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股票市场经历

股票市场经历

发布时间: 2021-04-09 23:00:11

1. 盘点一下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及大事记

中国股市大事记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开放,上证综指从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点,涨幅达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上证综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此后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综指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综指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出现三天井喷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证综指低至514.16点,此时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轮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证社指从516.46点涨至1258.69点,涨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场暴跌。上证综指由1200点附近下跌至865.58点。此后一路上扬,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点,涨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喷。上证综指由18日的1059.87点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点,涨幅65.70%。

此后持续了两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综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点,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国九条”发布,短暂行情持续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点。

2005年4月29日,股改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6月6日,沪市跌破千点。

2005年下半年,新《证券法》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出台,权证重返市场。

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漫漫“熊”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期间,上证综指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之后几乎是以单边上行之势稳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两类对象进行战略投资,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定向发行和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

2006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新老划断”全面启动。

2006年6月8日,沪深股市单边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5.33%和4.64%,均创下200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标志着“全流通”大幕正式拉开,“股权分置”“一股独大”这一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顽疾,从此成为历史。

2006年7月5日,国内资本市场的“航母”级公司——中国银行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并轨传闻的影响,沪深B股暴涨。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收盘报2017.28,为2001年7月27日以来的收盘新高。人民币升值和股改实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转牛的两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59亿元,创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单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证综指以距2700点仅一步之遥的2698.90点创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市和深市的全年涨幅各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货投资者的一封信》。该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中国将正式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产品的推出将意味着我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这将是我国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变化。

以后,沪深两市步入大牛市。

2.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

一、初创阶段:1991-1993年。

我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创建自己的证券市场,其中沪深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别成立,从此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己经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资源。上证所在刚刚开始挂牌交易的时候,上市证券的种类只有30种。

二、扩张阶段:1994-1998年。

中国证券市场在此阶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运营。相关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场上市规模不断的扩大。然而相应的问题也逐步的凸显出来,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现在上市公司当中。经济学家将这些问题形象的叫做“赌场”。

三、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4年。

证券市场在此阶段变得越来越规范。股票发行制度从2001年3月开始进行了调整,核准制取代了原来的审批制,监管机构开始更加严格的审核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经营的合理性,促进公司质量的有效提升,进而使投资者获得更强的自信。

四、改革阶段:2003-2008年。

中国股票市场在2002-200_5年期间一直处于熊市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权分置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以期能够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资本市场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沪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较为明显,并且到2007年所达到的值己经创造了历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现了大牛市。

五、开拓创新阶段:2008一至今。

我国股票市场由于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变得十分萎靡。于是,我国于2009年开始执行经济刺激计划,小牛市又出现在了沪深股票市场。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出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我国开始正式出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

(2)股票市场经历扩展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二、1992年,新中国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市场,同时将发行股票的试点由上海、深圳等少数地方推广到全国。

四、1992年年底,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这是深化改革,完善证券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决策。

五、1993年9月,中国大陆发生首起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延中实业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宝安上海公司声明持有延中实业发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国证监会经国务院同意,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七、1996年12月,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九、1998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证券法,这一法律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十、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十一、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经报告国务院,决定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这一办法;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十二、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十三、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这一法律将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3.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4.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来主流投资理念的演变: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循环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证券法出台之后。战后推出的养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大大改变了股市的资金供需结构,五十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投资的财富效应,一起推动着股市指数的不断攀升。以后的各个年代更是各种新思维、新现象的诞生年代,股票市场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于推动理性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创新,通过引导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从发源地的里圈向外围扩散,在传播到外围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的速度。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华尔街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的主流,它发展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Valuestock)投资和成长型(Growthstock)投资。前者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现金(股息)红利,股票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投资者收到的现金红利)的贴现。成长型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其前提是假设以往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良好的公司将来也会继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历史经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和汽车股、50年代的铝工业股、60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各领风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战后繁荣的五十年代:由于刚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崩溃,在20世纪30、40年代,小规模的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危险的举动,个人投资购买股票不多,个人持有普通股热是从50、60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们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崩、蓝筹股比债券表现好以及担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的钱财。1958年,玻璃纤维船股票是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许多优势,迎合美国50年代的休闲主题。后来的互联网股票同此时期的玻璃纤维船股票热非常类似。“电子狂潮”和腾飞的六十年代:其鲜明特征是后缀有“trons”的公司名称的流行,是增长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工业股热与当时的美苏两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成长股是预期有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相联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产半导体、速调管、光学扫描器以及其它先进仪器、仪表装置的公司,这些行业因投资者对其产品强大市场前景的憧憬而股价飞涨。从六十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的5-10倍市盈率规则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数据控制公司的市盈率达200多倍,而增长稳健的IBM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市盈率也达80多倍。在此时期,以市盈率倍数为核心、注重未来现金流预测的稳固基础理论让位于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高买高卖、顺势而为”的空中楼阁理论。为满足投资者对股票的无止境的投资饥渴,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之前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后期的“.com”,以“trons”后缀命名的公司纷纷涌现。电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来,5个月后终于爆发可怕的抛售浪潮。成长股、绩优股同样被卷入暴跌的灾难,超过大盘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场从动荡中恢复趋向稳定后,进入的下一个运行热潮便是企业并购浪潮。投资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需要创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六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专家们称之为的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该时期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在于兼并过程本身会导致股票收益的增长,其中的技巧便是财务或金融知识而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于该次并购浪潮中的领导者发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于预测,引发了市场的怀疑和震动,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急剧降温。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场还诞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乐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静电复印技术的革命性发明吸引了几乎所有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后来这种概念化投资策略发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扩张太快、负债过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很大,成长的不确定性大。当1969-1971年的熊市来临,概念股跌幅比涨幅还大,还快。此后很多年,华尔街不再对业绩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业或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样,整个六十年代公众对概念崇拜的理念经过了近十年的洗礼之后,又回归到周期循环的起点,崇尚绩优成长股。到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基金之间争夺公众资金的竞争加剧,公众开始关注基金近期的业绩记录,尤其关注基金是否购买了那些有令人振奋的概念和完整信服历史的股票。业绩投资便开始风靡华尔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购买小型电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增长记录的蓝筹股,这些股票一般有持续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总股本(流动性好)。人们认为这些股票不会像六十年代投机狂热时代那样垮掉,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购买后开始等待长期收益,被称为是谨慎的行动。当时的50只时髦股票主要有: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等。人们认为任何时候购买这些已经被历史证实的成长股都不会错,被称为“一锤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购买蓝筹股还能为机构投资者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见表一)。狂啸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华,同样具备许多投机过头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术和微电子在内的新领域的新股浪潮而开场。1983年出现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极好翻版,仅仅是改变了名称而已。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底改变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复苏。几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抢手货,新股上市后还会狂涨。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驱动生物技术狂热的是抗癌(后来是抗爱滋病)新药的问世,华尔街还因此出现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新估价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自身来消化自己吹起来的泡沫,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后期,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场复苏也没有帮多少忙。激动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亚洲四小龙”热,当时的背景是基金经理因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后而将目光转向海外,对新兴国家市场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巨大增长潜力的预期,加上人们对该市场的风险知之甚少,直接推动了股票投资的国际化———“亚洲四小龙”热,后来因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崩溃。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及退潮,人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狂妄到恐慌、最终到崩溃的完整过程和结局。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S)———绩优蓝筹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亚洲四小龙、网络股(90'S)———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股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的一致,只有当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且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市场热点或周期的启动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我们同样还发现,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正是资本的驱利性和对投资领域的高度敏感,资本才始终能够率先找到流动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流向回报最高、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产业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开始自动调整,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5. 中国股市从开始到现在,经历过几次牛市几次熊市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交所正式开业以后,股指在历时二年半的持续上扬后,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下跌到386点。 第二阶段: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股指在快速下跌后开始反弹,半年的跌幅,三个月就全部涨回来,股指从386点升到1558点。熊市:1993年2月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上涨完成后,股市大扩容也开始了,伴随着新股不断发行,股指回到了325点。 第三阶段: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一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达200%,最高到达1052点。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之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阶段:牛市:1995年5月17日至1995年5月22日。这次牛市只有3个交易日,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三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短暂牛市过后,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轮行情即将发动。 第五阶段: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在深发展等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跌至1047点。 第六阶段:牛市:1999年5月19 日至2001年6月14日。此次走牛俗称“5.19”行情。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了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问题,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 第七阶段:牛市:2005年6月6日至今。经过了四年的大调整之后,新一轮行情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突破2245点的历史高位后,大盘在2007年10月16日又创下了6124点的新高,随后进入熊市至今。

6. 悲惨的股市经历

炒股是不能抛开指数趋势去谈个股技术指标地,不要灰心,股市机会年年有,不然机构就饿死了,你几千小时不多,我每天研究,十几年了,研究在十年的头上才有了真收获,真是十年磨一针啊,现在能看出庄家出贷进货了,你加油吧,会有收获的.

7. 股票市场的历史

股票简介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金。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股票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股票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与债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内容。 (1)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公司参股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出资的凭证; (2)股票的持有者凭借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发表意见; (3)股票持有者凭借股票参加股份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红,以此获得一定的经济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 股票持有者凭股票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是股息。股息的发配取决于公司的股息政策,如果公司不发派股息,股东没有获得股息的权利。优先股股东可以获得固定金额的股息,而普通股股东的股息是与公司的利润相关的。普通股股东股息的发派在优先股股东之后,必须所有的优先股股东满额获得他们曾被承诺的股息之后,普通股股东才有权力发派股息。股票只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参与公司决策和索取股息的凭证,不是实际资本,而只是间接地反映了实际资本运动的状况,从而表现为一种虚拟资本。

历史:
1916年,孙中山与沪商虞洽卿共同建议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拟具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2月6日交易所召开理事会,选举虞洽卿为理事长。农商部终于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设立证券物品交易所,运作模式引用日本所,还聘请了日本顾问。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1991年8月28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暂停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高达6124.04点,随后随着国际金融局势急转直下,美国次贷危机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中国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现象使得上证指数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跌至1664.93点,跌幅超70%。 2009年上证综指年内上涨62.19%,个股涨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价创新高的A股有330多只(不包括新股),占总数的20%,而股价回升到6000点水平的股票,占总数的50%。 2010年年初开盘指数既告不利,上证指数在最初上涨了一段之后,又于1月27日跌破3000点。

交易市场
股票的一级市场 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也称为发行市场(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投资者出售新发行的股票。所谓新发行的股票包括初次发行和再发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资者出售的原始股,后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份额 。 一级市场的运作过程 (一)咨询与管理 1. 发行方式的选择:股票发行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两类。 2. 选定作为承销商的投资银行。 3. 准备招股说明书。 4. 发行定价。 (二)认购与销售 具体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包销 2.代销 3.备用包销 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也称交易市场,是投资者之间买卖已发行股票的场所。这一市场为股票创造流动性,即能够迅速脱手换取现值。 二级市场通常可分为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但也出现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场(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场(The Fourth Market)。 第三市场 第三市场是指原来在证交所上市的股票移到以场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换言之,第三市场交易是既在证交所上市又在场外市场交易的股票,以区别于一般含义的柜台交易。 第四市场 第四市场指大机构(和富有的个人)绕开通常的经纪人,彼此之间利用电子通信网络(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CNs)直接进行的证券交易。 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是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场所和有关设施,并制定各项规则以形成公正合理的价格和有条不紊的秩序的正式组织。 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动都可称作场外交易。由于这种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证券商的柜台上进行的,因而也称为柜台交易(OTC,Over -The-Counter); 场外交易市场与证交所相比,没有固定的集中的场所,而是分散于各地,规模有大有小由自营商(Dealers)来组织交易; 场外交易市场无法实行公开竞价,其价格是通过商议达成的; 场外交易比证交所上市所受的管制少,灵活方便。 二板市场 二板市场(the Second Board)的规范名称为“第二交易系统”,亦称创业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场所,是与现有主板(the Main Board)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二板市场的特征: 1、前瞻性市场; 2、上市标准低 ; 3、市场监管更加严格; 4、推行做市商(Market Maker)制度; 5、实行电子化交易。

8. 我炒股生涯中经历的几个阶段

把投资生涯分成这样几个阶段:(期中对应着一些金庸著作的人物)
1、 什么都不会——例如客栈的店小二
对于那些刚刚学会怎么开户,怎么买卖的人,我一般都把他们看做是小白。很明显啊,他们是最容易被鱼肉的群体,如果主力想要诱多,他们多数就跟风追高,被套。主力想要诱空,经受不住震荡,多数割肉投降。
2、会扎马步,会招式但无内力的那类——刚刚进入华山派的林平之
好了,店小二做了一段时间,也开始觉得得自谋出路了,于是开始拼命的在市面上寻找武功秘籍(参考资料)。或是到书店或是在网上,买了许多参考书开始依样画葫芦的学习模仿。而现实是像九阴真经这样的秘籍,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能接触到的也就诸如长拳,洪拳这些的不入流功夫。
这个阶段,内力尚无,经脉未打通,打出去的掌法只有形似却无掌风。虐人还不行,跟着带头大哥虐虐店小二倒是可以(行情好的时候跟着趋势赚点小钱)
这个阶段的投资者如果有自知之明一直躲在山洞里勤加练武(减少交易次数,多看点书学习),很快就跨过这个过渡期。如果生性好斗到处找人比武(频繁交易),保不准哪天碰到几位全真教道长,出口狂言,惹得他们老人家不爽了,使出一招平沙落雁,后面紧跟着再来一招江天暮雪,飕飕飕飕,右手臂被削掉了,也是可能会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比如说刚买没多久的那只股票突然传来严重利空消息,紧接着第二天开盘还是无量跌停,等到跌停板打开之后,资金已经被亏掉一半有余)。有的人咬了咬牙,想想还是种田得了(永不踏入股市),英雄梦还是留给其他人吧。
3、江湖上略有小名,武功非主流。——江南七怪,彭连虎、沙通天等一伙人
其实我们很多投资者的天花板也就到这里了。当初躲在山洞里一直苦练,经过了一轮牛熊市,内力开始有点了,对于武功的流派也有所了解(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政策面的把控,量化交易模式),有了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统,虽然做不到长期盈利,但是碰到自己熟悉的价格形态,行业方向,大概率的可以赚他一笔。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温饱小康。
这个层次的投资者,功夫谈不上有多精湛,但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套路,就像江南七怪他们,武功不入流,也好歹可以在江湖上闯闯。而这类人大都有个特点:方方面面都学了点,学得多而杂,却不精。有的人甚至开起自己的武馆,招收学员误人子弟。
4、名门正派,谈到功夫也就和第二层不相伯仲——全真七子
我这里的名门正派,对应的是那些一些不屑技术分析,崇尚以基本面为主的价值投资。全真教的武功乃是玄门正宗。全真七子就好比是学院流派,不屑所谓的技术分析,一切的技术分析都是旁门左道,把巴菲特看做是是师傅王重阳。
5、五大高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他们是当今武林的绝顶高手,回望中国股市已有20余载,确实有人从最初的几万块甚至几千块,炒到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之多。他们当中有靠购买认购证发家,再大量收购法人股,赚取一本万。也有专门靠ST重组获利的。有的汲取各家之所长,自创一套武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统),行情差的时候不出手,一旦认为时机来了,一抓就是大牛股,不翻个几倍收益不松口。正如他们的名号一般,流派各有不同(盈利模式不同)。降龙十八掌蓄势待发,铿锵有力,落英神剑掌亦攻亦守,连绵不绝利。
私以为这也是很难达到的层次,野路子出身的,江南七怪的功力就是大多数人的天花板。学院派出来的,很难突破全真七子的程度。不是我们的投资者不够努力勤奋,有时想要更上一层楼,还需要那么点机遇。
6、扫地神僧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除了达摩祖师以外,就只有这位在藏经阁打扫卫生的老和尚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达到这境界之后,投资领域已经不仅仅只是股市。这也是我认为最高层次的投资者,他应该是像索罗斯那样的,几千亿的基金纵横外汇、股市、期货市场,平均年化利率可以达到30%以上,不仅如此,还向世界各国捐助,做慈善,拯救苍生。
粗略的囊括了这几个阶段,大家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可以排在哪个层次。
我一直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每次失误中总结经验,即使没有高人指点,假以时日,日积月累,功力也是会大有长进,令自己的资产提升几倍甚至更多。被高人指点这档子向来是得失我命。

9. 关于中国股市的历史过程。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具规模。在这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最让投资者兴奋的莫过于大幅飙升的牛市行情。近期,股市出现连续上涨的走势,受此影响,许多人都在高唱牛市到来了。而面对涨声四起的牛市论,仍有些投资者不敢踏入股市这个“雷池”,继续悲观地看待现在的市场。

其实,一轮牛市的产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这里我们把中国证券历史上牛市特征和历史背景做一个分析,给广大投资者以参考。

1994

2个月涨2倍多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4年8月的行情惊心动魄,人称解放军叔叔救市行情,其实并非解放军出面救市,只是行情在8月1日建军节启动而已。

在这之前,股市一路阴跌,在跌破777点铁底后一路下滑到325点,其间没有称得上反弹的上涨。就在投资者一片绝望之中,管理层出台三大利好救市: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引进国外投资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收盘333点。

1997年8月1日星期一,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股市在394点开盘,涨幅接近20%,所有人都傻了。由于对以前反弹过后更大下跌的恐惧,大量投资者开始卖出股票,股指开始回落,很快屏幕上显示出378点。正当卖出股票的人沾沾自喜的时候,股指再次被强大的买盘托起,并一路上扬,收盘报445.64点,比前日上涨33%,山东渤海更是涨幅高达108%,两市没有下跌的股票。上海股市成交量超过30亿元,为前一个交易日的6倍。

随后股市直线上扬,到8月8日星期五,上证指数收盘683.04点,比一周前上涨105%,连境外投资者都大呼看不懂,行情非常凌厉,仅仅一个半月便达到了巅峰1052点。这次行情可以说是斜率最大的行情,起因为政策利好,但由于时间较短,业内人士并不愿意将这波上涨归结为牛市,而更愿意说是一次反弹,但2倍多的涨幅,即使不是牛市,也让投资者过足了瘾,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6

十三道金牌方能镇压的最强牛市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什么是优质股票?还是那句老话,散户不要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当时新发行的股票肯定没人要,湖北兴化这个大牛股就出现在这个群体。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因转配股的红股上市的丑闻,复牌后也遭到散户的抛售,成为了没人要的股票,它也是这次牛市的主要牛股。另外,由于当时投资者偏爱上海的股票,深圳的普遍没人要,为首的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由于流通盘偏大,自然成为散户抛售的主要对象,而它也成为了整个牛市的领头羊。

牛市来了,什么都敢炒,疯狂程度让局外人不可想象,1996年4月23日,深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拔地而起,6天时间从4.9元上涨到20.99元,20.99元买入的投资者会不会像现在的投资者一样永远套牢呢?不会,1997年的5月,深科技达到70元,20.99元买入的投资者仍有2.5倍的盈利,这就是牛市。

牛市生命是顽强的,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当时的股市出现了泡沫,股市连遭打压,几乎是3个跌停板,而就在这期间,交易制度也发生了改变,实行了涨跌停板和T+1。

1997年2月20日,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股市也以阶段性低点870点开盘,经过30分钟的默哀,股市再次被资金推起。有传言说,当天管理层要求各证券公司:不管买什么,只给你们30分钟时间,所有券商必须建满仓。牛市再次一发不可收拾,3个月后,上证指数达到1510点。一路上管理层连发13道金牌打压牛市,1997年新增300亿新股发行额度的消息终于让牛市低下了高昂的头。

牛市,伟大的牛市终于结束。

1999

轰轰烈烈的5·19行情

1999年的5·19行情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爆发的一波单边急升走势,中间经历了诸多利好传闻和消息的推动,场外资金不顾一切地接力买进,造成了32个交易日的辉煌,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在行情启动前,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国导弹袭击,同时也炸出了中国股市著名的“导弹缺口”。随后深沪股指连创新低,上证指数跌破1100点。在此危难时刻,证监会先后向国务院提交利好政策: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六项政策建议获批,这一系列“政策利好”也成为了奠定5·19行情的基石。

行情正式发动的当天,上午还显得相当平静,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下午,大量涌入的场外资金不断推高指数,成交量猛烈放大,市场开始骤然升温。此后连续3天,市场量能梯次推进,从75亿元到102亿元到145亿元。市场的做多信心迅速膨胀,场外资金继续蜂拥入场,直到放出沪市单日445亿的天量,指数上攻至最高1756.18点才戛然而止。

本轮行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有线电视网络股、高科技股、银行股板块、除权股板块、权重股板块、绩优股板块和标购股板块等多个热点的猛烈炒作,几乎整个市场95%以上的股票都上涨超过50%,体现出十足的牛市特征。这与后来出现的二八现象的局部牛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5·19被投资者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

2000

至今无法逾越的2245点

5·19行情力度之强史上罕见,但在见到阶段高点后,随之而来的持续半年的大调整,在1999年的最后几天,一轮新的牛市在一片观望中突然爆发。

这波由网络科技股引领的行情,无论在持续时间上,还是个股涨幅上都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上证指数从1999年12月28日起步,到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创出了2245.43点的历史新高,经过1年半的上扬,沪指创造了至今仍无法超越的历史高点。

2000年初政策利好接踵而来,先是允许券商股票质押贷款,之后实施新股二级市场配售,沪深大盘应声而起。大盘上涨的过程中,虽然有转配股流通上市,新股增发定制框架,宝钢等新股扩容等利空因素出现,但在开放式基金、保险机构、社保机构等增量资金大量入市的背景下,沪深股市大涨小回,一路创造出历史新高。

2001年,两市继续演泽着牛市的行情,但有所不同的是,大盘指数的震荡幅度明显加剧,“牛劲”已大不如前。沪深指数的综指也仅从年初的2077点至最高2245点,涨幅仅约8%,而成交量相对2000年已有所萎缩。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信心崩溃,沪深指数反转向下,一轮牛市宣告结束。

10. 股票历程

1916年,孙中山与沪商虞洽卿共同建议组织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拟具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农商部核准。
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总商会开创立会.2月6日交易所召开理事会,选举虞洽卿为理事长。
农商部终于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设立证券物品交易所,运作模式引用日本所,还聘请了日本顾问。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采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标的分为有价证券、棉花等7类。这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股票。 中国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国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种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1991年8月28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暂停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高达6124.04点,随后随着国际金融局势急转直下,美国次贷危机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中国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现象使得上证指数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跌至1664.93点,跌幅超70%。
2009年上证综指年内上涨62.19%,个股涨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价创新高的A股有330多只(不包括新股),占总数的20%,而股价回升到6000点水平的股票,占总数的50%。

2010年年初开盘指数既告不利,上证指数在最初上涨了一段之后,又于1月27日跌破3000点。

热点内容
股市如何解开谜团 发布:2024-10-13 04:13:36 浏览:238
捷信金融需要什么费用 发布:2024-10-13 03:57:16 浏览:406
基金前端后端选哪个 发布:2024-10-13 03:41:01 浏览:909
300267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4-10-13 03:40:59 浏览:997
怎么看历史股票数据 发布:2024-10-13 03:36:51 浏览:199
买十天基金扣多少钱 发布:2024-10-13 02:58:50 浏览:696
涨停后股票怎么操作 发布:2024-10-13 02:50:13 浏览:809
股票软件上的划线工具有哪些 发布:2024-10-13 02:33:09 浏览:147
股票交易软件复权 发布:2024-10-13 02:28:55 浏览:202
金种子酒股票涨停板历史 发布:2024-10-13 02:28:08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