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阶段性特征
⑴ 牛市即将结束到底有哪些特征,可以提前预防吗
牛市结束的时候是有很多特征的,而且也是可以做到提前预防的。
因为股票市场从牛市转为熊市,或者从熊市转为牛市存在各种明显特征,大家只要用心观察盘面的就会发现这些特征,这些特征就是可以帮助股民提前预防牛市结束带来的风险。
所以在股票市场里面,牛市结束之后是可以做到提前预防的,只有提前做好牛市结束的准备,才能真正避免在牛市赚的钱又亏在了熊市行情。
总结分析
股票市场不管是牛市、熊市或者猴市都会有相对应的特征,只要把这些特征都弄清楚了,对于炒股就是可以做到提前预防。
总之真正想要在牛市结束之时,脱离股市,避免牛市结束带来的风险,一定要进行多观察,多总结,发现各种牛市结束的特征,提前做好撤离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股票市场成为真正的强者。
⑵ 股票涨跌一般会经历哪几个阶段
1、低迷期。当市场经过长期或者大幅下跌后,人们亏损累累,悲观气氛笼罩市场,许多没耐心的投资人纷纷认赔出局,成交清淡,各种利空预期充斥于大街小巷,舆论几乎一致看空,市场岌岌可危,股票价格已跌无可跌是其主要特征。
2、初升期。主要特点是对底部持怀疑态度,走势呈不确定性,飘飘忽忽、升多跌少,高低点上移,成交量小幅增加,有部分股票呈强势特征,多数股票窄幅波动,徘徊不前,套牢者不愿斩仓,抛出者不愿进场,市场已小幅上升是主要特征。
3、回裆期。市场经过筑底盘升后,市场观点出现分岐。多空对峙,市场被迫回头确认底部,出现回裆走势,成交量随下跌而逐步减少,向下时出现强烈的惜售现象,先期转强的股票开始领导其它同类股票转强,空头意识到市场已转强停止抛售,转持观望态度,市场仅回到相对低位无法下行是此阶段特征。
4、主升期。强势股已大幅上升,一涨再涨,成交量成倍增长,目前仍离回裆低点不远,空头亦回补,上升速度愈来愈快,向上缺口频出,利好出现,市场做多激情出现,多数人已解套获利,投资者均出现极高的获利预期,舆论亦呈一边倒态势,群情激奋,市场升幅大、时间长,是此阶段的技术特征。
5、末升期。历史上一阶段大涨后,预期仍会延续前面的状态,却出现放量滞涨现象。此时多方仍占优势,但抛售压力无形增加,人们仍不愿抛出,甚至仍在买进。股票上升时量开始减少,下跌时反而增加,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暴跌之后再被拉起,大幅振荡,各种指标已出现背离。此时风险极大,有部分投资者浅套,但不愿割肉离场,反而幻想解套出局,盛极一世,然其内质已虚,是此阶段本质。
6、初跌期。前两个过程是事物发展至极点,无以复加,市场已至高位,尽管多头仍能控制局面,但事物内部机制已倾向于反方,市场潜移默化地由量变到质变,进入物极必反的过程中,已初露衰败之相,无可奈何地向下运行,正所谓大势已去。
7、主跌期。与主升期方向背道而驰,连续出现跳空向下的缺口,价跌量增,每日以最低点收市,利空频出,通货紧缩,违法违纪事件频出。多数散户已被套高位,无法斩仓,欲哭无泪。多杀多现象严重,反弹之力无足轻重,多方主力无影无踪,自相践踏,惨不忍睹。
8 反弹期。市场在超速下跌后,过低的指标在超卖区爬行,高位出局者不甘寂寞,用少量资金搏反弹,以消磨时光。逆向波出现,呈快速及小幅回升状,时间短幅度小是主要特征。主要出现在大幅下跌之后。
9、末跌期。市场空头气氛肆虐,九成人士看跌,但市场已不再大幅下跌,市场中门可罗鹊,交易清淡,满目苍穹,一派消亡之相。但此时却是孕育生机之时,故盛则衰、衰则更生,实则虚、虚则实。虽穷途末路,但已至无可复加的程度,空方耗尽最后的气息,希望之星随之出现。
⑶ 怎么判断个股阶段性底部
以下是投看看整理的判断个股阶段性底部的常见情况:
1、短线的阶段性底部如何判断。
短线的阶段性底背离用一句话可概括为寻找支撑点。也就是说炒短线就要学会看股票的支撑点,短线的每一个支撑点都是阶段性底部,只是这个支撑点支撑得住支撑不住的问题。比如,5日均线支撑,10日均线支撑,20日均线支撑,60日均线支撑,前低点支撑,下跌趋势下轨通道线支撑,上涨趋势下轨趋势线支撑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短线的阶段性底部,从理论上说,短线的每一个支撑点都是买入机会,但买了并不一定都会上涨,但上涨的机率肯定会大于下跌机率。
2、中线的阶段性底部如何判断。
所谓中线,大多数都是指波段操作,一般以股价下跌或反弹的一个正反周期进行操作,判断中线阶段性底方法有多种。比如,macd指标的日k线,60分钟线出现底背离,60天均线从下跌到在底部走平约向上,大通道线的下轨支撑线,箱体底部横盘,右侧交易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判断中线操作的阶段性底部,阶段性底部不代表股价不向下跌,但绝对跌不到哪里去,下跌一波一定会反弹一波,这就是波段操作的简单原理。玩波段操作前提条件大趋势要向上。
3、长线的阶段性底部如何判断。
判断长线的阶段性底部往往都是用各种长线多周期指标。比如,60天均线,半年线,年线在底部形成多头排列走平或者即将多头排列向上。周K线以上的macd指标出现明显的底背离。60天均线在底部走平,股价放量突破60天均线后又下跌形成的w底及此类的右侧交易买点等等。还有一种长线的阶段性底部,选优质白马股,每一次股价回调都是买入机会,好股长线拿得住就能赚钱,注意,这种方法只针对优质成长性非常好的长线白马股,理论上什么时候买都是正确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买入的好机会。
综上所述,判断一只股票的阶段性底部,方法很多,定位很广,涉及到的技术指标非常多,所要求的投资水平也非常高。一般的股市小白可能看不懂,光是我上面说的很多指标要想全面学好真的不容易,而且很多指标判断底部得结合逆向思维,运用反人性弱点,指标有时正着用管用,有时就要反着用才管用。所以,要想学会判断一支股票的阶段性底部,先得学好技术指标,磨练好操作心态,定位好投资风格,否则,学了技术指标照样亏钱。
⑷ 股票的特征有哪些
你好,股票是上市公司发给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投资者的一种凭证,每一份股票代表的公司权力是相等的。股票可以在特定的市场内进行转让、买卖,但是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购买的资金。股票的特征:
1、收益性,收益性是股票是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指持有股票可以为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
2、风险性,风险性是指股票可能产生经济利益损失的特性。持有股票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3、流动性,是指股票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
4、永久性,是指股票所载有权利的有效性是始终不变的,因为它是一种无期限的法律凭证。
5、参与性,是指股票持有人有权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特性。
6、波动性,是指股票交易价格经常性变化,或者说与股票票面价值经常不一致。
⑸ 分析股市涨跌行情中的市场特征
A股三大指数整体高开走强,随后坚持波动行情,截至发稿,沪深指数报3235.94点,上涨0.65%,深圳成指报13163.2点,上涨0.37%,创业板(159915)指报2663.24点,上涨0.03%。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从盘面上看,军工,仿制药、造纸、券商等版块上涨幅度靠前。
以下是十大券商最新策略:
中信证券(06030):在平静期中寻觅入场时机
7月以来销售市场在经历了狂热期、恐慌期后,从下旬开端,将进入一段平静期,可以主动寻觅结构上的入场时机。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首先,估计交易型资金的活泼度从高位回落,配置型资金进出趋于平稳,且估值高位下的解禁高峰短期仍然会压制销售市场的流动性预测,A股大盘流动性会从净流入切换至紧平稳的情况。其次,外部风险扰动增强,不容忽视:美股风险仍在积存,调整临界点渐近;美国财政局刺激法案的接续有“断点”风险;且日趋复杂的中美分歧会压制风险偏好。最终,二季度经济发展数据略超预测,“宽信用”连续,且估计中心政治局会议将再次明确宽松的基调不变,A股二季报业绩也将如期回暖,同时结构分化突出。综合考虑销售市场流动性紧平稳,海外风险扰动增强,国内现行政策和基础面行情趋势,估计销售市场将进入一段平静期,可以开端积极寻觅结构性的入场时机。前期波动并不改变A股中期上行的行情趋势,在经历了业绩验证和解禁高峰,以及海外疫情和中美分歧的破局之后,估计三季度末启动的下一轮上行将更稳健。
配置上,本周意见重点关心在中报季享受高确定性溢价的必选消费、医药龙头以及景气延续改善的可选消费(159936)版块(汽车、家电和社会服务等)。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
海通证券(06837):牛市3浪上涨的中期行情趋势不变
①从估值指标看销售市场热度:目前绝对估值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相对估值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②从心绪指标看销售市场热度:交易指标类似50-60度水温,杠杆指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③牛市3浪上涨的中期行情趋势不变,短期小调整使得销售市场月度上涨速率回归正常,科技+券商的主线不变。
国泰君安(601211)证券:销售市场将在3200-3400波动
1)大势研判:3200-3400波动。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当前销售市场将从前期的行情趋势阶段转向波动阶段。一方面是3500点阻力较大,且当前各个风格尚不存有自下而上助力突破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销售市场赚钱效应弱化,增量资金放缓,将来一段时间大势以波动主导。后续需要重点关心监管、中美、盈利等因素。
2)风格研判:从金融周期向科技消费过渡。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
3)行业较为:推选电子/计算机(512720)/新能源/家电/汽车。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
中信建投(H1747)证券:经济发展复苏销售市场波动,低估值延续占优
销售市场大幅度回调之后,经济发展基础面将发生突出的变化:社会融资规模将逐步常态化,这意味着社融增速将相针对上半年放缓。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上半年货币现行政策对物价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将能观看到CPI和PPI的上行和周期股的表现。从大类资产的情况看来,社融放缓叠加央行货币供给的相对增多,国债利率将下降,长端国债又会隐藏交易性机会。从股票销售市场看来,股票销售市场将再次波动,银行、保险、周期等低估值版块将延续占优。
广发证券(01776):仍在牛市半程,毋需消极
上周A股暴跌但全球风险资产波动率稳定显示并非来自全球资本销售市场传导。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当前A股仍处于“盈利弱修复+流动性坚持宽松”的权益友好组合,核心矛盾“金融条件宽松”未变,毋需消极。历史上首次高换手率的急跌隐藏后1个月内均有再次暴跌,快速上涨后累积的获利兑现压迫,但均没有影响牛市的核心矛盾,因此仍然是牛市半程,在急跌后的1-3月销售市场仍有显著正收益。对当前启发在于:短期销售市场或再次高波动,但金融供给侧慢牛的布局未变。
再次“估值降维”顺着疫情受损链条配置产业行情趋势较佳,中报业绩改善的版块:(1)居民消费及出行修复(休闲服务、零售);(2)出口修复(机械设备、家电);(3)供需修复两重一新(重卡、建材、电气设备)。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主题投资关心:(1)国企改(501020)革(上海、深圳国资区域试验);(2)新能源车(501057)。
招商证券(06099):“成长型周期股”是下一阶段销售市场的投资重点方向
现阶段A股运作阶段,恰好就是从流动性驱动向基础面驱动的转折期,见顶信号尚未隐藏;短期销售市场上涨的斜率可能放缓,局部波动加大。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由于基建、地产、制造业投资、可选消费(159936)的景气度延续改善,经济发展超预测回升成为一个新的业绩改善的逻辑,部分业绩边际改善而长期逻辑改善的“成长型周期股”亦受到销售市场青睐。这些标的隐藏在建材、环保与公用事业、家电、轻工、有色、化工、电子、保险、券商、机械、电新等行业中。
安信证券:销售市场中期牛市行情趋势并未扭转
上周销售市场隐藏显著调整 ,展望后势,销售市场中期牛市行情趋势并未扭转,短期将先稳住阵脚,缓缓展开结构性行情。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将来一个阶段,行情特征将从β回归α,销售市场风格将转向精耕细作,可关心中报超预测和高景气预测优质种类机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复原,方向重点关心科技和周期成长股,行业重点关心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电子、白酒、建材、有色、化工等。
光大证券(06178):危险兑现中,终究还会一跃
上周销售市场迎来调整,截至周五收盘,A股各关键指数周下滑均在5%左右,结构上,周期及部分消费版块表现相对较好,TMT——报告副标题版块总体回调幅度较大。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销售市场的调整正是销售市场上涨动能由货币驱动切换为盈利驱动时“危险”的体现,从估值角度看,经过上周的调整,目前A股市值/M2估值分位已由76%降至64.7%,销售市场突出高估的现状有所缓解,但销售市场估值仍处于中等偏高区间,因而销售市场仍存有再次调整的可能。
即便销售市场再次调整,投资者也无需过度担忧,当前企业盈利正逐步复苏,待企业盈利复苏得到销售市场普遍认可后,销售市场最终还将由盈利复苏带向更高一些的位置,即销售市场在“危险”之后终究还会有“一跃”。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
配置上,投资者无需大幅削减仓位,但可考虑调整持仓结构,受益于“数据强”的部分周期行业以及受益于“现行政策松”的科技版块将是下半年的两条投资主线。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
浙商证券(601878):调整即是布局期
起跳前的深蹲,调整即是布局期。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当前的货币环境、财政局现行政策仍处于蜜月期,做多窗口仍在。流动性宽松,全球资产配置荒照旧是当下主基调,“房住不炒”的现行政策背景下A股权益类资产将成为“蓄水池”。
行业配置上,“消费+科技”估值合理回归后仍是主攻方向,重点把握三条主线:1)业绩预测改善、创业板(159915)注册制落地、科创板50指数推出等利好催化下的“5G、消费电子、半导体材料(512480)、云计算”等科技股行情;2)欧洲新能源车(501057)补贴、国内需求提升带动下的“新能源汽车”行情;3)内需确实定性较强,一定消费品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仍能获得肯定溢价。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
粤开证券:短期反弹需求明显,把握跌出来的配置良机
在增量流动性的支撑下,销售市场针对负面扰动的反应较为钝化。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短期快速上涨之后势场多空分歧加剧,中长期改善预测短期难以良好体现,叠加负面消息催化使得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核心资产调整,销售市场隐藏快速回调。
目前沪深指数已回调至20日均线临近寻觅支撑,此处支撑力度较强,在前期量能放大及销售市场心绪高涨的背景之下,短期再度反弹的概率较大;而创业板(159915)指虽然跌破10日均线,但周五收于阳十字星,说明销售市场做多动力照旧存有,短期销售市场存有反弹需求。股票行情大盘分析预测涨跌反弹的空间还需要关心量能的变化,假如量能隐藏延续萎缩,反弹空间则相对有限;假如量能再次释放,则有望摆脱强势反弹。反弹过程中龙头版块的引领比较重大,针对销售市场心绪的提升以及稳定性都将有所帮忙,被销售市场各方认可的龙头将引领指数突破最近新高,或者将指数坚持在强势区域进行整固,具体金融、科技、消费、周期版块均具备较好人气。同时应该关心此轮反弹能否突破最近高点,这是指数形成双头或者三浪上涨行情趋势的核心。从中期看来,当前A股具备基础面和资金面的双重利好支撑,长牛逻辑仍在,节奏方面,后续指数可能率将以一种在波动中上涨的“上台阶”的方式演绎。
⑹ 我国股票市场有哪些特点
你好,我国股票市场特点;
1.有股票市场这个二级市场,那么相对的就有一级市场这个存在,在复杂程度、作用、影响力方面前者都是比后者大的。
2.股票市场不变的原理就是,其是时刻变化着的,不是表面看着的风平浪静。
3.二级市场相比于一级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流动性,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成交量是相当客观的,不过这是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出现的情形。
4.因为其市场上的成本、佣金不是太高,也就是说会适合一般的投资人。
5.其和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有一定的区别,但也是有联系的。主要是股市公司的股票流通、转让等行为提供了基本场所,在刺激人们购买股票欲望的同时,也为一级市场的发行提供了稳定的保证。在者,因为股市交易的价格是最能比较客观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所以其也为一级市场公司的发行提供价格、数量等方面参考的依据。
6.证券交易所市场一般是在证券交易所登记并获准上市的股票,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为未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进行服务。
这基本上就是股票市场的部分特点了,其实也包括了其功能了,其还有的功能还有:积聚资本、转让资本、转化资本、股票价格等等都是其功能简缩。投资者们还要谨记,其公司周期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牛市阶段、高位盘整市阶段、熊市阶段、低位牛皮市阶段。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⑺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有几次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点: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
行情特点: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
行情特点: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点: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
行情特点: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
行情特点: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
行情特点:伴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地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
行情特点: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
行情特点: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1个千点似乎预示着一个千年,点数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从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第六次熊市是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
第七次
行情特点:随着市场的亢奋,监管部门不断提示风险,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中国的通胀持续升温、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石油上市后大幅下和大小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后迎来四万亿投资政策,才结束了第七次跌幅惊人的超级大熊市。
⑻ 怎么判断个股阶段性底部能否具体说说
投资者希望能够准确判断一个股票的阶段底部,以便选择更好的机会参与。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困难,往往由于误判而导致拼布。为判断阶段性底部,首先要对市场走势进行定性判断,即该单位可能是上升过程中的阶段性底部或下降过程中的短期底部。前者一般是稳定后的力量会再次上升,往往会有更大的上升;后者是建立新的短能量,然后再下降的过程。这两种类型的股票,选择参与时机不同。即使前者的选择不好,但以后的利润还是有可能的,而后者的参与时间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判断错误时,应立即离场,以免损失更大。
一般来说,对于那些从大盘跌跌跌跌超过30%的个股,一般都不寻找参与的机会。无论哪种底部,都有以下特征,即交易迅速萎缩且处于较低水平,一旦力被迅速拉高,呈V形。不同性质的反弹其表现是不同的,有的急速涨高,有的平缓涨高。总之,无论以何种方式下跌,投资者都不应盲目抄底。正确的投资策略是长线个股走高,应在其下跌企稳时开始出力,适当追击;股票的持续下跌,底部阶段不应参与下跌的过程,而应满足高选择的退出。
⑼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