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重大事件
⑴ 股市发展表
股票市场-中国股市发展年表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1991年8月28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打开潘多拉魔盒:国有股减持、股权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2006年9月-分置改革已近收官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持续至2007年6月后股市行情不太好,直至2008年奥运以后股票市场大有进展。
2010年1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开设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并同意推出品种。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1989--2010
1989年,深股开市,中国在1949年之后终于有了第一代股民。
1991年,沪市老八股登场。
1992年5月21日,沪指从616点蹿至1265点,随后几天又登顶1420点。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到了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同时出台,沪指从333.92点一路涨至1052.94点。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先是5月18日证监会下发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指当天涨幅40%多;但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9年5月19日,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空前的大牛市在9月9日最终奠定。当天,三类企业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股市随后一路暴跌至1514点。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宣布启动股改试点。10天后,4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进入股改首批试点程序。
2005年12月6日,上证指数开始了长达一年的逼空行情,
2006年12月14日以16年新高2249点收盘。
2007年2月,节后行情并未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挫,盘中多个板块全线扬升,个股行情更是演绎疯狂,沪指昂首站上了3000点,并刷新了历史新高。
2007年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9日,中国股市演绎诡谲行情,历经午间黑色25分钟的惊险一跳之后,上证综指收盘顽强站稳4000点整数关口,收于4013.09点,全天上涨63.07点。
2007年5月15日,沪深股市由于交通银行的上市,沪指直接高开,但之后走弱,银行股成为盘中跳水的最大动力。午后大盘又出现一波快速跳水,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破3900点关口。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并未对股市造成严重冲击,上证指数低开高走,最高距5000点仅差1点,上证指数开盘报5002.84上涨22.77点,直接冲破5000点。
2007年9月15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9月28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
2007年10月13日宣布,从10月25日起,将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是今年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使得存款准备金率与1988年创下的13%的历史高位持平。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开盘48.6元
2007年11月7日沪指一度跌破5500点关口.后收于5600点。
200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10日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近年历史新高。12日遂低开5174,最低至5033,考验5000点关口。
2007-11-22,5000点支撑被击穿,收于于4984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40。
2007-11-28,半年线破。
2007-12月股指在4800-5000之间整理。
2007-12-20,央行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 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 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8年初股指稳步摸生至5552点。
20080116,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股指以5290点回应。1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于7. 2418。
20080121,全球笼罩在跌势下,先是亚太股市,而后波及欧美,收于4400,单日最大跌幅。 2009年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3G等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在下半年大盘上升至3400点, 2010年,中国股市迎来房产泡沫,大盘在1500-3000点之间震荡。
⑵ 2010年11月12日,股市为什么大跌
谁也没有想到,在貌似平静的周末,一场官民网路站突然爆发。这场网络战的起因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惊天股市操纵案。目标是严惩或者包庇有后台有背景的犯罪份子。
当中国亿万股民沉浸在久违的大牛市行情时候,2010年10月26日开始,一场神不知鬼不觉的阴谋在策划和行动中。大约20家券商在期货市场开始起利用这波脆弱的牛市,大赚一笔的勾当。他们逆势为而为,暗暗建立空单大仓。此时的股市已经是压抑两年的火山,一发不可收拾,两市成交量屡屡突破创记录的50000亿元,按照量价规律,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大牛市的开端。几乎100%股民兴高采烈。但是,也有不高兴的。这些不高兴的就是逐步建仓的股指期货空单机构。
10月26日开始,股市成交量成直线上升,预示行情将向上突破。事实上,作为中国股民心目中最大的心理线是3000点大关。这个点位已经被反覆试探,到11月11日14:30分以3%涨幅强力突破。
屡屡上涨的股市造成股指期货做空机构巨大亏损。11月合约于11月19日到期交割强行平仓。时间仅仅一周,如果此间股市不能大跌,他们将面临10亿元以上亏损,反之若出现大跌,他们将赚10亿元以上。在大利大害面前,他们作出了选择:利用资金优势打压股市,然后在期货上交割获利。
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开始只是偷偷摸摸的干,单个的干。方法是每逢股指出现上涨冲动,那边股指期货就随即来个向下大力抛单。事实上,自从股指期货开通以后,绝大多数股民就一边看股指期货一边操作自己股票,因为大家都认为股指期货有“ 发现价格”“预测价格”功能。于是,这种打压屡屡奏效。但是效果不明显。因为毕竟这个大牛市是史无前例巨大资金推动,而且目前股指点位处于历史低位。这样的打压只是将股指打压半个百分点,第二天开盘又跳上原位。这样,这些机构只好重新开始打压,尾市股市又跌一点点。股指出现历史罕见的一个个小的“黑乌鸦”(高开低走小黑线)。
到11月11日,行情出现巨量突破,压抑日久的股市像火山般爆发,整天走势如日中天,下午收盘20分钟左右已经上涨罕见的3%以上。按照长期规律,这种走势如论如何也不会变脸。股市这样走下去,意味着这些空单带着做空机构10亿元将化为灰烬。
于是,一场中国证券历史上第一次联合操纵案件发生了。当日收盘前15分钟左右,2 0家券商在股指期货上突然抛出大量卖单,10分钟成交量达到平常时间的5倍。短短1 0分钟,就把股指期货打落4%,而沪深两市看着股指期货操盘的股民不知道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于是先走为快,股市行情急转直下,仅仅10分钟两市股指突然间暴跌2%~4%。
获得初步成功后,他们信心大增,联手再接再厉,一致加仓空单。历史最丑恶的一幕在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开始了。当日在无任何消息任何先兆情况下,股指期货跳空开盘暴跌2%,接下来空单如疾风暴雨,导致两市出现巨大恐慌。股指期货一度盘中大跌达到8%以上。而沪深股指则跟跌到达5%~7%。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无原因暴跌。根据公开信息,股指期货前20家机构全是净空单,12月合约净空单达到4000多手,两月合约净空单达到6000多手,扣除双向持仓无效仓位,前20家机构的净空单占整个股指期货市场净空单的45%,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寡头而创造了世界之最。当日这20家获利至少6亿元,而两市股民损失达到5000亿元以上。
但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中国现行法律规定这样操纵市场最高可以判处极刑。
为躲避罪行,于是有人编造出各种各样理由解释这个大跌。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市场传言调整印花税,二是加印花税,三是高盛的报告。但是这种解释不堪一击。因为谁都知道印花税调整是极端措施,非到所有措施失效股市过热才使用,现在不可能;而加息周期最少也是2个月,现在距离上次加息仅仅一个月,也不可能;高盛就不用说了,外国机构搞个报告能起多大作用。更让人不可信的是,这次股指期货打压行动不是12日单独行动,而是持续了数天的行动,特别是延续了11日下午尾盘的行动。手法相同,作案者也是一个。而这些传言是12日才有的事情,今日传言怎么就影响到昨日的股市了?
于是,12日晚间一个正义帖子出现了。这篇题为“20家券商逆势联手做空 亿万股民损失5000亿元,网络紧急呼吁救救2亿股民要求下周一11月15股指期货暂停交易一天”。
帖子在中国网络上不胫而走,股民看到帖子恍然大悟,一时间纷纷转帖,评论。两日点击量达到数百万之多。打开搜索引擎,只要输入上述内容,就看见全版都是这些内容。股民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惊天大案,要求官方彻查严惩犯罪份子,并要求暂停股指期货交易。
一方面,股民引用各种法律法规,提出要求,并纷纷转帖纷纷发表评论;而另外一方面,采取剧烈删帖,有的帖子不到一秒即被删除。两者对抗到14日已经成为白热化。该内容的帖子和评论已经达到数十万,点击上百万;而删帖者防不胜防。开始只是在股票贴吧和论坛上发表,后来把帖子发表到所有的论坛贴吧,连什么房产信息,婚介都有身影。不少人表态,周一一上班就要打电话找证监会。估计周一证监会电话会被打爆。
目前事态在继续发展中,大戏刚刚开始,好镜头还在后面。
⑶ 2010年11月12日股票大跌的原因
爱尔兰信贷危机,欧元贬值,美元升值,带动大宗商品比如原油、有色、煤炭价格下跌,虽然这有助于我们缓解输入型通胀,但对证券市场恐怕就不是好事。欧元区经济受到拖累下滑,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出口,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遇到更加猛烈的贸易战。我们的经济也将受到影响因此这是市场下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⑷ 2010年5月17日股票为什么大跌
5月17日沪深两市单边重挫,创年内新低,个股普遍大幅下跌,上证综合指数收于2559.93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07%,深圳成份指数收于9731.72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79%;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今日所有板块均处于下跌行情,其中跌幅较大的行业有:轻工制造(当日下跌7.1%)、房地产(当日下跌7.07%)、纺织服装(当日下跌6.55%);跌幅较小的行业有:金融服务(当日下跌4.24%)、医药生物(当日下跌4.5%)、有色金属(当日下跌4.78%)。
国投瑞银认为本次下跌的诱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十条”发布已满一月,效果不佳,一线城市房价仍较坚挺。一方面,地产利益各方与政策的博弈引发投资人对进一步严厉调控的担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也加剧了市场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担忧; 2、近期出炉的经济数据平淡,投资人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信心不足; 3、外围市场震荡加剧,美欧股市均表现不佳是今日下跌的一个诱因; 4、市场短期持续、快速下跌而反弹无力,造成投资人信心极度脆弱则是今日下跌最直接原因。
对于后市走势,国投瑞银认为,近期市场杀跌频现、悲观情绪弥漫,投资人信心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众多个股经过大跌后回归估值的安全边际,也为后续行情的展开提供了可能,市场正在经历缓慢寻底、筑底的过程。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成长性确定的中小市值和新兴产业类股票,在大跌中寻找合适的介入点、合理布局;同时关注大市值股票中质地优良的品种。
⑸ 列出2010年我国A股市场的五大热点,分析成为热点的理由, 在线等急
稀土永磁新材料板块:
中钢天源:从低点上涨400%出头。原因是集团资产注入概念以及对永磁材料的重点研发,使得公司跟着稀土永磁概念,启动成为大牛股。
太原刚玉:从低点上来涨幅接近400%多。受出口配额影响,稀土材料价格猛涨是主因。公司主导产业钕铁硼磁性材料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受地方政府扶持的新材料产业
,是支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高清电子产
品、汽车、通信业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磁性材料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市场需求不断增
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这两个股票的特征是启动前低价、小盘品种,便于控筹,题材合适。业绩的话倒没有立刻体现出来,炒作成分更多一些。
有色板块:
广晟有色涨幅最大,是粘稀土概念的。
中色股份涨幅比较大,也是粘稀土概念的。
另外厦门钨业,也是粘稀土概念暴涨的。
可见,稀土概念很重要。正宗的比较厉害的几个龙头分别是:
金钼股份:钼的出口配额调整影响,导致价格大涨,同样跟着爆炒;
东阳关铝:铝业龙头,跟着有色价格上涨爆炒;
锡业股份:锡业龙头,跟着有色价格上涨爆炒;
东方钽业:小金属龙头,跟着有色价格上涨爆炒。
资源股的特点就是周期性炒作,在价格处于上涨周期的时候,一般会随着大宗商品的价格做一波主升浪。
黄金板块:
荣华实业龙头,从低点上涨300%以上。
该股启动时价格较低,盘子相对适中,由于收购矿业具备了黄金概念,跟随去年黄金的一波大的涨势,启动了一波上涨行情。涨幅比中金黄金,山东黄金这些正宗的黄金股要多很多,还有个原因就是黄金股前期的累积涨幅也是比较巨大的。
煤炭股:
国阳新能:龙头品种,是一抹亮色,属于蓝筹品种的领头羊。业绩优秀,同时有资产注入预期使得主力资金选择它作为启动煤炭板块的突破口。同时带动了大盘展开了一段行情。从12元附近到35,涨幅接近300%。
煤炭股与有色的特点有所不同,由于国家对煤炭的限价,导致了煤炭的启动稍晚,但是大趋势是挡不住的,在国际大宗商品不断上涨的影响下,有色股先启动了不断的上涨,之后的煤炭股终于摆脱限价的不利因素,在10月后第一个交易日开始启动。
西部开发板块:
西藏城投,从底部6.75到25.66累计涨幅380%。这个股成为热点的特征也比较明显,第一盘子小、价格低,易于主力控盘;第二,长期受益西部大开发,作为开发的第一步,首先就是建设,这正是公司的主业。主力充分利用了这2个特点,大力炒作。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些龙头品种的上涨都是一个启动后的持续性上涨,上述的稀土永磁收到政策的利好,价格大涨,同时这些物资是高科技产品的一些必需品,所以引发了一轮大涨;而有色、黄金、煤炭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周期的影响,跟随启动了一波行情;西部开发板块的启动时跟着西部开发政策的提出和落实被挖掘炒作起来的,热点基本上是跟随政策利好和价格上涨因素的出现而启动的。在这之前,也是股市震荡调整到一定阶段,主力资金已经悄悄建仓洗盘后,适时跟着时机的来临而采取的动作。
⑹ 盘点一下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及大事记
中国股市大事记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开放,上证综指从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点,涨幅达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上证综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此后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综指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综指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出现三天井喷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证综指低至514.16点,此时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轮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证社指从516.46点涨至1258.69点,涨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场暴跌。上证综指由1200点附近下跌至865.58点。此后一路上扬,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点,涨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喷。上证综指由18日的1059.87点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点,涨幅65.70%。
此后持续了两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综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点,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国九条”发布,短暂行情持续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点。
2005年4月29日,股改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6月6日,沪市跌破千点。
2005年下半年,新《证券法》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出台,权证重返市场。
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漫漫“熊”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期间,上证综指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之后几乎是以单边上行之势稳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两类对象进行战略投资,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定向发行和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
2006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新老划断”全面启动。
2006年6月8日,沪深股市单边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5.33%和4.64%,均创下200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标志着“全流通”大幕正式拉开,“股权分置”“一股独大”这一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顽疾,从此成为历史。
2006年7月5日,国内资本市场的“航母”级公司——中国银行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并轨传闻的影响,沪深B股暴涨。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收盘报2017.28,为2001年7月27日以来的收盘新高。人民币升值和股改实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转牛的两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59亿元,创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单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证综指以距2700点仅一步之遥的2698.90点创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市和深市的全年涨幅各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货投资者的一封信》。该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中国将正式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产品的推出将意味着我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这将是我国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变化。
以后,沪深两市步入大牛市。
⑺ 中国股市历史及重大事件;以及牛市与熊市转折点事件。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我认为目前4300是阶段性高点
⑻ 2010年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我国股市下跌的原因
2010年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我国股市下跌的原因:
1、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严格调控措施。这导致房地产股价在利空的不断干扰下持续下跌,而房地产板块在权重上占有主导地位,从而拉低指数。
2、外围银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量发行的货币进一步推高国际资源产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国内资源产品,其中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尤为明显,国内物价随之大幅上涨,使得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CPI的持续攀升大大出乎投资者的预期,双重利空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股市下跌。
3、股民缺乏信心。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8)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重大事件扩展阅读:
股市下跌分析:
1、流动性收紧
当流动性收紧时,股票市场一般都会下跌。但是这样的下跌对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内在价值一般影响不大。但是,流动性收紧往往预示着未来通胀的上升,这对所有企业都是有害的。
2、负面事件消息
很多情况下负面消息一般都还没有真正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但是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人们面对负面消息,认为未来的业绩肯定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卖出股票,股价下跌。负面消息,根据负面程度的大小,也会是非常强的股价下跌催化剂。负面消息的问题在于不确定性,由于人们厌恶风险,厌恶不确定性,负面消息往往带动股价下跌。
3、股价高估
从长期看,股价必将回归内在价值。但是,从短期看,股市还只是一架投票机。过高的估值并不能自然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4、业绩低于预期
可以说业绩低于预期是股价下跌非常强的催化剂。
5、经济波动
从宏观到微观,经济总是处于波动之中。
⑼ 我国股票历史的重大事件
时间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这个至今仍令股民无限遐想的日子,市场是否还会以"不再重来"作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壮观的一轮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1050点附近开始启动,两年之后攀上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指数的累积涨幅超过了100%。不过,随后股市便进入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万千股民深套其中,万亿市值挥来散去。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5个年头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时,当时的人们就好奇地猜测"股市"会往何处去。
15年中,股市迎来送去了上亿股民,也见证了5任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变换。功过是非,历史最有说服力,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15年的点点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还有你可以看看中国股市17年着篇文章,很不错,新老手皆宜一读~!
⑽ 2010年11月12号股市大跌深度分析
11月12日股市大跌原因分析:
1.加印花税的流言;
2.高盛对客户的建议:“卖出中国股票”;
3.期货市场大跌;
4.美元指数回升;
5.加息和提高准备金措施的叠加因素;
6.此次上升从9月30日2600点起到11月11日的3186点,上涨586点,没有像样调整过,涨幅过猛;
7.CPI/和PPI 走高,有年内再次加息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