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不断高涨
Ⅰ 创新高的股票还能不断的创新高,原因是什么
股票能够不断的创新高,无外乎于基本面和走势的原因。
每个人的炒股方式及优势都不同,炒股的周期和选择性也不同,资金量和心态也不同,炒股的经历和体会也不同。每个人可以去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炒股模式,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在于把自己擅长的方面做得更精细,更加的熟练。
Ⅱ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政府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2)股票市场不断高涨扩展阅读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Ⅲ 有些股票明明每股收益很低,市盈率很高,却为何股价还一直往上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Ⅳ 为什么如今股市的两极分化这么严重,跌的一直跌,涨的一直涨
股市恰好像人道,都朝有资金参与的股票汇集,股价涨了又涨。而被市场遗弃的股票,股价跌不停,跌了还跌。股票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有自己的交易模式,于是持续稳定获利,财富不断增长。凭感觉靠运气炒股,财富屡屡缩水,每况如下。
这是导致股市两极分化严重的最重要的因素。
散户交易者一定要扭转思维,从理念上转变,贴近市场,揣摩市场主力的操盘思路,这样才能改变亏损的局面。
Ⅳ 创新高的股票为什么还能不断的创新高
一只股票在创了新高之后,还能够源源不断的创新高,这可能的原因主要就是有以下几个。第1个原因就是这支股票基本面的改善,如果说它的基本面变好了,那么它的股价就有向上修正的预期,那么就会不断的创新高。第2个原因就是有利好政策驱动,这样子它就会被炒作到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第3个原因就是纯粹的资金炒作,这是一个情绪博弈游戏,到情绪转差的时候就会熄火。
一.基本面改善
这只股票如果说它是慢慢的拉升,慢慢的创新高,那么大概率是因为这一只股票的基本面有了改善。比如说这一只股票它收购了某一些公司,从而让它这个公司变得更加壮大了,那么它的价值自然就该更高。又或者是因为他们公司的某一些技术突破了,所以说让他们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加,那么他股价上升也是很正常的。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关注+转发哦。
Ⅵ 股票上涨的主要原因
影响股价涨跌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资金,大量资金主动性买入会造成股价上涨。一、股票上涨是买入一方不断想要买入的造成的结果,看涨也就是看多,被称为多方力量。 二、消息面的利好概念,短期被市场资金拉高; 大股东回购; 政策利好,市场资金做多该股预期; 重组并购,被市场当做概念炒作; 机构或者主力,做多买入也都是股票上涨的原因。三、市场供求关系。
一、在股票市场中,股票的涨跌会受到股票供需关系、市场资金、市场信心、宏观的政策性因素、微观的上市公司基本面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当市场中的股票供不应求、市场资金大举买入、市场投资者对股票上涨有较大信心、市场宏观的政策向好、上市公司基本面向好时,股票价格大概率会出现上涨。反之,如果市场中的股票供大于需、市场资金大举抛售、市场投资者对股票上涨信心较弱、市场宏观的政策处于利空、上市公司基本面较差时,股票价格大概率会出现下跌。
二、在金融市场中,股票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市场资本的推动,因此,股票上涨受到资金影响是最大的。其他市场信心、宏观的政策性因素、微观的上市公司基本面等这些因素都是反映股票为什么会有资金投入的原因。 股票涨幅=(现价-昨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这几点: 供求关系:股票买的人多了,股票自然就涨了。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相关的上市公司业绩好的话,股价就涨得快。 庄家人为操纵:庄家收齐筹码后开始拉升股票,股价上涨。 大众投资者信心:投资者们都都认为以后会涨,市场信心足,股价就会涨。 周边市场或宏观形势影响:周边国家的股价如果都涨了,那我们的股价涨也会随之上涨。公众对未来政策、形势等发展趋势的判断:如果市场上大家都认为以后一段时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股价就会涨。其他投资品种的收益高低:存款、其他投资收益率太低,不如作股票,股价也会涨。
三、根本原因是:市场供求关系.买的人多自然就会涨.卖的人多自然就会跌. 涨幅就是指目前这只股票的上涨幅度。 涨幅的计算公式:涨幅=(现价-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100% 。老百姓或机构手上闲置资金量规模:大量闲置资金需要投资项目,股票会涨。
拓展资料:股票的买和卖,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成交价格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所有的因素最终都通过买卖双方的心理反映到价格上来。所以,股票市场的运行是以市场信心为基础的。是市场心理的具体反映:低买高卖、快涨回调、急跌反抽,这都能解释为:市场上取得某种共识——平衡。
Ⅶ 股价创历史新高意味着什么
股票创新高意味着该股价格处于一段时间的最高价格,说明该股有较多的市场资金看好做多,股票的多头资金处于强势阶段,使股票前期的套牢盘被市场资金消化。
【拓展资料】
通常股票创新高后有可能会扩大股票的上涨空间,从而使股票的市场关注度提高。但是,如果股票创新高之后,股票成交量出现逐步缩减,有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出现调整风险。
通常情况下,股票价格出现创新高会在市场环境处于稳定的上涨或者调整趋势中,这样会让投资者对股票的关注度提高,使市场抛压减小,从而影响市场股票向上发展。并且,创新高的股票基本面相对会较好,这样会使股票具有较强的支撑性,导致股票的市场关注度提升。而且,创新高的股票大概率会处于相对热门、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中。这样会使市场资金持续性的关注,也会受到行业发展炒作的带动。
创新高后怎么走?
股价创新高后一般都是说明上方压力得到解除,后续上涨的空间打开,股价会沿着趋势进入一个比较强的上升区间。在现实的操盘中,股价创新高后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走势。当股价开始前连续涨停的k线状态,日波动幅度小,有利于清理浮动资金,进而有助于开始大幅抬高股价,股价继续向涨停靠拢。当股票价格上涨,在大量抛售的情况下,股价会出现阴线调整;当股价长期在狭窄区波动,有利于主力吸引资金。投资者能否在看到股价创出新高后继续投资,取决于位置和股价的走向。然而,当一只股票的股价创新高之后,就意味着这家上市公司拥有优良的业绩支持、更好的行业景气周期、大机构主力重仓持股,让其市场前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Ⅷ 股票成交量持续放大,是不是意味着会继续上涨
股票的成交量放大并不意味着价格会继续上涨。
在多数情况下,当股票的成交量持续放大的时候,这基本上意味着买方市场会大于卖方市场,所以股票的价格会一直上涨。然而在实际的行情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会走出这样的走势,有些股票甚至会在股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低位调整,所以散户投资人不能根据股票的成交量来判断股票的买点和卖点。
一、股票成交量持续放大并不意味着价格会持续上涨。
这个疑问经常发生在散户投资人身上,有些散户投资人会认为股票的成交量和股票的价格成正比。然而事实上:股票的价格本身就由市场综合决定,没有任何单一技术指标可以判断股票的价格涨跌与否。如果一个人盲目轻信这些指标的话,这个人必将在投资的过程中吃大亏。
Ⅸ 为什么最近股市会大涨
个人觉得这是券商带起来的一股大涨的风潮。
随着各大周期股的牛市到来,接力金融股的大涨,导致两大板块共同推动股市的上身直接把空头给秒了,走出了多头行情,总的来说,目前处于完全进入单边上涨的行情,这样一来整个股市想不涨都难。
预计未来券商还会有一定的涨幅
目前我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完全看不到牛市的支持因素,我们从全球货币政策来看,则资金荒在全球的表现都是非常显著的,个人认为最近股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创业板牛市逐步过渡到券商银行保险牛市,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市场转变。
个人觉得券商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上涨走势,在打造券商巨无霸的预期下,券商板块也会出现在短时间之内的集体大涨,不管是指数的权重还是市场的人气,都是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巨大因素,所以券商的大涨必然会引发市场的一股涨势高潮。
Ⅹ 为什么股票一直涨,突破了4100点,现在股市的形势,谁能给分析一下,谢谢你们了
影响——央行发出警示信号,专家称股市基本方向将不会改变
●“牛市难撼波动难免”
本报讯(记者张诚苏曼丽)央行此次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最让人关切的无疑对股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此,昨日,众多市场人士大多认为,对市场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政策体现了连续性,市场有所预期,特别机构投资者大多作出了一定的提前反应,因此恐慌不会出现,但波动在所难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表示,央行此举是个信号,说明政府并不赞成过热。央行的举动更直接地是告诉大家中央不会坐视股市这种过热现象的持续。
●银行股、地产股等受影响最大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马青直接指出此次调控对目前股票市场的核心———银行股将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星期一股市再涨就太疯狂了”。他认为,此次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而贷款基准利率只上调了0.18个百分点,这与前几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一起同幅度上升不同,意味着息差的缩小,资金成本增加,因此也就不会像前几次加息一样对股市没有丝毫影响。
加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是全方位的,具体的影响程度跟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密切相关,对不同的行业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贷款占总资产比率较高的上市公司,业绩受到的冲击最大。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受加息影响最大的3个行业是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由于这些行业都是靠高贷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涨将直接加重相关的利息负担,增加财务费用。
中信建投研究员刘献军认为,虽然未来政府的调控措施还难以预期,但至少从目前来说,此次的调控措施难以撼动大牛市的基础。
●将吸引更多海外热钱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李慧勇分析认为,从理论上讲,加息将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股市不利。但存款准备金已经成为常规调控手段,对流动性的影响有限,而汇率波幅的调整并不会在短期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认为此次调控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仍然会很有限,星期一的股市不会出现暴跌。因此应用理性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央行的举措。
招商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常锦昨天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同时进行,力度比较大,也有点出乎市场的预料。不过,她认为,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会太大,相反,加息会进一步吸引海外的热钱进入内地,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冻结银行间资金,也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众多分析人士均认为,在市场已经处于高位,泡沫正在形成过程中,此次强烈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会对市场有较大影响,但针对长期牛市的看法,大多较为乐观,并认为这还取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强力的调控措施。(记者 张诚 苏曼丽 新华社等媒体消息)
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股市反应决定未来政策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宣布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述举措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同时,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表示:
这回加息和上调保证金率双管齐下,主要是针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间接对股市过热起到喝止作用。如果市场无动于衷,那么一系列的后续措施还会出台。
徐滇庆说:“股市现在的问题1是大幅度炒作,这两年来,一大笔过剩的资金冲入了股市,但加息对它们的调控是非常间接的,因为资金来源跟银行关系并不大。”
徐滇庆认为,央行此举是个信号,说明政府并不赞成过热。“股市每年涨20因此,徐滇庆认为,央行的举动更直接地是告诉大家中央不会坐视股市这种过热现象的持续。
“如果市场无视于这个警告,那么不只是加息,还有更多的手段会陆续出台。比如征收资本利得税、上调交易税,等等。因为现在股市换手率大幅增加,从一天百来亿涨到几千亿,这是一种过度投机的表现。”
●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周春生表示:
央行此次调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4月份CPI比3月份有些回落,没想到央行会在短期内继续采取紧张措施;意料之中的是股市泡沫已经形成,风险在加大。目前股市投资热情高涨,每天都有新股民进入市场,但新进股民往往对股市缺乏认识,发展下去必然会积累风险,长远来看会对股市造成更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吸取台湾地区和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让股市健康发展,股市需要繁荣更需要稳定,央行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为市场降温,具有积极意义。
对谈到对其他市场的影响时,周春生表示,对房地产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先生认为:
此次央行三管齐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抑制物价及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促使外汇平衡。总之,是多目标的调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称:
第一,这次上调是在市场预测之内的。
第二,这次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调整主要是用来调整市场的利率的结构,这次的调整中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比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多一些,这些都为了防止目前的银行利益,以免他们的利益太丰厚。
同时,他表示,这次的调整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股市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从长远上来讲,每一次的加息过后必定至使股市的大涨,在一段时间内牛市将持续,而且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高辉清:这次加息异乎寻常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博士认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加息。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一起推出,二是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离上次上调仅有几天时间,这异乎寻常的举措,不仅我国没有过,可能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
其实4月份的物价是下跌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是减轻了,按照道理是不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息的,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异乎寻常的。
之所以有这次异乎寻常的加息,我个人认为可能有这原因。一是马上就要举行中美战略对话了,他们会在汇率等方面给我们压力,加息可以稍微缓解这种压力。与此次加息同时进行的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是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减轻了,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在加快,加息可以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三就是政府可能还是认为当前股市上涨过快,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因此希望通过加息抑制股市可能出现的泡沫,这也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许小年:加息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这次央行调控的信号更严肃了,整个市场应该更认真的的看待这次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举措。
对股市的影响,许小年认为,这未必就是专门针对股市的。他认为央行的调控目的还是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以及抑制不断增长的资产价格泡沫。
他认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目前不好评估。同时,对CPI增速的抑制效果也不会那么快体现。
●夏斌:央行举动不是要打压股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此次加息应该再早点。这次加息缩小利差,对热钱的抑制有一定作用,央行对中美利差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他认为,目前我国贸易顺差靠利率解决不了多少,不过提高利率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对股市而言,此次央行的举动对其有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央行的举动并不是要打压股市,主要还是因为宏观经济流动性太多,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夏斌说。
●郭田勇:利差变窄 银行预期收益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相对2006年4月底的单纯上调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使银行利差变窄,预期收益下降。
郭田勇表示,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显示,国内银行传统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还是占相当大的比重,此次存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上调将使国内银行利息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总额。
郭田勇同时表示,此次加息也将推动银行扩大中间业务的开展,加强金融创新,加强交叉型产品的开发。
●李振宁:加息对股市有一定影响 但不会很大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加息不是针对股市,其本身还是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同时,股市能吸引大量的资金,也能减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减少投资实体的资金。
我认为今后不会大规模加息,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是现在的利率还是比较低,再次加息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吸引海外资金流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的负面作用,平衡可能被打破。
加息对股市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很大,0.27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不会影响老百姓对股市的态度。从外围来看,美国连续加息的那几年正是美国股市走牛的几年。股市是否调整,市场有自己的规律,政府干预也没太大意思。
●哈继铭:加息对负债率高的行业是利空消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同时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个组合拳显示了央行调控意识的提高。
他认为,央行这次的调控措施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对股市而言,这是混合信号,对一些行业,特别是负债率高的行业肯定是利空消息。
同时哈继铭认为这对热钱同样有抑制作用。
这次加息是否会对5月份的CPI增幅放缓呢?哈继铭认为5月份的CPI增幅很难放缓,同时6、7月份的CPI增速还要继续提高,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增大,同时资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另外就是工资上涨的压力了。
哈继铭估计7-8月份可能再次加息。
●宋国青:调正幅度较小 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 中国人民银行此次人民币小幅上调金融机构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央行此次调整符合预期。
●中邮基金市场总监唐澍明表示:
此次加息的举措是人民银行行驶货币当局角色的表现。而正是人民币利率的过快升值使得人民银行运用进一步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适应人民币的对外升值。
从市场的角度,唐澍明认为这次人民银行的动作是在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达到提示风险,规范市场的目的。
在谈到货币当局接下来会否还有所动作时,唐澍明认为,今年我国开始进入一个弱加息的周期,因此可以预期,人民银行会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
●高德黄金首席经济学家张卫星表示:
央行此次调整动作比较大,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收回流动性,表明了政府治理投资过热的坚决态度,同时为股市降温。当前股市投资热情高涨,在利益的驱使下,此次调整显得微不足道,因调整利度不够,极易导致利空变利好。
因为以前政策市的遗留问题,政府没有采取行政手段而是采取经济手段为市场降温,也是希望证券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张卫星表示,可以采取国有股减持以及增加股市供应量来为股市降温。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此次央行出台政策的时机和措施非常好,也说明政府采纳了呼吁控制市场风险的建议。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一方面是因经济数据需要央行及时采取预防经济转向过热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的市场风险一个很好的防范措施。
左小蕾认为,从市场近期的表现看,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出向理性发展的趋势,因为此前政府的各种暗示,已经促使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开始增多。本次调控措施对股市是积极的因素,有助于是释放股市风险。
在此前,温总理曾经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解决好金融领域的问题。此次央行有史以来首次集中采用多种调控手段,也说明政府的市场调控手段日趋成熟,创新举措会不断。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表示:
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对股市影响不大,与中性利率6%比,目前的利率只到3%,上升空间还很大。
丁圣元认为,目前的市场从表面看是流动性过剩,财富效应吸引投资进场,但从2001,2002年左右开始,居民储蓄开始偏向活期储蓄,活期储蓄逐渐增多,说明投资者已经不能容忍长期低利率,有迫切的投资冲动,随时准备从银行撤出,股市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渠道,目前股市的火爆完全是因这种投资意识的释放,所以央行此次小幅加息对投资者不具实际意义。
●宏源证券的商金和先生认为:
本次央行出台调控政策是正常的,也是在预料之中的,短期可能引起大盘震荡,但长期来看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毕竟本次加息的利率只有0.27个百分点,幅度较小。
他认为,本次加息,可能使股民中的老股民产生一些震动,从股市中撤出,但对于新入市的新股民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吴春龙称:
这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与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为了调控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所做的调整,对二级市场,特别是股票未必会产生有效的影响。
吴春龙还表示,这次调整,从理论上讲会对地产股、大众原材料等产生影响,前几次的上调准备金率都对地产股的趋势产生了影响,认为不会对金融板块产生太大的影响。
●北京中期总经理母润昌表示:
这是国家控制流动性过剩、抑制经济过热的必要手段。当被问到加息对国内期货市场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时,他认为期货市场不会太敏感。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经济师滕泰认为:
此次央行打出“组合拳”,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强。以前央行虽然也陆续采取了类似手段,但由于都象“格林斯潘式的小动作”,即每次加息只是大约0.27点,这样对回收流动性过剩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调节资产价格影响不大。
此次央行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滕泰认为,一方面将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一段时间以来股指涨幅过大,这样势必将会打击短线的股指泡沫,特别是对银行股、地产股影响较大。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认为:
此次加息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很正常,比较及时”,他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宏观经济层面的流动性过剩;第二,当前市场物价持续上涨;第三,股市有过热倾向。
曹凤岐表示,此次加息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虽然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但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市场负利率情况。对于股市的影响,曹凤岐称可能会对股市心理上有一定冲击。未来是否还有可能加息,曹凤岐称要视经济运行情况而定,如果此次调控效果不好,“存款准备金还有可能小步上调,不止一次”。
●赵晓:政府不想砸盘 基金重仓股会急跌
政府出手很温柔,这说明它不想砸盘 ,市场分化会加剧,QFII、基金重仓股会急跌,而多头控制的股票,还会继续涨 。
赵晓:我在上次的文章(“熊掌也要鱼也要——谈当前多重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里,分析了五一前为什么没有加息,而是调整了准备金率,这是因为大家看好经济整体趋势,惟一不好只是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就是资产的泡沫,以前是房地产泡沫,现在是股市的泡沫,当然这个泡沫有多大,但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第二篇文章,写“股市可能直奔5000点”,这是为了说明现在股市的形势是一触即发,但最后还留了一句话:“调控必须走在市场前头。而在这种真实的市场可能趋势下,最优的政策是什么呢?值得深思。”
结合起来看,实际上我一直在提醒一些事情,一方面提醒政府,不要轻易破坏现在这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局面,另一方面提醒投资者,政府是一定会出政策的,“调控是会走在市场前面的”。
但总体来看,这次加息加的不多,0.27%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如果是加到0.54%,就说明政府要砸盘了;而且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是五一之前,但它出在五一后,而且出手很温柔,这说明它不想砸盘,只是想看看市场的反应。
这次同时又调了准备金,这表明它对流动性过剩依然不满,所以这次不仅打了左勾拳,还打了右勾拳,一方面要保护经济,另一方面又要温柔的说服教育市场,政策细腻全面。
经过这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我认为市场分化会加剧,一方面空头会觉得还不够,政府还会继续出招,它们会继续唱空、砸盘,这些空头主要是QFII、公募基金,因此基金重仓股会跌的更厉害。
而多头会觉得这个情况很正常,调控很温和,政府并没有重拳出击。在这种情况下,空头们控制的股票还会继续涨。实际上,现在空头除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户,还有大量的私募,而真正的市场高手在这些人里面。
对于QFII、外资这些空头来说,他们不太相信中国的经济能真正搞好,不相信中国的银行能真正做好,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对他们不了解的东西不太放心,而多头主要是国内的股民、基金,他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还有升值空间。
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股市会出现大盘横盘、基金重仓股急跌,而散户、私募持有股票大涨的情况。
事实上,央行这次的政策,既给了空头一点面子,对多头的出招又比较温和——它优先使用的还是货币政策,是用来给市场放信号的。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央行的此次行为是史无前例的,表明了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决心。虽然cpi已经连续2个月触及警戒线,但是央行加息和调整准备金的幅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近几月来,央行的调控政策频出,就此推测央行将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调控经济。
虽然这些调控政策将对金融市场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良好,总体还是向上的,只是对投资者的心里造成影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