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股票总市值
⑴ 今年A股都借壳了哪些公司
绿地控股借壳金丰投资、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基础产业集团借壳海岛建设、广汇汽车借壳美罗药业、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等(投投金融)
⑵ 绿地控股股历史最高市值绿地控股股票今年的行情绿地控股连续大跌原因
最近房地产行业指数波动很大,最近房地产行业指数波动很大,虽有着这样的背景,但依然有不少房地产公司申请上市。大家如果想购买房地产股票,想要在这么多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中挑选好的房地产股应该如何做?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国内房地产行业中十强之一的公司--绿地控股吧!在开始分析绿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产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房地产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绿地控股属于一家大型地产企业集团,于1992年创立,该公司总部设置在上海,公司在A股整体上市,并对香港上市公司实行控股。成立了长达29年,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发展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连续十年入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说完了绿地控股的公司基本情况之后,咱们来了解一下绿地控股公司有什么优势吧,有没有投资的价值?
亮点一:公司参股银行
公司曾经给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投资2亿元,具有该银行总股本4%股权。向锦州银行投资3.75亿元,持有该银行总股本3.84%股东权益。绿地控股对银行进行参股之后,对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这件事有利。银行是属于高收益的行业之一,针对于银行来参股可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其次的话,可以"就地取材",增加融资渠道 ,能帮助公司尽快拿地扩张。
亮点二: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
第一,公司预收账款连续4年正增长,2021年录得预收账款4337.4亿元,环比增长2.9%,项目的有序竣工促使营业收入实现规模化发展。
第二,公司多元化产业增长效果明显,由于大基建的进行,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也得到增长。公司的金融、消费综合产业不断改进,不断壮大公司发展实力。

亮点三:大消费业务不断突破,贸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消费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经覆盖在西安、天津、哈尔滨、济南、海口、贵阳、成都、昆明等10余个城市,并实现了45亿元营收。其实这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就占用了27亿元人民币,贸易金额被不断打破。
篇幅有限制,还有很多关于绿地控股股票的深度分析报告和风险等级提示,都帮大家提前整合到研报当中了,戳这里了解一下吧:【深度研报】绿地控股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纵使国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引导"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房地产能进一步调控的空间局限性非常大,目前房地产行业仍旧没有太大波动,以稳为主。同时,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在未来更进一步,可以预料在以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当中,会受到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长远来看绿地控股公司的业绩将持续增长,值得我们关注!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绿地控股股票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绿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绿地控股股票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05,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⑶ 哪些是房地产行业龙头股
地产股有很多,地产四大龙头是招、保、万、金(招商地产、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中国最大的地产股一直是万科。
(3)绿地股票总市值扩展阅读:
1.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2. 成为龙头股条件:
(1)龙头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不能涨停龙头股的个股,不可能做龙头。
(2)龙头股必须是在某个基本面上具有垄断地位。
(3)龙头股流通市要适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11月起动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亿左右。
(4)龙头股必须同时满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时低价金叉。
(5)龙头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期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并且经受大盘一轮下跌考验。再如12月2日出现的新龙头太原刚玉,它符合刚讲的龙头战法,一是从涨停开始,且筹码稳定,二是低价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动才4.5亿,周二才6.4亿,从底部起涨,炒到翻倍也不过10亿,也就是说不到2-3亿的私募资金或游资就可以炒作。四是该股日周月KDJ同时金叉,说明该股主力有备而来。五是该股在大盘恐慌末端,逆市涨停,此时大盘还在下跌,但并没有影响此股涨停。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龙头的起涨过程,也说明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盘下跌,没有龙头出现。
3.地产股一直是中国股市的最热门群体之一。早在1990~1994年,地产股基本上都是深沪两市的龙头品种,像上海的“两桥一嘴”,深圳的万科、宝安。后来,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地产股不再风光,地产股上市也一度停滞。但近几年,地产股风光再现。一方面受益于消费升级,一方面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网络 龙头股
网络 房地产股票
⑷ 五大家族为什么怕温氏
五大家族为什么怕温氏?1、温氏的祖先很厉害:开始兴家族衰门派第一人的正是温氏祖先温卯。经过时间的沉淀,温家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家族。温家在四大家族之上,自比天上的太阳。
2、温若寒自身实力高:在前世中,温若寒的实力,应该说无人能及。动画中,蓝启仁说温若寒神功已成,至于是什么神功就不用计较了。实力肯定在蓝启仁、江枫眠之上。此人实力高也有头脑,拉拢众人收复很多地盘。
3、温家众党羽强:江湖上很多人看到温家独大,纷纷入温家效劳。化丹手温逐流就是个好例子,温逐流本叫赵逐流。
(4)绿地股票总市值扩展阅读:
在清谈会上,温家人没有进入前四,一开始出场就失败好几个人。正是突出温家小一辈无用、嚣张。儿子实力不行,儿子这一辈们的子弟们实力都不行。
温家还有温若寒、温逐流等人,先是刻意弱化他们的实力。等到下一集就能体现出来他们的强大。温若寒烧了云深不知处的藏书阁,而蓝家人却无能为力,蓝曦臣出逃。不仅如此,还继续屠了江家。
⑸ 绿地控股股价为什么这么低
最近房地产行业指数在横盘震荡中徘徊,最近房地产行业指数在横盘震荡中徘徊,即便于这样的背景之下也是有不少房地产公司申请上市。大家如果想购买房地产股票,在众多的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情况下,好的房地产股究竟要如何去挑选?接下来咱们就来研究一下国内房地产行业中十强之一的公司--绿地控股!在开始分析绿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产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房地产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绿地控股是一家比较大规模的地产企业集团,在1992年成立,且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公司在A股整体上市,并投资了香港上市公司。成立了长达29年,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健康、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发展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连续十年入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研究完了绿地控股的公司一些基本情况,下面来给大家说一下绿地控股公司的长处,有必要投资吗?
亮点一:公司参股银行
公司曾给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投资资金2亿元,据有该银行总股本4%股权。向锦州银行投资3.75亿元,持有该银行总股本3.84%股权。绿地控股向银行参股之后,有利于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银行身为一个高收益的行业,参股银行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其次,能够"就地取材",增添融资渠道 ,可以帮助公司尽快拿地扩张。
亮点二: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
第一,公司预收账款4年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录得预收账款4337.4亿元,环比增长2.9%,项目的有序竣工即将带来营业收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公司多元化产业发展迅速,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也因为大基建的进行而呈现增长趋势。公司的金融、消费综合产业不断创新转型,不断壮大公司发展实力。

亮点三:大消费业务不断突破,贸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不断进军消费领域,"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已经覆盖在西安、天津、哈尔滨、济南、海口、贵阳、成都、昆明等10余个城市,并实现了45亿元营收。公司国际贸易业务累计占了27亿元人民币,贸易金额连续突破历史新高。
篇幅不能太长,对于绿地控股股票,深度的分析报告和风险等级提示还有很多门道,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还不快点浏览一下:【深度研报】绿地控股股票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纵使国家有"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引导,可房地产能进行进一步调控的空间限制非常大,目前房地产行业仍旧没有太大波动,以稳为主。同时,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要求,意味着国家将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想必会对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绿地控股长远来看是一家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值得信赖!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绿地控股股票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绿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绿地控股股票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8-31,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⑹ 最新消息绿地要倒闭了是真的吗(2022绿地集团会破产吗)
假的,绿地没有倒闭,只是房地产行业最近两年不太紧气而己!
2022年1月28日晚,绿地控股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349亿元,同比增长17%;总资产达到12979亿元,每股净资产7.15元,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208亿元,净利润7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
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不断加强。降负债连续提前达标,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公司有息负债余额持续大幅下降,带动总资产稳步回落、每股净资产持续提升,夯实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主动应对外部挑战,外部冲击影响可控。
具体来看,截至2021年底,绿地控股有息负债余额降至2360亿元,再创实施降负债计划以来新低。全年压降有息负债858亿元,自“三条红线”监管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压降有息负债1522亿元。总负债中有息负债占比创新低,总负债中的最大部分为合同负债及预收款项(主要为房地产业预销售金额,代表未来业绩确定性),较年初增加512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2%,有息负债占总负债比例则再创新低,仅约21%。有息负债产业结构优化,房地产业有息负债余额降至1660亿元,占比约7成,其余来自受国家稳增长等政策鼓励支持的基建等产业的负债金额占比约3成。有息负债结构优势显著,债券低于18%,信托等非标融资不足3%。突出的降负债、去杠杆表现,为绿地全面完成企业“三步走”降负债计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2021年绿地上下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深厚积淀、产业协同的综合优势和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不竭动力,实现了“三稳一降一优”的成绩,即发展稳、预期稳、人心稳、负债降、结构优。展望2022年,张玉良指出,新的一年是绿地集团成立30周年,绿地将紧抓时代机遇,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向着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发展水平迈进,努力实现“再出发、焕新生、开新局”。
66岁的张玉良,再一次超期服役。
2月16日晚间,绿地控股公告称,选举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成员。选举张玉良先生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一致,同时聘任张玉良先生担任公司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张玉良1956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曾任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副书记,上海市农委机关主任科员,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等职务。
早在2018年11月,绿地控股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选举后,张玉良的超期服役就曾一度引起热议。
按规定,国企领导年满60周岁,要办理退休手续。业绩突出者可延长任期,但最迟不超过63周岁。当年张玉良已经62岁,连任也破除上述退休的年龄限制。
彼时,绿地方面表示,绿地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是传统国企,经营班子不是简单政府任命,而是按照公司法,董事会推荐董事长,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
此后,张玉良在媒体发布会上曾表示,“国有股东有着重要分量,国有股东信任你,如果你身体好、有能力、有条件,人家愿意让你干,你也愿意干,这是双向的选择。”
“连任很好,可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另一方面,当董事长很辛苦,如果退休就可以享受人生了。”张玉良称。
三十年的领头人
1992年,张玉良创办上海绿地总公司(即绿地集团前身),并先后担任上海绿地总公司总经理,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等职务。
官网显示,历经近30年的发展,绿地集团目前已经成为一家以房地产、基建为主,金融、消费、科创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经营企业。
早在2013年,绿地就传出有意借壳上市登陆A股资本市场。随后在2014年4月,整体上市重组方案获通过。
2015年8月,绿地控股正式借壳上市,上市首日市值高达3054亿元,超越了市值1644亿元的万科,成为了当时A股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
同时,经绿地控股董事会选举,张玉良成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彼时有媒体测算,绿地上市后的张玉良身价已超过57亿元。
上市即顶峰的绿地控股,股价随后接连走低。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盘,股价报4.48元/股,总市值仅为572亿元。
截至2021年三季度,绿地集团股东包括上海格林兰投资、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29.13%、25.82%及20.55%。
其中上海格林兰投资实际控制人为张玉良,而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集团则均为上海国资背景。
多元化负累
在登陆A股的同时,张玉良曾明确提出,在做强地产主业的基础上,加快“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发展。
此后绿地先后在基建、金融、消费等方面投资布局。
“正是开启多元化的几年,绿地也错失了在地产赛道继续领跑的机会,近几年,地产业务占比更是逐年下降。”有业内人士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凤凰WEEKLY地产》翻阅绿地近年来年度报告发现,在收入分类下,罗列了多种业务的收入。
以2016年年报为例,主营业务包括了11个行业,涉及地产、建筑、商品销售、汽车、绿化、物业、酒店、金融等行业分类。收入金额方面,地产业务收入约1450亿元,建筑业务收入为76.59亿元,此外其他各类业务收入均未超过20亿元,当年总收入2450亿元。
2017年,业务收入种类缩减至7个,除地产和基建外,依然涵盖商品销售、能源、汽车、酒店、金融等行业业务等收入,其收入占比依旧不是很高。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5年度,绿地集团以2015.1亿元的销售规模,位于销售榜单的第三位。彼时,万科地产以2627亿元的销售额领跑众房企,恒大地产以2050亿元的微弱优势领先绿地。
2017年,刚刚迈过3000亿规模销售大关的绿地,内部喊出2018年房地产销售目标要突破4000亿元。
但直至2021年,绿地控股也没能实现这一目标。
此前的2020年、2019年,绿地的销售规模分别为3853亿元、3880亿元。几年前还与万科、碧桂园、保利、中海齐头并进的头部梯队成员,短短数年,却早已被甩开太多。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绿地近几年因为多元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地产业务的发展精力,所以很难撑起来销售业绩。”
“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盈利上并不显著,而且挤占资源。”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另一步“错棋”?
“多元化之外,绿地的另一步错棋,就是商办。”有多位业内人士这样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2015年,绿地集团大量转型向办公为主的商业地产。
绿地所到之处,基本都会为当地献上一座绿地中心。凭借超高层,绿地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迅速打开全国市场。
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张玉良曾经豪言称:“把超高层建筑插遍全国。”
有媒体统计,绿地截至2016年中期,承诺兴建的50座摩天大楼(超过150米)中,将近一半仍处于未建、缓建中。
2017年年初,张玉良在接受采访时也坦然承认“商办”拖累了地产主业的步伐,并计划收缩商办战线,下调项目比例至36%。
“绿地所持有的商办类项目,从资金周转角度来说,是偏慢的。”有业内人士表示。
于小雨称,建设大体量商办项目,施工周期长,盈利不确定性高,且绿地部分项目销售周期长、去化慢,或者是建造成本过高,会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下降,存货跌价准备增加,企业净利润随之降低。
此外,2019年“商改住”政策收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地,关荣雪称。
下一个赛道
2020年1月,市场传出绿地将被10强房企收购等消息。
张玉良曾表示,没有可能性,绿地控股的二次混改还在推进中,目前尚正常开展,无时间表。
虽然绿地紧急否认了该传闻,但绿地排名多年来的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
克而瑞2020年房企操盘榜数据显示,绿地控股成为当年TOP10房企中唯一年度操盘金额下降的房企,同比降幅为8.07%。
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902.46亿元,位列房企销售榜单第10位。龙湖则以2900.9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列第11位。
2021年11月,绿地控股公告称,鉴于公司基建产业的收入占比已超过50%,公司所属行业类别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此前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349亿元,同比增长17.29%。营业利润218.85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约49%,约为76.49亿元。
绿地在业绩快报中还指出,公司正积极降负债,抓去化,以及地产销售资金回笼。
“去杠杆,降负债压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此外基建收入占比最高,绿地已经不将自己定义为房地产企业,后续可能谈不上规模的高增长了。”于小雨分析。
对于这样的预期,超期服役的张玉良,能否给外界一个答案,带领绿地,重回顶峰?
⑺ 沪深A股中国最大的上市企业有哪些,要前30家的,
按顺序写给你:
中国石油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石化 中国人寿 中国神华 中国平安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浦发银行 中国太保 贵州茅台 兴业银行 兖州煤业 民生银行 上海汽车 光大银行
中国国航 中国铝业 长江电力 中煤能源 三一重工 大秦铁路 海螺水泥 中信证券 五粮液 中国联通
OK。
⑻ 建筑类股票有哪些
一、宏润建设002062:1月20日讯息,宏润建设3日内股价上涨17.39%,市值为65.71亿元,涨9.96%,最新报6.07元。
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为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及新能源开发。
二、中国电建601669:截止13时43分,中国电建报9.45元,涨8.25%,总市值1367.73亿元。
国内经济发展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显著,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内建筑业发展的最大需求,国内建筑市场具有较显著、较突出的区域化需求。
三、中国交建601800:中国交建1月20日股价,截至13时43分,该股涨4.82%,股价报10元,成交124.19万手,成交金额6.05亿元,换手率0.54%,最新A股总市值1548.68亿元。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交通基建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分别为基建建设、基建设计和疏浚业务。公司凭借六十年来在多个领域的各类项目中积累的丰富营运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为客户提供涵盖基建项目各阶段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拥有多项特级、甲级、综合甲级的资质,公司及下属企业共拥有9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3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1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司及下属企业现有各类主要工程承包资质560余个、工程咨询勘察设计资质140余个,其中包括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7个;另有监理、测绘、检测、对外经营等多种业务资质。
四、中国能建601868:中国能建1月20日股价,截至13时43分,该股涨2.9%,股价报2.84元,成交556.78万手,成交金额7.16亿元,换手率2.22%,最新A股总市值1154.85亿元。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⑼ 五大家族为什么怕温氏
2015年11月2日,换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 温氏股份 (300498.SZ),股价出现暴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创业板巨无霸,万千股民追捧的对象。
让外界颇为困惑的是,一家主营禽肉产品的温氏股份,何以能够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市值,围绕其发展轨迹,一直为外界所关注。3月6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7户农民集资8000元起步,经过30余载的发展,到如今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跨地区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温氏股份一路走来,稳扎稳打。目前,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170多家一体化公司,现有合作家庭农场5.3万户、员工4万余人。
作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岁的温鹏程第19次参加全国两会。面对外界关心的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温氏家族化等问题,温鹏程毫不讳言,向时代周报记者娓娓道来。
神话背后 依赖“温氏模式”
中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温氏股份定位于畜禽养殖为主业,恰逢其时。温氏股份的主营业务为肉猪、肉鸡等禽类产品,近几年其规模远超同行。
据温氏股份官网披露,2014年温氏集团上市肉猪1218万头、肉鸡6.97亿只、肉鸭1699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温氏股份的经营业绩再次迈上新台阶。
最新的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达482.34亿元,同比增长24.56%;营业利润为67.17亿元,同比增长13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76亿元,同比增长126.16%。
在业内人士看来,温氏股份的发展得益于其独有的“温氏模式”—以紧密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核心、适度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
长江证券 分析师认为,温氏股份通过其“轻资产、全产业链、全员持股”的温氏模式解决了养殖业大规模化而因技术跟不上导致的高成本难题,成本优势显著。另外,温氏股份较高的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优势,能够保证合作农户利润持续增长,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温氏体系,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
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畜牧业巨大的成本是饲料,大概占到总成本的70%。目前国家正在提倡“去库存”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玉米和粮食的库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库存。温鹏程认为,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会让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这可以让我们的畜牧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温氏股份将产业触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在发展过程中,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起了环保争议。对于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并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即环保“三同时”制度,另外这几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达到10亿-20亿元,“去年我们投入了2.7亿元的环保资金,新投产的项目,(环保)标准较高,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标准。”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50多分钟的专访时间里,温鹏程多次谈到环保话题,“我们三年前就明确了环保管理,是生产环节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环保压力不大”。
迈入2016年,温氏股份发展势头迅猛。3月7日,温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猪销售情况,2月销售商品肉猪109.81万头,收入22.15亿元,销售均价17.91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31.74%、-27.66%、4.01%,对此温氏股份解释称,“受春节假期影响,公司商品肉猪出栏量减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及销售价格上涨。”
近来,温氏股份再次将产业板块向全国布局。2月3日,该公司披露了一项定增预案,“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每年合计新增肉猪产能 182 万头为目标,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11.6亿元,用于建立 4个肉猪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
启动组织架构变革
温氏股份内部家族分散,共计有13个家族,其中以温鹏程家族和严居然家族影响最甚。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温氏股份的股本结构较为分散,无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单一股东,各股东的持股数及持股比例均较小。
截至目前,温氏家族成员中,包括温鹏程在内的11人在温氏股份持股,合计持有公司6.07亿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6.74%,为温氏股份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层面,温氏股份共计有8名握有“实权”的非独立董事,其中温鹏程在公司担任董事长,温氏家族成员在非独立董事中拥有4名席位,占到1/2,对于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形成决议,有重大影响。
另外,严氏家族在温氏股份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温氏股份总裁、技术总监严居然,以及严居能两兄弟,均在董事会担任董事,两人合计持有1.77亿股,持股比例达4.88%。
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公司家族化倾向这一话题毫不讳言,“温氏从成立那一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带有家族烙印的公众公司。” 温鹏程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早期的温氏集团才被拒于资本市场之外,“但我们完全是以公众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团队的成长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温鹏程进一步指出,虽然温氏带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团队的作用、决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学、合理,而且高效的。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1月份整体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后,温氏股份经过资本市场震荡,依旧稳坐“一哥”宝座。截至3月10日收盘,温氏股份报收47.87元/股,总市值达到1735.41亿元,超过绿地控股(600606.SH,总市值1555.09亿元)和光大银行(601818.SH,总市值1699.12亿元),在沪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银行 的总市值目前不到1500亿元,温氏股份总市值排名第25位,可谓深市的新“巨无霸”
在整体上市后,上述13个家族和个人身家已过亿,温氏创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财富观念变成现实。今年以来,温氏股份继续加大对股东的财富共享。根据2015年度的经营情况,温氏股份发布了《201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披露》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不少于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不少于18.13亿元,同时以资本公积向股东每10股转增不少于2股,合计转增股本不少于7.25亿股。
不仅如此,温氏股份还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2月3日,温氏股份披露称,该计划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1.6亿元,参与对象包括本公司董监高管理人员,以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子公司员工,总人数达19097人。
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上市后更好地发展,温氏股份直接启动了关于组织架构变革的工作,已聘请了有关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指导此次变革。
“我们很快会以原来的母公司来带动分公司发展,到下个阶段,组织变革(实施)以后,可能会让企业的管理更专业化,具体从业务队伍专业化、年轻化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