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股票市场
① 日本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各行业的现象是什么
首先是大量的金融机构倒闭破产,股市暴跌,民众损失惨重,中产阶级大量破产。企业开始大量裁员,这直接影响了消费拉动经济的模式,使得企业订单进一步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企业开始大量破产倒闭,被收购。几乎没有行业能够幸免,唯一能够幸免的只有医疗和教育等极少小部分行业。
②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原因和崩溃后有哪些影响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E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
参考资料:网络经济吧
③ 日本经济泡沫后的产业结构是什么
日本经济泡沫后的产业结构制造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商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最高,合计占全部增加值的45.9%。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④ 日本为什么会有泡沫经济,最后怎么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原因:
1、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
会上5国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下调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当时日美贸易不均衡已成为日美之间的一大政治问题,美国再三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地价上涨、税收增加、财务支出扩大,结果造成日本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2、还有一个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的金融自由化。
当时日本仿照欧美,实行银行和证券的融合,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证券业虽放宽限制改革进展缓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层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之间竞相上调企业大额定期存款利息。
这导致了日本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涌向高利息、可融资的不动产和建筑方面。最后造成企业投资过剩,加速泡沫经济的发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经济破灭的诱因一般认为是1989年5月日本银行调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对房地产融资实行的总量规制。
1990年1月股价就开始暴跌。当时谁都知道泡沫迟早会破灭,但资产价格开始暴跌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藏省和日本银行都还在推行挤破泡沫政策,致使情况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开始下调法定利率,而总量规则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销。
(4)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股票市场扩展阅读:
日本经济泡沫对我们的启示:
一、汇率大幅升值,未必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未必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萧条。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应对外部需求的冲击,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尚存空间的情况下,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总需求管理的较优选择。
二、进一步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应当明确,互相独立。
财政政策主要负责调节需求和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则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或者承担过多、过宽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如果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将蕴含着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除此之外,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总供给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将有利于缓解总需求方面的政策压力。
三、关于稳定金融市场在央行政策目标中的定位。
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央行实现其他政策目标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当中,也只有央行掌握着稳定金融市场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及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
⑤ 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人采取了哪个人的办法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
金刚柱般的大楼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
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1.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扬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⑥ 后日本“广场协议”时代(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发展机遇在哪里
泡沫经济破裂后, 日本经济也开始陷入衰退。 1991 年, 日本经济增长 3.4%, 增速比上年下降 1.8%。1992 年和 1993 年,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分别只有 1%和 0.2%。 早在 80 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已制定相关战略, 推动日本经济增长方式由 “外 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其中,扩大政府公共支出被看作是推动这种 转变的重要手段。当衰退真正来临时,日本政府便根据既有的思维惯性,采取典 型的“凯恩斯主义”疗法,相继实施了多个刺激经济增长的景气对策,如 1992 年投入财政资金 10.7 万亿元,1993 年投入 19.2 万亿日元,1994 年投入 15.3 万 亿日元, 1995 年投入 18.8 万亿日元。 日本中央银行也连续采取降息措施, 1995 到年,再贴现率甚至被压低到 0.5%的超低水平。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 企业到海外投资。在高强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经济自 1994 年起开始缓慢增长。到 1996 年,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了 3.4%,出现了明显的复 苏迹象。 由于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日本政府改变了优先刺激经济的方针,转而 强调提高财政的稳健性。1997 年 4 月,大藏省把消费税率由 3%提高到 5%、大 幅提高医疗费和社会保险费,同时取消了每年约 2 万亿日元的所得税减免、大幅 削减公共投资。 与此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货币相继大幅贬值,经济秩序陷于混乱。为了取得国际机 构的资金援助、稳定金融市场,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东 南亚是日本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东南亚经济出现衰退,不可避免 地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受紧缩政策影响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经济再次掉头向下,日本的经济衰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7 年,经济增 长只有 1.9%,增速较上年下降 1.5%。东证股价指数则报收于 1175.03 点,较上 年下跌了 20.1%,到 1998 年 10 月 15 日,东证股价指数甚至创下了 980.11 点的 新低,仅相当于 1989 年峰值的 34%,较 1996 年底则下跌了 33.4%。自 1997 年 6 月到 12 月,日元汇率也由 114 日元兑 1 美元贬值为 129.9 日元兑 1 美元,到 1998 年 6 月更进一步贬值为 139.95 日元兑 1 美元。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夕 相比,日元分别贬值了 13.9%和 22.8%。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别较 1996 年下降了 4.06%和 7.47%,其中六大都市房地产价格分别下降了 7.5%和 12.3%,其商用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 14%和 22.6%。 经济形势的恶化,使日本经济结构僵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机构受 不良资产拖累严重的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激发日本经济的活力,使日本经济走 出长期停滞的泥潭,就成为下一阶段日本政府经济改革的目标。金融体系处在市 场机制运作的核心,受股票和房地产泡沫打击也最重,因此,处理不良债权、重 塑银企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成为日本经济改革的重点。 早在 1996 年,桥本首相就提出了激进的、以建立健全稳定、富有竞争性和 创造力的金融体制为目标的、 旨在恢复日本作为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地位的金融改 革设想。但由于政局多 变,该项改革随桥本龙太郎在 1998 年下台而告夭折。 2001 年 4 月,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小泉在竞选时就提出:“没有改 革,就没有日本经济复苏”,从而为他赢得了超高人气。上台后,小泉提出要进 行“没有禁区的改革”。2001 年 6 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今后的经济财政 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将未来的日本经济社会改革归纳为 三大支柱和七项计划[8]。遵照上述改革方略,小泉内阁在 2002 年推出了一系列 改革举措: --为了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日本政府提出了到 2004 年彻底解决主要银 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的奋斗目标; --为了加快产业重组步伐,日本建立了产业复兴机构。对那些有可能救活的 企业,“产业复兴机构”将以适当的价格从银行手中购买不良债权,或者提供其 他方式的金融援助,以促进企业恢复生机;对于那些不进行重组就不能救活的企 业,该机构则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促其进行跨企业乃至跨行业的重组; --为了鼓励研发和创业活动,日本修改了相关法律,降低了开业最低资本金 标准;对利用独创性技术或发明创办新企业的中小企业,设立无担保融资制度给 予融资上的便利;促进“产、学、官”联合研究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改革税制,从多个环节加强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如对研究开发和 IT 投资实施减税; 降低遗产税最高税率; 改革金融证券税,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等。 小泉的改革加快了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的过剩投资也逐步得到消化;再加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华出口大幅 增加;日本经济在多重力量拉动下逐步摆脱困境,再次走向复苏。2003 年,日 本经济摆脱了延续五年的停滞局面, 实现增长 1.78%。 2004 年又延续了这种势头, 增长 2.8%。东证股价指数在 2003 年 3 月 11 日探底 770.62 点之后,开展强劲反 弹,在 10 月 20 日曾摸高 1105.59 点,较 3 月 11 日上涨 43.5%。2003 年,东证 股价指数报收于 1043.69 点,较 3 月 11 日上涨 35.4%。2004 年和 2005 年,东京 股市分别报收于 1149.63 点和 1649.76 点,比 2003 年底高出 10.2%和 58.1%!日 元兑美元汇率,也改变了 2000 年以来持续贬值的局面。自 2002 年 2 月到 2003 年 2 月,日元汇率共升值 12%。 2005 年 5 月 15 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向内阁会议递交年度《经济 财政白皮书》,称: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阻碍日本经济恢复的雇佣过剩、设备过 剩、债务过大等问题已经基本消除。这标志着日本已经基本清除了泡沫经济 的负面遗产。
⑦ 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破灭和中国的股市大跌有什么本质区别
日本股市楼市叫泡沫破灭,中国的股市楼市叫调整,震荡,调控。
泡沫经济概述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⑧ 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是更繁荣还是更衰落
日本经济经历了8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直到现在日本还是停滞状态在80年代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候日本的gdp相当于英国 法国 德国gdp的总和,并且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 当下,德国gdp就快超过日本了,中国超过了日本如果说日本经济有什么增长点的话就是出口了,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还有就是开拓国内市场增加内需,减小国际市场的依赖
⑨ 谁能告诉我,日本在泡沫破灭后走势还不错的股票是哪一类
机械装备制造业!
⑩ 日本股市泡沫后的表现及对日本国内的影响这场危机过后什么行业发展比较快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