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年鉴
❶ 实证分析论文都要有经济模型吗 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可以提供点资料吗
实证分析必须有经济模型的,没有模型你的论文相当于都是自己推测,就失去依据了,全盘推翻你的论文都是可以的.没有模型是硬伤啊,肯定会死的很惨的.
既然你是做实证分析,你的数据来源就很重要,一般最权威的数据就是统计年鉴了.你可以去国家统计网查询.另外,国外有些权威的咨询机构发布的数据也可以参考,但是做论文的话可能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真实性和代表性还值得商榷了.
❷ 关于股票各方面的知识。我急求一篇关于股票知识的作文。
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领域。多数的实证分析证实股票市场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呢?回归分析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经济更快的增长。因而,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股票市场发展是我国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股推动力量。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当经济学家详细探讨了贸易与经济增长、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后,感到如何界定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要揭示未来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对于股票市场尚未充分发展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假如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那么,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就是显而易见的政策建议。
截至2000年3月初,我国股票市场的A股流通市值已达10609.4亿元,在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A股的公司达到了929家。股票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指标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相比,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1993—1999年间A股流通市值与GDP的比率平均为0.052,46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1976—1993年间的平均比率为0.32。1993—1999年间我国A股的平均交易率(股票成交金额与GDP的比率)为0.275,1976—1993年间美国股市的平均交易率为0.29,英国为0.253,韩国为0.183,泰国为0.144。显然,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
怎样研究和确定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呢?莱文和泽尔沃斯(Levine andZeros,1998)在总结阿切和乔万诺维克(Atje and Jovanovie,1993)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证实了一个重要的假设: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运用莱文和泽尔沃斯(1998)提出的方法对1993—1999年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变量与数据的解释
为了检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股票市场发展的指标。下述四个指标可以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
第一个指标是资本化率,用Capitalization表示,等于每一季度A股流通市值与名义季度GDP的比率,我们用它来反映股市的发展状况。之所以选择流通市值而不是市价总值,是因为我们认为国家股和法人股并没有上市流通,不具备股票市场应有的风险分散、信息收集等功能,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代表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水平。股票市场规模越大,募集资本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考虑到B股相对于A股规模较小,1999年底B股流通市值仅为A股流通市值的3.5%,将B股舍去不会影响计量模型的准确性。流通市值等于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股票A股流通市值之总和。1998年和1999年的季度流通市值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月报》(1998.1—1999.12)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1998.1—1999.12);上交所1994年第三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4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5—1998年);上交所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4年第二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3年的季度流通市值无法从公开出版物上获得现成数据,我们利用上市公司每季度末的流通股本和股票的收盘价计算而得。1992年第四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季度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1992.11—2000.2)。
第二个指标是交易率,用Value表示,等于上交所和深交所每季A股总成交金额与季度名义GDP的比值。反映出以经济总量为基础的股市流动性。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A股成交金额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月报》(1998.1—1999.12)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1998.1—1999.12);1994年至1997年的A股成交金额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5—1998年);1993年的A股季度成交金额在公开出版物上难于找到现成的数据,我们依据《中国证券报》(1993.1—1993.12)和《证券市场周刊》(1993.1—1993.2)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第三个指标是换手率,用Turnover表示,等于A股季度成交金额除以A股季度流通市值。高换手率意味着相对低的交易费用。第二和第三个指标均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Liqridity)。
第四个指标是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用Volatility表示,等于沪市A股指数的季度标准差。沪市A股指数来自《中国证券报》(1993.1—1999.12)。在我们研究的期限内,深市和沪市大盘的走势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只计算了沪市A股指数的标准差。因为上市公司的季度红利分配数据无法精确得到,所以我们在计算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时,只计算了资本利得的标准差。
(2)经济增长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使用三个经济增长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实际GDP季度环比增长率,用GY表示。我们以1993年第一季度为基期,计算各季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基期RPI=100。用名义GDP除以当季的RPI就得到实际GDP季度环比增长率。在计算各季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时,采用商品零售价格的月度环比数据,其中1996年和1997年各月的数据来自《中国物价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统计年鉴》(1996年、1997年),其它年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月度环比数据散见于《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11—2000.1)、《中国统计》(1992.11—1996.2)、《宏观经济管理》(1994.8—1996.2)。需要指出的是,在Capi-talization、Valre以及下文中的Savings、Depth指标中,我们使用的均是名义GDP,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同时作用于这些指标的分子与分母,两者相除在一定程度—亡抵销了这种影响。
第二个指标是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季度环比增长率,用GC表示。理由是:①无法获得资本存量的季度折旧数据,所以不使用资本存量增长率指标;②无法获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整的季度数据,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联系较为密切,所以使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各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值同样除以季度零售物价指数而化为实际值,然后再计算各季度的环比增长率。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名义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1992.11—1994.5)和《宏观经济管理》(1994.8—2000.2)。
第三个指标是居民的银行储蓄率,用Savings表示,等于居民本季度末的储蓄存款余额减去上季度末的储蓄存款余额再除以该季度的名义GDP。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储蓄存款季度末余额来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8,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储蓄存款季度末余额来自《宏观经济管理》(1998.5—2000.2)。
(3)传统的金融深化指标。用Depth来表示,测定金融中介的规模,等于金融中介的流动负债(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的活期和带息流动负债)与当季GDP的比率,即M2/GDP。这里的M2是上季度末和本季度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存量的算术平均值。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M2来自《中国金融年鉴》(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M2来自《宏观经济管理》(1998.5—2000,2)。因为1993年前后M2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所以1993年第一季度的Depth指标中的M2更指1993年第一季度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在现实世界中,经济增长受到许多因素内影响。为了检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独立于其它变量,有必要结合相定变量进行分析。金融中介与股票市场在优比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有很多重叠之处,西方关于金融中介的理论表明金融中介同样能够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促进对大企业的控制,以及提供风险分散和提高流动性的机制。但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和金融中介在经济体系中提供了不尽相同的功能。例如,股票市场在提供风险分散和提高流动性机制方面似乎有更大的优势,而金融中介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对大企业控制方面似乎比股市做得更好。因此,我们把股票市场和金? 谥薪榉旁谕
❸ 中国股票起于何时
计划经济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才实行的
之前的股票一直存在,解放后是被认为剥削的一种
公私合营后才消失了(相当于国家百分百控股)
晕,楼主你什么年级的?那道题具体说什么
❹ 谁知道中国历年的投资率和储蓄率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比两国经济状况,还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基础设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我们选择一些指标进行比对就会发现两国的差距。据世界银行数据,人均用电量,1997 年中国为714 KWH牗千瓦小时牍,印度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国电力生产占世界比重为8.2%,印度只占3.47%。电力系统的损耗在1997 年中国8%,印度却高达18%。中国在1998 年拥有电话主线70条,印度只有22条,1997 年中国电话装机等待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交通运输极端落后,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领先的优势十分明显。资本资源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储蓄与投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中国在1997-1999 年期间国内总储蓄GDP的比例为42.5%,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别是20.3%、23.9%。中国在1990-1999 年期间国内总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融资占GDP的比例是22.9%,印度为33.7%,1995 年中国资本市场占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为0.71%,而1998 年中国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仅为1.73%,印度占1.74%,1998 年中国升至9.4%,印度为2.5%,1998 年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38.9%、投资率为37.4%,印度分别为22.4%、22.7%。可见,无论是国内储蓄率或投资率,还是在世界资本资源中的地位,中国比印度高得多,这也是造成中印经济增长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早,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也超过了印度。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G NP 牗国民生产总值牍、 GDP牗国内生产总值牍与G NI牗国民总收入牍是考察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首先,看GNP:据世界银行《2000�2001 世界发展报告》数据,中国1999 年 GNP 为9802 亿美元,在参与排序的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购买力平价牗 PPP牍计算中国的GNP则高达41122 亿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为4422 亿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计算印度GNP为21441 亿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国GDP总量为1.08 万亿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达4794.04 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计算GDP,2000 年中国GDP为49660 亿美元,印度为24320 亿美元。2001 年中国人均G DP 牗 PPP牍为4329 美元,印度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10.3%,印度为6%。经济总量比较我国领先,两国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国依然占有优势。产业结构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构成,可发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1970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38%与28%,印度则分别为45%、22%和33%,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1998 年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8.4%、48.7%、32.9%,印度各占29.3%、24.7%、45.9%,而世界产业构成为5%、34%、61%,我国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我国农业与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对外开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于对外国投资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很小,1992 年以来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积极鼓励外国投资,不断放宽对外国投资者限制,外国投资发展很快,外国直接投资从1990 —1991 年度的0.91 亿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亿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达59.25 亿美元,证券投资从1990-1991 年度的0.06 亿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亿美元,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 —1999 年度为负0.61 亿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亿美元,证券投资流入规模在大部分年度大于直接投资。就外贸、外资发展比较而言,无论规模还是发展速度,我国占有绝对优势,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据《经济学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标,1993 —1997 年期间年均变化率印度仅为2%,我国为7%,中国对外开放度远胜于印度,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竞争力牗一牍 IMD 国际竞争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权威机构,每年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等方面指标体系对参评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推出《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国在IMD竞争力排名中处中游,但与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间名次不断上升,1999 —2001 年间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两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两年为周期上下摇摆,在38-42 之间徘徊。IMD竞争力排名说明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比印度强。两国都需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牗二牍 WEF 全球竞争力中印比较根据美国竞争力委员会1999 年对56个国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国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创新因子指标排在45,印度为37,其中上游创新能力牗由研究开发投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素质、科研机构的质量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牍我国与印度几乎平起平坐,我国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创新能力牗申请专利的数衡量牍我国比印度要弱,下游创新因子排名我国为48、印度37。我国上游创新能力与下游创新能力脱节,说明我国创新成果商业运作不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通道不畅。中国经济的微观竞争力落后于宏观竞争力,微观竞争力与印度相比也落下风。除1998 年外印度历年名次好过中国,但到2002 年两国差距在缩小,中国只比印度低一位。当前竞争力指标是建立在微观竞争力指标基础上,旨在区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衡量人均GDP水平来考察当前经济成就。中国当前竞争力与印度相比落后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运作与战略排名中国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业环境质量比较中国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业环境质量方面我国处于劣势。这反映了我国企业运行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偏低,企业运营方式与发展战略不够成熟。2002 年我国商业运作环境有所改观,上升到38。国民财富的增长,归根结底依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才能实现人均GDP的快速增长。牗三牍 GITRR 信息技术中印竞争力在网络就绪、网络应用构成与可行因素构成这3项指标排名印度都领先于我国。网络就绪指标中国64、印度54。网络应用构成指标我国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构成排名中国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级指标方面,我国只在信息基础设施、商业与经济环境、ICT机会与社会投入3个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件、软件与支持、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方面排名都落后于印度,特别是硬件、软件与支持、ICT政策、网络学习方面名次悬殊很大,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与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软件业印度遥遥领先于我国,印度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2000 年软件出口额达80亿美元。近几年信息技术产业托起了印度牛市,预计2008 年印度软件业产值870亿美元,出口达500亿美元,软件业成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国软件出口还微不足道。中国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经济总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印度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两国经济结构都须进一步调整,都须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的竞争力我国整体占优,但经济创造力竞争力我国不及印度,微观竞争力印度强于中国,信息技术竞争力印度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比印度大。
❺ 炒股的季节性规律
股市四个季节的变化规律:
1.春季(2月到4月)
主力是主动的。由于中央召开2次会议和年报的发布,市场有很多积极的预期和机会,主要体现在重组股和业绩白马股上。需要避免性能不佳的地雷单位。春季策略:选择目标股票,提前播种,等待未来的收获。
2. 夏季(5月到7月)
随着政策效果开始显现,行业变化催生热点,个股也出现,当年的政策对市场影响较大。热点一般是科技股和主题股。夏季策略:由于热点发酵,市场加速进入加速阶段,以持股和波段操作为主。
3.秋季(8月到10月)
投机活跃,市场机会增多,但一般不会有大行情,短期内仍应谨慎对待,保持冷静。这时候应该参与表现好的白马股,不要参与短线炒作,否则很容易中招。秋季策略:市场在一定发展阶段下跌。这个时候要注意及时收获。
4. 冬季(11月到1月)
一般来说,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被大肆炒作。这时候要注意超跌板块。最后暴利的时候,但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太。冬季策略:个股进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中尽量少操作,持币观望少动。
5、冬季,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春天来了,各工地都开工建设,水泥、建材、基建个股会有所表现。 建议在年后提前开始布局,等待上升。夏季通常饮用,尤其是酒精啤酒。 夏季是消费旺季,酒类供应量大。 这方面可以考虑个股,比如珠江啤酒、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秋季将涉及天然气供暖,因此该板块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波行情,值得关注。冬季煤炭、炼焦煤消费量大,形成行业旺季,有色板块、煤炭市场呈现飞扬的色彩舞蹈。 调整仓位,等待上升潜力出现。
❻ 股票初学者,要看什么书,什么资料
都说与其白白付出辛苦,不如选到正确的道路,这句话放在股市也一样,如果你最开始就选错了前进的方向,关于后面的收益就不太可能得到了。
从玩股票开始,我观看了蛮多的书,理论+实际,拿到一些报酬,也有了不少感悟,这两本书是我总结出来值得观看的,不管是刚了解股市的小白还是老油条,都能够得到益处,请耐心读下去。
正文之前,学姐先来给大家送个礼物,整理好了今年各行业的龙头股名单,免费送给大家:2021年最全
一、股票书籍推荐
1、埃德温-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这本书被大多数投资者的人推崇,可以说得上是价值投资中国版的最好解读。
邱国鹭属于国内价投实战派的人物之一,他可以帮助朋友们指引一个投资方向,走向正确的投资道路,不会被带偏,也不会被追涨杀跌、高抛低吸的诱惑所吸引。
在此先插播一则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速领!今日机构牛股名单新鲜出炉!
二、股票分析工具推荐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手不只要翻阅这一类书籍,还要学会用一些股票分析工具。
一旦学会了使用优秀的股票分析工具,在它的帮助下,你能够迅速进行股票估值,发现最新的发展情况,让你事半功倍。
学姐安利给大家9大炒股神器,都是我认为使用效果极佳的,更加专业、精炼、数据充裕,助你掌握股市最新资讯,不容错过:超实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议收藏
❼ 谁推荐几本股市入门书籍啊!!!!!!!!
介绍以下一些炒股的书供参考:
1、了解股市知识:看《炒股必读》、《股市理论》。
2、掌握炒股理论:如:《波浪理论》、《电脑炒股入门》、《精典技术图例》、《分析家筹码实战技法》、《陈浩先生筹码分布讲义》。
3、看实战案例:推荐陈浩的《炒股一招先》百集VCD、唐能通的《破译股价密码》12集。 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
当当 价:¥39.00 定 价:¥60.00 折扣:65折 作 者:(美)史蒂夫·尼森 著,丁圣元 译
出版 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7-1 版 次:1页 数:336字 数:556000
印刷时间:2003-7-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02815226包 装:平装 作者: 唐能通
isbn: 7220074131
书名: 短线是银(共八册):短线高手的操盘技巧
页数: 286
定价: 25.0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8-2
《短线是银》重点介绍了短线绝招之一破译股价密码的基础内容,包括价格平均线系统、放量、价托、量托等,全书由唐能通老师撰写。破译股价密码视频对短线操作的每个阶段都有许多独到的操作技巧,唐能通的论述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战性。
唐能通老师的《短线是银》股票基础知识入门学习书籍,全书包含了最新跟庄技术,有大量丰富的实战内容,《短线是银》让你短时间掌握这些实战技术。唐能通老师的《短线是银》教学内容涵盖了全面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线炒股技术,唐能通的《短线是银》,被许多人捧为圣经。《短线是银》是唐能通老师从事证券十余年的丰富经验总结。唐能通的《短线是银》教程在炒股教程中排行里名列前茅。唐能通老师的《短线是银》教学目前出了八本,对新老股民来说,《短线是银》都值得一读。
唐能通,上海广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能通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唐能通1991年进入上海股市,一直在操盘前沿,唐能通著作《短线是银》视频系列声誉卓著,其开发的《投资家短线是银》证券分析软件更是声名鹊起,唐能通选股的准确性堪称神奇。唐能通的炒股系统很严密.单项技术尤其让人称道。唐能通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炒股界的专家。 </SPAN></p> 《股市操练大全》基本信息
作者:黎航
目前市场价:29.80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1999年
ISBN:7542612891
条形码:9787542612892
版本:1999年11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从股市门外汉到股市操盘高手。从对K线图形一无所知到K线图形分析专家。从不会买。不会卖到善于买进。更善于卖出。这一切都能通过本书系统学习。强化训练而如愿以偿。
中国股市操作强化训练第一书。开创股市操作强化训练之先河。书中所有资料。图例都来源于沪深股市。真实可靠。书中每一项内容。每一道题朝阳 针对实战需要设计的。应用现代科学数学方法。让投资者真正掌握股市的操盘技巧。达到学以致的目的。是属于一本长期畅销的技术练习书籍。
许多投资者炒股失利,并不是股票书看得太少,也不是股市盘面研究不够,其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必要的强化训练过程。这个道理很简单,股市如战场,不经练兵直接上战场,失利也就在预料之中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有关专家和操盘手,为投资者精心设计、编写了国内第一本股市强化训练习题集。本习题集将股市基本分折、技术分析、心理分析融为一体,并兼有学习、练习的双重用途。作为学习,它强调了在学中练、练中学。 每章开头都有股票操作要点知识介绍,以及像K线、技术图形一览表等可供读者速学、速查之用,而且本书的练习和参考答案放在一起,读者做练习碰到困难,即可直接把它作为股市技巧知识介绍来阅读。作为练习,它为股市每个操作方式都设计了单项练习题,每一种操作方式都安排了系统的强化训练方案,每一章结束都附有测验题供读者自我考核检查之用。本书设计的思路、内容、方法具有独创性,书中所举的实例都源于沪深股市,因而对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本书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它既可作为新股民学习股市操作技巧的入门向导,又可帮助老股民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操盘水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股票操练实用工具书。
作者:陈容 编著
ISBN:10位[7801978064] 13位[9787801978066]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
出版社定价:¥38.00 元
内容提要:
股票只有两种:涨的和跌的。本书将通过各种极具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股市实战技术,重点介绍如何进行股市大势判断、如何进行股票投资分析、如何运用技术分析方法、如何选择个股、如何确定买股与卖股的时机、如何确定投资策略,等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帮助股民认识股市,分析股市,进而把握股市。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是铁的律令,这是炒股人每每入市操作都必须要牢牢记下的警示牌。炒股想赚钱,掌握实战技术才是硬道理,用心研读此书,你一定能找到炒股致胜的秘诀。 本书从最基础的股票技术分析手段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K线、技术图形、移动平均线的识别与应用,并加入了股票交易软件的使用入门及看盘技巧,实战知识丰富全面,简单易懂,是广大投资者在股市拼杀的必备技术指导书。
内容简介:
股市实战操练全程解码 透析股票高盈利的秘诀 。
股海激战六大法则:选优质股、待价而沽、洞悉市场、降低成本、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资深金融理财师助你成为股市操盘高手 中国股市操作强化训练全书 。
炒股赚钱,掌握实战技术才是硬道理,用心研读,必将从中找到炒股致胜的秘诀。(目录从略)。
股票只有两种:涨的和跌的。本书将通过各种极具实用性和可行性的股市实战技术,重点介绍如何进行股市大势判断、如何进行股票投资分析、如何运用技术分析方法、如何选择个股、如何确定买股与卖股的时机、如何确定投资策略,等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帮助股民认识股市,分析股市,进而把握股市。
机会是无限的,资金却是有限的,做好充分知识准备是入主证券市场前的必修功课。
作者简介:
陈容,毕业于西安财经大学、某商业银行计财部主任,资深证券金融理财师。具有多年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经验,熟悉从债券、基金到股票等各种投资渠道的运作模式及惯例,并多年担任大客户 投资理财顾问。出版会计实务著作多部,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金融理财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理论及实操工作经验。
❽ 请问目前中国有没有股市年鉴类的书。里面包含每支股票近几年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就关心几个系数: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
股市年鉴都是说发生的大事之类。
每个股票得财务报表太多。无法出成书。而且因为太多,在书本查找也不方便。
所以,出了也没人买。但是在股票软件可以轻易查看得到哦。
❾ 1991年到1996年各年中国股票总市值是多少
这是1991年至1996年的中国股票总市值,来源于深交所和上交所的统计年鉴,单位是亿元
年份 深市 沪市 合计
1991 79.76 29.43 138.62
1992 489.75 558.40 1606.55
1993 1335.32 2206.20 5747.72
1994 1090.49 2600.13 6290.75
1995 948.62 2525.66 5999.94
1996 4364.57 5477.81 15320.19
❿ 中国股市书籍最经典的
中国股市书籍最经典的:
那第一本书,就推荐图书:<<股票作手回忆录>>
一个初中辍学的乡下野小子,15岁游走证券行业,20岁闯荡华尔街,作为被公认的百年“投机之王”,利佛摩尔不仅多次放空美股,被人们冠之“华尔街巨熊”的称谓,而且多次破产又多次崛起的传奇经历,也时时警示着后人。基本进入这个行业的人都会看这本书。
第二本书,就是入门常识书籍,这样的书很多,水平有高有低,书名大概都是股票基础知识大全之类的。 刚入门时候,我也读过很多类似的图书,最后觉得《炒股的智慧》作者陈江挺 ,这本书写的最易懂。
相比国外的书,此书更适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初级股民读的股票书, 基本的东西都讲了些, 但基本的东西真正掌 握了,也能有大效果。有些内容讲的很深刻,随着水平提高,也能常读常新。
第三本书,就需要深入了,这个时候就要和红红绿绿的K线打交道了。 就推荐日本著名的图书吧。<<日本蜡烛图技术>>了解K线
上面这些书看过之后,基本你就不再是小白了。该确定走哪道交易路线了。
选择门派:价值投资门派 或者 短线技术派 当然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我的混沌派,也是欢迎您加入的。
下面这些书都是老前辈推荐的,有兴趣就可以看看。
1、《聪明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著) 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 作” 。
2、《证券分析》 (格雷厄姆多德著) 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 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 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3、 《怎样选择成长股》 (费舍尔著) 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 15%的费舍尔” 。他说: “运用 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
4、 《学以致富》 (彼得.林奇著) 如果好他给自己的孙子送生日礼物, 《学以致富》是最好不过的了。
5、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著) 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 “老虎伍兹” , 所有 CEO 都想效仿他。 他们虽然赶不上他, 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
6、 《赢》 (杰克?韦尔奇著) 有了《赢》 ,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7、 《穷光蛋查理年鉴》 (富兰克林著) 一个不幸的灵魂去年问查理: “如果感受不到阅读本书的喜悦,该怎么办?” 他得到的芒格式的回答——“没问题,请把这本书赠给更有智慧的人。
8、 《寻找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 〉 》 (Reter Bevelin 著)
9、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Fred Schweb 著) 这是以投资为主题出版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 它睿智地阐释了关于投资主题的 许多真知灼见。
10、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本书搜集整理了 20 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 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