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股票爆仓为什么不提升股价
① 为什么大股东减持股价不跌反涨
一些重要股东减持是有上市公司的利好来护航的,或者是有其他机构接盘。这类减持股价有可能不跌反涨,但不排除有利益输送嫌疑。而其他机构的接盘,则不排除有内幕交易之嫌。
基于对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过高会使国家失去企业控股权的担心,精心设计了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并行的股权结构。
其中公众股、外资股为流通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并行的股权结构。其中公众股、外资股为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为非流通股,这种股权结构曾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股市的形成和发展。
(1)大股东股票爆仓为什么不提升股价扩展阅读
市场经济的本身就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没有独立分散的产权主体,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又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而不是政府经济为主体。因此,有种观点认为,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纲”。
造成国企困难的原因,除了政企不分,责权不明,关键不在国企过于庞大,包罗万象,战线过长。所以,只有通过减持来改变国字号,“降格以求生存”,才有可能解决国有企业投入大产出少的现象。
不难想象,通过国有股比重降低及社会公众股上升,可逐步实现充分发挥和利用非国有股权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弱化国有产权代表的不利作用,使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实质意义上完善。
② 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大股东真的爆仓会是什么结
爆仓的结果就会被强平,不论价格直接往下砸,用最快的速度卖出。如果大股东被强制平仓,会大量抛盘,股票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股价下跌风险;
如果大股东再用资金回购和增持股票,实体经济的资金又被迫回流股市,虽然有助于提升股价,但失去资金,上市公司的发展与业绩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③ 一只股票资金持续流入 股价不涨是为什么
有资金大量流入,为何股票还不涨的原因:
流入的资金要看是谁流入的,有时候是纯技术派认为某一个股走势不错,量能堆积,就跟风买入,而主力又煽风点火,用大单对倒,从盘口看,主动性买盘很多,而实际上市主力精心设计的一个出货盘口。
这些股票短时间能够大幅上涨,如果买入者不能及时获利了结,一旦机构出货到一定程度,接下来的是大幅下跌。这种股票一般在机构介入程度较深的股票当中,机构手中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有能力一方面使股价大幅上涨甚至创新高,另一方面又使自己顺利出货。
资金大量买入的股票有时候是主力刻意压盘,有的是一种长线资金,他们有时候还要借助大市或者某一利空消息挖坑。目的是要使在低位的散户交出筹码。
这些在以后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领悟,为了提升自身炒股经验,新手前期可以用个牛股宝模拟炒股去学习一下股票知识、操作技巧,对在今后股市中的赢利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④ 为什么资金净流入量大,股价却不上涨
资金净流入跟股价不是正比关系,资金流入的两种计算方式如下:
1、外盘数减去内盘数,再乘以当天的成交均价,就得出当天的资金净流量。如果外盘大于内盘,就是资金净流入,反之就是资金净流出。根本原理就是根据行情回报的股票成交量计算情况区分外盘内盘。
2、股价上升期间发生的交易就算流入,股价下降期间发生的交易就算流出。这种统计方法也有多种。
(一),与前一分钟相比指数是上涨的,那么这一分钟的成交额就计作资金流入。反之亦然,如果指数与前一分钟相比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就不计入。每分钟计算一次,每天加总统计一次。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差额,就是该股票当天的资金净流入。
(二),买盘和卖盘也与资金流入计算有关。上升只计算买盘为资金流入,下跌只计算卖盘为资金流出,再计算全天的资金流入流出的差。对个股来说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股价上升,就将这段时间内的成交量当成流入,反之股价下跌就当成流出,然后统计一天的净流量就可以了。
资金流向分析属于行为金融学和技术指标双重领域的范畴,通过分析多空买卖意愿和主力散户博弈行为来分析预测股价行为,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入流出只是一个参考量,投资股市要结合多方面进行选择,切记不要盲目的相信某一个单一指标。
(4)大股东股票爆仓为什么不提升股价扩展阅读
公司股价的上涨(市值提升)最终取决于业绩提升或估值提升,如果这两个方面同时提升,就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戴维斯双击”。
一、业绩提升
业绩提升很好理解,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营业收入增加、毛利率提高、成本费用下降等等,这个方面最终落实到选股上,就是更多的关注基本面,选择成长空间巨大的行业,选择业绩好并且有成长空间的企业。
二、估值提升
相对于跟踪一个公司的业绩,观察估值变化则相对困难许多。业绩可以量化,估值则不容易量化,估值更多的是对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及未来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的一个综合判断。常用的估值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
⑤ 股票为什么业绩大增股价却不涨,为什么业绩不好却大涨
其实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分析,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
首先,从主力意图的方面去研究。主力想要拉升股价,必然需要筹码,况且需要更低价格的筹码。当业绩大增的消息被放出来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散户的注意,就会很多散户会一拥而入,所以主力并没有那么傻,那么简单的就让散户赚钱。因此不拉升也是情理之中,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利好消息之后,股价大跌,其实这些都是主力的手法,为的就是洗掉那些因为利好而追进去的散户,以更低的价格接手他们的筹码。而业绩不好的刚刚相反,很多人认为业绩不好,纷纷抛掉自己的筹码,况且之前也是一路下跌,所以抛的很快,主力正好趁机吸筹,随后便开启了一波拉升。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去分析,那就是炒股的真理。炒股其实炒的就是预期,一旦预期兑现,自然行情就会反转。其实很多的上市公司都会配合主力的意思,在适当的时候放放消息。我们简单的举个例子:当股价一路上涨的时候,涨幅很大,这时候正好有业绩预增的公告发出,散户一看股价,前期涨的那么多,确实很符合,所以就追进去,主力正好趁机抛掉自己的筹码,所以导致股价并没有上涨甚至是下跌。
⑥ 大股东在股票超跌后大量质押股票,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呢
总体来说影响不大,因为股权质押是股东的事情,与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股东的股权由谁来控制不影响上市公司。 但市场上会拿此做些文章,因为股东质押说明股东本身的财务上有些困难或问题,继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或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微妙的影响,从而影响股票价格。总之,没有直接、重要的影响。
股权质押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因设立股权质押而使债权人取得对质押股权的担保物权,为股权质押。
大股东办理股权质押只是一个必须相关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事项而已,并不会对股价会有任何影响,只是一个中性消息。
⑦ 股票底位放量,股票却不上涨,这是怎么回事
股市在底部放巨量,但股价却不涨,这可能看起来确实是有些让人觉得奇怪的事情。毕竟股票就是由买卖双方的力量形成的,一般情况下,股价上涨的时候,市场热情高涨,交易者变得越来越多,股票会出现放量。而在股票低迷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关注,也没有人愿意买,成交量就会变得很少。
因此,面对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放巨量而不上涨的情况,需要根据这三种情况来区别对待。如果是主力建仓,那么一般放量后股价会开始企稳且重心缓慢抬升。如果是前期资金弃守,会出现放量跌破震荡区,那么要小心开启新一轮下跌。而如果只是因为利好消息出现放量,不宜盲目追高,盘中拉升时一杀入就很容易被套住。
⑧ 如果股价跌到某大股东爆仓 结果会怎么样
你说的爆仓,首先大股东是质押出去的,如果大股东没有及时补交保证金,那么他的股份会被减值直接处理掉。对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对市场上造成强大压力,很可能会大幅度暴跌。
⑨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股东为什么不怕股票跌
股票又大跌了,我在前几天指出的“一个绝望行情正在产生”,不幸竟成了事实。现在面对股票市场极不正常的运行态势,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们尽管高张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旗帜,却实际上采取隔岸观火,甚至火中取栗的态度与做法,令那些呼天抢地的中小投资者大惑不解。 其实,不解者是从常理来看问题的,如果从“中国特色”来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特色”,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分析:
一、非流通股资产入帐记录的取值问题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可是它却是直接关系到大股东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今天证券市场上许多问题都是由它所引发出来的,这并非危言耸听。
要解释这个问题,先举一个例子。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香港股市受到量子基金的阻击而巨幅下跌,当时亚洲财经巨人李嘉诚先生因为其旗下的蓝筹股“长实”也受到巨大冲击而股价大跌,因此要通过增持长实股票护盘。由于李先生持股已经超过30%,再增仓,就会引起私有化的问题,所以他向特区政府特别提出豁免责任的增持要求。一个控股股东在自己公司的股票出现非正常下跌时,在二级市场进行必要的护盘,只要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很正常、很必要的。但是这种大股东护盘的动力来自何处呢?根本的原动力就是香港是以市值来衡量“身家”(财富)的,股票下跌,财富就跟着缩水。如果用股票去银行作了抵押融资,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引发“爆仓”,使亿万财富瞬间分文没有。
在国内股市,由于股权分割,资产的计帐取值也不同。流通股资产按市值计帐,如基金公司的资产估值等;非流通股资产则按净资产估值。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升跌,由于对非流通股的净资产值不产生丝毫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即大股东因为根本不担心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会使净资产产生波动从而影响自身的利益,所以股市的下跌,也就无关其痛痒了。
二、大股东“金交椅”制度保护的问题
由于历史所形成的股权二元结构,非流通股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份额中占30%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在成熟市场上,过低的股价容易引起恶意收购,使原来的大股东失去控制权。这种情况在国内股市却因为制度的原故,使大股东的地位如同坐上了金交椅牢靠。一是成本制约。二级市场收购本来价格就高,持仓超过限额,就必须举牌,而一旦披露,市价就会暴涨,更是增加收购成本。二是收购要约制约。在这一点上,非流通股股东占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从组建股份公司时起,就拿着30%以上的股份。而后来者要想成为控制人,超出30%的收购量,必须提出收购要约,要约收购如果出价高了,成本增加,收购者的财政压力增大;出价低了,没有人愿意卖出股票,收购就可能失败。要约收购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收购价格达到市场能够接受的程度时,有可能在要约收购期间使收购的股票数额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75%,从而导致该公司伤失上市公司资格,有违收购者“买壳”初衷。正是如此,哪怕公司流通股票跌破了面值,非流通股股东都能坐视不理,不怕有人抢了自己的老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