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中国股票市场退出

中国股票市场退出

发布时间: 2021-11-16 11:45:48

Ⅰ 全国股市的散户全部都退出市场,会有什么后果呢

如果中国的散户股民都退出了证券市场,对股市是件好事,会有几个方面的结果。

市场波动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二级市场是一个散户化很严重的市场。近20年的证券历史上来看,散户数量是越来越多,截止到2019年,中国的散户股民人数已经达到1.7亿,就在全球的资本市场来看,散户化都很严重。

散户有一个最典型特点就是追涨杀跌,散户在股市中有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没有太多的专业技术能力,喜欢道听途说,随着情绪来操作股票,这种投资情绪和方式极其容易导致追涨杀跌,所以中国的股民也是八亏一平一赚的局面,特别是在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时候,更加容易造成杀跌的情况,所以中国的股市有时候波动特别大。

所以垃圾上市公司和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肯定会逐渐淘汰和退出的,这样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就会大为改善,就会形成股市的慢牛的结构,市场缺少了恶意炒作,缺少了散户的情绪化买卖,那好整个市场随着优质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股价逐步推动股指逐渐走高,那么未来长牛,慢牛的结构可期。

Ⅱ 我国股票市场的退出机制是怎样的

如何退出,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xx会说了算

Ⅲ 中国股市什么时间退出纸制交易

现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已经没有纸质的交易方式了哈,都是互联网交易了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Ⅳ 如果全国股市的散户全部都退出市场了,股票市场会不会崩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全国的股市里面的散户全部退出市场了,股票市场肯定会崩盘,我说的这个崩盘的前提是散户突然离场,而不是阶段性的离场。因为以目前的投资趋势来看,散户逐渐退出市场是一个投资的趋势,但是这个趋势是缓慢进行的。

一、如果全国股市的散户突然离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问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目前在A股市场90%的人都是散户,这就意味着散户是A股市场的主力,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一个主力突然离场,将会直接导致股市的系统性崩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这样的一个结果并不会发生,因为股市一直是处在宏观调控之下,并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突然离场的情况。

Ⅳ 股票如何退出市场

把股票卖掉,钱转到银行卡里就可以了,如果你以后都不做了再销个户就行了

Ⅵ 关于关闭中国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历史,这样记录了这场闹剧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5月27日,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至1051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由终点到起点,虽然极富戏剧性,但远远不是“519”闹剧的全部。在这一场近乎“完美”的市场崩溃背后,一场时代的正剧已然安全地谢幕。这个正剧,才是中国股市六年来眼花缭乱的演出背后,最值得观赏的部分。最近的一则新闻提示了这个正剧的本质。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之巨。这些巨额资金悉数落入私人之手,已经无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牛气最盛的时候,而绝非巧合的是,南方证券也是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最为卖力也最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证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为,透露了“519”行情一个难以与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谓“519”牛市,不过是一场财富转移游戏的代名词。它既不是出自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也不是源于市场力量所制造出的那种投机性波动,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代主题:财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市场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勃兴而鼎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草根市场阶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开始变得日益狭小,市场利润也开始急剧摊薄。值此之际,通过体制提供的寻租空间开拓“政治利润”,就成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这种“政治利润”不仅意味着对增量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也同样意味着对前20年改革所创造的存量财富进行一次总体的再分配。而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实现这种“政治利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因而可以控制财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样是因为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这个市场中,巨额的财富转移在转瞬之间就可以完成。这样,90年代后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实际上就变成了当时如火如荼的财富再分配运动的一个道具。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519”行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中国股市的一个公认的显著特征是畸高的换手率,但在我看来,这反映的并不是中国人有多么强的投机心理,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更加隐秘的事实: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地已经沦为一个洗钱场所。交投越是频密,洗钱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于中国转轨体制中长期积累起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冲动。我愿意指出,起始于90年代后期的这场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没有止步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熊市,它其实也是推动中国今天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动力。

理解中国证券市场90年代后期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一个重要的合法性来源。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的改革几乎一天也难以维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依赖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市场化进程所激发的自主经济增长动力开始逐渐削弱,而1997年之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增长于不坠,就必须倾全力调动要素资源以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还未从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过热所造成的坏账深渊中恢复元气,为这种强制性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肩上。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1997年,金融监管当局还在拼命打压证券市场,并将这个成绩抬高到“预防了金融危机”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两年之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个中原因正在于,有人开始意识到,强制性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中国证券市场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于是,一场不加掩饰的阳谋被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受到恭维和引诱的投资者像羊群一般鱼贯而入。然而,一旦证券市场承担了政策性的目标,证券市场的严重扭曲和资源错配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还是为社保基金筹资,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顺的经济增长。事实上,这种低级错误,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早就不止一次地犯过。不幸的是,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辙。从中国金融体系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所显示的“固执”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体制力量在起作用。虽然近一年多来,政府在重建中国股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国九条”之中,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承担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承担的是为国企解困、为拉动内需服务等政策性功能的话,那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正在承担起为央企服务、为国有银行解套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国九条”之中委婉传达出的一种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没有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国证券市场,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中国证券市场更贴切地反映转轨中国的基本面了。通过权力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通过金融支持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是90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经济领域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说最具有压倒性的时代任务,而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所服从、所服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面。我们当下目睹的这个证券市场,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来强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蛮的财富再分配掏空之后的一个空壳。当大量的财富已经顺利出局的时候,留给中国股市的惟一结局就只能是熊市。显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那种狭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成为我们观测中国转轨动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先指标。透过这个指标,我们的确观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有“政策市”的绰号。这表达的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又爱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投资者怕之极,1999年6月15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又让投资者爱之极,这种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政策市的心理基础,也以漫画的形式凸现了政府政策在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过,观察近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政策效力递减的曲线,及至“国九条”出台后的一年多的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政府政策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资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后面藏着某种更深的“阴谋”。这固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危机: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熊市产生的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副产品。它与熊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破坏力,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股市中发酵。

统计表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到14.6倍,如果考虑到30%左右的对价,市盈率将进一步降至11.5倍,这远远低于标普500的19倍,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8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8倍,它甚至也远远低于被公认为市盈率水平极低的恒生指数的15倍。但就是在这种市盈率水平下,沪深股市仍然狂泻不止。对这个现象,许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们从政府信用的角度看问题,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在一个政策反复、流弊丛生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出现“负”的信用溢价,换句话说,与信用较好的证券市场相比,具有同样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上会出现向下的修正,会低于那些信用较好的市场。道理非常简单,人们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须提高保险系数。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状况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日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治理将更加艰难。信用不存,市场经济就如无根之草,遑论资本市场这种完全靠信用维系的市场体系。

在转轨国家,由于市场本身无法产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场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化的迅速扩展。中国证券市场前十几年的发展就是靠政府不断注入信用而被推动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扩展,可以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严重透支和滥用。如果将政府信用看做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在中国证券市场显然已经看到了一场典型的公共品的灾难。在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灾难正在迅速转换为政府治理的灾难,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最为凶险的敌人之一。其实,今天这种灾难我们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一轮煽人的牛市之后,毁灭的将不仅仅是虚拟的市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财富……资产的损失还可以计算,但政府信用的丧失却很难挽回。正是在这里,政府为此轮牛市付出了最为昂贵的代价。”我一直将现在的行情叫做 “还债行情”,现在的熊市只是在还以前的债务。“519”在历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会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处境将会异常艰难。从股市作为中国转轨的先行指标的角度看,这种治理灾难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种灰暗的预示?股市,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先败露的一个秘密。

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础设施,是证券市场得以存续及发展的根本,如果监管部门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上采取机会主义式的相机决策,那么,我就要坦率地说,中国股市的熊市可能还远远没有到头。所幸的是,在股权分置的试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部门正在表现出某种战略家的品格。这种迹象可能是中国监管部门决意在资本市场上重建信用的一个起点。重建中国股市,必须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须首先从监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切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加以配合。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绝大多数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者都喜欢带着显微镜去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内部的制度缺陷,但实际上,扭曲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干扰因素来自外部。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可以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的系统,而是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现在,不少人都开始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的。即便强行建立起来,也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我们不知道熊市何时可以终止,但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还没有任何一个法治匮乏的国家建立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在此之前,我们还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涨,甚至看到牛市,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来源IP:

Ⅶ 中国股市在退市方面存在那些问题

导致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目前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的退市标准较为模糊,操作性不强。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大多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公司业绩不佳、连续亏损以外,还包括资本减少、低流动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资产负债、虚假陈述、并购重组、破产解散、主动申请退市、违反持续上市标准等十几种。相较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较为单一,过分关注于连续三年亏损,这就为绩差公司避免退市提供了操作空间:
首先,很多上市公司可实施“报表重组”,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微利,逃脱暂停上市处理,再接着亏损两年,再微利一年,如此循环往复;
其次,即使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也不意味着必然退市,上市公司在这个阶段同样可选择“报表重组”,只要第四年微利,就可以逃脱退市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起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提供了一定空间,主要手段是处置非流动资产、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收益、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预计负债及获得政府补助。然而,这些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我国股票市场有些绩差公司“该退不退”或“退而不出”的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时有发生。

在我国,公司上市资格或地位是一种稀缺资源。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使得绩差公司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方式维持其上市地位,各地政府也会采取措施避免地方的上市公司退市。同时,由于公司上市不易,一些在场外排队等待的公司也试图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交易所市场,使绩差公司得以避免退市的命运。可见,改进目前的发行上市制度,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满足基本条件的公司有更多的上市机会,是完善我国退市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Ⅷ 主动退出A股市场的股票,还能重新进入股市吗

招商南油的前身长航油运,曾经因重新上市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作为首家因财务指标退市的上市公司,长航油运还是比较幸运的,一方面是长航油运申请重新上市,适用于旧版的上市规则,即满足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正值,而且累计超过2000万元等条件,即可申请重新上市;另一方面则是在于长航油运属于央企上市公司,更进一步加大了重新上市的概率,对投资者来说,只是承受了较长的时间成本。

退市股接连实现重新上市的目标,实际上意味着A股市场已经实现了上市、退市以及重新上市渠道的畅通,这也是提升资本市场融资效率以及增强市场活力的表现。或许,针对当前存在退市压力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存退市风险的央企或国企上市公司,可以借助主动退市等形式阶段性退出股票市场,而后经历一系列破产重整或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再轻装上阵、华丽转身,或许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

从长航油运到二重重装,退市股重新上市也成为了一夜暴富的投资机会。不过,纵观这些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情况,真正可以实现重新上市的企业还是寥寥无几,有不少企业已经长达十多年留守在三板市场之中,企业的流动性长期处于枯竭的状态。不可否认的是,对长航油运以及二重重装的股东来说,确实也是比较幸运的,但它们均有一个特殊的背书,加上本身所处颇具战略地位的行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重新上市的概率。

博弈退市股的重新上市,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退市股。其中,对牵涉重大违法、欺诈发行等行为的退市股,投资者更加不能够抱有幻想。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在目前传统周期行业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经营状况持续惨淡的状态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申请主动退市,未必会是一件坏事,待历史包袱逐渐卸下,企业再度轻装上阵,或许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少的惊喜,这也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Ⅸ 中国有退市的股票吗


大庆联谊、云大科技、黑龙股份、水仙电器、国嘉实业、鞍山一工、浙江凤凰、东北华联、鞍山合成、英豪科教、蓝田股份、哈慈股份、金荔科技、达尔曼、科利华、中川国际、北大车行(北大科技)、深金田、深石化、深中浩、深中侨、粤美雅、猴王、琼南洋、粤金曼、吉林化工、牡丹江(圣方科技)、北京比特、长春兰宝、中辽国际、九州股份、南华西、天发股份、银山化工、佳纸股份、环保股份、方向光电、锦州石化、华信高新、菲菲农业、五一文、炎黄在线、宜春工程、珠海鑫光、北方五环、东方锅炉等

Ⅹ 哪个央企退出了股票市场

2014-06-06 11:59:30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长航油运”昨天起正式被A股市场摘牌了。告别了17年的上市之路之后,长航油运成为了2012年新版退市制度实施之后,沪深两市首家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沪深股市里第一个退市的央企。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热点内容
易方达易理财货币a什么时间更新 发布:2025-01-18 15:32:21 浏览:737
平滑基金是什么 发布:2025-01-18 15:30:44 浏览:686
广金金融学院什么专业 发布:2025-01-18 15:21:36 浏览:81
仁天科技控股股票成交额 发布:2025-01-18 14:53:19 浏览:847
股票交易费率表格 发布:2025-01-18 14:51:42 浏览:773
股票软件画线有重影 发布:2025-01-18 14:46:40 浏览:447
涨停情况可以卖出股票么 发布:2025-01-18 14:46:02 浏览:123
农业器具的etf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14:46:00 浏览:179
保利股票价格历史行情 发布:2025-01-18 14:43:40 浏览:638
公司期货品牌注销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8 14:18:31 浏览: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