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日历效应的成因
A. 全a国债估值模型哪里可以看
全a-国债估值模型的核心原理:市盈率中位数倒数(1/PE )-10年国债收益率=风险溢价。它是一个经典的股市估值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将“股票收益率”(EY)与“债券收益率”(BY)进行对比,计算出(EY-BY),当该数值为正数,股票收益率更高,当该数值为负数,债券收益率更高。 它是一个描述两个市值估值相对“风险溢价”水平的指标,而非绝对的预测模型。使用数据源是沪深全A股票收益率(中位数)、10年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其中股票收益率为市盈率(TTM)倒数。
1、全A-国债估值模型的数据选取。模型的核心数据也是市盈率这个指标,但是用的市盈率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能代表全部数据中等水平的数值,通俗理解就是一半样本数据在这数值前面,另一半样本数据在这数值后面。所以全市场个股市盈率中位数,它能非常客观地代表全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会受到大盘权重低估值影响,也不会受到市场某些极端高估值个股影响。模型的另一核心数据是10年国债收益率。国债是国家信用背书的,大国发行的国债可以看做无风险资产的代表。
选取国债收益率作为核心数据原因有两个:
2、全A-国债估值模型原理分析。当风险溢价这个值为正数且越大时,说明股票市场情绪非常恐慌,大部分投资者在疯狂抛售股票致使股票估值非常低估。当风险溢价这个值为负数且越大时,说明股票市场情绪趋向乐观起来,大部分投资者看好股市,股票上涨致使估值达到泡沫阶段。所以风险溢价这个值的大小能更清楚更直观地给我们判断出股票市场究竟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并且,当模型的风险溢价值出现极限值时往往代表着股票市场估值也处于极端状态。
3、简单总结以下信息:
当风险溢价值大于0时,这时股市估值正处于非常便宜,可以大规模进场买筹码。
当风险溢价值在-1%~0%之间,这时股市估值处于正常或微低估中,可以买入。
当风险溢价值在-1%~-2%之间,这时股市估值处于正常或微高估中,谨慎买入。
当风险溢价值在-2%~-3%之间,这时股市估值正处于泡沫阶段。即使不卖也不要进场买入。
所以说如果抄底的位置,抄底的时机不对,在漫漫熊市中,面对巨大浮亏你会相当难熬,相当痛苦,最后忍不住浮亏者在真正的底部割肉离场或稍有反弹就跑路了。
B. 股市中五穷六绝七翻身八盘九涨十常笑各指的什么还有每个月份分别是几月几号
每个数字对应的分别是:
五,指的是5月;
六,指的是6月;
七,指的是7月;
八,指的是8月;
九,指的是9月;
十,指的是10月。
参考资料:
五穷六绝七翻身是香港股市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一个都市传奇,是当时的经济分析员在参考过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结论。结论是指股市在每逢5月的时候都会开始跌市,到了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却会起死回生。
C. 关于我国内资本市场有效性,主要以下观点:
3、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由弱式有效状态进入强式有效状态的过度阶段
以深沪交易所为标志的中国正式的证券市场诞生不过10年,对其效率的评价看法不一。西方主流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是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这种效率理论实际上是信息效率理论。人们通常按信息集的不同类型,将市场效率划分为三种水平:一是“强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时股票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私人)信息,没有人能够利用包括内幕消息在内的任何信息获得超额收益;二是“中强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时股票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相关信息,如年报、剪报、报纸专栏等等。因此,没有人能够获益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分配方案、股票拆细等的宣布,也不可能获利于对这些公开信息的分析(或基本分析);三是“弱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时股票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过去的价格或收益的信息,因此没有人能够通过分析价格运动(或技术分析)获得超额收益。后来许多学者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经验检验,形成了初步的经验检验方法体系。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尝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经验检验,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证券市场有效性检验的一般方法
有效市场假说本身仅仅是个描述性概念,其成立与否取决于大量经验检验的证据。通过测量依据某类特定信息交易所能产生的超额回报(经济利润),来检验有效市场假说几乎是所有这类研究的出发点。具体来说,用以评价市场有效性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检验证券价格的变动模式,它依据特定的历史信息,考察某一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变动是否存在相关性;二是设计某种依存于某些特定公开信息的交易策略,观察这些交易策略是否能获得超额收益;三是观察特定的交易者,如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员,他们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公开或内幕消息进行交易,能否获得超额收益。
就检验弱型市场效率而言,代表性的方法有“随机游走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随机游走检验”的依据是,如果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那么,证券价格的时间序列将呈现随机状态,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统计的确定趋势,即在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为零,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可统计的确定趋势,即在时间序列中证券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为零,相关性检验就是随机游走检验的基本方法。“游程检验”也是一种检验证券价格波动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不正常数据的影响。具体做法是,证券价格上升用+号表示,下降则用-号表示,同一标志的一个序列为一个游程。当样本足够大时,总游程数趋于正态分布。如果证券市场是弱有效的,那么,在一定的显著水平下,统计指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过滤检验”是一种交易策略检验。当股价从基价上涨一定的百分比时,买入某股票;而当该股票价格从随后的顶峰下跌同样的百分比时,就卖出该股票。这一过程重复进行,如果证券价格的时间序列存在系统性变动趋势,使用过滤交易策略将可获得超额收益。此外,检验弱型效率常用的方法还有日历效应测试,例如1月效应和周末效应等。
检验中强型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的检验。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前者是将公司按规模大小分组,然后投资于规模较小的公司的证券组合,检验这种策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后者是投资于较低市盈率的公司证券组合,检验其年平均收益率是否高于那些较高市盈率的公司的证券组合。二是对市场过度(或延迟)反应的检验。这种方法在于检验证券价格对公布的信息反应。这些信息既包括企业的盈利公告、资产重组、分红方案等,也包括经济中的突发事件或政策信息。这种方法以信息公布时间为分界点,把整个交易期间分成组合形成期间和检验期间两个时段。按组合形成期间各证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大小,分别组成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再在检验期间检验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平均超额收益率之间的差异。如果赢家组合的收益率低于输家组合,表明证券价格有反向修正倾向,证券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在存在过度反应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反向操作而获得超额收益。三是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检验专业投资者在不占有内幕信息的条件下,是否能凭借专业技能(包括技术面分析和基础面分析能力)获得超额收益,也可检验投资咨询机构建议的效果,即检验采纳投资咨询机构的建议的交易策略,是否能比不采纳其建议的交易策略收益更高。
对证券市场强型效率的检验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规范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察那些最可能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人员的业绩上。内幕人员通常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大股东、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由于内幕信息有助于较好地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因此,内幕人员可以籍此获得超额收益。在许多国家,公司内幕人员的交易情况受到监控,必须定期报告,因而内幕人员的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公开信息。研究表明,采取跟进交易策略的投资者并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尽管各国证券法都严厉禁止内幕交易,但实际上内幕人员总可以利用其它特定关系人进行内幕交易,所以强型效率的检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是信息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应,那么就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效的股票市场意味着股票的现实价格充分地表现了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如收益率的尖峰和胖尾,元月效应,小公司效应,低市盈率效应,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等等,尽管EMH的支持者为了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一再对该理论描述做出修正,EMH仍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其主要争议表现在:(1)信息界定的模糊性.(2)市场价格本身并不能反映所有信息. (3)"联合假设"的检验问题,有效性的检验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4)EMH没有涉及到市场流动性问题. (5)EMH的线性范式.
二,传统EMH检验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检验及其结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关于中国股市的弱型有效和半强型有效检验方面的研究.传统对EMH检验半强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基于公司特征的交易策略的检验,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应检验和低市盈率效应检验;二是市场对于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检验;三是对专业投资者业绩的检验,看专业投资者能否凭专业技能获得超额收益.如果证券市场中存在以上情况,则说明未达到半强型有效,反之则认为达到了半强型有效.对于中国股市半强型有效的检验,学者们基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认为中国股市末达到半强型有效.
检验弱型有效的代表性的方法有随机游走检验,游程检验和过滤检验.该类检验实质上是考察证券价格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证券价格间不会表现出某种可观测或可统计的确定趋势,则认为市场达到了弱型有效.早期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型有效检验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未达到弱型有效,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后来的使用传统EMH检验弱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股市的检验倾向认为,中国股市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了弱型有效.
三,对我国股市弱型有效结论的反思
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还不具备用传统EMH检验的外部条件,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传统EMH检验得出的弱型有效市场的结论来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其结论的可信度不高.原因如下:
1,传统有效市场检验本身的问题
主流的EMH检验中应用的都是线性计量模型,独立性和正态分布是其基础假设.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在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中,我国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价格行为的非线性关系对传统EMH检验的影响,在非线性的框架下,研究结果都拒绝传统方法对中国股市弱有效性的判断.
2,中国股票市场自身存在严重的价格偏离问题
股票价格对于所代表的企业价值产生偏离,造成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严重脱离基本面因素决定的真实价值.用主流EMH检验方法得出的中国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结论,定位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几乎说明不了中国股票市场定价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是否有效,多大程度有效的问题.
四,结 语
总而言之,之所以不能照搬国外的EMH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检验得出的结论,归根到底是由于中国股市及其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充分性和分布的均匀性等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这加剧了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导致反应和反映信息的价格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很难是"有效"的.当然,经验检验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市场有效性检验是对市场运行结果的检验,如果价格确实是随机游走的,至少说明股票市场的运行已经能比较充分,迅速地对历史信息做出反应,这也是股票市场自身运行效率提高的表现.但如果谈到股票市场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对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外部制度和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可能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有比较完整和准确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提高股市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D. 为什么每周五中国的股市都要跌
基本上股票每个星期五都跌,实际需要看股市情况。因为周五的时候,许多公司和投资机构会进行一周的清算。
在A股市场上,星期五的股票基本都是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因周五A股停盘之后,周末市场动态不明,比如,周末出现重大利空消息,或者重大利好消息,造成周一股市的不确定性,或者周五A股停盘之后。
(4)股票市场日历效应的成因扩展阅读:
黑色星期五在金融学研究上是属于异象,就好像星期一股市普遍向好一样,在金融研究上被称作日历效应。
目前理论上尚无法切实解释这些现象,包括兴起的行为金融学,从交易者的情绪、行为心理都尝试过解析,但往往没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一般认为这和投资者的主观情绪和预期有关,因为周五是最后一个交易日,周六周日休市,所以投资者会有一些资金上的考虑、对下周交易预期的改变、以及周六日两天股市信息面的改变等。
E. 300112这个股票在2021年下半年有没有投资机会股票还会往上走吗
有投资机会,下半年信用收缩的态势可能会放缓,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货币政策维持平稳,保持中性,有利于利率债的运行,围绕资金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利差波动做交易或许是比较不错的策略。
此外,随着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和财政支出提升,基建投资下半年可能出现小幅回升。地产方面,在住房不炒等政策下,房企融资环境不断收紧,地产投资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国内基建和地产投资可能趋弱,房地产销售可能出现降温的情况。另外,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碳汇、碳捕捉的绿色生态的碳中和主题短期内有望受到提振。出口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和疫苗接种分化,以及美国库存周期和地产周期的外溢效应,下半年可能仍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拓展资料
总体来说,预计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在通胀等的压力下,依然会保持平稳运行,在主题型投资方面可能出现不错的投资机会。券商最新观点:过去Q4股市上涨概率高,牛市后期往往众乐乐。
1. 整体上我们判断,19年初以来的三年牛市还在途中,今年处在基本面和情绪面驱动的牛市最后阶段,全部A股的ROE仍在上升趋势中,情绪还有上升的空间,往后看未来3-6个月市场整体趋势较好。部分投资者担忧“牛不过三”,但从基本面的角度看,我们测算21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速为35%-40%,两年年化增速为16-20%,即估值不出现大幅压缩的情况下,今年A股年线收阳的概率较大。
2. 且从日历效应看,Q4市场的胜率往往较高:以沪深300指数刻画,2005年至今历年Q4胜率(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65%,高于前三个季度。
3. 从历史统计看,牛市后期特点是众乐乐。我们在《以史为鉴:牛市高点特征是众乐乐-20210824》中分析过,历史上牛市指数达到顶点时多数行业估值处于偏高位置,而行业离散度均为阶段性低点。
F. 日历效应的周日效应
日历效应是指一定时间内市场收益率或者波动率明显不同于其余交易日,并且这种效应持续存在的现象。日历效应的表现形式有:一月效应、月内效应、周日效应、假日效应等。周日历效应是指一周中某个时间段的收益率明显高于或者低于其余时间段。本文主要探讨针对收益率的周日效应研究。在我国,对周日历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上,由于股指期货推出时间较短,数据样本比较有限,对其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G. 股市的周二效应是什么意思
先说句体外的事情。今天散户和游资再次站在了一起,游资开始反击了, 今天涨停的个股在盘口上挂出了641 748 74 等等不满,作为股民都知道,当今的股市掌门人江湖人称641.
平心而论,我对刘主席的做饭感觉大局上是对的,方法上有待商榷。不应如此大规模、密集的出台监管政策,要考虑一下市场的承受力度。同时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监管。现在阶段,股市里主要的矛盾是 监管趋严同法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股民大面积亏损同监管层想要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比较悲惨的:事到如今,指数在3100点之上,而在2600点抄底被套的个股截止上周五有891家,经过周一的继续个股暴跌 我想应该接近1000家了,结构性矛盾愈发明显。监管层需要的慢牛同股民心里和显示出现了巨大的反差。我想这样慢牛不要也罢,漂亮50指数同悲惨3000指数如此差价巨大,全世界那个国家都没有。
言归正传,当前股市到底到了什么阶段,会如何走,我想这点是大家急切需要关注的。
当前,上证指数已经失真了,我重点来说一下中小创指数。
可以明确的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年前就出现了周线级别的大底部左侧。中小板6000点,创业板1800点附近就是左侧了。对于结构而言,当前在构建的是第4次周线底背离, 而且这个趋势愈发明显。创业板率先达到 周线第4次底部标准,也就是最后一次的右侧底部出现。如图:
X
由于行情是周线级别的,因此折腾一下就是按照周计算,否则也不会出现中小创个股年后一连涨了12周。在此我要告诉大家要把眼观放的长远一些,因为目前是牛市的启动阶段,具体是中小创的牛市起步阶段,比上证50要晚。历年来牛市起步前夕总会有剧烈的折腾。而且两条腿的后一条腿 总是十分的让人煎熬。
现在的观点是放眼长远,大不了就等于3044点在重来一次,要抱有这种思想,要知道当年的公募一哥的持股周期平均在10个月以上。
周二要做的是:持股的装死,有钱的买股!大资金融资。
H. 求关于金融管理的论文题目!!!
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稳定货币值和货币供求平衡等目标而对货币资金所实行的管理称之为金融管理.下面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二十条关于金融管理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金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
2、三门峡市农村金融管理与创新研究
3、我国金融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4、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6、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分析
7、面向年轻用户的个人金融管理需求研究与移动服务设计
8、金融危机背景下寿险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9、金融资产管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0、金融管理与实务实训室项目管理的研究
11、X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对公业务客户贷后管理问题研究
12、构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思考
13、金融管理体制的极左范例: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研究
14、基于工作特征基础上的工作绩效改善研究
15、基层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问题研究
I. 股市年末行情
上周五大盘长阳上攻,短线积累了一些获利筹码,必须通过震荡来消化,在短线筹码出逃的情况下,大盘能够保持震而不跌,也显示出机构维稳的意向。由此认为,临近年末大盘将以平稳收官为主。
鉴于市场短期走势还不明朗,需要时间来修复,而外部风险增加,对A股不确定性也增大。再加上节日情节来领,而牛市两大风向标的券商板块及创业板仍萎靡不振,恐怕暂时还难以雄起,只有它们高歌猛进,才能引领各大指数腾空而起,相反则需警惕机构抱团瓦解,市场震荡调整的空间虽然有限,但上涨无量也是不行的。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高开强势震荡,道琼斯指数日线周期收小阳线,纳斯达克指数收小阴线,延续高位运行,盘中再次刷新历史新高。
2020年行情仅剩下3个交易日。展望未来,A股2021年春季行情备受机构看好。在多家券商看来,多因素共振之下,跨年慢涨行情至少延续到春节前后。
对于2021年春季躁动的结构行情,多家券商持续看好新能源、顺周期、消费三大主线,中长期看科技板块也有机会。
短期因疫情带来的潜在经济扰动会促使政策边际上继续放松,地产投资和出口将推动经济基本面向好。基本面不断抬升加之政策边际宽松将推动潜在增量观望资金持续入场,推动跨年慢涨行情至少延续到春节前后。
近期A股市场震荡上行,但此前猛涨的白酒股近一周频频跳水,同时,半导体、光伏、新能源等板块持续走高。对于板块估值分化加剧,不少投资者认为,资金抱团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板块估值分化是正常现象。“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不同行业前景不同。例如,消费板块受益于消费转型和升级,高科技板块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市场愿意给这些板块更高估值”。
虽说市场波动加剧,但跨年行情远未结束,经济工作会议为市场吃下“定心丸”,确认政策不会出现急转弯,外资加速流入也将继续支撑行情。
目前经济修复持续,慢牛走势延续,年底创新高可期。随着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政策的定调,我们认为A股震荡上行的慢牛走势仍将延续,年底创新高可期,主要是因:
1、分子端来看,乘用车销量等数据显示经济仍在持续修复。
2、分母端流动性来看,国债收益率呈现出一定的下行走势,信用利差趋于平稳;沪深股通、融资余额等资金持续流入。
3、日历效应来看,各主要指数一般在节后的表现优于节前,而大盘指数在节前的表现相对优于中小创,节后反之;这与年底基金结算和节假日之前的收益兑现有一定关系。
而对于明年的一个走势可以说是很多股民关注的重点了,东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经理徐然表示,未来A股有望出现长牛行情。
J. 日历效应的一月效应
“一月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在一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比其他月份的平均收益率要高,且在统计上显著。关于“一月效应”的研究开始于美国股市。Rozeff、Kinney(1976)对1904—1974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股指进行验证,发现一月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11个月。Gultekin(1983)对17个国家1970—1979年间的股市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很多国家存在“一月效应”,因而是一种普遍现象。随后Berges、McConnell和Schlarbaum(1984)发现加拿大股市也存在着显著的“一月效应”。同样在亚太地区新型市场的日历效应研究也逐步展开。Kato、Schallheim(1985)发现日本股市存在“一月效应”。Nassir、Mohammad(1987)和Pang(1988)对亚洲新兴市场的研究支持在马来西亚和香港股市存在“一月效应”。Aggarwal、Rivoli(1989)对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四个新兴股市的月份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除菲律宾外,在其余三个市场上,一月的收益明显高于其他月份。Ho(1990)发现6个亚洲新兴股市具有一月效应,但Chueng、Coutts(1999)则并没有找到香港股市存在一月效应的证据。
针对“一月效应”,学者提出了许多解释,其中两个假说引起了广泛注意,即“避税售卖假说”和“窗口修饰假说”。但是,这两种假说也面临许多证据的挑战。如Jones、Pearce和Wilson(1987)将Rozeff、Kinney(1976)的检验数据扩展到1871年,发现一月效应早在收入税发生作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Brown、Keim、Kleidon、Marsh(1983)采用澳大利亚股票收益的数据,对“避税售卖假说”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面:这个假说在澳大利亚市场上并不成立。Berges、McConnell和Schlarbaum(1984)也证明加拿大股市在1972年征收资本所得税之前就存在一月效应。
对于中国股市日历效应的检验,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刘鹏(2004)采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993—2004收盘数据进行GARCH和Granger检验,发现中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而存在显著为负的“十二月效应”。其次,中国股市一月的收益率和十二月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互相解释关系。徐炜等(2005)以沪深两市开业至2004年5月31日的日收盘价为样本,得出的结论是从长期看中国股市一月份效应明显存在,而滚动样本法所使用的短期数据样本检验出的结果却并不显著,说明股市一月份效应与样本的选择有较大关系。中国股市存在显著为负的“十二月效应”,但该现象近年来正逐步消失。何晓光等(2006)以上证、深证综指1997.1—2003.6为样本区间进行计算,发现中国股市三月及一月存在显著为正的收益率,而七月、九月则表现出显著为负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