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的错误定价现象
A. 股票市场中什么是公司异常现象
公司资产从组 公司价值在市场占有范围 股份被大量吸收 高管人事变动 出售固定资产或议价存货短期内销售收入暴增 高额负债突然有新鲜血液输入 经营模式的改变
B. IPO抑价现象及其解释
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我国IPO抑价发行原因:
1.流通股比例低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新股抑价与流通股比例成负相关关系.流通股在企业所有股票中所占比例越大.IPO抑价程度越低流通股比例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影响新股上市抑价程度:一是流通股比例低,即投资者持股比例小.难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自己的权利,也难以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在二级市场上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需要较高的发行抑价来补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流通股比例很小的话,容易引起市场的操纵行为发生.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客观上迫使中小投资者以投机为目的参与市场交易.增加了股票抑价程度
2.新股发行存在体制缺陷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比较短.发展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股市仍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 自2001年3月起.新股发行将取消沿用了十年的审批制,实施核准制。核准制对监管机构、券商、上市公司等的规范运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的审批制相比.核准制的行政色彩要少一些 但是核准制在实质上仍是批准制的一种.仍然需要管理层又“核”又“准”.与先进的注册制还有很大的差距。体制缺陷造成了证券市场严重的供求矛盾,引起TiPO严重抑价现象
3.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气氛较浓。 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定价率更高.价格更趋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更少.波幅更小。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为辅。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3统计.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总数~16017.84万户(包括A股、B股和基金账户).其中个人投资者15962.49万户,占99.65%,机构者55-35万户.仅0.35%。由于投资知识结构以及投资理念的差异.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投资心理不成熟.投机心理较重.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我国股市的换手率过高.意味着市场中非理性成分占上风、投机气氛较浓。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首日换手率为8.2%,而我国中小企业板的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平均约为33.32%。 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首只新股“中工国际”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后.最高涨幅达576%.换手率高达75.24%。新股发行过程中如此高的换手率.说明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严重.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目的在于谋取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投资。
C. 股票市场中的时间与价格共振现象
QFII近两周减仓幅度14.67%第7页:谁导演了跳水 都是传闻惹的祸第9页:短期头部成立 股指再下跌10%空间第12页:意外事件干扰了大盘运行节奏第15页:2700点成多头致命心结?第17页:银河证券:反弹仍将延续 9月或步入蓝筹补涨阶段第18页:国信证券评新兴产业:把握第四次产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巨化股份13.50+1.2310.02%联环药业25.77+2.349.99%光大银行3.49+0.000.00%工商银行4.06-0.03-0.73%浦发银行13.54-0.35-2.52%革命的脉络
编者注:大盘在持久未能攻下2700点之后,再次应验了盘久必跌的走势,
D. 为什么股票的市场估值模型会出错
模型没有错,错的是市场或者是估值的人本身。这个你要从投资理论来理解。
(1)基本面派的理论基础就是市场定价错误,所以才需要基本面分析,才需要定价。所以市场无效是价值投资的基础
(2)定价模型是要预测参数来计算,预测未来的业绩参数和风险参数(贴现率),这个是人为设定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出错自然正常。、
E. 股票市场对增发往表现为负面反应,你对此现象给予怎样的解释。
楼主:
人的记性往往是很差的,还记去年的情形吗?无论什么样的公司,只要一跟增发沾边,不管是公开的,还是定向的增发,股价都会大涨,那时候,人们对增发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唷!他们认为增发是大大的利好.
人性是脆弱的,善变的,而且容易走极端,从盲目的乐观,一下子转为盲目的悲观,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处,怪不得股市的铁律:70%亏损,20%保本,10%益利,难道真理真的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吗?我看不见得吧.
首先,要从增发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不要老跟着市场心理走,一致看多或看空.
其次,要看增发的价格,总的来说,如果是定向增发,价格是越高越好,这样对原有的,不能参与配售的股东有利;如果是公开增发我也认为是越高越好,我们散户如果认可其价格,我们可以参与,如果不认可就放弃,没人敢说我们的不是,但是大股东就不同了,它如果不参与,就有圈钱之嫌,如果参与了,价格越高,公司的股东权益就增加得越多,我们散户就越受益.
给你举个例子,万科去年8月公开增发超过3亿股,筹集资金近100亿,大股东华润集团,管理层里的王石,郁亮,丁福源,孙建一等是全额配售,我也参与了,万科的现在跌破了发行价,但我却也从来没抱怨过万科,首先,万科的这次增发,我认为是有利于公司抓住机会做大做强的,是公司了展所必须的;其次,管理层选择全额配售,这让人很放心,我们一些散户看见股价不对头还可以抛掉,但是管理层却是不能随意抛售,他们配售的金额比我们散户大多了,他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管理层全额配售其实也传达了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看待事情应该多用逆向思维,现在这种市场的过度悲观也许正是可以低价买进好公司的最好时机呢.当然前提是你做的是价值投资长线持有,否则,结果可能只会更惨.
F. 市场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原因
错误定价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大多数人购买只是为了低买高卖,并没有理性地去了解它的属性。
G. 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方法是
完全不同层次的概念,目前中国有几种定价法,但主要是询价法。询价法:国际上的IPO“询价发行”制度,是企业发起人股东与承销机构向股票市场投资者询问认同本企业股份的价格并且投资者愿意同价同股来入股组建股份制社会公众公司的发行方式。“询价”的本质是先“询”企业发起股东自己股份的“价值多少”,后“询”愿意以此价格入股的投资者“认购多少股”。而之所以主要向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询价,是因为他们拥有市场中的主要资金实力和专业的投资研究力量。所以国际上IPO新股发行市场化询价发行,体现的是发起人股东与承销机构对市场投资者的尊重与敬畏,是对市场投资者最恭敬的征询,以便获得最佳的、最体现本企业价值的股票市场价格。市盈率定价法:市盈率定价法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审核后的发行人的盈利情况计算发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后根据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人的行业状况、经营状况和未来的成长情况拟定其市盈率,是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一种。
H. 股票市场越来越难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则“股票市场越来越难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最近是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我来说下我的了解。为什么股票市场会越来越难做呢?这只是单纯的你做的比较困难而已,不代表所有人都做的很困难。水平高的人是怎么说呢?水平高的可能会说赚钱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北京炒家最近两三年,从20万的本金做到了3000万,你说他做的难吗?下面说说详细情况。
一.因为水平不到位
股市里面,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长期亏钱的人,一种是长期赚钱的人。如果你认识市场很难做,总是亏钱,那么你就是属于后者。股市是一个成材率很低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有一句叫做“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可能还不止这么个比例。能够在股市实现长期的稳定盈利的人,我估计得在几十个股民里面才能够找到一个。而他也注定未来会赚到很多的钱。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I. 论述 股票市场出现破发的现象如何看待
破发的可能有1、财务数据有水分
2、发行价位定价超过合理估值范围
3、没有良好的业绩支撑
4、行业不受到国家政策支持
5、受到市场趋势的影响
6、信息披露不到位,或未披露有关重大事项
破发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建议只要股票进入价值低洼可以大胆介入。
J. 行为金融包括哪些主要的理论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事件与现象。
行为金融包括(A.后悔理论 B.期望理论)主要的理论。
扩展:(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如下)
1、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
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具体来说,某只股票现在是20元,一位投资者是22元买入的,而另一位投资者是18元买入的,当股价产生变化时,这两位投资者的反应是极为不同的。当股价上涨时,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坚定地持有, 因为对于他来说,只是利润的扩大化;而对于22元的投资者来说,只是意味着亏损的减少,其坚定持有的信心不强。由于厌恶亏损,他极有可能在解套之时卖出股票;而当股价下跌之时,两者的反应恰好相反。
18元买入的投资者会急于兑现利润, 因为他害怕利润会化为乌有, 同时,由于厌恶亏损可能发生,会极早获利了结。但对于2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持股不卖或是继续买入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为割肉出局意味着实现亏损,这是投资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其反而会寻找各种有利的信息,以增强自己持股的信心。Tversky和Kahnemn在
1979年的文章中认为: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亏损, 而不愿冒风险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有亏损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变成了风险的承担者。换句话说:在面临确信有赚钱的机会时,多数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在面临确信要赔钱时,多数投资者成为了风险的承受者。在这里,风险是指股价未来走势的一种不确定性。
2、后悔理论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 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Santa Clara大学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后悔” 行为的专家。由于人们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而当出现这种失误操作时,通常感到非常难过和悲哀。所以,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后悔心态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卖出一只股票时,往往受到买入时的成本比现价高或是低的情绪影响,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
有研究者认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是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败投资的痛苦和后悔心情,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的难堪也使其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投资者的从众行为和追随常识,是为了避免由于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
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而如果自作主张买了一只市场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买人之后它就下跌, 自己就很难合理地解释当时买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喜欢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害怕后悔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自我的一种期望。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除了避免后悔以外,还有一种追求自豪的动机在起作用。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资者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太短,而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太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卖出效应。他们发现:当投资者持有两只股票,股票A获利20 ,而股票B亏损20% ,此时又有一个新的投资机会,而投资者由于没有别的钱,必需先卖掉一只股票时,多数投资者往往卖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因为卖出股票B会对从前的买人决策后悔,而卖出股票A会让投资者有一种做出正确投资的自豪感。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