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需要博弈论吗
❶ 股票市场里是零和游戏吗 要分析,谢谢!
“零和游戏”也叫“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是指在一项游戏中,参加者有输有赢,赢家所得正好是输家所失,总成绩永远为零,这就叫“零和”。现在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像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现在也常用“双赢”概念。“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零和游戏原理: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 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但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其他回答
1,不是零和博弈!因为有分红的存在!在股票市场上有两种人:投资者和投机者;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他希望得到的就是分红等公司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举例说明:美国几十年股市的平均年收益在8%左右,远远高于储蓄或者债券,但是其市盈率基本变化不大,现在也就15-20倍!也就是说美国每年的上市公司红利在8%左右!但是如果是投机者,每年8%的收益他们基本就是无视,可以看做是零和博弈,还有,对中国股市来说,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利润太低,还不如存银行多,所以也可以认为是零和博弈,根本就是赌博!
2,股票的本质是零和博弈
本来股市就是大多数人处于奉献状态的市场。你去看看各公司的分红,才那么点,分红的钱又从哪里来?我认为股价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于不断有人出新的更高的价格去买股票。至少现在的中国A股市场你和我这样的股民还是在靠二级市场在赚钱,只要是靠二级市场赚钱的,就只能是一种投机行为,就只能是零和博弈。
不是贬低中国的市场,但事实上美国的市场要比中国的成熟许多。在中国你就不要指望靠分红来实现大于银行利率的收益。你还是记住一句话,在中国证券市场永远是大多数人处于奉献者地位的市场。
❷ 股票问题
做任何事情不能脱离实际.没有对痛苦的实际过程的体会.不可能理解抽象的哲学.建议投身到市场多实战.没有赢亏的经历无法真正理解那些深奥的东西
教育经l历对塑造交易者看待交易的方式会产生重要作用.正规的教育能让你在了解经济和市场的大体状况时有优势,但不保证你能赚钱.要成为赢家必须学会感知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机会.
即使你对市场深有体会了.也建议你多研究历史.人性心理等方面.人类经济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市场是在螺旋型地发展.
❸ 最近学习了《股票投资博弈论》,有人也读过吗想交流一下。
我体会就是,没有百分之百的炒股模式。股市不是一个不成不变的东西,它的变数太多了,完全按照它的来吃亏的时候也很多。
反正学的时候看它还是比较行,但是做的时候,就得要我们靠自己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那上面的。
❹ 股市博弈与四国军棋讲的是什么
马基雅弗利曾说过:君主的产生是缘于人们对力量的迷信和崇拜。在股市投资之中,这种力量变成了预测分析。投资分析大师目前被顶礼膜拜,万千信民纷纷追捧。时空不断轮回,江恩在数学的圆桌上起舞,股海波浪起落,但是众生却屡尝海水之咸涩味道。数百年间,人类战胜了天花,发明了灯泡,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的裂变,但是股市却依然深不可测。
有一个故事: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们把一只大猩猩喊来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把很多只股票代码都贴在墙上,让猩猩胡乱投掷飞镖,飞镖中了哪只股票,股民就买哪只股票,几个月后,让分析师们大吃一惊,大猩猩所投的股票的获利率居然超过了华尔街的分析师!
有经济学家据此来证明股价的随机漫步。于是众股民欢呼不已,心中希望未泯,巴菲特也依然健在,可细一琢磨:按随机漫步理论,那么一个人到了八十岁可能会身价亿万,但那时的钞票对老人来说与手纸将有何分别?愚蠢啊,愚蠢,难怪有人笑说股市的倾向是把聪明人变傻,而不是把傻人变得聪明。
对猩猩来说,香蕉是通向它幸福的小舟,对人类来说,银子是我们生存的动力,亦是股票盈亏的唯一标准。对金钱的执著必然是投机的障碍。
按博弈论的观点分类,股市是不完全的信息博弈。如果在博弈进行过程中,每个参与方可以得知其他各方都进行了哪些操作,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则称为信息完全博弈。比如下棋,双方对盘面上的局势一目了然,竞局过程的信息是完全透明的,这是典型的信息完全博弈。但也有一些竞局在进行过程中各方并不完全了解其他各方的选择,其他各方的状态对他是不透明的,如大多数种牌类,各方都不知道别人手里是什么牌,这就是信息不完全博弈。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完全博弈的例子,最典型的如军事对抗,敌对双方都尽量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秘密地调动部队,以期给对手以突如其来的一击。指挥员必须在对手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制订作战计划,这一决策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不完全博弈。
股市有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首先,股市外部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商品市场的状况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等,这些因素是一种竞局外部的力量,硬性影响着竞局的发展,好比一个动力系统受到的外力。面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庄家还是散户,都只能消化和利用,而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因素都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股民对下一步国家将出台什么政策,公司的经营状况将会如何转化等几乎是很难了解的。另外,每个股民的个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操作,进而影响着走势。最常见的如有人因家中有事而急需钱用,只好卖股票,这种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计算出来的;再如,国外股市上曾有情场失意者为图报复,收购情敌的公司,造成股价暴涨的例子;国内股市上还出现过这样的传说,某操盘手为庆祝自己女儿的生日,把股票打成涨停板的怪异事。其次,股市内部的不确定性,这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股民对其他股民操作状态缺乏了解,即对博弈状态缺乏了解。通过行情报价人们只能看到股价的涨涨跌跌,而不能知道这股价涨跌的背后是谁在推动,上千万人的行为都隐在背后,博弈过程信息极不完备。股市由如此众多的投资人构成,没有任何办法知道每一个人都在干什么。第二,即使获取了这些微观信息也不能直接指导操作,因为没有办法直接计算这么多人各自采取行动对股市的影响,而只能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但统计方法本身必然带来随机误差。所以,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
某君是位资深的股民,最近喜欢玩四国军棋(四暗),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挑起狼烟,血流成河,一开始很是顺利,一路杀到副连长,后来混迹高分区中。但是到高分区之后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竟从副连长杀回小兵。此君善于总结,事后静思,终于明白自己是对分数的过于追求已超越了游戏娱乐本身的旨义。虽然在高分区对手实力有之,太狡猾有之,但更多的是自己追求高分的这种执著严重影响了水平的发挥,从而使自己的棋路变得僵硬不化,患得患失,或失于保守被动,或失于心急冒进。不再仔细推敲盘面,不注意集中和对家配合进攻和防守,这样输之是必然的!这种执著与炒股途中的心理波动多么一致,皆从人性自有弱点而来。但这点感悟不仅仅来自于玩四国军棋。细品之,游戏的规则,计算思路,游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都对股票市场有着莫大的启迪。此君仔细思索总结之后,豁然开悟,大笑而言:“玩四国一年,胜读一百本投资经典!”他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凡事不能以求之心去求。道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一个人的悟性。“求”这种行为的本身,只有在“不以求之心”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人最大的潜力。在军棋游戏里,虽然分数的高低固然记录着你成功的轨迹,但过于对分数的执著必将成为下棋者心灵的桎梏,成绩自然适得其反。股票投资,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第二,博弈模型思维不同。类比的思维方法可以让人从一个迷局中跳跃出来,从类似的环境中正确分析。科学家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行,却计算不了人在股市中的疯狂。关键的一点是计算方向与思路上的背离。
?
❺ 什么是股市博弈论
本书彻底扬弃了传统技术分析的理论体系,而在博弈论的基础上重构了技术分析的理论。博弈论把股市看成一个竞局,投资人处于博弈对抗中,投资决策是一个博弈计算过程。博弈计算与人们习惯的按照科学规律思考问题不同,它面对的系统不是僵死按一种规律变化,而是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的活的系统。所以博弈计算必须要有对手意识,考虑对手的存在,考虑到对手存在多种可能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手在计算时也会考虑到我的存在和我的多种选择的可能等等。博弈计算更符合股市决策的实际情况,所以,本书对股市规律的论述较传统的技术分析理论更清晰,且对操作更有指导意义。
❻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关键词:有限理性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进化博弈 在行为金融学和进化博弈论中都有关于有限理性概念,那么,这两门学科中有限理性的内涵是否一致,本文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来说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内涵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别,他们都是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同时实验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的重大发现,金融学便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为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创新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出发,比较圆满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阐述的异常现象,比较切合实际的阐释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由此否定了传统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经济心理学家Slovic提出以来,早已超出了生物进化理论的使用范围,现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猜测人的群体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现 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 售盈持亏倾向,即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心理倾向,行为金融理论称之为处置效应。 赵学军、王永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售盈持亏倾向比美国投资者更严重;吕岚、李学通过卖盈比例/卖亏比例和持股时间检验表明,中国股市同样存在处置效应,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烈;陈斌等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个体证券投资者处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选择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数量次之,而选择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对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定。 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定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过度自信。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投资者进行了一些并非能带来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税、流动性需求和平衡收益与风险等三个可能影响因素后确定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故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对于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直接影响是,假如投资者有过度自信倾向,那么他们就会过分依靠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财务表的信息;间接影响是,具有过度自信倾向的投资者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有损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于不愿承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误,这会导致售盈持亏、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 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凡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拟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靠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均表现十足。施东晖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用以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专心的庄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成为庄家获取暴利的
❼ 股票市场出现非零和博弈怎么解释
证券市场理论上是一个零和博弈市场,是因为证券市场是一个虚拟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不会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在这个市场里可以对社会财富进行管理和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所以说是零和博弈。
不管是对整个市场,还是对一只个股,都适用下面的零和博弈公式:
进入证券市场的钱=流出证券市场的钱;
进入证券市场的钱=机构和股民投入的资金+上市公司的分红的钱;
流出证券市场的钱=机构和股民赚走的资金+上市公司融资融走的钱+证券公司收取的交易佣金+财政部证券交易印花税+证监会收取的上市公司管理费+上海证券交易所收取的股权过户费(深交所免收)+上市公司破产引起的证券价值归零;
另外,机构和股民赚的钱如果没有拿出证券市场,则不算流出,不计入公式。
上面是对标题的回答。
下面是对“举个简单的例子,加入A以1元的价格购买某一股票,一5元的价格卖出,B购得,又以价格2卖出。在这个过程中,A赚4,B赔3.如何解释,中间的差价去了哪儿?”这人例子的回答:
在二级市场上也就是上市后的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股票实有价格,是股票含有的净资产,这由上市公司的实际资产来决定,是股票价格的实际部分,另一部分是股票的虚拟价格,也就是股票的预期价格,说白了就是由于人们的非理性交易而认为该股票应该值这么个价格,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你在交易市场里看到的价格,即买入卖出的价格。例子中的股票的净资产假如是一元,那么,A以1元买入,以5元卖出,就说明A认为这个股票只值5元,其中的4元是预期价格,A认为现在的价格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价格,就卖出了;B以5元的价格买入,以2元的价格卖出,就说明B认为这个股票的预期价格要超出5元,所以买入,买入后股价下降,B改变了自己的预期价格,认为现在的市场里这个股票的预期价格只值2元不可能再是2元以上了,如果不卖以后的预期价格会是2元以下,所以就以2元卖出了;其实,在A和B的交易过程中,股票的实际价格还是1元,不同的是A和B对这个股票的预期价格不一样,这是A和B的判断问题,判断对了就赚钱,判断错了就赔钱,但是,如果A和B都没有把赚的钱和赔的钱拿出证券市场,那么,A就不算真的赚B也不算真的赔,AB都有可能在下一次翻盘,赚赔翻了过来。
这就是A和B对自己的社会财富进行管理及社会财富在A和B之间进行再分配,在这个财富的管理和分配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股票的实际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社会财富并没有增加。
❽ 是不是运用技术分析的人越多,股票市场越有效呢
股票市场与其它市场有点不同,在市场中运用技术分析的人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共振,它产生的技术效果就越强,从而更能强化技术分析!从这个角度上说市场的有效性就更能加强,进而能带动更多的人运用技术分析!送你个小故事,博弈论中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称作“智猪博弈”。
故事的大意是,猪圈里养了两头猪,一大一小,最有意思的是他们所待的猪圈很特别。四方型猪圈的一个角落里有个食槽,但控制向食槽中投放食物的按钮却在对角位置。假设按一次钮可以出7两食物,如果大猪去按按钮,小猪就可以在食槽边先下嘴吃到4两,而大猪因为跑过来晚了,只能吃到其中的3两。而如果小猪去按按钮,大猪会一嘴全包。它们的博弈策略情况如下:
面对上面的规则,结果会怎样呢?不妨设身处地地为猪儿们想想。
很显然,小猪的选择自然是等待,而且是“死等”,否则只能是白忙乎。而大猪呢?不按就大家都没得吃,所以只能去按按钮。在这种规则下,最终的结果是,小猪在槽边坐享其成,而原本处于优势的大猪,却不得不来回奔跑,为小猪服务,而自己还不如小猪吃到的多。真是好可怜哦!
在“智猪博弈”的情景中,大猪是占据比较优势的,但是,由于小猪别无选择,使得大猪为了自己能吃到食物,不得不辛勤忙碌,反而让小猪搭了便车,而且比大猪还得意。这个博弈中的关键要素是猪圈的设计,即按按钮的成本。
其实个股投资中也是有这种情形的。例如,当个股主力已经在底位买入大量股票后,他已经付出了相当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如果不拉抬就撤退,就等于接受亏损。所以,基于和大猪一样的贪吃本能,只要大势不是太糟糕,主力一般都会拉抬股价,以求实现吃进筹码的增值。这时的中小散户,就可以对该股追加资金,当一只聪明的小猪,让主力庄家给咱抬轿子。当然,这种股票的发觉并不容易,所以当小猪所需要忙碌的就是发现有这种情况存在的猪圈,并冲进去当聪明的小猪。
从散户与庄家的策略选择上看,这种博弈结果是有参考意义的。例如,对股票的操作是需要成本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的信息处理都需要一定量的投入,如行业分析、个股调研、财务比较等等,一旦已经付出,机构投资者是不太甘心就此放弃的。而中小散户,不太可能事先支付这些高额成本,更没有资金控盘操作,因此只能采取小猪的等待策略。即在庄家重仓的股票里等着,庄家一定比散户更着急。等到主力动手为自己觅食而主动出击时,散户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遗憾的是,股市中的机构们要比大猪们聪明的多,且不守本分,他们不会甘心为小猪们按按钮。因此,他们会选择破坏猪圈的规矩,甚至自己重新打造一个猪圈,比如把按钮放在食槽旁边,或者可以遥控,这样小猪们就没有机会了。例如,机构和上市公司串通,散布虚假的利空消息,这就类似于按按钮前骗小猪离开食槽,好让自己饱餐一顿。
股市中,散户投资者与小猪的命运有相似之处,没有能力承担炒作成本,所以就应该充分利用资金灵活、成本低和不怕套的优势,发现并选择那些机构投资者已经或可能坐庄的股票,事先蹲点,等着大猪们为自己服务。由此也可看到,散户和机构的博弈中,散户并不是总没有优势的,关键是找到有大猪的那个圈儿,并等到对自己有利的猪圈规则形成时再进入。