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戴金平国际股票市场

戴金平国际股票市场

发布时间: 2022-11-07 03:35:40

1. 本人姓戴即将有儿子或女儿,请大家帮忙起名字

戴锦莲 戴小茹 戴小铭 戴宸雅 戴纹瑶 戴思梅 戴玥庭 戴泽灿 戴惠云 戴芙鑫 戴与利 戴轾然 戴文绪 戴天华 戴苑娟 戴雨兰 戴恕绮 戴满华 戴以彤 戴意沂 戴雅馨 戴谨宇 戴敏明 戴紫鑫 戴宇云 戴君蓝 戴俊瑜 戴均凡 戴琛文 戴舒芬 戴馨丹 戴嘉轩 戴思木 戴秀稳 戴依文 戴妍兰 戴仲琦 戴麦平 戴力庆 戴丹君 戴丽平 戴鉴霖 戴鲲翔 戴子欣 戴百静 戴素欣 戴新婷 戴秋填 戴树玲 戴钰莱 戴奕皓 戴逸宇 戴相鸣 戴净锐 戴帅馨 戴文郅 戴筱湉 戴丽雯 戴景清 戴楹莹 戴银言 戴蓓冰 戴静涵 戴芸阳 戴俊青 戴梦玲 戴玉品 戴水梅 戴兵荣 戴翠恩 戴鸿儒 戴胥妍 戴熙萍 戴惠辰 戴笛娟 戴施轩 戴淑聪 戴卓培 戴二丹 戴京杰 戴曼玉 戴方颖 戴晓雯 戴玉纳 戴雨君 戴炫婷 戴记博 戴一菘 戴若侠 戴佩慧 戴佳帆 戴泽银 戴橹珍 戴秋琦 戴小涵 戴菲言 戴美萍 戴曼翎 戴盈博 戴锦钰 戴帛菲 戴于清 戴惠歆 戴梓红 戴泽淇 戴瑞介 戴妃姬 戴怿婷 戴慧焱 戴黎雪 戴俊浙 戴春璐 戴贞茵 戴宇涵 戴凤涵 戴英绮 戴雨青 戴灵芊 戴瑞烟 戴希韵 戴治圆 戴灵颜 戴婷敏 戴星杰 戴贻佑 戴雪钰 戴意坤 戴佳璐 戴若子 戴辉怡 戴懿禳 戴泊涵 戴紫坤 戴艺涵 戴艾匡 戴萧瑾 戴荣凝 戴海珊 戴宥妤 戴源娟 戴清一 戴维越 戴晓璇 戴希芮 戴茸迪 戴雪梅 戴淘欣 戴小萍 戴怡妃 戴巧涵 戴柳娟 戴子霞 戴思华 戴雅然 戴琳希 戴玄桦 戴小娟 戴司镐 戴瑜维 戴新仪 戴小怡 戴伏慈 戴易心 戴帮平 戴淼真 戴树秋 戴梓凝 戴彩娴 戴书月 戴丽鹤 戴潆利 戴岩波 戴方瑶 戴敬惠 戴果梅 戴俊祎 戴营琴 戴昊宜 戴欣欣 戴灵怡 戴乐岩 戴子宇 戴金平 戴秀婧 戴冠雪 戴旖轩 戴枥霖 戴依如 戴小冰 戴雯蕊 戴佩月 戴还宇 戴天欣 戴菲桢 戴维花 戴炎慧 戴馨培 戴俊竣 戴绮玙 戴依涛

2. 李晓的学术论文

专业论文(2000年以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2期,李晓、冯永琦。“香港离岸人民币利率的形成与市场化”,《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李晓、冯永琦。“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机会成本的估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李晓、周学智。『ポスト危机时代における国际システム改革の目标』、大阪市立大学経済学会『経済学雑志』2011年12月20日、第112巻第3号、李暁、王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集体行动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期,李晓。『中国人民元の国际化について―その背景、経纬と课程』、日本総研『Business & Economic Review』2011(Vol21 No4),李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和预期风险”,《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李晓、付争(人大复印资料《港、澳、台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东アジア通货金融协力はなぜ座礁したか』、『国际金融』、2011年7月1日号。“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1期,李晓。『ドル体制の持続可能性、东アジア通货协力及び人民元国际化』、『国际金融』2010年10月1日号、李暁。“现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东亚的困境与战略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8期,李晓、付竞卉。“‘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基于地区间产业关联研究的结论”,《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3期,李晓、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与经济相互依赖性——基于AIIOT2002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李晓、张建平(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东亚产业关联的研究方法与现状——一个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综述”,《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李晓、张建平。“中国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现状与前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李晓、付竞卉(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グローバル金融危机下における东アジア通货金融协力の経路选択』、『国际金融』2009年10月1日号、李暁。“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09年第6期,李晓、冯永琦。“中韩产业关联的现状及其启示:基于《2000年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世界经济》,2009年第12期,李晓、张建平(获2010年吉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全球金融危机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5期,李晓(《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3期,李晓、丁一兵。『世界金融不安下の东アジア金融协力』、『国际金融』2008年12月1日号、李暁、丁一兵。“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政策选择及建议”,《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12期,李晓、丁一兵。“中印经济增长对就业影响力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李晓、李军睿。“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以吉林省为例”,《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5期,李晓、张建平。“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区域化”,《中国外汇》,2008年第7期,李晓。“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推动力与大国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考察”,《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李晓、丁一兵。『人民元の切り上げ动向とアジア戦略』、『国际金融』2007年7月1日号、李暁。“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2期,李晓、王静文。“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作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李晓、丁一兵(《新华文摘》2007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获2010年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経済主义时代の日中関系』、『国际金融』2007年1月1日号、李暁。“亚洲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分析”,《外交评论》,2006年第6期,李晓、郑文力。“印度经济能够赶超中国吗?—兼论‘中印比较’的意义”,《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6期,李晓。“经济冲击中对称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东亚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李晓、丁一兵。『円の国际化:挫折から戦略调整へ』、『国际金融』2006年7月1日号、李暁。“‘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李晓。『东アジア通货体制の构筑』(上、下)、『国际金融』2005年7月1日、15日号、李暁、丁一兵。 “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10期,李晓、丁一兵、秦婷婷。 “现阶段的东亚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经济评论》, 2005年5-6月号,李晓、丁一兵。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世界经济》,2005年第5期,李晓。 “论人民币的亚洲化”,《世界经济》,2004年第2期,。 “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李晓、丁一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获2007年吉林省社科联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关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研究:文献综述”,《当代亚太》,2004年第6期,丁一兵、李晓。 “推进人民币亚洲化”,《环球时报》,2004.7.23,李晓。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李晓、丁一兵(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12期转载)。“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第4期,李晓、丁一兵。 “21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道路”,《环球时报》 2003.4.15,李晓。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及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3期,李晓。 “ 论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措施”,《世界经济》, 2002年第11期,李晓、丁一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1期转载。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具体构想与实现路径”,《经济科学》,2002年第4期,李晓、丁一兵(另载于《新世纪亚洲经济合作:中国地位与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东アジア通货システムの构筑と「円の国际化」』(1,2,3,4)、『世界経済评论』2001年11月号、12月号、2002年1月号、4月号、李暁、平山健二郎。 “布什新政权的‘以日制中’战略及其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6期,李晓。 “苦涩的独立宣言——从日本银行的利率政策调整看日本金融改革的未来”, 《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5—6月号,李晓(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 “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明报月刊》[香港] ,2001年5月号,李晓。 “‘新经济’为什么出现在美国?”, 《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李晓。 著作教材: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主编。『东アジアの地域协力と経済・通货统合』、中央大学経済研究所研究丛书52、中央大学出版部2011年3月版、塩见英治・中条诚一・田中素香编著(第4章:中国人民元の通货戦略)。《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晓、丁一兵『世界金融危机:日中の対话-ー円、人民元、アジア通货金融协力』,日本春风社,2010年,上川孝夫、李晓(中文版为李晓、上川孝夫 主编:《人民币、日元与亚洲货币合作——中日学者的对话》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后危机时代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人民币与日元的协调时可能的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晓主编。《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李晓、丁一兵。《发展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彭刚等(负责第十五章:制度、政府的作用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池元吉、李晓、田中景等。《21世纪初期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晓、戴金平主编。《亚洲的超越: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与“人民币亚洲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李晓、丁一兵。(获2009年高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东亚区域产业循环与中国工业振兴》,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李晓主编(《世界经济》2001年第1期书评,《现代日本经济》2001年第2期书评。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吉林大学第七次优秀著作一等奖)。《东亚奇迹与“强政府”——东亚模式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李晓著。

3. 经济类专业考研

我国目前研究生经济学学科的设置
一级学科: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020102:经济思想史 020103: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学科: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3:财政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 020208:统计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20210:国防经济

金融和世界经济:

至少在10年内,金融(包括保险和金融工程金融管理),世界经济应该是前景相对好点的专业.我一个同学考上了中山大学世界经济,中大世界经济的各个方向都是关于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出路非常好.

第一:当前我们国家金融系统缺乏具有扎实的现代金融学的研究生和博士,有的人说金融已经饱和了,绝对不是这样的,饱和的是本科专科层次,研究生层次不仅需求旺盛,而且硕士本身也是少数,而且金融的研究生现在出现分流现象,很多跨国公司和国内的大公司对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开始出现比较强劲的需求.就连TCL,海儿,海信都非常重视能做定量分析的金融研究生(尤其是风险管理方向),金融工程的研究生尤其占有优势.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内,金融研究生需求肯定不会出现太大的下降的.而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停止扩大金融方面的招生规模.所以,选择金融仍然是个很好的选择.

第二:世界经济和金融一样,仍然前景非常看好.世界经济虽然说是理论上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我们国家把她划到理论经济学,这有失合理性.现在的很多学校的世界经济专业其实很重视理论和实务的融合,复旦,中山大学,南开都非常重视这方面.南开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戴金平有好几个研究生去了北京汇丰银行,其中一个在那里做了一年就跳到 了福建兴业银行做了总行行长助理,很快做了副行长.世界经济的研究生在国际金融和业务以及国际贸易和业务方面都有很强的理论功底,无论是做实务还是做分析都是很适合的.当前以及未来的若干年,我们国家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汇率问题和贸易顺差问题.这两个东西是相互交织作用的.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对这个专业需求最多的是公司企业.如果想在企业战略管理和咨询以及国际金融实务和外汇管理方面有所作为的话,选择世界经济是非常明智的.

产业经济: 当前各国政府和企业对产业组织越来越重视

很多同学不了解产业经济学是什么东西,只是道听途说,一窝蜂的的去报考.西方国家没有产业经济学这个专业,他们研究的是产业组织,其实就是企业理论,国内的企业管理大同小异,只不过产业组织比企业管理更有深度.比如就象有一位网友提到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比企业管理有更深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企业管理知道产品定价,但是产业经济(产业组织)的知道这个价格是如何定的..

复旦大学有产业组织这个专业,其中有张军这样的牛导!产业(经济)组织是非常有前途的.企业管理太热门了,如果想从事企业管理而又不想失败的同学,可以选择产业组织学这个专业.但是国内有产业组织这个专业的只有复旦一家.他们研究得很细.其实上财的产业经济学也是主要在搞产业组织.中山大学,人大都不错.大家可以去各个学校查一下.

大多数非名牌院校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产业经济学上,就是什么产业结构调整啊什么的,很宏观的,跟国民差不多.如果你想走政府机构和银行,证券公司的话,道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需要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来做行业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也就是所谓的基本面分析.在中国,相对资本市场技术分析来说,基本面分析更加重要,因为中国的宏观调控实在太厉害了!!!

国民经济学
跟传统产业经济学差不多.主要是产业发展,宏观调控,经济建模和经济预测.进政府部门,也可进银行证券公司做基本面分析.但是有的学校比如人大复旦上财,他的国民经济学专业里还有投资经济方向,很不错的.

西方经济学跟政治经济学:

很多人一窝蜂报考西方经济学,却忽视了政治经济学.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在这两个专业上各个学校都差不多.出来就业也差不多,都还可以,当然名校就更好了.

特别提出的是,西经和政经里有微观层面的方向.西经里有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以及企业理论,公司治理这些很好的方向.而政治经济学里也有企业理论,证券投资等很好的方向.其实专业不是很重要,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用人单位不是很看重你的专业,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他们更看重你什么专业方向和什么学校.

劳动经济学:

绝大多数同学都太小看这个专业了!!!!!!总以为劳动经济学就是研究劳动,研究干苦力活!主要是听起来不爽.大概是因为很多人都鄙视劳动的原因.可以说,劳动经济学跟金融工程一样,是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当前的就业现状趋势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劳动经济学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设计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等方向的.各个学校都招得很少.竞争不激烈.大家一定要抓住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来选择专业.在这里,我想特别把这个专业的问题提出来.

这个专业可以说是更加理论一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它比人力资源管理更有理论深度.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几百号人,几千号人,甚至几万号人,你如何去监督他门卖力向你干活,实现你的利润最大化?说得难听点,你如何想方设法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大家都知道,工资是企业的主要成本.马克思的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绝对是个经典,大家不要认为他是个疯子!!!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肯定会下降,而当前又工资普遍看涨,那么企业如何提高利润或者至少保证不要下降得太多呢?大家恐怕不知道,中国的制造业的利润率只有2%到5%啊!或许就象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中国的汇率政策漏洞太多,美国一旦找准时机搞点汇率攻击,**全部全国利润全部被吃光!我们的国际收支账户上多了近2000亿外汇来路不明。
因此,资方和劳方关系怎样来实现调节呢?企业如何通过这样的协调来保证自己的利润率呢?这就是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公司治理的任务了.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劳动经济学跟产业组织和企业管理里的公司治理是一脉相承的.

劳动经济学也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资本,因为它很可能会成为沉淀成本.大家有机会可以去人才市场感受一下,你看那些一般的企业会不会招聘应届生(尤其是应届研究生)?他们不会,或者很少,要么就给你800一个月,你干不干?.而大的公司,有远见的公司就会储备人才.但一个不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企业绝对不是一个好企业,是个没有前途的企业.但是到底如何设计这项任务?这是劳动经济学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招聘一大堆人来存起就算数!!!

从上面两方面来说,劳动经济学通常进企业,咨询公司.

劳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社会保障.劳动是光荣的,我们即使将来成为了白领,金领,也只不过是在劳动,只不过我们从事的是复杂劳动.劳动需要得到补偿.当前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非常不完善,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40%的国民储蓄居高不下,关系着内需,关系着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着经济的后续发展力.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在这里不多罗嗦了.从着方面来说,劳动经济学可以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

总的来说,这个专业一般进咨询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这里的企业包括一般的生产性企业和金融系统的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以及政府部门.

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

有的同学很关心这两个专业.可以说这两个专业没什么大的区别,更多的是名字不一样,根据我的了解,统计学比数量经济学更好就业,因为数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才成立不多年,而且有博士点的学校很少,就大概18所的样子,而且招的很少.很多用人单位都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的发展方向是定量分析..这一点是对的。

不过可以这样说,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更多的是在学数学,有的学校甚至过多的拘泥于数学,而常常忽略了经济含义.这一点上跟金融工程有点差异,金融工程其实用不着很高深的数学。很多学校在数量经济学专业上也只是照本宣科,这个专业确实很年轻,国内做得好的就是清华,吉大,华中,人大,现在有个上财经.上财原来也不错,现在进来了个田国强.不过田国强带领那帮海龟要做出成果恐怕也不是短短几年能实现的.中国啊,跟西方不是 一回事,而且那帮海龟也太年轻了(好像郑旭比较强,在华尔街做了几年),几乎都是刚刚博士毕业的,也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数量经济学里的什么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测度论.......都是数学专业的主干课.很难.因此考数量和统计的几乎都是数学专业跨过去的.数量和统计在研究生阶段学起来很辛苦,要学好更难,很多同学一遇到数学课程就晕了.不但要学数学,还要会编写程序,建立数学模型,熟练掌握那几个应用软件.我曾经问过统计学院的一个博导,他说数量经济学不一定要用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测度论.......但是如果要学好,要建模方便的话还是要用到的.不过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测度论也只是高等应用统计的基础.

数量经济学实际上是比计量经济学更广泛一点的计量经济学,在西方没有这个专业,数量经济是中国人自己安的.数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遇到了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跟现实完全相反.很多经济学家开始怀疑数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数量(计量)还在缓慢的逐步的发展当中.

毕竟,经济学不是数学.很多经济学家说,经济学不是数学,数学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工具而已.但是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学家过多的用到高深的数学.在国内,CCER的陈平甚至把物理中的线性动力学都套进去了.绝大多数行业内人士不赞同.而林毅夫可谓是中国最牛的经济学家了,他却是反对滥用数学的.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它实际上是在研究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过多的运用数学,会让经济学失去它本身的含义.斯密和马克思以及科斯等很多经济学家对数学都是很精通的,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科斯这个经济学历史上的顶级大师在证明他的科斯(产权)定理的时候也没有用到一点数学,但是他的那篇论文逻辑非常严谨,没有丝毫破绽.马克思的资本论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是过时了,没价值,是在胡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没有完整的读过和领会资本论的人就觉得那是胡扯,过时什么的。西方的经济学家现在是越来越重视资本论,越来越认同他的很多观点.因为西方经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本身价值取向的错误,遇到了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美国,经济学家太多,他们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而又要靠这个吃饭,因此就刻意设计很多高深的数学模型来发表论文,拿奖.而实际上,很多模型都没什么实用价值的.在中国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和美国更多的是不同的国情.比如,很多西方经济学模型拿到中国这样14亿人口的大国,就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交通领域,一到节假日,人员流动突然爆满,你没办法控制的....

选择了数量和统计,等于就是选择了一辈子跟数据和数学打交道,这两个专业从事的工作通常就是分析研究工作.如果想做经济学研究,在大学任教,个博士最好.世界上的经济学大家,诺贝尔奖得主几乎都是学数量的.我看过他们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硕士论文,满篇的数学符号,方程,积分,.....

除了保险精算,数量和统计是所有经济类专业里门槛最高的,尤其是数量.因此,想报考这两个专业的同学先考虑清楚,你的数学基础如何?你对数学有兴趣吗?没有兴趣恐怕很难学好的.你喜欢成天跟数字和数学模型打交道吗?你做好了辛苦的准备了吗?女生特别要慎重考虑.

数量和统计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大学任教,研究机构做研究,近两年银行和证券公司也开始有了需求,应该说,就业还是可以。

专业不等于职业,这是过来人常常说的一句话。专业并不决定你去什么样的单位,主要看个人能力,只要大方向正确了就行了。我们知道证券公司一般要金融证券,法律,会计,计算机专业的,但是产业经济,国民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有很大的需求。这些专业进去做市场调研,做基本面分析;而且如果你学的是这些专业里的投资经济方向的话,你一样可以做技术分析。用人单位不会多么在乎你什么专业。别人在乎的是你实际能力和学校,你的基本面分析能力,技术分析能力,英语水平以及管理协调的能力。当然有时候根据岗位特点,个人仪表也是比较重要的。学校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学校里,即使你专业不是很热门的,但是你可以根据你的兴趣去选那些你感兴趣的课程来提升自己,毕业论文也可以自由选择。在名校里,经济类的硕士毕业论文70%是关于金融方面的。还有就是一个好的学校经常有大人物来演讲授课,他们给你的更多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大家(经济学家,企业家,银行家)的思维和理念。这才是素质教育!!你会受益匪浅的,也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很多好点的企业在乎你什么学校出来的,这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劳动经济学也可以进银行证券公司的,主要是人事管理。

其实产业经济,国民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进银行证券公司相对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更懂基本面分析,而在证券投资和银行的各种业务中,技术分析有时候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靠基本面分析。当然,如果进企业、政府部门,产业经济,国民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就更有优势了。

专业冷热是相对的,世界经济和金融确实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产业经济,国民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就差。关于数量和统计,并不是说它不好,其实也是不错的,刚才说了,个人能力最重要。不过这两个专业学起来相对是最难的,要报考这两个专业的同学来说,要做好吃苦和忍受枯燥的数学和模型的准备,就象保险精算一样。

很多同学很关心哪个专业热门,哪个专业报考的人多。想考热门的,因为他们相信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不愿意承担报考相对冷门的专业将来可能会后悔的风险。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很多人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想承担风险。如果真的是这样,恐怕他们并不适合学经济学。因为经济学尤其是跟投资有关的,就是在跟风险打交道。

所以建议大家直接咨询经济系的老师,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

有的同学喜欢微观层次的,就可以选择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里的企业理论、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里的产业组织以及管理;金融里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金融和金融工程;劳动经济学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果数学够好,又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的话,可以选择数量经济学里的金融计量和金融工程。
有的同学喜欢宏观一点的,就可以选择西经,政经,国经,产业经济,世界经济,财税,区域经济里的相应的宏观的方向;也可以选金融里的证券投资,数量经济学和统计里的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和运用、经济预测等等。

总的原则是:兴趣第一,能力无敌,考上为目的。

资料来源:ky教*育)网。希望对你有帮助!

4. 金平县戴三判多少年

两年。金平县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开设赌场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故意伤害罪等对被告人戴三、肖二等6人提起公诉,并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和罚金1万元。

5.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1986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原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教授提议在南开大学成立一个国际经济领域的专门研究机构。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了南开大学的申报,同意在南开大学建立国际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赋权与国际经济研究所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并授予学位。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南开国际经济研究所于1987年11月9口在南开大学正式宣告成立。本所成立之初的绝大多数教学科研人员来自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世界经济研究室。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研究机构之一。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在1987年成立时,聘请香港中文大学创始人、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卓敏先生担任所长。李卓敏先生因健康原因不能上任,经其推荐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校友、世界银行高级专家杨叔进先生任执行所长,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任副所长。由于杨树进先生大多数时间在美国,熊性美先生也时常赴欧美访问和游学,相当一段时期内所务工作由蒋哲时教授和高尔森教授分担。
国经所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研究人员;(2)从事国际经济领域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涉外经济关系的研究。在1980年代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问内,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严重地忽视了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强烈地感觉到对训练有素的国际经济学专家的需要,以及中国国际经济问题研究的欠缺,国经所的成立就是满足这种需要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同时,国经所也为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有关国际经济和国际商务方面的咨询服务和从事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
国际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时研究项目涉及五个广泛的领域: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跨国公司、国际经济法、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关系和综合研究。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比较公司法、日本经济发展中大银行、商社和工业公司的作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和增长以及中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逐渐增加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国际经济领域,其中包括: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分析、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及投资关系、外国投资法比较等。为此,国际经济研究所组织建设了五个研究室。分别是:国际贸易研究室,成立时研究室主任为杨叔进先生,后由朱彤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跨国公司研究室,研究室主任为蒋哲时教授;国际经济法研究室,由高尔森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综合研究室,由陈漓高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亚太经济研究室,由宫占奎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 1993年杨叔进先生因身体原因辞去所长职务,熊性美先生担任所长。
围绕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发展,国经所自建所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结构调整和重组,所涉及的学科方向包括跨国公司研究、国际经济法研究、亚太经合组织(APEC)研究以及数量和计量经济的研究等。
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研究历来是国经所的研究重点和优势研究方向。1992年,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成立,时任中心主任为蒋哲时教授,冼国明、张岩贵为副主任。在滕维藻教授、陈荫枋教授和蒋哲时教授等老先生的主持下,国经所的跨国公司研究成绩斐然,闻名于国内外。1999年,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申请教育部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00年得到批准。现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为冼国明教授。
1995年,国际经济法研究室独立,成立了国际经济法研究所,高尔森教授担任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1995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外交部、外经贸部协商,依据国家教委批示,亚太研究室独立成立APEC研究中心,宫占奎教授先后担任APEC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99年APEC中心通过评审成为教育部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由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亚太地区的经济问题对中国日益重要,APEC研究中心于2003年升级为中国APEC研究院,并于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仪式。
2003年,为了更好地完善国经所的教学和科研体系,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金融研究室在戴金平教授的牵头下成立。
由于经济研究方法不断改进,仅仅依靠定性的研究无法准确得出具体的分析结果。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地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实证检验。因此,国经所于2003年成立计量经济研究室,由张晓峒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计量经济研究室的成立,不仅拓展了国经所的研究领域,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全院研究生的培养也带来重大的影响。正是在张晓峒教授等的努力下,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研究中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地位在我院研究生教育中得到重视,研究生计量分析能力快速提高。2008年,计量经济研究室独立,成立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为张晓峒教授。
经过二十余年的演变,目前国经所的教学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时间 所长 副所长 1987-1993 杨叔进教授 熊性美教授 1993-1997 熊性美教授 冼国明教授,陈漓高教授 1997-2002 冼国明教授 陈漓高教授,戴金平教授 2002-2008 戴金平教授 蒋殿春教授,李荣林教授 2009-至今 蒋殿春教授 葛顺奇教授,严兵副教授

6. 炒美股,为什么要有股票投资策略

草莓谷为什么要有股票投资策略?这个问题呢,又看炒股是什么样的,又有股票投资处理这种情况下呢,你有没有投资策略的话,你不懂的话,你可以去咨询。朝安股票大厅去咨询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去投资。

7. 云南省金平县外地人可以进去吗

摘要 云南省是属于高风险地区,为了疫情防控,尽量减少出行

8. 西周的金器有什么特色西周男子也戴金耳坠吗

西周时期的金器仍承袭商朝的风格,具有浓厚的青铜器图案的装饰色彩。

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的金带饰,大小共12枚,重433克,均为钣金浇铸成型。其中圆形饰七枚;长方形饰一枚;兽面纹饰三枚,类似虎头形;另有一枚为镂空兽面纹三角形饰。这些金饰件出土时位于棺内尸体腰部,是腰带上的饰件。

“金耳坠”也是西周早期金器,其中一个长7.4厘米,宽6.6厘米,厚0.04厘米,重10克;另一个长7.3厘米,宽5.5厘米,厚0.03厘米,重8克,1982年12月于陕西淳化西周墓出土。金耳坠为圆柱形,曲柄,扁平螺旋式花头,捶打而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滑平坦,光洁度非常好。这种造型的金耳坠常与男子使用的兵器一同出土,可知是男子戴的。西周男子也戴金耳坠,这是有力的证明。

热点内容
数学对炒股有什么好处 发布:2025-04-16 17:07:31 浏览:788
广发钱贷子货币如何转入余额宝 发布:2025-04-16 16:45:10 浏览:893
炒股买了什么时候有收益 发布:2025-04-16 16:40:00 浏览:625
到什么地方开户买基金呢 发布:2025-04-16 16:31:33 浏览:667
布朗怎么应对金融危机 发布:2025-04-16 16:29:41 浏览:373
国内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发布:2025-04-16 16:24:30 浏览:335
韵达总市值是多少 发布:2025-04-16 16:18:36 浏览:689
天天基金网怎么赚钱 发布:2025-04-16 16:09:18 浏览:521
为什么新股民炒股亏钱 发布:2025-04-16 15:44:13 浏览:365
金融类经济师可以做什么工作 发布:2025-04-16 15:40:48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