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股票市场怎么样
❶ 为什么现在股票市场越来越难做了
在2017年行情中,我们明显发现股票比大盘下跌还难做,2017整个上证指数还是为上涨趋势,但是很多个股都熊市最低2638点的位置还低,造成了目前股票市场特别难操作,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目前市场哪些特征引起赚钱难的现象。
所以在2018年如果市场切换到科技题材股了,一定记得买业绩跟成长性好的股票,不能买垃圾股,这是2017年整个市场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所以吃一堑,长一智。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加关注获取更多股市方法分析和股市信息分享。
❷ .2017年股票走势会怎么样呢
个人觉得应该是先抑后升。上半年看点不大,中小创继续寻底以获得有力支撑。主板(特别是沪市)维稳市场保证新股上市。
下半年相对机会可能会慢慢显现。
❸ 中国股市真相 中国股市17年怎么样
中国股市17年--对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本质很有帮助
如果静下心来想想,会觉得有件事情很奇怪,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居然书店里是没有一本书是完整的回忆以及叙述中 国证券发展历程的。校内上充斥着各种如何进入顶尖投行基金公司的心得,却没有人跳出来说这行到底干的是什么玩意儿,赚的是谁的钱。我觉得下面这篇文章很 好,张志雄写的,描述了中国股市自开张以来一直到2006年的若干重大事件。更多的背景介绍就不多说了,但我问了伴随着中国股市成长的几位元老级人物,他 们说里面的内容没有夸张和失实。
《中国股市真相(中国股市17年)》是200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志雄 高田胜巳。
张志雄:《科学与财富》(value)杂志主编。1966年生,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任《上海证券报》编委和专题部主任。1998年后,历任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有线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财经时报》副总编,并在《财经》杂志开设专栏,写有《基金黑幕》《股市忧思录》等文章。2002年创办《科学与财富》(value),专注读书与投资。著有和主编《学习学习再学习》《游走在时空边缘》《放量》《中国股市十七年》等几十部书籍和报告。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概要和变迁
第二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与操作者
第一节 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及证券服务机构
第二节 证券公司、基金和机构投资者
第三节 个人投资者和玩家
第四节 外资动向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之局面
第一节 中国股市中的民营企业
第二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整体上市与MBOO
第三节 迷失的上市公司CEO
第四章 已经发生的未来
第一节 疯狂的权证“赌博”
第二节 新加坡上市和中航油惨败
第三节 令人啼笑皆非的海外收购
第四节 形形色色的大股东圈钱游戏
第五节 上市公司做假何时休
第六节 监管部门的舞弊与不作为
网络参考:http://ke..com/view/11318897.htm
❹ 谈2017年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
你好,我的观点是,它是牛市中的一次调整,在2008年我们还有机会再度站在6000点之上。而展望1000点启动的这轮牛市,其进入熊市之前见到10000点的机会非常大。无论从香港百年股市、还是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来看,一轮牛市下来的平均涨幅都在10倍以上。此次市场调整,更多的源于外力。事实上这有利于牛市运行的更加长久、更加稳健。深层次看,人口红利、城市化、中国崛起等事件必然在未来10年出现,作为经济、历史事件的先导,证券市场必然要提前反映这一历史事件。
❺ 2017年上证指数最高点与最低点
2017年上证指数开盘:3105.31;最高:3450.49。最低:3016.53;收盘:3307.17。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4-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❻ 2017年是牛市还是熊市 下周 2017年股市可能从熊市转换成牛市
不需要在意是牛市还是熊市,你所需要关注的是上涨的股票,目前的市场其实热点很活跃,2017年上半年有雄安概念走出一波高度,很多股票上涨了三四倍,下半年集成电路板块也是热点,很多股票也上涨了好几倍。2017年相对来说是白马股的牛市,像格力电器,茅台都在持续的创新高,而目前半导体概念板块都在继续牛市过程中。
❼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在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牛市后,我国股票市场活跃度一度下降。但在2019-2020年间,股票市场流通情况重新变好,股票成交数量和成交金额都已非常逼近2015年水平。随着2021年经济增长恢复和十四五开年背景,预计2021年我国股票市场活跃度将再次提高。
1、股市流通股本与市值规模
2011-2020年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总数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长到2020年末的4154家。202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总计1800家,较2019年增长了228家,增长幅度为14.50%;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数量总计2354家,较2019年增长了149家,增长幅度为6.76%;两者2020年上市公司数量总计4154家,较2019年末总计同比增长了9.98%。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发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没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份。从股票的流通股本来看,2011-2021年我国股票市场流通总股本呈现平稳上涨趋势,十年中共增加了36114亿股。
截止2021年1月底,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为42674亿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共有18994亿股,总计61668亿股。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时间内当时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数乘以当时股价得出的流通股票总价值。从我国股票市场流通总市值来看,我国流通总市值首先在2015年牛市期间迎来一波高峰,随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在2020年后半年再次走高并且已经超过2015年的顶峰。
截止2021年,我国股票市场共有流通总市值64.81万亿元,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38.26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26.55万亿元。
2、股市股票交易规模
从我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成交数量来看,2014-2020年,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成交数量不断增长,曾在2015年牛市期间达到顶峰值17.10亿股。2020年全年股票成交量共16.74万亿股,同比增长32.2%,但还未达到2015年水平。
从我国股票市场的成交金额来看,2014-2020年间我国股市成交金额呈在经历2015年牛市过后出现了下降,随后在2019年开始回升,2019年重新破万亿成交额。2020年,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达到206.82万亿元,同比增长62.3%。
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背景和2020年疫情背景下,我国沪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金额总体却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当代人理财和投资意识的增长,预计我国的证券市场活跃度将持续提升。
2021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实现“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目标、中国证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证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❽ 2017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
公众认知 牛熊分界线是年线即250日均线。但不能单纯地按照这种情况划分,还要看场上人气呀,成交量等。目前处在震荡市。不属于牛市也不属于熊市。官方的说法叫慢牛?但我觉得震荡市更加妥当。
❾ 2017年股市为什么大跌
17年股市并没有大跌,大跌发生在18年的2月开始,一直到19年的1月结束。
❿ 如何看待2017年大盘走势
决定A股走势的四大要素分析:一是资金、二是政策及消息面、三是估值,今天我们从这三要素综合分析2017年A股。
一、资金面
1、截止2016年12月31日;流通市值39.06万亿;总市值55.59万亿;
2、新股IPO:美国市场117年发行股票5千只,A股26年发行3千只;近期每天3只,按这样节奏,2017年新股有望突破600家,属于超级扩容节奏,中国将制造一个新世界纪录,3年内超越美国证券市场;预计融资3000-4000亿;
3、解禁:2016年合计解禁市值为22950.64亿元,占解禁公司A股总市值95813.06亿元的13.85%;2017年29464.29亿元的解禁市值,比2016年增加22%左右;
4、大小非套现:2015大小非减持4566亿元,2016由于股灾限售,年初减持较少,四季度减持疯狂;2017套现预计超过8000亿,如果证金等逐步退出,则有望突破1.3万亿。
5、定增:2016年定增1.63万亿市值,近期管理明确控制再融资,预计2017将会有30%左右萎缩;但一些中概股回购、H股回归,其中360、万达等大市值的个股回归,都是千亿级别的;本来是通过借壳解决上市问题,现在转移到IPO市场,这里只是转移,而不是减少。
6、印花税、佣金:2016年1247+504亿=1751千亿;2017年不会有股灾,市场活跃度加强,这块额度还将增长。
7、公、私募基金:公募2016增长2057千亿,预计2017增长3000亿水平;目前公募基金规模9万亿;2016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有望在年底突破10万亿元,近几个月每月五千亿递增,预计2017年规模会到13-15万亿左右规模;私募队伍不断强大!
8、沪深港通:截止2017年1月3日,北向净流入1477亿元,南下香港3873亿,净流出2396亿;由于人民币贬值等预期存在,2017年依然会有2000亿左右的资金净流出。
9、养老金:预期第一阶段2000亿;
10、其他融资需要:PPP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新三板转板
11、其他资金供给:企业年金、房产炒作资金转向、普通散户增量资金、
总结:从2017年资金供求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资金需求约3.5万亿,如果证金等退出,则需要5万亿左右资金需求;资金供给约4万亿规模。
二、政策及消息面
1、2017经济数据预期:预测GDP增6.3-6.5%左右,M2增12%;房产占GDP大部分,一旦2017房产在调控影响下走弱,那么GDP增长率将受较大影响;M2代表印钞票速度,预计2017将新增16-18万亿的货币,货币超发问题严重,资产泡沫,转变成维持泡沫。
2、人民币:预计2017年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7-7.3波动;央行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自然人客户20万以上跨境转账需报送;控制资金流出;
3、外汇储备:管理层提出保持3万亿美金的底线,2年内外汇减少9000亿,加上本来3000亿增长规模,也就是2年内中国减少了1.5万亿左右外汇储备,中国经济面临资金严重外流影响。
4、货币供应量:2016年新增贷款12.65万亿,其中45%流向房产按揭,另有20%变相流入地产;由于房地产调控等因素,预计2017新增贷款中流入房产的资金将减少20-30%;
5、MSCI:国家队没有退出之前,我认为都很难加入;
6、美联储加息:目前美元指数已经上100,全世界的资金都向美国流动;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影响最大
7、某余: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这句话,可以很明确得到结果,2017年A股依然是震荡,管理层不希望股市大涨大跌,只要稳定,接着完成大量融资需求即可;
8、2017最不稳定因素:美国总统特朗的政策、局部战争
总结:政策是A股不稳定的主因;中国经济2017依然困难重重,靠地产支撑经济不可持续;管理层必须有效抑制资金外流,建立好吸收货币的池子,股市是目前唯一具备冲到蓄水池的标的。
三、估值
1、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易所A股平均市盈率15.94倍;深圳市场平均市盈率是41.21倍;其中深圳主板平均市盈率是25.73倍,中小板50.35倍,创业板73.21倍;
2、2016年12月31日香港恒生指数股票平均市盈率为10.19倍,恒生中资企业股票平均市盈率11.25倍,香港创业板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
3、通过上述两个数据对比,A股的估值偏高,同时12月31日公布的AH股溢价指数为122.3%,意味同样的公司,A股比香港贵22.3%;银行股拉低了A股市盈率,如果剔除银行,那么A股溢价率更高。
4、新三板903家创新层的公司2015年业绩增速53%,好于创业板(26%)和中小板(10%);测算创新层市盈率为26.0倍,显著低于目前创业板市盈率73倍。
5、总结:从价值投资角度分析,A股估值远高于香港,泡沫较大;一旦注册制或者新三板交易门槛放开,中小板、创业板仍有估值修正空间;
四、2017市场机会分析
1、房地产:2017调控力度加强,地产属于全球最大泡沫,是货币泛滥的结果,一旦破灭,将是一场危机,这需要管理层拿出壮士断臂的决心,若继续吹大泡沫,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更是一种打击;利空地产、银行。
2、环保板块: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大气治理,这些题材会有长期炒作机会;2016年底,北方雾霾继续加重,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唯有健康,发展才有意义;投资者依然可以环保股的长线投资机会。
3、国资混改:参照2015年的一带一路炒作思路;央企改革、上海、深圳等地方国资改革均是轮动机会;两会前后,主线就是国资混改;
4、二线蓝筹:低估值、高成长、高分红等,属于价值投资的范畴,将是市场一颗明星;新股加速,壳资源等题材股的炒作将得到压制,价值投资者将是最佳理念;
5、主题投资:这个结合市场热点操作,属于事件驱动,投资者结合政策消息面把握。
六、总结:
1、A股有望成为新的蓄水池,但供求关系依然不平衡:新股IPO、债转股、PPP资产证券化、定增等多重压力;养老金、MACI、地产资金等仍然属于预期,决定2017年不会有牛市,仅存在阶段性反弹机会;
2、2017年一季度属于“小阳春”行情,二月起,有一个半月左右的吃饭行情预期;春节后消息面将会偏暖,属于每年“两会”前后波段机会;
3、指数运行区间2900-3600点,牛市依然遥远,阶段性反弹可以预期;看好一、三季度及四季度上半场;
4、创业板估值高,泡沫大,依然有10-20%左右的下跌空间;个股下跌幅度还会大一些。
5、关注四大机会:一是国企混改,优选低位、低价、横盘筹码密集个股;二是高分红、持续高增长、低市盈率的优质蓝筹;三是环保,环保是未来;三是结合市场热点,寻找事件驱动的主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