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股票市场对外资开放
Ⅰ 有关中国和印度吸引外商投资的问题
首先,两国劳动力价格比较接近,替代性比较差,故可以排除中国劳动力价格低之说。其次,我认为我国政策对吸引外资具有优势,对外资实施各种优惠,将其视作战略投资者,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给外资带来正向预期,中国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速度,经济实力已引起各方关注,各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乐观的预期,在中国投资可以保证收益率。
另外,一些短期因素有可能导致我国FDI增加,首先,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促使国际热钱通过FDI方式流入中国。其次,日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亦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印巴之间素来冲突频繁,投资环境得不到保证。
Ⅱ 印度对外资企业的税收是什么政策
印度涉外税收优惠措施
与许多国家一样,印度在吸引外资方面也有许多税收激励政策,主要的形式是给与一定的免税期。这些优惠政策可以弥补在印度经商的一些劣势,如相对较高的进口关税、较严格的劳工法案以及较差的公共基础设施。印度的涉外税收措施与中国相比同样也非常复杂,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着非常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下面列举的是印度现行的一些区域性及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
1)减免100%利润和收益税十年:包括2006年3月31日前成立的发电企业,或发电并输、配电企业,或配电企业等。
2)减免100%利润和收益税七年:包括生产或提炼矿物油的公司等。
3)前五年减免100%所得税,随后五年减免30%所得税:如2003年3月31日前开始提供电信服务的公司等。
4)到2009-10财政年度的十年里100%免除出口利润税:针对位于电子硬件技术园和电子软件技术园的新工业企业。
5)计算机软件等的出口,可从出口总收入中减免50%出口所得税。
6)免除以参股或长期融资形式投资于基础设施开发、维修及运营的基础设施资本公司的红利、利息所得税及长期资本收益税。
Ⅲ 谈谈印度成为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经济中心的优势,相比之下,印度有哪些因素值得中国借鉴.
1.优势:印度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比较好。例如,印度国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至15年, 但印度却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一)软件业方面。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相比之下,中国的软件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机构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的股票市场比较成熟,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
(三)企业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印度独立后,过去就存在的私营财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财团。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
(四)人才和教育国际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国际交流多于中国。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印度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体系方面。印度的法律体系较健全。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二、印度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印两国虽面临很多相同的问题和挑战,各自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正是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的这种“似与不似”的关系构成了它们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的基础。目前印度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但从它的发展模式中我们仍可以发现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1、大力发展服务业,变过度工业化为适度工业化
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良的基础设施以及地方政府竞争性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大量的制造资本,成为了世界的制造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被发达国家禁止的、或者是设置了较高门槛的污染产业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的生态环境因此遭到破坏。现在不仅仅是过高的制造业比例,还包括被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地,都显示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呈现过度工业化的特征。暂且不管印度以服务业带动的经济增长是不是欠工业化的结果,只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近年较快的增长速度、以及吸收的就业人数,不能不肯定印度服务业确实发展得非常成功,特别是它的软件产业及信息技术带动的服务外包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成功。分析和总结印度在一些服务业领域的成功经验,对于软化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例如,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扶持。在软件产业新引入印度之际,政府通过国家投资或者强制进入印度市场的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进行合资,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计算机工业体系。而当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国际市场又正在迅速发展之际,印度政府又以各项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企业的出口。此外,通过立法加大了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更多的来自跨国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项目流入印度创造条件。印度通讯服务业的发展迅速则与政府开放国内市场有关。私人资本流入原来由国有资本垄断的电讯业,竞争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现在印度一些主要电讯服务项目的价格,包括国际话费、英特网接入费用等,都低于中国。这位印度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创造了条件。
2、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流向,为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印度也越来越重视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两国政府都对FDI提供税收优惠,但印度的税收优惠分类更细、限制更严(包括特定的领域与特定的时限),往往强调的是投资的流向,而不是来源,因而对相同领域内的内资、外资少有区别对待。一直以来印度的外资企业都与印度本土的企业负担着相同的公司所得税率,有时甚至还要高一些。但在中国,FDI承受的实际税率大约只有国内企业税率的一半,而且由于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一个政治目标来对待,对外资的产业流向不加选择,使得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发生直接竞争,并可以利用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挤垮民族资本。这显然与引进外资的本意相违。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可以借鉴印度引导外资流向先进技术及优先发展行业的具体政策。
3、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
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内容,而对印度来说,它的相对稳健的金融体系、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都值得中国借鉴。占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四分之三的印度国有银行,呆帐率只有5%,而1992年以后陆续建立的私人银行,它们的呆帐率还要更低一些。随着政府向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开放国内的银行业,竞争促使印度银行的运营成本不断下降、资产回报率逐步上升。印度的证券市场历史悠久,在包括股票发行、交易制度、市场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机制、清算制度等几乎所有领域,很长时间以来都一直保持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也是印度能够吸引大量机构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的第一部专利法是在1970年出台的,从那时起印度就初步建立起了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以后的三十年随着知识产权概念的不断扩大,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在不断完善。印度软件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以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研发中心转至印度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Ⅳ 印度采取的对外贸易保护政策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 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中食糖, 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气储量不到7000亿立方米,也只能维系20多年的开采量,而且天然气生产中喷发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装药生产国。印度的医药工业有2万个实验室,医药市场规模为53亿欧元,其中最大的医药企业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场份额。
纺织业是印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行业,其产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万人就业。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虽然印度国内拥有一个由3亿中产阶级构成的稳定的消费市场,但消费热潮并没有启动,大多数耐用消费品构成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印度的机械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重载设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和珠宝加工的机械长期依赖进口。但是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可以推动以建筑机械为主的机械及部件市场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
① 计,中国输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信息服务部门——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扶持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政策,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关键十一年之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45%,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0%。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目前有软件及服务企业近3000家,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前十家软件及服务企业的人员规模多在万人以上,最大的企业已逼近4万人。企业盈利均在20%以上。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马得拉斯市形成了印度软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
③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印度旅游业在2004年接待外国游客达337万人,比2003年增长23.5%,旅游外汇收入为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虽然印度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到印度的“旅游热”,预测到2025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④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 “硬件”、“软件”一齐抓。
为弥补基础设施滞后的缺憾,印度政府制定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2010年,至少投入170亿美元用于提高国内道路、机场和港口水平,鼓励外资或私人财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为了解决印度能源危机,政府积极寻求与沙特、伊朗、俄罗斯等国的能源项目合作,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教育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普及八年初等教育,重视培养和保护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外流人才回归。医疗卫生方面,通过建立三级医保网络(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改善饮水供应等措施,促进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印度对外经济状况
1.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情况——贸易逆差、外资利用率低
(1)对外贸易方面
尽管印度卢比对美元持续升值, 2004-2005财年前9个月印度出口5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23%。印度本财年的出口目标是比去年增长16%。印度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阿拉伯、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主要进口国家为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阿拉伯、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宝石及珠宝、化工产品、石化产品、农渔产品、皮质品、电子产品及地毯等,主要进口产品则有原油、黄金、宝石、钢铁、化学产品、机械及电子产品。
(2)外商投资方面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1992年至2004年1月止,印度政府核准的外商投资金额近78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为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和阿曼等,主要投资领域有石油、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电讯和饭店旅游业等。但是资金实际利用率只有40%。日前,印度政府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从49%突破到了74%,表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国内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大多数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投资不足问题,预计下一步印度会有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放开。
对外投资方面,按照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印度2003-2004财年对外投资增加了15亿美元,总投资额达到66亿美元。
2 中印贸易情况——中方逆差,但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近10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较快,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从印度进口商品主要有铁矿砂、铬矿石等。1992年中印边境贸易恢复,以易货为主,每年边贸额约500万元人民币。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国同印度贸易总额为75.9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3.6%,其中中方出口额为33.44亿美元,进口额为45.51亿美元。2004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据印方统计,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总额在2002—2003年度印度进口额中,已跃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及比利时。同期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额也已位于第6位,仅在美国、阿联酋、英国、中国香港和德国之后。从中印双方经贸地位的提升可以预测两国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与相异之处。50年前,两国都是比较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入21世纪初,两国都取了长足进步,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根本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当年学的是东亚“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印度想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那么,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印度则在“第二波”中显示出对中国的压倒优势。例如,2003年有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度完成的。2004年有20万个税表被送到印度作财会统计。
印度之所以走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印度对外开放时间较晚,直到1991年才真正开放,而此时与开放初的中国大不一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
2. 印度精英教育为印度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印度虽然文盲的比例较高,但它却是一个人才大国。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而确立了它世界第二人才大国的地位。印度的大学为印度培养了数量仅次于美国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依靠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美、英等国科技人才中印度人的比例相当高。
3. 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工业起了阻碍作用。印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发展滞后,问题重重;印度的电力供应不足,国内能源分布不均,印度贮藏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煤大多分布在东南部,运输压力大。
4.印度可耕地面积世界第二,灌溉面积则高居世界之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如中国紧迫。
(二)对外经济战略:
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印度长期实行保护国内市场的内向型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由于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导致印度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很低,最终影响了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
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总额只有15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年份额不到1%,而到2003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5.8%,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5.3%。2004年,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增长70%以上。而印度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
在吸引外资方面,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股权、投资领域、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得多。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印度相对要大一些。印度由于民族、教派矛盾复杂、政局动荡、议会反对党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目前,印度的外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印度曾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印度仿照中国,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近年来,有一些跨国企业工厂转移到了印度,印度成为了不少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印度的优势得到了凸现。
1. 人才优势。不仅是大量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而且包括大量的管理人才。
2. 法律制度优势。印度的国家机器和法律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显得相对比较健全、稳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在与世界主要大国、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联系上,1997年,印度对APEC21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48.0%,依次为欧盟15国(24.7%),北美自由贸易区(20.3%),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18国(18.9%),海湾合作委员会(7.1%),东盟10国(6.8%),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合作组织,即BIMSTEC-4(4.5%),南亚地区合作组织(4.1%),其中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贸易就要是能源。
三、涅磐重生--“印度模式”?
(一)“印度模式”的特点
在《迈向2050年》报告中,高盛公司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许多学者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
圣雄甘地、建国之父尼赫鲁等印度政治家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印度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走得好曲折,但是日益显示出它的端晲。部分学者认为印度选择了一条比中国更健康、更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地物化在了建筑物(包括厂房)上面,是硬的,看得见的,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由它的潜力决定,是软的。 这里的“软”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在印度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3月9日发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二)“印度模式”形成的原因
如果说“软”只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那么,它的深层次的力量来自于内生体制性因素。
印度所具备的体制演进比较优势(institutional evolving perspectives)。从甘地开始,印度经济上实行的是与前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更偏向于像欧洲的那种议会社会主义。拉奥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印度的经济发展要走“中间道路”,印度要“均衡地实行自己的经济模式”。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印度银行多数都是民营银行,运转良好,坏帐率很低,整个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 孟买的证券交易所世界闻名。23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超过6000家。
印度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支持了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崭新的企业家精神。国际投资者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对投资者更友好的竞争体制。如塔伦
Ⅳ 怎样投资印度股市
印度股市的参与凭证制度
所谓参与凭证,是指通过注册投资印度股市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在购买印度股票后,据此向其客户发行的、表明客户对标的股票拥有所有权的一种衍生品。
近年来,印度股票市场不断向更开放的领域迈进,政府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银行参与股市。作为外资最直接的投资渠道,股票型基金可以直接进入印度股市,“参与凭证”则容许海外投资者以买卖衍生品的方式投资印度股市,这种交易行为是外资法人机构最赚钱的途径之一。获得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外资机构有权向海外投资者发行“参与凭证”,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开印度证交会繁琐的登记注册程序,以匿名的方式让国际对冲基金等在投资印度股市时不至暴露身份,其价值随相关联的正股价格波动,进而更快捷、更方便地投资印度股市;同时,这种交易方式的费率也较低。因此,外国投资者对“参与凭证”自然情有独钟,外资在印度股市上有一半以上的投资便是通过“参与凭证”进行的。
参与凭证的设立带来外资大规模涌入印度。
2007年10月16日,印度证交会向外国投资者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准备采取措施限制海外投资者投资印度股市的比例。印度证交会将限制外资购买参与凭证,并且外资机构投资者及分账机构不能再发行或更新他们已发行的参与凭证,并将外国机构投资者发行参与凭证的规模严格限制在其监管资产的40%以下。投资“参与凭证”的投资者将被要求在监管当局注册、登记,同时必须在18个月内终止现有的参与凭证。
Ⅵ 印度虽然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为什么股市很强大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还是很快的,虽然在总量上远远少于中国,但是它的年均增速让它跻身进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的行列。而且在股票上,印度股市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中国的新股相比较为适中,能够反映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此,印度股市基本上能反映出其经济面的基本情况,成为这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总的来说,印度的股市一开始就是按照成熟的国际标准来建立的,它的优势就是资金进出自由,做空机制也完善。而且印度的经济结构也有它本身的特点,印度GDP的主体就是消费,也就是说,印度靠着消费推动了内需市场的增长,这可以看出印度的人民会把闲钱投入到股市或银行中,这就使印度的股市发展壮大了。
Ⅶ 大家对印度未来几年股市行情怎么看
印度股市,连续走了10年牛市,涨幅近4倍,把美股都秒杀了,更是把A股甩了N条街。
大家可以看看代表印度股市的孟买30指数走势网页链接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最终是由人在推动的。而印度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强劲,人口增长也迅速。印度未来几年的股市,也是非常乐观的。如果想要投资印度股市,可以及早行动。
Ⅷ 印度最大监狱将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指的到底是什么
对外开放就是,该监狱可充当一个旅游景点,欢迎游客前往观光,并且收取一定的钱财。
游客不仅会和囚犯住在一起,还将体验监狱里的真实生活。监狱还将为游客提供合适的监狱制服,并且游客需要和提哈尔监狱里的囚犯一样度过一天时间,包括睡在地板上、早起、做饭、磨麦、打扫场地,还必须参加瑜伽、冥想和绘画等活动 ,可以更加的真实体验真正囚犯的生活,同时还会筛选囚犯,提供出可以和游客安全的共处一室的囚犯,游客可以和囚犯聊天,倾听囚犯的故事。
Ⅸ 印度对外开放对中国福利有什么影响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
Ⅹ 印度真的能成为“全球对外资最开放”的经济体吗
不一定,这个要看数据的,在2016年6月21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超过中国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不是印度,而是美国。现在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趋势明显,但印度等传统的吸引FDI的强国的名次都出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