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中国股票市场
①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法学研究生都考哪些科目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4刑法学④802法学综合(含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
具体参考书目
1、法理学部分:
《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2、法律史部分:
《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节,第七章第二、三、四节,第十三章第一、二、三节;
《外国法制史》(第四版)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3、宪法学部分:
《宪法学要义》殷啸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五章。
4、刑法学部分:
《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五节,第十三章第二节,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二十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5、民法学部分:
郑云瑞著《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第二章第一节、第十章第三节、第五节、第七节、第十一章第三节、第四节、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三节。
6、诉讼法学部分:
《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7、经济法学部分: 《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第九章第一、二、四节,第十四章第一、二节,第十六章第 一、二、三 节。
② 中国第2次“入世"是什么事件
是加入WTO"入世"的"世"指代的是"世界贸易组织"英文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文缩写为WTO.WTO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是创始会员国,后来国民党政府退出了WTO,所以改革开放后我国入世就是"2次入世"了.
③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作出的承诺,我们建立了两个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及其自身的影响”。这两个模型对工业品的关税削减;工业部门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农业贸易自由化;分阶段取消对中国到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多纤维协定配额等四个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政策进行了模拟研究,现将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加入世贸组织成本收益分析 1)“入世”将会使中国获得很大的效率收益。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中国从1998年开始逐步实现各项加入WTO的承诺并在2005年全部完成,在2005年,中国的实际GDP和以Hicks均等差异度量的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提高1955亿元人民币和1595亿元人民币(1995年价格),占当年GDP的1.5%和1.2%。在GDP上所获得的巨大收益主要源于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效率的提高,“多纤维协定”的废除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工业的竞争力,导致这些产品出口的扩张,从而促进了实际GDP的增长。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由于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效率收益将更大。在该情景下,从1998年至2010年间年均GDP增长率将比不加入WTO提高近一个百分点,导致2010年实际GDP与基准情景相比约提高13%。 2)由于中国极少的人均耕地量,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持续减弱。长期来看,对农业的进口保护意味着很高的社会成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体方案中,农业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农业贸易自由化导致的效率收益约占总收益的2/3。而由于中国较低的实际关税征收率和对加工贸易采取的较为开放的政策,工业品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的整体经济影响相对来看并不显著。 3)上述效率收益并不是在部门间平均分配的,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受到较高保护的农业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如汽车、仪器仪表、棉花、小麦等,这些部门的产出水平将有较大程度下降,而劳动密集型部门,如纺织和服装部门是主要的受益者。 4)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调整成本。特别是由于中国农业部门所占的高就业比重,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本项研究的模拟分析表明,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1998年到2010年间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要转移到其他部门。 5)“多纤维协定”配额的取消和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开放,对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性,它们的增长有利于解决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模拟结果也表明,中国“入世”后,纺织和服装行业从1998年到2010年间会增加约540万人就业。 6)农业和汽车部门是两个主要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受到较大冲击的部门。然而,农业贸易自由化并不会损害中国的“粮食安全”,即使中国取消对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在200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仍可保持在92%以上。而且,如果考虑到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特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汽车行业生产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也比人们通常所预期的要小,其产出和就业下降幅度约在12%左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促进竞争效果将使目前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家减少约27%,而企业的规模将有所扩大。这将提高它们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7)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保护的成本会逐渐增加。因而,农业部门的贸易自由化可能会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时间拖得越长,这一问题也就越加严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业部门的冲击,在2005年,虽有部分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比基准情景下降2.1%,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6%,从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其自身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也将从中获利。与中国有相似的资源禀赋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南亚和东南亚,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也将有所下降。在这些国家,更多的生产要素将保留在农业部门,它们的农产品净出口将增加。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和初级农产品进口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提高10个百分点,从而将减少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土地密集型的初级农产品的进口将有很大增加,在2010年中国可能超过日本成为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在中国初级农产品进口市场和汽车产品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将分别提高2.1和1.5个百分点,然而,美国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将稍有下降,约减少0.3个百分点。 10)如果发达国家解除对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限制,并以此换取中国向发达国家开放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市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双方都有各自的筹码。工业化国家可以选择给予其他低收入国家优惠待遇,从而限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增长。从长期来看,这将不会对发达国家消费者造成重大的影响,(但在短期和中期会有较大影响)因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中国也可以保持其当前的粮食自给政策,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然而,这将增加其在就业问题上的压力,并导致越来越高的保护成本。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调整成本 在未来10-20年,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加入WTO即是这种挑战的具体表现。对中国经济而言,它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中国应当争取这一机会,而不是拒绝它。但同时,国内政策应作出积极主动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使调整成本达到最小。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政策以降低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调整成本: 1)运用产业政策手段,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贸易自由化对这些产业的不利冲击,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但应注意,这种产业政策应是功能性的,而非部门倾斜性的,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其弱势方面加以帮助,如帮助资金筹措、技术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推广以及在存在规模经济特性的部门鼓励企业合并等,而非简单的给予补贴或保护。 2)国内税收政策应当发挥更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以减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各利益群体较为均等地享受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3)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创造必要条件。农业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挑战。长期来看,这一任务比当前所面临的国有企业职工重新安置问题更为艰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有保障地进入国际市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使中国获得分阶段取消“多纤维协定”配额限制的益处,避免在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受到歧视待遇。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应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他们的平稳转移,减少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冲击。 4)促进较高储蓄率,保持和吸引外资流入。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需要有力的资本供给的支持。由于中国众多的劳动力和很低的资本/劳动比,资本的增长仍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重要的增长因素。9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并导致了很高的外汇储备。这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然而,这也意味着资本长期流出,不利于快速的资本积累。因此,保持贸易平衡或适度的逆差,依靠吸引外国长期直接投资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有利于加快资本的积累。中国加入WTO,会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因此,在此过程中,保持较快的资本积累,将有利于中国比较优势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更快的经济成长。 5)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始新一轮多边谈判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一回合多边谈判中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将会继续提高。因此,中国在1999年应积极与主要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行协商,以努力使其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谈判划上一个句号。对中国而言,最好的策略是以适度开放市场为条件,使发达国家解除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王立民提供)
④ 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的影响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作出的承诺,我们建立了两个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及其自身的影响”。这两个模型对工业品的关税削减;工业部门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农业贸易自由化;分阶段取消对中国到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多纤维协定配额等四个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政策进行了模拟研究,现将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加入世贸组织成本收益分析
1)“入世”将会使中国获得很大的效率收益。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中国从1998年开始逐步实现各项加入WTO的承诺并在2005年全部完成,在2005年,中国的实际GDP和以Hicks均等差异度量的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提高1955亿元人民币和1595亿元人民币(1995年价格),占当年GDP的1.5%和1.2%。在GDP上所获得的巨大收益主要源于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效率的提高,“多纤维协定”的废除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工业的竞争力,导致这些产品出口的扩张,从而促进了实际GDP的增长。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由于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效率收益将更大。在该情景下,从1998年至2010年间年均GDP增长率将比不加入WTO提高近一个百分点,导致2010年实际GDP与基准情景相比约提高13%。
2)由于中国极少的人均耕地量,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持续减弱。长期来看,对农业的进口保护意味着很高的社会成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体方案中,农业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农业贸易自由化导致的效率收益约占总收益的2/3。而由于中国较低的实际关税征收率和对加工贸易采取的较为开放的政策,工业品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的整体经济影响相对来看并不显著。
3)上述效率收益并不是在部门间平均分配的,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受到较高保护的农业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如汽车、仪器仪表、棉花、小麦等,这些部门的产出水平将有较大程度下降,而劳动密集型部门,如纺织和服装部门是主要的受益者。
4)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调整成本。特别是由于中国农业部门所占的高就业比重,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本项研究的模拟分析表明,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1998年到2010年间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要转移到其他部门。
5)“多纤维协定”配额的取消和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开放,对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性,它们的增长有利于解决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模拟结果也表明,中国“入世”后,纺织和服装行业从1998年到2010年间会增加约540万人就业。
6)农业和汽车部门是两个主要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受到较大冲击的部门。然而,农业贸易自由化并不会损害中国的“粮食安全”,即使中国取消对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在200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仍可保持在92%以上。而且,如果考虑到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特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汽车行业生产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也比人们通常所预期的要小,其产出和就业下降幅度约在12%左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促进竞争效果将使目前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家减少约27%,而企业的规模将有所扩大。这将提高它们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7)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保护的成本会逐渐增加。因而,农业部门的贸易自由化可能会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时间拖得越长,这一问题也就越加严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业部门的冲击,在2005年,虽有部分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比基准情景下降2.1%,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6%,从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其自身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也将从中获利。与中国有相似的资源禀赋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南亚和东南亚,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也将有所下降。在这些国家,更多的生产要素将保留在农业部门,它们的农产品净出口将增加。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和初级农产品进口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提高10个百分点,从而将减少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土地密集型的初级农产品的进口将有很大增加,在2010年中国可能超过日本成为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在中国初级农产品进口市场和汽车产品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将分别提高2.1和1.5个百分点,然而,美国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将稍有下降,约减少0.3个百分点。
10)如果发达国家解除对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限制,并以此换取中国向发达国家开放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市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双方都有各自的筹码。工业化国家可以选择给予其他低收入国家优惠待遇,从而限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增长。从长期来看,这将不会对发达国家消费者造成重大的影响,(但在短期和中期会有较大影响)因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中国也可以保持其当前的粮食自给政策,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然而,这将增加其在就业问题上的压力,并导致越来越高的保护成本。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调整成本
在未来10-20年,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加入WTO即是这种挑战的具体表现。对中国经济而言,它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中国应当争取这一机会,而不是拒绝它。但同时,国内政策应作出积极主动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使调整成本达到最小。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政策以降低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调整成本:
1)运用产业政策手段,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贸易自由化对这些产业的不利冲击,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但应注意,这种产业政策应是功能性的,而非部门倾斜性的,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其弱势方面加以帮助,如帮助资金筹措、技术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推广以及在存在规模经济特性的部门鼓励企业合并等,而非简单的给予补贴或保护。
2)国内税收政策应当发挥更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以减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各利益群体较为均等地享受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3)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创造必要条件。农业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挑战。长期来看,这一任务比当前所面临的国有企业职工重新安置问题更为艰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有保障地进入国际市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使中国获得分阶段取消“多纤维协定”配额限制的益处,避免在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受到歧视待遇。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应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他们的平稳转移,减少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冲击。
4)促进较高储蓄率,保持和吸引外资流入。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需要有力的资本供给的支持。由于中国众多的劳动力和很低的资本/劳动比,资本的增长仍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重要的增长因素。9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并导致了很高的外汇储备。这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然而,这也意味着资本长期流出,不利于快速的资本积累。因此,保持贸易平衡或适度的逆差,依靠吸引外国长期直接投资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有利于加快资本的积累。中国加入WTO,会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因此,在此过程中,保持较快的资本积累,将有利于中国比较优势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更快的经济成长。
5)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始新一轮多边谈判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一回合多边谈判中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将会继续提高。因此,中国在1999年应积极与主要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行协商,以努力使其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谈判划上一个句号。对中国而言,最好的策略是以适度开放市场为条件,使发达国家解除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王立民提供)
⑤ 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政治方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方面: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国家政策:
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
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秦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3、隋唐商业的发展:
(1)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
(2)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草市;
(3)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③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4)市场发展:城市中“市”( 商业区:长安有东市、西市)“坊”(住宅区)分开,商业受空间限制;
(5)规定“日中为市”,商业受时间限制;
(6)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4、宋元商业繁荣
(1)表现: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这是隋唐城市和宋元城市的最大区别),“草市”比较普遍,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③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投向市场;
④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⑤出现娱乐场所:勾栏和瓦肆;
⑥贸易发达: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发达。
(2)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
①宋朝结束分裂、元完成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ZF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①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坊市界限被彻底打破;城市人口激增;
③商业中心崛起;
④海外贸易兴盛;
⑤纸币——交子的出现。
(4)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缺失自主性;
③理学的保守性(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使社会思想限于僵化;
④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
(5)王立民中国股票市场扩展阅读:
一、重农抑商
1、政策简介
在我国漫漫两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被后面的朝代继承,中古时代的中国是和波斯,缅甸,印度,埃及相似的东方专制封建农业帝国,与欧美迥异。
历代封建王朝都强调“以农为本”。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2、产生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其实,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封闭式大陆”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华民族的主体从远古开始便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
大约在6000年前左右已逐渐摆脱狩猎和采集经济,进入以种植经济为主的原始农业经济。先民劳动、生息、繁衍的这块大陆,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则是极其险峻的青藏高原。
在迈入文明门槛的前夕,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这里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与印度次大陆类似。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
在这样的环境中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经济,这是认识中国由氏族社会发展成国家的基点。”(摘自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制史》)显然,这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地中海地区”的地理环境迥异。
二、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手工业为社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的生产工具,它与农业一起,以众多的发明创造和精湛的手工技术,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并且,它还推动着社会分工、商品货币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民间手工业行业中已经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胚胎。
但它的发展同时又受到封建经济关系的严重束缚。在民间手工业内部,也还存在着手工业者墨守成规、封锁技术、后期行会的束缚以及大型作场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等问题,从而窒息着技术进步,阻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⑥ 有关中国WTO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作出的承诺,我们建立了两个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及其自身的影响”。这两个模型对工业品的关税削减;工业部门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农业贸易自由化;分阶段取消对中国到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多纤维协定配额等四个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政策进行了模拟研究,现将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加入世贸组织成本收益分析
1)“入世”将会使中国获得很大的效率收益。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中国从1998年开始逐步实现各项加入WTO的承诺并在2005年全部完成,在2005年,中国的实际GDP和以Hicks均等差异度量的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提高1955亿元人民币和1595亿元人民币(1995年价格),占当年GDP的1.5%和1.2%。在GDP上所获得的巨大收益主要源于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所导致的效率的提高,“多纤维协定”的废除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工业的竞争力,导致这些产品出口的扩张,从而促进了实际GDP的增长。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由于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效率收益将更大。在该情景下,从1998年至2010年间年均GDP增长率将比不加入WTO提高近一个百分点,导致2010年实际GDP与基准情景相比约提高13%。
2)由于中国极少的人均耕地量,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持续减弱。长期来看,对农业的进口保护意味着很高的社会成本。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整体方案中,农业贸易自由化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农业贸易自由化导致的效率收益约占总收益的2/3。而由于中国较低的实际关税征收率和对加工贸易采取的较为开放的政策,工业品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的整体经济影响相对来看并不显著。
3)上述效率收益并不是在部门间平均分配的,因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受到较高保护的农业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如汽车、仪器仪表、棉花、小麦等,这些部门的产出水平将有较大程度下降,而劳动密集型部门,如纺织和服装部门是主要的受益者。
4)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调整成本。特别是由于中国农业部门所占的高就业比重,大量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本项研究的模拟分析表明,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1998年到2010年间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要转移到其他部门。
5)“多纤维协定”配额的取消和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开放,对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性,它们的增长有利于解决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模拟结果也表明,中国“入世”后,纺织和服装行业从1998年到2010年间会增加约540万人就业。
6)农业和汽车部门是两个主要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受到较大冲击的部门。然而,农业贸易自由化并不会损害中国的“粮食安全”,即使中国取消对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在2005年,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仍可保持在92%以上。而且,如果考虑到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特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汽车行业生产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也比人们通常所预期的要小,其产出和就业下降幅度约在12%左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促进竞争效果将使目前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家减少约27%,而企业的规模将有所扩大。这将提高它们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7)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保护的成本会逐渐增加。因而,农业部门的贸易自由化可能会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时间拖得越长,这一问题也就越加严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业部门的冲击,在2005年,虽有部分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比基准情景下降2.1%,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6%,从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
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其自身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也将从中获利。与中国有相似的资源禀赋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南亚和东南亚,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产品价格也将有所下降。在这些国家,更多的生产要素将保留在农业部门,它们的农产品净出口将增加。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和初级农产品进口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提高10个百分点,从而将减少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土地密集型的初级农产品的进口将有很大增加,在2010年中国可能超过日本成为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在中国初级农产品进口市场和汽车产品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将分别提高2.1和1.5个百分点,然而,美国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口市场上的份额将稍有下降,约减少0.3个百分点。
10)如果发达国家解除对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限制,并以此换取中国向发达国家开放土地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市场,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双方都有各自的筹码。工业化国家可以选择给予其他低收入国家优惠待遇,从而限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上的增长。从长期来看,这将不会对发达国家消费者造成重大的影响,(但在短期和中期会有较大影响)因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中国也可以保持其当前的粮食自给政策,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然而,这将增加其在就业问题上的压力,并导致越来越高的保护成本。
采取适当措施降低调整成本
在未来10-20年,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加入WTO即是这种挑战的具体表现。对中国经济而言,它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中国应当争取这一机会,而不是拒绝它。但同时,国内政策应作出积极主动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使调整成本达到最小。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政策以降低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调整成本:
1)运用产业政策手段,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贸易自由化对这些产业的不利冲击,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但应注意,这种产业政策应是功能性的,而非部门倾斜性的,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其弱势方面加以帮助,如帮助资金筹措、技术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推广以及在存在规模经济特性的部门鼓励企业合并等,而非简单的给予补贴或保护。
2)国内税收政策应当发挥更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以减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各利益群体较为均等地享受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3)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创造必要条件。农业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挑战。长期来看,这一任务比当前所面临的国有企业职工重新安置问题更为艰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有保障地进入国际市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使中国获得分阶段取消“多纤维协定”配额限制的益处,避免在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受到歧视待遇。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应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他们的平稳转移,减少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冲击。
4)促进较高储蓄率,保持和吸引外资流入。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都需要有力的资本供给的支持。由于中国众多的劳动力和很低的资本/劳动比,资本的增长仍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重要的增长因素。9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并导致了很高的外汇储备。这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然而,这也意味着资本长期流出,不利于快速的资本积累。因此,保持贸易平衡或适度的逆差,依靠吸引外国长期直接投资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有利于加快资本的积累。中国加入WTO,会使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因此,在此过程中,保持较快的资本积累,将有利于中国比较优势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更快的经济成长。
5)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始新一轮多边谈判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一回合多边谈判中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将会继续提高。因此,中国在1999年应积极与主要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行协商,以努力使其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谈判划上一个句号。对中国而言,最好的策略是以适度开放市场为条件,使发达国家解除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王立民提供)
⑦ 王立民的代表性著作
《97’中国证劵市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8’中国证劵市场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九天股票交易决策系统》V1.01软件(国家版权局授予)软件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