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股票市场还存在什么问题
⑴ 中国股市存在哪些问题
楼主你好!熊市不言底,中国股市把股市的融资功能摆在了投资功能的前面,股市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当成是圈钱的地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了一种空头支票。这对中小投资者太不公平,重融资圈钱,轻回报分红少,没有投资价值,所谓的蓝筹股中国石油、中国神话等高价发行圈钱,现在跌去了发行价的1/2,比垃圾股跌得还多,政府不管百姓的死活,都跌到1800多点,还发新股圈钱,看看美国、越南政府怎么做得,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政府,尤其是中国政府来说,股市的首要功能是什么?是投资吗?不是,那是投资者的认识,股市的功能在政府的眼中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必将是融资与再融资。所以,在投资者看来不得了的暴跌,在管理层眼中不过是几根曲线的上下而已,既没有切身感受,又没有利益的纠纷,更没有利害的关系。但是,如果股市的暴跌影响到了企业的融资和再融资,影响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预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政府救市就是救企业,救消费,救经济,才会有人真正把救市当回事,也才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甚至问责。中国股市跌了73.5%,国内无人叫危机.美国跌了30%,政府注资救市.美国的次货危机比我们厉害,基本面比我们糟糕.为什么我们却比它跌得凶?根本地讲就是我们的制度有重大的缺陷.大小非和新股的发行,不断地增加大小非,公司分红仅有三年利润的平均30%,也就是说每年只需拿出10%的利润来分配,这里面有投资的概念吗?明目张胆的圈钱啊呀!公平正义何在?可能只能等到下一个天地轮回.
由于“大小非”的存在,市场已经不是均衡博弈的市场,由于供求关系的急剧转变,自我调节能力已经失效。大小非的问题一天不化解,中国股市的探底之路就一天走不完,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都化解了,全世界的股市都回升了,中国股市的好日子也遥遥无期。如果期望市场自我调节,那估计还得等2009、2010年“大小非”减持的洪峰过去。这种调节将是缓慢而痛苦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炼狱式的考验。
⑵ 中国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指导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场是老百姓(投资者)发展起来的,然后才有政府介入;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来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场无所谓什么指导思想,只有赚钱的思想。每人都想赚钱,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纵下发展的,指导思想就特别重要。
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帮国有企业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换个说法,说是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民营化,这比说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好一点。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是怎么让老百姓的钱流到最困难的国有企业;而帮助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怎么使国有企业转到最能经营好它的人手里。这就是不同的指导思想。
二、证监会的两项功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先生说,证监会专门防止骗子。这讲得很好。证监会就是干这个事的。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作保护投资者免受上市公司经理的欺骗。但实际上证监会的用处不是这样。因为实际工作中,证监会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即怎么使钱流向困难的国有企业。到了1999年,证监会又增加了第二个功能,就是帮助提高社会总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长,怎么保呢?就是刺激投资需求或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怎么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场越热,大家收入预期就好,消费就可以上去。
暂不谈这个逻辑对与不对,在证监会承担着这两个功能的情况下,怎么抓骗子?根本没办法。保护投资者,谈何容易!
三、产权问题
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国家控制,由国家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企业不会注意信誉机制(reputation)。
当博弈是可以重复的时候,博弈者才会注意声誉。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使得每个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谁当总经理谁也不知道,我干嘛不在今天捞一把?
资本市场之所以在西方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骗人的钱骗一次可以,骗两次也许行,骗三次就很难了,所以,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别注意声誉。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在任期内能捞到一把钱,以后这个企业能不能再融到资,就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第二,不可能从法律上保护投资者。
以关联交易为例。在现有国有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制止关联交易。大家知道,关联交易是根据交易者定义的,而不是根据业务定义的。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一个,因此国有企业间的所有交易都是关联交易。比如说,一个高科技企业上市了,融了几个亿,然后政府发现,别处有个低科技企业处于困境,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于是政府说,你把它兼并了吧。这就是关联交易。如果产权制度不改革,关联交易的现象是不可能解决的。香港的上市规则规定,关联交易需要小股东审批,把这一点拿到内地来,恐怕小股东们日夜审批都批不过来。
第三,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的话,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就会非常严重。
为什么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这么严重?主要是产权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掌握这个企业但并不持有这个企业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权才会有实际利益,所以大家就为了争夺控制权而斗争,把精力主要用于权力斗争而不是生产性的投资和生产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当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权力斗争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进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干得不好,就会被人推翻。中国上市公司的斗争可能是搞垮企业的一种措施。
第四,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法制定出来。
中国许多有关上市公司的条例在制订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企业的前身一般是国有企业,所以制订出许多特殊的约束性条款。比如说,有一个规定是,只有三年赢利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这相当于说,只能卖好看的西红柿,长得不好看的就不能卖。这没有道理。讲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实的,谁想上市谁就可以上市。
此外,还有一系列因担心所谓国有资产流失而作出的规定。其实,什么叫资产流失?如果是公开叫卖,谁出价格高谁拿走,那么哪怕只出一块钱,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于企业是国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种硬性规则的话,就将真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大量的规则就出台了。规定注册企业时无形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这样一来,如果私营企业真要上市的话,一定会感到特别累。这些规则并不是根据它的情况制定的,但是它还必须走这个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场
西方的股票市场是从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场有前提:法律体系要更为完善,信息的传输要更为畅通。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要追求建立一个全国的股票市场,而且认为地方的股票市场更混乱,至少在理论上讲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传输不畅通,理性的借贷者只会把钱借给认识的人、村里的人、周围的人。而现在的规定相当于说,村里的人不能互相借钱,要借钱的话,广东的人必须借给陕西那边的不认识的人,这才是国家应该允许的,这个道理完全反了。正因为我们国家法律不健全,信息传输扭曲得太厉害,所以应该是出钱的人和花钱的人离得更近一点。如果我买了你的股票,那么我至少还有机会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垮了。现在的情况正相反,有好多企业已经成烂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报纸上还宣传它是好企业,这样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机。
五、经理、股东与职业道德
经理和股东是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经理作为代理人,对股东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就是诚信(fidelity)。诚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证?对中国的法律队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英国公司法的整个现代制度是从最原始的信托法(trust law)走过来的。英国人所自豪的对法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发展了信托(trust)这个概念。而我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法官、律师对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没有足够的积累。对于中国有没有一个能够保护资本市场的真正的法律队伍这个问题,我是存疑的。
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此相关。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在表面是一个道德问题,实则是一个制度问题。经理其实是“保姆”,但现在被认为是“老板”,而且他自己也觉得是。其实不然,好比一个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从长远来看,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本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花,别人用。如果你对用钱的人的道德没有基本信赖的话,你怎么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用?
职业道德问题不仅是经理的问题。假设在一个企业里面,总经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为了这部分股权损害企业利益的话,是违法的。但是在国有企业里,假如一个国有企业有200个工人,所有者说要卖掉这个企业,但200个工人不同意卖这个企业,这却并不被认为是违法的。这没有道理。因为这企业是全国12亿人的,200个工人只占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点零几,难道就能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阻碍这个企业的出卖?这应该是违法的。■
⑶ 股票的发展存在过哪些问题
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1、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联系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联系的必然原因。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
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
所谓幕后交易,指的是因地位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即内幕人员),直接或间接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买卖,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泄露该信息,使他人非法获利的行为。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市场结构和机制尚不完善,存在大量的幕后交易问题。
(4)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5)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2、股市过度投机
(1)过度投机,严重泡沫化现象严重 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
(2)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交易者对股价走势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为能减缓股价的波动。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不少中小投资者缺乏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决策能力,赌博及暴富心理强,在股票交易中大多听消息、听股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加剧了股市的投机气氛。
(3)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4)机构投资者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交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
3、监管机构不力
中国股市中的监管力度不力,表现在对上市公司的增发。
4、发行制度有弊病
现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真正优良的公司不多,是什么原因 让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公司呢,显然是发行制度有问题。首先是对上市公司把关不严, 现在公司要上市只要攻关工作做得好不管什么公司都可以。 没有做到优生优育, 有的上市公 司上市不到一年就发生亏损,几天股价就破发。这说明审计太马虎。试想,如果规定一条公 司要上市需保证每年业绩有10%以上增长,股价至少不得低于发行价。没有达到处罚相关 责任人。作为上市的一个硬条件,有这样多的垃圾公司吗?其次就是发行方式不公平:体现 在两个方面。
(1)发行市盈率不公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是同一支股票发行都有不同。
(2)发行方法不公平。大机构资金雄厚,在场外大量申购后到二级市场欺骗中、小散户。体 现得最充分最淋漓尽致的是中石油的发行, 同一支股票发行市盈率不同, 造成大陆上市当天 被机构拉高到48元以上,就是跌到10元以还比H股高,给中、小投资者造成了非常巨大 的损失。
(3)对大、小非的限制无方:大小非是股改留下的后遗症,股改时没有充分想到三年就 要全流通的压力, 以至于到现在没有办法限制大小非流通的局面。 特别是股市下跌时大小非 成了下跌的头号杀手。 造成了一跌再跌的局面。 如果说原来大小非是股改时有协议没有办法 可以理解, 哪么新股发行中的大、 小非问题就是太不应该, 原来的大小非在开弓没有回头箭,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基础上才解决掉,居然新股发行还存在大、小非。现在新增加的大小非 问题已经更严重地影响到了股市的健康。实在是到了应该彻底改革一下的时候了。
⑷ 现在的股票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的倾向性配置,a股市场逐渐失去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中国股票改革成功的一个脚注,就是不需要再提市值、开户数量和证券化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有意地集中在银行、证券、房地产和矿业公司。随着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即将回归,a股市场将有13家上市银行公司,占市场近一半。
中国经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恰恰相反,大公司继续享有另一种垄断地位。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倒卖资源来赚取利润。另一方面,由于私人投资受到抑制,需要资金和具有一流生产力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融资,良好的企业DNA也随之丧失。中国资本市场上市资源的垄断性质,以及人为抬高蓝筹股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长期以来都表明,这不是一个成熟的竞争市场。改变这种局面,管理层有必要尽快打破上市资源和公司债券发行的隐性垄断,从计划到实践多层次资本市场,避免重犯创业板资源垄断的错误。
⑸ 中国股市存在什么问题中国股市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心态不健康,内幕交易多,违法成本低。
⑹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您好
中国市场的问题太多了,股票市场更加严重,作为理财师我不看好今年的股票市场,现在的股票市场建议还是及早的撤离为好,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是很景气,企业单位效益下滑很厉害,加上国家坚决退出注册制度,大股票减持,人民币下跌,新股扩容等一系列消息,对股市长期来说是一个利空,所以建议您尽快离场,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问我,真诚回答,希望您可以采纳!
⑺ 中国股市存在什么问题
其实怎么说呢,了解股市存在的问题,不如了解股市存在哪些机会。总体来说,中国股市的投机性更强,因此机会更多,获利越大。
⑻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在进行股改,参加股改的公司,付出一定的对价后,就会成为流通股,(一般大股东承诺几年内不会抛出自己的股票)股改正在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有望股改全部完成。股票市场还要推出指数期货,不断增加金融投资品种,逐步与国外股市接规。
⑼ 目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多空对决牵动股市神经多个纬度看市场
中国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 吴祖尧
■ 主要观点一: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
■ 主要观点二: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
■ 主要观点三: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A股市场要汲取B股市场和以前STAQ、NET市场的教训,就必须接受新股扩容的现实。与其将当前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于新股发行和询价制,不如说是市场对新发行公司遴选机制的失望。
■ 主要观点四: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重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 主要观点五:要增加市场的信心,说难很难,说易也很易。其实核心是要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场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们投资的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投资者还能没有信心?如果我们所投资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们还担心全流通吗?
降低印花税利好有限
在市场跌破1200点关口后,管理层果断出手,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但是市场的反应却很有分寸,一天上涨,四天下跌,股指再次逼近1200点关口。
其实管理层很清楚,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交易成本太高,印花税问题也并不是市场走弱的根本原因。管理层之所以还选择降低印花税,只是为了表明,管理层仍在关注市场,仍在关心投资者,籍此以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市场似乎并不领情,因为在投资者看来,尽管降低印花税是顺应民意之举,但在当前中国股市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管理层并未推出解决股市的深层次问题的举措,只能说明改革之艰难,稳定市场可打的牌已有限,逢利好减磅成了投资者本能的选择。
辩证看待股权分置问题
很多人将股市走弱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不利于形成外部治理机制,不利于市场形成稳定预期,不利于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退市的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给大股东再增加一次圈钱的机会,只能再让投资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风险带来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的调整
近期频频暴露的上市公司问题成为市场走弱的重要原因。去年年底的伊利事件和长虹事件,已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问题更是加速引爆,截止2005年1月25日,在不到20个交易日里,沪深两市就有24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被曝光。山东巨力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被提起诉讼;东北高速巨额银行存款不翼而飞;开开实业总经理在逃,三位高管失踪;深圳机场总经理被拘;山西焦化子公司失踪;利嘉股份被立案调查,等等。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除了存在经营风险外,还存在很重要的一个风险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风险。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尽管有信息披露制,尽管上市公司都建立了“三会”制度,尽管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独立董事,但是上市公司还是黑幕频繁,这表明形式主义的治理结构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治理机制改善。资本市场不仅没有成为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机制的平台,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变坏的染缸,这是因为,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后摆脱了政府行政监管,而资本市场由于制度不完善,带来制度真空和监管真空,如果上市公司的高管缺乏定力,就会出现损害投资者权益的事情。其实我们不能仅仅责怪上 市公司高管人员缺乏道德约束力,关键是我们要从制度上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仅有谴责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严厉的司法处罚;仅有事后的监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事前的预防机制。美国出了一个安然事件便建立了一套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中国上市公司出了这么多问题,又怎么能在制度上无动于衷呢?大庆联谊、银广厦事件问题出了这么长时间了,投资者的补偿问题并未解决,司法制度并未在证券市场建立威信,面对上市公司的种种劣行,投资者只有一声叹息。
中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这提醒我们,在关注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时候,也必须重视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风险。可是目前我们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评价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风险;或者即使我们能够评价这种风险,我们必须花很高的代价,我们必须作长时间、全方位的调研;或者即使我们能够承担这种代价,能够做出这种评价,我们也需要时间。目前沪深股市中有137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我们只对其中少数公司进行评价,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很难一蹴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素质的反应只能简单化,那就是降低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对上市公司作一个风险折价来处理。这就是中国股市的20倍市盈率不等于美国股市20倍市盈率的道理所在,这也是世界上不同股市的市盈率不可比的原因所在。监管尺度越严,上市公司素质越高的市场,其市盈率应当高一些,反之,市盈率则应低一些。
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不合理增加了股市的风险
新股发行也是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一个因素。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新股发行要带来现有股价结构的调整,要分流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者明白,如果没有新股发行,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到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降;如果资本市场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资本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政策也不会向证券市场倾斜,中国的股市将会进一步边缘化。A股市场要汲取B股市场和以前STAQ、NET市场的教训,就必须接受新股扩容的现实。
与其将当前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于新股发行和询价制,不如说是市场对新发行公司遴选机制的失望。新股发行暂停半年之后,首批询价制的新股是两只电力股,无论是行业还是公司质地,对投资者并无新意,对资金并无特别吸引力,国内股市上并不缺乏电力股,由此只能导致电力股受压,股市指数下挫;而国内股市还有不少空白行业,却得不到补充;中国经济中有不少高成长的企业,股市却不能吸引其前来上市。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重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市场不缺信心,缺好股票
从股市的开户数据来看,2005年以来市场每天的新增开户数据一直处在低位水平,每天沪深交易所新增开户数量约3000户左右,由于一般一个投资者是同时开一个沪市账户和一个深市账户,因此实际开户人数只有1500人左右,这意味着全国2000多家营业部,平均每家营业每个交易日开户人数不到1人。这表明,场外资金进入股市的数量已微不足道,目前市场运行主要是靠场内已有资金在维持,随着交易成本的消耗,随着上市公司融资的消耗,资金的捉襟见肘,只能导致市场重心的不断下移。
其实,市场从来不缺资金,缺的只是信心。2005年以来国债市场逼空式的上涨,已显出场外资金的充裕。资金之所以不进入股市,是因为近四年的熊市没有形成赚钱效应,是因为股市太多的问题让场外资金望而生畏。
要增加市场的信心,说难很难,说易也很易。其实最核心地是要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场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们投资的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投资者还能没有信心?如果我们所投资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们还担心全流通吗?从这个角度来看,指望管理层一次一次出更多的利好政策其实意义不大,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利好政策是管理层通过制度规范和严格监管,使上市公司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如果中国股市能够培养出几个微软类的企业,投资者自然就有信心了。
⑽ 中国现在的股市为什么存在很大的风险
我告诉你,总体来讲没风险
可以简单排一下序,一年期存款利息多少,一年期保本理财产品利息多少,买国债年收益多少,投资房地产年回报多少,买股票呢
人民币在稳定升值,USD都来抢中国股票,你以为米国人,小日傻啊,高风险他们还敢来吗,股票是最有赚的,他们把股票抛了买别的东西机会成本很弱啊,没有比股票更赚钱的,只有都来买股票,所以股票没啥风险
什么时候风险高,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然变少了,这时就要准备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