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巴勒斯坦股票市场

巴勒斯坦股票市场

发布时间: 2021-12-26 03:53:32

❶ 中东问题!!!!!有奖哦

问题1:阿拉伯国家是如何用石油武器来威胁英美等大国的?

伊拉克要拿石油作武器

巴以冲突已经不能仅仅用中东危机来概括了,全世界都在摒住呼吸关注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动,原因之一就是石油———这根联系着中东和世界的神经。4月1日,当耶路撒冷再度发生自杀性爆炸、以色列总理沙龙宣布进入“战争”的时候,积蓄多日的紧张情绪终于爆发,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上涨57美分收于26.88美元/桶,并达到2001年9月19日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4月1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呼吁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用石油做武器,并利用一切经济手段对付以色列和美国,支持巴勒斯坦的兄弟。第二天,伊拉克宣布,准备停止向美国出口原油。不仅如此,伊拉克还向阿拉伯联盟递交了一份决议草案,敦促阿拉伯国家行动起来,如果美国依旧偏袒以色列,那就切断美国的石油供给线。伊拉克还建议,仅仅向巴勒斯坦提供道义上的支持远远不够,应该给他们送去武器、资金。

伊朗外长哈拉齐的一番表态更加重了国际原油市场的忧虑。正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伊斯兰会议组织大会的哈拉齐说,伊朗考虑以石油为武器,迫使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让其立即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出。很显然,伊朗政府认为伊拉克的“石油牌”是个不错的建议。

1973年伊拉克提交给阿拉伯联盟的决议草案不禁让人想起了29年前沙特阿拉伯的宣言。同样是因为以色列,同样是为了迫使美国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同样以石油做武器。

石油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维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汽车、飞机、船舶,小到塑料、清洁剂,石油的作用无处不在。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石油,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对1973年的石油危机心有余悸,那一次,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石油的威力———不用枪炮、不用流血,却可以制造常规武器无法达到的效果。

1973年,中东局势异常紧张。当年4月,占中东总产油量35%的沙特首次公开声称:如果美国不改变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阿拉伯国家就会减产石油。伊拉克、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卡塔尔、叙利亚等国纷纷加入沙特的行列。10月,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11月底,阿拉伯国家召开首脑会议,肯定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减产、禁运措施。

短短3个月内,原油价格由3.1美元/桶飙升至12.6美元/桶,致使汽油价格猛然上涨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沙特态度谨慎

但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积极响应伊拉克的号召,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29年前第一个拿石油当武器的沙特。这一次,这位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以及OPEC最有影响的成员态度相当低调,沙特外交大臣表示,石油禁运不在沙特的考虑范围之内。

沙特如此低调原因有多方面。首先,1973年的石油禁运虽然最后迫使美国和西方社会向阿拉伯世界低头,但胜利的代价是昂贵的。沙特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石油出口,减产使它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国际收支逆差迅速扩大,国民经济接近崩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石油输出国意识到,石油武器其实是一柄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到自己。因此,一些阿拉伯国家曾经承诺,不会以“石油作为政治筹码”。经过30年的苦心经营,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树立了较高的声望,为了证明自己是可靠的原油供应者,它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诺言。

其次,如果沙特同意支持伊拉克的计划,无异于否认沙特王储不久前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这个和平计划呼吁阿拉伯国家恢复同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以换取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领土,同意巴勒斯坦建国。
除了沙特,科威特、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认为伊拉克的计划是“不可取的”。科威特官员反问道:“如果我们没有了收入,如何继续支持巴勒斯坦兄弟?”

美国能撑多久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里克在听说伊拉克提议用石油当武器后,不屑一顾地称,其他阿拉伯国家是不会接受的。他甚至还嘲笑这是伊拉克的小把戏,它在试图转移视线,让大家忘了武器核查的问题。然而,分析家担心,如果不能尽快解决中东危机,石油危机也就不远了。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巴以之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假设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被伤害、驱逐,甚至杀害了,沙特、科威特等国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稳当”?

中东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3左右,出口量也占到了全球市场的26%。虽然俄罗斯等国近年来的石油出口有所增长,布什政府也积极呼吁加大本国的石油开采、减少对国外进口石油的依赖,但目前中东仍是美国石油供应的生命线。仅伊拉克一国的石油就占美国进口量的10%。

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5.6亿桶,较1985年减少50%以上,只能替代53天的石油进口。美国汽油工业研究基金会分析员拉里·古德斯汀担心地说:“美国已经失去了优势位置,我们的进口保护能力下降得太厉害了。”

如果阿拉伯国家一致行动实施石油禁运,美国能坚持多久?即使后退一步,不会发生石油禁运,因为毕竟美国不可能为了以色列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但万一中东发生了其他不可控制的意外,导致石油产量骤减,刚刚摆脱新世纪第一次经济衰退的美国又该如何应付?到那时,也许又该有人批评经济一体化了,因为美国经济倒霉,全球经济也会跟着遭殃。

问题2:中东各国石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经济: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沙特特别重视农业。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耕种面积360万公顷。在中东地区各国中,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在发展中国家里堪称高水平。沙特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石油部门在沙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以上。沙特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沙特是高福利国家。实行免费医疗。货币名称:沙特里亚尔。
经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据阿联酋通讯社2000年7月1日报道,截止1999年底,阿联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78亿桶,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4%,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为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民经济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5%以上。货币名称:迪尔汗 (dirham)。
经济:经济以石油为主,所产石油95%供出口,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原油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政府重视发展多样化经济,以减少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

问题3:几次石油价格抬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石油价格涨 全球股市跌

继9月15日下跌160点后,美国股市像吃了泻药一样,一路下跌。9月18日,道·琼斯指数跌118点,报10808点;纳斯达克指数跌108点,报3726点,跌穿3800点的心理关口。虽然纽约股市全面下挫,但能源股仍是一枝独秀,艾克森石油上涨1.65美元,以89.65美元作收,再创近1年来新高价。
市场人士指出,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及纳斯达克指数大跌。受美股拖累,全球股市几乎尽墨,其中韩国、印尼、香港股市受到的打击尤其大。

欧洲股市法兰克福DAX指数下跌0.41%,巴黎CAC指数下跌0.64%。伦敦股市幸免于难,金融时报指数收市上升0.22%。

9月18日的亚洲股票市场充满悲观情绪。市场关注的焦点仍在油价上涨、华尔街股市下跌以及区内政局不明朗这些负面消息。

韩国股市综合指数跌50.64点,跌幅达8.6%。经纪说,福特公司出人意料地放弃收购大宇车厂,使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

印尼股市自上星期发生导致15人丧生的炸弹爆炸案后,投资者因惧怕恐怖袭击活动,争相抛出手上股票,大市全日下跌31.58点,跌幅达7%,跌至17个月来的低位。泰国股市受到泰铢疲弱和区内股市普遍下跌的影响,9月18日也下跌了2.5%。

在日本,投资者沽出高科技相关股票。日京平均指数下跌152.12点,跌幅为0.94%。

菲律宾股市微跌0.7%,主要是受到比索下跌的影响;新西兰股市周一下跌1%,成交淡静;澳大利亚股市下跌52.5点。

台湾加权指数跌143.15点,跌幅为2.03%。经纪说,投资者担心当局的新经济政策,更加却步。

香港股市恒生指数18日狂泻689点,以15560点收市,跌幅逾4%,为亚太区内18日股市第三大跌幅。创业板指数收市报414点,再跌21点,创下历史新低位。

(2)高油价可能放慢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9月10日作出日增原油产量80万桶的决定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攀升,18日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一度超过每桶37美元,再创10年来新高。美国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虽然高油价不会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但可能导致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

美国总统克林顿日前表示,尽管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但美国经济“在中短期内”没有衰退的危险。他认为,美国在抗击这一次油价攀升的冲击方面比以前做得好。克林顿的这番乐观预测并非虚妄之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日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比去年的4.2%还高出1个百分点。美国全国企业经济学家协会日前发表的调查报告也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从5月份预测的4.9%调高到了5.2%。这与此前3次石油冲击后美国经济均很快陷入衰退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自70年代中期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这是此次油价攀升对美国经济没有形成严重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5年中,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0%,但石油消费量仅增加了9%。信息技术等使用能源少的新经济部门的迅速崛起,也相对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统计显示,用于石油的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81年的8.5%降至目前的约3%。石油开支比重大大下降,其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随之下降。由于以上因素,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美国公司很难通过提高价格来转嫁增加的能源成本,扣除能源和食品两项商品后,美国的“ 核心”通货膨胀率变化不大,这使美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另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吸取以往的教训,在应付这一次油价冲击方面也采取了比较得当的措施。

但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油价仍居高不下,明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慢。美国标准-蒲耳氏公司最近预计,如果今年后几个月油价保持在每桶30美元左右,明年底降到25美元,那么,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3.6%,失业率将从今年的约4%上升到4.5%,通货膨胀率将为2%。但如果这一期间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3.2%,失业率上升到4.7%,通货膨胀率达到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由于美联储去年6月到今年5月连续6次提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露、以及原油价格上扬和美元实际汇率上升会影响出口,明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3.2%,失业率从今年的4.1%上升到4.4%。

❷ 急需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归纳与总结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为可能
背景: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原因,表现,后果)
4,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三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原因)
意 (非洲突尼斯问题) 法
(普法战争后果)
1882年 (欧洲大陆霸权) 1904年
1882年 德 (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 英 1892年

1879年 1907年
奥匈 俄
同盟国 协约国
导火线(直接原因,借口,偶然性):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时间:1914年——1918年
主战场:欧洲
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
东线:俄——奥匈德
第一阶段:1914年 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经过: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上战役:西线的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坦克)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海上英德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和精神损害
2,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
3,促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十月革命等)
4,推动人类向整体化方向发展.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
影响: 际组织---国联
5,成为新技术的发展的催化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6,促使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及和平主义思想影响深远)
1,美国的参战
一战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使得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接近.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是在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协约国失败,美国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于是在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同年12月7日,美国又对奥匈宣战.美国的参战从经济,军力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进一步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2,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于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纳.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最终是结束了,并且是以德奥为首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的,这是应该重点讲述的内容.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三点是很重要的.
其一,在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同时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十分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特别是德奥集团一方,他们对殖民地的强取豪夺以及近乎疯狂的战争态势导致了必然的失败.同时,战争给本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人们期盼着战争的结束,渴望和平的到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最残酷的战争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其二国际力量对比的改变不利于同盟国集团.首先是美国的参战,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民主"的美国不得不正式参战,并且加入了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而美国在当时的世界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它的参战对同盟国,特别是德国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最后,是俄国的退出.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而俄国的"二月革命"把交战国的反战运动推向高潮.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使俄国退出了战争,从而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和平问题,这也成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第一课 巴黎和会
1.背景 (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2,时间:1919年初——6月28日
3,地点:凡尔赛宫
4,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5,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
(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
6,各国目的: 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
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
(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
(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7,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
8,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1)时间:1919年6月28日
9,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 A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2)内容:C在军事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D在原则上要求德国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
(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
(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10,影响:(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英法获利最大
(5)美国受到抑制
(6)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
(7)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第二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联
1,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和约
(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影响: (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
(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
(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
3,系内的矛盾: (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
(不稳定性)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
4,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A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1)背景: B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
(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5,维护工具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
——国联 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A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
(11)活动:B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
C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A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
(12)评价:B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C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在意大利政府的敦促和墨索里尼的叫嚷下,协约国又同德国的同盟国——奥,保,匈,土分别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些条约,奥,匈,土,保等国的领土被分割,军备上受到限制,同时也必须付出巨大的战争赔款.
1.《圣日耳曼条约》
按照《圣日耳曼条约》,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独立,德奥不得合并.原来的奥国疆土将减少一半以上.将一部分地区分别割让给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三万人,海军只能保留3艘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战争赔款总额由赔款委员会决定.
2.《纳伊条约》
对保加利亚的《纳伊条约》:1919年11月,协约国在巴黎城郊纳伊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条约将南多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马其顿的一部分划给塞尔维亚;西色雷斯划归希腊.这样,保加利亚就失去了爱琴海的出海口.此外,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准拥有海军和空军.它的陆军被限制在2万人;赔款数额定为22.5亿金法郎,37年内付清.
3.《特里亚农条约》
对匈牙利的《特里亚农条约》:1920年6月,协约国在镇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以后,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定,把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划归塞尔维亚;特兰西瓦等归罗马尼亚.这样,匈牙利就失去了原有领土和人口的大部分.它的陆军被限制在3.5万人,战争赔款为22亿金法郎.
4.《色佛尔条约》
对奥斯曼帝国的《色佛尔条约》:1920年8月,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色佛尔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名义下,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归英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外,大部分归希腊和意大利;黑海海峡交给国际共管.这样,奥斯曼帝国就失去了4/5的领土.军队人数不超过5万人,海军只准保留7艘军舰和6艘鱼雷艇,不得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英法继续享有治外法权,并对奥斯曼帝国实行财政监督.
后来,凯末尔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爆发,在这一条约上签字的奥斯曼素丹政府被推翻.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在1923年7月,土耳其同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这个条约废除《色佛尔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维护了土耳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和平体系形成了一次强烈冲击.
第三课 华盛顿会议
(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下缓和
l.背景 (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4)中国掀起
2,发起国:美国
3,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
4,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5,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
6,操纵国:美,英,日
7,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
8,内容 (1)签订国:美,英,法,日
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
(2)内容: 地的权利
B英日同盟终止
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
(3)影响: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
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
(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对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
(3)影响:对英: 丧失了海上霸权
对日: 受到抑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实际了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
(1)签订国:九国
A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
(2)内容: 完整"
B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
9,影响 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
(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
第四课 维护和平的尝试
含义: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在国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时间:1919年——1941年
途径:召开国际会议,签订条约
构成:1,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和约
(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2,影响: (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
(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
(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
3,系内的矛盾: (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
(不稳定性)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
4,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5,维护工具——国联
1,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2,体系内的矛盾:(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日,英日,美英等国的矛盾
(2)列强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间的矛盾:中国与列强矛盾
3,影响:(见前)
调整:《洛迦诺公约》改变了德国战败国的地位
瓦解原因:它在协调旧的矛盾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列强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这一体系必然瓦解
1,1935年起,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瓦解过程: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4,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5,1939年,德国突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6,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崩溃
评价:此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及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和冲突,为国际关系的相对缓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而不可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稳定
背景:法国向美国提出签署双边条约,美国将它扩大为多边条约
时间地点:1928年15国在巴黎签后增加到六十多个国家
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1,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评价: 3,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为和平共解决国家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
4,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5,对侵略者更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第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岛屿被日本占有.
第三,军备上严格限制德国.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只保留部分海军;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强占胶州湾.
1914年秋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对德国宣战,日本侵入中国山东,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占有的权益
1915年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日本在战争时期夺取的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必须由中国收回.这一合理要求,被控制这次会议的英美等国所拒绝,由此导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和英美反对日本独占中国而施加的压力,日本与中国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但日本仍保持了一些特权和很大的经济利益.日本还被迫放弃了"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这是对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不公正条款的修正,是中国取得的外交成果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
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不同点:
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
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均势"
是欧洲近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在欧洲大国中,最善于运用均势原则以维护其本身利益的是英国.英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早期,始终把维持欧洲均势作为它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反对大国或集团控制欧洲,反对任何一个大国谋求大陆霸权.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使大陆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竭力巩固它在欧洲的地位,以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英国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史实有: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摧毁拿破仑时期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19世纪中期联法制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使沙皇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世纪末20世纪初协调与法俄的关系,对付主要敌人德国;一战后反对过分削弱德国,遏制法国势力扩张.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原因 (1)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2,具体原因: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市场供需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
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
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
特点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
1,加深了资本主义 (1)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
各国的社会危机 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影响 (2)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
2,加剧了世界 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局势的紧张 日趋尖锐
(2)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1)胡佛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劳资
1,美—— 双方和政府"自愿合作政策",坚决反对政
各国应付危机的对策: 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
(2)罗斯福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致使危机更加严重.
背景 2,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迅速改善经济状况.
3,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目的:为了实现经济复兴,克服经济危机,根本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时间:
1933~1935年为第一阶段
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1935~1939年为第二阶段
着重改革
1939年9月二战爆发,罗斯福集中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新政终止
内容 "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项目
主要内容
作用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开始)
主要措施有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调整农业政策
主要措施有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
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复兴工业(中心)
主要措施有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制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
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缓和了社会矛盾
特点: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政府是守夜人)
性质: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局限:无法从根本上根除经济危机
评价及其影响 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影响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最重要)
1,历史原因:(1)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2)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原因: 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3,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1,时间:1933年初,
建立: 2,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3,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1)一党独裁统治
(2)1934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集总统,总理
1,政治 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
(3)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内外政策 2,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4,对外关系: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5,文教领域: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1,历史原因 (1)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2)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2,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原因 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亟需
建立强权政治.
3,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1,时间:1936年
建立 2,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❸ 沙特王国控股公司的发展史


1988年,购买沙特联合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股份,而当时这家银行在沙特是困难重重的金融企业,现在成为海湾最盈利的银行之一。股东的权益上升了800%,其股票的市场价值增长了20倍。同时亲王还拥有沙特开罗银行的股份,1997年9月14日(回历1418年5月13日),亲王将两家银行合并成沙特联合商业银行;1999年1月6日星期三,沙特联合商业银行和沙美银行宣布合并计划,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银行,1999年7月4日完成合并。
1993年,瓦立德亲王控制了当时每年亏损的班达(Panda)连锁超市的大部分股份,将其合并到阿其兹亚公司,使班达-阿其兹亚联合公司的资产达到10亿里亚尔(3.5亿美元),自合并后公司一直盈利;到1998年10月5日,班达-阿其兹亚联合公司董事会同意与萨夫拉公司合并,以萨夫拉的名义组成大型的投资集团,包括最大的零售贸易、食品加工公司,以此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尤其是在国际上的竞争。
1995年,亲王购买了鲁塔纳(Rotana)视听公司25%的股份,该公司是沙特最大的音响设备生产商。
1995年6月,亲王和一批沙特的大投资家拥有了全国加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是一家大型的沙特股份公司,下属45家分公司,亲王重新改组公司框架、成立新的董事会。
1995年12月,亲王购买了专业从事通信联络的沙特有线、无线公司的50%股份;1999年6月将有线、无线公司与国家集团公司和亲王在“阿尔比亚在线”的股份合并,组建全国有线、无线通信联络有限公司。
1996年3月,亲王与沙特投资者联合创建阿其兹亚商业投资公司,资产5亿里亚尔,该公司主要致力于沙特不动产和股票市场的投资。
1995-2000年,亲王批准了四个项目、总投资30亿里亚尔:
(1)王国中心楼:17亿里亚尔,高300米,附设豪华高档商场及多用途厅; (2)王国医院:4亿里亚尔,120张床,先进的医疗项目; (3)王国城:4亿里亚尔,333套完整的现成住宅; (4)王国学校:3.3亿里亚尔,男子、女子的教育学院,容纳4000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 公司发展史
1991年,瓦立德亲王在花旗银行(Citibank)属下的花旗公司(Citicorp)投资5亿9千万美元,由此使他成为美国最大银行的最大私人股东;1998年4月,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 Group)合并成立花旗集团(Citi Group))-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机构。
1993年,亲王以1亿美元进行战略投资、购买了纽约豪华服装公司“SAKSFIFTHAVENUE”10%的股份;
1993年,亲王以2亿4千万美元购买了阿拉伯传播公司(拥有ART卫星电视)30%股份,购买黎巴嫩卫星电视台(LBC)50%股份;
1993年,亲王殿下以4千万美元购买了荷兰(Ballast Nedam)公司3%的股份,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水坝、桥梁、体育场等大项目的公司;
1994年7月,亲王投资购买了总部位于洛衫机的Fairmont饭店系列的50%股份,并与其原始主人商定扩大方案;
1994年10月,亲王以3亿4千5百万美元购得巴黎Disneyland 25%股份;
1994年,亲王殿下与“四季饭店”创始人及最大股东商定,以1亿2千万美元拥有其25%股份;
1995年6月,以3亿美元购买了纽约普拉扎饭店(New York Plaza Hotel)42%的股份;
1995年7月,以1亿美元取得意大利Finivest集团公司下属S.P.A .Mediaset公司3%的资本;
1995年10月,亲王与国际投资家合作,取得对欧洲最大不动产项目Canary Wharf的控制权;
1996年7月,参与约旦阿拉伯投资银行联合项目,投资7千万美元在安曼建立四季饭店,该饭店位于市中心高地、有175套客房及餐厅、宴会厅等服务设施;
1996年9月,购买了拥有379套客房的波士顿Copley Plaza饭店40%的股份,1999年拥有全部产权;
1996年10月,以3亿多美元拥有了尼罗河普拉扎中心的50%股权,包括四季饭店、豪华公寓;同时就在沙姆?沙伊赫投资1亿2千万美元建设四季别墅及避暑地事项签订了合同;
1996年12月,亲王以1亿8千5百万美元购买了巴黎的乔治五世 (GeorgeⅤ)饭店,该饭店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饭店之一,在经过全面整修恢复原来面貌后于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1997年3月,亲王进入技术投资,以1亿1千5百万美元购买了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s)5%的股份;
1997年4月,亲王与Planet Hollywood公司建立战略同盟,对中东和欧洲地区24个国家的44家餐厅进行开发;亲王拥有了该公司20%股份,至今为止已经和准备投资的资金已达5千万美元;
1997年7月,亲王以1千万美元购买巴勒斯坦发展和投资公司(PADICO)股份,该公司负责承担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建设和重建;
1997年7月,亲王宣布以5百万美元参与成立耶路撒冷建设和发展公司(JEDICO),以通过在住房和饭店领域投资来加强对巴勒斯坦存在的支持水平;
1997年10月6日,购买了瑞士连锁饭店集团Movenpick 30%股份,一周后,亲王将贝鲁特的子午线更名为中东地区第一家Movenpick饭店;
1997年11月,在The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投资4亿美元,这是一家最大的新闻宣传帝王公司,拥有800家宣传、摄影、电视广播、电影电视片生产、印刷发行等行业的公司,包括两家报社:NYPost和The Time UK、一家电视台FoxTelevision。1999年4月亲王将投资增加到6亿美元;
1997年11月,亲王以1亿4千6百万美元购买了Net scape 5%的股份,1998年11月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以160亿里亚尔(合43亿美元)购买了Net scape公司;2001年1月,该公司与Time/Warner合并成立新命名的AOLTime/Warner公司;
1997年11月,亲王以3亿美元购买了摩托罗拉(Motorola)1%的股份;
1998年4月,亲王签署金额为2亿美元合同购买Teledesic公司的16%股份;
1998年6月,购买了EcoBank的10%股份,该银行掌管西部非洲如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尼尔利亚、多哥等地的许多银行及分支机构;
1998年11月,购买尼尔利亚联合银行13.7%的股份,使之成为该银行最大的投资者;
1999年3月,购买非洲加纳的Cal Merchant Bank的14%股份;
1999年3月,亲王与意大利Fininvest公司签订协议投资购买KirchMedia广告公司的股份,亲王投资3亿7千5百万德国马克约合8亿里亚尔(合2.13亿美元),购买了该公司3.2%的股权;
2000年4月6日,投资4亿美元购买Compaq公司股份,该公司为世界上第二大电脑公司、第一大电脑系统公司;
2000年4月6日,投资1亿美元购买Kodak公司的股份,科达公司为世界上最大的影像公司;
2000年5月16日,在eBay网上交易公司投资5千万美元;
2000年5月16日,在Priceline公司投资5千万美元,后来提高到1亿美元;
2000年5月16日,在Amazon公司投资5千万美元,该公司以零售为主,拥有3百万个网址用于书籍、音乐、录像磁带、录音带及其它产品的销售;
2000年5月16日,在Procter@Gamble公司投资5千万美元用于制造部分消费品如清洁用品、纸张、化妆品、食品、饮料及卫生保健;
2000年5月16日,在Pepsi公司投资5千万美元;
2000年5月16日,在Walt Disney公司投资5千万美元,该公司经营娱乐的广告、电影、游乐场、避暑地、出版电影、书籍、杂志,同时还掌管ABC电台、电视台等。
2011年12月向Twitter注入3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2013年2月,沙特亿万富翁阿尔瓦利德王子(Prince Alwaleed)控股的王国控股集团(Kingdom Holding Co.)于16日宣布,王国控股已出资15亿里亚尔(约合25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网络零售商京东商城5%的股权。

❹ 国际十大灾难是什么

预言的灾难
英国宇宙学家马丁· 里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最后的世纪》中预言,地球在未来200年内将面临十大迫在眉睫的灾难,人类能够幸免的机会只有50%。

一、粒子实验可以吞噬地球

粒子实验 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使粒子达到光速后,互相进行碰撞,来研究微观世界的能量定律。由于被研究的物质是如此之小,人类也许从不担心粒子会对人类形成什么威胁。但是最近,一些严肃的科学报告指出,在美国长岛的粒子加速器实验或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可能会产生一个微型黑洞,它将慢慢吞噬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包括地球。

二、机器人接管世界

经常有报道称,计算机的速度又达到了每秒多少亿次,一些科学报告甚至认为,到20 30年,计算机或机器人将拥有和人类大脑一样的储存容量和处理速度,甚至能完全代替人类思考。科学家甚至预言,即使是无意识状态下的机器人,同样也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三、纳米机器人

科学家希望通过纳米技术的研究,在短期内制造出尺寸更小、速度更快的电脑晶片,而长期的目标则是制造微型机器人,或称之为纳米机器人。它们可以被注射进人的体内,毁灭癌细胞和修补被损坏的人体组织,同样,纳米机器人还能够通过处理各种化学物品制造出有用的科学原料。然而,据一份科学报告称,纳米机器人能自我复制,将它们穿过的每一样物质的结构都复制成它们自己,而人类无法阻止这种过程发生。

四、生化武器的危害离人类并不遥远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抗生素和抗滤过性病原体的发明,人类充满信心地认为我们已经永远征服了各种传染疾病,所有病毒都可以被抗生素杀死。不幸的是,更多的病毒开始转变它们的基因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到现在为止,让医学家们束手无策的病毒不减反多。

基因工程走得更远,人类已经可以通过修补DNA改变生物体,用高科技改变一些动物或植物的遗传基因,人造染色体不久也将被用于医学和农业科学上。然而,这些善意的基因技术或许也将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人类也许认为自己操作的是一种友好的生物基因,然而它们可能会以某种科学家意想不到的方法毁灭庄稼、毁灭动物甚至人类。

生化武器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最大的威胁之一,以前它很难被制造,然而目前因特网上的一些生化病毒制造信息却使其变得十分容易。

五、超级火山爆发

地球上曾遭遇过至少六次毁灭性的火山爆发,相对于这些超级火山的爆发,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只是一个小儿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球物理学教授比尔·麦格在他的著作《走向世界尽头》一书中认为,下一场超级火山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六、地震引发世界经济危机

人类无法预知地球是否还会再发生一次类似1923年那样的东京大地震。在那场地震中,2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科学家估算,如果人类再遭受一次类似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世界股票市场将如自由跳水,欧洲和美国经济将彻底崩溃。

大地震甚至可以改变地球转速

七、小行星撞毁地球概率大过彩票中大奖

在地球过去的历史上,曾经多次被来自外太空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过,但这些天外来客由于体积较小,对地球构不成巨大的伤害。然而,科学家认为,一颗直径超过150英尺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就将成为一场人类的灾难。如果一颗这样大的小行星击中伦敦,将能使整个欧洲毁灭。科学家通过测算,认为一颗直径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每隔10万年就会撞击地球一次,这种尺寸的天外物体将会引起全球性的生态灾难。而一颗直径1 0公里大小的天外物体将会夷平地球,使地球重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灾难。据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杜肯·斯蒂尔教授的研究,大约有1500颗直径1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已经或正在掠过地球的轨道。

八、热死 地球温室效应日益明显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地球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这直接导致了地球上由风暴、洪水、干旱等引起的各种天灾成倍增加。据统计,2000年发生的地球天灾数是199 6年的两倍,科学家预测,在21世纪,这些灾难数将以6倍的比率增加。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今年夏季,北冰洋冰块正在大量融化,这些都将加速地球气候变暖,使未来的人类在温室效应的热浪中"渐渐死亡".

九、战争和核武器

自人类发明核武器以来,在核威摄的保护伞下,人类战争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似乎增加了。自1950年以来,地球上发生过20次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死亡。事实上,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人类面临的核威胁变得更加严重。据数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1000多枚核武器,只要千分之一被人滥用,就足以导致人类末日提早来临。恐怖的核战

十、不可抗力

除了以上九种人类可能面临的威胁外,科学家将最后一种威胁归之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宇宙中存在很多未解之谜,而每一种神秘的力量都足以对人类未来命运产生至关紧要的影响。有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哪怕数百万光年以外的一颗超新星爆炸,都将潜在影响地球在太空中的命运。
——————————————————————————————————
2005国际十大灾难

南亚大地震损失惨重

时间:10月8日

地点:巴基斯坦等国

10月8日8时50分,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和数次大的余震,并波及邻近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阿富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巴联邦救灾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此次大地震造成巴基斯坦8.6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200万人无家可归,是自上个世纪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之一。印控克什米尔死亡1500多人。

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10月15日表示,该国的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可能耗资近50亿美元。联合国方面的官员预计,重建将需要10年之久。

踩踏事件接连不断

时间:宗教节日及集会

死亡人数:数千人

1月25日,25万印度教徒聚集在印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座神庙里祈祷。但因过分拥挤不幸发生踩踏悲剧,造成300多人死亡,另有数百人受伤。8月31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的灾难性踩踏事件,造成100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这是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该国发生的伤亡最惨重的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当时突然有人谎称有自杀式炸弹袭击,桥上数千人顿时一片混乱,最终酿成灾难性恶果。12月18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市一个水灾救助中心发生踩踏事件,43人死亡,约50人受伤。

伦敦地铁连环爆炸

时间:7月7日

死亡人数:56人

本年度最令世界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非伦敦连环爆炸案莫属。

7月7日早上,在伦敦刚刚获得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还不到20个小时,伦敦金融城地下的几个地铁站相继发生剧烈爆炸,同时在地面上的一辆双层公共汽车也发生了爆炸。由于当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爆炸造成了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的惨重后果。

7月21日,又是一个星期四,伦敦地铁和公交车再次发生爆炸,所幸没有造成严重损失,只有1人受伤。

此次爆炸虽然伤亡人数不多,但却让伦敦人早已脆弱的神经再次绷紧,好多市民都心有余悸地说:“我认识的每个人现在都在买自行车。我明天再也不坐地铁或汽车上班了。”
“卡特里娜”袭击美国

时间:8月

地点:美国佛州等地

生成于加勒比海上的五级飓风“卡特里娜”8月25日突然袭击了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州,4天之后又在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登陆,给沿岸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亚拉巴马等州造成巨大破坏。在受灾最为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城市新奥尔良,由于防洪堤在飓风中决口,导致市区80%的面积被洪水淹没,该市市长不得不下令全城撤离。“卡特里娜”飓风共造成1209人死亡,上万人失踪,还造成投保财产损失达到344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天灾。美国劳工部12月8日公布的报告显示,飓风灾难导致的失业人数已经逼近60万人。
伊拉克自杀袭击

时间:全年

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伊拉克境内的自杀式袭击及汽车炸弹爆炸一年都没有消停过,简直就是大炸三六九,小炸天天有。2月28日,希拉镇遭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25人死亡。9月14和15日两天,巴格达发生十多起连环爆炸事件,造成近200人死亡,近600人受伤。10月25日,巴格达市中心有许多外国记者入住的巴勒斯坦饭店和谢拉顿酒店连遭三起自杀袭击,造成至少17人死亡。伊拉克人民可谓天天听着反美武装的枪炮袭击声,日日看着临检驻伊联军的刀光剑影,时时幻想着结束这梦魇般的一切。

尼日利亚两次空难

时间:10月和12月

死亡人数:223人

12月11日,尼日利亚飞机失事一架飞机失事,造成106人死亡,乘客中多数是准备回家过圣诞节的学生。当地媒体报道说,失事客机在下降过程中被雷电击中,导致机翼起火并引发爆炸,机身也裂为两段。

尼日利亚航空公司一般都使用欧美国家淘汰的飞机,机龄一般都在20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年。今年10月22日,尼贝尔菲尤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拉各斯起飞不久后坠毁,机上117人全部遇难。那次飞机失事的原因迄今尚未查清。

日本列车出轨

时间:4月25日

死亡人数:107人

据日本警方以及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4月25日上午发生在兵库尼崎市的列车出轨事故已造成107人死亡、450人受伤。这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列车出轨事故。

经过调查,警方认为事故原因是年轻司机超速行驶。此件事情之后,日本火车司机似乎成了“众矢之的”,人们把心中的悲痛和愤怒全部发泄到他们身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报复”行动,有的乘客甚至殴打司机。无奈之下,好多司机只能结伴上班,以防止更多的袭击事件发生。

伊朗军机撞上居民楼

时间:12月6日

死亡人数:119人

伊朗一架C-130军用运输机12月6日下午在德黑兰南部一个居民区撞上一幢大楼并坠毁,造成至少11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伊朗国家电视台说,失事飞机上共有94人,其中包括10名机组人员。乘员除军方人员外,还有大约40名国家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及30余名地方台记者。他们搭乘飞机赶赴伊南部濒临波斯湾的阿巴斯港采访军事演习。

伊朗所有的C-130运输机以及其他美制飞机都是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引进的。由于美国多年来对伊朗实施制裁,这些飞机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养护措施,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印度集市系列爆炸

时间:10月29日

死亡人数:59人

10月29日下午,由于印度教最重要的传统宗教节日——“排灯节”即将到来,许多新德里市民都赶到商场中购买所需要的物品。然而,接连发生的三次爆炸打破了节日的气氛。爆炸发生在繁华的帕哈干吉大市场、萨罗吉尼市场以及高维普里的一个公共汽车上。这一系列爆炸共造成59人死亡,约210人受伤。

爆炸发生后,新德里警方进入紧急状态,关闭新德里所有市场。警方调动7.1万名警察搜捕嫌疑人,并增派武装警察在街道上增设路障。印度总理莫汉·辛格呼吁人们保持镇静,避免恐慌。“他们选择节日前夕制造爆炸,以此引起人们的恐慌,我们要打败他们的邪恶企图。”辛格在电视声明中说,“印度将会赢得反恐战争。”

人弹突袭约旦酒店

时间:11月9日

死亡人数:57人

11月9日晚,约旦首都安曼商业区的丽笙酒店热闹非凡,一楼宴会厅正在举行一场婚礼,现场至少有300名宾客。突然,一名自杀式爆炸袭击者引爆了缠在腰上的炸药,现场顿时血肉横飞。这是当天发生在3家酒店的自杀式爆炸中伤亡最惨重的。随后,另外两家酒店也发生了爆炸。三次爆炸共造成5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伤亡者中有很多外国人,正在安曼访问的中国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也有3名成员死亡,1人受伤。

稍后,伊拉克基地组织发布了三份关于连环爆炸事件的网络声明,称袭击是由四名伊拉克“人弹”所发动的,其中还包括一对“夫妻弹”。由夫妻同时充当“人弹”发动恐怖袭击,这在已知的“人弹”袭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❺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第一次: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解决措施:金融家J·P·摩根的干预,这次恐慌可能影响更深远。摩根押上大笔自己的金钱,并说服其他纽约银行家做同样的事情,以加强银行体系。

第二次: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一战”后大兴土木,建筑费用飙升,带动了钢铁、木材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整个工业产值。实体经济的过分扩张,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物价大幅下降,利润被不断挤压,公司倒闭重组现象频现。

解决措施:罗斯福新政的整顿银行,调整工业和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并引导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第三次:1973—1975年石油危机
1967年6月5日,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主动发动袭击,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1973年,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不断萎缩的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导致欧美经济陷入衰退。
解决措施:美国采用削减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等措施,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第四次:1987年美国股灾
1987年9月,美国上调官方利率,联邦德国也随美国提高了利率,此举立即遭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严厉批评。贝克的这一席话引发证券市场恐慌,投资者开始在股票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抛空,由于当时华尔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过程中,计算机自动发出的平仓盘加速了股市暴跌,从而导致了股市崩盘。
解决措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承诺使市公司略微恢复了信心,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继续维持回购行为,使股价逐渐恢复。

第五次:2007年次贷危机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
解决措施:通过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重塑金融监管体系,通过改革住房贷款发放程序来封堵漏洞等措施,使美国逐渐败落了危机。

❻ 以色列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呢

以色列作为全球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人口不足千万,面积仅仅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广西的省会城市南宁市,但他却是地区非常重要的国家,国际存在感丝毫不亚于部分大国,在某些领域的发展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绝大部分国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以色列在军事上是全球仅有的9个拥核国之一。

以色列的武装部队名为以色列国防军,作为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仅装备精良,连作战部队都非常富有战斗力。自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后,就和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进行了战争。

再者,以色列人民拥有中东地区最高的识字率,鲜有文盲,与日本并列为整个亚洲平均受教育年数最高的国家。良好的教育环境催生了很多犹太裔科学家和学术专家,历史上大部分诺贝尔奖都有犹太裔的身份。

所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绝不可忽视以色列的作用,他的发展程度在中东地区碾压任何一个国家,更是美国锲入中东最稳定的棋子。

❼ 1984年8月27号,凌晨3点半的样子出生,男命,请心态平衡邦我算一下!

呵呵!!!!你提2个150分的。
看来你最近很急切想了解自己的将来命运。

这样吧,另一个提问我也谈了谈我的观点。

这个我也说说我的另一个想法。
---------------------------------

请简单记录下你一周的日程安排。

外加一周的梦。

我用西方心理学,加上东方的周易给你合力解决。

------------------------------------------------
还有,我实在想睡觉了,想对自己了解更多更好,请请请按我的做。

如果信的过我,我不要你的分。回头0提问就可以了。我不在就消息通知我。

毕竟我来知道,不是为了分,是为了休闲。
------------------------------







❽ 美国为什么最后放弃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1、背景: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2、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3、通过“新经济政策”的时间:1921年3月。
4、“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读熟):
(1)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税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2)工业: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5、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读熟):
(1)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6、成立苏联的时间:1992年12月
7、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8、逝世:1924年1月,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不幸逝世。
9、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只用了4年零3个月的时间便提前完成;
(2)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
(4)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0、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11、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出现重大曲折和失误的原因:
(1)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
(2)国内经济和文化条件还相对落后。
12、性质: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
13、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读熟):
(1)经济上:
〈1〉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
〈2〉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政治上:
〈1〉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全国性的“大清洗”运动;
〈2〉党政不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最后形成高度集权以及斯大林的个人独裁。
14、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的影响: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弊端,严重的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30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凡尔赛宫;
操纵国:英国、美国、法国;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所谓的“和平会议”。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3)殖民地: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赔款: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5)《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了日本。
3、《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1)《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2)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形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4、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1)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
(2)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5、华盛顿会议的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地区的利益和关系。
6、华盛顿会议的时间:1921年11月。
7、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1)《四国条约》;
(2)《五国海军条约》;
(3)恢复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
8、签订《九国公约》的实践:1922年2月6日。
9、《九国公约》的内容: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0、《九国公约》的危害:公约的规定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配支配的局面。
11、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第31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经济危机前的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2、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财政信贷是当时美国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股票发行面额大大超过社会上的资金。
3、经济危机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暴跌,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4、经济危机的特点:
(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特别久:持续了4年之久;
(3)破坏性特别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
5、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2)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找出路。
6、在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和德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7、美国的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8、新政的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9、新政的内容:
(1)财政:大力整顿银行,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2)工业:
〈1〉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
〈2〉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3〉工人有权组织工会;
〈4〉以工带赈;
〈5〉“产业复兴法”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3)农业: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
10、对实行新政的评价:
(1)积极性: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经济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2)局限性: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第32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意大利法西斯化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意大利的经济,整个国家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资产阶级统治不稳;
(2)垄断资产阶级试图依靠法西斯势力的办法来维持统治。
2、意大利的法西斯化:
(1)时间:1922年10月;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性事件:进军罗马。
3、意大利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1)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2)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4、德国法西斯化的原因:
(1)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受到的沉重打击仅次于美国,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2)纳粹党活动猖獗。
5、德国法西斯的建立:
(1)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
(2)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
(3)残酷迫害人民:犹太人更是大批的被监禁和屠杀,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6、德国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1)对内:实行公开恐怖专政:
〈1〉一手制造了阴谋陷害共产党人的“国会纵火案”;
〈2〉纳粹党剥夺了人民所有的民主自由权利。
(2)对外:积极准备侵略战争:纳粹党还把国家变成军营,工业生产完全纳入备战轨道,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7、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8、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日本受到经济重创,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其主力实在军部。
9、日本法西斯化的方式: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10、日本法西斯的建立:1936年3月,在军户支持下建立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推行军事法西斯专政。
11、日本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1)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
(2)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12、法西斯统治下的日本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13、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下勾结起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4、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影响:
(1)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使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它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2)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第33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绥靖政策:为求苟按一时,保住其既得利益,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从容的绥靖政策。
2、绥靖政策的实质: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办法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并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3、“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9月底;
(2)参加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统达拉第、德国总统希特勒、意大利总统墨索里尼。
(3)《慕尼黑协定》:这是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4、《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1)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极点;
(2)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3)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5、绥靖政策的影响:
(1)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2)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6、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39年9月1日清晨;
(2)爆发标志:德军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第34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1、战争的扩大: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2、莫斯科保卫战:
(1)时间:1941年10月初——1941年12月初;
(2)意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3、近卫文磨(最后一个字字典上查不到,自己看书),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4、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至此,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5、背景: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
6、标志:1942年1月,中、苏、英、美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7、《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1)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3)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8、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初;
(2)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9、意大利投降的标志:意大利投降标志着德意日军事集团开始瓦解。
10、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春,猖狂一时的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处死,暴尸米兰街头。

第37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仅是参战国家中唯一的本土未遭受战火洗劫的资本主义大国,而且大发横财,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5%以上,经济实力大增,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2)战争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膨胀的刺激下,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3)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掀起了更新原有设备的高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
(4)世界各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5)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同时拥有巨大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
(6)美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2、美国实力膨胀的表现: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拥有一支强大的陆、海、空军,还抢险拥有了破坏力巨大的原子弹。
3、这一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初),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4、西欧振兴的原因:
(1)西欧国家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
(2)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3)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4)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
5、西欧的发展状况:工业生产总体上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1)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
(2)为了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
7、欧共体建立的情况:
(1)1967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2)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8、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1)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
(2)实行民主化改革;
(3)重视科学技术;
(4)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5)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6)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9、日本的发展状况:
(1)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
(2)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被称为“高速增长”的时期;
(3)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38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的改革:
(1)目的: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
(2)过程:
〈1〉农业方面:采取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等办法,力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
〈2〉工业方面:一度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后又陆续收回;
(3)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2、匈牙利的改革:
(1)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
(2)结果:改革几经反复,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3、中国的改革: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4、东欧剧变:
(1)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
(2)实质: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具体表现:
〈1〉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2〉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5、东欧剧变的原因:
(1)原因:东欧国家的巨变是各国厂区积累起来的各种内外矛盾的总爆发。
(2)具体表现:
〈1〉盲目照搬苏联模式;
〈2〉经济发展缓慢;
〈3〉民主和法制不完善;
〈4〉改革成效不大;
〈5〉西方国家采取“和平演变”战略。
6、苏联的改革:
(1)改革背景: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等因素,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
(2)改革历程: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3)改革实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4)改革后果:从此,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7、苏联的解体:
(1)“八一九”事件;
(2)戈尔巴乔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
(3)时间:1991年12月25日;
(4)影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同时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
8、苏联存在的时间:1922年——1991年,一共69年。
9、苏联解体的原因何在:
内部原因:
(1)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严重的经济危机;
(3)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社会矛盾、民主矛盾急剧激化;
外部原因: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改革并以失败而告终。
10、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1)记忆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2)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第39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1、蒙巴顿方案:
(1)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
(2)内容:这个方案根据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其移交政权;
(3)实质:继续维护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将印度分开统治。
3、亚洲经济迅速发展:
(1)成就:
〈1〉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治;
〈2〉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3〉在科学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
〈4〉8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8%。
(2)困难:
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等。
4、韩国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5、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6、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周的交通要冲。
7、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8、由于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极不公正等复杂因素,致使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
9、以色列国刚刚成立,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10、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11、阿以之间已发生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12、影响: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要真正实现中东和平,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还必须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40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1、埃及:
(1)1952年发动“七月革命”;
(2)1953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3)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1962年,阿尔及利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3、非洲独立年:1960年。
4、纳米比亚的独立:1990年3月,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5、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9年初,菲德尔•卡斯特罗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此后,古巴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6、受古巴革命影响,巴拿马人民掀起了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7、美国被迫同意在1999年前将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和管辖权全部交还巴拿马。
8、1955年4月,亚非国家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万隆会议”。
9、不结盟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赢得了民族独立的一大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在两极化的“冷战”格局中,他们大都愿意保持和平中立,坚持反帝、反霸的立场,采取不与任何大国或军事集团结盟的外交政策,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10、亚非会议的影响:亚非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41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1、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原因:
(1)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
(2)市场经济席卷全球;
(3)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2、经济全球化趋向的表现:
(1)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
(2)国际贸易大幅增长;
(3)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
(4)世界五百强中的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发达国家推进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
〈2〉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2)消极影响:
〈1〉它容易家具不公平的国际竞争;
〈2〉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
〈3〉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第42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美苏两极格局崩溃;
(2)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2、一超与多强的关系:既相互借鉴、利用和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影响:
(1)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原因: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在继续下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
(1)美国倚仗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企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2)多级力量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这是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重要表现;
(3)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第43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三大技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2、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1)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2)也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4、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创造的巨大产值,表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5、生物工程技术取得的成就:
(1)1953年,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开创了现代生物学的新时代;
(2)1973几年,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成功,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身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物种;
(3)2000年和2003年,美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先后完成了人类基因工作组工作草图和序列图谱,为破译大千世界的生命之谜奠定了基础。
6、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影响:
(1)加快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进程;
(2)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
(3)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我没有懂你的意识,你要的是整个初三的历史资料吗?

❾ 国外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

4、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5、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热点内容
一个股票涨停之后跟一个跌停 发布:2025-01-12 15:49:53 浏览:285
货币计量前提建在什么的基础之上 发布:2025-01-12 15:49:44 浏览:493
当代东方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1-12 15:44:57 浏览:790
定投国泰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1-12 15:44:12 浏览:188
两个股市上市怎么算市值 发布:2025-01-12 15:38:33 浏览:701
基金从业已报名如何申请发票 发布:2025-01-12 15:35:32 浏览:989
期货交易生意怎么样 发布:2025-01-12 15:32:38 浏览:678
股市分时走势双龙齐飞多少点才成 发布:2025-01-12 15:28:18 浏览:321
股市平均亏损是多少 发布:2025-01-12 15:18:31 浏览:352
股市历史最高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2 15:14:01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