直接退市,但有关方面并未表态。年初的有关讨论已经表明这件事是多么的难做,这次看来不过是又把这个难度强调了一下。而退市机制的欠缺导致绩差公司越来越多,于是股市泡沫也越来越多。
三是有人在对着泡沫吹气。
在存在股市泡沫的情况下,前述金融经济的作用将会被破坏,传导机制将会被扭曲。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如下:
1、引起资源错配,破坏市场机制
2、产生错误股价信息将误导企业投资行为
3、影响政府宏观调控效果
4、泡沫破灭将造成资产负债失衡,出现支付危机,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破坏。
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前最好对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个牛股宝模拟炒股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里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祝投资愉快!
❺ 股市泡沫是什么意思
股票价格的虚高,就是股市泡沫。比如:美国股市市盈率是10-20,中国股市有时候能涨到40倍,就是说你的投资需要40年才会捞回本,
❻ 股票里的泡沫是什么意思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日本大藏省实行了对不动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措施。所谓总量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对不动产融资增长速度的一种直接管制,以此达到将不动产余额控制在一定水平上的目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每季度不动产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以下。同时,日本银行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将当年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减少30%;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再跌至1991年的2.3%。
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股价上。1989年末,日经指数达到高峰后,1990年开始下降,至U1990年4月便由38915日元降至28000日元。1992年8月跌至14309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63%(见图6)。1992年7月日本股价降到二战后最低水平,为14000日元。股价的大幅度下降几乎使日本所有的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图6 日经指数变动情况(1989-1994年)
股价暴跌半年之后,地价也开始大幅度下降。1990-1991年日本全国地价下跌了46%,使价值为108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泡影。从1991-1992年住宅土地价格大幅下降,东京跌22%,大阪跌36%,名古屋跌13%。到1994年东京等地的房地产价格的跌幅都超过50%(见图7)。至此,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彻底破裂。
图7 日本主要六个城市地价指数变动情况(1988~2000年)
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挑破泡沫,这是日本银行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讲,1991年后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与日本银行突然收紧银根造成日本经济的"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二)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总之,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陷入到了长期严重的衰退之中,这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被称为"平成萧条",是二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对日本经济打击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更为严重的是,泡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摧垮了日本国民通过二战后的持续经济增长所建立起来的民族自信,泡沫经济破灭后,随着经济从巅峰跌入谷底,日本社会长期弥漫着一种无法摆脱的、找不到出路的情绪。
四、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留给我们的思考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是复杂的。就本文对其形成和破灭过程的分析来看,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训:(1)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2)国际经济协调的困难。
(一)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
1.教训一:货币政策应该是圆润的、稳健的,过度扩张与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日本的泡沫经济是由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确出现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对日本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当局允许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担心货币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问题,因此,在1986-1988年实行了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严重资产泡沫(黑田东彦,2003)。
从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个月里,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大幅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而且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减税1万亿日元,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后又补充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日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1987-1989年,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造成国内过剩资金剧增。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暴涨。
图8 日本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
与货币政策的极度扩张一样,货币政策的突然紧缩也同样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并引发危机,至少从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银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结果"(清水启典,1997)。因为在泡沫无法自我支撑时,正是经济系统存在流动性压力和危机的时候,此时的正确做法是采取"凯恩斯疗法",即先放松银根,然后再慢慢收缩,这样能够使泡沫在一种有序的政策引导中有一个时间过程去慢慢地释放。而1989-1990年,日本银行紧急收缩信贷的做法"无异于拒绝向一个掉进冰窟中的醉汉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样,可能致他于死地"(罗宾斯,1979)。实际上,面对经济泡沫,如果只是简单地采取收紧银根政策,必然会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性影响,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就好比城里有房子失火,消防队不是向房子喷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样(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训二:货币政策决策应是科学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把经济推入绝境。
❼ 什么是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一般来说,指的是上市公司股价与它的价值的偏离程度。我们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的定价形式和实体经济是不同的。虚拟经济价格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对其后市的预期。对后市,如果信心较强,则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产生泡沫。反之,则价格低于价值,泡沫也消失。
目前股市泡沫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上市公司造假。猛一看是一支绩优股,再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支绩差股。上市公司的造假过程是泡沫的制造过程,由假绩优变为真绩差的的过程,是泡沫的增值过程。二是该退市的不退市。近来的一大传闻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要直接退市,但有关方面并未表态。年初的有关讨论已经表明这件事是多么的难做,这次看来不过是又把这个难度强调了一下。而退市机制的欠缺导致绩差公司越来越多,于是股市泡沫也越来越多。三是有人在对着泡沫吹气。
在存在股市泡沫的情况下,前述金融经济的作用将会被破坏,传导机制将会被扭曲。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如下:
1、引起资源错配,破坏市场机制
2、产生错误股价信息将误导企业投资行为
3、影响政府宏观调控效果
4、泡沫破灭将造成资产负债失衡,出现支付危机,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破坏。
❽ 股票的泡沫估值什么意思
所谓的泡沫跟上市公司无关,而在于股票的价值虚高,过分的人为炒作。股票的价格是市场价格,跟上市公司没有关系,
财务指标
主要看
每股收益
,净资产等等。没有泡沫的股市就是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