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股票2017年股价
『壹』 獐子岛股票最高时多少钱
不复权2008年1月24日,151.23元。
前复权2010年11月10日:34.59元。
『贰』 獐子岛股吧
獐子岛股吧如下:
一、獐子岛公司在2020年6月24日,发布一则极为重要的公告,内容为收到《中国证监会》作出的《处罚决定书》,基本查实獐子岛公司分别于2014年度、2015年度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形下,客观上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复杂极难发现、难调查、难核实的特征,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转接,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实,2016年通过少记录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揭露为盈利,2017年度又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夸大亏损幅度,另外,公司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和《核销公告》披露虚假、秋测披露不虚假、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
二、参与的基本条件:凡在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2月9日期间买入獐子岛,且在2018年2月10日之后卖出或仍然持有的散户朋友,可在第一时间通过---股民维权315网----参加,并有望获赔...
三、历史典故:从佛山照明、大智慧、亿晶光电、抚钢、山西路桥再到现在的普天等等,均取得重大成功,路是靠走出来的,从来不是虚构出来的... 成功也必然属于行动者。
1、獐子岛因扇贝接连跑路而引发市场关注的獐子岛,本以为存在较大的退市风险,但时至目前,獐子岛股票依旧平稳运行,并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内,獐子岛股价出现了大幅攀升的走势,甚至出现了翻倍的行情。
2、从此前遭到市场舆论风波的冲击影响,到董事长辞职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被罚,再到股价的翻倍上涨,獐子岛再一次演绎了反转神话。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近期市场行情的持续回暖,农牧饲渔板块也出现了不错的上涨行情,作为农牧饲渔板块的热门上市公司,却容易获得市场资金的炒作;另一方面则在于近期獐子岛发布了半年报业绩预盈的公告,预计实现净利润3000万至4500万元,而在去年同期,獐子岛却发生了2358.97万元的亏损。
3、截至目前,獐子岛股价报收于每股5.68元,较上月底的股价上涨了一倍,相对应的总市值达到了40.39亿元。从这一轮7月份的上涨行情中,獐子岛也称得上显著跑赢市场行情的上市公司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整个7月份的时间内,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却出现了大涨大跌的走势,且上涨的行情只用了数天的时间完成,紧随其后,却面临着半个月以上的阴跌走势。时至目前,不少银行股、地产股的股票价格已经非常接近6月底的起步点,有的上市公司更是创出新低。换言之,从7月上旬之后,银行地产股却处于新低不断的过程,这与其低估值、低市净率的特征有所背离。
『叁』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水产第一股大“逃亡”
这是“水产第一股”獐子岛第三次登上A股的“热搜榜”。
根据4月27日发布的业绩报告,獐子岛2018年全年净利润3210万元;2019年Q1净利润-4314万元。也就是说,其2019年Q1的亏损额度竟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净利润。
但真正把獐子岛送上热搜的,是公司对于业绩亏损的解释:底播虾夷扇贝受灾。这是近5年来, 这家以扇贝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第3次以“扇贝跑路”解释亏损。
当年的农业第一百元股,如今股价已不足当年的零头, 截至发稿,獐子岛股价已跌至3.31元。
5月30日,獐子岛回复了来自证监会的问询函,这比证监会限定的时间晚了一天。对于证监会指出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獐子岛表示,“虾夷扇贝底播规模压缩至约60万亩,降低系统性大规模死亡风险对业绩的影响。”
然而,此次回复并未“过关”。6月1日,证监会又一封问询函下发,要求獐子岛于6月6日前对2018年年报进一步说明。獐子岛依然未能如期交上答卷,并表示力争于6月11日前完成回复工作。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
上世纪90年代,獐子岛率先采取底播养殖技术,并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这一高市场价值水产,在掌舵人吴厚刚的引领下,獐子岛进入了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期,也使当地成为显赫一方的富贵镇。
与此同时,吴厚刚成功地把地名做成了品牌。
仅在2005年,獐子岛渔业就实现5.2亿元产值,1.5亿元净利润,出口创汇1.7亿元。獐子岛虾夷扇贝,一度占据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
辉煌并未持续下去。
2014年10月,因“遭遇异常冷水团”,獐子岛扇贝“跑路”,当年亏损11.89亿元。2017年,又因“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饥饿致死”,导致年亏损7.23亿元。
从海上粮仓到连年减产,虾夷扇贝作为獐子岛利润的主要贡献产品,每一次大规模死亡,都导致了公司业绩的大变脸,而“扇贝门”三度上演后,獐子岛似乎开始了断臂求生……
五年来,獐子岛虾夷扇贝的“水土不服症状”越来越严重。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
一片哗然,质疑声接踵而来。
大部分质疑集中在冷水团事件的真实性,以及2014年10月14日獐子岛股票停牌之前,没有披露任何与扇贝死亡有关的消息,却有 大量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出逃,股民因感到被蒙骗而愤怒。
对此,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自愿承担一亿元的灾害损失,其中2000万元在一个月内到位,剩余8000万元一年内到位。同时,公司总裁办12人自愿降薪,吴厚刚薪酬降为1元;其余11位总裁办成员薪酬降低26%至50%不等。
但据wind数据统计,除吴厚刚2015年后薪酬降为0之外,其余高管薪酬变化并不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冷水团事件的深入,虽然最终结论表示獐子岛虾夷扇贝死亡确系冷水团所致,但獐子岛的居民们并不买账。
2016年初,獐子岛被2000多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称2014年的 “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
扇贝门第一集的影响还未结束,2018年1月30日,扇贝再遇波澜。
獐子岛公告称公司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对2017年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的盈利预测进行修正,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5.3亿元-7.2亿元。
对此情况,獐子岛给出了理由,由于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扇贝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诱发了死亡。
扇贝饿死了,成为去年寒冬市场的笑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獐子岛发布存货异常公告的前一个月, 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于2017年11月、12月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套现逾1500万元。
扇贝门第二集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不曾料到,第三集紧接着上映。
獐子岛2019年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的理由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对于三次扇贝“跑路”事件,锌 财经 多次向獐子岛官方进行求证,均未收到回复。而锌 财经 对獐子岛董秘发起的提问:为什么扇贝多次出走,贵公司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养殖体系?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对于海洋牧场的风险性,海洋生物系教授张华对锌 财经 表示,海洋牧场主要在自然海区,的确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会造成投入产出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在抵御风险上,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减少不利影响。
追溯扇贝门的过往,从2014年獐子岛冷水团事件至今, 每次在扇贝“跑路”的次年,该公司均能神奇般扭亏为盈,避免被ST以及退市风险。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尽管此次风险事件或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引起,但由于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间隔短、影响大,或对公司信誉度和影响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并下调公司评级至“卖出”评级。
獐子岛,这个隐藏在黄海深处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岛,能相继成为资本追捧和备受质疑的目标,和吴厚刚密不可分。
上世纪70年代,獐子岛有着“海上大寨”的称号。据当地镇志记载,1958年,獐子岛成立人民公社,通过冬季钓鱼、拉贝生产,多积累少分配的新方式,公社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并且第一次登上《人民日报》。
吴厚刚的少年阶段,就在那段轰轰烈烈的时期中度过。
中学毕业后,作为新生力量,吴厚刚加入了獐子岛的创业群体,从铆工造船开始做起,后历任獐子岛渔业总公司会计、财务部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最后坐上了总经理、獐子岛党委书记的头把交椅。
1996年,32岁的吴厚刚将獐子岛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他的改革从产权制度开始,将捕捞船全部民营化,以解放积极性;将渔民捕捞的产品集中起来出售,以此增加市场整体竞争力,主导议价权。
之后, 吴厚刚开始推进“底播养殖”技术取代传统的“浮筏吊笼养殖”,将海产品从“圈养”转变为“放牧”。
在新养殖、新模式的影响下,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达到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万元。而同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2229元。
2001年,政企分离政策推行,獐子岛改制。吴厚刚选择下海。
下海后,长海县政府给了他渔业公司5%股份的奖励,以及530万元无息贷款,用于其再购5%的股份。最终,吴厚刚以10%的股份占比、第三大股东的身份继续做渔业公司的掌舵人。
在吴厚刚的带领下,獐子岛启动了海洋牧场建设,投放海底人工鱼礁、海洋生物苗种,进行海底绿化,这里也成了中国海洋牧场的起源。
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渔业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第一天,獐子岛以60.89元的开盘价成为当时国内1341家上市公司中的第二高价股票。此后股价持续攀升,到2008年1月创下151.23元的纪录,成为沪深两市的股王,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吴厚刚曾说,“大海是我的家,蓝色的大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发展过程要与大海和谐共生。”
但是,在与大海和谐共生了十多年后,画面开始变得不再和谐。
继2014年“冷水团”事件后,随即而来的 播苗数量造假、偷工减料、播撒量虚报等负面传闻, 缠绕着吴厚刚和其所领导的獐子岛集团。
吴厚刚却走了一波“骚操作”,2014年后自降薪水为0,却于2016年在股市套现超1亿元。
A股市场,优秀的公司总是相似,作妖的却各有千秋。
獐子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蓝田股份?
同样作为农业企业,蓝田股份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股市传奇。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每股收益也能达到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 “蓝田神话”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如此“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如今的獐子岛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2001年10月,刊登于《金融内参》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质疑——其业绩完全依靠银行贷款。迷雾拨开之后,蓝田神话破灭。
农业版块的故事总在上演。
此前,到期没钱还本付息的雏鹰农牧,开创了“猪肉代偿”债权人的先河。在今年1月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时,再次给出了“猪被饿死”的亏损理由,和扇贝逃跑如出一辙。
自然灾害成为了农业上市公司造假的契机。
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后,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回 ”。因此,这也成为不少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让报表好看是很多A股企业的基本要求,在没有实力支撑下的好看,总是外强中干。当窟窿太大,荒唐的借口开始上演一个个的股市笑话。
这些啼笑皆非的股市趣闻,映射的是监管的缺失,惩罚机制的不健全。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违规信披,业绩修饰正在堂而皇之地进行。
虽然问题长久存在,但可以看到的是,监管在逐步与成熟市场同轨。
5月15日,证监会启动设立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发布了2018年度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状况白皮书及系列子报告,中国投资者网微信公众号也正式上线。
新湖财富助理总裁郭剑表示,A股的退市机制和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目前退市的企业开始变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如果说,A股是一个时代的火山口,那么,这里拥挤着几十年的投机客与亢奋者。
当扇贝不再跑路,当市场的灰色行为不再被宽容,这些让人鄙夷的价值投资,也会被接受。
『肆』 獐子岛股票近几年最高价多少
獐子岛股票在2008年1月24日价格达到151.23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值,棘突如下图: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集团”)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獐子岛集团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并当选为“ CCTV 年度最佳雇主”、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
獐子岛集团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和国内一流的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育苗基地;地处世界公认的海珍品适宜生长地带——北纬39度,在渤海、黄海、东海拥有远离大陆56海里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100余万亩,是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在大连、山东荣成等地建有6座水产精深加工基地,拥有中国最大的海胆和金枪鱼加工厂,年总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
獐子岛集团一直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在 2000 年就引进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和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育苗、养殖、加工、净化、配送全过程建立了质量管控和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安全”。 2003 年,公司虾夷扇贝、海参、鲍鱼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先后获得“辽宁省名牌产品”称号,虾夷扇贝还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2006 年,“獐子岛”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 公司也获得“辽宁省质量管理奖 ” 。 2007 年 5 月,公司作为农业部重点推荐的贝类养殖和加工企业,顺利通过了美国 FDA 对我国贝类水产品卫生控制状况的检查。 2008 年 9 月,公司的食品安全监控获得香港食环署的高度赞扬。
獐子岛集团已经形成鲜活品、冻品、调理食品、即食产品等多个产品品系,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并远销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公司于 2008 年先后在美国和香港设立了子公司,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树立中国水产品的良好国际形象。
獐子岛集团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水产界著名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于 2004 年 7 月被认定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 2006 年 1 月,公司被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8 年 2 月,公司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近 10 年来,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就近 10 项,其中《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项目获得 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獐子岛集团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公司 2004 年来,倡导并实践了“政府 + 银行 + 科研机构 + 公司 + 农户”的“五合一”合作模式,通过公司的资金、管理、技术、品牌输出,带领当地 1 万多名养殖业户共同致富。另外,公司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捐赠慈善事业和投资公益事业的金额超过 2000 万元。
具有 50 年沉淀和积累的獐子岛集团,在走向百年的征程中,将秉承“责任、合作、执行、感恩”的企业价值观,通过“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致力于“为世界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海洋珍品”,打造“受人尊敬的、卓越的世界海洋食品企业”。
『伍』 扇贝这次不跑了,却是集体暴毙,獐子岛为何称为A股最大笑话
獐子岛多次拔苗助长,一个海域只有他家扇贝出逃、死亡各种理由,成了股市的笑话。
被无数A股投资者吐槽的獐子岛竟然又玩起了“扇贝”的套路,而这一次,可能是扇贝连续剧的大结局。因为,这次3亿扇贝存货没跑路,全都死了。
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死亡时间距抽测采捕时间较近,死亡贝壳与存活扇贝的壳体大小没有明显差异,大部分死贝的壳体间韧带具有弹性,部分壳体中尚存未分解掉的软体部分。
换句话说,这些库存的扇贝出现了大比例死亡,而且死亡时间刚刚好就是公司抽测时间之前。11月12日开盘,獐子岛股价果然一字跌停,当日早盘,卖单不断积压在跌停板上,资金疯狂出逃。
(5)獐子岛股票2017年股价扩展阅读:
自2014年起至2019年,据獐子岛集团公告,其所养殖深海扇贝已经三次“受灾”。
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公告称,2011年与2012年的底播海域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近乎绝收,獐子岛集团因此巨亏8.12亿元。这一事件被股民称为“扇贝跑路”。
2018年1月,獐子岛集团再度发布公告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一纸公告令市场哗然,不禁发问,“难道扇贝又跑了?” 最后,公司在年报中解释称,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
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上演“扇贝跑路”第三季,集团净利润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
2019年6月11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目前正在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
『陆』 獐子岛历史最低价是多少钱獐子岛股票历史最底是多少价格
以目前价格的复权计算,价格最低时是3.69元,最好不要碰,这股票躲过了两次暴跌,至少要跌6成才能收住
『柒』 獐子岛:“戏精”不是扇贝|2020魔幻系列(7)
财经 天下周刊(ID:cjtxzk)
文 周享玥
编辑 孙明
扇贝跑了,扇贝死了,扇贝回来了,扇贝最终被卫星定位了……
如果A股市场有个“神奇动物”榜单,以獐子岛扇贝的深厚功力,无疑可以轻松问鼎榜首,拿下"最魔幻、最识大体动物”称号。
毕竟,能在不到6年里,精准卡在上市公司每个最需要的节点,先后上演四次离奇“失踪”,冻死过,饿死过,跑路过,还能每每以一己之力换得背后公司化险为夷,最终甚至要动用卫星调查才能寻其踪迹的扇贝,不管是在A股市场,还是现实世界,都称得上“魔幻”。
而主导“神奇扇贝”故事的獐子岛,自然也无愧于股民们对其“A股戏精”的称号,顶着“海上大寨”、“鲍鱼之乡”的名号风光登场,登顶过市值200亿的高峰,讲述过离奇古怪的“神奇扇贝”故事,也跌落过黯淡无光的谷底,最终,落得个一地鸡毛、辉煌难再的惨淡结局……
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收盘,獐子岛(002069.SZ)股价仅为3.45元/股,总市值24.5亿元。多番折腾下,“中国水产第一股”的荣光不复存在。
獐子岛一出场就拿了个好剧本。
资料显示,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獐子岛)坐落于黄海深处一座名为獐子岛的岛上。1958年,由獐子岛、大耗岛、小耗岛、褡裢村四个岛屿成立的人民公社,被命名为獐子人民公社,并于1983年,改公社为乡。同时成立了集体所有制公司——獐子渔工商联合公司,该公司于1985年更名大连獐子岛渔业总公司,1992年再改组为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
而作为地名的獐子岛,是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最大的岛屿,长海县则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海岛县,鱼、虾、蟹、贝、藻类资源丰富。由于地理环境优渥,据地方志记载,截至上世纪70年代,獐子人民公社就已经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并首次登上《人民日报》,被冠以“海上大寨”的称号。
但獐子岛此后的无限风光,除了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和地理位置,更离不开一个叫吴厚刚的人。吴于1964年出生在獐子岛的一个下辖岛屿大耗岛,父辈皆以捕鱼为生。1980年,年仅16岁的吴厚刚考入獐子岛修造船厂,成为一名铆工,并在进厂一年后就被提拔为会计,此后历任财务科长、镇渔业总公司财务办总会计、副主任等职务,始终掌握着财务大权。
吴老板的早期职业道路走得顺当,但想要成为传奇式人物,还需要一个可以施展力挽狂澜或者锦上添花之力的机会。
机会很快来临。上世纪80年代,獐子岛从日本北海道引进虾夷扇贝,但最初采用漂浮养殖模式,产量少且污染海水,经济效益并不高。而彼时,辽宁省水产研究所开始尝试一种名为“底播养殖”的新技术,即将扇贝等种苗直接投放到海底,让其自行生长几年后再捕捞。
在獐子岛渔业做财务工作的吴厚刚看到了其中商机,遂向公司推荐“底播增殖”技术,以5分钱一枚的价格买来大量种苗,投向大海。渔民们却不高兴,怒骂他是个败家子,并质疑这种技术“生不见贝,死不见壳”,无异于“往海里撒钱”。最后是镇政府出面,才平息了争议。
两年后,被捞起来的一个个个大、肉肥且价高的虾夷扇贝则彻底让岛民们闭上了嘴,獐子岛也自此进入快车道。1990年,獐子岛虾夷扇贝底播面积首次突破1万亩,1995年突破5万亩,两年后再翻番,突破10万亩。
吴厚刚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于上世纪90年代顺利从镇办企业转入体系内,不久后又在1996年出任獐子岛镇长,并兼任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这一年,他刚刚32岁,俨然是大多数岛民眼中“年轻有为”的存在。
1998年,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改制为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獐子岛镇以及其下辖村的村民成为公司股东,吴厚刚也自次年开始兼任獐子岛董事长一职。直至2001年,獐子岛渔业集团依循政企分离政策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其才正式辞官下海。
而据媒体报道,为了让吴厚刚无后顾之忧,长海县政府还决定给其5%的股份奖励,并要求吴厚刚自己投入5%,有困难可无息借贷。就这样,吴厚刚揣着借来的530万元,顺利拿下了獐子岛10%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实现了从官到商的转变。
同一时间段,獐子岛被冠以“海底银行”的称号,开始冲刺资本市场。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正式登陆深交所,不仅成功拿下了“中国水产第一股”的称号,其股价更是在2008年初蹿上151.23元/股的高位,使其一度成为当时沪深两市的“股王”,也是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獐子岛在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造就了一个身价超5亿元的亿万富豪吴厚刚。而吴老板自2007年起几乎年年出现在达沃斯论坛的身影,则被视作其身份地位的象征。
随着吴厚刚地位的不断跃升,其兄弟亲族也跟着“沾了光”,纷纷进入公司担任要职。獐子岛岛民的日子更是过得红火,岛上学校、医院、电影院等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一幢幢两层小洋楼更是随处可见。而据一组数据显示,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已经达到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万元;同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过为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2229元。
故事如果就此戛然而止,獐子岛和吴厚刚都会成为成功者的代表,但獐子岛显然极具“戏精”体质,并不甘心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励志故事中的主角,而是要演绎一出“扇贝去哪儿”的荒诞悬疑剧。
2014年,獐子岛已经开发的海洋牧场面积超300万亩,约2000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世界级海洋牧场。然而,就在同年10月,形势却发生了180度大逆转——獐子岛突发公告称,因几十年不遇的冷水团突袭其养殖区域,公司2011年和2012年间播撒的148.66万亩待收获虾夷扇贝绝收,造成2014年前三季度巨亏约7.6亿元,当年总计亏损额达11.89亿元,几乎亏掉了前四年的所有盈利。
一时间,“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震惊整个A股市场,投资者们对獐子岛冷水团的真实性、定期抽检却为何未能及时预警、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是否存在内部贪腐等种种怀疑也接踵而来,一度成为当年A股市场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
面对质疑,吴老板表示很“委屈”——“我们一家企业讲不清冷水团的事儿,大家都不明白……冷水团说不清楚,底播增殖说不清楚,海洋牧场说不清楚”,并一度在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有关“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信董事长那张嘴”的质疑时,不无感伤地表示,“一个人被信任不易啊,请看我们的实际行动吧。”
但蹊跷的是,獐子岛公告中提及的冷水团,事前从未经大连市气象局等权威机构通报过,当地养殖户也都说没有遇到,更没有听说附近海域的养殖户因冷水团而明显减产。
尽管疑点重重,证监会当年12月的调查结果却显示,未发现獐子岛有财务造假行为;獐子岛扇贝的第一次跑路也最终以吴厚刚承诺自愿承担1亿元灾害损失与公司共度难关,以及獐子岛高管集体降薪告终。
而就在半年后的2015年6月,獐子岛再次公告称,最新抽测结果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底播未收获的160余万亩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故事的戏剧性走向不禁让众多围观者惊呼:“丢失的扇贝又游回来了”。不过,仅两天后,獐子岛再发公告解释,此次抽测中的2012年底播苗种与2014年因“冷水团”绝收的部分属两个不同海域,而非“扇贝回来了”。
獐子岛的风波暂时得以平息,但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仍然暗流涌动。
2016年1月,有消息称,獐子岛被2000多人实名举报,称2014年的“冷水团事件”原因并非自然灾害,而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而举报者正是獐子岛的居民,同时也是獐子岛股份受益人。但獐子岛随即否认了举报信的存在和信的内容,一如离奇失踪的扇贝,这场举报同样疑云满布。
而戏精之所以被称之为“戏精”,往往因为讲出的故事太具戏剧性且出其不意。
2018年2月,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降水减少、饵料短缺、海水温度异常等原因,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并最终被饿死,从而导致2017年业绩由盈转亏,再次巨亏7.23亿元。2019年4月,獐子岛再度发声,因“底播虾夷扇贝受灾”,2019年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5个月后,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再次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自然死亡”,带来损失2.78亿元,而獐子岛方面给出的原因是“海水温度变化、海域贝类养殖规模及密度过大、饵料生物缺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扇贝跑了,扇贝回来了,扇贝饿死了,下一次又因水温不对死掉了……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扇贝的来去生死,早已成为獐子岛的家常便饭,“扇贝去哪儿了”的笑话更是讲出了连续剧的架势,就是不知道海底的扇贝自己的历次死因,会不会再“笑死”。
扇贝会不会“笑死”谁也不知道,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獐子岛大概是“乐在其中”的。
据深交所规定,中小板企业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连续3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连续亏损四年则将被终止上市。而在“扇贝去哪儿”连续剧上演的6年间,“家底”早已不再丰厚的獐子岛,却一直“幸运”地避开了被暂停或终止上市的关键节点,将2014年至2019年的业绩,几乎都套在了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变动规律上。卡位之“精准”,让不少网友惊呼:“獐子岛的扇贝极有可能具备金融行业背景,并已考取注册会计师资质,非常熟悉上市公司审计的相关工作”。
而事实的真相,一直要到2020年6月,才被北斗卫星勘破,并被证监会给予“财务造假”的终局认定。
2018年2月,就在獐子岛宣布“第二次扇贝跑路”事件后一周多,证监会决定对獐子岛启动立案调查。而因虾夷扇贝这一存货的特殊性,证监会为此派出稽查总队30多人,历时17个月的调查,甚至调动了刚刚组网完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才最终破解了“扇贝去哪儿了”这个A股市场的魔幻谜题。
2019年7月,证监会向獐子岛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称已查明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2020年6月24日,证监会又正式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认定獐子岛相关年报及信披涉嫌虚假记载,并对獐子岛做出罚款60万元的“顶格”处罚,对时任董事长吴厚刚等人罚款30万元及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2020年9月,证监会更是宣布将獐子岛证券犯罪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而据调查结果显示,证监会以底播虾夷扇贝捕捞船只的北斗导航定位信息为基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还原了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却发现獐子岛在2016和2017年间结转成本时所记载的捕捞区域与捕捞船只实际作业区域存在明显出入。
2016年,獐子岛通过少报扇贝采捕海域面积13.93万亩,少计营业成本6002.00万元;同时又巧妙利用其会计核算原则,通过在部分尚未捕捞的海域重新底播的方式,虚减营业外支出7111.78万元。借此,已经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的獐子岛,成功在2016年虚增利润1.31亿元,占同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实现了所谓的“账面盈利”,成功摘帽,避免了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为了消化掉2016年隐藏的成本和亏损,2017年,獐子岛又以扇贝被“饿死”为由,虚减利润2.79亿元,占同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9%。
不过,吴厚刚对于证监会的“财务造假”认定似乎并不认可。2020年5月,还是獐子岛董事长的吴厚刚就曾向媒体抱怨:“为什么别人遭了灾,大家都同情,獐子岛遭了灾,不但不同情,还都踩上一脚?”,并表示证监会“仅靠两份推演报告就判定我们财务造假,没有法律依据”。
而据报道,2020年12月,吴厚刚已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证监会发起一份长达一万多字的起诉状,要求撤销相关行政处罚,且该案已进行首次质证。但獐子岛对于这位前董事长的起诉行为显然避之不及,在被媒体问及相关问题时,只抛出了一句“吴厚刚已从公司离职,其个人诉讼行为属于私人司法维权活动”。
三十多年前,被獐子岛岛民们怒骂“败家子”的吴厚刚靠着扇贝“底播增殖”技术,助獐子岛兴了家,然而,三十年后,吴老板却真的让獐子岛“败了家”。2010年的巅峰时期,獐子岛市值一度超200亿元,但在三翻四次的“扇贝去哪儿”事件后,只余下20多亿市值,缩水近90%。
獐子岛最新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则显示,2020年度,獐子岛预计盈利1000万元至150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亿元至1.5亿元,而上年同期,其归母净利润亏损3.9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86亿元。2020年扭亏为盈的原因,主要系“出让部分海域使用权相关资产及转让子公司股权、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收益增加”以及“海洋种业产品经营业绩有所增长”等因素影响。
“戏精”獐子岛的未来,依旧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